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拉吉」 拉吉 Lachish(地名) 字義: 堅固難攻的 Impregnable,人的行為 Walk of a man 彙編: ‧尼11:30築有堅壘之一鎮,在猶大平原西南,近非利士邊境,距迦薩東四十八里,遺址近已掘出。 ―― 陳瑞庭 拉吉(Lachish)歷史聖經首次提及這個地方,是在敘述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征服巴勒斯坦的記載之中。那時候,拉吉的君王和軍隊加入巴勒斯坦南部城鎮的聯盟,他們在基遍與約書亞爭戰。約書亞戰勝了他們後,就殺了拉吉的王,其後更奪取了那城鎮(書十26、32)。雖然大衛也許曾重建這城鎮,但要到猶大王羅波安的時候(約主前920),她才成為其中一個國防屏障,保護國土免受埃及人和非利士人的侵略,她的地位才再度顯為重要(代下十一9)。大約在一個世紀之後,猶大王亞瑪謝在逃往拉吉躲避要謀害他的人時,在那裏被殺(王下十四19)。主前701年,拉吉極力抵抗亞述的西拿基立入侵,但終於在其力攻之下失陷了(王下十八13-17;賽三十六)。其後,拉吉再為猶太人收復及重建。主前588至586年,當尼布甲尼撒入侵,使南國覆亡,拉吉是耶路撒冷最後一個淪入巴比倫人之手的防城(耶三十四7)。除了聖經的記載外,埃及的亞馬拿信札及亞述的記載均間接提及拉吉。遺址拉吉的位置一直備受爭議。最初說是位於烏姆拉基斯。在1891年,則說是位於赫西廢丘。到了1929年,卻說她位於杜韋廢丘,即耶路撒冷西南30哩及希伯崙以西15哩之處。現今,已有不同的指標證實杜韋廢丘的說法。佔地18畝的山峰,這廢丘比米吉多、大衛的耶路撒冷城、底璧或耶利哥還要大。史德基在這位置進行發掘工作。1933至38年,他領導韋金馬斯頓探險隊進行這項工作。在史德基死後,英治及哈丁於1938至40年繼續這項發掘工作。1966至68年間,亞哈蘭尼與以色列的隊友一起進行發掘。而最後數年的發掘工作,是由特拉維夫大學的烏西基所領導的。主前3000年左右,拉吉已有人定居。在埃及王國中期,即主前2000至1800年間,拉吉受著埃及的影響。於許克所斯年代,這城鎮顯然是以城牆的斜坡及壕溝來抵禦敵人。主前1600年以後,當埃及人重建其王國,他們征服了拉吉。但從拉吉所發出的兩封亞馬拿信件看來,顯示埃及人在這城鎮內的勢力日漸衰落(約主前1400)。埃及人曾在許克所斯時代的壕溝地帶,建造一座廟宇,並且曾經兩次擴建它。發掘工作者認為,那導致埃及終止佔領該地的一場破壞,是由於希伯來人的入侵(可追溯至主前1220)。有關埃及時期的有趣發現中,有5塊陶片上面刻有希伯來語系的字母,可追溯至主前1350至1200年之間。這發現幫助我們更深認識這些字母的起源及發展。在士師時期,拉吉實際上是無人居住的。顯然,大衛以她為行政中心,並且在一個105方呎的平臺上,建造了一座23呎高的政府大樓。考古發掘肯定了聖經中的記載,那就是羅波安使拉吉成為一個防衛的中心。在土墩頂部的四周,他建造了一幅大約20呎厚的泥磚牆,有城樓守護。在斜坡50呎之下,他用石及磚建造了第二堵圍牆,大約13呎厚,也有城樓來加強防衛。政府大樓的平臺則擴展至256呎長。主前701年,西拿基立奪取此城,並且在尼尼微的王宮牆上,用圖畫及銘刻來記錄此事,這些大石塊現存放於大英博物館。在這土墩的西北面斜坡,發現埋葬了西拿基立入侵時期的1,500具屍首。這亂葬岡上有豬的骨頭,一些學者認為,在亞述人取得勝利之後,便屠殺那些捍衛者,然後將他們埋葬,並且埋以豬骨來玷辱他們。其他學者卻認為是西拿基立攻城及離去之後,清理城中屍骸的結果。明顯地,亞述人曾經佔據拉吉。其後,拉吉成為猶大所管轄的城鎮。在尼布甲尼撒最後的侵略期間,她是三個最後始被攻陷的城鎮之一(另兩個是亞西加及耶路撒冷)。拉吉信集的發現,才戲劇化地揭露猶大末年的日子。那些信集就是在城門的守衛室裏發現的21塊陶片,寫上了邊防駐軍向拉吉司令的匯報。在被巴比倫毀滅,並經歷了一段荒涼的日子後,拉吉於波斯及西流基時期,再次受到攻佔,最終於主前150年被廢棄。HowardF.Vos另參:「拉吉信集」。――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