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彼得后书」提要 壹、作者 本书作者自称「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一1),亦即与《彼前前书》同一作者(参三1;彼前一1)。虽然这两部书信的写作风格有显著的不同,但极可能是因前书系由西拉代笔(参彼前五12原文),而本书大概是彼得亲笔所书,或由另一位未具名的圣徒代笔,因此在文体上才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西门彼得就是主耶稣十二门徒中的首徒,西门为其原名,主另给他起名矶法(亚兰文),翻成希腊文就是彼得(约一42),圣经常称呼他为西门彼得(参太十六16)。 矶法和彼得的原文字义均为「石头」,主耶稣似乎有意藉此改名启示一项真理,即人在未得救之前原为无用的泥土(参创二7),但主的救恩乃要将人改造成活石,作为建造灵宫的材料(彼前二5)。主耶稣基督乃是建造教会的根基(林前三11),祂要将众多蒙恩得救的人──众活石,就是教会──建造在祂这块盘石上(太十六18),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22)。 主耶稣将天国的钥匙托付给彼得(太十六19),要他领先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开启救恩的门(参徒二40~42;十44~48)。彼得所负的使命,刚好和他蒙主呼召时所从事的工作相符,那时他正在海里撒网,主耶稣呼召他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四18~19)。所以彼得从主所领受的事工,正是为主得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作为建造教会的材料(参徒二41;四4;五14;十44)。 彼得乃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时常率先说话行事,领导群伦(参约廿一3),却也因此而经常被主责备(参太十四28~31;十六22~23;十七4~8,24~27;廿六33~34)。但经过主耶稣三年半的教养训练,特别是在主死而复活之后,四十天之久借着圣灵的显现和讲论(徒一2~3),竟使彼得彷佛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成为一位谦卑而勇敢、虚心而不自矜、能与人同工且同心的真实属灵领袖(参徒三1,12;四13;十一17;十二17;十五7~11)。 贰、写作时地 本书显然是在使徒彼得为主殉道之前不久所写(参一13~14),据信使徒彼得是在罗马死于暴君尼罗(主后54~68年)之手。因此,合理的推测,本书应当是在主后66~68年写于罗马。 参、本书受者 本书的受者应当与《彼得前书》的受者相同,所以才会说「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参三1),而前书是「写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彼前一1)。 肆、写本书的动机 本书应是使徒彼得预见他即将为主殉道,因此针对教会即将面临的危机,也就是必有「假师傅」兴起,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参二1),写信题醒他们要坚守真道,并在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参一12~15;三18)。 伍、本书的重要性 本书为教会提供了重要的卫道材料(二1~三13)和独特的属灵知识:(1)关乎生命和虔敬之事的进阶(一5~7);(2)了解经书的秘诀(一19~21;三2,15~16);(3)末日和审判的奥秘(二4,9;三7~10);(4)天地要被烈火销化(三6~12)。 陆、主旨要义 认识救主耶稣基督,使我们得以有分于一切关乎生命和敬虔的事。故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主耶稣基督上,分外殷勤,加上又加上,才能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祂永远的国。而认识之道,乃在于留意并记念经上的话,坚信主的应许,不可被假师傅所引进的异端所欺骗。这样,就能使自己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本书是一卷「一般书信」或「普通书信」;不是写给某特定教会或个人,而是写给所有基督徒的。 (二)本书是一卷防备异端教训的书信;教会自从诞生初期,即已遭受异端的攻击。 (三)本书是一卷强调知识之重要性的书信;本书按原文,「知道」和「知识」的同类词总共用了十六次之多。 (四)本书是一卷印证圣经乃出自圣灵感动的书信;「经上」或「经书」一词的原文,含有神所吹气或感动之著作集的意思。 (五)本书是一卷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加二7~8)所写的宣教书信;本书的用语和例证为犹太人所熟悉。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一)本书与旧约的关系:(1)彼得引用挪亚(创六至八章)和罗得(创十九章)为例,说明神会拯救敬虔和坚忍的人;(2)彼得引用巴兰(民廿二章)为例,说明假先知的表现,警戒信徒切勿效法他。 (二)本书与《提摩太后书》的关系:具有如下相同之点:(1)本书是彼得最后的书信,而《提摩太后书》则为保罗最后的书信;(2)两卷书均警告要提防假师傅(彼后二章;提后三章);(3)两卷书均提到神圣言的「默示」(彼后一20;提后三16),圣经是抵挡异端教训的惟一武器;(4)两卷书均提到他们将为主殉道(彼后一13~15;提后四6),且都坦然面对。 (三)本书与《犹大书》的关系:后者的二十五节经文中,至少有十五节经文,或一字不漏,或片断地出现于《彼得后书》;并且许多相同的概念、字句和用辞彼此呼应地出现于两书之中。因此有些圣经学者推测,本书大概是由犹大代笔,而在他本人具名的《犹大书》中,便大量引用了本书。 玖、钥节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一3) 「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三14) 拾、钥字 「认识」、「知识」、「知道」、「晓得」(一2,3,5,6,8,12,14,20;二9,10,20,21,21;三3,17,18) 「加」、「加上」、「长进」(一2,5,5,6,6,6,7,7,10;三18) 「应许」(一4;二19;三4,9,13) 「殷勤」(一5,10;三14) 「这几样」、「这些事」、「这事」(一8,9,10,12,12,15;三14,16,17) 「坚固」、「坚定不移」(一10,12;二14;三16,17) 「提醒」、「记念」(一12,13,15;三1,2) 「圣」、「圣洁」(一18,21;二21;三2,11) 拾壹、内容大纲 【在真知识上长进】 一、真知识的来源、益处和本质(一1~4) 二、真知识的追求(一5~11) 三、真知识的内涵和凭借(一12~21) 四、真知识的对头──假师傅和其异端教训(二1~22) 五、真假知识的结局──被火销化或永远长存(三1~13) 六、要殷勤在真知识上有长进(三14~18)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彼得后书注解》 彼得后书(Peter,SecondLetterof)作者一章1节清楚指出耶稣所选召的十二使徒之一的西门彼得就是本书的作者。然而,我们要留意两件事:第一,本书的写作风格跟彼得前书有明显的分别。第二,由于彼得后书显然是较后期的著作(参下文有关写作年代的讨论),并且包含了犹大书的摘要,因此,本书可能是彼得所亲信的同工(如约翰马可)在彼得死后,把他临终所关注的事情,加上犹大书的摘要辑录而成的。如此看来,彼得后书是彼得最后的见证,也是他的遗言,是他在后使徒时代留下给教会的指引。写作年代、地点和收信人传统相信彼得在主后64年于罗马殉道。若是这样,本书大概是在罗马写成,日期是主后70年之前(在彼得的最后教训被人遗忘之前),以及主后60年之后(彼得得闻保罗书信的最早可能日期)。此外,因为彼得后书包含了犹大书的撮要,所以写作的年代必然在犹大书之后。《革利免一书》的作者显然在主后96年已认识彼得后书,它是最早引用彼得后书的文献;从这证据,我们又可推断彼得后书是写成于罗马。若三章1节所指的是彼得前书所提及的众教会,则本书的对象就是小亚细亚东北部的各教会,其中包括一些曾收过保罗书信的教会(三15)。背景彼得大概从没探访过小亚细亚东北部的教会,他在罗马听闻他们受逼迫,便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们(彼前),但教会在许多放任派异端的引诱中,经常内外不断受敌,因为教会内的领袖也歪曲了道德上的教导。虽然彼得后书的对象是小亚细亚的教会,但希腊的哥林多肯定也有类似的问题,罗马书六章反映保罗也儆觉到他的教训传到罗马后,亦同样被误用了;在保罗的教训中,他宣告基督徒已脱离律法(参加三至五),这教导常有一个危险,就是信徒因此不顺从圣灵,而顺从那引诱他们堕落的私欲,忽略了保罗的警告,说作这等事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早期教会这种倾向似乎是彼得后书写作的背景。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正如一章12-15节清楚指出,本书是一个见证,是彼得看见教会面临假教师所带来之分裂时,最后一次用真理来提醒信徒,这是他尝试坚固教会的最后努力。书中有3个突出的神学主题:(1)呼吁基督徒信守建立教会的使徒传统;(2)这呼吁建基于耶稣基督已被提升的地位和祂再来执行的审判,相形之下,生命中其他的目标就显得没有意义了;(3)在末世的亮光中,指摘那些与世界妥协的人,说他们的道德标准是比不上基督徒的。内容提要问安(一1、2)问安语借着「使徒」的名衔强调彼得的权柄和教训;又借着「仆人」一词,和「同得一样宝贵信心」这句话,与读者认同。此外,彼得又提到「基督之义」是基督徒赖之以自建的,藉此他带进了道德上圣洁的主题。蒙召以建立美德(一3-21)神已用行动来呼召基督徒归祂,借着祂的权能与恩典,神已装备他们,使他们可以真实地过属神的生活,祂亦已把奇妙的应许摆在他们面前。基督徒不应容让自己再陷在属世败坏的道德漩涡中,因为神的旨意是要救他们脱离这陷阱,他们应回转过来学效基督(「与神的性情有分」),建立基督徒的德行,否则便错过了神的应许;若热心向前迈进,便可确保他们的选召,将来得以进入神的国(一3-11)。 耶稣早已预言彼得的离世(参约二十一18、19),这信的目的是再一次鼓励读者坚守基督徒的道德;彼得这鼓励是重要的,原因有二:首先因为他真正是基督荣耀的见证人(那是指他曾看见基督在山上变象,这事件必定在彼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彼得在这里提起此事,是因为这事件彰显了耶稣的荣耀、能力和权柄,并把旧约与新约联系起来)。彼得所传下来的与假师傅不同,他是基于神真实的行动,并非只是一些臆测。第二,他的经历证实了旧约的预言。旧约先知是受到圣灵的默示,彼得及其他跟随使徒传统的人也是一样受到圣灵的默示,只有出于圣灵的才可提供默示的正确解说,假教师出于私意的解说是错误的(一12-21)。指摘假教师(二1-22)基督徒必须在德行上站稳,因为教会中有假师傅,他们歪曲了旧约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虽不能确定这些教师是谁,但他们某些行动却是清楚可见的。第一,他们的道德观念是放纵的,大概是扭曲了保罗那不受律法束缚的教训,以支持他们的行动(参三15;林前六12-20显示哥林多教会有类似的问题)。第二,他们正在招聚一些效忠于他们的人,利用他们,引他们进入罪恶之中(参林前一至三,结党分裂的另一个例子)。第三,他们的教导是关乎天使和魔鬼的权势,而其中一些却被他们毁谤,可见他们普遍并不尊重权威(二10;参西二8)。第四,虽然他们实质上是结党的,却仍与教会一同守主餐(那时仍是一顿普通的饭餐,如在下一个世纪一样),玷污了整个庆典(二13)。彼得所担心的是,这些人是分裂教会的(「陷害人的异端」指一些从教会分裂出来的群体,而不是在教义上有歧见的人;后者是多个世纪后对「异端」所下的定义)。这些教师组成一些群体,以他们不道德的行为著称,虽然基督曾拯救他们脱离罪恶,但他们这样做就是否定了基督的权柄;基督清楚地教训人远离贪欲和邪淫,他们却拒绝祂的教导,并叫其他人随从他们的行为,使整个基督教信仰被世人毁谤。他们的动机是贪婪,他们可预见的结局是审判,虽然对那些不熟悉圣经的人来说并不明显(二1-3=犹4、17-19)。从旧约中神审判邪恶人的例子可见,这审判必定会执行(同时拯救了义人);正如审判天使(创六1-4)、挪亚那世代的人(创六5-22),以及所多玛(创十八,十九)。在每一次审判中,纵使神严厉地惩罚大部分邪恶的人,但也拯救一些行义的人;这情况鼓励读者要行义,像挪亚和罗得一样。再者,读者面临教会中的淫行,可与罗得认同,为他们忧伤(二4-10=犹6-7)。就像旧约中被审判的人一样,当时的假师傅既骄傲又无知,毁谤那些连自己也不真正明白的灵界势力(可能是指魔鬼的势力,因为彼得的说法源于犹大书,犹大书又是引自摩西升天的传统)。即使是比这些师傅所知更多和力量更大的天使,也不敢这么不敬。根据圣经,天使长尚且不敢用毁谤的话责备撒但(犹9)。这些假师傅不单骄傲,同时也淫乱和贪婪,即使在主的圣桌前也是如此(「正与你们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诡诈为快乐」)。他们自称所教导的是自由,但自己却陷于情欲中。因此他们所说的只是空言,他们的教导似乎很动听,但却全是虚空,没有属灵能力和属灵生命的教导,是毫无价值的。因为他们曾在基督里得了自由,脱离了罪,却又返回罪恶之中,所以他们的境况比从未听闻福音更坏,他们就像狗(参箴二十六11)或猪一样(二11-22=犹8-13)。未来审判的警告(三1-16)旧约和耶稣都谈及那将要来的审判,假教师可能会对这论点嗤之以鼻,但挪亚的故事显示神最终必审判,神在创世记中以水来审判世界(就是祂在创世记一章把陆地从水中分出来的那水);祂会再次审判世界,但这次是用火(三1-7)。审判仍未降下,因为神的耐性是极奇妙的;祂看时间的意义跟人类所看的不同,假师傅的嘲笑只反映他们不认识神,他们也不知道神似乎耽延的动机是甚么。其实神是愿意饶恕人,不愿意定人的罪,祂并不以送人入地狱为乐,反而深愿每个人都得救。然而,并非每个人都会接受神的心意,最后祂的审判要来,宇宙要被烧毁,所有现在可见之物都要过去(三8-10)。因此,基督徒要过圣洁的生活,为了神所应许的、新而永久的世界作准备,而不是像那些假师傅一样,沈溺在这个短暂而败坏的世界之逸乐里(三11-16=犹20-21)。结语(三17、18)所以,基督徒要防备这等假教训,他们不可学效假师傅的行为,而要跟随耶稣的生活方式。彼得最后用归与基督的荣耀颂来结束这信。PeterH.Davids另参:「彼得」。――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