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哈馬」 哈馬 Hamath(地名) 字義: 怒氣包圍 Enclosure of wrath,要塞 Fortress 彙編: ‧撒下8:9;書13:5沿俄閏梯(Orontes)河之一城,在黑門山之北。 ―― 陳瑞庭 哈馬 Hemath(地名) 見哈末(Hammath)。 ―― 陳瑞庭 哈馬(Hamath)(1)敘利亞的大馬色北面約125哩,奧朗底河濱的一個城市和地區。這個地方早期的居民,顯然是含的子孫,迦南的後裔(創十18),然而他們後來卻被閃族人取代了。哈馬是以色列地的北界(民三十四8;書十三5),稱為「哈馬口」(希伯來文作「尼布哈馬」)。但歷史中只有王國的早期,以及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主前793-753),以色列的版圖才伸延到這裏。哈馬口的確實地點不詳,只知在黎巴嫩和黎巴嫩山脈之間。有些學者相信尼布哈馬是個地名,並認為此地就是今日奧朗底河濱的尼布維。又有另一些學者,謂哈馬口在敘利亞的其他地方。哈馬城原在新石器時代建造,主前1750年左右被毀。毀滅哈馬的,可能是許克所斯人。重建以後,又被法老杜得模西士三世(主前1502-1448)佔領。埃及統治敘利亞時,哈馬日益昌盛。在該地挖出的幾個赫人銘刻,都證實了主前900年以前,哈馬曾是一個小型赫人王國的首都。大衛王打敗了瑣巴王哈大底謝以後,哈馬王陀以差派兒子來祝捷(撒下八10)。後來所羅門王在哈馬地建立石造的城堡(代下八4),有人相信在這時候,哈馬已成為以色列的藩屬。以色列王亞哈在位時,亞述皇室的銘刻記述,哈馬王伊戶利尼和大馬色、以色列及沿海12個王聯盟,要抵擋撒縵以色三世(主前860-825)的進侵。這個聯盟攔阻了亞述的侵略,但敘利亞仍不時受到侵擾。主前846年,撒縵以色終於擊敗了敘利亞聯盟,哈馬成為亞述的屬國。主前730年,哈馬王因尼伊路向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進貢。主前720年左右,撒珥根二世把4,300名亞述人殖民到哈馬,又把哈馬和亞述帝國其他不同地區的人民,遷到撒瑪利亞(王下十七24)。以賽亞書十一章11節似乎表示,以色列人也有被遷到哈馬去的。舊約記述亞述攻取哈馬之處頗多(王下十八34,十九13;賽十9,三十六19,三十七13;摩六2)。哈馬後來可能受大馬色的統治(耶四十九23)。幾位先知都曾預言,以色列的疆土會再度伸延到哈馬(結四十七16、17,四十八1;亞九2)。到了馬加比時代,約拿單馬加比曾率軍和德美特雷斯在哈馬交戰(《馬加比一書》十二35)。根據約瑟夫的記載,安提阿古四世把哈馬易名為依比芬尼亞(《猶太古史》1.4.2)。希臘人和羅馬人都用這個名字稱呼這個地方。今日的哈馬城,建築在古哈馬的原址。(2)根據歷代志下八章3節,所羅門王攻取的地方,包括了哈馬瑣巴。有人認為哈馬瑣巴就是上面提到的哈馬;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在瑣巴地的另一個哈馬。這個城市的地點,仍未能確定。另參:「哈馬瑣巴」。――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哈馬口(Hamath,Entranceof)神賜給以色列應許之地的北界(民三十四8),確實地點不詳。以色列人到了王國時代,才把此地歸入版圖(王上八65;代上十三5;代下七8)。所羅門王死後,王國分裂,北方的領土逐漸喪失。直至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二世在北國以色列作王時(主前793-753),哈馬口才再次成為以色列的一部分(王下十四23-25)。先知阿摩司和以西結,都在他們對以色列的預言中,提到哈馬口(摩六14;結四十七15-20,四十八1)。一些學者認為哈馬口就是古城尼布哈馬,也就是今日的尼布維。――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