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庇堆尼」 庇堆尼 Bithvnia(地名) 字義: 劇烈衝動 Violent rushing 彙編: ‧徒16:7小亞細亞西北部黑海的一省。居民原為特拉加人,後為波斯人統治(主前546年),終附屬於羅馬。聖靈阻擋保羅與西拉往此城傳道,教會於此工作甚佳。 ―― 陳瑞庭 庇推尼(Bithynia)羅馬帝國之一省,位於小亞細亞西北角。使徒保羅在第二次的宣教旅程期間(約主後50),曾計劃與西拉同往該省傳播福音,但因聖靈不允而沒有成行(徒十六7)。使徒彼得可能曾在庇推尼及鄰近地區傳道,因他曾寫信給那地信徒(彼前一1),所以,基督教傳入庇推尼大概是彼得之功。庇推尼早年屬色雷斯部族,他們於主前三世紀在那裏建立一強盛的色雷斯王國;至主前75年,末代國王尼可米底三世歸降羅馬,納入羅馬國版圖,在行政上常與東部鄰省本都連繫。新約時代之後,庇推尼省在教會史上頗佔顯著地位。首先是第二世紀的羅馬皇帝他雅努發迫害基督徒之端,此事即由庇推尼總督皮里紐引發;後來有兩次重要的教會會議,也於該省舉行,一為尼西亞會議(主後325),該會議肯定了耶穌的完全神性;一為迦克墩會議(主後451),該會議確立了耶穌的神人二性,並宣佈了新約27卷為正典。庇推尼省北瀕黑海,西臨馬爾馬拉海(古稱「普羅彭提斯海」),南接亞西亞省,東連加拉太與本都二省;地勢多山,南有奧林匹亞山,海拔7,600呎,但沿海與內陸河谷地帶也有不少肥沃土地,盛產水果、穀物,並有大理石、木材和水草豐美的牧場;主要河流為薩卡里亞河,由南貫北,注入黑海。其交通運輸主要靠賴沿河谷南北走向之通道。HowardF.Vos――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