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尼羅

 

{\Section:TopicID=2181}尼羅 Nile(地名)

字義:    黑暗 Dark,藍 Blue

彙編:    ‧摩8:8非洲北部之一河名,為埃及之大河,為白尼羅及青尼羅合流而成,長五千七百里,分二口入地中海,定期氾濫,灌溉而成肥沃,埃及人視為神河。

―― 陳瑞庭

 

尼羅河(NileRiver)埃及生命之河,位於非洲東北部。在歷史中,一條河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也許再沒有比這河更大的了。尼羅河長4,160哩,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但其流域範圍之廣只佔第三位(另有資料來源謂第六位),差不多有130萬平方哩。名稱尼羅河名字的來源和意義不詳。古埃及人稱尼羅河為「那河」。他們認為不會有其他與尼羅河不同的河流,所以他們來到幼發拉底河的時候,就以為它是倒流,因為幼發拉底河是向南流,而不是向北流的。不平凡的特徵尼羅河其中一個特徵是它擁有6個大瀑布。瀑布形成的原因是堅硬的岩層不能被沖蝕,造成暢通的水道。這些大瀑布是根據近代探險家發現它們的先後次序,從北至南以數字編排的。第一個大瀑布是在埃及的阿斯萬,附近是著名的島嶼伊里芬丁和斐雷。另外5個大瀑布位於蘇丹境內,而第二個剛好在哈拉夫河的城市上面。

尼羅河另一個與別不同的特徵是它由南面流向北面。這對埃及的河運非常重要,因為帆船可以利用常有的北風駛向上游,水流則使船隻順流而下。尼羅河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它1,500哩長的下游範圍是沒有支流的。在阿特巴拉支流以北,沙漠的河道只有在偶然的沙漠暴風雨來臨時,才有雨水在乾涸的河床上湧流。尼羅河每年的氾濫是埃及農業富庶的基礎,因為河水淹蓋的泥土可以得著滋潤,變得肥沃。沿河許多地點都有水位量度器,精確地量度水位的高度。河水漲溢的高度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水量太少便會產生旱災,相反地,不正常而過高的水位又會帶來水災。在摩弗地區內,河水每年約在719日氾濫,這也成了他們計算曆年的開始。在那日,日出時便可看見天狼星,這成了一個周期(1,460日),稱為天狼星周期。埃及人的曆法1年有365日,但陽曆年卻多了1/4日。意思是曆法和實際的年份之間,每4年便有1日的差距。因此,要在1,460日(3654)之後,才會再次吻合。尼羅河帶動3個季節,每個季節為期約4個月:(1)氾濫季(7月中至11月中);(2)冬季(11月中至3月中);(3)夏季(3月中至7月中)。氾濫在10月底達到最高峰,氾濫使耕地的泥土鬆軟,宜於栽植。河道和支流尼羅河有兩條主幹,分別以其顏色命名,就是白尼羅河及藍尼羅河。這兩條河流都靠賴非洲赤道每年的雨水供應。白尼羅河的源頭是在一個湖國;人通常以維多利亞湖為它的源頭,但有些地理學家則正確地指出源頭是流入湖內的一條小河。維多利亞湖的唯一出口是維多利亞尼羅河,位於萊澎大瀑布一湖的東北面。白尼羅河流經吉奧加湖,湖水很淺;然後在莫契生大瀑布(高120呎)向下俯衝,再流經阿爾拔湖。從這裏開始,它被稱為「山之河」。河水到達努湖之前,流經一個佈滿一堆一堆源游植物的地帶,這些植物常阻塞河流,使船隻不能通過,這是早期探險家找尋尼羅河源頭的一個主要障礙。格札勒河(即「羚羊之河」)也流進努湖,與主流匯合。在努湖以下,這河被稱為白尼羅河。在馬拉卡附近,蘇拔河從東面流進了白尼羅河。白尼羅河最重要的交匯點是在喀土木,藍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那裏匯合了。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兩條河的不同顏色。兩河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帶名基士拉,或稱「島」,是一個出產棉花的主要地點。藍尼羅河只有850哩長,源於埃提阿伯高原上的塔那湖。藍尼羅河比白尼羅河險峻得多,靠賴高原上的雨量供應。每年,白尼羅河會首先漲溢,但當藍尼羅河的洪流開始氾濫,則會蓋過白尼羅河的水。在河水氾濫的季節,藍尼羅河的水量是白尼羅河的兩倍,提供大部分的沖積土,滋潤了埃及的土壤。在喀土木北面是第六個大瀑布,是兩河匯流後第一個天然障礙。尼羅河最後一條支流阿特巴拉河也在這裏從東面流入主河。這地稱為梅羅伊島,是努比亞地,梅羅伊王朝的首都,其女王稱為干大基(徒八)。在拿帕他附近,第四個大瀑布一帶,是埃及埃提阿伯或古實(第二十五代)王朝的墳地和廢墟。第十八代王朝的諸王曾侵入蘇丹,直至拿帕他地區,並在那裏建廟,但後來努比亞王侵略埃及,並取得該地的統治權。再往下游是一個重要的考古地點克爾馬,埃及中古王朝時代曾在那裏設立一個交易站。從第二個大瀑布再往下游,是蘭塞二世所建的阿布森伯神廟,並有敬奉他妻子尼法她利的較小神廟。這些廟宇在拿撒湖淹蓋這地方之前,已遷往原來位置上面的懸崖上。在阿斯萬和第一個大瀑布之上,是新的高壩和舊的阿斯萬水壩。在兩個水壩之間是斐雷島,島上有著名的廟宇。位於阿斯萬附近的伊里芬丁島,有豐富的考古資料,其中有證據顯示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摧毀後,有猶太人移居至此。距尼羅河三角洲不遠,是開羅和基撒金字塔,再往南是埃及第一個首都摩弗古城的廢墟。三角洲面積大約有125哩乘115哩。尼羅河古代在此分作7條小河流入大海,現今只剩兩條:西面的羅塞達河,羅塞達石碑因此得名;及東面的大美達河。對埃及的重要性若不是尼羅河供應水源,非洲的東北面將會荒蕪一片,埃及的文明古國也不會存在。兩位希臘學者,先是赫卡蒂烏,後是希羅多德,都認為埃及是拜尼羅河所賜的。多個世紀以來,這河在兩岸沈澱的沖積土,給予埃及肥沃的土壤,可以長期出產豐富的農作物;尼羅河不單是土壤的來源,它每年的氾濫更帶來新的沖積土和有機物,使土地變得肥沃。同時,經河水氾濫浸潤的土壤,得到最不費功夫的灌溉,可以出產優質的農作物。牧養牛群也要靠賴尼羅河,因河邊茂盛的植物成了很好的牧場。日常生活的一個情景是牧人帶領牛群渡河,小心的避開貪食的鱷魚。尼羅河也供應了人的需要,除了河水可作食用,河也是沐浴洗衣的地方。在古時,即使是皇室成員也來到這河裏沐浴(參出二5;出八20也可能指這河)。王的兒女也在較平靜的河道裏學習游泳。尼羅河盛產魚類和水鳥,捕魚(通常是用魚叉)和捕捉水鳥是上流社會傳統的娛樂。魚類和水鳥也是埃及人日常的食物,特別是富有人家。貴族階級流行一種較危險的活動,是在蘆葦船上用魚叉捕獵河馬。

尼羅河是主要的交通運輸航道,船隻在河道上來回往返。較大型的船隻把貨物從河的一端運往另一端。建築廟宇、王宮和陵墓,都需要把花崗石從數百哩外沿河道運來。現代人也讚歎古代河民從南方採石場送來巨大的方尖形碑柱和巨型石像的技巧。尼羅河也是埃及宗教生活的一個特徵。河流被神化為哈皮神,在許多不同的藝術作品中,他都以人的形象出現,有纍纍下垂的乳房和頗為肥胖的身軀,大概是要代表那地繁茂、豐富有餘的境況,同時有尼羅河所供應的魚和植物。尼羅河和聖經聖經提到尼羅河的地方自然是與埃及有直接關係的部分,就是在創世記後半部有關約瑟的遭遇,以及在出埃及記前半部,有關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奴役和後來逃離埃及的記載。第一個提及尼羅河的地方是法老王的異夢(創四十一)。在夢境中,法老站在河邊,看見7隻肥壯的牛,後來又見7隻瘦弱的牛,從河裏上來吞吃了肥壯的牛(參四十一1-417-21)。這與古埃及畜牧的生活習慣符合,也與喪葬碑文中有牛的描述一致。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期間,生養眾多,威脅著埃及人的安全,法老就下令以色列人把生下來的男嬰拋進河裏(出一22)。這引出了摩西早期生活一連串的事件。他母親為了保存他的性命,把他匿藏在家裏3個月,後來造了一個蒲草籃子,抹上防水的石漆和石油,將他放在籃裏,擱在河邊的蘆荻中;造籃子的材料是埃及的特產,很容易獲得(出二3)。在神的眷顧下,法老的女兒帶著使女來河邊洗澡時,就發現了摩西(出二56)。後來,摩西在法老的宮中長大(出二10),並學習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這成了他的部分裝備,好接受後來的呼召。摩西逃亡曠野多年之後,又回到埃及。耶和華賜給摩西能力,把水變血,作為他受神差遣的明證;同時證明了神有超越大自然和超越埃及假神的能力(出四9)。

摩西在河邊宣佈了耶和華的審判(出七15,八20)。第一災將水變血(出七15-24,十七5;詩七十八44),是直接針對尼羅河和尼羅河神哈皮的。第二災(蛙災)也與尼羅河有關(出八35911),因為蛙群是從河裏出來,覆蓋全地(參詩七十八45),這是要羞辱蛙頭女神赫可特。歷史書裏甚少提及尼羅河,因為這些書卷涉及埃及的記載不多。亞述王西拿基立曾輕蔑埃及,自誇說:「我必用腳掌踏乾埃及的一切河。」(王下十九24)先知書有許多地方提到尼羅河。以賽亞常提及尼羅河,在以賽亞書七章18節,以賽亞說:「耶和華要發嘶聲,使埃及江河源頭的蒼蠅……飛來」,這句子的意思是從尼羅河上來的軍隊,要侵略和屈辱以色列。在論埃及的審判中(賽十九),先知預見尼羅河一帶的災禍與福祉。埃及會有旱災,因為「海中的水必絕盡,河也消沒乾涸」(第5節);「埃及的河水都必減少枯乾」(第6節)。沿河的天然植物與所種的穀物都必枯萎(67節),打魚的也必哀哭(第8節)。這些悲慘的境況會因埃及最後蒙受的祝福而得以彌補。在預言推羅的災難中(賽二十三),西頓商人所納的貢品是「尼羅河的莊稼」(第3節),顯示了尼羅河谷所出產的農作物的重要性。在第10節,推羅不再被拘禁,神吩咐她「流行你的地,好像尼羅河」,因為耶和華要除去推羅的驕傲。耶利米也預言埃及遭受的慘敗,並形容她「像尼羅河漲發……像江河的水翻騰」(耶四十六78)。在以西結書講及埃及的預言中(結二十九),獨提到埃及法老,並以尼羅河有關的象徵來形容他。他被形容為「在自己河中的大魚」(第3節),這是指巨大的鱷魚。法老自誇說:「這河是我的」(第3節;參第9節),但耶和華說他會用鉤子鉤住王的腮頰,又使江河中的魚貼住他的鱗甲,把他從江河拉上來(第4節)。王和魚都要在曠野死亡(第5節)。由於法老高傲自大,耶和華就宣告要與他和他的河流為敵,使埃及變為荒廢淒涼(第10節)。阿摩司形容北國以色列要被拋來拋去,然後沈落,「像埃及的尼羅河」(摩九5)。

最後,撒迦利亞提到耶和華要召聚以色列,並說在這過程中,「尼羅河的深處都枯乾」(亞十11)。雖然提到尼羅河的預言主要是審判,但先知也盼望審判過後,這尼羅河之地最後可以接受神的賜福。CarlE.DeVries另參:「埃及」。――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