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耶羅波安

 

{\Section:TopicID=1453}耶羅波安 Jeroboam(人名)

字義:    人民眾多的 Many-peopled,他與民相爭 Who strives with the people

彙編:    ‧王上11:26-40以色列國第一朝代的第一個王。

            ‧王下14:23-29以色列國第十三個王,即耶戶朝代的第四個王。

―― 陳瑞庭

 

耶羅波安(Jeroboam)以色列國兩位君主之名。耶羅波安一世(主前930-909)為北國以色列的開國君主,耶羅波安二世(主前793-753)則為以色列國第十四任君王。(1)耶羅波安一世是以法蓮支派洗利達人尼八的兒子。尼八是所羅門王的臣僕(王上十一26),忠於所羅門,王便委派他作以法蓮工人之監督,協助修補耶路撒冷的城牆。耶羅波安也參與其中(王上十一2728)。耶羅波安殷勤能幹,但他並不甘為所羅門手下的一員。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傲慢的性格,加上所羅門王對他的壓制,使他憤而生叛,策動軍變,要謀害所羅門王(王上十一26)。有一次,耶羅波安在耶路撒冷城外遇到先知亞希雅。亞希雅把身上的新衣撕裂成12片,其中10片交給耶羅波安(王上十一2930)。先知的意思是神將會把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10個交給他,因所羅門崇拜偶像,故神把他的國奪回(王上十一31-33)。然而耶羅波安並不滿足,他要作全國的君主,但神不使他的計劃得逞。耶羅波安失敗後,逃往埃及(王上十一40)。所羅門王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位。耶羅波安重回巴勒斯坦,請求新王減免力役(王上十二1-4)。羅波安答應用3天時間考慮。老臣們皆認為應減輕百姓的重軛,然而為一些年輕的侍臣反對。結果,羅波安聽從後者,繼續重稅及苦役的政策(王上十二12-14),引致以色列人起來作叛,擁立耶羅波安為王,統領北方各族(王上十二20)。主前931年,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暫息干戈,成為兩國對峙之局。耶羅波安雄才偉略,在約但河西東兩岸建築兩座城,一在示劍,一在毘努伊勒(王上十二25)。他領導百姓拜祭金牛犢,並建邱壇。使伯特利和但兩地成為拜金牛犢之地,又用不屬利未人之凡民為祭司,陷百姓於罪(王上十二29-31)。伯特利是列祖時代的敬拜地點(創二十八10-22,三十一13,三十五1-7),但則是士師時代但支派的敬拜中心(士十八)。耶羅波安拜祭金牛犢,源於亞倫。起初以色列人出埃及至西乃山,亞倫以金牛犢代表那帶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神,令百姓拜祭(出三十二45)。這種調和埃及與以色列人宗教的做法,以牛犢代替不可見的耶和華,頗得人心,甚至利未人和但支派,也認為如此拜祭耶和華乃可行之法。

耶羅波安重彈舊調,以拜金牛犢代替耶和華,可能亦受到他旅居埃及數年之影響。埃及人所拜之太陽神,其塑像亦作牛形。埃及人拜祭公牛,以之代表無形的神祇,這種觀念影響到以色列人對耶和華的敬拜。耶羅波安與亞倫拜祭金牛犢,有下列數點相同之處;甚至神對這些錯謬的敬拜所採取的行動,也大同小異:(1)皆順應百姓及眾民的要求(出三十二1-6;王上十二28);(2)亞倫及耶羅波安親自向百姓宣告牛犢是他們的拯救者(出三十二4;王上十二28);(3)兩人皆建邱壇(出三十二5;王上十二3233;王下二十三15);(4)兩者皆獻祭(出三十二2-6;王上十二32至十三1);(5)立不屬利未人為祭司(出三十二26-29;王上十二31,十三33);(6)結果陷百姓於罪中,為國家帶來劫難(出三十二2130-34;申九18-21;王上十二30,十三34,十四16,十五263034;王下三3,十29-31);(7)引致神的震怒,險些要除滅兩人(民二十28,三十三3839;申九20;王上十三34,十四20;代下十三20);(8)耶和華回心轉意,向罪人施行拯救(出三十二11-14;申九20;王上十三6);(9)邱壇最後皆破裂毀壞(出三十二82026-29;申九21;王上十三2;參王下二十三16;代下三十四5);(10)所鑄牛犢被火焚燒,磨得粉碎(出三十二20;申九21;王下二十三15);(11)百姓所受之刑罰也相同(出三十二35;代下十三20);(12)亞倫和耶羅波安兒子的名字也相近,亞倫之子名拿答、亞比戶,耶羅波安之子名拿答、亞比雅(出六23;民三2,二十六60;王上十四120,十五25),而他們皆英年早逝(利十2;民三4,二十六61;王上十四17,十五25-28;代上二十四2);(13)兩人的兒子皆讓神得榮耀(利十36;王上十四13)。耶羅波安崇拜偶像,招致家族滅亡(王上十三3334),首先是他兒子亞比雅之死(王上十四1-18)。耶羅波安又擬欺騙先知亞希雅,引致耶羅波安家和北國受審判(王上十四7-16)。耶羅波安被猶大亞比雅打敗,正好也反映以色列逐漸衰落(代下十三1-20)。耶羅波安一世在以色列作王22年後去世(王上十四1920;代下十三20)。他的兒子拿答只作王2年,便被以薩迦人巴沙殺掉(王上十五25-31)。其後,巴沙更殺了耶羅波安全家,應驗了亞希雅對耶羅波安王朝所發的預言;但是,巴沙也行耶羅波安的惡事(王上十五34)。(2)耶羅波安二世是約阿施的兒子(主前798-782),是北國以色列在位最久的王。他統治以色列41年,當中有11年與他的父親一起攝政。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約阿施在與猶大亞瑪謝爭戰以先,曾為鞏固王國而下了功夫(王下十四8-14;代下二十五5-24)。耶羅波安二世跟隨他先祖耶羅波安一世的惡行(王下十四24)。先知約拿曾預言耶羅波安二世會得勢(王下十四25-27)。雖然耶羅波安王朝在北國歷史的末期才出現,但神仍願憑著祂那恆久忍耐、信實守約的愛,等待以色列悔改(王下十四2728)。由於神在耶羅波安的時代看顧以色列,北國擴張至自所羅門時代以來最廣闊的版圖,她的邊界從北方的奧朗底河口的哈馬,伸展至南方阿卡巴灣一帶的以拉他和以旬迦別兩個城市。不過,繁榮並沒有解決以色列內部和外在的問題。腐敗的政府和道德墮落的人民,令以色列愈趨紛亂,最終令北國滅亡。耶羅波安的生命安全,亦受到背叛者的威脅。這從伯特利的祭司亞瑪謝指摘先知阿摩司圖謀刺殺耶羅波安(摩七8-17)一事可知。其實阿摩司已預言以色列民會被擄,並耶羅波安王朝會衰落。神的話成為了耶羅波安的威脅,因所有以色列人,包括王,都心裏剛硬。耶羅波安二世在撒瑪利亞城統治(王下十四23)。從撒瑪利亞所發現的考古證據,顯示在約阿施和耶羅波安二世年間,曾重建王宮。在1910年,所發現超過60塊刻有文字的陶片,是一些發票和標籤,記錄送給王使用的油和酒的分量;陶片上少量的地名(27個),亦顯示這些貨品並非全國人民的稅項,可能全是皇室的資產。這表示在耶羅波安年間,以色列皇室擁有龐大的資產,生活富裕。在北國末期富甲一方的撒瑪利亞,發掘了大量裝飾用的雕刻牌匾和象牙嵌板,而那些雕刻在象牙上的偶像,顯出亞蘭、亞述和埃及這些異教社會的影響力。經濟蕭條、道德淪亡、政治弱勢和政府腐敗,全都加速以色列的滅亡;富有的地主──包括耶羅波安二世──欺壓貧窮的人,他們甚至強迫小地主遷離本地,往城市去。耶羅波安二世死後不足6個月,關於耶戶王朝沒落(耶羅波安是這世系的第四個王)的預言就應驗了(王下十五8-12;參王下十12-31)。正如耶羅波安一世的兒子拿答被弒,耶羅波安二世的兒子撒迦利雅亦被殺。耶羅波安二世死後31年,關於以色列人被擄的預言也應驗了(主前722;王下十七3-41)。另參:「以色列史」;「舊約年代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