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便雅憫」 便雅憫 Benjamin(人名) 字義: 右手之子、有倚靠之子 Son of my right hand 彙編: ‧創35:18雅各的小兒子,是拉結所生的。 ‧代上7:10雅各的玄孫,便雅憫的曾孫。 ‧拉10:32娶外邦女子為妻的一人。 ‧尼3:23修耶路撒冷一段城牆的一人。 ‧尼12:34聖城行告成禮時,第一隊中稱謝的一人。 ―― 陳瑞庭 便雅憫 Benjamin(地名) 字義: 右手之子 Son of the right hand 彙編: ‧書18:11十二支派之一,其疆城北界以法蓮,南界猶大,東界約但河,西界但,幅員雖小但土地頗肥沃。 ―― 陳瑞庭 便雅憫(Benjamin)(1)雅各幼子,約瑟的親弟弟。便雅憫的母親拉結臨死時,給他起名叫「便俄尼」(意為「我悲傷之子」),而他的父親雅各卻叫他「便雅憫」(意為「我右手之子」,創三十五18)。約瑟被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們賣到埃及之後,雅各一直以為約瑟已經死去,故此對便雅憫加意愛護。後來,在約瑟祕密計劃下,利用便雅憫使雅各在埃及與他的12個兒子團聚(創四十二至四十五)。雅各死前預言每個兒子日後必遇的事,預言便雅憫時說:「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奪的。」(創四十九27)意思是說,他有作勇士的能力,他的子孫將以作戰能力稱著。另參:「便雅憫支派」。(2)雅各的曾孫比勒罕的兒子(代上七10)。(3)被擄歸回的人中,哈琳家族的一名成員,娶了異族女子為妻(拉十32)。(4)修造面對自己住屋那段耶路撒冷城牆的人(尼三23)。(5)慶祝耶路撒冷城牆修造告成時,參加慶賀的一個猶太人(尼十二34),很可能與本條目#4所說的是同一人。GerardVanGroningen――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便雅憫支派(Benjamin,Tribeof)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小的一個,是雅各幼子便雅憫的後裔(民一36)。在舊約中,該支派常簡稱為「便雅憫」。他們人數雖少,但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卻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們那些勇敢的戰士(士二十13-16;代上十二1-2)。以色列人征服了迦南,繼猶大和以法蓮兩支派之後分得地業的,便是便雅憫支派。他們所得之地業在猶大地和以法蓮地之間,即以法蓮山區與猶太山區之間的一條狹長地帶,東西寬28哩左右,南北長約12哩。南面與猶大地接壤,界線分明,即穿過耶路撒冷城南的欣嫩子谷,直到死海北端。東界為約但河。北面與以法蓮地接壤,從約但河到伯特利,再到下伯和崙南邊的亞他錄亞達(書十八11-20)。 便雅憫支派分得的是一片山地,它在戰略上把持著往來要道,又有富饒的山間盆地。山地中間有許多城鎮,其中的重要城市如耶路撒冷、耶利哥、伯特利、基遍、基比亞和米斯巴等(書十八21-28)。他們不能把這些城市完全佔據;以耶路撒冷為例,在大衛之前,這個城市一直在耶布斯人手中。山地的環境培養出一支強壯慓悍的高原人種,正如雅各在他對便雅憫的祝福中所說,像一隻「撕掠的狼」(創四十九27)。便雅憫人以笏是一名早期士師,他刺殺了摩押王伊磯倫,拯救了以色列人(士三15)。後來,便雅憫支派又協助底波拉和巴拉,戰敗了西西拉(士五14)。這支派中偉大的人物層出不窮,其中有政治領袖(代上二十七21)、掃羅軍中的軍長(撒下四2)、大衛軍中的勇士(撒下二十三29)、百發百中的弓箭手(代上八40),還有管理所羅門僕役的官吏(王上四18)。便雅憫的後代子孫中,也有品格卑劣的人,就如帕提,是摩西派去窺探迦南地的十二個探子之一,他向以色列人報的是惡信(民十三1-2、9、31-33)。便雅憫支派也曾缺乏勇氣,不順從神的指示,未能完成趕走原迦南居民的任務(士一21)。便雅憫支派也曾沿襲當時的惡習,袒護族人姦殺另一支派某人之妾的罪行(士十九至二十)。這惡劣行徑使以色列的其他支派聯合起來對付便雅憫支派,便雅憫支派幾遭滅族的命運。後來,為了不叫以色列中缺一支派,其他支派又允許便雅憫人去搶回上數以百計的外地女子,娶她們為妻(士二十一)。王國時代早期,有3個便雅憫人是特別值得注意的。一個是以色列人的第一個王掃羅;他是一個性情魯莽、狹隘自尊的便雅憫人。雖然耶和華允許以色列人立王,像外邦人一樣,但從一開始,掃羅就表現出他不配作神百姓的牧者。例如:在當眾掣籤立他為王時,他卻躲藏起來;受膏之後回家去;他等不及撒母耳的來到,自己便膽敢代撒母耳獻了燔祭;在攻打亞瑪力人時,憐惜其王亞甲,又愛惜各種美物而未將其滅絕;嫉妒大衛,千方百計搜索追捕他(撒上九至三十一)。另一個是掃羅家的示每,大衛逃避押沙龍時遇見示每,他惡毒咒罵大衛(撒下十六5);後來,在大衛返耶路撒冷時,又首先出來迎接大衛並幫助他(撒下十九16-23)。第三個是示巴,他是個性情急躁的人,押沙龍反叛大衛失敗以後,他又起來叛亂,但很快被平息;他也被殺死(撒下二十1-22)。便雅憫支派在多件事上證明是個可靠的支派。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無論在組織工作上(民一11)、軍隊中(民二22),或在奉獻供物上(民七60),該支派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該支派對君王忠心耿耿,先是對掃羅及其皇室(撒下二8-31),後又支持大衛及其後代;在耶羅波安叛變的時候,他們聯同猶大,繼續忠於所羅門之子羅波安(王上十二21-24)。在舊約裏提到的便雅憫人,還有大衛為之唱歌的古實(詩七的詩題)、先知耶利米(雖是利未人,卻與便雅憫人同住;耶一1,三十二8)和末底改,即以斯帖皇后的親屬和監護人(斯二5)。在新約裏,使徒保羅毫不諱言祖籍,兩次說自己是便雅憫支派的希伯來人(羅十一1;腓三5)。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宣教的時候,簡單講述了以色列人的歷史,並提到以色列的掃羅王是便雅憫人(徒十三21)。新約啟示錄記載約翰所見的啟示中,便雅憫支派與其餘十一個支派的名字並列一起(啟七8)。另參:「便雅憫#1」。――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