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毕士大

 

{\Section:TopicID=2900}毕士大 Bethesda(地名)

字义:    慈悲的房子 House of mercy

汇编:    5:2耶路撒冷之一池名,近半门,有廊五,可容多人,有谓在圣殿之北,或谓在圣司提反门之西北。

―― 陈瑞庭

 

毕士大(Bethesda,Beth-zatha)靠近耶路撒冷羊门的一个池子,此名仅出现在约翰福音五章2节,原义为「橄榄之家」;许多译本却以“Bethesda”为正字,而此字乃源自亚兰文,后音译为希腊语。池子周围有5条廊子,是有拱顶的通道;许多残疾人、病人抱着希望而来,盼望在适当的时候进入池子,以得到奇迹医治。据其他资料,「毕士大」的原词尚有不少歧异,如“Bethsaida(意即「鱼场」)、“Belzetha”和“Bezatha”等,后两者又显然是“Bethzaitha”的异字。近期的研究,尤其是对昆兰三号洞穴中黄铜古卷之研究,证明“Bethesda”才是正字。再者,该词是个双数词,表明毕士大由两个池子组成。这理解否定了毕士大,意即「施恩之家」的古老理论。在旧城圣司提反门,圣安妮教堂的方济各修士的考古工作,一方面纠正了一些较古老的观念,也澄清了毕士大池的实际位置。他们的研究显示,毕士大池既不是圣安妮教堂与南面圣殿地区之间的比尔凯以色列池(该池长360呎,宽126);也不是圣安妮教堂以西数百码处,在「苦路」上之锡安女修道院下面的几个大蓄水池;也不是在比尔凯以色列池以南,俄斐勒山坡上,与基训相连的那个池子。最准确的,应该是圣安妮教堂院中挖掘出来的两个相当大的池子遗迹。原来立于水池四周的廊柱,被2530呎厚瓦砾覆盖,仍完好无缺。该遗迹出土之后,其在建筑学上之卓越成绩,令人大开眼界。根据建筑风格及铭文,该池之建筑当属希律王朝时期,即大希律王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之一。数个世纪堆积其上的残砖破瓦,早已将池子及仍然竖立的廊柱覆盖。到了主后五世纪,这块土地遭到平整,在其上建了一座拜占廷大教堂。这样,经过了各样文字和考古研究,毕士大现已被确认为离圣司提反门的羊市不远之处,原义为「两池之地」。另参:「耶路撒冷」。――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