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底比斯

 

底比斯(Thebes)這城在舊約中出現的名字是「挪」,或「挪亞們」。「挪」是城的意義,相等於埃及文的Waset,或希臘文的Thebai(底比斯)。挪亞們的意思是「亞捫的城」。底比斯只出現在舊約的先知書中,並且只在審判的背景裏(耶四十六25;結三十14-16;鴻三8)。底比斯會遭受審判,人口減少,但不會全然毀滅。這些預言在古時已應驗了。主前525年,波斯剛比西斯的軍隊曾掠過這城,主前30年,羅馬的皇帝迦魯則因底比斯一次叛變而懲罰這城。在埃及帝國時期(約主前1570-1100)的大部分時間,底比斯都是埃及的首都。當時希伯來人正在埃及受奴役,後來發生了出埃及的事件。當時亞捫成為了埃及的主神,多位法老都花費國家的財富,在底比斯興建大型的亞捫廟,期望這神可幫助他們得勝仇敵。古代底比斯的活人之城位於尼羅河東岸,日出的那一邊,死人之城則在西岸,日落的那一邊。活人之城在高峰時期估計約有人口1,000,000。斯特拉波在主前24年探訪底比斯時,說其廢墟廣達9哩。現代的盧克索佔據著古代底比斯的原址。在尼羅河東岸有兩座大型的建築物:北部的大卡納克神殿一帶,及南部的盧克索神殿一帶。這些大神廟即使是遺跡,也十分壯麗。盧克索神殿是多幢建築物的組合,全長858呎,主要由亞門諾斐斯三世興建,其後蘭塞二世再增建一些華麗的建築物,亞歷山大大帝則建了一座小教堂,其壯觀的情況可從以下建設窺見一二:蘭塞二世之塔門的入口處有4座王的坐像(現只遺下兩座),每座高76呎。亞門諾斐斯三世的柱廊上有7對刻有銘文的圓柱子,高53呎。從盧克索神殿通往卡納克神殿的大路上,兩旁有獅身羊首的石像,全長2哩。卡納克神殿比盧克索神殿更宏偉;兩神殿都是為亞捫神而設。卡納克神殿實際上是由多座神廟組成,包括了中期王國至主前各世紀的君王致力興建的廟宇。神殿中最顯著的建築是薛提一世及其子蘭塞二世的次風格大禮堂。這個共有134根沙岩石柱的柱林,所佔的面積約為66,000平方呎。中央的大道共有12根寬闊而刻了文字之柱頭的圓柱,高度達70呎,是世界上最高的柱子。禮堂內較矮的柱子則有53呎高。尼羅河西岸有米迪奈哈布的蘭塞三世大陵墓,在代爾巴利的赫斯蘇特大殿,和孟嫩(即亞門諾斐斯三世)的多座巨像,之前是亞門諾斐斯之廟。帝王谷(有圖坦卡門之陵墓)、皇后谷和貴冑谷也都在那裏。這些廟宇和陵墓的牆壁上都有重要的畫像及銘文。――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