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耶戶

 

{\Section:TopicID=1389}耶戶 Jehu(人名)

字義:    生存的 He shall exist, live,主就是他 Jah is he

彙編:    ‧代上12:3往洗革拉投奔大衛的一便雅憫人。

            ‧王上16:1-47;代下19:220:34先知哈拿尼之子,也是先知,曾斥責巴沙與約沙法二王。

            ‧代上2:38猶大支派一族長。

            ‧代上4:3538-43西緬支派的一族長。

            ‧王上19:16;王下9:2-13以色列的一王,神藉他勦滅亞哈家。

―― 陳瑞庭

 

耶戶(Jehu)1)以色列的先知,是「先見」哈拿尼之子(代下十六7)。以色列王巴沙行耶羅波安所行的惡事,為他所斥責(王上十六1-7)。巴沙崇奉異教,在伯特利及但拜金牛犢,又殺死耶羅波安的兒子拿答(王上十五25-32)。其後,耶戶責備猶大王約沙法,因他協助以色列王亞哈攻打亞蘭人(代下十九23)。先知耶戶的教訓,在當時極受人尊重,他的話記於約沙法王的史冊中,也載入「以色列諸王記」(代下二十34)上。(2)寧示的孫子,約沙法之子,在亞哈及約蘭作王時為一重要將領(王下九25)。先知以利亞不滿暗利王朝的腐敗和苛政,於是遣使膏立耶戶為以色列北國的王(王上十九16)。其後,耶戶剿滅以色列皇室、猶大王及一隊南國的隨行人員(王下九1至十36)。他拆毀巴力廟,禁止人拜巴力,希望以色列人恢復敬拜真神。他作以色列王28年(主前841-814),統治撒瑪利亞全地。他所建立的王朝,享祚百年。

在耶戶時期,許多事奉巴力的人與耶和華的先知作屬靈的爭戰。以利亞在迦密山與巴力的先知鬥爭,把他們打敗(王上十八17-40)。後來,他與以利沙奉神之命膏立耶戶為王。時機成熟時,以利沙派遣一名「先知的門徒」往基列的拉末,在那裏膏立耶戶作以色列王(王下九1-10)。耶戶離開約但河外北部基列的拉末,往耶斯列會見以色列王,在那裏他殺了約蘭王及猶大王亞哈謝(王下九17-28)。他繼續剪除了亞哈皇室及猶大國42名使者(王下十1-17)。直至撒瑪利亞,始停止殺戮。耶戶假意立誓事奉巴力,熱心遠勝於亞哈。他召集那些事奉巴力的先知一同獻祭,到時卻把他們全部殺盡,而且拆毀巴力廟,把它用作廁所(王下十18-27)。雖然耶戶時期的動亂,主要是因為宗教改革,但政治及經濟上的某些問題,亦為動亂之根由。在亞哈及耶洗別執政期間,政治腐敗。窮人在旱災中失去土地,政府對他們的產業權也視若無睹(王上十八56)。耶戶把約蘭的屍身丟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地裏,以此懲罰亞哈及耶洗別所犯的罪(王上二十一19)。軍中或許因為不滿,才會支持這次軍變。他們對先知的目的沒有興趣;對於講求實際的將領來說,神的這些代言人只是一些「狂妄的人」(王下九11)。另一方面,約蘭沒有戰勝過亞蘭人,他自從在基列的拉末受傷後,便一直留在耶斯列。不過,叛亂的主要起因還是宗教熱情。耶戶稱他殺戮暗利家,是為主發熱心的表現。耶戶往撒瑪利亞途中,利甲人約拿達歸向他(王下十15-17)。利甲人一向反對北國在亞哈統治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他們遵守嚴謹的道德標準,過著簡樸的生活(耶三十五2-19)。由於利甲人是敬拜耶和華的人中最保守的分子,他們就理所當然變成耶戶改革中的盟友。耶戶的變革大大削弱了對巴力的敬拜。雖然不是所有拜巴力者都被剷除,但拜巴力已不再是國教了(王下十28);可是,敬拜耶和華竟與敬拜巴力結合起來,成為另一個邪惡的混合宗教。這正是何西阿所抨擊的。在政治上,耶戶的叛變是一個慘劇。推羅、以色列和猶大的3國聯盟,被這場災難所粉碎。從此,以色列被隔離,很容易就成為亞述和亞蘭的獵物。耶戶曾企圖以貢物去換取撒縵以色三世的幫助;這事在記錄主前841年戰役的黑方尖碑也有描述,在一個題為「耶戶──暗利之子」的碑文上,描繪耶戶跪在撒縵以色面前的情景。主前838年,亞述人的威脅消失後,大馬色的亞蘭王哈薛征服以色列之約但河外地區,直至亞嫩(王下十3233)。主前815年,爆發第二次戰役。哈薛渡過約但河,經過耶斯列平原,到了沿海地帶;他統佔的地方遠至北方高原的迦特。那時,耶戶的兒子約哈施須向他進貢(王下十二18)。所以,這次革命削弱了以色列的政治和經濟勢力。後來的人用慘酷來形容暗利家被屠殺一事(何一4)。耶戶沒有毀掉耶羅波安的金牛犢,讓人民在伯特利和但繼續進行混合敬拜。總括來說,這次革命是失敗的,因它沒有把以色列從欺壓和虛假的宗教中拯救出來。(3)猶大支派俄備得的兒子,亞撒利雅的父親(代上二38)。(4)西緬支派的族長,約示比的兒子。他和其他族人一起遷往平原東邊的基多口,尋找好牧場(代上四35)。(5)在洗革拉投奔大衛的大能勇士。他和掃羅同是便雅憫人;他是亞拿突人以利家的後人,與被革職的祭司亞比亞他同族(代上十二3)。J.GordonHarris另參:「以色列史」;「舊約年代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