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米甸」 米甸 Midian(人名) 字義: 爭競 Strife,爭辯 Contention 彙編: ‧創25:1基土拉給亞伯拉罕所生的一個兒子。 ―― 陳瑞庭 米甸 Midian(地名) 字義: 競爭 Strife,競爭之民 Tribe of contention 彙編: ‧創25:1-8,37:25亞拉伯沙漠中之一地,米甸人居之,其面積自北而南為五百廿里。 ―― 陳瑞庭 米甸(Midian)米甸是人名,也是地名。米甸人是一個民族,住在基列、摩押和以東的東邊。米甸以南就是亞拉伯沙漠的西北面,他們很少有長久固定的居所。在以色列早期的歷史中,米甸及其後裔佔較重要的地位;亞伯拉罕(創二十五1-6)、約瑟(創三十七25-36)、摩西(出二15至三1)、巴蘭(民二十二1-6,二十五,三十一1-20),及基甸(士六1至八28)都曾經與他們有接觸。米甸是以撒同父異母的弟弟,是亞伯拉罕年老時娶的基土拉所生的第四個兒子(創二十五1、2;參創二十三1、2,二十四67;代上一32)。聖經稱米甸及其親生兄弟為「基土拉的子孫」(創二十五4;代上一32、33),特別把他們與以撒分別出來;以撒是撒拉的兒子,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藉著撒拉來成就的(創十二1-3,十七15-21)。事實上,亞伯拉罕和以色列人視這些庶出之子如同妾侍之子,只能承繼有限的產業(創二十五5、6;代上一31)。為了以撒的緣故,他們給逐出亞伯拉罕的家,成為了巴勒斯坦東面和南面沙漠地區的半遊牧民族(創二十五5、6)。米甸地米甸地的位置不能確定,一般認為它是位於以東極南面,在今天的阿卡巴灣東面。亞歷山太的地理學家多利買(主後二世紀)曾提及這地區一座位於岸邊的城慕迪安那,以及一座相距26哩,位於內陸的城麥迪安那;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主後一世紀)和基督教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四世紀早期)也支持這資料的真確性。 在舊約早期,米甸似乎是位於沙漠邊緣的一片土地,鄰接基列、摩押和以東,甚至南及西乃東部。在約瑟的時代,一些米甸族人必定是住在約但河東北部的沙漠,與基列或巴珊接壤,因為他們是以實瑪利商隊的一部分(參士八24),從大馬色通過基列,經過多坍進入埃及(創三十七17、25-28、36)。摩西從法老那裏逃出來,就住在米甸,並娶了米甸祭司的女兒西坡拉(出二15-22)。摩西請他的內兄米甸人何巴引路,從何烈山起行(至加低斯巴尼亞,申一19);雖然何巴的家鄉和親屬不在巴蘭的曠野(民十30),但他對該地十分熟悉(民十11、12、29-31)。從巴蘭的插曲及所引起的流血事件看來(民二十二31,參民三十8、16),似乎有不少米甸人是住在摩押東面的邊界。亞摩利王西宏的附庸摩押王巴勒(民二十一26-30;耶四十八45),與米甸人的長老商議如何應付以色列人的威脅(民二十二2-4),並派了雙方的代表去召巴蘭來(二十二5-7)。在摩押的平原上(二十二1,二十五1),一個以色列人遇上了米甸首領的女兒,並娶了她為妻(二十五6-18,三十一8)。米甸王是西宏王的傀儡(書十三21)。上述的情況均顯示米甸人是住在摩押邊界附近。由於摩押是在以東北面,以東勝了米甸(創三十六35),可能指米甸人在北方向以東地進侵。從基甸擊退米甸的事件看來,米甸是從東面入侵的。那麼,雖然「米甸地」是指以東南面的地區,但米甸人居住的範圍顯然頗為廣闊──散佈邊境地帶:在摩押和以東東面,及以東南面,直至西乃東部和亞拉伯西北部。米甸社會米甸族人分散而居,並名義上是從屬之民,沒有一個獨立的國家。比如說,一名首領蘇珥,被稱為「一個宗族的首領」(民二十五15)、「族長」(書十三21)及「王」,但在摩西時代,同時作「王」的最少有5個(民三十一8),而且全都是屬西宏的族長,或歸屬於他的諸侯(書十三21)。雖然米甸人多以遊牧為生(如摩西曾牧養葉忒羅的羊,出二16,三1),但他們同時也是投機的商人(創三十七25-36)。他們帶著大量的牲畜,騎著駱駝四出掠奪(士六3-5,八21),又是把黃金和乳香從北面的示巴運往亞拉伯南部的經紀人(賽六十6)。有些學者認為他們也是礦工、銅匠和修理各種金屬的工匠。米甸人的宗教信仰頗為多元化。葉忒羅(流珥)──摩西的岳父──是一名「米甸祭司」(出二16,三1),但後來他又認同以色列人敬拜耶和華神的信仰(出十八1-5;留意他的認信和祭司職任,出十八9-12)。雖然葉忒羅回到自己的本族去了(出十八27),但他的兒子何巴卻逗留在以色列人中超過一年,並作了他們的嚮導(民十29-32)。另一方面,米甸人熱衷敬拜巴力毘珥,同時,米甸人(不是摩押人)在巴蘭的授意下引誘以色列人行淫和拜偶像(民二十五1-18,三十一1-20,特別留意第16節;參彼後二13-16;啟二14)。在隨後的戰爭中,米甸人中的男丁都被殺(民三十一7-12)。在士師時代,米甸人不時侵略以色列(士六至八),為基甸擊敗之後就不再成為以色列人的威脅了(八11、12、28)。米甸後期的歷史在大衛的日子(約主前1000),一名以東首領為了躲避約押的勢力逃亡至米甸(王上十一15-18),後來成為了所羅門主要的敵人之一,他就是以東王哈達(第14節)。大約在主前732年及715年的亞述記錄中,記述一支名海雅普的從屬部族。這名字可能與米甸的長子以法是同一個名字,而以法的後人也被稱為以法族人(創二十五4)。以賽亞確定那時有一米甸部族名以法,並說這部族有一天要帶著豐富的祭物從亞拉伯往錫安敬拜耶和華(賽六十6、7)。到了希臘時代(約主前300),拿巴提人控制了摩押、以東和米甸。當時尚存活的米甸人大概已被趕至南部,進入他們原來的故鄉──與阿卡巴灣平行的一片狹長的土地。他們漸漸失去了國籍,只剩下某些城市名字像慕迪安那(或麥迪安那),作為記念,提醒他們米甸曾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新約一度提及米甸(徒七29)。JamesF.Babcock――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