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希伯崙」 希伯崙 Hebron(地名) 字義: 同盟 Confederation,友誼 Friendship 彙編: ‧撒下5:1巴勒斯坦南部最古、最重要之大城,位於空曠的山谷中,在耶路撒冷約六十里,高出海面三百零四丈,現尚有人居住,城的西北三四里,有亞伯拉罕所植的橡樹,風景絕佳,亞拉伯人稱此地為「朋友」,因為亞伯拉罕被稱為神的朋友。 ―― 陳瑞庭 希伯崙(Hebron)(1)瑪利沙的兒子、可拉的父親(代上二42、43)。(2)到今天仍存在的古城。縱貫巴勒斯坦的南北,是個丘陵地帶,希伯崙就在這個山地的南端。族長時代稱這城為基列亞巴(參創二十三2),建築在亞巴音上。現代的希伯崙城,則跨越山脈的兩個山脊之間。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西南偏南25哩,不到2哩,便是幔利,亞伯拉罕在這裏住了不少日子。希伯崙在海拔3,000呎,是猶大山地南端的城市。城東的山坡十分險峻,西麓和南麓則沒有這麼陡峭。這裏的土壤頗為肥沃,不少的水果(蘋果、李子、無花果、石榴、杏子)、堅果、蔬菜,都很容易生長。希伯崙的南面十分適合牧放。附近有大量的水泉和水井,保證此地的居民,沒有缺水之虞。在1964至66年間,美國一隊考古學家發掘了部分的古希伯崙,證實了早在主前3000年左右,此地已經有人居住。這裏地點適中,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所以不斷有人居住。另一方面,這城也曾經被毀;毀城的可能是許克所斯人。因為根據民數記十三章22節的記載,希伯崙在鎖安(又稱「泰尼斯」)建造之前7年,即主前1730年左右,才被建造。在舊約時代,希伯崙的範圍也包括了幔利。亞伯拉罕和羅得分開以後,在這裏築了一座壇求告神(創十三18)。姪兒羅得被擄後,亞伯拉罕也是在這裏聽到消息(創十四12-16)。多年以後,他在這裏接待了3位天使,神也是在這裏告訴他,所多瑪、蛾摩拉即將要受審判(創十八)。亞伯拉罕時候「幔利的橡樹」(可能實際上是篤蓐香樹),今日不太可能依然存在。但仍然有人把希伯崙附近的兩棵老橡樹和亞伯拉罕連起來。這兩棵樹,一棵在幔利的傳統地點,另一棵則在圖法溪西畔,俄羅斯東正教會的產業之內。最有可能的「幔利的橡樹」所在地,今日已被圍了起來。圍牆西面和南面,都可以找到希律時代牆壁的遺跡。西南角的「亞伯拉罕井」,今日仍有牧人打水飲羊。圍牆內的長方形教堂,是君士坦丁所建。這裏發掘過亞拉伯人的遺跡,也發現亞伯拉罕時代的一些古物。根據聖經的記載,撒拉死在希伯崙的時候,亞伯拉罕從赫人以弗崙手中買下了麥比拉洞來埋葬她(創二十三8、9、17,二十五9,四十九29-32,五十12、13)。這個山洞今日在希伯崙的城牆之內,有名的哈蘭卡利清真寺,就是建造在它上面。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派探子窺探全地。他們由南面起行,從加低斯巴尼亞經過希伯崙,走遍巴勒斯坦的山地,直到利合(民十三17-21)。歸程時他們帶了證據,證明迦南地的富饒(民十三23、24)。我們從民數記十三章33節得知,住在希伯崙的是亞衲族的巨人。探子看見這些人,就滿心懼怕,只有迦勒和約書亞,應付得了這個場面。因為他們的信心,神應許他們在其中必得產業。迦勒所得的,就是希伯崙(書十四9、13)。不信的探子遭瘟疫死在神的面前(民十四36、37)。在士師時代有關參孫的記載,也提到了希伯崙。他被困在迦薩,卻把城門拆了下來,扛到希伯崙(士十六3)。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死後,大衛就在希伯崙受膏為猶大支派的王(撒下二1)。大衛定都在希伯崙,因為她位於全國的中央,又在山地的最南面,可以遠離跟隨掃羅之子伊施波設的以色列眾人。這城易守難攻,和西面的非利士人、南面的亞瑪力人,都有一段距離,可以免受注意。此外,希伯崙又在幾條重要商道的交界,可以保證她的重要性。然而,大衛作了全以色列的王後,卻把國都遷到耶路撒冷。希伯崙的人一定很不愉快。押沙龍找人支持他篡位的時候,也是在希伯崙發動政變(撒下十五7-12)。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死後,王國分裂。羅波安擔心埃及人進侵他的南疆,便在希伯崙築城設防(代下十二1-12)。此後舊約沒有再提過希伯崙。兩約之間時期,希伯崙再度在歷史舞臺出現。以東人進侵,北上到了希伯崙,猶大馬加比擊敗了他們。耶穌出生前不久,希律王在先祖的墳墓周圍,建造了一個稱為「哈蘭」的圍牆。新約沒有提及過這個城市。但由於這裏的麥比拉洞是亞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亞墳墓的所在,歷代以來,不論是基督徒還是回教的朝聖者,都把希伯崙視為最重要的聖地之一。CyrilJ.Barber――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