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古列」 古列 Cyrus(人名) 字義: 太陽 Sun,寶座 Throne 彙編: ‧代下36:23;拉1:2-7,3:7,4:3,5:13;賽44:28波斯王最有英名者,併吞巴比倫、波斯、瑪代三國,曾准猶大人回國建殿。 ―― 陳瑞庭 古列/塞魯士(CyrustheGreat)古列(也譯作「塞魯士」)全稱「古列二世大帝」(主前559-530),是阿墾米尼王朝和波斯帝國的創建者,其父剛比西斯一世(主前600-559)兼領帕書瑪什安山和帕爾薩之地;其母曼丹尼是瑪代公主,為瑪代王亞士他基(主前585-550)之女;太祖阿墾米尼被奉為王統之始。主前559年,古列即位,定都帕沙加地。古列雄才大略、智勇過人,即位之後即把各散族零邦盡收肘腋之下,壯大了波斯的國本,然後舉兵攻瑪代。亞士他基部將見大勢所趨而紛紛領兵投誠,瑪代遂亡。這時波斯與巴比倫已成對峙之勢。古列復以強本固末之策先遠征小亞細亞,迫得富冠一城的呂底亞王克利薩斯舉國歸降;然後又揮兵北轉,將裏海和印度西北角之間的廣闊山區一併征服。此時的波斯已備稱霸之資了。主前539年,古列發動攻巴比倫之戰。先是巴比倫署以攔總督攜軍歸降,波斯軍威為之大振,遂一路勢如破竹,攻取巴比倫城,俘巴比倫王拿波尼度,頗善待之。16日之後,古列率百官入城,博得城民的熱烈歡迎。以賽亞曾預言古列是「耶和華所膏的」(賽四十五1)。以色列人均視古列為蒙召受命於耶和華而特來釋放他們的使者;古列不但釋放了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且允許他們重修慘遭破壞的耶路撒冷城和聖殿(賽四十四28)。從舊約的記載可知,古列入巴比倫的當年,即詔令在耶路撒冷為天上的耶和華建造殿宇(代下三十六22、23;拉一1-3,六2-5);他還將尼布甲尼撒掠至巴比倫的聖器全數送歸聖殿。聖經所載的詔令雖未見有重修聖城的旨意,但此舉與古列政策肯定無礙。考古學家華森賀姆西在挖掘巴比倫遺址時(1879-82),發現了一件刻有銘文的圓柱形陶器(古列銘筒),所記者正是古列陷城經過及嗣後的種種政策。以賽亞書和歷代志所載正反映了古列銘筒的內容:詔令各族被擄人民全歸本土,並准其各造廟宇祀奉自己的神祇。關於古列的死因,從現存的史科來看,他亡於戰陣的結論似已毋庸置疑。至於和誰作戰,如何敗績等,記載則頗多異詞。綜觀史料,似當以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記述最可信。據他說,波斯軍在和東部山地部落馬薩蓋特人作戰時慘敗,幾至全軍覆沒,率軍親征的古列也死在軍中。至今在伊朗的帕沙加地猶有波斯古列大帝二世的陵墓。另參:「波斯」。――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