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新约圣经引用的旧约经文

 

新约圣经引用的旧约经文(QuotationsoftheOldTestamentintheNewTestament)解释圣经时,要了解新约作者如何引用旧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明显地,对新约作者来说,没有其他文献比旧约更具权威。然而,现今的读者对于新约作者使用旧约经文的方法,常常感到奇怪。在讨论新旧两约的关系和一致性时,了解新约如何引用旧约经文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重要的神学课题。两约之间既有协调的地方,亦有差异之处,但教会不能容许任何人否定或轻视旧约。

若我们认真留意新约引用旧约经文的数量,上述结论便显而易见。旧约给新约提供了许多词汇和概念。除非我们拥有一本用粗体字标明旧约引文的圣经,否则不容易察觉那些是旧约经文,因为新约作者常把旧约用词纳入他们的说话中,却没有指出那是从旧约借用过来的。圣经如用了粗体字刻意显示新约经文中引用的旧约用语,我们便会发现这类经文超过400处。其中几乎有一半均以「经上说」等语标明,使读者留意到作者是使用旧约的权威和思想。至于其余引用的经文,作者则把旧约用词纳入其语句中。除了超过400段明显使用旧约引文的经节外,还有超过1,000处是间接提及一些旧约经文、旧约事件或旧约人物。至于某些经文,到底是引文还是引喻,亦时有争议;但一般分辨的方法是:在引文中,作者刻意使用一段旧约的文字;而在引喻中,他心想着某些经文,却不刻意使用其中的字眼。引文若以「经上说」为公式(例:罗十11;参赛二十八16),便很容易认出。若新约没有使用这引句公式,我们往往便忽略了一些明显的引文(罗十13;参珥二32)。引喻确是较难辨别,但它们往往提供一些提示帮助解释;例如,约翰福音一章14-18节提及「荣耀」、「恩典」、「真理」、「摩西」和「没有人见过神」,若与出埃及记三十三章17节至三十四章8节一起研究,便比较容易和深入地了解这些语句,因为出埃及记记述神的荣耀、恩典和真理,已向摩西显明。作者是要指出新约耶稣所论述的神的启示,比出埃及记所载神晓谕摩西的完全得多。此外,尽管新约作者可能无意引用某些旧约经文,但一些在概念和用词上相类似的旧约经文,可以帮助阐明文意(例:太十六19;赛二十二22)。我们虽不能确定作者背后的思想,但在这等情况中,旧约可反映新约作者的思想、文化和语言。

旧约引文的分布若注意新约作者从那处引用和如何引用旧约,我们可获得一些特殊亮光。最多征引旧约的经卷有马太福音、约翰福音、罗马书、希伯来书、彼得前书和启示录。然而,这个说法可能令人误解,因为各卷的作者使用的方法都有不同。马太引述或刻意反映旧约的字眼约有62处,其中约有一半是使用了引言的公式。另一方面,启示录从不引述旧约,也没有使用引言公式,但它可能比任何一卷新约书卷更多参照旧约。希伯来书引述或刻意反映旧约之处约有59次,而其中也有一半使用引言公式;但约翰福音这样引用旧约只有18次,大多使用引言公式。然而,约翰福音却几乎每一页都牵涉旧约,数量之多,令一些学者认为约翰的记载是根据出埃及记的故事、犹太人的节期,或旧约的人物和象征而写的。保罗的罗马书引用旧约共54次(约3/4使用引言公式),但其他保罗书信却没有那么多(林前:16次;加:11次;腓:1次;帖前:1次)。除了腓立比书和帖撒罗尼迦前书只引用旧约1次外,其他书卷却甚少或从未明显地引用旧约。歌罗西书、提多书、腓利门书和约翰书信从不引用旧约;提摩太后书和犹大书只有1次引用旧约;彼得后书和提摩太前书则引用过两次。有一要点需注意,新约作者最多使用旧约之处,通常是在读者很熟悉旧约的情形下,或当描述与基督和教会有关的事情时,引用旧约是不可欠缺的。最经常使用旧约的书卷(太、约、罗、来、彼前、启)是基于犹太人背景,或针对犹太人背景来说话;又如罗马书和约翰福音的情况,是特别处理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关系。福音书包括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一般都颇多引用旧约,因为作者需要以旧约的用语来传达耶稣在神的计划里的身分和重要性。同样地,彼得前书常引用旧约,是因为作者要向受逼迫的听众指出,他们是神的子民和神应许的继承者。解释上的困难一般人想起新约引用的旧约经文时,往往只会想到预言。有些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数算新约中应用于基督和教会的全部旧约经文,并以这些旧约经文为证明耶稣是弥赛亚和已完成神所应许之工作的预言。这样的做法把问题太简单化了,实际却问题丛生,无论对旧约或新约引用旧约的方法来说,都不公允。不错,早期教会应用了旧约来显示耶稣应验了神的应许,以及作了神的工;但教会使用旧约的方法有很多,而其中许多都不能分类为预言。预言本身也很复杂,不可局限于预先的宣告。在众多难解的引文中,最明显的例子出现在马太福音,但肯定不只限于马太福音二章15节:「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一句话是引述何西阿书十一章1节。但在何西阿书,此话并非指弥赛亚,而是指以色列民。同样,马太福音二章18节引自耶利米书三十一章15节(「在拉玛听见号咷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这事被指应验在屠杀伯利恒城无辜的婴儿一事,但耶利米书所说的哀哭却是指耶路撒冷被毁一事。约翰福音十二章40节视以赛亚书六章10节是要应验耶稣的传道工作,但这节经文本来是关于以赛亚的蒙召,而不是关于弥赛亚工作的预言。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上述例证已足以指出问题之所在。因此,新约作者常被指歪曲圣经,但这指控实在将问题太简化了,跟把所有先知的话都当作是预言,没有分别。而事实上问题也是出于同一错误。因此,若要了解新约如何应用旧约,我们必须研究在甚么情况下,旧约才被引用,以及新约作者所采用的方式。我们也会遇上别的问题。有时候,新约作者会指出一些有关基督的事实是应验了旧约,但我们却找不出他所指的是哪一段经文。例如,约翰福音七章38节指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但在旧约却找不到这句经文。这句话可能是引自在旷野中出水的盘石(出十七1),或从新圣所流出来的活水(亚十四8),又或是引用以赛亚书五十八章11节。同样,要指出基督将称为拿撒勒人这预言(太二23)源出哪一节旧约经文,也有困难。这节所引大概是以赛亚书十一章1节那个翻成「枝子」的希伯来字,但两者之间的连系并不明显,也不易确定。第三个难以处理的例子是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34节,保罗提出妇女要顺服,正如律法所说的,但旧约中并没有类似的记载。他所说的也许该理解为一个结论,而不是一个引句或引喻。此外,在有些情况下,某些旧约引文被误指为引自一些旧约书卷。在马可福音一章2-3节,作者指出引句是来自以赛亚书,但实际上却是出埃及记二十三章20节、玛拉基书三章1节和以赛亚书四十章3节的综合。马太福音二十七章9-10节引述了一段经文,作者说是引自耶利米书,但事实上却是源自撒迦利亚书十一章13节,或更恰切地说,是撒迦利亚书十一章12-13节的概要,只不过某些字眼是采自耶利米书三十二章6-9节。然而,这两个例子并没有造成严重的问题,因为所引述的句子是集合了不同先知的话,而作者是以较著名的先知作为引句的来源。旧约引句的用词不一定与现今的旧约经文形式一致。正如今天圣经有无数的译本,写作新约的时候,已有许多不同的旧约版本。希伯来文版本方面(旧约主要以希伯来文写成),已有不同的传统。这些希伯来传统的分别可能相对地很小。由于从巴比伦被掳归回后,亚兰文渐渐变得重要;而受到亚历山大大帝统治后,希腊文也变得重要,所以写作新约的时侯,已有人采用以这两种语文译成的旧约。事实上,犹太人在会堂敬拜中,朗读希伯来文旧约后,也需以亚兰文意译,才可使所有人明白。这些亚兰文意释后来给笔录下来,称为「他尔根」。旧约希腊文译本始于主前三世纪,称为七十士译本,但早已有人使用别的希腊文译本。基于上述情况,新约中的引文并非跟旧约的希伯来文版本完全一样。除了在一世纪的巴勒斯坦有许多不同形式的经文之外,新约作者往往没有原原本本地引述旧约,也构成了另一个复杂的因素。引号是现今时常用的符号,古代作者并没有这种准确的做法。他们较留意经文的原意,他们可能一字不漏地抄写或引述下来;或凭记忆引述;或是使用或改写部分经文;甚或借用经文时,改掉某些字眼来表达他们的论点。(新约作者常使用一些形容神过往之作为的旧约词句,用来解释神在他们那时代所作的事。)新约引文跟旧约若有任何不同,似乎主要在于引文之用处及选用之经文。

还有一些例子,可以说明这些困难的本质。以弗所书四章8节引述了诗篇六十八篇18节。希伯来文和七十士译本的经文说:「你已经升上高天,掳掠仇敌,你在人间受了供献。」以弗所书所引述的却是:「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保罗强调基督已把恩典赏给人。他是更改了旧约的字眼来表达他的意思,还是他发现一些版本作「祂赐下恩赐」呢?有些版本实在如此。事实上,他尔根解释这节经文为摩西把律法的话颁赐给人,而保罗可能把这解释转用于指从基督而来的新启示颁赐给人。马太福音一章23节引述了以赛亚书七章14节,但众所周知,希伯来经文与马太福音在用词上,有显著的分别。希伯来文说:「必有少妇怀孕生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马太福音则作:「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七十士译本的确像马太福音一样,用了「童女」一词,但这译本却不是马太福音引文的来源,因为两者间存有别的差异。有人认为把「你要给他起名」改为「人要称他的名」,是马太把这话应用在耶稣身上时所作的改动。然而,有几个传统跟这部分引文相同,而在死海古卷中找出的以赛亚书,也支持马太福音的说法。罗马书十一章26-27节综合了以赛亚书四十九章20-21节和以赛亚书二十七章9节的一部分,但两者却有显著的分别。其中一个分别是,旧约作「救赎者来到锡安」,而罗马书则是「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经文改成「从锡安出来」可能显示保罗有不同的传统版本,也可能是保罗故意作这样的更改,或更有可能是借用诗篇十四篇7节的用词。对新约作者引用旧约时牵涉的问题有所警觉,便可避免产生流于简化的解释方法,并可免致草率下结论。我们不单要找出所用的是哪一段经文,还要知道选用之经文的形式和如何引用,以及在研究时的重要性。此外,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新约作者可能认识一些现已失传的经文版本。新约作者使用的方法新约作者所采用的方法并不是他们独有的。其中许多已为第一世纪的犹太教采用。事实上,引述旧约的手法和对旧约本身的理解,许多情况下都与犹太教相似。例如以引述的手法来说,他们使用的引言公式也见于死海古卷、拉比的著作和其他文献。拉比的「串珠」技巧,即把旧约不同部分(律法书、先知书、圣卷)的经文应用于一个主题上,可见于保罗的著作(留意罗九12-19或十一8-10)。有些类似的做法,就是使用的引文都有同一个或多个钥字(留意彼前二6-8把一些使用「石头」一词的经文串在一起,或罗十五9-12把一些提到「列国」的旧约经节连起来)。新约用以解释旧约经文的各种方法,也见于犹太教中。有些经文按字面意思来解释旧约,如耶稣在受试探时的回答(参太四3-10出自申八3,六16,六13的引文);祂基于创世记二章24节在婚姻方面的教导(太十九5);又如保罗引用哈巴谷书二章4节(罗一17)或创世记十五章6节(罗四3-9)的方法,这类例子不胜枚举。至于预言方面,旧约中的句子有些是按「字面意义」或「直接地」应验了,跟旧约的意思相符(例:弥五2预言伯利恒是弥赛亚的出生地;太二4-6)。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1-34节提到新约的应许,视为直接在基督里应验了(来八7-13)。约珥书二章28-32节关于耶和华之灵降下的预言,直接在五旬节事件中应验了(徒二17-21);但日头变为黑暗,月亮变为血,则肯定不是按字面理解。另一种解释方法是基于连带关系的概念。这种表达技巧尝试传达一种观念,就是在神子民中的个体不单是一些个体;他们是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关于个人的话可应用于整体,相反亦然。以赛亚书中耶和华的仆人既视为一个民族(赛四十四1),同时也是一个个体(赛五十二13至五十三12),就是基于这原因。君王有时也被视为整个国家的代表。从亚干犯罪,祸及全民(书七3-26),及大卫在数点民数中所犯的罪(代上二十一1-8),最容易了解连带关系的概念。对应历史不算是一种解释方法,因它只是对神的一种想法。这方法假设发生在神子民身上的事情,与曾经发生在先前世代的事情一样,并且神是信实的,祂过去曾经怎样做,今天也会怎样做。于是,神子民的试炼和得蒙拯救,也常借用以往描述神子民事迹之用语来表达。以赛亚形容将来的拯救为第二次出埃及(赛十一1516)。以西结形容将要统治众民的王为第二个大卫(结三十七25)。在新约里,启示录二十二形容新天新地为伊甸园(创二,三)。有时这种技巧被形容为「预表」,但这词曾用于许多令人质疑的解释中,造成误导。这概念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那是对神和祂在子民间工作的一种看法。根据上述两种概念,我们便可了解新约引用旧约的方法。耶稣是神所应许的拯救者,祂的事奉已揭开末日的序幕,这个事实到处可见。因着连带关系和与历史的对应,何西阿书十一章1节可适用于马太福音二章15节。一切有关以色列民的事情,也适用于它的代表身上,在两者的历史之间,也有相对应之处。耶利米书三十一章15节可用于马太福音二章18节,因为两者在历史上可对照,尤其是耶利米正指望神怜悯以色列,及预言了一个新约(耶三十一1731-34)。马太不单看见历史上之对应,还相信神所应许的救恩已在耶稣里赐下了。约翰福音十二章40节可以引述以赛亚书六章10节来说明耶稣的传道工作,并非由于约翰扭曲了旧约经文的意义,而是由于他看见从前发生在神的使者身上的事,再一次,也是终极地发生在耶稣的传道事工上。这类与历史对应的例子实在多不胜数。还有一些经文好像是旧约经文的实现。有些引文好像把耶稣的传道事工「活现出来」。由于新约作者对耶稣及其国度的确信,他们常认为某些旧约经文适切地应用于耶稣身上,耶稣也把这些经文活现。诗篇一一八篇22节本来并非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但耶稣看它为形容其事工的经文(太二十一42),而早期教会则视这节经文透过耶稣的死和复活实现了(徒四11)。新约看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为另一段透过耶稣的传道事工实现的经文(参徒八32-35及彼前二22-25)。有些基督徒认为诗篇二十二篇是耶稣钉十字架的预言,但这段经文似乎是旧约一位公义的受难者之哀歌。透过历史的对应,以及由于基督徒看见诗人的苦况,透过耶稣钉十架之事实现出来,这诗篇成了最便捷的途径,形容发生在神公义的受难者身上之事情。以赛亚书四十章3节也视作描述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太三3)。犹太人看这节圣经为预言神末世的救恩,早期教会则认为施洗约翰完成了先锋的任务。路加表明了这一点(路三4-6),但他把同样的角色应用于耶稣的门徒身上(路九52,十1)。这似乎是进一步显示在历史中的实现和对应的例子。在其他地方,教会把本来用以指基督的观念用于基督徒身上(例:彼前二45中石头的象征;徒十三4647中受苦仆人的工作)。要形容旧约在基督里「应验了」最便捷的说法是旧约在耶稣里达到了高峰。纵使没有实际引述旧约,但旧约的观念,如先知、祭司或君王,都在祂里面达到了高峰,祂是所有旧约模范的理想和体现。祂可以告诉宗教领袖:「在这里有一人比所罗门更大」(太十二42)或「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太十二6)。那些包含历史对应或实现的经文也表达一个确信,即祂就是旧约的高峰。有些基督徒学者会从颇为不同的角度去描述新约作者对旧约的解释。这些学者并不强调连带关系、历史对应,又或在新约中的实现,他们会轻忽旧约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他们的焦点会放在神的用意上,这便超越了作者的意图。无疑,旧约作者不能看见他们的作品最后如何成全,而在基督降临后,人确实对旧约存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把焦点集中于作者所不知晓的神之目的上,似乎并不公平,因为旧约原来是针对以色列特殊的历史情况而写的。此外,这方法把所有重点集中在某一个默示的观点上,而没有考虑到新约作者的解释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已在不同犹太群体中使用,并非基督徒所独有。犹太教也使用与上述相同的各种方法,但许多旧约经文都采用传统的解释。他们应用某些旧约经文,如在新约一样,因为那正是犹太教对这些经文的理解。所以,新约的用法常反映犹太传统,或反映与犹太人或犹太基督徒的对话。申命记十八章15节原来显然并非指向弥赛亚而说,因为这节经文是指一般向神的子民传达神话语的先知。后来,可能由于申命记三十四章10节的影响,这节经文成为了盼望最后的一位先知有一天兴起,述说神对末世启示的基础。使徒行传三章2223节及七章37节视申命记十八章15节所说的,在耶稣身上达到了极点,但新约并没有突然为这节经文加上一个弥赛亚预言的新意义。犹太教义的好几个部分对申命记十八章15节普遍存有这样的理解。以赛亚书二十八章16节原来并无指向弥赛亚,但犹太教义的不同部分认为这节经文谈及末日。早期教会只说:「我们确实在我们复活的主耶稣基督里找到了末日的基础」,并从各种不同途径应用以赛亚书二十八章16节来解释基督事件(参罗九3233;弗二20;彼前二4-8)。至于把以赛亚书四十章3节理解为关于末日救恩的来临,也是犹太教普遍的传统思想。无疑许多新约作者应用旧约,都是因为他们在基督复活后,对耶稣及其门徒有新的看法,但他们对圣经的运用,反映他们也承受着当时的传统。引用旧约之目的解释和应用旧约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也相应于使用旧约的各种不同目的。一般人认为使用旧约的目的是显示耶稣是弥赛亚,但事实上有许多不同的目的,也有许多不同的用法。许多旧约经文都用以显示耶稣是弥赛亚,亦是旧约应许之应验(路四16-21)。除了强调应许得蒙应验的经文,还有其他经文是因别的目的而应用在耶稣身上,例如:传福音(徒八32-35);显明真理或使人确信(徒十三33-35);责备(可七67;罗十一7-10);形容(启一12-15);敬拜(腓二1011)。另一方面,新约中的许多旧约引文,并非直接与弥赛亚有关。作者会节录一些旧约经文,来指出神对某些生活问题或道德方面的教导。例如,耶稣处理有关离婚的问题时,应用了创世记二章24节来支持祂对离婚问题之教导(申二十四1;太十九1-12)。祂强调旧约诫命,显示这些诫命对基督徒的重要性(太十九16-22;罗十三8-10)。旧约常处理某些特别难题。哥林多教会中出现骄傲的问题,新约曾引述耶利米书九章24节(「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31)来解决。彼得前书三章19-22节使用诗篇三十四篇12-16节作为道德指引;而彼得前书三章14-15节,则借用以赛亚书八章12-13节提到人对受苦的恐惧。以弗所书六章14-17节所载属灵的全副军装,主要是源于旧约经文。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新约使用旧约来描述基督徒的生命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新约所讨论的每一个题目,几乎都透过旧约用词和引句表达出来。旧约经文常用来描述教会是神末日的群体。新约作者用了何西阿书二章23节来表示从前不是神子民的人,现在已有这样的身分(罗九2526;彼前二10)。在彼得前书二章9节中,使用几段旧约经文来形容教会。有关神话语的旧约经文,也用来形容使徒所传的道(罗十8;彼前一2425)。阐述人犯罪的境况时,也用了旧约引文(罗三10-20)。救恩是透过旧约的观念和象征来解释,也基于旧约的陈述(约六31-33;加三6-13)。但以理书的话也用作描述主的再来(但七1314;太二十四30)。就是早期基督徒的敬拜也通过旧约来表达(参徒四24;罗十一3435)。了解旧约在新约中的使用新约使用旧约的讨论,涉及了使用的次数、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与目的。以下几点建议,可帮助了解旧约之使用:(1)尽量识别所引用的旧约经文;(2)比较新约与旧约所用的字眼。若两者有显著的不同,在未下定论之前,可能需要借助学术研究的成果;(3)确定旧约经文的原意;(4)确定新约如何使用旧约经文。识别使用旧约经文的方法及使用之目的;(5)识别基督徒所理解在旧约与新约经文中的教训。虽然新约引用旧约的情况复杂,但对于教会来说,既以自己和教会的奠立者为神在旧约中话语的应验和高峰,深信没有别的课题会比这更重要或更值得探讨了。另参:「圣经的诠释」。KlyneR.Snodgrass――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