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第四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弗四1】「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我是否已經有所領悟,那住在我裡面的神的靈是有位格的呢?我只是一個瓦器,但在這瓦器裡藏著一個無價之寶,就是榮耀的主。神兒女們的眼睛如果被開啟,看見了他們身上所帶著那豐足的資源能綽有餘裕應付他們的任何需要,那麼他們所有的懮慮與煩擾,就會於焉終止了。如果他們認識那藏在他們心中的寶庫是何等浩大,他們的輕率浮囂,也就不復存在了。如果你口袋裡只有一塊錢,你可以很輕松的沿著街道步行,你知道即使失掉那塊錢,也是不大要緊的,因為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若你所攜帶的數目是五千塊錢,情形就會大不相同,而你所有的態度也就不同了,你心裡會有很大的喜樂,但卻不敢在路上輕忽遊蕩了。你不時會慢步下來,伸手往口袋裡去,靜靜地摸摸你的寶貝,然後在喜樂的嚴肅中,繼續你的路程。是的,我極其鄭重的說:「你們這些從神的靈重生的人,是在心裡帶著神!」——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弗四1與恩相稱「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讓我們想一想,我們是不是蒙主的恩召,所蒙的是什麼樣的恩召,我們是怎樣對待所蒙的召,我們原是個罪人、死人、將永遠滅亡的人。所有的盼望不過是在世界上苟延多活幾年,過一個比較好點的日子,但仍然是壽命日少一日。不久,一切盼望都化為雲煙。人間的關係完全消失,世上的一切無分,一切無影無蹤,不知道到什麼地方才能找到自己。
然而主的恩召臨到我們,叫我們聽見祂的福音,使我們不但不至滅亡,而是進祂的國得祂的榮耀(帖前2:12:彼前5:10),所蒙的真是天召(來3:1),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的光明(彼前2:9)。一個如蟲如蛆污穢渺小如塵土的人,神竟召我們到天上成為祂的兒女,得享永遠的福分。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和奇妙的愛,我們該怎樣對待所蒙的恩召呢!
除了感謝讚美神之外,就要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若仍然貪愛世界,追求名利、虛榮,與人相爭,患得患失,就與蒙召的恩太不相稱,惟有行事為人,敬虔,端正,榮神,益人,討主的喜悅,才與蒙召的恩相稱。──《每日天糧》
【弗四1~6教會裡的和諧】
兄弟和睦相處時多麼美多麼善,兄弟合一,是何等的主的喜悅啊!可是,實際上,在一般教會裡免不了有爭吵、造謠、中傷、惹事生非的現象。這種光景使聖靈憂傷,同時也攔阻了基督的工作。
德國巴門豪生附近一家修道院的門口,掛著兩對永遠交纏在一起的鹿角。這兩對鹿角很久以前就掛在那兒。顯然的,這兩隻鹿拼得很厲害,終於,它們的角盤纏在一起,而無法解開。結果,兩鹿終於先後餓死。卡(Kerr)博士說:「我希望能帶這些鹿角到家庭或學校去,警告人們相鬥的結局就是像這樣的自取滅亡!我也希望能把這些鹿角帶給每一個教會的弟兄姊妹看,讓這無言的信息,能深深地印在他們的心版上,使他們每逢有與人爭執的衝動時,就能記起這一景象。」
當以色列人所行不智時,先知尼希米說,「你們所行的不善」(尼五9)。他要求眾人歸還以前不當的索取。眾人卻很謙卑的說:「我們必癸亥,不再向他們索要,必照你的話行。」會眾都說阿們,又讚美耶和華!眾人非但不因為傳道人的指責而惱怒,反而虛心受教,改變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彼此相愛和睦同居。保羅說,「以和平彼此聯繫,盡力保持聖靈所賜合一的心」(弗四3)這樣的教會可說是必然和諧的。——H.G.B.——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弗四2謙虛】面對自己是世界上最貶抑自己的事。我們中間,大多數人都是在扮演。有的地方,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人,他在晚上睡覺以前,夢想他醒時的夢境。他看見他自己是在怒濤裏,在烈燄中,一個救人的大英雄;他看見他自己是一個偉大的演說家,無數的聽眾,都被他的演講吸引住了;他看見他自己在板球賽中獲得最高的分數;他看見他自己在國際足球賽中,其球技佳,為千萬觀眾驚嘆;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我們中間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真正的謙虛來臨,當我們面對我們自己,看見我們的軟弱,我們的自私,我們在工作上、在人際關係上、及在事業上的失敗。──《每日研經叢書》
【弗四2謙虛】基督徒的謙虛來自把自己的生活與基督的生活相比以及神向人的要求。
神是完全;要達到完全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把自己與次好相比,或許我們覺得還是不差。不過當我們把自己與完全相比,我們看見自己的失敗。一個女孩或許想她自己是一個很好的演奏鋼琴者,不過當她聽了一個著名的鋼琴家演奏後,她的想法就不同了。一個人或許想他自己是一個玩高爾夫球的能手,不過當他看見了一個世界第一流的選手打高爾夫球,他就會自覺不如了。一個人或許想他是一個學者,不過他讀了一本學識豐富,偉大的老學者所寫的書,他會自嘆,距離所謂學者很遠了。一個人或許想他自己是一個善於講道的講道者,不過他聽了講道的鉅子所講的道,他不會作如是想了。
自我的滿足依賴我們比較的標準。如果我們和我們的鄰居比較,哉們很可能會覺得很是滿足。但是基督徒的標準是耶穌基督,以及神完全的要求──以此為標準,我們很難有地方值得驕傲了。──《每日研經叢書》
【弗四3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
基督徒應當小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千萬不要輕易造出裂痕;因為造成裂痕容易,而想彌補一道裂痕,就很困難了。
今天許多宗派的分歧、異端、爭兢,豈不都是令人痛心的例證嗎?為什麼還要為這些枝節問題,甚至是個人意見而鬧出裂痕呢?
我們對別人應當有一個寬大的心,像所羅門一樣,這才能在建造聖殿上起真實的作用,否則我們就會變成一個聖工的分裂者、拆毀者了。
有些人口中時常在大談著教會的合一,卻不知道應當先去到主前對付自己,藉著十字架,先把己釘死、埋葬,才能真實的活在基督裡。否則他們口中雖然時常大談教會合一,其實在他們的心思意念中,常常會因著一點小事就不能與弟兄同心,總認為自己對、自己好,總喜歡叫人家都來服從我,一切以自己為至上,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談教會的合一呢?
“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三12─14)—— 李慕聖《晨光》
【弗四3~4】「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同有一個指望」
聖靈的合一,是信徒共有的產業。這個合一有若干因素,而其中之一乃是我們的盼望。這不僅是一個興致勃勃的樂觀態度,也是我們蒙召作基督徒的盼望。這個盼望是什麼呢?就是在榮耀裡與主永遠同在。凡是真正屬主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懷有這一盼望,因為接受基督到我們裡面,就是在我們裡面有了那「榮耀的盼望。」如果有人承認自己是屬主的,而竟沒有天堂和榮耀的盼望,那他的信仰和承認是虛空的。同時,一切有分於這榮耀盼望的信徒,都是合而為一的。因為我們既有了這個永遠同在一起的盼望,又怎能在今世這短暫的時間裡分開呢?如果我們是有分於同一的將來,豈不應當快樂的有分於同一的現在麼?——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弗四4】『合一』的一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主基督那個祂。合一是合到基督裏。當你、我、他都不再是我,乃是基督,除祂以外,不堅持自己的立場、意見、感受,如唱片只有單一運轉的軸心,就自然會奏出和諧的樂音。如果每個人都將自我看得很大,各搞一個中心,那唱出來的準是噪音。――
周神助《榮耀的教會――以弗所書的信息》
【弗四4】據個人粗淺的估計:教會間百分之六十的爭論是沒有必要的,其實是同一信理,只有層次、取角、深廣度的差異,有的則根本是拘泥於人的遺傳或私心自用。百分之二十也許該追究,而且可能會有好結果。另外百分之二十在人間怎麼爭也爭不出結果的,那是屬神的奧秘,除非神將來願意揭曉。我們實在應該先把那些不必爭、爭也徒然的放下,在靈合一,竭力追求那最妙的真道――愛。―― 周神助《榮耀的教會――以弗所書的信息》
【弗四9】「既說是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上嗎?」
我們裝水是底下裝上來。主耶穌為順從自然的定律,要充滿萬有,也從底下開始。祂先作為卑微的奴僕,且死在十字架上,在別人的墳墓低處,再降至地下的陰間,陰間是死人的去處。所以我們要在天上與祂坐在一起,也必須在同一個定律之中:降下。
在恨罪的低處——我們必須到那低處。在神面前躺在低處裡,好似麻風病的患者一樣,閉嘴捶胸。讓聖靈顯示我們內裡一切自私、詭詐與不潔。讓你的呼求聲音達到神面前,叫你看見與聽見,痛苦地知道你是在祂眼前。從這低處你才可升至神的懷抱中。哀慟的人有福了。
在謙卑的低處——你要願意在低處。真正的謙卑是看別人比自己強,你要做卑微的工作,來服事弟兄姊妹。常以為虧欠,你有什麼良善,都是出於神的恩典。神賜平安給謙卑的人,祂提拔貧窮人從爐底中起來。
在死亡的低處——我們越進入主的死裡,祂的生越在我們必死的身上,死後得生。降下之後升上,羞辱之後必有榮耀。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的子粒來。——邁爾《珍貴的片刻》
【弗四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
能夠同那些在解經上和我們不一致的人常有接觸,這對於我們的「肉體」總是不對勁,但對於我們的靈性卻有助益。我們對聖經可能有正確的見解,但神卻借此機會叫我們可以顯出我們心裡的正確態度。我們可能信得對,但神卻在試驗我們,看我們是否愛得對。我們是多麼容易有一個裝備聖經純正教訓的頭腦,但卻缺少了一顆充滿真實仁愛的心。哦!我們多麼需要基督徒的容忍!哦,我們多麼需要廣大度量的心!可嘆的是,許多神的兒女為他們所得著的亮光而大發熱心,以致他們毫無猶豫的將一切在解經上與他們殊異的人標作「局外人」,並按此而對待他們。神願意我們大顯愛心,即使向那些與我們在最可寶貴的真理上持異見的人,也該如此。當一個講解聖經的人在真理上受到反對,這種反對就最容易將他的屬靈光景試驗出來。——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弗四13】由於人肉體的攙雜和撒但的打岔,使基督身體的建立成了太不簡單的一件大事。按著聖經的原意,神等待基督身體建立的完成,是要等候四件事情出現:第一是教會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第二是教會認識神的兒子,第三是長大成人(生命成熟),第四是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一)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宗派的存在是歷史性的,傳統與習慣又給人一定程度的捆綁。各以各會的主張為正確,也以各會的習慣為優越。這已在人的心思上築了一堵又堅又厚的牆。主自己也知道這樣的事,除了時間的因素以外,人對真理的認識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因,使主不能很快的就完成教會的建造。所以主說教會建造要「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的時候。
強調傳統與習慣,強調個別的真理或不按正意分解的真理,都阻擋教會進入「身體只有一個」的見證,但是主總吸引好些人專心討主喜悅,把一個順從真理的心意放在他們的裏面,使他們不再理會歷史、背景、傳統和習慣,單單注重主的真道,而追求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但願我們都能清心的進入身體的見證裏,無條件的活在真理裏來顯出身體的見證。
(二)認識神的兒子:整本聖經都在啟示基督的所是。我們卻常常在認識祂是救主就停住了,少有人認識祂是主,更別說認識祂是我們的一切了!神的兒女沒有進到神兒子的豐滿裏,也沒有讓神兒子的豐滿進到他們裏面,難怪神的兒子在教會中沒有地位,而人卻代替了祂的地位在活動、在作主。
在教會的建造上首先應該著眼的,不是教會的樣式,而是教會的實質。教會的實質就是基督在教會中該得著完全的地位,讓基督的生命完全管理教會。人認識基督有多少,就會把多少的地位讓給基督;人認識基督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纔不會追求世上的名利;人認識基督是我們的豐富,我們纔不會抓緊地上的人事物;人認識基督是我們的一切,我們纔肯放下自己,而單一的揀選基督。先是在真理上有這樣的認識,然後是經歷上有這樣的認識,那纔是真實的認識神的兒子。
(三)長大成人:只有真實的認識神的兒子,纔會叫我們生命趨向成熟,基督在教會纔有豐滿的充滿。教會的建造若只有外面的建造,還不是完全的建造。真正的建造必須要有裏面的內容,這內容就是基督。基督就是我們的生命。生命成熟就是裏面滿有基督。
(四)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裏面充滿基督,外面也就流露基督,這就是「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教會若不是充滿基督,流露基督,人就在教會中只遇見人,而不遇見基督。人不能在教會中遇見基督,教會一定是走錯了路,沒有走在神建造教會的路上。
以上四件事,若是從經歷上來看,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是前三件事的結果,也是教會建造完成的模型,而認識神的兒子卻是整個經歷的關鍵。認識真道把我們領向神的兒子,認識神的兒子卻使我們成熟而至豐滿。因此,追求認識神的兒子,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四13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信徒的生命在聖靈裡得著滋潤、滲透、充滿、淹沒、消滅,漸漸長成基督的身量。
主在十字架上的受死,撒但以為是完了;可沒想到主的氣一斷,即宣告說:“成了。”這就使撒但大敗而逃,永遠退下,在基督面前再無餘地,永不復起了。
自此以後,主的工作就不再注意、不再驅逐逼迫消滅它,主要的工作是放在拯救、建立、造就一些蒙恩的人,讓他們去追逐打擊撒但,直到最後主顯現出來與這些人──教會一起徹底去消滅它,徹底去完成神救人的計畫。
我們這些蒙恩的人,凡肯接受造就、吸引、潔淨的,都必成為得勝者,憑信心向主支取能力、恩典,成為爭戰的力量,向仇敵、撒但進攻。
我們能維持這力量的繼續與發展,是藉著接受主愛的吸引,並將我們的愛(其實並不是我們的愛,因我們沒有神那樣聖潔的愛,只不過是藉著信與主的聯合,將心歸向主,這就算是我們的愛了)傾注於主腳前;藉著這樣的傾注好讓基督的生命、大能,藉著聖靈來充滿我們,直到把我們淹沒。
這一來,就使我們變成基督的生命,也就是說主的生命在我們裡面長大起來,直到像主的樣子,能與主同樣打敗撒但。等到所有或許多這樣的人都長大了,也就是教會成熟了,主即要顯現、降臨,以屬靈的儀式來宣佈撒但的覆滅,天國的實現。
所以,我們今天的追求,就是要接受造就、充滿,直到被聖靈的淹沒,使我們在聖靈裡,好讓基督的生命從我們活出來。
這就是得勝,是主生命的得勝。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得勝?生命的長成就是得勝。
主阿!求你叫我們像你那樣,“智慧和身量(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 李慕聖《晨光》
【弗四15誠實的話】蘇格蘭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 1711-1776)以懷疑論著名。他經常參加正統信仰的教會聚會,去聽一位嚴肅的教牧講道。講道者是名佈道家威特腓(George Whitefield)。有人遇到他,問他是否自相矛盾,聽這樣的講道。
休謨說:“我全不相信他所講的,但他相信;我願意每周一次,去聽一個人相信他自己所講的。”“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 于中旻《喻道集錦》
【弗四15~16連於基督】"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弗四:15-16)
老高自小生長在窮鄉僻壤,生性純樸勤勞,後來為了謀生把家從鄉下搬進城市,租到一所小房,既無電燈又無自來水,他看到鄰居牆上裝有自來水龍頭,一扭開就有水嘩啦啦的直流出來,心想我家要能有這東西就太方便了,於是問鄰居到什麼店裡可以買到這水龍頭,然後就上街買回來,在牆上鑿一個窟窿,立刻裝上水龍頭,高興地拿大木盤接水,可是等了半天沒有一滴水。他以為買來的水龍頭有毛病,於是去店裡換一個,但還是不出水,他就去責問老閣:“喂!為什麼賣給我的自來水龍頭個個都是壞的?”老閣檢查卻沒有毛病,就問他:“你把它裝在什麼地方”他說:“我把它裝在牆上。”原來他沒有接在自來水管上,難怪不出水。同樣基督徒若不連於基督,生命就枯乾,人生就乏味,也就不能見證榮耀主名。
主基督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我們離了主,就不能結果子。(約十五:1-5) ──《為甚麼要用比喻》
【弗四15】「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本章十五、十六節擺明了教會實際建造的四個原則:
(一)持守真理:頭一個原則是「憑愛心說誠實話」。身體上肢體的正常關係,不是在吃喝玩樂上,而是在愛心裏誠實的勸勉,在真理裏接受保護,脫離屬靈的虧損。
這話的另一個意思是「在愛裏持守真理」。因著愛神的緣故,不計算代價的持守真理。教會的建造必須在真理的基礎上,離開了真理,就不是教會的建造,一切的工作和活動,都歸徒然。由於眾人都背棄真理,纔需要持守真理,所以持守真理,會導致感覺上的孤單,也難或得別人的同情。為了愛神而忍受孤單,忍受別人的不同情,一心一意的持守真理,這是實際進行教會建造的第一個原則。
(二)聯於元首基督:就是承認基督是頭,接受基督的權柄。認識基督的權柄是一件事,真正順服基督的權柄又是一件事。許多神的兒女認識基督的權柄,但不一定接受基督的權柄。真實的活在真理裏是服權柄的表現,但也有可能落在字句和條文上,沒有生命的活潑。若是在愛主的心意裏去持守真理,這定然在各方面都會長進,會把人帶到主面前,直接的遇到主。在追求長進的事上,最大的難處就是遇不見主。人若一遇見主,就不再堅持自己的傳統、習慣和背景,不再以自己作主,而完全的以主為依據,以主為元首,絕對的服主管理。
神的兒女在體貼主的學習上的難處,就是不讓主作元首。主不作元首,人就有許多保留,人以為對又以為美的事保留下來,主的心思在人中間便得不著出口,真理的知識便成了死的教條,本該引導人到主面前的,反倒成了堵住主的道路的。所以在實行建造的時候,要確實的學習服主的權柄,叫我們在主面前恢復單純,只注意是誰在作主的實際,而少看自己的理由。這是第二個原則。──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四16各盡其職,各盡其能為榮耀神】「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教會是神的家,是基督的身體,教會具體的顯明,是在眾信徒的聚會中。可是,一個聚會若不在事奉中,這就不能叫作教會。
什麼是事奉?事奉是各肢體的功用都運用出來了,各盡其職、各顯其能,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使生命都得著長進,去榮耀神。
在教會的事奉工作上,不應該只有著一種的想法、作法,這是極下通達的。我們必須學習與眾肢體一同事奉,且是各有不同的肢體在一起事奉,各照自己的恩賜功用來發揮,這才能真實的建立主的身體,真實的見證主。
所以只是聽道、講道、唱詩、禱告還不夠,必須藉著這些引導大家進入恩賜、發揮恩賜,並追求聖潔、成聖,藉著恩賜彼此服事,共同得著長進,為主傳福音,使各人都追求愛主,過得勝的生活,榮耀神。
怎樣才能發揮恩賜?首先不但要為自己求利益,乃是要求著盡自己一份力量(指屬靈的力量),去使別人得著造就、勉勵、安慰、警戒、鼓勵,共同攜手走天路,追求天上的事;再者,就是要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拯救靈魂。
有了這兩方面工作的教會,才算是教會。一個信徒能活在這樣的屬靈生活中,才算是活在教會裡。
腓立比教會就是從頭一天直到如今,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動了善工的主,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 李慕聖《晨光》
【弗四16】「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三)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教會不是個人,而是眾聖徒;基督的身體不是一個肢體,而是許多的肢體。這許多的肢體,要和諧的聯結成一個身體。我們自己的經歷使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的問題不簡單,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更複雜。主若是叫我們只注意祂與我們中間的關係,那事情就好辦得多;但主卻是叫我們一面聯於祂自己,一面又聯於眾聖徒,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要知道,弟兄姊妹們的關係是透過主而發生的。和主的關係對了,和弟兄們的連接關係也對了,身體的實際纔顯出來;因為教會不是個人,而是眾聖徒。所以不容弟兄們中間出事情。弟兄們中間出事,定然是與主之間先出事,因為我們是各自直接連在主身上,然後透過主而連結在弟兄們身上,這樣就成了基督的身體。這是第三個原則:要注意弟兄們中間的和諧並調協。
(四)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擺進身體裏還不夠,還得要在所站的地位上顯出功用。神把我們配搭成一個身體,祂給我們各樣不同的恩賜,讓我們用我們的恩賜去供應身體;每一個人都供應身體,每一個人都享用身體,這樣纔是教會的實際建造。在一個地方教會裏,如果只有一個恩賜強的工人傳神的話,但是大部份的人卻是只坐在那裏享用屬靈的供應,這地方教會還不能算是在建造中。
教會建造的實行,是全教會都動員的,各站各的崗位,眾人都一同運用自己所有的那一份恩賜,配搭起來一同服事主。「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纔是教會建造的實際。全體都配搭起來一同作工,年長的作工,年幼的也作工,按著恩賜,按著負擔,按著生命的經歷,和諧的在身體內一同顯出功用。這是第四個原則。
四個原則在次序上是有先後之分的,但在生命的經歷上卻是相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功課。神的兒女根據這些原則來操練自己,那結果就是「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基督的身體得著建立。這是主自己定規的建造的路,人不能增加甚麼上去,也不能從其中減少甚麼;任何的增減,都損害基督身體的建立和增長。──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弗四20~24;西三9~10活出基督的見證來】基督徒懇求主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我們的生命、生活得著變化,漸漸變成主的榮形來。如果人說:一個人非常屬靈,而生活流露不出基督來,那樣的屬靈有什麼價值呢?他的追求屬靈就使人不得不懷疑了。
我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0─24)。
這就是神救我們的目的。神救我們,就是要我們脫離了罪惡、污穢、不義,改變成聖潔、公義的形像,活在世上見證主,並要叫更多的人因著我們的生命、生活的變化而認識主、歸向主。
我們為使自己的生命得著變化,有一個頂重要的事,千萬不要忘記,就是順從聖靈。一個順從聖靈的人,必會日新月異的起著生命的變化,他內在的生命一起變化,他外表的生活也隨應而變,脫去舊樣,換上新裝。
內在生命的變化,完全是聖靈的工作;聖靈重生了人,人的生命就起變化了。這是跟從耶穌、依靠基督的起點,這是進入神國的大門,沒有重生的人是不明白神的事的,是不會效法基督的。
神的兒女是生的問題,不是學的問題;基督徒是生命的變化,不單是道理的學習。沒有生命的人是再也學不來的,有了生命才會領受神的教訓,生命沒變化叫他學一套也是沒有用處的。
人到神面前來,必須知道自己是有生命的才行。人想要親近神,生命的變化是第一要緊的。你沒有神的生命,外表學的再像也不算數,對於神的事到底你還是模糊不清的,一聽屬靈的事,你就像脂油蒙心一樣含糊。人到神面前來,必須得有神的生命。
人如何才能獲得主的生命呢?
那是藉著主的十字架,承認自己的罪,這時聖靈就會在裡面感動你,使你知道如何承認主的救法;也就在這時,你就有了主的生命,且是永遠的生命。
人有了主生命的憑證,也就是有基督的靈;在經歷上就是說,在我們心中有了個感動,這個感覺管制我們的行動,可阻止我們行不當行的事,並責備我們犯罪的行為。人有這種感動在內心裡,這就說明他有了主的生命,他也就有愛神的心,對屬靈的事,他就愛慕起來,因為他是有主生命的人。
但是,有一件事是我們當特別注意的,就是順服聖靈感動,不去犯罪,不去行不義;這樣,漸漸就會使我們的生活得著變化,慢慢的就會顯出屬天的樣式來。馬利亞所以能把基督生出來,就是因為她順從聖靈,她願意將自己獻上,讓神的旨意成就在她身上,救恩因她被顯明于世人中間了。
馬利亞順服主一個特點,就是她在神面前是一個有心的人,她凡事都從內心裡向著神,雖然遇到一點不明白的事,她仍能存在心裡,在外表上仍能克制順服神。因此,到了時候,神的旨意才能從她顯明出來。
我們要像主,也必須在神面前有心,將心歸向主,這樣才能敞著臉看見神的榮光,多與神相交,自然就會使我們變成主的榮形來。
我們只會在神恩典中才會有見證。蒙恩典的途徑有:
1、
藉著信心;2、藉著迫切的禱告;3、藉著順服。
但在這一切裡面,還必須通過患難;因為在患難中,才叫我們懇求、相信順服,有了這些才會看見這恩典的顯明,或拯救、或保守、或潔淨、或祝福,這樣見證就來了。
主阿,你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主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好叫我們因主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承受永生。阿們!——
李慕聖《晨光》
【弗四22脫去舊人】脫去舊人,乃是因為新生命在裏面長大,就如舊葉子從樹上脫去,乃是因為新葉子長出來了,新葉子的新生命頂掉了舊葉子了。―― 倪柝聲《真理》
【弗四24改過自新】晉朝時,陸機去洛陽度假歸來,乘船經過江淮,載很多行李;給當地游手好閒的幫會分子看見,要來行劫。領袖戴淵,在岸邊摺椅上,從容安坐指揮,看來英俊而有智度。陸機在船上面向他說:“你有這樣的才華,為甚麼作打劫生涯!”
戴淵聽了,立即涕泣改過,丟下劍歸從陸機,跟他談論學習,日有進步。陸機推重他,舉薦他,後來官任征西將軍。
聖經勉勵信徒:“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弗四:24)── 于中旻《喻道集錦》
【弗四25不說謊“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
父親與他的孩子正在看一輛腳踏車時,一位送貨員正巧也來到店裡。他的手推車上堆滿了盒子,使他無法看到貨架上的東西,他一不小心,就把一架電視機撞下來,砸爛了。這位父親和孩子目睹這一幕時,店老闆對送貨員說:“不要擔心,我們不會要求您賠償的,我們會告訴製造廠,它是在搬運的過程中弄壞了,他們就會給我們一架新的。”好一個天大的謊言!
這位身為基督徒的父親,沒有買任何東西就離開了這家商店。他不想和一位不假思索就說謊的人作生意。
不說謊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如果偶爾地撒一次謊,很快地,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撒更多的謊。它可能變成生活的一種習俗。到後來我們可能為了節省幾塊錢,就會把聖經的基本原則賣掉(弗4:25),也可以放棄為主作見證的機會。
神話語的標準很高。我們不能夠因為貪得財物或是因為擔心生意受到影響,而降低神的話語的標準。我們在生意上或是生活上的準則應該是:“不說謊。”
主,讓我永遠不要說謊;
大膽地誠實地說出真相,
聖經上說神就是真理——
我的真理應和他的一樣。
會說謊其實是一種損失。
──《生命雋語》
【弗四26殯儀者的話“不可含怒到日落。”】
在湯瑪斯林其所寫的暢銷書《殯儀業:從陰鬱的交易中探討生命》當中,他借書中美國密西根州一個小鎮的殯儀業者,來反應自己的想法。二十五年來,他見過大約五千次葬禮。這些經歷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思想。
“我總想儘快地解決糾紛,”湯瑪斯林其說:“因為我親眼目睹有的人離家上班,卻再也沒有回來。”
多少次,我們曾在早上怒氣衝衝地奪門而出?或是在夜裡熄燈時,心中仍燃著熊熊的怒火?我們心中這樣想:最後我們是會把問題解決的,不過,還不是現在。讓對方在冷漠的死寂中再多受一陣子苦吧。然而,如果我們像湯瑪斯林其先生那樣,經常面對心碎的生者,必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和行為。
“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27)聖經如此勸誡:“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32節)重點並不在於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而在於基督為我們做了什麼。
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去道歉、饒恕別人、及修復無價的情誼了。殯儀業者很清楚這一點。
付諸於行、躬行實踐:
是什麼阻礙了我立即處理憤怒?
當對方對和好的意圖不予回應的時候,我當如何做?
請看羅馬書12章17節至21節
慢慢地生氣,快快地悔改。
──《生命雋語》
【弗四26~27共同的敵人“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我的房子前面有幾棵樹,烏鴉和藍堅鳥又在那裡爭吵不休。我知道它們總是爭論不休,但以前從來沒有像這次這般激烈。它們用翅膀和叫聲進行的戰爭,只見一隻具有一對褐色翅膀的鳥停在附近的樹枝上。那不是烏鴉,而是一隻它們共同的敵人――貓頭鷹。在遇到更大的敵人時,它們把它們之間的喜好拋向一邊,聯合起來對付外來的威脅。
這情形使我聯想到,作為耶穌的門徒,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精神。我們的共同敵人是撒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把我們的分歧拋在一邊。在以弗所書第四章就反映了這一點,保羅要我們把個人的喜惡,我們的憤怒和個人的興趣拋在一邊。當我們專注於這些屬世的事情時,就是“給魔鬼留地步”(27節)。魔鬼是希望看到我們互相爭鬥,而不是聯合起來對付它。
所有萬王之王的追隨者,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如果我們僅僅擁抱十字架,
我們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撒但以分裂攻擊,基督徒以合一得勝。
──《生命雋語》
【弗四28盜亦有道】孟高謨利(James Montgomery, 1771-1854) 英國詩人,聖詩作家和慈善家。他定居在舍斐德 (Sheffield),為當地居民普遍愛戴。他所作聖詩的名句:“求賜火焰的舌頭和愛的心,傳揚和好的福音”,顯明其注重宣道的熱忱。有一天,他家中遭賊偷竊,失物中有婦女們合贈的一具精美墨水盂。社區群情嘩然。
幾天後,那失去的墨水盂送還了,附有一紙便箋寫著:
“敬愛的先生:我們偷了你的家中的東西,不知道你寫過那樣美好的詩。我記得,當我年幼的時候,母親告訴過我你的詩句。從墨水盂上的字,我們才知道我們行竊的屋主。敬愛的先生,這是我分得的贓物,現在奉還。希望你和神能夠赦免我。”
“從前偷竊的,不要作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四:28)── 于中旻《喻道集錦》
【弗四29潔淨環境“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
污染是一個多么令人沮喪的問題!每個人都因它而受苦,然而每個人也都製造污染。
污染有許多的形式,但有一種卻常被忽略。思溫德·察爾思稱它為“言辭上的污染”,這污染經由發牢騷者、埋怨者、批評者而四處流傳。思溫德寫道:“悲觀主義之毒在於大量散播負面思想的氣氛,在此氣氛下每件事只有壞的一面被強調出來。”
有一群基督徒朋友逐漸關心這種形式的污染及他們置身其中的部份,所以他們約定說要在整個禮拜之間避免說出批評的話語。他們很驚訝地發現他們可以說的話是那么的少!當他們持續這個實驗時,他們似乎必須重新學習交談的技巧。
在以弗所書第4章中,保羅叫信徒要做出那種決定性的行動,他說我們要“脫去”舊人及叫聖靈擔憂的行為(22,30節),並且“穿上”那可以建立他人的新人(24節)。當我們依賴聖靈的幫助時(加5:16),我們可以在我們的行為上、思想上及言辭上做那些改變。
如果我們要革除那些言辭上的污染,我們必須要選擇改變並請求神的幫助,這是開始潔淨我們靈命環境的一個好方法。
切勿說一句話污穢的話,
或魯莽、或無益、或不友善的話!
喔!慈悲的主啊!
我如何能找到這個起初完美的印記?
為了有助於根絕污染,潔淨你的言語吧!
──《生命雋語》
【弗四30聖靈印記「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有的信徒不管神喜悅與否,只按著自己的意思行,好像是不屬神的人一樣,這不但不能蒙神祝福,還要受到懲罰,想在神以外尋求的快樂好處不但得不到,連在主裡的一切福分也將失去。因為信徒是屬神的,是主血所買來的,有聖靈的印記,不能不歸給神,討神的喜悅。不聽神的話而想得神的祝福是不可能的,必須盡自己的本分,神也必成就祂的應許。
究竟怎樣才能算作的對,行的正,合乎神的旨意呢?是根據聖經的真理,即神的話語,指示。不過人有時不但愚昧頑梗,甚至詭詐;明曉得神的話,知道那樣作是違反神的心意的,卻曲解,故意不明白神的話,或者認為可以通融,仍照自己的意思行。
因此,神更將聖靈放在人心裡作代表,人所行所為所言所想,合不合乎神的意思,有聖靈來判斷。人自己以為對錯,可否,是否違背神的話都不能作為依據,如果聖靈在裡面不同意、有責備、擔憂,那就不對了,表明是不合神的旨意,神不喜悅,所以心中沒有平安。這關係將來的身體得贖,以及承受神的國。──《每日天糧》
【弗四31徒勞的吵鬧“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譭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
有位法官常被一位律師冷嘲熱諷地調侃著,他非但沒施壓要他閉口,還面帶笑容地咬著自己的鉛筆,人們都對他竟有如此的耐心百思不解。
在一個晚宴上,有人就問他:“你為什么不對那位目空一切的律師採取行動?”法官放下刀叉,用手托著腮說道:“我們鎮上有一位寡婦,她養了一條狗,每逢滿月時,那條狗就整夜吠個不停。”然後法官就安靜地繼續吃他的食物,另有一人問道:“但是,法官,這跟狗和月亮又有什么關係?”他回答:“哦,月亮只會繼續地發出光芒。”在所有的罪中,沒有比譭謗更會乘隙而入了。當我們被冤枉時,自然的反應就是以牙還牙。然而真正像基督的明證,就在於能以德報怨,並繼續為主而活。我們應當像我們的救主一樣,他即使被誤會、誹謗、並上了十字架,都沒有以惡報惡(可15:3-5;彼前2:21-23)。
求主賜下恩典,使我今日雖處在那些討厭的人之中,仍繼續為主發光。
無論天父給我的是什麼,
我都要感恩地承受這愛;
無論惡意來自朋友或敵人,
我都要以恒久忍耐去愛。
以同樣的方式響應未必都是好的。
──《生命雋語》
【弗四31發脾氣的罪】
所羅門說:「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箴廿七4)。在傳道書七章九節,他又說:「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
聖經裡頭提到的生氣有二種類型。一種是義怒——為義而發怒;另一種是血氣的忿怒,這是聖經所指責的。我們生氣時極可能犯罪,因為生氣會使人失去理性的能力。
當我們怒火中燒時,最好的方式是守口如瓶,並儘量抑制我們的忿怒,勿使形之於外。生氣就像一把火,如果沒有氧氣助燃,它很快就會熄滅。
一位姊妹有一次對佈道家畢利桑戴說,她雖然脾氣不好,但她生氣永遠不會超過一分鐘。桑戴牧師說:「手槍的爆炸,也僅不過一秒鐘而已,但你知道手槍的殺傷力究竟有那麼大!」。人生氣時最大的傷害,就是從口裡發出的。怪不得雅各說,若有人在言語上不犯罪,他就是一個完全的人了。
驕傲的人眼中沒有神,嫉妒的人心中沒有鄰居,發怒的人就連自己也不存在。——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弗四32】「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如果你赦免一位弟兄,那赦免人的實際,就會把生命帶給基督的身體,而無須再做出任何明顯的表示。如果你真實愛一位弟兄,即使你絕不開口告訴他,你那個愛就會建造基督的身體。有一次,我在臨時的通知下,要在英國一個大聚會中,擔任講臺上的職事,而出乎我意料之外,一個日本籍的弟兄,也是那聚會中的一個講員。我們以前未曾遇見過——並且我們雙方的國家正在爭戰的狀態中。我不知道那弟兄心裡的感覺如何,因為我們只有極簡短談話的機會。我只知道當他在講話時,我感到主裡弟兄彼此的愛和交通的滋味。這愛超越了國家的界限,也無須我們以話語去表達。——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懷恩早禱】
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4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5 一主、一信、一浸、
6 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11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15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16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23 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
24 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31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
32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讚美永遠長存的創造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清早起來到祢面前,求祢將我們的心志改換一新,叫我們脫去行為上的舊人。正如祢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祢是永不改變的慈父,祢本為善,祢的慈愛存到永遠,祢的信實直到萬代。
感謝仁義、聖潔和公平的天父,從早晨我們按聖言調整今日行事為人的焦點,把彎曲的心思拉直,遠離邪僻、悖逆和詭詐的事。因為一切作孽的都會被剪除,祢必不縱容,心高氣傲的不得立在祢眼前和住在祢家裡。讓我們用敬虔的智慧,行完全的道路。
感謝主耶穌,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祢所量給我們各人的恩賜,得以長大成人,滿有祢長成的身量,能不被異教之風搖動,中了人的詭計,叫我們行事為人能與蒙召的恩相稱。
主耶穌請祢原諒我們懶散的心、昏昧無醒覺的心、放縱私慾、貪戀聆聽種種的污穢閒言,讓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惡毒等等的野草,春風一吹就長滿在心思中。掛上正義的旗號,挑啟埋怨、爭鬥、分裂、彼此定罪,叫家和教會都受傷,叫年老和幼弱的,都瑟縮在黑暗的角落裡啜泣。
聖靈求祢打開我們的眼睛,望見今日在反覆的疫情、多處的天災人禍、前途坎坷的歲月,和前境如煙消滅的環境中,我們的骨頭能如火把般燒著。求祢為我們鼓起末世的警鐘,看見甚麼是最重要,起來做重要的事。
聖靈求祢為教會燃點起那些微小的枯枝乾葉,點起復興的火頭,推動我們較粗大的樹枝甘心折斷投入,使復興的火、福音的熱誠能延續下去,再把大木頭加入,成為熊熊的烈火,叫世人看見基督拯救的真光,使黑暗變為光明。求聖靈感動今日的大木,甘心樂意破碎為大大小小的柴枝重燃愛主愛人的熱心,甚至合起來,使淚水濕透的木頭也能點燃起來,從新為主燒盡。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