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約珥書」提要 壹、書名 本書以作者先知「約珥」為書名。「約珥」的原文字義是「耶和華是神」或「耶和華是他的神」。 貳、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毗土珥的兒子約珥」(一1)。關於他的生平事蹟,聖經中僅此一次提到他,雖然與他同名的人共有十三位之多,但都與他毫無關連。因此,我們僅能根據本書的內容,而對他有所推測: 一、根據「約珥」的原文字義是「耶和華是神」,可以得知他出生在敬畏神的家庭。 二、根據本書內容僅提到猶大國和耶路撒冷,可以推測他可能是猶大人,並且住在耶路撒冷或鄰近的地方(參二1;三2,6,16~17)。 三、根據本書內容僅提到猶大國早期的外敵(參三4,19),而毫未提到後期的外敵如:亞蘭、亞述和巴比倫,因此我們可以推知他極可能是被擄前早期的先知(請參閱「寫作時地」)。 四、根據本書有關祭祀和禮儀的記載(參一9,13~14;二17),可知作者非常熟諳祭司的職任,而他對祭司的諸多指責(參一13;二17),也可佐證他至少是屬於祭司家族的人,但並未擔任祭司。 五、根據本書有關農作物和害蟲的記載(參一4,7;二2~10,23),可知他具有相當程度的農業知識,故可能像先知阿摩司一樣,也是在從事農耕時奉召作先知。 叁、寫作時地 本書的成書時間大約在主前870至850年之間,理由如下: 一、本書中沒有提到猶大國晚期所盛行的拜偶像假神的罪,而南國猶大是在主前587年亡於巴比倫,故本書的寫作時間不應遲於主前587年。 二、先知阿摩司《阿摩司書》中曾經數度引述本書中的話和預言,例如:摩一2比較珥三16;摩五18,20比較珥二1~2;摩九13比較珥三18等,而阿摩司大約在主前760至750年以前盡職,故本書的寫作時間更須推前至不得遲於主前760年。 三、本書中沒有提到猶大王約阿施晚年所發生亞蘭人攻打、劫掠猶大的事(參王下十二17~18),而猶大王約阿施死於主前803年,故本書的寫作時間又可再推前至主前803年。 四、本書中所提到的外敵如:推羅、西頓、非利士(參三4),並埃及、以東(參三19)都是猶大國早期的仇敵,而本書卻從未提到猶大國晚期的外敵如:亞述和巴比倫。大多數聖經學者推測,先知約珥大約在猶大王約阿施登基以前即已開始盡職,較先知阿摩司更早,甚至可能和先知以利沙同期,分別在南北兩國盡職。 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當在南國猶大境內,尤其最有可能是在耶路撒冷。 肆、主旨要義 作者約珥名字的原文字義是「耶和華是神」,本書的中心信息就是要認識「耶和華是神」。祂是神,所以祂知道神的子民悖逆得罪神,所以警告他們,耶和華降災的日子已經臨近,呼籲他們悔改歸向神。同時,在末世還有耶和華極其可怕的審判大日,凡屬神的子民必蒙神恩惠、得聖靈澆灌,又蒙神保存直到永遠,至於神子民的仇敵則必被神報應。 伍、寫本書的動機 書寫本書的主要目的有三: 一、幫助神的兒女知道「耶和華的日子」臨近,當那日必有蝗災,以及比蝗災更可怕的敵軍將蹂躪全境,故此應當悔改歸向神。 二、幫助神的兒女明白,神不僅降禍,神也降福,凡肯悔改歸向神者,神必給他們補還一切損失,並且將神的靈澆灌給他們。 三、幫助神的兒女更知道,末世必有「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將要來到,那時,神的兒女必蒙神保守,而他們的仇敵必受神懲罰。 約珥全書是論末世福音,或稱天國福音,講明主如何要在末世設立他的天國在地上。 陸、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提供我們避災、蒙福的途徑,又啟示了新約時代的重要真理: 一、要趁著那日子尚未來到以前,抓住神的應許,悔改歸向神。 二、新約時代得救的方法是:「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二32;參羅十13)。 三、新約時代凡得救的必要得著聖靈:「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二28;參徒二17)。 四、新約時代的末了主必要再臨:「我必坐在那裡審判」(三12;參彼後三10~13;啟十四17~20;十九11~16)。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一、本書以優美的詩體文筆寫成,除了押韻和對句之外,在短短的篇幅中,含有極豐富的神學思想。 二、本書從災禍論到盼望,從審判論到救贖,故作者約珥被稱為「應許的先知」。 三、本書特別關注聖殿的敬拜(參一13;二14,17),故作者約珥又被稱為「聖殿的先知」。 四、本書所預言的範圍很廣,從約珥的時代起,又論到新約時代,一直論到末期。 五、本書中預言的應驗也相當特別,從初步和局部的應驗,到再進一步和全部的應驗,例如:(1)蝗蟲的災害,先有實際蝗蟲災害的應驗(參二2~3),進一步應驗在大批外敵軍隊的侵略(參二4~10,19~20),再進一步應驗在哈米吉多頓的戰事(參三9~17);(2)聖靈的澆灌(參二28~32),先局部的應驗在五旬節(參徒二1~4,16~21),最後在末期得到完全的應驗。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舊約《阿摩司書》中曾經三次引述本書中的話和預言,例如:摩一2比較珥三16;摩五18,20比較珥二1~2;摩九13比較珥三18等。 新約《使徒行傳》清楚引用本書中有關聖靈澆灌和說預言的話:徒二14~41比較珥二28~32。 至於新約中形容末世的一些情景,很多措辭和意象,與本書經文非常吻合: 一、號角響起,表示日子到了(珥二1;參林前十五52;帖前四16;啟八6~十一19)。 二、以「臨近了」一詞表達那日的迫在眉睫(珥一15;二1;三14;參太二十四32;可十三29;雅五8)。 三、「你們必多吃而得飽足」(珥二26;參路六21;以及餵飽眾人的記載:參太十四13~21;可六32~44;路九10~17;約六1~14)。 四、對外邦人的審判(珥三1~14;參太二十五31~46)。 五、日頭、星辰變黑是徵兆(珥二30~31;三15;參路二十一25;啟八12)。 六、天地搖動(珥三16;參來十二26)。 七、將蝗蟲群比作馬匹(珥二4~5;參啟九7,9) 玖、鑰節 「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一15) 「耶和華說,雖然如此,你們應當禁食、哭泣、悲哀,一心歸向我。你們要撕裂心腸,不撕裂衣服,歸向耶和華你們的神;因為祂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二12~13) 「我打發到你們中間的大軍隊,就是蝗蟲、蝻子、螞蚱、剪蟲,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補還你們。」(二25)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二29) 「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天地就震動。耶和華卻要作祂百姓的避難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三16) 拾、鑰字 「耶和華的日子」(一15;二1,11;三14)、「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二31)、「那日」(二2;三1,18)、「那些日子」(二29)、「那時候」(二29)。 拾壹、內容大綱 【耶和華的日子】 一、耶和華降災的日子──警戒性的預言(一1~二11) 1.宣告當那日必有可怕的蝗蟲之災(一1~12) 2.勸勉全民上下起來向神悔改哀求(一13~20) 3.預言比那蝗蟲之災更可怕的戰禍(二1~11) 二、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對悔改者的應許(二12~32) 1.呼籲悔改歸向耶和華(二12~17) 2.應許悔改者必要降福(二18~27) 3.應許求告者必要得救且蒙聖靈澆灌(二28~32) 二、耶和華審判的日子──為神的子民申冤(三1~21) 1.將要審判與神子民為敵的列國(三1~8) 2.將要聚集萬民於斷定谷施行審判(三9~17) 3.將要祝福神的子民並懲罰列國(三18~21)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珥書註解》 約珥書(Joel,Bookof)舊約書卷,是小先知書的第二卷。作者約珥書第1節便形容本書為「耶和華的話」,這話「臨到毘土珥的兒子約珥」。聖經沒有再談及有關約珥或毘土珥的事蹟。約珥這名字十分普遍;舊約中便有13個人名叫約珥。根據書中的描述,約珥似乎不是一位祭司,但與聖殿中的祭司很有關聯,並且極可能是耶路撒冷城的居民。除此以外,我們一無所知。內容提要一章1-12節當地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蝗災(2-4節)。作者召集醉酒的人去看毀壞了的葡萄樹和剝盡了的無花果樹(5-7節)。他呼籲眾民為荒涼的田野哀哭──尤其是祭司,因為他們不能再把素祭和奠祭獻給耶和華(8-10節)。農夫要因他們的莊稼遭破壞而哀哭,因果園的損失而悲痛(11-12節)。一章13-20節由於所發生的事情,先知呼籲眾民禱告和禁食,祭司要披麻來到耶和華面前,因祭物斷絕而哀哭(第13節)。長老和眾民都必須到聖殿去禱告(第14節)。人要看這農產盡失、牛羊沒有牧放之地,為耶和華的大日子臨到之預兆;所有人都要為耶和華的日子作好準備(15-18節)。約珥先知在這田地被毀的時候,只可以向神呼求(19-20節)。本章及下一章所描述的蝗災,似乎在中東及非洲北部與中部仍然常見。蝗災發生時,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蝗蟲遮蓋數百平方哩的土地。牠們在空中飛翔時,就像一片黑雲遮蓋地面,牠們發出的聲音,則「如車輛的響聲,又如火焰燒碎秸的響聲」(二5)。牠們把田地逐一毀壞,剝盡所有綠葉,甚至樹枝也吃光,完全無可阻擋。有人認為約珥書第一章某些段落可能是談及旱災,也談及蝗禍,但所描述的情況可能只是蝗蟲造成的破壞。二章1-11節先知在這段裏繼續談到神的審判迫臨全地的時候,會有甚麼情況發生。這時警號要響起,一群又龐大又強盛的「民」會來到地上,他們比以往任何敵人更具威脅。此外,「耶和華的日子」臨近時,「那日是黑暗、幽冥的日子」(1-2節),全地要被火摧毀,如伊甸園地要成為曠野(第3節)。那就像騎兵的入侵,暴徒的聲音就像「車輛的響聲」。他們一來,眾民都感到悲痛。他們前進如勇士,闖過兵器,跳上城牆,並爬進房屋,如盜賊一樣(4-9節)。有些人認為這段描述是以色列的敵人──列國軍隊──入侵的圖畫,耶和華要使用這些敵人來審判祂的民。但他們的入侵「如馬兵」,他們的聲音「如車輛的響聲」,他們前進「好像強盛的民擺陣預備打仗」,似乎蝗蟲之災的景象仍在他們的腦海中。然而,蝗蟲在空中如黑雲,牠們在地上造成可怕的破壞,預示了一個大日子,就是耶和華要審判萬民。因此,天地都要震動;日月星宿都昏暗無光(10-11節)。 二章12-17節先知不斷呼籲眾民來到耶和華面前謙卑悔改,以致得著祂的憐憫和恩典。那麼,他們便可像從前一樣,有「五穀和新酒」獻給耶和華(12-14節)。先知定下禁食的日子,召集男女老少舉行嚴肅會,即使新婚的人也要到來。眾祭司必須帶領以色列民向神祈禱,祈求祂顧惜祂的民(14-17節)。二章18-27節以色列民似乎曾回應先知的呼籲而轉向神,神因而憐恤他們,保證重新賜他們五穀、新酒和油,並除去他們的羞辱(18-19節)。「北方來的軍隊」會撤退,神會重新使土地生長青草,叫樹木結果,葡萄樹結實(20-22節)。眾民要歡樂;因春雨秋雨的滋潤,土地會再長出豐富的物產。蝗災所導致的損失會得以補償(23-25節)。眾民會吃得飽足,並讚美神。他們會知道那獨一的、大而永活的神正在他們當中,他們必永遠不至羞愧(26-27節)。二章28-32節先知也看見蝗災之後,他們在這更新中所經歷的福祉,預示了將來更大的賜福,正如他們所經歷的審判,是警告他們,耶和華那大而可畏的日子將要來到。神將要為祂的子民作更大的事,尤其是祂的靈要澆灌男人和女人、少年人和老年人、奴隸和自由的人(28-29節)。天上地下都會出現令人敬畏的異象(30-31節),但所有呼求耶和華之名的人都會認識祂的救恩(第32節)。三章1-15節我們必須認識耶和華的日子對以色列國及列國的意義。神的子民若歸向祂,必得以復興;那些驅散他們,奪去他們的田地,並把他們賣作奴隸的人,將會受到神的審判(1-3節)。推羅、西頓和非利士人尤要為他們所作的負上責任,他們曾奪去耶和華的金銀,把祂的子民擄去,並把他們賣給希臘人。這些販賣奴隸之人的兒女,將被賣作奴隸(4-8節)。因此,列國必須準備作戰,將犁頭打成刀劍,將鐮刀打成戈矛;但卻不是與人類的軍隊作戰。那些曾與永活神作戰的人,必認識祂是大能的勇士(9-11節)。祂也是審判官,因此祂從戰場轉至公正的法庭。在耶和華的日子,眾民要在「斷定谷」站在耶和華面前,對全能者的敵人來說,那日是可怕而黑暗的日子(12-15節)。三章16-21節人說盡惡言,做盡壞事之後,神便說話和行事。祂要顯明自己是子民的「避難所和保障」(第16節)。他們的城不再被外敵入侵(第17節)。他們的土地出產豐富(第18節)。埃及和以東曾向猶大行強暴,因而將會變得荒涼(第19節)。神要為以色列報仇,並復興他們;所有人都會清楚知道,耶和華要在耶路撒冷與祂的子民同住(20-21節)。以上的敘述是基於一個觀點,就是約珥曾在他的日子經歷一次蝗災,並且他看這次災禍為神將來更大之審判的警告。同時,他也指出以色列民以禱告和禁食歸向神的時候,將會經歷更大的復興和賜福。有些人認為整卷書所述的敵人是人類而非蝗蟲,至少第二章如是。有些人認為整卷書預言未來的戰爭,尤其是最後之戰,那時耶和華要跟與祂為敵的人作戰。有些人則認為本書由兩位先知寫成,或本書的兩部分是寫於不同時期。然而,本文採取的觀點似乎遇上的困難較少,並且給予全書很好的解釋和意義。寫作年代曾仔細研究約珥書的人,對本書的寫作日期抱著許多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們不能武斷地下結論。然而,本書之寫作日期極可能是猶大人被擄後,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的時候;更準確地說,是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約主前400)之後。支持這觀點的理由如下:1.三章2節說,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民被分散至列國,他們的地也被分割;但他們重回故土,也重建城牆(二9)。2.先知呼籲眾民禁食禱告時,祭司和長老要作領袖(一13,二16、17)。書中沒有提及任何君王。在以色列人被擄之前,國中一直有君王,但後來的400年卻無君王統治。3.被擄前的先知,如: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和耶利米等,常批評以色列民向神獻祭,但日常生活卻偏離神的道。被擄歸回時期的先知,如哈該和瑪拉基,則常關注和鼓勵以色列人向神獻祭。被擄前的先知常譴責以色列民拜偶像;但在被擄後,這罪不再纏繞他們。當我們考慮上述兩點,約珥的背景似乎像是被擄歸回後,多於被擄前。4.本書並沒有提及北國以色列。書中常談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提到「以色列」的時候,所指的似乎是同一群人(二27,三16)。北國於主前722年被亞述人攻陷,在此之前,先知應有不同的說法。5.其他被提及的國家有以東、推羅與西頓、非利士及希臘。書中沒有提及敘利亞、亞述和巴比倫,這些都是以色列人被擄前的頑敵。書中提及的敵人,在被擄歸回後的時期,對以色列人都具有影響力,希臘人也是到了那時候,在巴勒斯坦才顯得重要。6.約珥書跟其他舊約書卷有很多極為相似之處(參下文)。約珥若比其他先知更早期,則他的後繼者應引用他的話,多於引用其他先知的話。然而,約珥腦中似乎充滿了比他早期的先知的話。有些人認為這些論點並不強,書中任何一件事都可與更早的寫作年代吻合。一些學者主張約珥書在希伯來文聖經中,是刻意與兩位主前八世紀的先知何西阿和阿摩司並排的。然而,在正典中,先知書的次序並不顯示其寫作年代。被擄歸回後時期的先知俄巴底亞也排列於八世紀的先知阿摩司和彌迦之間;事實上,約珥書在希臘文舊約中的位置,跟在希伯來文聖經中的位置並不相同。約珥書和阿摩司書極可能是並排的,因為阿摩司書一章2節所用的字眼跟約珥書的結尾(三16)所用的字眼相同。有些贊成本書寫於被擄前的人認為寫作年代應是主前九世紀,即約阿施在位的早期,那時約阿施十分年輕,實際上沒有能力管治國家。有些人則認為是主前609年約西亞去世前不久,因為書中曾提及從北方來的敵人(如耶利米書所述),並因為先知曾勸喻眾民全心歸向耶和華(二12;例:耶利米的勸喻)。 約珥和在他之前的先知約珥可能認識在他之前曾發出的一些預言;根據這些預言,他理解當代的預兆,並預言未來的事情。無論我們得出甚麼意義,仔細研究約珥書及其他舊約書卷相同之處是值得的。阿摩司書阿摩司書一章2節與約珥書三章16節是相同的:「耶和華必從錫安吼叫,從耶路撒冷發聲。」阿摩司書九章13節與約珥書三章18節均指出:「大山要滴甜酒」。俄巴底亞書俄巴底亞書與約珥書有顯著相同之處。約珥書一章15節和二章1節,如俄巴底亞書15節般,說道:「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俄巴底亞書17節說:「在錫安山必有逃脫的人」;約珥書二章32節作:「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並加上「照耶和華所說的」,也許是指極早期的預言。俄巴底亞書15節說:「你的報應必歸列你頭上」,而在約珥書三章4節和7節,耶和華說:「我必使報應速速歸到你們的頭上。」俄巴底亞書談到「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的後果,而約珥書三章19節則談到「向猶大人所行的強暴」的後果,跟俄巴底亞書頗為相似。俄巴底亞書11節說到外邦人如何「進入他的城門,為耶路撒冷拈鬮」,而在約珥書三章3節,耶和華說,列國「為我的百姓拈鬮」。約珥書以上所列的與俄巴底亞書平行,似乎並非偶然。瑪拉基書約珥書與瑪拉基書則有兩處頗為相似。約珥書二章31節和瑪拉基書四章5節,均談到「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要發生的事。約珥書二章11節說:「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瑪拉基書三章2節則問:「他來的日子,誰能當得起呢?」以賽亞書以賽亞書也有一些段落與約珥書十分相似。最顯著是以賽亞書十三章,其中談及巴比倫在神大能的審判下陷落,尤如歷歷在目。「你們要哀號,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這日來到,好像毀滅從全能者來到。」(第6節)這句話跟約珥書一章15節幾乎完全一樣。以賽亞書十三章10節和13節指出,神那大審判的預兆是:「天上的眾星群宿都不發光,日頭一出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又說:「我……必使天震動,使地搖撼,離其本位。」約珥書二章10節則說:「他們一來,地震天動,日月昏暗,星宿無光。」三章15節也以相似的說法指出日月星宿都不發光。 約珥書三章10節提到把犁頭打成刀劍,將鐮刀打成戈矛,以賽亞書二章4節(及彌四3)則以相反的說法繪畫和平的景象。以賽亞書五十一章3節及約珥書二章3節再有相反的說法,以賽亞書提到耶和華要安慰錫安,「使曠野像伊甸,使沙漠像耶和華的園囿」;約珥書則說蝗蟲為禍之前,「地如伊甸園」,但之後則成了「荒涼的曠野」。約珥書二章27節引述耶和華的聲明:「你們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間,又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類似的宣告可見於以賽亞書四十五章5、6、22節,以及四十六章9節。以賽亞書六十六章18節跟約珥書三章2節也相同,談到耶和華要招聚列國。招聚列國並非以賽亞書六十六章及約珥書獨有的預言。西番雅書三章8節也講述類似的信息;西番雅書像約珥書一樣,也談到「耶和華的大日」臨近(番一14)。西番雅書的說法跟約珥書更相近的是,他說那日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番一15)。阿摩司提出警告時,只用概括的字眼,說耶和華的日子將是黑暗無光的日子(摩五18);在約珥(二2)和西番雅(一15)所使用的字句,在原文是相同的。撒迦利亞書耶和華招聚列國的主題,也在撒迦利亞書十四章詳述;我們可留意撒迦利亞書十四章8節和約珥書三章18節也有相似之處,前者談到那日有「活水」從耶路撒冷流出來,後者則談到一「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滋潤什亭谷」(參結四十七1)。那鴻書其他先知書跟約珥書相同之處雖然不多,卻是重要的。那鴻書二章10節與約珥書二章6節均提到眾民如何「臉都變色」,為神所行的事而「傷慟」。約珥書二章19節跟何西阿書二章22節一致地談到耶和華要再賜給祂的子民「五穀、新酒和油」(次序也相同)。耶利米書耶利米書五十章4節和20節有一些用詞跟約珥書三章1節顯著相同:「當那日子、那時候」。像約珥書三章9節一樣,耶利米書六章4節談到要「預備打仗」,字面意思是為戰爭作聖潔的預備。約珥書二章20節稱那些威脅猶大、後來因神的憐憫而被除去的敵人為「北方來的軍隊」,也許是由於耶利米書常提到北方有敵人來攻擊耶和華的子民(例:耶一13-15,四6,六1、22)。以西結書以西結書也提到有敵人從北方進侵猶大(例:結三十八6、15,三十九2),他的預言跟約珥的預言十分相似。耶和華命以西結宣告:「哀哉這日!你們應當哭號。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就是密雲之日,列國受罰之期。」(結三十2、3;參珥二1、2)約珥書三章2節及以西結書十七章20節,均談及神「審判」其子民,但也說耶和華把祂的靈澆灌在人身上(珥二28;結三十九29)。其他舊約書卷最後,我們應留意約珥書與先知書以外的舊約書卷相同之處。神的子民受審判時,列國羞辱以色列,說:「他們的神在哪裏呢?」(珥二17)彌迦書七章10節也有一節平行經文,但在許多詩篇中,與這相似的句子則更顯著(例:詩四十二10,七十九10,一一五2)。同樣地,約珥書二章13節說耶和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後悔所降的災,也見於約拿書四章2節及出埃及記三十四章6節(參詩一○三8,一四五8)。這些平行經文不能決定一位先知所說的話是否根據另一位先知,更不能由此斷定兩位先知說話的先後。有時,所用的詞句可能並非只是先知常用的,其他人也常用。然而,把這些相同之處列出,至少能指出在舊約中,耶和華的使者所傳的信息是一致的。許多先知都曾宣告耶和華的大日子臨到時,會有甚麼事情發生,以及人應如何預備迎接那日子。許多先知曾勸喻人回轉歸向耶和華他們的神,並祈求祂按祂的恩典與憐憫,復興他們,並除去他們在列國中的羞恥。然而,先知書中有些用字實在太近似,以致無可避免地下結論說:後期的先知認識約珥書(約珥書因而是早期的先知書),或約珥在書中間接提及和直接引述了在他之前眾先知的話。後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加上上述引證約珥為被擄歸回後時期先知的理由,我們應看約珥為耶和華偉大的使者之一,他的話語是從神而來,由神默示,並受早期的先知預言所影響。這也顯示了早期先知的信息,為後人所收集,並在定為舊約正典前,得以保存和運用。意義最後,讓我們看看約珥書中的信息有甚麼恆久不變的意義。約珥書的信息像大多數舊約先知的信息一樣,關乎神的憐憫與審判。例如蝗災是要警告人,神將在歷史中,並最後在耶和華的大日子裏,審判各民各邦;耶和華的日子是歷史的高峰,那時所有人都被召集來到祂面前。約珥因當代的事件而呼籲人悔改歸向神,他的信息與耶穌被問及那些在祂那時代因災難而受苦的人時,所回答的話相似。當人問耶穌那些受苦的人是否比其他人犯更多的罪,祂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同時警告他們:「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十三1-5)神透過約珥呼籲人回轉歸向祂,尋求祂的憐憫;在保證他們必蒙憐恤之餘,還給予他們盼望,指出神按祂的美善,會作更大的事。祂會把祂的靈澆灌在所有人身上。後來,這應許比約珥書中其他的話更重要,因為在新約裏,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中曾引述這話(徒二16-21);這話自那次應驗之後,對基督教會來說,一直都真實無比;在這應許之上,還加上約珥的保證,說神要住在祂的子民中,使那些歸向祂的人永不羞愧。FrancisFoulkes另參:「以色列史」;「預言」;「先知,女先知」。――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