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但

 

{\Section:TopicID=671} Dan(人名)

字義:    審判官、裁定 Judge

彙編:    ‧創30:5-6雅各之子,是辟拉所生的。

―― 陳瑞庭

 

{\Section:TopicID=2437} Dan(地名)

字義:    審判官 Judge

彙編:    ‧書19:47;士18:1-31城名,在別是巴極北,原名別善,被但族攻下後改名但。俗以但至別是巴,即指以色列的南北的全境。

―― 陳瑞庭

 

但(Dan

史地概要

  舊約聖經描繪以色列的國界為「從但到別是巴」(士廿1;撒上三30;撒下三10,十七11,廿四2等)。但廢丘(Tel Dan)位於加利利湖以北約25哩(40公里),在巴尼亞斯(該撒利亞腓立比)以西約3哩(5公里)。但城早期名「利善」(書十九47)或「拉億」(士十八27)。埃及的咒詛禱文(Execration Texts,公元前十九世紀)、法老杜得模西士三世(Thutmosis )的記錄,和馬里(Mari)的書信都 曾題及「拉億」城。約書亞征服迦南後,把沿岸的平原(包括約帕),分給但族。不過,但敵不過非利士人,遷離他們所得之地(公元前十一世紀)。但支派的人焚毀拉億城,屠殺城中的居民,佔領他們的土地,易名為但(士十八)。公元前928年所羅門死後,王國分裂, 耶羅波安(Jeroboam,公元前928-907年)統治北國以色列。為了建 立一個獨特的宗教形象,耶羅波安建造兩隻牛犢,安置在南部的伯特利及北部的但(王上十二25-32)。猶大王亞撒,把金銀送給敘利亞 王便哈達(Ben-Hadad)為禮,求他攻打以色列。便哈達攻破的以色 列城包括但(王上十五16-20)。以色列王暗利(Omri,公元前882-871年)和亞哈(Ahab,公元前871-852年)重修但的城門及祭壇。公元前732年,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攻陷但,把當地的居民擄到亞述(參王下十五29),但城從此成為一個廢丘。

現址考究

  但廢丘現名卡迪廢丘(Tel el-Qadi,「判斷山丘」的意思)。附近的水泉是約但河的源頭之一,充裕的水源使這地區樹林茂密。現今但廢丘成為了一個大自然保護區,廢丘中的遺跡可分為三處地區:以色列時代城門、中銅時代城門、邱壇。以色列時代城門(九世紀)位於廢丘的南部(4),所以又稱南門。一條石鋪的街道,從城外通往城內(參圖11.4─但的南門,1),城門每邊有兩個守衛室(2),門外一個四根石柱的建築物(3,參圖中柱礅的圖像,4),可能是皇帝的寶座(參撒下十九8)。城內另一城門(圖11.32)與附近的城牆(3,公元前十八世紀)為同一時期。
  中銅時代的城門(6) 是近東唯一全無損壞的泥磚城門,大約建於公元前1800年,以石頭為地基,兩旁都建有衛塔。它落成後約四十年就被埋沒,所以能完整地保留至今。考古學家在城門上建造屋頂,保護泥磚。
  廢丘北部的一個平台(5),建於九世紀。它近似正方形(624吋X628吋),南部建有石階,闊27呎(8公尺),可通往台上;四周有牆環繞,入口在南面。耶羅波安的牛犢,很可能就安置在台上。考古學家都相信這平台就是當日的邱壇。

 

(Dan)1)族長雅各之第五子。但為拉結的使女辟拉所生(創三十1-6):有胞弟拿弗他利(創三十78,三十五25),聖經常一起提及他們二人(例:出一4)。但的子孫居於以色列北地,俯視胡列平原,那本是劃歸拿弗他利的地業(書十九32-48)。

拉結雖非但的生母,卻視但若己出。先是拉結與其姊利亞同嫁雅各,利亞已生4子,拉結卻一無所出,古代婦女視為羞辱,同時,拉結又嫉妒其姊。其婢辟拉生子以後,拉結認為是神公平的審判,除去她的恥辱,便為孩子起名但,就是「伸冤」的意思(創三十6)。但僅有一子名戶伸(創四十六23)或書含(民二十六4243)。雅各臨終為眾子祝福,謂但必判斷其民,卻又說他蜇伏陰險如蛇(創四十九1617)。這些話如何應驗於其後代已無從考究。聖經中有關但的資料甚少,同樣,他的後代在以色列中的地位也不顯著。另參:「但#2」;「但支派」。(2)原是腓尼基人的城市,本名利善(書十九47)或拉億(士十八7),後為但支派北移時所征服,遂更名為但。但城處於黑門山南麓,伯利合附近之谷地;距西頓約一天的路程(士十八28)。但位於以色列王國疆域之極北,有所謂「從但到別是巴」之說(參士二十1;撒上三20),就是以但為北疆的標誌。但處於大馬色至推羅商道要衝之地,故也是極重要的貿易中心。約但河的主要源頭之一勒頓河發源於此,遂形成但城腳下的胡列平原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並無夏日乾旱之苦;農耕畜牧均大得其利。今已考定但城的遺址即加迪廢丘(意即「士師土丘」),其周成方形,佔地約50英畝。1966年於該地開始的考古發掘證明,該處於早青銅時代,甚至在主前3500年稍前即已有人居住。其原因之一是該地有多處水泉,另也因位處交通要道。從屬中青銅時代一層挖出一座堅城遺址,已考定為杜得模西士三世(約主前1490-36)年代誌所指的拉維薩。另有兩份古代文獻也載有這座中青銅時代堅城之名,一是主前十九世紀的一份埃及咒文,一是從米所波大米出土的馬里坭版。從鐵器時代層發現了大量迦南陶器,又有主前十二世紀中期的若干非利士器物。從這些古文物可知,迦南人均稱但城為利善(書十九47),或者拉億(士十八7)。從城垣的遺址可知,當時的堅城均以堅實的壁疊為垣。一項令考古學家矚目的收穫是,從但城遺址下竟挖出了一座邁錫尼古墓,內有成人和兒童骨架共45具;葬品既有當地的陶、石器皿,也有從邁錫尼越海輸入的精巧的陶器。從陶器製成的先後年代可知該墓穴於主前十四世紀中期曾連續使用了60年之久。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到,這座古城在鐵器時代早期曾繁榮於一時,這與士師記十八章7節所載正可互為印證;然至主前十一世紀中期卻突遭摧毀,這大概就是但人入據之時。國分南北之後,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曾於兩處設壇祀拜金牛,其一就是但城。近從加迪廢丘(亦即但廢丘)已挖掘出設壇的高丘,那是一個61呎乘20呎的矩形石臺,不過直至1977年尚未找到那尊供人祭拜的金牛偶像。以色列王耶戶雖然曾有清除巴力崇拜之舉,但並不徹底,金牛崇拜仍見於但城(王下十28-31)。其實,於敘利亞王便哈達在位期間,但城已在敘利亞的控制之下(參王下十32)。耶羅波安二世(主前793-753)乘敘利亞忙於抵抗東侵的亞述大軍之機光復了但城,然而不久卻淪陷於亞述之手。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將傾城之民徙往亞述(王下十七6)。不過但城的人煙卻並未因此而中斷(參耶四15,八16),城的北邊的高丘或衛城,仍作為崇拜異神之所。該處經希臘和羅馬兩個時代的擴建,且於羅馬時代又加祀了一座亞富羅底特女神像。至新約時代,但城的重要性已為僅4哩(羅馬里)之遙的該撒利亞所遮蔽。據約瑟夫的《猶太戰爭錄》(4.1)記載,主後67年,羅馬大將提多在但城曾剿平了一次猶太起義。另參:「但#1」;「但支派」。――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但支派(Dan,Tribeof)以色列部族之內以雅各第五子但為宗祖的一個支派。但支派的第二代先祖名戶伸(民二十六4243作「書含」),是但的獨生子,生平庸庸,無善可陳。聖經記載曠野飄流年代之初,曾提及3位但支派的成員:一是但人亞何利亞伯被任為會幕工匠(出三十一6,三十五34,三十八23);二是一位但人(其母嫁予埃及人),因褻瀆神的聖名而受懲罰(利二十四11);三是出埃及後任但支派族長的亞希以謝(民一12)。以色列民於曠野第一次人口統計的結果表明,但為人數居第二位的支派(擁有壯丁62,700人,民一3839)。大隊紮營時,但、亞設、拿弗他利3支派被指定結帳於營盤正北(民二25-31);行軍時則以但支派殿後(民二31,十25)。入迦南前夕作第二次人口統計時,但支派的壯丁僅增至64,400人,仍是以色列第二大支派(民二十六4243)。在征服戰中,但支派似無顯績可傳(申二16至三29;士一)。摩西選6支派於以巴路山宣告咒詛,但支派是其一(申二十七13;參書八30-33)。摩西在臨終的祝福中稱但支派為以色列民的「小獅子」,並說要「從巴珊跳出來」(申三十三22)。有人以為這是預指但支派將自行北遷去開拓新地,並在那裏定居為業。聖經記載但支派諸事中,最重大的一件便是其北移拓疆之事(書十九46-48;士十八)。先是在地業劃分中,已指定但地西起地中海岸,在猶大(南)和以法蓮(北)兩地之間(書十九40-46;參士五17),然而但支派卻征伐不力,只佔了瑣拉和以實陶中間的一方谷地(士十三25,十八2),其餘的大片仍為亞摩利人所盤踞(後則為非利士人所佔)。無奈之下,但支派之一部乃北上謀地,佔據加利利海以北約25哩的拉億為業,並改名為但(士十八27-29)。但城位於以色列疆土極北,故而有俗語「從但到別士巴」來喻指全以色列的國土(士二十1;撒上三20)。從聖經記載但人參孫的故事可知,南部的但支派留守原地有一段時期(士十三至十六),後來則漸與猶大支派合流,最後不復見於舊約各書了。至大衛時代,但人也被提及為忠於大衛的軍隊之一(代上十二35,二十七22)。以色列人征服迦南時期,好幾個支派不能從自己的地業中逐出所有迦南人,但支派也是其一(書十三45;參士一3435)。約書亞曾於示羅召集眾支派,加以激勉(書十八1-4,十九40-48)。最後,但支派放棄努力,避難就易,擅自北遷,給以色列的腹地留下長期後患。該支派又在但城立「雕刻的像」,又擅立一利未人為祭司(士十八3031)。正因為但城拜偶像之傳統,國分南北之後,北國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就選中了但城,設壇祀拜「金牛犢」(王上十二2829)。但支派與北方其他支派繼續離神悖道(王下十29),最終因此被徙往亞述為奴(王下十七1-23)。先知以西結預言國土恢復、聖城重建的情景時也提及但支派之名(結四十八1232);而新約使徒約翰在列出以色列各支派的名表中,卻略去了但支派之名(啟七4-8)。另參:「以色列史」;「但」。――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