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利百地拿

 

{\Section:TopicID=2419}利百地拿 Libertines(地名)

字義:    脫離奴籍的人們 Freedmen

彙編:    ‧徒6:9猶太會眾一部之名稱,概為猶太人,曾為龐貝(Pompey)及羅馬所擄,於羅馬為奴,後復得自由。

―― 陳瑞庭

 

利百地拿(Freedmen,Libertines)猶太裔的自由人。在新約中提及利百地拿的,只有使徒行傳六章9節。大多數現代譯本都放棄使用這個拉丁文用語(該拉丁語乃指得著解放的人或以前為奴的兒子),而假設這是個法政用語,而非指地方,故意譯作「自由人」。在當時帝國的不同地區中,都有利百地拿人的蹤跡。可能這些利百地拿人是來自北非的利百拉圖,那地當時是在羅馬的管轄下。然而,較為可靠的理解,就是這些在耶路撒冷利百地拿會堂內聚集的人,是來自古利奈、亞歷山太、基利家及亞西亞地區。這些人都一概稱為「利百地拿」,那就是「自由人」的意思。亞歷山太的希臘猶太裔學者斐羅,記載有關龐培(主前106-48)征伐巴勒斯坦時被擄往羅馬的猶太人。其後,這些猶太人獲釋,散居於羅馬帝國的各城各鄉。有一位羅馬歷史學家塔西圖提及這些得自由的猶太人,為當時的政府製造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在作家皮里紐的時代,他們被形容為「卑賤的平民」。根據使徒行傳六章9節的記載,這些說希臘文的猶太人,是在耶路撒冷自己的會堂中敬拜的。他們不懂得巴勒斯坦猶太人所說的亞蘭文。1913年,韋爾在耶路撒冷發現有銘刻記錄有關一位名叫狄奧多土的人,是衛登羅的兒子。這銘刻提及一所會堂,正如使徒行傳六章9節所述的情形一樣。早期的教會發覺需要跟這會堂的利百地拿人辯論其信仰。司提反早期奉差派,到教會中處理說希臘文的信徒的問題(徒六1-6)。他看來有能力應付利百地拿會堂的人,跟他們辯明在基督耶穌裏的信仰。――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