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非利士

 

非利士是代表魔鬼黑暗的權勢,是根據歷史,不是根據字義的。―― 倪柝聲

 

{\Section:TopicID=2521}非利士 Philistia(地名)

字義:    異地 Strange land,遷居 Migration,打滾 Wallowing

彙編:    ‧士3:3;書13:2國名,自西曷溪向北至以革倫之邊,西界地中海東界猶大山麓,其地甚小,約長百里至百廿里,橫約半數。

―― 陳瑞庭

 

非利士(Philistia)非利士是一個細小、野心勃勃的國家,位於巴勒斯坦西南部、地中海沿岸;非利士人屬愛琴海民族,徙置並定居於迦南沿海平原。資料來源有關非利士人的資料多半來自聖經、埃及的碑文和記錄,以及非利士各城的考古發現。聖經的資料集中於歷史書中,不過先知書和詩篇也曾提及非利士人。埃及諸王的史記提到他們曾與非利士人接觸,其他埃及文件則有亞馬拿信札、征服約帕的故事、一個摩哈爾人的傳說、哈黎斯蒲草卷一,以及維那門歷險記。有關非利士人的牆畫及浮雕則發現於提班墓地,在米迪奈哈布的蘭塞三世廟宇中尤多。歷來考古學家發掘了非利士多個城市,從麥卡李斯特的發掘到較近期的發掘,其中包括的地點有亞實突、摩爾廢丘、加西利廢丘,還有最近期的亞實基倫。版圖嚴格來說,非利士就是稱為非利士平原那一部分的沿海平原,從南面的阿里殊河(即埃及河)向北伸展70哩至奧耶河,即約帕以北5哩。這平原最寬的地方在迦薩附近,約有30哩。在海岸附近間有河丘,但其餘大部分土地都很肥沃,出產豐富的穀物(參士十五1-5)和果實。

連接東部地區與埃及之間的主要公路是沿著海岸而築的。這使非利士人佔商業上的優勢,但亦使他們易受外族入侵。神叫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時,並沒有帶領他們走捷徑,通過非利士地,因為祂不想以色列人這麼快便遇到非利士人(或駐守在那裏的埃及駐軍)猛烈的攻擊(出十三17)。非利士人顯然並不懼怕埃及人,因為有些學者認為埃及人是有分把非利士人安置在巴勒斯坦地的。非利士人很快便感到有需要從這細小的地區擴展出去,通過高原的山路,非利士人可直達以色列的山區,他們在以色列境內設立防營,在掃羅及其眾子被殺的戰役中,非利士人更控制了伯珊城(撒上三十一10)。非利士人非利士人的起源至今仍未能確定。聖經說非利士人來自迦斐託(申二23;耶四十七4;摩九7),一般認為是革哩底,但有些學者則認為是在小亞細亞。非利士人的服裝,從米迪奈哈布所示,與革哩底人十分相似,尤其在頭飾方面。通常的意見認為基利提人就是革哩底人,因為兩名皆有相同的子音。基利提人明顯是非利士人的一個分支,住在南地,離洗革拉不遠,洗革拉就是大衛落難於非利士時的住處(參撒上三十14),基利提人與比利提人,還有600名迦特人,都是大衛的隨從(參撒下十五19,二十723;代上十八17)。「非利士」一名在好幾種語文中都可辨認出來;在希伯來文中,他們被稱為“Pelishtim”,音譯過來就是「非利士」。在埃及的典籍裏,他們被列在海民中,有關他們的事蹟,最為人熟悉的是他們曾與海民一起入侵埃及,在三角洲的海陸戰役上被蘭塞三世打敗,這場戰爭的詳情刻在一塊米迪奈哈布的浮雕中,浮雕位於蘭塞三世廟宇北面的外牆,即盧克索對面。這些描述讓我們對非利士人的服裝和軍備略知一二;從他們的頭飾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把非利士人辨認出來,那些頭飾是用羽毛(或蘆葦)編織而成的。這些人被蘭塞打敗後,便定居於巴勒斯坦沿岸,但有一部分人可能在前往埃及的路上留居迦南。在列祖時期以前,也可能曾出現過一次湧入巴勒斯坦的移民潮。語言非利士人所操的是甚麼語言,我們不得而知;他們並沒有留下碑文或其他記錄。在亞實突所發現的印鑑上一些符號,可能是非利士人的文字,但這些符號仍未被辨讀出來。政制非利士沒有一個統管全地的統治者;所有城邑都是獨立的,他們以城邦制來運作,城邑的首長並不稱為王,聖經說是「首領」(例:撒上五11,六12,二十九2)。

非利士人有5位首領,分別統治非利士的5大城:迦薩、亞實基倫、亞實突、迦特,和以革倫(撒上六17;參耶二十五20)。有關切身的事情,民眾可以提出意見,如送走約櫃的事(撒上五6-12),但重大的決定則由5位首領來投票。大衛和跟從他的人住在洗革拉的時候,非利士人計劃了一場攻打以色列的大戰役,大衛當時正投奔迦特王亞吉,亞吉便請他加入非利士人的軍隊,一同攻打以色列;大衛答應了亞吉的要求,但非利士眾首領發現大衛在軍中,則大感不滿,投票決定把他趕走(撒上二十九1-11)。風土文物非利士人是一個具野心和好戰的民族,他們也有優越的武器,因為他們會使用鐵器,並在該區操縱製鐵的專利權。他們控制了以色列,禁止以色列人從事鍛鐵工作,甚至磨利鐵器等小差事,以色列人也被迫求助於非利士人(撒上十三19-22),以色列人的軍備極其貧乏,只有掃羅和約拿單有刀或矛槍(撒上十三22)。煉鐵的設施發掘於亞實突、加西利廢丘、耶瑪廢丘,以及摩爾廢丘,有人認為發現於外約但的代爾亞利雅的類似設備,可能也是由非利士人所建的。米迪奈哈布的浮雕顯示非利士人攜帶矛槍和長而直的武器,並以大圓盾來保護自己。他們有3人的馬車,上裝置了6個有輻條的車輪,載人則用4頭牛拉動的實心二輪車。他們的船裝上了方形的帆,像埃及人的船一樣;並有一個鴨子狀的船首,可能是用來撞擊敵方船隻的。私人的住所,如在亞實突的屋子,是用泥磚建成的,內有幾個房間。一所房子有一個大院子,以兩根石柱承托著,使人想起迦薩的大袞廟(參士十六26-30)。有關非利士人的風土文物,最大量的資料來自設計獨特而統一的陶器。出土於亞實突的最早期的非利士陶器上,有魚和其他圖案,像居比路人的陶器,其上的裝飾設計包括幾行間竭的幾何圖案。雀鳥的畫像是常見的,尤其是正在理毛的雀鳥──一隻翅膀提起,頭轉向後方。有趣的陶器包括一種有兩手柄的寬口碗,和單手柄、有濾網瓶嘴的啤酒瓶。宗教與禮儀用具無論非利士人原本敬拜的是甚麼神,他們似乎很早便捨棄了這些神祇,轉而敬拜迦南的諸神。聖經所提及的非利士主要神祇是大袞──一個穀物的神。考古學家在拉斯珊拉和馬里都發現敬奉大袞的廟宇,聖經曾提及在迦薩(士十六23-30)和亞實突(撒上五1-5)的大袞廟。賓夕凡尼亞大學的大學博物館所進行的發掘工作,在胡森廢丘(即伯珊或伯善)出土了兩座主前十一世紀的廟宇。南部的廟宇可能是大袞廟(代上十10),北面的廟宇可能是亞斯他錄的居所(撒上三十一10)。亞斯他錄並不是非利士人的神,而是從迦南人借用過來的。以革倫有一個神名巴力西卜(王下一23;可三22),即新約所提及的別西卜。加西利廢丘有一座非利士神廟,其聖所有兩根柱子,令人想起迦薩的廟宇。廟宇內有許多祭祀用的物件,包括一個鳥形的容器和一座香壇。在亞實突的屋宇和小神廟裏,有許多小泥像,有男的也有女的,被看為一對對的神祇。那裏也有一個古怪的泥塑祭祀用品,稱為「亞實都達」,是一張四腳椅子,椅背由一位裸體女神的上身構成,另一個有宗教用途的陶器是用作搖鐘的空心瓶子,上掛著小型的器皿和各類飛禽走獸頭狀的小像。喪葬風俗在沙盧汗廢丘所發掘的一個非利士人墓穴是邁錫尼式的,有臺階直通往一個長方形的墓室,中間挖空成兩張長椅子,在兩邊相對著;一邊擺放死者的屍體,另一邊擺放墓穴裏的裝飾。有些人認為在非利士地發現的棺木──泥造的人像石棺,兩臂、兩手和面部輪廓雕塑得很逼真──是非利士人製造的,反映他們受埃及文化的影響;然而,較近期的學者則認為這些棺木是從埃及運來的。有一種同類的,但卻別具一格的棺木稱為「怪異型」。非利士人與聖經非利士和非利士人出現在舊約有近300次之多,多半在士師記和撒母耳記。最早出現的地方是創世記十章14節,該處稱非利士人來自迦斯路希,是一個與迦斐託人有關,但身分未明的民族(參代上一12)。在列祖時代,亞伯拉罕和以撒皆曾因與妻子有關的事件,在基拉耳跟非利士人有接觸(創二十,二十六)。在這些事件中,非利士人並非居住在沿岸地區,而是在基拉耳,甚至遠至別是巴(創二十六33),在兩段記載中,基拉耳王都名亞比米勒,那是一個閃族的好名字。有學者認為那時的非利士人是早期從革哩底遷徙過來的,但此論點卻並未被證實。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後,非利士人便開始控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很早期便背叛神,耶和華則用非列士人來懲戒祂的子民。珊迦曾用趕牛的棍子打死600個非利士人,拯救了以色列人(士三31)。在有關參孫的記述中,多有涉及非利士人生活的地方(士十三1至十六31),這段記載顯示有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通婚,違背了舊約的律法。撒母耳記上四章1節描述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之間的戰役,當時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謝安營,非利士人則在亞弗安營。非利士人贏了那一場戰役,並把約櫃擄去了(撒上四17)。但他們7個月後便把約櫃歸還以色列,因為耶和華降瘟疫在他們身上(撒上五1至六21)。後來,當撒母耳作以色列人領袖,非利士人又在米斯巴攻擊以色列人,但神卻讓以色列得勝,撒母耳立了一塊石頭作紀念,稱之為以便以謝(「幫助之石」,撒上七12)。在撒母耳有生之年,非利士人沒有再入侵以色列,以色列則取回那些曾給非利士人奪去的城邑(撒上七14)。非利士人在以色列境內所作最大的行動發生在以色列第一位王掃羅在任年間,聖經中談及非利士人的經文超過80處,是出自這段時期。非利士人在以色列的不同地區設立了防營或駐防兵(參撒上十5,十三3)。約拿單在迦巴打敗了非利士的駐防兵(撒上十三3);他在撒母耳記上十四章1-15節的行動中,使非利士人潰敗四散。非利士和以色列的軍隊又曾在以拉谷對壘。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發出挑戰,叫以色列人派一個人出來與他們的戰士歌利亞單獨戰鬥(撒上十七111),年輕的牧羊人大衛把歌利亞擊殺了;大衛成為了以色列的英雄,但掃羅的嫉妒卻使大衛被追殺。在逃避掃羅的追兵期間,跟從大衛的人從非利士人手中救了基伊拉的居民(撒上二十三1-5)。後來,大衛向迦特王亞吉尋求政治庇護,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大衛便從那裏攻取了南地(撒上二十七)。非利士人準備與以色列人爭戰時,亞吉請大衛加入非利士的軍隊,大衛也答應了,但非利士的眾首領反對讓大衛加入,因為他們恐怕大衛會倒戈相向(撒上二十八12,二十九1-11)。在該次戰役中,掃羅及其眾子在基利波山被非利士人擊殺了(撒上三十一1-7),非利士人把掃羅的首級割下來,把他的盔甲放在亞斯他錄的廟裏,並將他的屍身釘在伯珊的城牆上(撒上三十一8-11)。非利士人聽聞大衛作了王,便上來攻擊他,但大衛卻把他們擊敗,「從迦巴直到基色」(撒下五17-25)。大衛挫敗了非利士人的勢力,雖然他們曾再次向以色列宣戰,但卻無功而回(撒下二十一1521)。烏西雅曾攻擊非利士人;他拆毀了迦特城、雅比尼城,和亞實突城的城牆,並在非利士境內築了一些城(代下二十六67)。亞哈斯在位期間,非利士人侵佔了高原和南地,並征服了許多城邑(代下二十八18)。希西家曾攻擊非利士人,直至迦薩(王下十八8)。先知書中較少提及非利士人,不過耶利米也用的短短的一章經文來談及非利士人(耶四十七),所談及的時期是「法老攻擊迦薩之先」。非利士人後來逐漸溶入迦南的文化中,以致他們的名字在聖經和世界歷史中都消失了,只剩下巴勒斯坦一名,紀念著他們的存在。――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