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施恩座

 

施恩座(MercySeat)置於約櫃上的一塊精金厚板,兩旁安有兩個基路伯中文聖經一般稱之為施恩座(參出二十五17-22)。「施恩座」這詞的希伯來原文的最佳譯法為「贖罪的」,意思是藉著獻上的禮物除去憤怒,這個意義在一年一度贖罪日的禮儀中表示出來;那時祭司要把血彈在施恩座上,為以色列人贖罪(利十六)。由於這櫃蓋及連帶有關的禮儀是那麼重要,歷代志上二十八章11節稱置放約櫃的至聖所為「施恩所」。「施恩座」一詞是參照馬丁路德的德文譯法,事實上,要把這詞的希伯來原文譯得適切(呂振中中文譯本譯作「除罪蓋」,思高譯本譯作「贖罪蓋」),並不容易。施恩座長二肘半,寬一肘半。兩旁的基路伯也是以精金製成,他們面對著面,在約櫃之上高張翅膀。約櫃上的空間是耶和華的座位,在那裏,祂與祂的子民相會,也在那裏把所要吩咐的傳給摩西(出二十五22;參利十六2)。由於約櫃上的空間代表了耶和華的同在,聖經就形容祂是坐在基路伯之上(撒上四4;撒下六2)。約櫃本身存放著刻上十誡的石版,十誡是以色列人對神,他們的王,所應守的盟約之總綱。當以色列民在守約上有所虧欠,犯罪得罪神和違犯了祂誡命的時候,祭牲的血就會灑在施恩座上,為他們贖罪,使他們與神和好。這贖罪座或施恩座在新約則指向耶穌,保羅稱祂為「挽回祭」(羅三25),憑著祂的血,所有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的人都得稱為義。羅馬書三章25節譯為「挽回祭」的希臘詞,與希伯來書九章5節的「施恩座」同一個字,也就是七十士希臘文舊約譯本,用以翻譯舊約「施恩座」這希伯來字的希臘名詞。另參:「挽回祭」;「約櫃」;「會幕,聖殿」。――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