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亞哈斯

 

{\Section:TopicID=878}亞哈斯 Ahaz(人名)

字義:    所有人 Possessor,他持有 He holds

彙編:    ‧王下16:1;代下28:22-25;賽7:10-13猶大國第十一個王,為人剛愎兇惡。

            ‧代上8:359:42約拿單曾孫。

―― 陳瑞庭

 

亞哈斯(Ahaz

  亞哈斯是猶大國第十二位國王,在位共十六年,其父為約坦王。亞哈斯設立巴力神像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並效法耶和華神從以色列人面前驅逐出去的異族,將自己的兒女用火焚燒獻給假神摩洛。(王下161-4,代下281-4
  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曾聯合圍攻耶路撒冷,雖未能攻下,然而亞哈斯卻因該二王結盟感到恐懼。此時先知以賽亞告知亞哈斯要謹慎安靜,不要膽怯,利汛和比加的計謀不會得逞,若不堅定信心,必定不得立穩。但亞哈斯不接受耶和華藉先知所說的話,卻求助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自己稱兒稱臣,甚至將聖殿和王宮中所有的金銀贈送給亞述王因此提革拉毗列色進攻亞蘭首都大馬色將利汛殺死。(王下165-9,賽71-9
  亞哈斯前去大馬色會見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時, 在那裏見到一座祭壇,立即差人仿照壇的規模,畫了圖,送到祭司那裏,在他回國前,在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待回京時使用。不僅如此,亞哈斯同時還更改了原來聖殿中祭壇的位置和禮儀。(王下1610-16
  當亞蘭人再來攻擊猶大國並擄走戰俘的同時,非利士人也來侵占猶大的山丘地區和南方的城鎮。亞哈斯雖又派人去求亞述諸王,但提革拉毗列色來到後,並沒有幫助他,反而掠奪了聖殿和王宮。這一切都是因亞哈斯使猶大人更為敗壞的結果。然而亞哈斯卻越發得罪耶和華,要獻祭給大馬色之神,以為幫助亞蘭王的神也會幫助他。但那些假神卻使以色列人敗了又敗。(代下2816-23

 

亞哈斯(Ahaz)1)猶大王(主前735-715),以其離經背道而知名。亞哈斯本名「亞哈謝」或「約哈斯」,其本名中表達神的名稱的部分被省去。舊約有3處記載亞哈斯之事(王下十六;代下二十八;賽七),描述他為猶大諸王中最邪惡的一位。他死後不得禮葬(代下二十八27);其子希西家繼位(王下十八1)。舊約這段歷史的年代記述多不符,引起較少問題的年代是把亞哈斯登基之年定於主前735年。亞哈斯於主前735732年先與其父約坦共同執政,在位至主前715年,作王20年。亞哈斯在位期間,正值近東史上的變亂時期。亞述人西侵,危及敘利亞及巴勒斯坦地區。以色列王比加與敘利亞王利汎結盟抗敵,且入侵猶大,欲廢亞哈斯而與新王結盟。亞哈斯不信耶和華神,轉向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求援。亞哈斯向異教王乞援引起先知以賽亞的憤怒;他晉見亞哈斯(賽七),預言以馬內利的誕生是以色列和敘利亞滅亡的先兆。其後,這兩國被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攻打,越兩年而滅(主前734-732)。亞哈斯之不信主要是對摩西律法和猶太傳統信仰的背棄,而不是由於身處危境而舉止失措。歷代志記載他如何設巴力偶像(巴力是迦南人崇拜的生殖神),還奉行人祭,曾焚其子祭祀異神。歷代志的作者指出他這些異端行徑,正是神任憑以色列和敘利亞攻伐他的原因(代下二十八5)。亞述攻克這兩國以前,這北方兩國對猶大的侵略帶來深重的禍患(代下二十八8),不僅搶劫猶大財貨,且擄掠猶大人往撒瑪利亞為奴達20萬人之多。這種擄人為奴的行徑遭到先知俄備得的嚴厲譴責(代下二十八9)。許多以色列首領也有一致的看法,終於迫使朝廷將戰俘遣返耶利哥,並以掠來的糧食供應他們。此時猶大國又遭到來自南方的威脅。在猶大長期統治下的以東人乘猶大積弱而宣佈獨立。歷代以來經小心保存的舊約馬所拉抄本記載猶大紅海港口以拉城被「亞蘭人」攻佔一事(按:亞蘭即敘利亞的希伯來文名稱,參王下十六6)。因以東與亞蘭之名稱在希伯來文中是很相近的,所以很多學者認為進攻以拉他的其實是以東人。亞哈斯與亞述結盟,不啻是與虎謀食,自置其國於危亡之地。此時的猶大國實際上已淪為亞述的屬國,凡事均不得不聽任提革拉毘列色的擺佈。亞哈斯還躬往敘利亞淪陷的都城大馬色去朝覲提革拉毘列色,極表恭順之忱。亞哈斯在大馬色看見一亞述神壇,他繪下圖型寄回猶大,命大祭司烏利亞在耶路撒冷照樣監製,代替聖殿中的青銅祭壇。亞哈斯又於聖殿內作了許多變動,均顯示他是執意叛離耶和華的宗教。聖經記載「亞哈斯日晷」傳世(王下二十11;賽三十八8)。後來這日晷成了神給他兒子希西家的一個兆頭。希伯來文「日晷」意若「階梯」,大概是亞哈斯命人設計和製造的,可根據日影的移動來確定時辰。另參:「王,王權」;「列王紀上、下」;「以色列史」;「日晷」;「舊約年代學」。(2)米迦之子,耶何阿達之父,為掃羅王的後裔(代上八3536)。――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