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加利利海

 

加利利海(Galilee, Sea of

  也許對福音書的讀者來說,加利利海是他們最熟悉的近東水域。在歷史中它有很多名字。在舊約時代,加利利海叫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書十二3),因基尼烈城而得名(書十九35)。其後名字改為革尼撒勒湖,因為革尼撒勒城就位於基尼烈,亦即泰勒烏拉米(路五1;《馬加比一書》十一67)。較為人熟悉的名字「加利利海」得名自西鄰的加利利省(太四18)。西南岸的提比哩亞城鎮又使它得提比哩亞海之名(約六123,二十一1),約主後26年,希律大帝兒子希律安提帕在哈馬溫泉附近建了一城鎮,以皇帝的名字替它命名。福音書中提到的「海」通常指加利利海。這海的現今希伯來名是「基尼烈海」。

位置

  加利利海在群山之中,位於約但谷下部,約在耶路撒冷以北60哩。湖的西北面群立上加利利眾山,海拔高達4,000呎,東西兩面的山則高約2,000呎。海的西、南、東面是低加波利。
  在湖的西北角,山勢低平形成豐沃的革尼撒勒平原,在東面海拔高於2,000呎,伸延至東北肥沃的貝提拉,亦是約但河流進大海之處。新約時期,圍繞加利利海的城鎮有迦百農、伯賽大、哥拉汛、馬達拉、提比哩亞等。
  加利利海與約但河關係密切,黑門山(超過海拔9,000呎)溶流下來的積雪匯聚約但河和利巴黎眾水流注入加利利海。約但河自加利利海至死海一段長65哩的流域,河床跌降590呎,即平均每哩下降9呎。

概述

  湖面約13哩長,6哩闊(在馬達拉對面最寬處闊7�@哩)。加利利海面低於地中海700呎,水最深有200呎;形狀像豎琴。一些學者認為「基尼烈」一名源自一解作「豎琴」的希伯來字。氣候屬亞熱帶,加上提比哩亞的硫磺溫泉,多個世紀以來成為人們遊覽勝地,不少人前往養病。湖盛產魚類,故捕漁業是重要作業(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0-11)。因冷暖氣流撞擊,常颳起突發而猛烈的風暴(太八23-27;可四35-41;路八22-25)。

重要性

  耶穌基督一生的事蹟大都在加利利發生,尤以革尼撒勒附近為多;革尼撒勒是巴勒斯坦人口最稠密之地。據記載,祂曾在迦百農居住(太四13),在那裏施行了許多神蹟(十一23)。河的西岸是療養勝地,故耶穌接觸該處許多病人,並醫治他們(可一32-34,六53-56)。其他與加利利海有關的事件包括:登山寶訓,按傳統說法發生於迦百農附近(太八15);格拉森遭鬼附的豬群在加大拉淹溺;對哥拉汛的咒詛(十一21);平息風浪(太八23-27;可五35-41;路八22-24);耶穌在海面上行走(太十四2223;可六45-51;約六15-21)。

 

加利利海(Galilee,Seaof)也許對福音書的讀者來說,加利利海是他們最熟悉的近東水域。在歷史中它有很多名字。在舊約時代,加利利海叫基尼烈湖(民三十四11;書十二3),因基尼烈城而得名(書十九35)。其後名字改為革尼撒勒湖,因為革尼撒勒城就位於基尼烈,亦即泰勒烏拉米(路五1;《馬加比一書》十一67)。較為人熟悉的名字「加利利海」得名自西鄰的加利利省(太四18)。西南岸的提比哩亞城鎮又使它得提比哩亞海之名(約六123,二十一1),約主後26年,希律大帝兒子希律安提帕在哈馬溫泉附近建了一城鎮,以皇帝的名字替它命名。福音書中提到的「海」通常指加利利海。這海的現今希伯來名是「基尼烈海」。位置加利利海在群山之中,位於約但谷下部,約在耶路撒冷以北60哩。湖的西北面群立上加利利眾山,海拔高達4,000呎,東西兩面的山則高約2,000呎。海的西、南、東面是低加波利。在湖的西北角,山勢低平形成豐沃的革尼撒勒平原,在東面海拔高於2,000呎,伸延至東北肥沃的貝提拉,亦是約但河流進大海之處。新約時期,圍繞加利利海的城鎮有迦百農、伯賽大、哥拉汛、馬達拉、提比哩亞等。加利利海與約但河關係密切,黑門山(超過海拔9,000呎)溶流下來的積雪匯聚約但河和利巴黎眾水流注入加利利海。約但河自加利利海至死海一段長65哩的流域,河床跌降590呎,即平均每哩下降9呎。概述湖面約13哩長,6哩闊(在馬達拉對面最寬處闊7.5哩)。加利利海面低於地中海700呎,水最深有200呎;形狀像豎琴。一些學者認為「基尼烈」一名源自一解作「豎琴」的希伯來字。氣候屬亞熱帶,加上提比哩亞的硫磺溫泉,多個世紀以來成為人們遊覽勝地,不少人前往養病。湖盛產魚類,故捕漁業是重要作業(太四18-22;可一16-20;路五10-11)。因冷暖氣流撞擊,常颳起突發而猛烈的風暴(太八23-27;可四35-41;路八22-25)。重要性耶穌基督一生的事蹟大都在加利利發生,尤以革尼撒勒附近為多;革尼撒勒是巴勒斯坦人口最稠密之地。據記載,祂曾在迦百農居住(太四13),在那裏施行了許多神蹟(十一23)。河的西岸是療養勝地,故耶穌接觸該處許多病人,並醫治他們(可一32-34,六53-56)。其他與加利利海有關的事件包括:登山寶訓,按傳統說法發生於迦百農附近(太八15);格拉森遭鬼附的豬群在加大拉淹溺;對哥拉汛的咒詛(十一21);平息風浪(太八23-27;可五35-41;路八22-24);耶穌在海面上行走(太十四2223;可六45-51;約六15-21)。另參:「巴勒斯坦」;「加利利」。――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