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未受割禮」 未受割禮(Uncircumcision)男性自然的生理狀態,陰莖上覆蓋包皮。猶太人跟眾多的民族一樣奉行割禮,但自從他們把包皮割除作為與神立約的記號後(創十七9-14;出十二48;利十二3),這詞語便用來區分「外邦人」或「非猶太人」(非利士人、希臘人及羅馬人不行割禮,但埃及人和許多閃系的民族卻有遵行)。引伸的意義,可比喻為「那些在約以外的人」,不論他們是外邦人或是叛逆神的猶太人。「未受割禮」一詞在新約中出現共20次,大部分均指著猶太人以外的「外邦人」。在使徒行傳十一章13節,猶太人對於彼得居然進入一個外邦人(在禮法上被視為不潔淨)的家中,感到十分震驚。然而保羅強烈地抗議這種區分。對於保羅來說,內心的態度和對神的順服,比禮儀更為重要,而禮儀更是與救贖無關。一個順服神的外邦人跟一個曾接受割禮的猶太人,是一樣蒙悅納的(羅二25-27)。向神委身、信靠,同樣見於未受割禮和受了割禮的人身上,這可以亞伯拉罕為例(羅三30,四9-12)。從前的外邦人在神的選民之外(弗二11、12),但如今猶太人與外邦信徒,都在基督裏同歸於一(加二7,五6,六15;西三11)。保羅對於猶太人要求外邦人接受割禮,才算為教會完全的會友,奮力抗拒,毫不推讓。然而,保羅從不忽視文化的現實。一方面,他勸導未受割禮的外邦人歸主後,用不著行割禮,因為沒有這個需要;但在另一方面,猶太信徒卻可藉此作為向同胞宣教的使命。當然,把兩者倒轉卻是不需要,而且是毫無用處的(林前七17-19)。 在歌羅西書二章8-15節,保羅提到未受割禮的暗喻,就如一個未重生之人的狀態。這裏未受割禮等於屬「肉體」(即人之惡念或天然本性)。在字義上,肉體在割禮中被除去,同樣,這「肉體」在歸化基督時也給除去,恰如洗禮的象徵意義一樣。受洗者從「不潔」中給潔淨過來,就如受割禮的外邦人由從前未受割禮的污穢中被潔淨了。另參:「洗禮」;「割禮」;「潔淨和不潔淨的條例」;「肉體」。――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