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亞甲

 

{\Section:TopicID=839}亞甲 Agag(人名)

字義:    To burn,高 High,好戰 War-like

彙編:    ‧民24:7巴蘭祝福以色列人時,曾題及此王。

            ‧撒上15:8-932-33;斯3:108:39:24掃羅時的一亞瑪力王,當時掃羅生擒而未殺之,後來此王終被撒母耳所殺。亞瑪力王可表明肉體中的私慾;以斯帖稱哈曼為亞能族人,即亞瑪力人的後裔,或指著他恨猶大人。因亞瑪力人和亞瑪力王為以色列人的世仇。

附註:    亞甲一名為亞瑪力王的通稱,如同埃及的法老、羅馬的該撒、非利士人的亞比米勒一樣,不是一位王的名字。

―― 陳瑞庭

 

亞甲(Agag)1)亞瑪力人的王,「亞甲」也可能是王者的稱號,即如埃及的「法老」。巴蘭曾預言以色列人之王必超過「亞甲」(民二十四7)。(2)另一亞瑪力王。神命撒母耳遣掃羅殺盡亞瑪力人並其牛羊。掃羅打敗亞瑪力人,卻沒有殺亞甲及上好的牛羊,違逆神命。撒母耳遂代殺亞甲,並向掃羅指出,神因他違命,必厭棄他(撒上十五)。――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亞甲族(Agagite)聖經稱波斯王亞哈隨魯朝中的大臣哈曼為亞甲族人,他是「猶大人的仇敵」(斯三1,九24)。亞甲是亞瑪力王,是掃羅時代以色列人的死敵;亞瑪力人照經載應無後裔(撒上十五),故「亞甲族」可能只是咒罵敵人的貶語。――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Section:TopicID=2571}亞甲 Accad(地名)

字義:    要塞 Fortress,僅一水瓶 Only a pitcher,城堡 Castle

彙編:    ‧創10:10示拿地之古城,亦指其所屬之地,包括巴比倫之北部,原屬寧錄國。

―― 陳瑞庭

 

亞甲/亞迦得(Accad,Akkad,Akkadians)古代米所波大米一閃族城市及城中居民的名稱。亞甲人是當時居於這個地區的若干部族之一,那時,蘇默人正在兩河三角洲奠下一個光輝燦爛的蘇默文化的基礎。主前4000年前,蘇默人即有與其他米所波大米民族作商業和社會交往的記錄。他們交往的民族顯然也包括亞甲人,因蘇默語中頗多亞甲借用語;後期的吾珥諸王也有使用蘇默名字的。然而蘇默、亞甲兩族的主要差別也在語言。蘇默語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與古今各語系均無淵源;亞甲語則屬東方閃族語系。歷史與文化主前2450年以前,示拿平原上的閃族人並未表現出叱吒風雲的政治野心。至主前2360年左右,亞甲族的撒珥根登基為王,閃族便崛然而起,成為一支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撒珥根建都亞加得(亞迦得),亞甲族之名即出自此。巴別(巴比倫)、以力(烏魯克)3城就是寧錄王朝在示拿平原上的最初疆域(創十10)。因亞甲人的早期歷史流傳的資料極少,對當時的情勢很難準確地陳述。寧錄是古代著名的領袖,巴比倫城是他所創建,初名巴比路(意謂「神的門戶」),是古代近東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創世記所載大概是文明初期半遊牧部落在那地的居留狀況。果如是,則希伯來聖經所保留的名稱肯定都是後期的地名。這個做法與摩西五經和經外早期文獻文士的習慣相符,他們慣常把近代地名加在古代的名稱後面(例:書十八14)。約主前2360年,撒珥根攻打烏魯克之蘇默王魯加撒格西,佔領其地,自此即大量吸收蘇默文化為己用。撒珥根將新佔之地盡數歸入其閃族王國的版圖。不數年,他所建的巴比倫帝國已相當龐大,從米所波大米的以攔,一直延伸至敘利亞和地中海。亞甲族帝國的拓展主要是由於撒珥根眾子之一孟尼施土蘇(約主前2306-2292)。他領軍南征,橫渡波斯灣,攻佔了不少敵視亞甲人的城邦。北部與西部的敵人切斷了帝國需求的銀、銅、錫的來源,於是他們要往南開闢新的貿易區域,他們可能遠至波斯的東南邊。那蘭新(主前2291-2255)是撒珥根的嗣孫(一說為子,但無確證),即位後掃平西北,把這些敵人之地拼入版圖,國勢日益強盛。東亞美尼亞的魯魯比人一向是撒珥根王朝的北方大患,於一次戰役中被擊敗後,亞甲人把這事鐫刻在兩塊石頭上,一塊在達班底高,一塊在蘇珊出土(兩地均在伊朗)。繼而,那蘭新揮軍西向,敘利亞北的亞勒坡、以伯拉及其他各城相繼而下。其後,因前已克服之波斯灣地區起了騷亂,那蘭新進攻瑪甘(即阿曼),斬其王而歸。那蘭新武功顯赫,躊躇滿志,自稱為「亞甲,並海內外和普天之下的王」。然而他卻是亞甲王國最後一位大君。亞甲人固然珍視蘇默文化,但在語言上卻以他們的閃系語取代兩河三角洲的本地語言,因此使蘇默語完全作古了。在所謂「舊亞甲時期」(約主前2360-2200),米所波大米地區經歷了商業、貿易的繁榮時期,這在加蘇出土的商業性坭版上有充分的反映。亞甲人接受的蘇默文化,影響最大的是他們的宗教。蘇默人於主前四千年代初期即以自身經驗的自然力量來描述神。他們把這些自然力量命名,又分成等級。至尊者為天神阿細和風暴神恩里勒,被視為眾神之首。蘇默文化中有關諸神的神話,也成為亞甲宗教信仰的基礎。經亞甲人加工,其宗教史詩在形式上和文學上均顯示了極高的創造性和感染力,已遠遠勝過了蘇默人的原始創作。亞甲人將蘇默人的諸神作了些變動,最為顯著的是改變了伊阿神的地位。伊阿原是司眾水和智慧之神,在蘇默人最早的城市之一埃利都受人膜拜。亞甲人則將該神升格為巴比倫萬神之首。後來伊阿神的地位為瑪爾杜克所代替。不過在宗教文學中卻描述兩神聯合為人造福。到那蘭新之子沙卡里沙利即位,國中叛亂四起。新王大部分時間花在舉兵鎮壓蘇默36個城邦的魯魯比人和敘利亞人。大約主前2230年,沙卡里沙利在宮廷政變中被黜,亞甲帝國便迅速解體了。撒珥根和那蘭新征服的大城都紛紛自立。是時有大股以攔人自東而入,大肆劫掠,使局勢亂上加亂。有一股且直犯亞甲城,帝國的存在已朝不保夕。其後更有固提安人自高加索入,侵略米所波大米,攻克了亞甲和蘇默(主前2180),這可以說是亞甲末日的標誌了。百年之後,在吾珥第三王朝治下(主前2070-1960),又有蘇默文化之復興,於此朝末期,亞甲人也有短期的強盛。及至主前1960年,以攔人和蘇巴利人洗劫蘇默人之時,一位亞摩利王佔領了亞甲城,撒珥根王朝便告結束了。亞甲城故址至今未見發現,只留下「亞甲與蘇默之地」一語,是巴比倫平原的別稱。此期間,米所波大米閃族人的命運落在一群迅速更迭的軍事投機家手中,他們與南方各族的殘餘勢力爭戰不休,直至沙卡里沙利建立巴比倫第一王朝,閃族文化才重放光芒。到最後一位傑出的君王漢模拉比,國勢之強已達頂峰。他勵精圖治,抵禦亞摩利人的侵擾。亞甲文化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下再次昌盛。著名的漢模拉比法典僅是這一時期的碩果之一。漢模拉比給亞甲人的宗教引入了新的變化,以尊崇瑪爾杜克神。其所成便是一部刻於7塊坭版上的創世史詩。這是於尼尼微發掘出土的光輝考古成果,另一部是「吉加墨斯史詩」,描寫一位蘇默先王的經歷。故事結尾講到舒魯帕克城為大洪水所淹的事。這兩部史詩是早期蘇默傳統更圓滿的發展,且與創世記的創世故事與大洪水故事有一定的關聯。亞甲人自建史之初便顯然有強固的領導體制。一個部族由半遊牧而轉向定居,且要在城邦制的政治和社會格局下建立獨特的文化,若沒有強固的領導是不可能的。撒珥根帝國開拓疆土,全靠一支強大的軍隊,非但可決勝於千里之外,且於和平時期能常備不懈,以便隨時用以平息內外擾亂。這支常備軍的供養,則全靠一套很完善的稅制。據碑文所載,亞甲人有中央直接控制的文官稅吏,專司向百姓徵稅。撒珥根的官制已是國家組織的模型,數世紀後為巴比倫國王漢模拉比所繼承,並於其閃族帝國中加以發展。經考古發現的亞甲稅法已相當完備,對產業、牲畜、奴隸的買賣都有規定;從農民間的互市,直至帝國內各城邦間的貿易,均有律例可循。語言亞甲碑文極引人矚目,學者稱其文字為「古亞甲文」。該文字所代表的是東北部的一種閃族方言,大約通行於主前25002000年之間。古亞甲文的上限當在前撒珥根時代。從碑文上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文字尚無定式,規則也欠統一。然而撒珥根時代以後的碑刻文字卻大不相同了。書法的整齊和優美,惟有數世紀後亞述巴尼帕時代(主前669-627)亞述文士的作品才可匹比。據今所知,古亞甲文是各閃語中最早的書寫形式,其楔形書體是從蘇默人那裏繼承下來的。經亞甲文士的發展,在表音文字中結合了表意符號(意素),從而造出了一種多變的、複雜的語言文字。古亞甲語從蘇默文字中借用了大量詞彙,而亞甲人卻按本身語言的同義詞的發音來讀。例如蘇默文中代表「神」的表意符號為一顆星,讀作「丁窄」,被亞甲人借用後則讀如「伊魯」。撒珥根時代之後,亞甲文漸失其表意功能。這時期標誌著古亞甲文的尾聲,一種古典亞甲文稱為古巴比倫文(約主前2000-1500)開始面世。這時期語種增多,很快使亞甲語分化為亞述語和巴比倫語。古亞述語是北方語言的最早階段,使用於主前20001500年間。其種種特點可見於從亞拿多利亞高原亞述人之居留地庫勒泰發掘的坭版。古巴比倫文也有實物為證,是巴比倫第一王朝漢模拉比時代的文獻。從此往下,亞述語和巴比倫語又經歷了兩個語言發展階段,即中期和新期,從主前2000年至亞歷山大大帝時代(主前四世紀)之前不久。這時,亞甲語的各種語言形式成為近東通用的日常交際工具。亞甲楔形文字是按音節、意素(而非字母),用三角鐵筆刻在軟坭版上或鐫在石碑、石壁上的。亞甲文包含數百個基本符號,大部分符號可組成音節;每一個符號至少有一個音值。某些音節可代表一個完整的詞,即一個意素。例如,若干楔形符號合而讀作「亞」,但這音節可代表「亞布」,即「父親」。許多音節可有多種意義,有一個或多個的音值,可構成一個複雜的語言結構。亞甲語在語法方面與希伯來語頗多相似之處。它有1個發達的人稱代詞系統,5個主要的指示代詞,另有關係代詞、不定代詞、反身代詞、疑問代詞等。動詞則如希伯來語,一般由3個字根構成,也間有2個或4個字根構成的。動詞有4種主要變化,3種次要變化和若干特殊變化。這些變化可表示主動與被動、及物、反身等意義。這些變化比較希伯來語更為繁複和進步。亞甲語的名詞之間可構成特殊的從屬關係,形成語法學所謂的「構合體」,希伯來語也有此現象。亞甲語的副詞系統也進化不少,包括「附詞」,用以強調名詞、代詞和動詞;此外還有「抑止副詞」、「時態副詞」、「疑問副詞」等。介詞也有不少改進,在文字上有表音和示意兩種寫法;另有複合介詞「英那模糊」和「亞那模糊」,都表示「在……上」,「對著……」,「是於……」,其差別只視楔形細微的不同。亞甲語尚有一種虛詞,用於關係副句、條件副句、不定副句之中,表示聲明、願望、制止等。亞甲文字因其音節結構的繁複而顯得龐雜,但該文字記事極之廣泛:從文學作品至公文、律例,如漢模拉比法典、商業條約、貿易合同等等,可謂洋洋大觀。從亞甲碑文出土地點之廣,也可見其影響所及:從地中海東岸直到米所波大米的北部和東部,考古學家均有大量發掘。亞甲語在主前二十世紀是外交的國際通用語。主前1887年,從埃及發現一套亞甲文外交文獻(亞馬拿坭版),是近東諸王與亞馬拿時代兩位法老間的往來函件,足見亞甲語的影響已達埃及。直至希臘文在近東盛行起來,亞甲文才漸趨湮沒無聞。R.K.Harrison另參:「米所波大米/美索不達米亞」;「漢模拉比法典」;「洪水神話」。――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