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亞摩利

 

{\Section:TopicID=2607}亞摩利 Amorite(地名)

字義:    山中居民 High citizen mountaineers,卓越的 Prominent

彙編:    ‧創10:6族名、國名,指巴勒斯坦居民而言,即迦南之別名。

            ‧指山間之民。

            ‧指一特種民族,亞伯拉罕時,為亞西亞部有勢力之民族,亞蘭、西亞述二國與亞摩利不再為亞洲西部之首國。

―― 陳瑞庭

 

亞摩利人(Amorites)起源閃族之一支,主前二千年代初已分佈於近東「肥沃月彎」一帶。聖經在初民家譜中記亞摩利人是迦南後裔(創十16;參代上一13-16),這是經書首載其名之處。亞摩利人的流轉遷徙蓋分兩路:一路從敘利亞沙漠入米所波大米;另一路則向東進入巴勒斯坦。亞甲的楔形文字銘版記載有一支不大開化的民族名「亞穆魯」,源自蘇默語「瑪爾突」,考即亞摩利人。這個名字可能來自一個風暴神之名。亞摩利人強悍好戰,先是蘇默人不勝其襲擾之苦,後則整個米所波大米幾遍受其侵掠。主前2000年,亞摩利人先後攻佔幼發拉底河上游的馬里城和耶舒拿城;又於主前1830年下巴比倫城;於主前1750年下亞述城。馬里素為亞甲城市。19331960年從該城考址發掘出2萬多件亞甲銘版,銘文間充滿亞摩利語彙。這些銘版原藏於一座有300宮室的宏偉宮殿內,已考定為馬里王心利琳的王宮。主前十八世紀馬里先為亞摩利人心利琳所統治,後來則被巴比倫王漢模拉比攻佔。漢模拉比也是亞摩利人,他以發展農業和頒行漢模拉比法典而久負盛名於史冊。考西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一帶,早於主前三千年代便有亞摩利人的蹤跡。主前十九世紀前葉的埃及文獻記載大批亞摩利遊牧部落於這個時期湧入迦南。他們的名字與上米所波大米的亞摩利人名字多有相同。創世記的族長名譜也多可從馬里文獻中找到印證。經載人名如亞伯拉罕、利未、雅各、以實瑪利等,在馬里文獻中均有同名者;另如迦得、但等也有相仿的名字。還有,便雅憫用作一部族的名字;拿鶴則用作哈蘭附近一城市的名字。哈蘭即創世記所載,亞伯拉罕於進入迦南前居住多年之地,雅各也在那地居住了20年及娶了兩位妻子。一說以為「亞摩利人」就是「西方人」的意思。不過細加考查,無論亞摩利人自稱為「西方人」,抑或其他閃族如希伯來人稱其為「西方人」均有悖常理;惟蘇默人作此稱或有道理,但又無以為證,故「亞摩利」的淵源尚難確定。然而經載的「亞摩利人」確是定居迦南,並接受了迦南語言文化的一支。亞摩利人居迦南既久,便反客為主,這個地位漸使「亞摩利人」與「迦南人」成了同義詞,乃至聖經所謂「亞摩利人的罪孽」實即指全迦南人的罪孽(創十五16)。當然,聖經有時也把「亞摩利人」只看作是迦南十個土著部族之一(創十五21);又有時把亞摩利人與赫人作為整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的異教民族代表來相提並論(結十六3)。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聖經是以「亞摩利人」代表南巴勒斯坦的異教民族,而以「赫人」代表北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異教民族。

與以色列人的關係亞伯拉罕時期一般而言,西部亞摩利人一直是半遊牧部族。他們與亞瑪力人一同佔據著加低斯地區的哈洗遜他瑪(創十四7)。當平原諸城遭受襲擊時,亞伯拉罕正住在希伯崙稍北幔利的橡樹那裏。該處當時顯然是亞摩利人之地。亞伯拉罕與亞摩利人3兄弟幔利、以實各、亞乃結有同盟之好(創十四1324)。亞伯拉罕之孫雅各(以色列)在埃及臨終遺言約瑟將以武力征服亞摩利地(創四十八22)。後來新約所載敘加之雅各井即在此地(約四56)。出埃及時期據舊約記載,亞摩利人一向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進應許地迦南的主要障礙。先是神召摩西引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即曉諭他亞摩利人等所佔據的迦南是一片極為肥美的土地(出三817,十三5);其後在西乃曠野,神又應許以色列民必剪除那裏的土著(出二十三23,三十三2);神還警告以色列人不可與他們訂約、通婚,更不可拜他們的偶像(出三十四11-17)。派去窺探迦南地的探子所報當時土著的分佈情況是:亞瑪力人據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據北方山區並約但河西一帶;沿海及沿約但河谷一帶則為迦南人所佔(民十三25-29)。當時約但河東尚有大批亞摩利人(民二十一13)。神指示以色列人從何烈山北上,征服約但河西山地的亞摩利人(申一7),並一直作戰至地中海邊。但待他們抵達亞摩利山地時,看到對手人高馬大、城危壑險之勢便動搖起來,紛紛抱怨神不該把他們從埃及引到這裏來送死(申一26-28)。他們不相信神的應允,拒不向前;待神讓他們退回曠野,他們又改變主意,貿然去攻城,遂被打得落花流水(申一34-44)。結果便是38年曠野飄泊,耗去了一代人的生命。自此以後,以色列人又重會亞摩利人於死海東岸(民二十一13)。亞摩利王西宏禁止以色列人過其境,以色列人遂逼近亞嫩河口。亞嫩河由東向西流入死海,其入海處已近死海北端,在死海東岸由南至北約2/3的地方。是時亞摩利有二王分領約但河東之地:一為希實本王西宏,一為巴珊王噩。以色列人先與西宏交鋒。其京城希實本在死海北岸正東(民二十一21-26)。該地原屬摩押人,為西宏奪得。摩西似熟知一首歌頌西宏戰功的詩並加以引用(民二十一27-30)。兩軍既戰,西宏慘敗,其國之鄉村城邑自亞嫩河北4哩之底本,直至希實本南7哩之米底巴悉被夷為平地。以色列人乘勝北進與巴珊王噩會戰,再次大勝(民二十一31-35)。由此進北已屬摩押之地,其王巴勒已聞風喪膽了(民二十二23)。

摩西諄告百姓,他們能取得約但河東亞摩利之土地,全在於神的應許(申二24至三10)。這次贏得的土地分給迦得支派、流便支派並瑪拿西半支派為業(民三十二33)。至此,即出埃及40年之後,以色列人始得在約但河東驅走亞摩利族兩大王國而有了安居之地(申一1-4)。不過,當時在河西山間仍有其他亞摩利王國及其他部族的根據地(申七12),後來也一一被以色列人所滅,這些部族的結果與西宏和噩的一樣(申三十一3-6)。征服迦南時期其時,以色列人在河東連戰連勝的威名已傳至河西,耶利哥城民(包括喇合在內)都惶惶不可終日(書二8-11)。以色列人過約但河,陷耶利哥城,勢如破竹;然而在一座名艾的山村小城之下,卻吃了敗仗。雖一役之挫,但關係至大:周圍山間的亞摩利人會乘勢一湧而下,將以色列人蕩平滅盡(書七7)。然而以色列人復蒙神喜悅而攻破艾城。亞摩利諸王聞訊大驚。當時約但河西的山地、河谷、海岸直至利巴嫩還有5個亞摩利王國盤踞其間。在基遍(艾城西南7哩的亞摩利城邦)與以色列人議和之後,那5個王國更加驚懼,便聯合起來,派兵攻打基遍和以色列人(書九12)。其五王是: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得(是為盟主)、希伯崙王、耶末王、拉吉王、伊磯倫王(書十3)。耶路撒冷僅在基遍東南8哩,五王聯軍聚集於附近50哩之內,欲與以色列人決一死戰(書十3-5)。約書亞率以色列民馳援基遍,亞摩利聯軍大敗,向西北和西南逃竄。神助以色列人,在亞摩利人潰逃時,伯和崙到亞西加(基遍西南)一路降大冰雹,且太陽又停留不動,以延長殺敵時間(書十6-14)。此後,北方的夏瑣王耶賓復為盟主,召集迦南諸王並北達黑門山一帶的亞摩利諸王,聯合抵抗以色列人(書十一1-5),但也同樣被一舉擊潰(書十一10-23)。約書亞於使命將盡之際召集以色列民眾首領,諄囑他們牢記獲得這片基業的功勞是在於神(書二十四1-18)。以色列人佔領迦南全境之後,許多區域仍有亞摩利人,如耶路撒冷以西僅17哩的亞雅崙就是亞摩利人堅守的據點之一;他們甚至逼迫但支派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當時從該處向南直至死海南端的亞克拉濱坡也仍在亞摩利人手中(士一34-36)。士師時代,亞摩利人的偶像崇拜對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構成了莫大威脅(士六10)。列王時期士師時代末期,以色列人和亞摩利人的關係已有所改善(撒上七14)。大衛王仍謹守約書亞與基遍人(亞摩利的遺民)所訂的約(撒下二十一2-6)。直至所羅門時代,應征服徭役的非以色列民當中,仍有大批亞摩利人(王上九20-22)。

以舊約的觀點來看,驅逐亞摩利人,取其土地歸以色列人所有,是一件堪與出埃及相提並論的大事件,是應當永誌不忘的豐功偉績(詩一三五9-12,一三六13-26)。以色列民每有遺忘前事者,神必藉先知使其警悟(摩二910)。約但河東之地在亞摩利人被擊潰多年之後仍保持著「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之地」的舊稱(王上四19),或有不忘前事之意。及至國分南北,每當以色列和猶太諸王有悖神之舉,便有先知把亞摩利人作為惡事的尺度,拿來讓人們自鑑自測。如論及以色列王亞哈時,說他「就照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趕出的亞摩利人,行了最可憎惡的事,信從偶像」(王上二十一26)。再如論及猶大王瑪拿西之所以為惡時,也說「因猶大王瑪拿西行這些可憎的惡事比先前亞摩利人所行的更甚,使猶大人拜他的偶像,陷在罪裏」(王下二十一11)。罪與罰的必然終於使以色列人自己也被趕出了這塊土地。即使在被擄巴比倫之後,亞摩利人仍有力量通過偶像和通婚來破壞以色列人對神的信心(拉九12)。猶太人依舊是易於被偶像崇拜所迷惑的軟弱者,神為此而通過先知以西結的口向耶路撒冷(代表猶太人)斥責:「你母親是赫人,你父親是亞摩利人」(結十六45)。從舊約的行文可見,凡神所憎惡的,往往以「亞摩利人」為代表。JackB.Scott另參:「征服迦南」;「約書亞記」。――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