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耶利米」 耶利米 Jeremiah(人名) 字義: 高舉的 Exalted,主設立的 Whom the Lord sets, appoint known 彙編: ‧代上12:4投奔大衛的一便雅憫人。 ‧代上12:10投奔大衛的另一人,屬迦得支派。 ‧代上12:13另一投奔大衛的迦得人。 ‧代上5:24瑪拿西支派的一家長。 ‧耶1:1著名的先知,是便雅憫地亞拿突城祭司之子。 ‧王下23:30-31約西亞王的岳父,哈慕他之父。 ‧耶35:3一利甲人,是哈巴洗尼雅之子。 ‧尼12:1、7從巴比倫返國的一祭司長。 ‧尼10:2尼希米時簽名立約的一祭司。 ―― 陳瑞庭 耶利米(Jeremiah)(1)主前586年亡國之前,猶大國的先知。耶利米生於亞拿突,這城位於耶路撒冷東北3哩外。他父親名叫希勒家,屬便雅憫支派。神在約西亞王(主前640-609)13年呼召他。耶利米自稱在蒙召之時,是「年幼的」,這詞語不限於指少年時期之前。他可能不是說自己年少,而是說自己經驗不足。耶利米約在主前657年出生,當時猶大在惡王瑪拿西統治之下。而在主前663年,亞述巴尼帕大帝侵吞了埃及的底比斯,使天下震動,亞述帝國由此展開。神告訴耶利米,祂在耶利米出生以前,已經把他分別為聖,指派他為先知(耶一4、5)。耶利米最初的反應是畏懼和自感不足:「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但神不容耶利米推搪,卻保證賜他當說的話,並引領他的路程(耶一6、7)。他縱使受人反對(耶一19),神卻應許會保護(耶一18)和拯救(耶一8)他。神伸手按他的口,表示賜他神的默示,又賜他杏樹枝為記,意即神是那儆醒者。第三個表記是個燒開的鍋(耶一13),從北面傾下,暗示災難快要從北方臨到。審判、災難、危險、戰敗、國家將亡,這一切就是耶利米一生事工的背景。早年事工耶利米首5年所傳的信息,可能是造成主前622年的大復興的其中一個因素。在改革時期中,那些與約西亞王同工,並與耶利米友好的人,包括了亞希甘和亞希甘的父親沙番(耶二十六24),還有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這人後來成了省長(耶三十九14);並有米該亞的兒子亞革波(又名「亞比頓」),他的兒子以利拿單原先反對耶利米的信息(耶二十六22),後來悔改了(耶三十六25);以及亞撒雅(代下三十四20)。改革運動受到先知那鴻和西番雅的影響,藉哈巴谷和耶利米的信息,和當時作祭司的希勒家,以及女先知戶勒大的事奉,達到高峰。約西亞作王時,耶利米能夠坦然傳講神的信息,不像他後期的事工一般,時常處於受逼迫的陰影底下。雖然耶利米書的內容有時不順時序,但第一至十九章,大部分都在約西亞王時期宣講。在聖殿的頹垣敗瓦中找到湮沒了的摩西律法,可能就是耶利米書十五章16節的來由:「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在重述摩西律法的話以後,他說:「耶和華啊,阿們。」(耶十一5)這可能是耶利米聽完約西亞王宣讀剛剛尋得的律法書後所作的回應。小城和農村地區,如今都聽到耶利米譴責邱壇和拜偶像的話了。他的家鄉也不例外。他們企圖殺害這位年輕的先知,或至少要恐嚇他(耶十一21)。耶利米不但沒有保持緘默,反而宣告他那樣做是為了他們的好處;他又責備他們拒絕真理,指出這才是他們最大的危機。耶利米展開他的事工不久,便發生了幾件世界性的大事。亞述巴尼帕死去,亞述帝國迅速式微。巴比倫王尼布普拉撒開始了為期21年的統治,領導巴比倫擴張版圖。這個擴張的形勢,一直維持到他的兒子尼布甲尼撒征服了所知的全世界為止。當這世界新聞傳到了耶利米,他更把事工集中在耶路撒冷。他可能就在這個時期,宣講他的聖殿信息(耶七至十)。到了主前616年,尼布普拉撒自信有足夠的兵力,可以進攻亞述。但由於埃及王普薩美提克一世似乎有意幫助亞述,只得步步為營地進軍。瑪代王西阿薩里在巴比倫猶豫不決時,猛然進兵,於主前614年,攫取了亞述帝國最神聖的亞述城。巴比倫和瑪代、西古提聯盟,一同進攻尼尼微。尼尼微在主前612年失陷。亞述帝國的領土大為縮減,只剩下哈蘭和迦基米施。尼布普拉撒在主前610年攻取了哈蘭,但亞述烏巴列二世逃脫了,並向埃及借兵,希望能奪回哈蘭。即位才1年的法老尼哥二世立刻作出回應。他沒有預先知會約西亞王,便率兵經過巴勒斯坦。他呼籲猶大人不要干預他,因為他急著向北挺進(代下三十五21)。但約西亞帶兵追擊,直到米吉多以北的平原,即尼哥駐軍之處。約西亞作戰時受了重傷,在耶路撒冷駕崩。約雅敬在位時的事工法老尼哥廢了作王只3個月的約哈斯(約西亞第三子),改立約雅敬(即以利雅敬)為王。尼哥要求猶大繳納極重的貢銀,作為懲罰,又帶走了約哈斯王為質,以保證能收到罰款(王下二十三31-33)。約雅敬即位不久,神的靈感動耶利米,他就在猶大一年一度的節日中,宣講第三篇聖殿信息(耶二十六)耶利米呼籲人民悔改,依照他們從律法中再三聽聞的啟示,行事為人。這個信息最刺人的,是神的警告:「你們若不聽從我……我就必使這殿如示羅,使這城為地上萬國所咒詛的。」(耶二十六4、6)從約書亞時代直到撒母耳時代,示羅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然而示羅自從被非利士人毀滅後,一直沒有恢復過來。它成為在神施行審判後,完全荒涼的例證。耶利米的話引起公憤,群眾迅速聚集。祭司和首領急忙來到新門,在那裏成立法庭,以控制暴亂。約雅敬王拒絕聽從神的信息,當然不會幫助耶利米(耶二十二21)。祭司和假先知引烏利亞為例,烏利亞曾宣講同類的信息,後來逃到埃及,約雅敬卻把他引渡回來,即時處死。為免耶利米遭受同樣的命運,亞希甘把他帶走,又將他收藏起來。隨著亞述的衰亡,埃及控制了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北至迦基米施。約雅敬王3年,巴比倫的軍隊來到耶路撒冷,要求臣服,又帶走人質(但一1)。在同一年(主前606),巴比倫在迦基米施南面一個城堡的駐軍,被埃及成功地殲滅了。埃及又佔領了迦基米施,等候巴比倫的還擊。埃及大捷,為經常被誣告為假先知的耶利米(參耶二十),帶來了迫害。耶利米向來不信任埃及。猶大的領袖每次要和埃及聯盟時,耶利米都重申神的反對。每次有猶大人逃到埃及避難,耶利米都警告說埃及不是避難所,他們要遭受更大的災難(例:耶四十四26、27)。耶利米書四十六章是一首預言之歌,耶利米預言尼布普拉撒差派兒子尼布甲尼撒毀滅埃及時,埃及怎樣在迦基米施大敗(主前605)。尼布甲尼撒在迦基米施打敗埃及以後,一直追擊到埃及的邊界。巴比倫的史書誇口說:「沒有一人逃回本國。」翌年,尼布甲尼撒繼任為巴比倫王,回來接受猶大、敘利亞、腓尼基統治者的效忠。此時,神賜給耶利米有關被擄70年的預言(耶二十五11、12)。這預言成了但以理書九章2節,以及24-27節的基礎。 在迦基米施決定性的戰役後1年,耶利米的文士巴錄,把耶利米口授的詩歌和默示完全筆錄下來。約雅敬王得到報告,便差遣臣僕猶底,把書卷取來讀給他聽。王聽過後,不顧3位臣僕的勸告,把書卷焚毀了(耶三十六23-25)。神的信息不久便重錄下來,又加上了嚴厲審判約雅敬的預言(耶三十六27-31)。年輕的尼布甲尼撒王野心勃勃,決意把埃及拼入版圖。主前601年,他再度領兵經過猶大。但尼哥二世得到線報,早作準備,得以在書珥沙漠打敗尼布甲尼撒。埃及證明具有自衛能力後,鼓舞了猶大的親埃及派。他們開始游說約雅敬王和埃及結盟,帶領他們在巴比倫軛下重獲自由(王下二十四1)。主前599年,尼布甲尼撒加強猶大鄰邦的軍備,要他們侵擾這個叛盟的國家。他們當然樂於遵從(王下二十四2)。約雅敬顯然在其中一次襲擊中被殺。人民對他極為鄙視,以致他得不到埋葬,正如耶利米所預言的,他的屍首被丟出城外(耶二十二19)。西底家治下的事工尼布甲尼撒對耶路撒冷的圍攻,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主前598)。18歲即位的新王約雅斤,知道反抗也沒有用處。他作王3個月後,便於主前597年3月,率領家人和全體朝臣投降。「巴比倫年代記」記載說:「他(尼布甲尼撒)奪取城市,擒獲國王。」約雅斤和18,000名官員、匠人、行政人員(包括以西結在內),以及大批財物,一同被擄到巴比倫去。尼布甲尼撒又立了約雅斤的叔父西底家為王。這些人被擄走後,西底家只得任命才幹略次、沒有經驗的人,來組成政府。耶利米擔起了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呼籲猶大人信神、順從巴比倫,並且棄絕對埃及的奢望。西底家對這些忠告充耳不聞,反接納了他那些顧問不智的建議(耶三十七1、2)。西底家1年,耶利米得到了兩筐無花果的異象。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是好無花果,西底家和一切信靠埃及的人,則是腐爛了的無花果(耶二十四1-8)。耶利米宣告這個充滿責備的信息,是因為自從西底家登基以來,猶大人便已經和以東、摩押、亞捫、推羅、西頓等密謀,要反抗巴比倫(耶二十七1-3)。他們違背了向尼布甲尼撒效忠的誓言,又拒絕了神藉耶利米傳達的信息。埃及的法老,又重新展開在巴比倫帝國內製造叛亂。他僱用猶大士兵,幫助他防守南疆。猶大士兵在尼羅河耶貝島定居下來(主前593-410)。耶利米對這些猶大人,宣告了一個神諭(耶四十四)。猶大人幫助埃及的盟約,顯然也協定埃及會幫助猶大。主前588年,巴比倫圍攻耶路撒冷時,法老合弗拉出兵幫助西底家。在利比拉的尼布甲尼撒王暫停圍攻耶路撒冷,派兵突襲合弗拉(耶三十七5)。由於圍攻暫息,讓耶利米可以到亞拿突繼承土地(耶三十七12)。但守門官伊利雅在便雅憫門逮捕耶利米,控訴他投降敵方。耶利米被毆打,丟入牢獄。很多日後,西底家王把耶利米提出來,向他求問預言。如往常一樣,耶利米勇敢地告訴西底家,他快將成為俘虜。同時,耶利米又要求解除對他不公的待遇。王應允了他部分的請求,但仍繼續把他囚禁在衛兵的院中。巴比倫大軍把合弗拉逐回埃及以後,便毫不留情地揮軍摧毀耶路撒冷。主前588年1月已經開始了的圍攻,在西底家9年又再恢復(耶三十九1)。在這段時間內,神讓耶利米預知他的堂兄將要到訪,求他置買亞拿突附近的一塊地(耶三十二6、7)。耶利米便把那地買下,作為預言被擄70年後必會復興的實證(耶二十九10)。巴比倫的軍隊切斷了耶路撒冷的一切供應,又毀滅了猶大餘下的兩座堡壘:拉吉和亞西加(耶三十四7)。城中開始缺糧,疾病也開始蔓延。無法排出城外的穢物,污染蓄水池的食水,因而造成瘟疫。隨著危難日趨嚴重,耶利米愈發迫切呼籲全城投降。巴比倫人在主前586年7月攻破城牆時,耶利米依然囚在衛兵的院子裏。西底家王趁黑出城,但只逃到耶利哥附近的樹林,便被捉拿,帶回利比拉。王的全家和所有參謀,全部被殺。王則被剜去眼睛,用銅鏈鎖著,帶到巴比倫。不久之後,他死在那裏(耶三十九6、7)。在耶路撒冷,巴比倫將軍尼布撒拉旦則把大部分的猶大人擄走。耶利米卻得到特別的優待,獲釋後便交由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照顧。耶路撒冷陷落後城破後1個月,耶路撒冷城牆便被拆毀,全城被火焚燒。基大利成為省長,在米斯巴管理餘下的農民。耶利米則回到耶路撒冷,傳說他就定居在今日戈登的髑髏地(又稱為「花園塚」)附近的岩穴中。他就在那裏寫成耶利米哀歌。亞捫王巴利斯密謀背叛巴比倫,煽動刺殺基大利。在接下來的動亂中,餘下的人民跟從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在伯利恆附近紮營。耶利米在耶路撒冷參加了他們的行列,他們便請他求神帶領,並允諾必定遵從。耶利米的信息要求他們留在以色列地,不去埃及,他們悖逆的心,即時全然顯露出來。由於懼怕巴比倫,他們離開了巴勒斯坦,強迫耶利米和他們同行,一起進入埃及。耶利米的事工,並不就此結束。他在答比匿的信息,確保尼布甲尼撒將會成功征服埃及。這預言在主前568至567年便應驗了(耶四十三8-13)。埃及各處的猶大人,都聚集討論他們流亡國外的前途。耶利米乘機指摘他們拜偶像的罪。猶大人不論男女,都堅稱他們事奉偶像時生活富裕,離開偶像便遭苦難。耶利米譴責他們執迷不肯正視現實,並且宣告神的判語。他又預言法老合弗拉不久將要被弒,作為證實他信息的預兆。耶利米此後的言行,聖經再沒有記載。相傳耶利米被流亡在答比匿的猶大人用石頭打死。雖然耶利米終身都受到拒絕,次經和傳統卻作出了無數的佚事,向他的生平致敬。耶穌說:「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太二十三29-31)時,心中所想的,可能就是耶利米。RogerDouglassCongdon另參:「耶利米書」;「先知,女先知」;「以色列史」。(2)約但河東瑪拿西半支派的一個族長,被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擄走(王下十五29;代上五24)。(3)哈慕他的父親,哈慕他是約西亞皇后之一(王下二十三31,二十四18)。(4)大衛王在洗革拉時,歸附他的便雅憫族弓箭手兼甩石手之一(代上十二4)。(5),(6)兩個加入大衛軍隊的迦得族士兵(代上十二10、13)。(7)被擄歸回後,幫助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首領之一(尼十2,十二34)。(8)一位被擄歸回的祭司(尼十二1)。――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