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尼尼微」 尼尼微 Nineveh(地名) 字義: 女神的居所 Dwelling of Ninus,安逸的後裔 Offspring of ease 彙編: ‧創10:11;拿1:2;鴻1:8亞述帝國之首都。此名包括都城及希底結、撒伯(Zab)二河間之全部區域。 ―― 陳瑞庭 尼尼微(Nineveh)亞述帝國其中一個首都,在亞述帝國全盛時期,是世上的大城市之一。尼尼微的位置是現今的伊拉克北部,即底格里斯河東面,與摩蘇爾城相對的庫壅積克和拿比約拿兩土墩。西北面較大的庫壅積克土墩(約1哩乘650碼的範圍,高90呎)與拿比約拿土墩被高撒河隔開。拿比約拿土墩上有一個村莊,一座墓園、一座清真寺,據稱內有約拿的墳墓,因此不能進行廣泛的考古挖掘工作。圍繞尼尼微的磚牆有7哩半長,包括15座城門(其中5座已挖掘出來),並有巨大的公牛石像守衛著,反映了這個時期亞述城市的建築特色。歷史尼尼微在史前時期(約主前4500)已有人居住,這與創世記十章有關這城被建造的記錄相符。在尼尼微也找到一些不同的早期文化資料(哈辛那、撒馬拉、哈拉夫、烏比達)。亞甲的撒珥根(主前二十四世紀中期)對當時極其繁盛的尼尼微十分熟悉。較後期的王閃施亞達一世(約主前1800)在位時的記錄,述說撒珥根的兒子孟尼施土蘇重建了尼尼微的伊施他爾神廟。代表愛與戰爭的女神伊施他爾(依妮娜)很適合作貪婪和好戰的亞述人的神。尼尼微也敬拜很多別的神,而城門也用這些神的名字為名。亞述人敬奉那代表著作、藝術和科學的拿布神,反映了亞述人喜愛記事、文學、浮雕和圓雕。閃施亞達一世與漢模拉比也先後重建了尼尼微的伊施他爾神廟。撒縵以色一世與杜庫提寧努他一世則擴建和穩固了這城,也有其他君王在此興建宮殿,例如:提革拉毘列色一世、亞述那斯保二世(主前883-859),及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惟西拿基立(主前705-681)以尼尼微為首都,並致力美化這城。除了他著名的宮殿之外,他又進行了許多工程,包括重建城牆、興建公園、搜集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並築渠從30哩外把水引進城內。亞述從被征服的列國強取的貢物也運到尼尼微;以色列和猶大也在亞述可怕的軍隊手下屈服。西拿基立被刺殺後,他的兒子和繼位者以撒哈頓(主前681-669),從叛徒手中奪回了尼尼微。他在尼尼微和迦拉分別建造宮殿,但他多半時間都在迦拉。以撒哈頓之子亞述巴尼帕(主前669-633)卻居於尼尼微,他在那裏受教育,並接受體能和軍事的訓練。他可算是古物研究家,熟悉亞甲文和蘇默文。他的王宮裏設立了一個著名的圖書館,這對亞述學的研究非常重要。拿布神廟內也有一個早於撒珥根二世時期設立的圖書館,但無論面積或重要性,都遠不及亞述巴尼帕的皇室圖書館。撒珥根及其繼位人收集了許多坭版,亞述巴尼帕更差遣文士到亞述和巴比倫各地去蒐集和抄錄,以致他收藏了數以萬計的坭版。像尼普爾圖書館的收藏一樣,尼尼微的收藏包含類別很廣泛的資料:商業文件、信件、皇室記錄、歷史文件、辭彙編纂及雙語文字、傳說、神話,以及許多各種宗教典籍,如詩歌、禱文和諸神與廟宇的名單。坭版中有7塊保存了巴比倫的創造故事,有12塊記錄了吉加墨斯史詩,其中有洪水的故事;還有其他作品,常被用以比較聖經的記載,包括亞達巴的故事,他失去了獲得永生的機會;以及伊坦那的傳奇,他是一個牧羊人,後飛升上天。亞述巴尼帕也因他的戰爭和殘酷而知名。王宮內一幅描繪和平宴會景象的浮雕上,也繪示了一個以攔人首領的頭被掛在樹上。在亞述巴尼帕的晚年及死後,附庸國紛紛反叛。巴比倫成為一個獨立國,並在主前614年與瑪代聯盟,攻取亞述和迦拉。瑪代人西阿薩里、巴比倫的尼布普拉撒和一隊西古提軍在主前612年圍攻尼尼微;尼尼微終被攻陷,亞述王辛沙里士坤(撒單那帕盧)與城皆亡。 雖然亞述烏巴列帶著一群尼尼微餘民,逃到哈蘭頑抗至主前609年,但尼尼微已完全被毀:希伯來先知的預言完全應驗了。尼尼微和聖經舊約有6卷書提到尼尼微城。在創世記,只在列邦的名單中提到尼尼微(創十),記述寧錄從示拿地往亞述去,在那裏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以及尼尼微與迦拉中間的利鮮(11、12節)。以色列王米拿現的貢銀(王下十五19、20)和撒瑪利亞的擄物(賽八4),都被送到尼尼微。西拿基立向希西家索取的貢銀,也被帶回尼尼微(王下十八14-16)。西拿基立在尼尼微宮中的浮雕,描繪了圍攻和征服拉吉的事(參王下十九8)。西拿基立坐在寶座上,面前有許多俘虜在苦苦哀求。至於攻城的過程,也一一刻在浮雕上:亞述軍用弓箭和破城錘攻城,城牆上的守軍則用弓箭和火把意圖把他們擊退。城裏的人背著包袱從一個城門口逃出,好像投降或逃亡。在右下方有3個光著身子的人,被釘在木柱上。在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院的角柱和大英博物館的希勒紀事稜柱上,記述了亞拿基立侵略猶大的事件。雖然亞述人沒有攻取耶路撒冷,西拿基立也可自傲的誇耀說:「猶大人希西家不服從我。我圍攻他的46座堅固城、堡壘,以及無數的小村莊,征服他們……我把希西家困在他的王城耶路撒冷中,好像籠中的鳥。」亞述諸王與尼尼微在以色列歷史中,佔了十分重要的部分,但尼尼微的名字在歷史書中只出現1次。列王紀下十九章36節說西拿基立在耶和華的使者手下,失去185,000人之後,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主前681年,他就在城中的尼斯洛(寧努他,參王下十九37;代下三十二21;賽三十七38)神廟裏,被兩個兒子殺了。約拿書有較多地方提到尼尼微,因為神特意差遣先知約拿往尼尼微,向城中的人宣告審判。尼尼微被稱為「那大城」(拿一2,三2),並且被形容為一座「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拿三3)。尼尼微所包括的範圍必定超過庫壅積克和拿比約拿兩個土墩。一些解經家認為尼尼微的範圍包括一些與她有聯繫的城市,包括「亞述三角洲」,即底格里斯河與大撒伯諸河之間的三角地帶,從北面的豪爾薩巴德伸展至南面的尼姆魯德。耶和華說:「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拿四11)有些學者認為這數字是指城中無知的兒童,因此推斷尼尼微的人口約為60萬人。然而,較合理的解釋是這12萬多人代表了全城的人口,而不能分辨左右手只是形容尼尼微人靈裏的昏暗。 約拿宣告了一個審判和滅城的信息,但尼尼微城的悔改使他們得著解救(拿三6-10)。那鴻也用生動的語句宣佈這城最終的覆沒。西番雅也宣告尼尼微的毀滅,並預言這城必荒涼,成為群畜躺臥之處,就是連經過的人也搖頭嗤笑她(番二13-15)。尼尼微是被巴比倫、瑪代和西古提的聯軍所摧毀的。這城的毀壞是徹底而驚人的,不到幾個世紀,這城的位置已被人遺忘了。主前401年,贊諾芬(按:希臘哲學家與歷史家)與希臘軍隊撤退經過尼尼微遺址時,竟全不察覺。主後第二世紀,希臘諷刺詩人路其安說:「尼尼微的毀壞如此徹底,人再不能指出她的位置。這城沒有留下一點痕跡。」新約唯一提及尼尼微的福音書,也是關乎審判的信息。耶穌回應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要求時,說邪惡的世代常尋找神蹟;正如約拿是給尼尼微的一個記號,耶穌也是給祂那世代的一個記號(太十二38-40;路十一29-31)。祂又宣告說,到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耶穌那世代的罪,因為他們聽了約拿所說的都悔改了;現在卻有一位比約拿更大的來了(太十二41;路十一32)。CarlE.DeVries另參:「亞述/亞述帝國」;「漢模拉比法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