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弗所書第三章拾穗

 

【弗三1「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注:此句乃照對14節所加)。」

    “因此”,連接上文。既然神的旨意,要使外邦人與猶太人都在基督裡“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也就是說不論猶太信徒或外邦信徒,都同被建造在使徒先知的根基上。這樣,保羅為著遵從神的旨意,執行神所命令他去實行的旨意,作了外邦的使徒,把福音傳到外邦;並且為福音的緣故而受苦,為外邦人的靈魂“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

    由此可見,保羅是如何忠心盡職。當他知道了神的旨意以後,就不顧一切地完成神的旨意,這也是神樂意將祂的奧秘啟示保羅的原因。若是一個人深知神的奧秘,卻不敢或不願遵行,又有甚麼用處?神勢必要另外委託別人。但保羅得知神的奧秘以後,並沒有辜負神的恩典,就為神託付他的責任盡忠到底。

    “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從這句話的語氣中可以看出,保羅完全沒有為他的“被囚”怨歎甚麼,反倒以它為一種榮耀。──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關於教會的信息,固然需要禱告來開路;因撒但最不喜歡教會的信息,牠常要加以破壞。可是中文所加上的「替你們祈禱」加得不太好,打岔了在這裏所傳出的信息,我以為不要加上去還比較清楚。

         保羅當時是在監獄裏,這說出建立基督的身體這工作是會惹動撒但的攻擊和抵擋的,它是一場極激烈的屬靈爭戰。保羅在神建造教會的計劃中,是一位很合神心意的工人,撒但是必要去掉他而後快的。──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保羅在《以弗所書》中三次以『因此』為上下文的連接詞:第一次在一章十五節,第二次在三章一節,第三次在三章十四節。三處都與禱告有關,顯示:不管甚麼情境,都成為保羅禱告的理由,他都因此帶進禱告裏。但對於不禱告的人,任何情境都可以成為他不禱告的藉口。―― 周神助《榮耀的教會――以弗所書的信息》

         本章繼續鋪陳神的救贖計畫,在章末更獻上讚美和禱告。第二章講過神怎樣使猶太和非猶太的信徒在基督裡合一,本章闡明信徒如何彼此相連,有同一個身體。保羅指出這是一個“奧秘”(9節),是神在創造世界以前便已定下的計畫。

保羅寫此信時人在羅馬,身系囹圄(徒二十八16,30),所以說他作了“被囚的”。這就是一般所說的他的第一次被囚。在被囚期間,他不但寫了《以弗所書》,也寫了《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與《腓立比書》,合稱為“獄中書簡”。──《啟導本聖經註釋》

         為……基督耶穌被囚的: 可以看出保羅被囚是由於:①主的事工;②為了外邦人。保羅說這句話不是為了在失落中得到同情,而是為了辯護自己的使徒權柄,更好地顯明神的奧秘<提前 緒論,書信的問候語和使徒權柄的主張>。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服侍社會,教會首先要具備象保羅那樣堅定的使命感。 ──《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13本文表明:①明白神的宏偉計畫;②為外邦人受難;③欲向外邦人呈現福音奧秘的保羅嚴肅的形象。作為神的使徒,保羅的生活可稱為教會活動的典範。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教會真正的美好不在於炫耀物質或權威上,而在於為福音互相犧牲、彼此服事。 ──《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21本章夾在論及在基督裡的豐盛的恩典的前半部與論及聖徒的生活實踐的後半部之間,記錄了教會崇高的使命。使徒保羅所說的使命:①是宣告神的智慧;②更加詳細明白基督的大愛。保羅用奧秘這一具有特別意義的一詞來表達了在基督裡的神的智慧(3,4,9)。因為神通過世人所嘲笑的、看似撒但勝利的十字架,彰顯了使不可能和好的關係得以和好的偉大智慧。因此保羅力圖使大家明白一個道理:宣告十字架的大愛,深知這愛就是教會的榮耀及生命。通過這些,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何為當今能榮耀教會的真正活動。本章結構如下:①保羅對自身事工的說明(1-13);②保羅為聖徒們的代禱(14-21)──《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2「諒必你們曾聽見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

    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這句話說出神所賜給保羅的恩典是甚麼恩典。就是將一種屬靈的責任託付給保羅。許多人只把從神那裡接受的好處,看作是神所賜的恩典,而把神所給的責任,看作重擔。但保羅卻把神所交給他的艱難責任──一種須要流淚、流汗、流血的責任,有為神所賜給他的一種大恩典。──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三2~3保羅一再在本書提到神在萬世以前所定的旨意的奧秘。他不像現在的一些傳道人,一年到晚只講福音信息,而不傳講「福音的奧秘」,結果有很多人以為得救就滿足了,對福音的奧秘不大知道。福音的信息要講,福音的奧秘也要講;前者是要得著建造教會的材料,後者是把材料用到教會的建造上。這一來,神萬世以前所定的旨意纔得完成。──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以弗所書》所講的奧秘,就是外邦人和猶太人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的身體——教會(6節)。“奧秘”二字說明這個計畫在此以前一直是隱藏的,現在逐步向人顯明。參一910注。

3節說“以前略略寫過”,可能是指作者在一910簡略提及過的神的這個奧秘。──《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3「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

    所謂“奧秘”,就是指神救贖的計畫,也就是神要救贖世人的奇妙旨意。但這旨意在舊約的時候是隱藏的,還未顯明出來,所以稱為“奧秘”。現今神把這“奧秘”──神救贖世人的計畫,啟示給使徒保羅(也啟示給別的使徒),保羅就照神所啟示的,把它宣明出來。這對於蒙救贖的人方面就是“福音”。所以或說“福音”,或說“奧秘”,或說“福音的奧秘”都是一樣的。不過這“奧秘”既然已經藉保羅而宣揚開了啟示出來了,這樣,對今日的信徒來說,就不再是“奧秘”了。

    “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這句話似乎暗示保羅在未寫這封以弗所書之前,曾經寫過另一封信給以弗所教會。但這“以前”也可以指本書的前面兩章;因為上文所講的,無非是外邦人在基督裡能以和猶太人歸為一體,同在教會內,同被建為靈宮。這種真理,在從前是隱藏的奧秘,是猶太人從未明白的,現在都由保羅在上文中講明瞭。所以福音的奧秘也就是教會的奧秘,因為福音奧秘的內容所講的,就是關乎神如何使外邦教會得在基督裡,同蒙救恩,同為基督奧秘之身體的一部分。──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奧秘: 希臘文的意思是指:①無法靠人的知識所明白的,只有憑著神的啟示才能知道的真理;②以基督為根源本質的真理;③借著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與基督聯合而成就的相互間完全的聯合(林前1:22-24)──《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4「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秘,」

    “基督的奧秘”,也就是上下文所說的奧秘。聖經既然在上下文交替著使用“福音的奧秘”,“基督的奧秘”,“這奧秘”,顯見這些“奧秘”都是相同的意思。但在這裡所以被稱為基督的奧秘,是因為這奧秘是由基督的啟示而來(加一12),並且是以基督救贖的福音為主要的內容。──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三4~6這裏提到「三同」,這「三同」就是神工作計劃的內容:

         第一個「同」是「同為後嗣」;這是人與神正常關係的恢復,是人在父面前作兒子,也是承受神作產業。那關鍵還是在生命這一點。神安排基督作生命,這恩典把人帶到祂面前,生命相同了,人與神就聯合了,神的豐滿就進到人裏面,也成了人的產業。──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第二個「同」是「同為一體」,就是一同成為一個身體;這明明指出,神在萬世以前就預備了建造教會。教會是由猶太人和外邦人一同組成一個身體。神奧秘的內容仍然是基督的身體。

         第三個「同」是「同蒙應許」;這是指進入神的計劃享用神。神把人都圈進祂施恩的範圍裏,祂的恩典是向人完全敞開的,誰都可以去取用。只有享用了神,纔得以充滿神,彰顯神。──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三5「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

    “使徒和先知”,原文都是多數式,可見這奧秘並非只啟示給保羅,其也的使徒就毫無所知。不過他們不像使徒保羅那樣,專作外邦的使徒。保羅的首要任務,就是把神的救恩傳到外邦,使那些外邦人“不再作外邦人”(弗二19),而變成與猶太信主的人一樣,“是神家裡的人”。──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以前的世代: 意味著舊約時代,“人”是希伯來式的描述,指與“以色列的兒子們”成對比的外邦人。 ──《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56保羅用三個“同”字來描述這福音奧秘的內容,也就是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在教會裡的合而為一。“同為後嗣”指信徒分享神家中所有的權利和福樂。“同為一體”就是大家同為一個身體中的一部分,彼此不可缺少。“同蒙”的“應許”包括罪的赦免、屬靈生活的力量和將來的盼望等等。

5節說這奧秘是給“聖使徒和先知”的,參二20注。基督使用使徒和先知來建立教會,他們領受神的啟示,也將啟示告訴人,告訴所有的基督徒(西一26),故此不是教會中一小部分人所專有(三9) 。稱使徒、先知為 “聖”,因為他們的職分是分別出來專為神所用的。參一1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6「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同為一體”原文是“同為一身之肢體”,所以在基督裡,再沒有猶太外邦的分別,都是一樣的地位。雖然外邦本來的地位,似乎比猶太更黑暗,更沒有盼望,但在基督救贖的恩典下,在福音大能的拯救下,並沒有甚麼特殊的罪人或種族,是神所不能拯救的。所以不可輕看任何原先比我們不如的人,因為一切在基督裡的,都是福音大能所改變的,都成為同樣蒙福的人,同樣是需要依賴基督恩典而活看的人。──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三7「我作了這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他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

    執事原文diakonos,雖然與提前三812執事是同一個字,但在此是完全不同的用法。這字在和合本除了譯作執事外,也譯作用人(太二十26;二十三11;可九35;約二5,9;羅三4;林後六4),使喚的人(太二十二13),僕人(林後十一23;西一7),差役(林後十一15),和事奉主的(弗六21)等。所以這執事不是教會裡從弟兄中挑選出來的執事,乃是從神那裡所接受的一種職責。神把福音的奧秘啟示給保羅,保羅就為此向神負責,在神面前作了福音的執事,負責傳揚這福音的奧秘。

    是照神的恩賜原文也有根據的意思。本句解釋他怎樣得看福音的執事之職任。他得看這職任並非自取,也不是人的選派,乃是照神的恩賜(參加一15)。這意思就是:神既使保羅明福音奧秘,並給他傳揚福音的恩賜,保羅就按照神所給的恩賜,作了福音的執事。神所給他的恩賜是他能以作福音執事的原因,也是作福音執事的根據。──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三7~9神在萬世以前就定規了在基督裏悅納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這次序沒有顯明以前,就是隱藏的奧秘;如今顯明了,我們就知道神的計劃是如何安排的。

         保羅藉著神的恩賜和啟示,要把外邦人帶到神面前來,叫他們接受「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使外邦人成為建造教會的主要材料;神在萬世以前就定規要這樣建造教會,在過去的世代,神一切的工作都是指向教會。從神安排外邦人蒙恩這一點來看,神的心意還是在教會。萬世以前,祂定下了建造教會的計劃;過去的世代,祂為建造教會作了許多預備的工作;現今,祂實際的進行著建造的工作。──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三8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 這是最高級與比較級相結合的獨特的表達方式,表明保羅的謙卑。保羅的謙卑:①可能出於自身弱小的身材;②但最主要是因為自己從前是逼迫耶穌的。保羅以這樣的謙卑,最小化自己,將神的恩惠最大化。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謙卑是有效地推進神的事工的秘決(20:19;西2:23;12;彼前5:5)<42,謙卑與驕傲>。測不透: 意味著“誰也無法看透”,表明福音的能力:①可以使任何罪人悔改;②可以接納各種類型的人。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傳揚福音。 ──《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8保羅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麼?】

答:保羅自從在大馬色路上被主關照,悔改得救以後(徒九1-19),即成為主所揀選的器皿,蒙主召他作外邦人的使徒(羅一1,十一13;加二8;弗一1);並且他也曾自稱:「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後十一5),但他在這裡卻是特別表示謙卑的口吻說:「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弗三8),其如此謙卑為懷的態度,亦如他對哥林多教會信徒的表現一樣:「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林前十五9;參徒八3,廿二4)。此處已經告訴了我們,他想到自己原本是教會的仇敵,他在罪人中是一個罪魁(提前一15),如今雖然蒙了神的憐憫和恩典,賜給他這樣的恩賜,仍不敢驕傲自誇;但他惟恐教會信徒們的污穢,把他看高了;或是恐怕他所得的啟示甚大,就以為是高舉自己,(弗三2-9;參林後十二67),所以他就說出這樣非常謙遜的話來。可知靈性越高,越是表現自居卑微;若就他所得恩賜與職分論,並非是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參林後十一5-7)。——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弗三8保羅為何說他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

    保羅靈性越高,自己的評價越低,意即他越屬靈則越謙卑,下面是他一連串不同的自稱:

    一、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林後十一章5節)                   大使徒

    二、我為外邦人作使徒。

      (加二章8節;羅十一章13節)   外邦人的使徒

    三、我不是使徒麼?

      (林前九章l節)                     使徒

    四、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

      (林前十五章9節)               最小的使徒

    五、我不配稱為使徒。

    (林前十五章節)

    六、 我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

       (弗三章8節)                   不如最小的聖徒

    七、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

        (提前一章15節)                        罪魁

    其實保羅在不同的環境與機會用不同的自稱,但也配合他靈命的長進。一個不斷追求靈命長進的人,只看見自己之短,也看見別人之長。只有驕傲的人才看見別人短處和自誇己長。――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弗三9「又使眾人都明白,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

    所謂“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也就是上文所提的,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籍福音得以同為後嗣的奧秘。但這裡所以稱為“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乃是就神的方面來說。這奧秘既是神按祂自己的旨意所定的計畫,而這計畫歷代以來都未顯明,而是隱藏在神裡面,所以就稱為“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又使眾人都明白: “使……明白”希臘文有“啟悟”、“照明”之意。這表明保羅的使命不單單停留在宣告福音,延續到以身作則地教導如何把福音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使徒的教導與行動具有主的權威,是教會的典範。所以通過保羅的話我們可以發現教會教育的使命,不只是單純的傳信息,而是通過教育使福音應用於生活中(7:29;5:42;林前14:19;西1:28;提前4:11,13)──《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910保羅作使徒不只傳福音,還要使大家明白神一步步展開的計畫,能夠一同來參與,來完成。眾信徒可以不分彼此,結為一體,建立屬靈的大家庭——教會。這個計畫早在神的心中,現在才實施出來。基督使人和睦的大能,消除了過去的阻隔與分裂,廢掉了仇恨。這工作更藉著教會來繼續。這是神無限智慧的證明。

靈界的權勢注視著教會的活動,信徒應當竭力“用和平彼此聯絡,保守合而為一的心”(四3),才不致失去見證。

“天上的”一詞在一3;一20;二6都指神和神的事物,但10節所說的“天上執政的、掌權的”與六12所說的一樣,都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這些敵對神與毀壞人的邪惡力量,在保羅的時代固然活躍,在今天更以各種形式出現,摧毀人類的希望。參一21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10「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本節所說的“天上執政的,掌權的”,按全節語氣看來,應該是指天上各級的善天使,而不是指惡天使。這裡所說的“天上”原文是“屬天的”意思,與二2的“空中”和六12的“天空”都不相同。並且惡天使根本不會想去知道神的計畫。所以本節所說的“執政的、掌權的”和六12所說的不一樣。──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被造之物除了人以外,還有天上的眾使者,他們也一樣有行政上的組織和權柄。但是教會的地位要比他們高,他們必須要藉著教會,才能夠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信徒將來要審判天使(林前六3)。詩篇八5說:『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天使』兩個字下面還有三個小字『或作神』,就是信徒比神微小一點。那就是說,除了神以外,天上再沒有比信徒更大的了。── 何曉東《新約聖經難題探討》

         執政的、掌權的: 指天使,本節的意思是神藉著使徒傳福音,使教會建立在基督裡,借此天使也得知了神的智慧(彼前1:12)──《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0~11「天上執政的,掌權的」就是魔鬼。除了魔鬼和跟隨牠的邪靈,天上一切被造的都服神的權柄,都承認神的智慧。教會的任務就是在屬靈的爭戰中替神去對付撒但。神選召了教會,使教會與基督聯合,叫基督的生命在教會中增長,在生命的成長裏,教會接受並順服神的權柄。神就用著順服的教會,對付了不順服的撒但,叫撒但看到教會,就不得不承認神的智慧高過所有被造的,牠只能在神面前認輸。──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三11主基督作靈裡合一的教會的元首,是預備祂將來作“萬有之首”(一10,22)。這是神永遠的旨意。──《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12「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

    “來到神面前”就是來與神親近,向神祈求的意思,既然“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借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乃是神萬世之前所定的旨意。這樣,我們信靠耶穌的人,就盡可放膽無懼地來到神面前(來四1516),不必再有甚麼疑惑,以為神測不透的恩典對於在基督裡的人,仍分等級,待某等人較有恩慈,待另一等人較為嚴厲了。既然神的旨意是要保羅把基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並借著蒙救贖的教會,彰顯神百般的智慧。所以使徒保羅為著遵照神的旨意,作了外邦的使徒,在各處建立教會,傳揚基督豐富的恩典;雖然因此受苦被囚,仍可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況且,他深知道自己所作的工,正是神所要他作的。──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三12~13雖然保羅為著這個爭戰而被囚,但是保羅越過了他難處的表面,而看到難處裏面的原因,他就叫以弗所教會應當「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為了他個人的遭遇,他就說「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因著保羅這樣一表白,就叫我們看到教會在屬靈爭戰中的地位和任務。我們算得是甚麼呢?神竟這樣抬舉我們,使用我們去完成祂那榮耀的計劃,我們怎能再保留自己而不投身進入神建造教會的偉大計劃裏!──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放膽無懼”與“篤信不疑”也屬信主而來的福氣,我們可以毫無懼怕來到本來不敢親近的宇宙的主宰面前。主基督已擔去了我們的罪,我們可以與神和好。保羅坐監看似羞恥,卻是為福音而受苦,福音反因此傳開了。信徒因此應對基督深信不疑,放膽見證主道,不因危險困難而退卻。信徒的忠心可因保羅的榜樣而更堅貞,應以他為榮。──《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14「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因此”表示承接上文,包括第2章所論猶太與外邦的合一,同被建造成為聖靈居所的事。同時也可以包括下文,他所要祈求的事。

    “在父面前屈膝”,他的禱告是向著天上發出的,不是給人聽,乃是給神聽,乃是在人面前說話,乃是在父面前說話。這“父”的稱呼,表現他對神不但有親密的關係,也有恭敬的態度(許多人不能同時有這兩種態度)。他這種恭敬的態度,是由於他對神深切的認識而自然生出來的。他認識這位元天父,乃是有豐富恩典和慈愛,又是聖潔威嚴的全能的父,敬愛之心便油然而生,就在祂面前屈膝下跪了。──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屈膝』代表的乃是極深的敬畏、感激、謙卑、降服,當一個受造物真實體認到自己的渺小、不配,神恩典的浩大、權能的無限、榮耀的崇偉,自然而然會有這樣的心理、生理反應。―― 周神助《榮耀的教會――以弗所書的信息》

         1419節的禱告和2021節的頌贊,是新約中經常為人引用的著名經文。保羅深知聖靈的能力是信徒得救後能度勝利生活的原動力,令信徒“剛強”,充滿“愛心”,徹悟神愛的完全。保羅為信徒得著這些福氣而禱告。

“屈膝”是對神深切的敬愛和無比的尊崇。

禱告中稱神為“父”,既有親密的關係,也有恭敬的態度。天父是一切恩惠與福氣的源頭(雅一17),信徒是屬神的家裡的兒女。──《啟導本聖經註釋》

         屈膝: 屈膝禱告是表示虔敬與信實(18:11,13)──《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4~15看到了教會在神心意裏的安排,看到了教會在恢復神的榮耀的計劃中的地位,保羅又禱告了。榮耀的教會,若不藉著禱告,人就不容易領會。人不單需要領會這榮耀的事實,還要實在的活出這榮耀的事實。這個真不容易。因為這不只要對付撒但的打岔,還要對付人自己的愚昧。雖然有那麼多的困難,神榮耀的計劃一定要完成,神也必使它完成。保羅的靈裏面感覺到這一點,他摸著神的心意去禱告;我們的靈裏面也該有同樣的感覺和禱告,好叫我們進入神榮耀的建造。──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三14~21在前面部分保羅談到了教會傳福音的使命,在這裡保羅懇切祈求教會更加充滿神無限的恩典。保羅的禱告題目是教會的成熟,即達到神完全的地步。在他的禱告中我們可以感受神無限的恩惠。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認識到教會不應安於現狀,要為得到神的豐盛恩典而不斷努力(林後111)──《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5「(天上地上的各(注:或作“全”)家,都是從他得名。)」

    “(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祂得名)”──本句在括弧內,是解釋上節所稱之父是怎樣的父,乃是天上、地上各家的父。在此“家”指教會,即一切重生得救之人(參二19)。“天上”的家,指已經離世回到天家的眾聖徒,“地上”的家,指地上各教會的信徒,“都從祂得名”就是都從祂得兒子的名分(參羅八1524),都從祂而出,成為神家名下之人的意思。“從祂得名”,亦從祂得福之意,福分是包括在名分之內的。

    “家”原文patria新約共用過三次,在路二4;徒三25都譯作“族”,英文K.J.V.在路二4譯作lineage(即族系),徒三25譯作kindreds(即家族或親屬),按新約字解W. E. Vinepatria實際上只是父親patria,加上一特別的字尾而成,指凡屬天父的神家兒女。

    在此K.J.V.譯作whole family即全家,但N.A.S.B.譯作every family即各家。

    “屈膝”是保羅爭戰犀利的兵器,他的膝蓋是使魔鬼戰抖的膝蓋。──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家”的希臘原文為patria,乃自()(父)一字演變而來。Patria指來自同一位先祖的大家族,族人同屬一源,一脈相傳,故分外團結。保羅用希臘文寫“各家(patria)都是從他(指父())得名”,近乎我們說“中華民族肇始于軒轅黃帝,‘黃帝子孫’因他得名”。英文譯“父”為father,譯“家”為family,照顧到了第一個音節的相同,但family此字並非由father演變而來,故不算恰當的翻譯。近人把family改譯為fatherhood,照顧到了音與字根,但意義卻遠了。中文翻譯未能曲盡其妙,譯者添上原文並無的括弧,似暗示此句讀時須特別留意未盡譯出的意思。

“各家”一詞意思可指每一個世上的家庭,但也可指整個教會中分散各地的信徒團體。“家”的原文patria較恰當的譯法應為“家族”或“族系”,《路加福音》二4和《使徒行傳》三25都譯為“族”。

“天上的各家”有好幾種解釋:1,指已離世回到天家的眾聖徒;2,指天使:因人與天使都是神的造物,神因此是造物之父;3,為一種象徵寫法,說明神為全宇宙的主,一切都從祂而出,從祂得名。──《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16「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豐盛的榮耀”原文是“榮耀的豐盛”(參中文新舊庫譯本,呂振中譯本,英文K.J.V., N.A.S.B.R.S.V.等)。“豐盛的榮耀”是形容神的榮耀之豐富。但“榮耀的豐盛”則形容神之豐盛是榮耀的。神的“豐盛”是甚麼呢?這豐盛被當作一個名詞,形容神所有的一切權能,威榮,聖潔,恩慈,良善,憐恤,智慧以及祂的一切美善……等等。

“借著祂的靈”就是借著聖靈。神借著聖靈運行在信徒心中,使神豐富的恩惠能以臨到信徒身上。

“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心裡的力量”影響信徒整個人生觀。這“心裡的力量”,好比戰爭中軍隊的士氣,士氣不振,縱然配備精良,亦不戰自敗。信徒若在靈性方面“心裡的力量”軟弱疲乏,即使身體的精神充足,真理的智識豐富,亦無心進取,無力奔走靈程。

    “心裡的力量”原文是“裡面的人”eis ton eso anthropon。基督徒不但有一個舊生命,還有一個新生命,這新生命就是裡面的人。裡面的人剛強便有能力勝過試探,順從聖靈,成為屬靈人。反之老舊人長大便沒有屬靈能力,體貼肉體,成為屬肉體的信徒。──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保羅這一個禱告有兩個重點。頭一個重點是個人的生命要進到豐盛。他在作萬有的源頭的父面前為神的兒女們祈求,求父藉著聖靈,也憑祂自己豐盛的榮耀,在神兒女裏面工作,好把祂豐盛的榮耀輸送進他們的裏面,使他們的生命豐盛起來。中文聖經把這事譯作「心裏的力量剛強起來」。原來的意思是「裏面的人有力量」,這「裏面的人」就是我們從主所接受的生命。

         主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更豐盛的生命不單為著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建造教會的材料有更優良的性質,更像主的品格。離開了生命,教會的建造是沒有根基和實質的。可惜近代的基督徒傾向了一種趨勢,他們只要量而不管質,只要外面的工作擴充,而不注意生命的成長。但是,工作的果效不是看外面的蓬勃和熱鬧,只能看裏面的人剛強到甚麼地步。──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籍著他的靈……剛強起來: 這裡的 “心裡的”與“外表”的成對比(林後4:16),“心裡”一詞與“內心”、“真誠”、“意志”、“靈”有著同樣意思。這是指人的內心最深處,因此保羅祈求聖靈的感化的行動一直擴張到我們內心生活的最深處。在這裡我們認識到,教會戰勝罪惡環境的唯一力量是被聖靈充滿(5:18)──《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619這幾節是保羅禱詞的內容。參三14注。他求神剛強信徒心裡的力量,使愛心堅強穩固又能明白神的愛過於人所能測度,因而謙卑虛心恭敬主前,為祂的大力大愛所充滿。這“力量”和“愛心”是神的恩賜。──《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17「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住”原文katoikeesaiDr. W. E. Vine的新約字解認為這字是安居下來的意思,英文譯本多譯作dwell,所以這不是暫住一宿,乃長住在心。(現今不少信徒彷佛不是要基督長住在心中,只在需要時接來住一宿。)

    “有根有基”的“根”與“基”是兩種比喻。“根”是植物生長的比喻,植物的根部要深入泥土,才能經常獲得養料,而生長穩固。“基”是房屋建築方面的比喻,愛心的根基建造在基督的磐石上才不怕“雨淋水沖”(太七2627)。但基督住在我們心裡的結果,就等於把一個愛心的源頭,一個永久的磐石放在我們裡面,我們若順看裡面的基督而活,愛心當然會堅強穩固了。──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使……住在: 這句話的希臘文具有在某一場所完全定居之意,表明主不單是來訪者,而是作為支配我們全人格的主人身份與我們同在。有根有基: 把教會喻為樹和建築物,表明實踐主的大愛能堅固教會。 ──《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7~18保羅這一個禱告的另一個重點,是從個人進到眾人,這是建造的實際原則。個人生命的長成,裏面的人剛強起來,是有一個目標的,或者說是有一個出路的,就是進到眾聖徒的裏面,而活在並溶合在眾聖徒的裏面,這就是身體的實際。「和眾聖徒一同」就是身體的要求,也是身體的原則。個人的長大,是為了進入身體的生活;準確的生命追求的道路,一定把人帶進身體的生活裏。

         裏面的人剛強起來的結果,是讓基督能以不受打擾的住在我們裏面,使我們的愛有根有基;這愛是從基督的生命發出來的愛,既非發自人肉體的愛,也非體貼人自己的愛。這愛驅使我們融化個人在眾聖徒中間。我們雖是同作弟兄的,但我們容易愛這個惡那個。當我們覺得每一個神的兒女都是可愛的時,我們就進到眾聖徒裏頭,眾聖徒也進到我們裏頭,因為這是身體。

         神也是這樣的定規,個人認識神和經歷神是有限的,只有眾聖徒在一起,把每人所認識和所經歷的匯合起來,那就是神的豐富顯出。只有與眾聖徒在一起,纔能真正的「認識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一個人或少數的幾個人,決不可能透切的明白基督的愛,也不可能豐富的顯出神的恩惠和大能。──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三18「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基督的豐盛是長闊高深的,是無法測透的,所謂『』長是永遠取用不完,『闊』是適合任何對象,『高』是沒有可比擬的,『深』是無限而探討不完的。陳尊德《更加豐盛歌羅西書的信息》

         長闊高深: 有“超越人類知識”之意,這句話表明基督的大愛並不能以人認為合理的理性來理解。聖徒對愛的知識是通過順服與實踐來體驗的(4:7;林前8:1;12)。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教會所擔負的崇高使命,即為了明白基督的大愛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並服事。 ──《聖經精讀本註解》

 

【弗三18基督之愛長闊高深意義如何?】

答:基督的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弗三19),因為這愛的源頭是出於神(約壹四7-9),人是難於用有限的智慧,去判斷推測神無限愛的啟示全部範圍(參羅十一33;參卅六56)。使徒保羅在這裡說:「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弗三18)。他只能以長闊高深這四個字,來形容基督如此無比的愛,但不知究竟達到何等極限的程度。茲就這幾個形容詞,讓我們來作一番解釋。所謂基督的愛,其長——表示祂慈愛是永遠長存,因祂是長遠活著,拯救人類到底,凡是到祂面前來的人,祂總不丟棄他,其愛之長,是無時間限制的(詩一O1;來七2425;約六37)。其闊——表示祂的慈愛臨到萬邦,不分是猶太人,外邦人,遠處的,近處的,不分貧富貴賤,沒有地域國界之別,因祂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得救,其愛之闊是廣大無邊,是普及世界的。(加三28;弗二17;徒十一18,十七2627;太五4546;路十四13;彼後三9;提前二4;約十二4732)。其高——表示祂的慈愛高及諸天,達到宇宙穹蒼,是充滿萬有的,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祂所造的。祂既然是用全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如今又潔淨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父神的右邊,天天為人祈求,其愛之高是神聖偉大的,(詩卅六57;西一1620;來一23;羅八34;詩一O11)。其深——表示祂的慈愛,能深植入人心,使人信服,根基穩固,堅定不移,因祂有深奧的真理,有豐富的憐憫和恩典,吸引萬人歸向他,是藉著十字架上的為人代罪受死將祂的宏恩大愛。向我們顯明出來(弗三178,二4;西一23,二69;提前三16;羅十一33;約十二32;羅五8)。我們從這以上四方面,可以深撤了悟基督的愛,永不改變,是充滿了天地宇宙萬物之間,普及世界每個角落,其範圍是無限量的。——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弗三18長闊高深”指什麼而官?又,深與高有何分別?】

    本節原文並無“基督的愛”四字,乃是早年譯經者所加,原文只說:“可能和眾聖徒一同明白那長闊高深”。然後在19節才提及“愛”,“知道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

    解經家一向對此“長闊高深”一語有“高深莫測”之感,不知保羅的原意到底指什麼物件而言,下列是解經家對此語的不同推測:

    一、指基督的愛而言,正如中文聖經譯者所加的話。使眾聖徒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長闊高深是中國人說話的自然次序,原文乃是闊、長、深、高)。基督的愛長如時間與歷史,闊似整個羅馬帝國的領土,高至天上,深至陰間,任何人均能因相信基督而享受他這偉大的愛。

    二、指神救人的計畫是何等長闊高深。神救人的計畫被保羅釋為一種“奧秘”(46節),意即神救罪人,並不分猶太人與外邦人。他的計畫長如由亞當至現在任何一個人,闊似無東南西北之遙,高至天上,深至地獄,任何人均可接受恩,同為神的後嗣,同蒙應許(6

節)。

    三、指二章未段所言神建造的靈殿(1922節)。這靈殿包括猶太人、外邦人、遠處的人、近處的人(二章17節),所以可以用長闊高深來形容,是一個偉大的宮殿,亦即教會,所以17節有“基督住在你們心裏”的話,即指住在此靈殿而言。

    四、我仔細揣摩,覺得保羅在這裏所說的是指17節的話而言,該節說:“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裏,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這件事的結果乃是“能以和眾聖徒,同明白那長闊高深”即明白基督“住”在我們心裏的情形,是多麼長闊高深!他居住在信徒心

裏是長於時間,闊如空間,高似諸天,深似洋海,他的居住不改變,亦無人可以破壞。

    然後保羅說:“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表示18節是指“明白基督的愛”,19節是指“知道基督的愛”(原文19節有基督的愛一語,中文卻加在長闊高深之前)。

    基督住在我們心裏一種奧秘,但一個追求靈性長進的信徒是可以明白這種奧秘的。

    至於“長闊高深”這四個形容詞的解釋乃是:“長、闊、高”是一件物體的三個存在的表現。但以一件物體而言,高與深並無分別,只有往上看與下看之別,深不過是高的延長而已。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先生認為物質的外形存在因素,除了長闊高以外,尚有第四種因素,那就是“時間”,因此物質有“長、闊、高、時間”四種存在因素了。

    可是,原文“深”字乃是BATHOS(*0*),音譯可作“百妥”。這字一般的意義指“水深”、“根基深”及“道理深奧”而言。但這字亦包括“豐滿”、“極度”及“擴充”等有增加及“動”的意味。比方一輛行走的車輛,它是“長闊高”與“動”,如車不動只是廢車。又如一棵樹也是“長闊高和長大”,樹如不長便只是一根木頭。又比方一個小孩有“長闊高和長大”,不長大的小孩子可能是一個玩具。所以這個深字不是“靜的深”,乃是“動的百妥”,涵義甚廣。無論以之解釋為基督的愛,或神救恩的計畫,或靈殿或基督住在我們心中,除了長闊高以外還有一個會動的,長大的,擴充的,高升的一個因素。――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弗三19「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便叫……”表示上文與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之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結果,便是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當信徒認識到基督的愛是何等浩大,遠非渺小愚拙的人頭腦所能領悟時,便會深深看見自己愛心的貧窮,自己極端的不堪與卑污,因而生出一種真正的謙卑,使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他們。神一切所充滿的應指基督(參弗一23)。──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教會的建造不在乎聚會人數的多少,而在乎進入身體見證的人有多少。只有「眾聖徒」的原則纔能使我們多領會基督的大愛,也只有「眾聖徒」的原則纔能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裏面的人剛強起來,是為著進入「眾聖徒」裏面;而「眾聖徒」的實際,是為了接受神自己的充滿。──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三20「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運行原文字根energeo是作工,運行,發生效力的意思。羅七5譯作“發動”,林前十二611作“運行”,加二8作“感動”,加三5作“行異能”,加五6作“功效”,腓二13作“運行”……。總之,神在我們心裡的這種能力是作工,運行,發動,感動,在我們心中發生功效的能力是活力不是死力。──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

 

【弗三20~21一件似乎是矛盾的事,神是全有、全足、全豐的神,祂能「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祂是作我們一切供應的神,可是祂卻需要藉教會和教會的頭來得著榮耀。諸天僅能述說神創造的榮耀,但不能供應神所要的榮耀;只有教會纔能供應神所要的榮耀,就是創造與救贖的榮耀。基督是神的榮耀,但還要加上基督的身體,神纔得著祂所要的榮耀。神不在教會以外得榮耀,神自己定規,祂只要在教會中得榮耀。神的工作只在教會中,神的榮耀也只在教會中。

         教會是神手中的工作,是神榮耀的彰顯,今天我們也許不夠領會這一件事。但是到了新天新地,看到了在神榮耀的豐滿中的教會,誰都明白那是甚麼一回事。教會要在世世代代,永永遠遠裏顯明神的榮耀。時間只能印證,而不能改變這榮耀的事實。保羅因此說「阿們」,我們裏面的眼睛看見了,我們也要說「阿們」。──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這兩節為頌贊詞,本書的第一部分至此結束。我們存在的最終目的是榮耀神。在21節裡,“教會”與“基督耶穌“並提,說明教會在神的計畫中地位重要且獨特。──《啟導本聖經註釋》

 

【弗三21「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這是保羅禱告的崇高目的,就是一心要使神得著完全的榮耀,在此“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這句話,顯示教會與耶穌基督合一的關係。神在教會中得榮耀,同時也就在基督耶穌裡得榮耀。基督與教會是合一不分的。──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以弗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