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示羅」 示羅 Shiloh(地名) 字義: 和平 Peace,休息地 Resting place,帶來繁榮者 Bringer of prosperity 彙編: ‧士21:19在以法蓮境內之一鎮名,居伯特利北,達示劍大道之東。 ―― 陳瑞庭 示羅(Shiloh)(1)城鎮名,有人認為它就是塞倫廢丘,塞倫廢丘位於伯特利東北10哩,示劍東南12哩,及示劍與耶路撒冷之間的大路以東3哩外,正如士師記二十一章19節所記述的。此外,該地的名字至今仍沿用,且切合聖經對其位置的描述,發掘結果顯示示羅的歷史跟聖經的記錄很吻合,因此可確定其所在地。並沒有任何聖經以前的文獻提及示羅。考古證據顯示示羅在主前2000年初期(第二中青銅器時期)極其興盛,是一個防衛的城邑。該地曾遭廢棄,在以色列早期再次定居建立。聖經並沒有記載示羅如何落入以色列人的手中。約書亞在那裏建立會幕(書十八1),因此在士師時期,示羅成為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約書亞在示羅為7個支派拈鬮,把地分為7份(十八1至十九51),又在該地為利未人分地為業(二十一1-42)。定居於約但河附近的兩個半支派的人,曾為築壇而起紛爭,這事終在示羅平息(二十二9-34)。在獻祭之日,有些便雅憫人,欲把示羅的婦女娶為妻(士二十一)。以利加拿和哈拿經常前往示羅的會幕,在那裏哈拿向耶和華許願把她兒子歸給主(撒上一3、9、24)。以利的兩個兒子在那裏事奉神,但他們的罪甚重,為神所摒棄,因此主向撒母耳顯現(撒上二14,三21)。以色列人把約櫃從示羅運往戰場,約櫃落入非利士人手中,這消息傳至以利,以利因此暴斃(撒上四1-18)。此後,約櫃再沒有運返示羅,詩人記載神已「離棄示羅的帳幕,就是他在人間所搭的帳棚」(詩七十八60)。 據一些學者所理解,約櫃並沒有歸回示羅,似乎曾給非利士人毀壞,並約於主前1050年,送返基列耶琳。四百多年後,耶利米曾預言,耶路撒冷將要跟示羅一樣被毀(耶七12-14,二十六6-9)。許多權威學者認為,耶利米所指的是非利士的毀壞,但這說法尚未證實。1926年和1929年發掘工作的初步報告指出,在鐵器時代第一期(約主前1050),示羅發生了一場重大的毀壞,從此以後,該地就沒有人居住。然而,經過資料重整,及在1963年額外的發掘工作,顯示了上述早期的報告需要重新修訂。1963年的發掘指出,鐵器時代第一期,示羅並沒有遭到大肆破壞,該城直至鐵器時代第二期,即分裂王國的時期仍然興盛。從聖經資料可見,示羅在這段時期繼續存在。耶羅波安(主前930-909)的妻子前往示羅,詢問她兒子得病的結果(王上十四2、4);她詢問曾預言耶羅波安王權的「示羅人」亞希雅(王上十一29,十二15,十五29;代下九29,十15)。主前722年,北國淪陷,相信示羅必遭受毀壞。在鐵器時代第三期陶器遺物突然短缺,暗示約在主前600年該地普遍無人居住。主前586年,聖殿被毀後,從示羅來的人在耶路撒冷獻祭(耶四十一5)。以色列被擄歸回後,示羅人亦在首批回歸者之中(代上九5)。發掘人員期望在示羅的山上找到任何久遠的殿宇或聖殿遺跡,但未能如願;然而,在羅馬時期的重建,山城曾開闢至岩底。會幕或許設在城外,正如在獻祭之日,設在葡萄園的四周(士二十一)。像會幕一般可以隨意搬移的聖物櫃,是不容易遺下任何痕跡的。大約在主前300年,示羅再次有人定居,在羅馬時期仍一直興盛。優西比烏、耶柔米及他勒目的文獻均曾提及示羅。回教入侵以後,示羅地大大失去其重要性。創世記四十九章10節把這希伯來詞語翻譯為帶有彌賽亞意思的名字:「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到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 對於這節經文的解釋,大多數不帶有彌賽亞的意義,認為細羅一詞是示羅城的名字,該城在士師時期十分著名。他們該節的末句,宜譯作「直等他來到示羅」。以上的說法得不到認同,是基於歷史理由:直至王國時期,猶大才成為聞名的城,那時示羅已不再是重要的中心。在創世記四十九章8-12節記述的猶大的歷史中,示羅並沒有扮演甚麼特別的角色。這節經文的彌賽亞式解釋,是與大衛的王權和耶穌基督有關連的。自宗教改革以後,基督徒大致認為該字是帶有彌賽亞意思的專有名詞,正如和合本所反映的。這樣的說法令人存疑:示羅最先在他勒目的虛構部分出現(「公會」,98b)。有一群學生議論他們眾老師的優越,每一組均嘗試把他們老師的名字與彌賽亞的某些稱謂或層面扯上關係。其中示拉拉比所教導的一群學生,採用創世記四十九章10節「細羅」一字,跟他們老師的名字與彌賽亞聯繫起來。他勒目的內容在1,000年後引起基督徒學者的注意時,「細羅」一字在1539年的大聖經譯本以彌賽亞的名稱出現。數世紀後,基督徒譯本都追隨這傳統說法。另一個反對將「細羅」作為彌賽亞名稱,所持的理由,是聖經其他部分並沒有把這名稱加以闡述。路德和加爾文認為這字是源自一個他們譯作「兒子」的希伯來字。這樣的解釋委實牽強附會,有關的字並不等同於「細羅」一字,其確實的意思是「胚胎」。有些人把這字跟意為「安閑、平靜」的希伯來詞連合起來,譯作「賜平安者」。反對這說法的基本理由,也在於聖經內有關盼望彌賽亞來臨的信息之中,並沒有進一步記述這名字。有些聖經學者和譯本將該字一分為二,將它譯作「在稱頌來到他時」或「直等到稱頌臨到他」。現代英文譯本和新英語譯本也以這論說為依歸。其他人認為「細羅」這希伯來字,相等於同語族語言意為「統治者、君主」的詞語,翻譯為「直等到他的統治者來到」。古舊的譯本(七十士譯本、別西大譯本他爾根)把「細羅」一字解作「那歸屬他的人」。從以西結書二十一章27節可看到,這個譯法是較貼切的。以西結似乎是指創世記四十九章10節而說,並將該句經文解成「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依循這個解釋的聖經學者和譯本,也常把「賜律法者」的譯名理解為「賜律法者的杖」,所以全節經文就是:「圭必不離開猶大,賜律法者的杖必不離開他兩腳之間,直等到他們所屬的來到」。耶路撒冷聖經及新國際譯本也採納這見解。上述種種說法,以及對創世記四十九章10節「細羅」一字的其他解釋,均存有不少問題。該詞的準確意思仍是含糊不清,在尚未確實之際,可把第9節的上下文,跟新約的彌賽亞作對照(啟五5)。(2)被擄巴比倫後,歸回耶路撒冷的一個家族的先祖(代上九5;尼十一5作「示羅尼」)。――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