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沙漠」 曠野/沙漠(Desert,Wilderness)基本上是指野地,不宜耕作、人口稀少或不適合久居的地方,可能是沙漠、荒山野林或沼澤地帶。近東的曠野特別乾旱、荒涼,大多是岩石、黃沙,地面粗糙,且地勢高低不平,其中也交錯著乾涸的河床。然而,在雨季,那些曠野並非完全是不毛之地,偶而也有一些草原,可供畜牧。最為普遍用以指沙漠的希伯來詞語解作「曠野」,可能與「驅使」這動詞有關,就如牧羊人把羊群驅趕到草場去。在新約和在七十士譯本(古希臘文翻譯之舊約),是通用的希臘文詞語,意謂一種沒有邊際、未經開墾之地,那裏是野獸徘徊出沒之處(申三十10;伯二十四5)。曠野有時亦作草場(出三1;詩六十五12;耶二十三10;珥二22)。約珥書二章22節宣告「曠野的草發生」;詩篇六十五篇12節說脂油「滴在曠野的草場上。」另一方面,耶利米說:「曠野的草場都枯乾了。」(耶二十三10;參珥一20)約伯指「無人居住的曠野」(伯三十八26),是各種野獸和飛鳥如野驢、豺、鷲、鴞梟居住的地方(詩一○二6;耶二24;賽十三22,三十四13-15)。「沙漠」的另一個希伯來字,來自意謂「成為荒蕪乾旱」的字根,這字根指貧瘠、荒涼、空曠大地(伯二十四5;賽三十三9;耶五十一43)。這字的複數卻描述摩押曠野(民二十二1,二十六3、63;申三十四1)及耶利哥曠野(書四13,五10;王下二十五5)的地形,在那字(亞拉巴)加上一個特定冠詞,表示這是特別指著死海一帶及約但河谷間的平原。那地區的地理環境,對比強烈:約但河谷、茂密叢林像森林般覆蓋聚居的野獸群(包括聖經時代的獅子),就與死海一帶乾曠的大平原,有天淵之別。修定本有數段經文以「亞拉巴」指沙漠地區(撒下二29;結四十七8)。此外,有兩個其他的希伯來文用詞,解作「棄置」及「荒廢」,意指那些從前有人聚居的地區或新徙置地,後來遭受毀壞變作廢墟(賽五9,六11;耶四十二18;結三十五7)。這二字更常用以指任何荒蕪或棄置之地(利二十六31、33;伯三14;詩九6,一○九10;賽五17,四十四26,五十一3,五十二9;耶七34;結五14)。其中一個字曾有1次用作出埃及的曠野(賽四十八21)。另外一字解作「荒廢」(詩七十八40;賽四十三19、20),當前置一個特定的冠詞,便合成一個專有名詞「耶示捫」,指死海以西的一片土地(民二十一20;撒上二十三24,二十六1)。在新約裏,「曠野」的名詞及「沙漠」的形容詞(太三1,二十四26;路五16;約六31;徒八26),均來自相同的希臘文字根。整個聖經歷史可以用沙漠或曠野這個主題來詮釋。首先可見於人類離開伊甸園後,陷於不服從的領域中;以色列在出埃及後飄流曠野;又面對在沙漠艱苦的單純的信心生活,與在城市裏舒適的、拜偶像的生活之間存著的掙扎。沙漠被視為鬼魔和死亡的領域(申三十二17;賽三十四13、14);這鬼魔的曠野酷似創世時最初的混沌狀態(創一2;伯二十六7)。但有數段感人的經文卻描述沙漠平原中生命的復甦(結二十七)。以及荒蕪之地變為出產豐盛的田園(賽四十一18-20)。 某些有關曠野的記述提及曠野的名稱和有關的城市、人物或事物。例如:夏甲在別是巴的曠野飄流(創二十一14)。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曾經過以下的曠野:書珥(出十五22)、伊坦(民三十三8)、汛(出十六1)、西乃(出十九1、2)、尋(民十三21,二十1)、巴蘭(民十三26)、加低斯(詩二十九8)、摩押(申二8)和基底莫(申二26)。當大衛逃避掃羅,他躲藏在西弗曠野(撒上二十三14、15)、瑪雲曠野(撒上二十三24、25)和隱基底曠野的山間(撒上二十四1)。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基尼人就居住在猶大的曠野,位於「亞拉得以南」(士一16)。押尼珥和約押在基遍的曠野發生爭戰(撒下二24)。當神拯救猶大脫離摩押和亞捫人的時候(代下二十),就在耶魯伊勒(第16節)和提哥亞的曠野(第20節)施行祂的作為。縱使曠野比較荒涼,但也有一些鄉村或城鎮。約書亞記十五章61、62節列出了「在曠野的」6座城和所屬鄉村的名字。先知以賽亞宣告說,將來在曠野中的城市也有歡樂(賽四十二11)。曠野又使人聯想到簡樸的生活和試探。以利亞的生活和他所穿的衣服,時常叫人想起曠野;他的繼承人以利沙在以東的曠野傳道(王下三4-27;尤見於第8節)。 以賽亞預言施洗約翰在猶大曠野傳道的信息(賽四十3;太三1、3;可一2-4;路三1-6;約一23)。 耶穌被聖靈充滿,又領祂去曠野住了40日,在那裏受魔鬼的試探(參路四1、2);但也有天使來侍候祂(可一13)。埃及和昆蘭的一些隱士(修道士),住在死海附近的曠野,逃避都市的邪惡生活。耶穌則常用曠野作祈禱的地方,在那裏與父神相交(路五16)。曠野亦是神與祂的子民親近之地(申三十二10-12)。神不但看守他們,並且試驗他們的順服(耶二2;何二14、15)。最後,曠野是一處蔭庇、潔淨和祝福之所。早期教會的沙漠教父並中世紀的修道士,也效法先知以利亞和施洗約翰(王上十九4-8;太三1-6)。在福音書內,出埃及時在沙漠飄流的主題,再以主耶穌四十晝夜在曠野接受試探的形式重現(可一13;參詩九十一)。曠野在聖經中有關警告和應許的預言中都有出現。拒絕救恩信息的城市或邦國,將變為曠野(參詩一○七33、34);但忠心者卻會得到復興:「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賽三十五1)另參:「曠野飄流」。――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