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帖撒羅尼迦後書」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羅(帖前一1;帖後一1)。信首雖與西拉和提摩太聯名,但實際係保羅一人所寫(參帖前二18;三2;五27~28;帖後二5;三17)

        根據聖經的記載,保羅原名掃羅(徒十三9),係以色列人,屬便雅憫支派(羅十一1);按血統而言,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5)。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名師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猶太律法受教(徒廿二3)。後來成為猶太教中最嚴緊的法利賽人(徒廿六5),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加一14;腓三6);然而這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所作的(提前一13)。有一天,當他要去大馬色捉拿信主的人們時,蒙主耶穌在路上向他顯現(徒九1~5)。從此,他便成了基督徒,並奉召成為使徒(羅一1),主要以外邦人為傳揚福音的對象(加二8)。前後三次出外旅行佈道,東自耶路撒冷起,西至羅馬止,足跡遍歷當時羅馬帝國轄地,建立許多教會,為今日基督教福音傳遍天下奠下根基。他先後至少寫了十三封新約書信,是基督教真理的主要詮釋者。

 

貳、寫作時地

 

        一般公認,《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乃是保羅書信中最早的兩封。而這兩封書信既是用保羅、西拉和提摩太三個人的名義發出的(帖前一1;帖後一1),故在寫信之時,他們三人必然是在一起。根據聖經的記載,他們三人是在哥林多相會(徒十八15),且前書是在提摩太訪問了帖撒羅尼迦教會回到保羅那裏之後寫的(帖前三6)。綜合上述事實,我們可以確定《帖撒羅尼迦前書》是在保羅第二次出外盡職,留在哥林多時所寫。時間約在主後五十至五十二年。而後書可能是在前書之後約有半年的間隔。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時間順序剛好巔倒,故前書應為後書,後書應為前書,今且列述他們的理由如下:

        ()前書所提他們遭受患難乃是用過去時式(帖前一6;二14),而後書卻用現在時式(帖後一4~7)

        ()通常保羅是在第一封書信中『親筆問安』(林前十六21;西四18;門19),以確立他今後寫給對方書信的典範,而保羅寫給帖城教會的書信是在後書才提到(帖後三17)

        ()因為先有後書中關於『主的日子』的教訓(帖後二1~12),所以才會有前書『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帖前五1)

        ()因為先有後書『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帖後一3),所以才會有前書『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帖前四9)

        ()保羅在前書中一再的提起他想回去訪問帖城教會(帖前二18;三10),而在後書中卻完全沒有提到這回事,可見前書應當是在後書之後寫的。

        ()前書提到帖城教會中已經有些信徒死了(帖前四13),並且也已經興起勞苦作工、治理教會的弟兄們(帖前五12),而後書則完全沒有提到,所以前書距離保羅被迫離開帖城的時間比較長久。

        ()前書的內容比較詳盡,而後書則比較簡單扼要,可見前書是在後書之後加以補充說明。

 

        上述推測的理由,都相當牽強,並不能用來佐證後書是在前書之前,前書是在後書之後。今且逐點反駁如下:

        ()前書所用過去式『在大難中蒙了』和『受了本地人的苦害』,乃在說明他們信主之時的遭遇。事實上在保羅寫前書之時,他們的患難並沒有成為過去,前面仍有『諸般的患難』正在等待著他們(帖前三3),所以後書用現在式形容他們得救以後所面臨的患難。

        ()後書的『親筆問安』用意在解決同一封書信中『有冒我名的書信』(帖後二2)的問題,並不能用來推論凡有親筆問安的信都是第一封書信。

        ()前書之所以提到不必再寫信說明主的日子,乃因為當保羅還在他們那裏的時候已經告訴他們了(帖後二5);後書是因為有人冒他的名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帖後二2),使他不得不重提此事,糾正當時在帖城教會中錯謬的傳說。

        ()其實從頭一天開始,帖城教會中信徒們彼此相愛的情形相當美好(帖前一3;三612),所以保羅覺得對此問題毋需在信中有所勸勉。在保羅寫後書時,他們的愛心更加顯得充足。

        ()後書雖然沒有提到保羅有否回去訪問帖城教會,但不能用來證明它是第一封信。無論如何,保羅對帖城教會頗有親切感,曾經多次回去訪問他們(參徒二十1;廿七2;林前十六5;林後一16)

        ()信徒之死與需要時間之長短並無直接關係;並且保羅往往在他離開各地教會之時就選立了治理的長老們(參徒十四23)

        ()書信的長短也與前後書沒有一定的關係,例如《哥林多前書》就比《哥林多後書》長得多。

 

        結論是,前書依舊是前書,後書仍是後書,順序並沒有巔倒。

 

參、受者

 

        帖撒羅尼迦教會(帖前一1;帖後一1)。她係保羅在第二次出外旅行傳道的時候所建立的,但不久保羅即遭受逼迫和誣告,不得已匆匆離去,故未能在那裏停留一段較長時間餵養建造教會(徒十七1~9)

        帖撒羅尼迦城濱臨愛琴海,建於主前315年,在希臘時代即據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羅馬帝國在主前164年立該城為馬其頓省的首府。

 

        有些聖經學者根據《使徒行傳》第十七章推斷,使徒保羅停留在帖撒羅尼迦的時間很短,甚至極可能不滿一個月,但是我們認為保羅在帖城至少曾停留了幾個月,其理由如下:

        ()《使徒行傳》所提『一連三個安息日』,不過是指他在帖城猶太會堂傳福音之事而言(徒十七1~3),並非指他停留帖城的總共時間。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泰半信徒原為敬拜偶像的外邦人異教徒(帖前一9),並非進猶太教的希利尼人(徒十七4),因此他們應當是保羅在會堂以外傳福音所結的果子。

        ()保羅提到他停留在帖城期間,親手辛苦勞碌作工養活自己(帖前二9)。若只停留幾個星期,沒有必要這樣作。

        ()當保羅在帖城時,腓立比教會曾經兩次打發人送捐款供給他的需用(腓四16)。這也是保羅停留並不短暫的明證。

        ()保羅自述當他停留在帖城時期,曾經就許多題目給予他們教訓(帖前二11;三4;四1~211;五1~2;帖後二515;三410)

        ()保羅與當地的信徒們之間已經產生了親密的關係,彼此相當熟稔(帖前一26;二7~8111719~20;三6~10)

 

        再者,另有聖經學者鑒於後書的用語有許多舊約的語法,因此主張帖撒羅尼迦教會中有兩個不同的信徒團體,一個是外邦人,一個是猶太人。前書是寫給外邦人,後書是寫給猶太人。但是,使徒保羅一向堅信在教會中並不分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加三28;西三11),特別是當時剛通過所謂『並不分他們我們』(徒十五9)的使徒決議案不久,保羅若真的容許在同一個地方教會中有兩個信徒團體,那就令人無法置信了。因此,上述前後書各寫給不同對象的說法,不能成立。

 

肆、寫前後書的動機

 

        保羅等人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之後,這個新興的教會也受到迫害,保羅即打發年輕的同工提摩太回去探望並幫助那裏的聖徒們,後來從提摩太口中得知他們並未屈服於迫害,反而剛強站住(帖前一6~7;二14;三4~6;帖後一4)。保羅在欣慰之餘,仍然關心他們屬靈的前途,因為他在他們中間作工不長,深恐他們真理的基礎不夠穩固,容易受到外來各種教訓的影響,因此作前書勸勉他們,主要有:

        ()提醒他們回想他在他們中間時如何教導他們,以及他行事為人的榜樣(帖前一5~6;二1~12)

        ()勸勉他們躲避當地的邪風淫俗,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身體(帖前三13~8)

        ()勸勉他們在彼此相愛之外,還都要親手作工,在世人面前做個正常的人(帖前三12;四9~12)

        ()解明當主再來時的情景,以及信徒們將來的際遇,勸勉他們為此儆醒謹守(帖前四13~11)

        ()勸勉他們雖然不可藐視先知的講論(即主工人的道理教訓),但須凡事察驗,不宜囫圇吞棗地加以接受(帖前五20~21)

 

        然而,就在保羅寫給他們《帖前》之後不久,有些外來的假師傅出現,也有人冒保羅的名寫信給他們,特別是對主的再來給了一些錯誤的道理教訓(帖後二1~2),促使保羅不得不再提筆寫後書,一面糾正那些錯謬的教訓,一面勸勉他們在主再來之前,要好好地過正常的等候主生活,不可游手好閒。

 

伍、前後書的重要性

 

        在保羅所寫的書信當中,《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與《羅馬書》和《以弗所書》併稱新約三大教義書,各別著重強調『信、望、愛』三大信徒美德:()《羅馬書》強調『信』──『因信稱義』;()《以弗所書》強調『愛』──『愛中建造』;()《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強調『望』──『望主再來』。

        基督徒對於主的再來應當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主耶穌設立主的桌子,要我們信徒擘餅喝杯記念祂,用意是題醒我們等候主再來(林前十一26)。保羅說我們信徒若沒有主再來時復活與主同在的盼望,而『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因此,我們應當仔細查讀《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才能準確地認識主的再來和主的日子,並且有正常的等候主再來的態度和生活。

 

陸、前後書主旨要義

 

        父神揀選並保守我們,主耶穌基督降世拯救我們並且還要再來提接我們,聖靈感動使我們蒙恩並帶領我們;三一神運行作工,使我們有信心、愛心和盼望。

        信徒在地上教會中,行事為人應當對得起那召我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而神的旨意就是要我們成為聖潔,無可責備。所以我們要用聖潔尊貴,守住自己的身體;在教會中彼此相愛;在社會上親手作工,向外人行事端正。

        我們活在地上,不是沒有指望的人,因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還要再來提接我們。因此我們雖然難免遭遇患難,被人苦害,卻不被搖動;反而信心格外堅固,愛心更加充足,因盼望更有忍耐;藉著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度此餘生。三一神必要親自成全我們。

 

柒、前後書的特點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特點至少有下列五點:

          ()前書清楚提到三個『三』:(1)三一神──父神、主耶穌基督和聖靈(帖前一19~10;三11;四8)(2)信心、愛心和盼望(帖前一3;五8)(3)靈、魂和身體(帖前五23)

          ()我們的救恩既然是源於神(14),因此我們得救之後的行事、工作與追求,樣樣都要向神負責,凡事討祂的喜悅(帖前一9~10;二412;四6~8;五18)

          ()三一神乃是我們一切屬靈美德的原因和依靠:(1)因盼望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2)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帖前一6)(3)靠主站立得穩(帖前三8)(4)主叫愛心增長(帖前三12)(5)神召我們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四7)(6)神親自使我們全然成聖(帖前五23)

          ()保羅在這兩本書中具有極濃厚的牧養意識,他甚至將信徒們的屬靈情況視為他自己性命交關的問題(帖前二8;三7~8)

          ()《帖前》每一章都以主再來的信息作結束(9~10;二19~20;三13;四13~18;五23~24);《帖後》又針對主的日子有詳盡的解釋。所以我們若想瞭解主再來的全貌,便須好好查讀這兩本書。

 

捌、鑰節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

        「你們若靠主站立得穩,我們就活了。」(帖前三8)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6~17)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五16~18)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五23)

        「人不拘用甚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帖後二3)

 

玖、鑰字

 

        「再來」或「降臨」或「主的日子」(帖前一10;二19;三13;四15;五23;帖後一10;二12)

        「福音」(帖前一5;二289;帖後一8;二14)

        「信心」(帖前一358;三56710;五8;帖後一3411;三2)

        「愛心」或「相愛」(帖前一3;三612;三9;五813;帖後一3)

        「盼望」或「等候」(帖前一310;二19)

        「聖潔」或「成為聖潔」(帖前二10;三13;四37;五2325;帖後二13)

        「大難」或「患難」、「苦害」(帖前一6;二14;三34;帖後一467)

 

拾、內容大綱

 

【使徒對教會的關懷和教導】

    一、引言(1~2)

    二、感恩與代禱(3~12)

        1.為教會感謝神(3~10)

        2.為教會代禱(11~12)

    三、糾正與勸勉(1~15)

        1.糾正有關主再來的謬誤觀念(1~12)

        2.勸勉靠三一神站立得穩並為主工人代禱(13~5)

        3.糾正不肯安靜作工的謬誤觀念(6~12)

        4.如何對待不肯聽主工人之教導的信徒(13~15)

    四、結語(16~18)

        1.祝福(16)

        2.囑咐(17)

        3.再祝福(18)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註解》

 

帖撒羅尼迦後書(Thessalonians,SecondLettertothe)作者這信像帖撒羅尼迦前書一樣,以保羅、西拉和提摩太的名字發出,而且也像前書一樣,常使用眾數代名詞「我們」,但同時也有單數代名詞「我」(例:帖後二5)。保羅在本信末說:「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三17)然而,有些學者懷疑保羅並非本書作者,主要由於本書中有關未來的教導跟前書有別。學者又辯稱兩書的語調和表達方法也有分別,至於主題內容的分別,極可能是由於一個人假借保羅的名義,故意模仿帖撒羅尼迦前書來寫作。按三章17節來看,本書可能已被看穿是一篇偽作。然而,早期教會並沒有懷疑保羅不是本書作者。寫作年代、地點和對象本書第1節跟前書完全一樣,是寫給「帖撒羅尼迦的教會」,但跟前書不同的,是信中沒有提供保羅及其同工的個人動向。因此,本書在日期和地點方面並沒有直接的證據。正如本書在教導上與前書有別,令一些人懷疑保羅並非作者,這情況也使學者對其寫作日期與對象作出許多不同的解釋。這些解釋包括:本書在前書寫成許久後才撰寫。這解釋的可能性很低,因為西拉與提摩太仍跟保羅一起。本書的完成年代早於前書。然而,二章15節提及一封先前寫給帖撒羅尼迦的信,而早期教會自二世紀起便已稱本書為帖撒羅尼迦後書。本書是寫給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基督徒,前書則寫給外邦基督徒。然而,這似乎不可能,因為保羅極之關注基督徒的合一(例:林前一至三),尤其是猶太人與外邦基督徒之合一(參弗二11-22),所以他絕對不會這樣做。本書原是寫給別的地方的基督徒(庇哩亞或腓立比),後來卻落在帖撒羅尼迦信徒手中。現仍沒有證據支持本信是送往帖撒羅尼迦以外的地方之說法。保羅寫這信時,西拉和提摩太也正與他同工(一1)。可能在前書寫成後不久,保羅便聽聞信徒在帖撒羅尼迦所遇到的另一些問題,他出於關懷,便寫了這第二封信。寫作目的和教導保羅寫這信時,心中所關注的事情主要有3項。正如保羅其他的書信一樣,他表示希望能鼓勵讀者在信仰中站穩(二15)。保羅可以因神在信徒生命中的工作感謝神(一3,二13),這是他們在面對逼迫時的信心、愛心和忍耐所證明的(一4)。保羅向他們保證,神在最後的審判中,要把錯誤的更正過來。信徒的任務是用他們的生命榮耀耶穌的名;那麼,耶穌再來的時候,便要在「祂的聖徒」──祂忠心的子民──身上得榮耀(一5-12)。有虛假的教訓──甚至稱是從保羅而來的──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二2)。保羅否定這說法,說主再來之前必有一些事情要發生。世上會有更大的罪惡,就是那「大罪人」或「沈淪之子」要顯露出來。這人要抵擋所有真實的敬拜,顯出神蹟和奇事,並自稱是神。現在他的影響力受到限制。然而,到了時候,「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然後,主自己要來,征服和毀滅這「不法的人」。這教訓(二1-12)跟福音書中指到那些自稱是基督,用神蹟和奇事來迷惑人之敵基督的教訓相似(太二十四523-26;可十三5620-23)。帖撒羅尼迦前書強調主再來的日子無人知曉,信徒必須隨時準備迎接主。在這裏,為了否定主已到來的謬論,保羅著重描述主再來前要發生的事。這兩方面關乎未來的教導,在福音書所載耶穌的教訓中,是一同強調的(太二十四;可十三;路二十一)。最後,在基督徒群體中,懶惰不作工的問題(在帖前四11,五14提及)仍然存在,並可能有增無減。因此保羅要再次提到他和眾同工的榜樣;他們在生活上可能要倚靠接受他們傳福音的人時,他們寧可親手作工。保羅用了一句格言:「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三10)。內容提要為信徒的生命感恩(一34)保羅要讚美神,並稱讚信徒增長的信心、充足的愛,和受逼迫時的忍耐。在神的審判中,那逼迫人的和受逼迫的人之位置將要逆轉(一5-10),現在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要受苦,但逼迫他們的人,在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降臨時,要面對神公義的審判。那些不認識神和不聽從福音的人,必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沈淪」。祂的子民要經歷祂再來的榮耀,並知道他們並不是徒然相信和受苦。為主耶穌能在信徒身上得榮耀禱告(一1112)保羅為帖撒羅尼迦的信徒禱告,盼望他們的生命與蒙召相配,他們決心要作的得到成就,並因著神的恩典,使基督的名得著榮耀。基督再來前必要發生的事(二1-12)保羅在信中處理了一個假教訓,就是說主的日子已經到了。基督徒的盼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和「我們到他那裏聚集」。然而,在此之前,「那不法的人」,或稱為敵基督的,必先顯露出來(雖然新約也採用眾數的「敵基督」和「敵基督者的靈」──(約壹二18,四3)。保羅談到「現在有一個攔阻(那不法之人)的」,後來這攔阻要被除去的時候,他所指的顯得十分模糊。自二世紀特土良的時候開始,許多人認為那攔阻的力量是保羅時代的羅馬帝國,但有些人則認為「那不法的人」是後來逼迫信徒的羅馬皇帝尼祿。有些人看那攔阻的因素是福音的傳揚,有些則看是一個超自然的存在者,如捆綁撒但的天使(啟二十),無論這攔阻那不法之人的是甚麼或是誰,信徒必須好好準備,因為那「行虛假的神蹟和奇事」的惡者必要顯露,並且許多人會因此受騙。基督的再來意味著罪惡要被除滅,那些敵擋真理,在不義中尋樂的人必受審判。再次感恩、勉勵和禱告(二13-17)保羅討論過罪惡在人生命中的力量後,為神的靈在帖撒羅尼迦信徒身上的工作感恩。保羅勉勵他們繼續堅守他在見面時或書信上所教導的一切。保羅也為他們禱告,求那位將安慰和盼望賜給人的神,「在一切善行善言上堅固你們」。彼此代禱(三1-5)保羅明言他需要信徒的代禱,以致神繼續使他傳的道能造就人,並拯救他脫離惡人的手。他向讀者保證神是信實的。保羅為他們禱告的,是盼望他們繼續遵行所領受的教訓,主會引導他們,叫他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警戒不按規矩而行和懶惰的人(三6-15)保羅寫這信的另一個特別目的,是強調基督徒在生活中,絕不可怠惰。他從前已提出這教訓,並給他們立下了榜樣。屬基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並且「行善不可喪志」。他們不應與反對這教導的人相交;但不要待他們如仇敵,卻要勸他們如弟兄。結語(三16-18)保羅以祈求恩惠、平安的禱告(參一2的問安語),及私人的簽名結束本書。保羅在第17節說他親筆問安,可能指在此之前,本信是由別人代為抄寫的(參林前十六21;西四18)。FrancisFoulkes另參:「保羅」;「主再來」;「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末世論」;「主的日子」。――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