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字母」 字母(Alphabet)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書寫單位。字母是按傳統的次序排列,分別代表不同的發音。字母在聖經中也可表達特殊意義,如啟示錄一章8節說:「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按:「阿拉法」、「俄梅戛」是希臘字母首末兩個字母的名稱)」;又如耶穌提及的「一點一畫」(太五18),是指希伯來輔音字母的最小結構。古代希伯來先知和詩人善用字母表來寫「離合詩」,即按字母順序為每一句的第一個字母(例:詩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九,一四五;箴三十一10-31;哀一至四;鴻一)。由此可知,字母於聖經時代已十分流行,且此說已為考古發掘所證實。迄今發現的一份最古的希伯來字跡,是一學童歪歪斜斜的習字。繼之則有希伯來最古的可辨釋石刻字母型銘文,據考是主前1500年前之物,大概是西乃半島的礦工所刻。由此可見,十九世紀有學者斷言摩西五經不可能出自摩西之手,因其時尚無文字存在,故這說法不攻自破。考古實物證明,當時連一般人也略知字母。字母的始源古代歷史學家塔西圖(主後56-120)曾說:「埃及人繪鳥獸圖象傳情達意,他們是以圖畫表達思想的先驅……據稱是埃及人發明了字母,並首先傳授給腓尼基人的……腓尼基人又把字母傳於希臘,但希臘卻戴上了字母發明家的桂冠。」此說目前爭論仍烈,但埃及人確發明了字母類型的文字,這一文字也確與作為希臘字母直接來源的腓尼基文字有某種關係。不過,學者多以希臘文為真正的字母文字,因為只有它是輔音字母和元音字母俱備的完整體系。艾伯拉坭版是主前2500年左右大放異彩的一個敘利亞國的文化遺跡,該文化隨該敘利亞帝國的滅亡也一同作古了。坭版上的文字排列成行,是一種米所波大米的楔形字體,近80%為蘇默文,其餘則為一種西北地方的閃文(與烏加列文、聖經希伯來文和腓尼基文相近的一種閃族語)。看來,蘇默楔形文字早在亞甲人據為己有之前,就曾在艾伯拉作過溝通工具。艾伯拉坭版的楔形文字小巧精細,顯示艾伯拉地方的文化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艾伯拉語跟聖經希伯來語頗為相似,但其文字卻不屬於較後期的字母體系。埃及文字究竟是自創抑或借自米所波大米,雖尚難確定,但現存最古埃及文字是產生在米所波大米文化影響廣遠的時代。埃及的象形文字顯然是若干後起文字的原型,如希伯來字母、希臘字母,甚至英文字母都是以它為宗的。後期的字母體系的發展可從埃及造字經過得到重要的啟示。早期造字過程可能是:埃及人欲寫「牛」字,便繪牛形以達其意;繼而又欲寫一外國君王的姓名,就沒有圖形可用,於是呼叫其名,並選字以表其音。例如,欲表達一英文名字Balfour,便繪一球(ball),再綴上「四」(four)這數字。此法稱「字謎法」。然而仍有些字即使用字謎法也難達其意。為了創造一個應變裕如的體系,便選出一些象形字來,並以各字的第一個字母代表一定的音,而構成一個標準化的「字母表」。例如繪手形表示d音,因為「手」的希伯來文是drt,取其第一音素即是d;再如繪池塘以表示sh音,諸如此類等等。這種取字的首音的方法稱為「截頭表音法」。埃及人在早期銘文中雖然使用了這種近似字母的方法,但並未放棄其象形文字而兩相摻用,故一直未能建立純粹的字母體系。直至主前310年之後,在多利買朝諸王的影響之下,接受了希臘字母並略加改造,這才代替了那古老而優美的象形文字體系。關於下一步字母的發展情況,歷史已語焉不詳了。只知主前1500年左右,居住在肥沃月彎地西部的民族從埃及人那裏借用了「截頭表音法」來書寫他們自己的語言。在巴勒斯坦的許多城邑出土的坭版和石刻,以及在西乃半島的綠松石礦中,我們看見第一批的閃語字母文字。這些首批以閃語字母文字書寫的銘文是主前十九世紀到十六世紀之間的作品,這是迄今我們所掌握的年代最古、以字母書寫的可辨釋銘文,有別於音節文字或象形文字。從中可清楚地看到埃及的影響,例如,他們取baytu(「房屋」)代表b音,字形則借用埃及代表「房屋」的象形字;取tob(「好」)表達軟齶音t,字形則借埃及代表「好」的象形字等等。這種文字流傳極廣,遂成為腓尼基字母、希伯來字母及亞蘭字母的基礎。字母概念在敘利亞及巴勒斯坦地區傳播,產生了3種主要文字形式,即烏加列楔形文字、亞蘭文字和迦南文字。烏加列文字考古學家從地中海邊的烏加列城(今之拉斯珊拉)發掘出數百塊坭版銘文。該文字也僅是運用了上述的字母概念。以某個形狀的楔形符號代表一個字母,用堅筆刻於坭版上。這種書寫技術是從亞甲人與赫人那裏借入的,但亞甲人與赫人都沒有使用字母,他們使用一種繁拙的音節文字。不同的音節均以不同的符號表達。所以要掌握到500多個符號才可略通讀寫。然而這種繁難的書寫方式卻與拼音體系同時盛行。看來,並不存在一條從象形文字而音節文字而字母文字的直線發展途徑,而是3種體系同存共榮了許多世紀。烏加列人從北方文化獲得了書寫材料,又從南方文化學到了字母概念,並加以發展,從而適應其本身的需要。他們終於有了一個30個字母構成的古代拼音體系,是古代最高水平的體系。至此,語音的千差萬別全可見諸於文字了。當時迦南人和亞蘭人的語音系統雖也有不同的語音,只因書寫體系簡絀,不易表達出來。烏加列人還給我們貢獻了最古的字母次序。在烏加列字母表上去掉烏加列人獨有的那些字母,便顯現出與近代希伯來字母表極為相近的字母次序。從烏加列字母坭版可以清楚地看到,早於主前十五或十四世紀,其字母排列順序即巳確定。如前所述,希伯來詩人和先知間於其詩作的每節或每段的首字,按字母的順序排列。英文聖經(欽定本和新美國標準譯本)在詩篇一一九篇註明了字母順序的原貌。甚至今日英語字母表的順序也與3,500多年以前的次序有關連。然而,烏加列的楔形字母卻湮沒了。大約在主前十二世紀初,烏加列城被毀後,亞蘭文和迦南文兩個較簡陋的體系便取代其位了。亞蘭文字亞蘭文字原也與由象形文字發展而成的首批閃文相似,漸漸則演化成方形字母,有如現今在猶太會堂所見到的一樣。伊里芬丁蒲紙顯示了這種體勢的最早形式,著名的死海古卷就多是用這種文字寫成的。耶穌所謂「一點一畫」即指這種文字而言。該文字在東方有極大的影響,有百多種字母均由此產生,如拿巴提文、阿拉伯文、帕米拉文、敘利亞文、亞美尼亞文、格魯吉亞文,甚至印度的波羅門文字,都是以亞蘭文字為宗的。現代希伯來文字母表有字母22個,與其古文相同。字母一律為輔音,元音則以點或線表示,多標在與其組合的輔音字母之下。只寫輔音而不寫元音似乎是多數閃語的共同特點,只有埃塞俄比亞語例外。該語源於古代南方亞拉伯語,其字母發展獨循一徑,是源於西乃綠松石銘文。埃塞俄比亞字母表中的輔音均以一定的方式表明哪些元音相隨其後,這一點與其他閃語字母表皆不相同。阿拉伯文有字母28個,字形隨其在詞中的位序而略有變異。 敘利亞文是為數極多的閃族基督徒的母語,跟希伯來文一樣有字母22個,皆為輔音。書寫時作特殊記號於字母之上或下代表元音。敘利亞文有3種書寫體式,即雅各體、涅斯多留體和愛斯川吉拉體。幾篇最早的新約手稿就是以敘利亞文保存下來的。迦南文字舊約大部分原是以迦南文字記載的。該文字一直沿用到被擄時代(主前586),亞蘭文字才開始使用。該文字的最早實證是一部寫於主前十世紀或稍前的基色曆書,上有小詩一首寫農時節令。看來早在所羅門時代便有了教授兒童習字的規矩。希西家時代的西羅亞銘文(主前700左右)和記載巴比倫大兵壓境情形(主前587)的拉吉陶瓷破片,也反映了這一古代文字的風貌。現今只有撒瑪利亞教派還在使用。近年來,米沙年間(約主前850)的摩押石碑出土,碑文也用此體,與基色曆書的用字無大差別。然而,迦南文字最重大的發展卻要歸功於腓尼基人。就這一點來說,我們最早的證物是亞希蘭銘文(約主前1000刻製)。腓尼基人商貿活躍,其文字便傳播至地中海各處,間中也傳入希臘,遂形成希臘文字的基礎,這便是日後新約成書所用的文字。希臘的傳統說早年腓尼基英雄加瑪斯移居希臘波奧提亞,教土民用腓尼基字母書寫希臘語言。至今希臘字母仍保留著閃語名稱。希臘字母的古字體與腓尼基字體實在相似,由此可準確斷定,其借入時間當在主前900至800年左右。希臘文字地位日隆,當歸功於希臘人自己的努力;他們也對文字作了很大的改進。希臘字母早期希臘字母的順序是直接承自閃語字母的固定順序,而字母b,g,d,z,k,l,m,n,p,q,r,s,t幾一成不變地移植過來,腓尼基語有四輔音和一啞音(aleph),希臘文均擯而不用。這四輔音是:he(清音h),heth(濁音kh,舌根緊貼後齶),yodh(中音),ayin(後齶音)。希臘人不欲減少其字母數量,於4輔音取消後即於原位補以a,e,i,o4個元音。另又選閃語的waw作元音u,置於字母表之尾,稱u-psilon(意即純u音,沒有w音)。由於當時w音仍保留,而以字母digamma表示之(該字母形若大寫的F),是為第六個字母,日後便成為英語第六個字母f。於是,早期的希臘字母表包括a,b,g,d,e,f,(z),h,(th),i,k,l,m,n,(x),o,p,(s),q,r,s,t,u,另加希臘人自己發展的3個複合字母ph,kh,ps。括弧中的s等於閃語的tsadhe,希臘人後來棄置不用,偶用以表示900這數目。我們如果除去括弧中的字母,一份我們熟悉的英語字母表便躍然紙上了。 第八個字母濁音h於主前403年以後用以表示長音e或eta,而另設記號標示h音。代替閃語字母表中清音h的第五個字母e稱e-psilon(純e,表示已不再保持h音)。同時,字母o-mega(長音O)被引入雅典的雅提迦方言,即當時最標準的希臘語。希臘人最光輝的貢獻是把元音作為獨立音位引入字母表中。儘管烏加列字母表已走了第一步,但直至希臘時代,才有完整的系統。元音的使用消除了單用輔音書寫時的模糊不清,也奠下了世界最著名文化著作的基礎。許多學者認為,在希臘字母以前尚無任何文字系統可冠以「字母表」的名稱。希臘文最初也如閃系文字一樣,是自右向左書寫的,在主前六世紀,各銘文盡為往復書寫,有如馭牛耕田,故稱為「牛轉法」。自主前500年後始用自左向右書寫法,一直沿用至今。至主前403年,雅典的雅提迦方言率先採用了伊奧尼亞的米利都字母表作為標準,所用的24個字母,與今日所用者相同。另有3個音調符號(高音符、抑音符和長音符),據載是拜占庭的阿里斯多芬於主前200年引入的。希臘人跟腓尼基人一樣,是精明的商人兼殖民者,希臘字母便因以傳入義大利。有瑪西蘭拿坭版(約主前700)證明,早期希臘字母表是借用腓尼基字母,只另加自己的4個字母u-psilon,chi,phi及psi順序排列於最後。義大利的伊特利亞人最先接受希臘字母,而又傳給他人,其中拉丁人可算是最重要的承繼者。拉丁字母迄今可知的最早拉丁銘文稱「普里尼斯特獸骨文」(Preanestefibula,主前七世紀之物),其上刻有物主之名。幾乎同時的有西普斯銘從羅馬廣場出土。從銘文可知,在拉丁字母表上,f和h之間的z已去掉(但保留了腓尼基和伊特利亞人的字母h,這是希臘人於主前403廢掉的),而代之以g(c的變體,處字母表第三位);另又廢除了伊特利亞人的theta,xi,sanpi,而保留了Chi來代表ks音。因此,拉丁字母表如下:ABCDEFGHIKLMNOPQRSTVX。至羅馬共和國末期,即主前一世紀末,拉丁人又引入希臘字母y和z,置於表末,遂得字母總數23。這兩個字母是隨希臘文學和詞彙一同輸入的。此時,與現代英文字母比較,惟缺3個字母J,U,W,這是至中世紀才加入的。當時拉丁人以V兼表U音。這一份字母表雖偶或隨著語言的變化而稍有調整,但基本上已屬定型,它就是把西方文化傳至今日的主要工具。字母的數字功能幾乎人盡皆知羅馬字母可用作書籍章節的編號和鐘表的讀數。在這個體系中,I=1,V=5,X=10,L=50,C=100,D=500,M=1000。 然而希臘字母和希伯來字母也各有此功能,這方面或許較少人知。以希臘字母為例,其首10個字母代表1至10,第十一個字母代表20,第十二個字母代表30,餘此類推。若干希臘字母雖早在新約時代前即已廢去,但其表數功能卻依然保留,如digamma,koppa,sanpi,stau(st)即是。啟示錄十三章18節的某些手稿即把666寫作chi,xi,stau。字母與教會基督徒不僅是福音的傳佈者,也是文化知識的普及者。耶穌以後的字母書體的發展,其功主要在基督徒。如哥特字母為主教烏斐拉首創於四世紀;亞美尼亞字母及格魯吉亞字母為聖麥斯羅首創於五世紀;斯拉夫字母如俄國人和保加利亞人今日所用者為聖區利羅首創,故而稱為區利羅字母。我們說今日拉丁字母之使用能有囊括宇內之廣,教會之功實不可沒。連很偏遠獨特的文化區域如冰島、克曼契、薩摩亞、穆崩達、伊奎托、撒威等地也惠及。基督教的宣教事業,使數百種語言和方言首次有了文字。字母是最普遍的表達媒體;字母之簡明易學使人們讀書識字的能力大為普及。尋常人能通過文字親領神的道,不能不說也是字母的功勞。GleasonL.Archer另參:「著作和書籍」;「聖經的原文」;「銘刻」;「拉丁文」。――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