返回辭典目錄

 

「以利沙

 

{\Section:TopicID=298}以利沙 Elisha(人名)

字義:    神是救恩 God is salvation,神的救主 God is Savior

彙編:    ‧王上19:16;王下2-6章先知以利亞的門徒,神曾藉他行十次神蹟。

―― 陳瑞庭

 

{\Section:TopicID=299}以利沙 Elishah(人名)

字義:    堅固的約 Firm bond

彙編:    ‧創10:4閃之孫,雅完之子。

附註:    王上19:16所記的以利沙按原文與創10:4所記的以利沙,非同一名。

―― 陳瑞庭

 

【以利沙(Elisha, Elishah)】

  1. 主前九世紀的以色列先知。
    背景與呼召
      列王紀上十九章16節初次提到以利沙,說他是沙法之子,住在亞伯米何拉。雖然許多學者指出這地方就在約但河東,但也有人把她暫定為今日約但河西岸的阿布錫夫廢丘。先知以利亞奉神命膏立以利沙為繼承人,但卻沒說清楚以利沙是否已經是他門下的弟子。他們兩人相遇時,以利沙正忙於農作,似乎並沒有像一般弟子迎師那樣迎接以利亞。
      以利沙動用了12頭牛來耕地,表示他很富有,因為常人只用兩頭牛同負一軛。以利亞走過去將外衣搭在他肩上,以利沙便知道這表示他要繼承這位大先知的使命。國家需要先知,以色列在亞哈王和他的腓尼基皇后耶洗別的唆使下敬拜迦南偶像,已經愈發變本加厲。
      以利亞象徵性地賦予使命後轉頭離去,以利沙匆匆趕上,要求再寬容一點時間,好向父母報告自己的新呼召,才離家遠行。先知回答道:「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甚麼呢?」(王上十九20),一言驚醒以利沙,立刻下定決心回應呼召。延遲遵行呼召,幾乎毀了以利沙一生的偉業(參路九6162)。
      為表示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利沙宰了兩頭牛請鄰里大吃一頓,也暗示他出身富裕之家。從此他不再是莊稼漢,要與以利亞結成師徒,開始預備自己的職事了。雖然聖經沒記述以利沙曾被膏立擔任先知,但藉外衣來移交先知權柄,足以叫任何人相信以利沙是以色列的下一任先知。
    「先知的門徒」
      由於有許多人都號稱「先知的門徒」,以利沙的權柄仍可能存有一些疑問。這名詞的意思是指先知教訓和傳統的繼承人,雖然這些人顯然都並非甚麼重要先知。先知阿摩司甚至否認和這些群體有任何關連(摩七14),這群體似乎於主前八世紀便消逝了。在以利沙時代,「先知的門徒」居住在吉甲、伯特利和耶利哥一帶,且似乎從事地方性的工作。他們也許如同掃羅時代一樣(參撒上十510),在以利亞和以利沙的指導下出去將神的律法教授人民,同時宣告屬天的啟示。
      以利亞在升天前曾和以利沙探訪過這些先知群體,但以利亞卻未能說服以利沙,使他在吉甲和伯特利等候(王下二1-4)。伯特利的先知群體可能曾得到神的警告,說以利亞將要離開他們,因為他們向以利沙問及此事,而且察覺以利沙是知情的。
    以利亞的繼承人
      以利亞在約但河行神蹟分水而渡之後,問他的繼承人以利沙能為他作甚麼(王下二89)。以利沙要求在他們分手時,以利亞將感動他的靈「加倍的」感動他,這就是通常分給長子的雙份產業(申二十一17)。當以利沙目擊他的老師乘火車火馬升天時,他的要求就得到應允,因為以利沙也能將約但河水分開而過,應允馬上產生果效(王下二14)。
      先知的權柄既得到公認,以利沙約在亞哈王末期(約主前853)向以色列展開事工。他的工作持續達半個世紀,跟以利亞的艱辛、嚴峻,有時候充滿戲劇性的服侍相比,以利沙的活動顯得較沈靜,並且多在以色列的平民百姓中進行。但他也向皇室發言。雖然沒有像以利亞那樣跟迦南祭司起衝突。
    神蹟
      在以利沙的服侍中,有著相當突出的神奇因素。當耶利哥的百姓前來報告說當地泉水質劣,以利沙即用鹽予以潔淨(王下二19-22)。直到今天,此泉仍是這片地區的唯一淡水泉(蘇丹廢丘)。
      以利沙往伯特利途中,遇見一群頑童譏笑他禿頭(王下二2324)。他奉主的名咒詛他們,隨即有兩隻熊從林中撲出撕裂他們。這樣看來,神的作為似乎太殘忍,實際上這事件卻含有對國家的預兆。伯特利的頑童代表那一代的以色列人,在他們城裏吸收了不道德的異教文化,對神的先知及其信息都加以排斥。對於一位禿頭男子不但不敬老尊長,反而加以嘲笑,按照古代近東標準來說,他們不僅是不虔敬,而是極其無禮。
      以利沙「奉耶和華的名」所宣佈的咒語,並非他自己對所受侮辱的反應,而是聖約附帶的咒詛(申二十八15-68),凡是棄絕西乃律法、違背向神所許的諾言的人,都難逃此報(出二十四3-8)。兩隻熊象徵亞述和巴比倫,將在不同的時間瓜分以色列。因此,這次小意外為一個邪惡不信的國家的未來,展示出陰森的預兆。
      以利沙與皇室的接觸包括一次與以色列王約蘭(主前852-841)的接觸(雖非出於自願),向他傳達神的信息。約蘭和猶大王約沙法(主前872-848)及以東王結盟,對付摩押王米沙。聯軍深入以東領土,因缺水而陷入絕境他們向本地先知以利沙求助。起先以利沙甚麼也不說,但終於預言聯軍將得到充沛水源和勝利。次日,兩個預言全告應驗(王下三1-27)。
    憐恤的神蹟
      以利沙贏得聲望的工作,是他樂於協助那些痛苦無助的人。有一位窮寡婦,幾乎被迫將兩個兒子送給債主作抵押。她僅有的財產是一瓶油。以利沙吩咐她向鄰居借空瓶,將自己原有的油倒進去。奇妙的事發生了,每一瓶都儲滿。以利沙於是囑她把油賣掉,還清債項,然後將餘款用來養生(王下四1-7)。
      另一件相似的善行是作在一名書念婦人身上。她曾叮嚀丈夫騰出房間給以利沙住。為作回報,以利沙向這位無子的婦女預言,她將擁有自己的骨肉。約一年後,果然成為事實(王下四8-17)。這男孩以後又患重病,可能是腦膜炎,竟突然夭折。作母親的將孩子的屍體放在以利沙的床上,再匆匆趕到迦密山去找他。在這位痛苦的母親告知以利沙孩子夭折前,以利沙對情況顯然一無所知。以利沙立即差遣僕人基哈西拿他的杖擱在孩子臉上,但孩子並沒有因此復甦,等以利沙趕到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才治愈,回到父母懷中(王下四18-37)。
      另一件善行是阻止了一場災難的發生。當人們煮食含毒的野瓜藤,以利沙適時在鍋中加進一些麵,將毒素解除(王下四38-41)。還有一件類似基督叫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參太十四16-21,十五32-38),在一個人帶來幾條麵包和初熟的大麥時發生的。以利沙吩咐僕人將食物分給100人吃,大概是當地的居民;眾人吃完,還有餘剩(王下四42-44)。
    醫治
      亞蘭元帥乃縵,起因於他家中的希伯來使女向他妻子建議說,以利沙可以治好此病。亞述王就出面命元帥,攜書信一封面致以色列王求醫。病人被遣往見以利沙,以利沙命令他下約但河沐浴。乃縵起先心存猶疑,但終於遵囑下河,洗好了頑疾。亞蘭元帥感激之餘,不由稱頌以色列神的大能(王下五1-19)。
      以利沙和「先知門徒」間有接觸,在他們籌劃擴建房舍時,以利沙對他們頗有助益。為取得更多的木料,他們到約但河邊砍樹,一名工人不慎將借來的斧頭掉進水中。以利沙隨手拋去一根木頭,斧頭立即浮出水面,失而復得(王下六1-7)。
    參與國事
      亞蘭人攻擊以色列,以利沙將亞蘭人的動向告訴以色列王。亞蘭人企圖在多坍捉拿先知,神卻叫他們有目難視;以利沙將他們帶到以色列京城撒瑪利亞。他們的視力隨即恢復。以利沙建議以色列王赦免俘虜,以豐盛飲食款待,並將他們釋放回國。由於他們的惡行得到好心的回報,亞蘭人有一陣子沒有再攻打以色列(王下六8-23)。
      幾年後,亞蘭王便哈達圍困撒瑪利亞,造成嚴重饑荒,以致以色列王威脅要將以利沙處決。以利沙的回應是答允在次日供給豐盛食物。結果亞蘭士兵莫名其妙地逃離營地,使預言得以應驗(王下六24至七20)。亞蘭王便哈達為疾病所苦,差僕哈薛去見先知,詢問主人的病情能否痊愈,以利沙予以肯定答覆,但同時說,哈薛不久要繼承便哈達作王(王下八7-13)。在另一個場合,以利沙差遣一名先知去基拉的拉末,膏立約沙法之子耶戶作以色列王,取代約蘭,耶戶後來發動兵變,將約蘭刺殺(王下九1-28)。
      以利沙與以色列統治者的最後一次接觸是他自己病重的時候,約阿施王親自前來探望。垂危的先知以張弓射箭的象徵動作,應許約阿施戰勝亞蘭,但卻無法完全滅絕(王下十三14-19)。
      以利沙也曾再遇兒子蒙救活的書念婦人,囑她在以色列7年饑饉期間,舉家遷往非利士。她回來時發現房子財產顯然被別人侵佔,因此向王上訴要求收回。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將她的往事報告王,王親自接見此婦,並下令將全部財產發還(王下八1-6)。
    死後的影響
      以利沙死後還發生了最後一次神蹟。當一具死屍被人匆匆拋進先知的墳墓內,死人立即復活(王下十三21;《傳道經》四十八14)。耶穌有一次也提到以利沙和乃縵得醫治的事,宣告神的恩典並不僅限於以色列人(路四27)。
  2. 雅完之子(創十4;代上一7)。「希臘」的希伯來名為雅完,因此,以利沙可指愛琴群島西或沿海地區(參創十5),為推羅居民供應染料的地區(結二十七7)。猶太史家認為以利沙就是伊奧利亞;其他的假定是北非的迦太基、海拉斯、義大利和伊利絲。從以西結書二十七章67節觀察,地中海地區的位置似有可能,也許是出銅的居比路地區。其位置可能是楔形文字和象形文獻裏的亞拉錫亞。

 

以利沙(Elisha,Elishah)1)主前九世紀的以色列先知。背景與呼召列王紀上十九章16節初次提到以利沙,說他是沙法之子,住在亞伯米何拉。雖然許多學者指出這地方就在約但河東,但也有人把她暫定為今日約但河西岸的阿布錫夫廢丘。先知以利亞奉神命膏立以利沙為繼承人,但卻沒說清楚以利沙是否已經是他門下的弟子。他們兩人相遇時,以利沙正忙於農作,似乎並沒有像一般弟子迎師那樣迎接以利亞。以利沙動用了12頭牛來耕地,表示他很富有,因為常人只用兩頭牛同負一軛。以利亞走過去將外衣搭在他肩上,以利沙便知道這表示他要繼承這位大先知的使命。國家需要先知,以色列在亞哈王和他的腓尼基皇后耶洗別的唆使下敬拜迦南偶像,已經愈發變本加厲。以利亞象徵性地賦予使命後轉頭離去,以利沙匆匆趕上,要求再寬容一點時間,好向父母報告自己的新呼召,才離家遠行。先知回答道:「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甚麼呢?」(王上十九20),一言驚醒以利沙,立刻下定決心回應呼召。延遲遵行呼召,幾乎毀了以利沙一生的偉業(參路九6162)。為表示他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利沙宰了兩頭牛請鄰里大吃一頓,也暗示他出身富裕之家。從此他不再是莊稼漢,要與以利亞結成師徒,開始預備自己的職事了。雖然聖經沒記述以利沙曾被膏立擔任先知,但藉外衣來移交先知權柄,足以叫任何人相信以利沙是以色列的下一任先知。「先知的門徒」由於有許多人都號稱「先知的門徒」,以利沙的權柄仍可能存有一些疑問。這名詞的意思是指先知教訓和傳統的繼承人,雖然這些人顯然都並非甚麼重要先知。先知阿摩司甚至否認和這些群體有任何關連(摩七14),這群體似乎於主前八世紀便消逝了。在以利沙時代,「先知的門徒」居住在吉甲、伯特利和耶利哥一帶,且似乎從事地方性的工作。他們也許如同掃羅時代一樣(參撒上十510),在以利亞和以利沙的指導下出去將神的律法教授人民,同時宣告屬天的啟示。以利亞在升天前曾和以利沙探訪過這些先知群體,但以利亞卻未能說服以利沙,使他在吉甲和伯特利等候(王下二1-4)。伯特利的先知群體可能曾得到神的警告,說以利亞將要離開他們,因為他們向以利沙問及此事,而且察覺以利沙是知情的。

以利亞的繼承人以利亞在約但河行神蹟分水而渡之後,問他的繼承人以利沙能為他作甚麼(王下二89)。以利沙要求在他們分手時,以利亞將感動他的靈「加倍的」感動他,這就是通常分給長子的雙份產業(申二十一17)。當以利沙目擊他的老師乘火車火馬升天時,他的要求就得到應允,因為以利沙也能將約但河水分開而過,應允馬上產生果效(王下二14)。先知的權柄既得到公認,以利沙約在亞哈王末期(約主前853)向以色列展開事工。他的工作持續達半個世紀,跟以利亞的艱辛、嚴峻,有時候充滿戲劇性的服侍相比,以利沙的活動顯得較沈靜,並且多在以色列的平民百姓中進行。但他也向皇室發言。雖然沒有像以利亞那樣跟迦南祭司起衝突。神蹟在以利沙的服侍中,有著相當突出的神奇因素。當耶利哥的百姓前來報告說當地泉水質劣,以利沙即用鹽予以潔淨(王下二19-22)。直到今天,此泉仍是這片地區的唯一淡水泉(蘇丹廢丘)。以利沙往伯特利途中,遇見一群頑童譏笑他禿頭(王下二2324)。他奉主的名咒詛他們,隨即有兩隻熊從林中撲出撕裂他們。這樣看來,神的作為似乎太殘忍,實際上這事件卻含有對國家的預兆。伯特利的頑童代表那一代的以色列人,在他們城裏吸收了不道德的異教文化,對神的先知及其信息都加以排斥。對於一位禿頭男子不但不敬老尊長,反而加以嘲笑,按照古代近東標準來說,他們不僅是不虔敬,而是極其無禮。以利沙「奉耶和華的名」所宣佈的咒語,並非他自己對所受侮辱的反應,而是聖約附帶的咒詛(申二十八15-68),凡是棄絕西乃律法、違背向神所許的諾言的人,都難逃此報(出二十四3-8)。兩隻熊象徵亞述和巴比倫,將在不同的時間瓜分以色列。因此,這次小意外為一個邪惡不信的國家的未來,展示出陰森的預兆。以利沙與皇室的接觸包括一次與以色列王約蘭(主前852-841)的接觸(雖非出於自願),向他傳達神的信息。約蘭和猶大王約沙法(主前872-848)及以東王結盟,對付摩押王米沙。聯軍深入以東領土,因缺水而陷入絕境他們向本地先知以利沙求助。起先以利沙甚麼也不說,但終於預言聯軍將得到充沛水源和勝利。次日,兩個預言全告應驗(王下三1-27)。憐恤的神蹟以利沙贏得聲望的工作,是他樂於協助那些痛苦無助的人。有一位窮寡婦,幾乎被迫將兩個兒子送給債主作抵押。她僅有的財產是一瓶油。以利沙吩咐她向鄰居借空瓶,將自己原有的油倒進去。奇妙的事發生了,每一瓶都儲滿。以利沙於是囑她把油賣掉,還清債項,然後將餘款用來養生(王下四1-7)。另一件相似的善行是作在一名書念婦人身上。她曾叮嚀丈夫騰出房間給以利沙住。為作回報,以利沙向這位無子的婦女預言,她將擁有自己的骨肉。約一年後,果然成為事實(王下四8-17)。這男孩以後又患重病,可能是腦膜炎,竟突然夭折。作母親的將孩子的屍體放在以利沙的床上,再匆匆趕到迦密山去找他。在這位痛苦的母親告知以利沙孩子夭折前,以利沙對情況顯然一無所知。以利沙立即差遣僕人基哈西拿他的杖擱在孩子臉上,但孩子並沒有因此復甦,等以利沙趕到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才治愈,回到父母懷中(王下四18-37)。另一件善行是阻止了一場災難的發生。當人們煮食含毒的野瓜藤,以利沙適時在鍋中加進一些麵,將毒素解除(王下四38-41)。還有一件類似基督叫五千人吃飽的神蹟(參太十四16-21,十五32-38),在一個人帶來幾條麵包和初熟的大麥時發生的。以利沙吩咐僕人將食物分給100人吃,大概是當地的居民;眾人吃完,還有餘剩(王下四42-44)。醫治亞蘭元帥乃縵,起因於他家中的希伯來使女向他妻子建議說,以利沙可以治好此病。亞述王就出面命元帥,攜書信一封面致以色列王求醫。病人被遣往見以利沙,以利沙命令他下約但河沐浴。乃縵起先心存猶疑,但終於遵囑下河,洗好了頑疾。亞蘭元帥感激之餘,不由稱頌以色列神的大能(王下五1-19)。以利沙和「先知門徒」間有接觸,在他們籌劃擴建房舍時,以利沙對他們頗有助益。為取得更多的木料,他們到約但河邊砍樹,一名工人不慎將借來的斧頭掉進水中。以利沙隨手拋去一根木頭,斧頭立即浮出水面,失而復得(王下六1-7)。參與國事亞蘭人攻擊以色列,以利沙將亞蘭人的動向告訴以色列王。亞蘭人企圖在多坍捉拿先知,神卻叫他們有目難視;以利沙將他們帶到以色列京城撒瑪利亞。他們的視力隨即恢復。以利沙建議以色列王赦免俘虜,以豐盛飲食款待,並將他們釋放回國。由於他們的惡行得到好心的回報,亞蘭人有一陣子沒有再攻打以色列(王下六8-23)。幾年後,亞蘭王便哈達圍困撒瑪利亞,造成嚴重饑荒,以致以色列王威脅要將以利沙處決。以利沙的回應是答允在次日供給豐盛食物。結果亞蘭士兵莫名其妙地逃離營地,使預言得以應驗(王下六24至七20)。亞蘭王便哈達為疾病所苦,差僕哈薛去見先知,詢問主人的病情能否痊愈,以利沙予以肯定答覆,但同時說,哈薛不久要繼承便哈達作王(王下八7-13)。在另一個場合,以利沙差遣一名先知去基拉的拉末,膏立約沙法之子耶戶作以色列王,取代約蘭,耶戶後來發動兵變,將約蘭刺殺(王下九1-28)。以利沙與以色列統治者的最後一次接觸是他自己病重的時候,約阿施王親自前來探望。垂危的先知以張弓射箭的象徵動作,應許約阿施戰勝亞蘭,但卻無法完全滅絕(王下十三14-19)。以利沙也曾再遇兒子蒙救活的書念婦人,囑她在以色列7年饑饉期間,舉家遷往非利士。她回來時發現房子財產顯然被別人侵佔,因此向王上訴要求收回。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將她的往事報告王,王親自接見此婦,並下令將全部財產發還(王下八1-6)。死後的影響以利沙死後還發生了最後一次神蹟。當一具死屍被人匆匆拋進先知的墳墓內,死人立即復活(王下十三21;《傳道經》四十八14)。耶穌有一次也提到以利沙和乃縵得醫治的事,宣告神的恩典並不僅限於以色列人(路四27)。R.K.Harrison另參:「以利亞」;「以色列史」;「預言」;「先知,女先知」。(2)雅完之子(創十4;代上一7)。「希臘」的希伯來名為雅完,因此,以利沙可指愛琴群島西或沿海地區(參創十5),為推羅居民供應染料的地區(結二十七7)。猶太史家認為以利沙就是伊奧利亞;其他的假定是北非的迦太基、海拉斯、義大利和伊利絲。從以西結書二十七章6-7節觀察,地中海地區的位置似有可能,也許是出銅的居比路地區。其位置可能是楔形文字和象形文獻裏的亞拉錫亞。――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