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提摩太後書第四章拾穗

 

【提後四1「我在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

    顯現(epiphaneia)這字可指耶穌基督降世為人(提後一10),也可指他的再來(提前六14;提後四18),在此是指耶穌基督再來。國度是指基督耶穌再來施行審判以後所完成的“天國”。憑著的意思是根據這種信念。因著深信基督耶穌必要再來審判世人,建立他的國度,因此保羅鄭重囑咐提摩太要按他以下的指示而行。── 周天和《教牧書信》

         「我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主的顯現,就是主的再來;主的國度,就是天國。二者對於信徒,都是極其嚴重的試驗。主再來的時候,要審判祂的僕人和信徒,這該叫我們警惕的活在主面前,預備接應主再來所要帶來的審判試驗。天國不是主所給信徒的救恩,乃是主所給信徒的獎賞。我們要在國度的警戒和盼望之下,努力奔跑前面的路程。

         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 講述了基督將作為審判的主再臨,同時強調了主再臨的確實性和緊迫性(2:16;1:7-9)。基督將在末日再臨到這世界進行審判,並建立自己的國度(王權),以信與不信、善與惡來進行分別,那時所有人將要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清算自己的生活。保羅此番命令的根據是基督的再臨和神的國度,即聖徒的終極盼望。我們可由此認識到傳福音事工的重要性和天上的賞賜直接與人在這地上的忠誠與否相聯繫的事實<22:12,救恩的賞賜問題>(16:27;林後5:10;22:12)──《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12保羅把一個極其重要的命令交付給提摩太,是在神和將來審判世人的主基督面前作這交托。這就是:務要傳道,把福音向世人傳揚。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聽,或者歡不歡迎你,應用無限的忍耐,照著各人靈性的需要,通過各樣途徑把真理信息教導人,包括責備、警戒和勸勉。在任何形勢下、任何環境中,我們都要守住崗位,專心傳講。──《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1~8本書是保羅最末後的一封書信,本章更是他留於後世的最末後一段話語。此時此境,在保羅的感覺裏,只剩下一件事,就是主榮耀的『顯現』(18)。這一『顯現』曾在大馬色的路上,把他從馬上摔了下來(參徒九章),也就是把他從頑強的天然生命,和沒有啟示的宗教事奉裏摔了下來,使他成為『耶穌基督的囚犯』;這『顯現』也促使他,鼓勵他,叫他不能不一生之久打那『美好的仗』,跑那『當跑的路』,守那『所信的道』(7);到了今生路程的末了,就是他將要『被澆奠離世的時候』,那惟一能安慰他、激勵他、吸引他的,仍是他一生所愛這位主榮美的『顯現』。因此他也憑著主這『顯現』,來囑咐、交託他屬靈職事的繼承人提摩太,要他無論在何處境遇中,總要盡忠於主的託付──『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這是他親身的經歷,也是他對提摩太殷切期望!──《讀經指引》

 

【提後四1~22保羅在前章強調即便是在困難中也要遵行神的話語,從而行在真理中,在本章則對親愛的同工提摩太進行最後一次訓導。尤其是本章敘述關押在羅馬監獄等待死亡時,大使徒悲壯的內心和告白,不僅令人肅然起敬,也觸動了我們的心弦。本章內容共分四段,包括勸勉及至死忠於傳道人的使命(1-5),對保羅之死的預料(6-8),說明周圍環境(9-18),問安和祝福(19-22)。本章明確表明了:①若要傳正確的福音,聖徒就當首先穩立在真理之中;②傳福音是聖徒最重要的首要任務(28:31;2:17;16)──《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專心”表示我們要撇下一些與我們使命無關的事情,也許那些事是重要的,有價值的。――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得時,」原文就是美時、美好的機會;「不得時,」就是不是機會。―─ 牛述光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我們為主傳福音作見證,不應有季節性,更不可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斷斷續續。當知主的聖道乃是『永遠生命之道』(參約六68),本不受時間的限制,所以根本無所謂得時或不得時;所以一直到主再來結束這個世代之前,每天都是我們傳道的機會。但願我們也像提摩太一樣,不分時地的,『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寒、勸勉人。』──《讀經指引》

         列舉了傳道人當起的作用:第一,總要專心傳道。第二,警戒人,就是使其認識到過犯和錯誤。第三,懲戒人所犯之罪(林後2:6),即要嚴懲;第四,勸勉人。若聖徒有過犯,不僅要懲罰他,還要以愛心勸勉並安慰(林後7:3;腓四1)──《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3「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

    時候要到,不單表示即將來臨,也表示將來的情形會更趨惡化。純正的道理是保羅在教牧書信中多次採用的說法(提前一10,六3;提後一13,四3;多一913,二8),用以和假師傅所傳的“異教”相對。意思是,保羅和提摩太所傳的福音真理既是真實無偽的,又是有益於人的靈性健康的。然而,由於人的耳朵發癢,有了一種病態的欲望,喜歡聽新奇的東西,結果一方面對保羅和提摩太那有益靈性健康的教訓表示厭煩,另一方面又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意思是,喜歡聽那些講自己所喜歡聽的話,以及滿足自己的幻想和好奇心的假師傅的教訓。這實在是十分可哀的事。── 周天和《教牧書信》

         「照著自己的私慾,為自己增添許多師傅,以撬撬耳朵」(新譯)。他們的耳朵發癢,好聽新奇的話,因此以異端邪道來解自己的聽慾。―─ 牛述光

         耳朵發癢: 這句話在新約中只見於此處,指專喜好悅耳動聽之言,喜愛虛假的信息以此滿足自身墮落本性之人(5:31)──《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34保羅指出必須傳道的原因。世界上黑暗的力量會越來越大,傳道的機會越來越寶貴,各種異端邪說、主義理論,都會出來爭取大家有限的時間和注意;而人心會越來越厭煩神的真理,耳朵只喜歡聽新奇和討好的話,不肯聽真話。環繞他們的都是一些取悅人之情欲的信息,包括今天極能影響人的心靈和行為的傳播媒介。──《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4荒渺的言語: 意味著虛妄的神話和悅耳的故事。主要見於諾斯底主義的教導(彼後1:16)──《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5「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凡事謹慎”,表示在凡事上魔鬼都可能向我們攻擊,所以我們凡事都要防避他。――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你卻要”原文也是 su de,即“但你”(參三1014)。再次號召提摩太要與眾(那些假師傅)不同。── 周天和《教牧書信》

         「作傳道的工夫,」原文『作傳福音者的工作』。神不僅賜給祂的教會有『傳福音的』(弗四11),無疑地,祂也對我們每個人說:『作傳福音者的工作』。── 倪柝聲

         「作傳道的工夫,」原文是作福音的工作。他們不聽,還有別人聽,因此要展開工作。―─ 牛述光

         提摩太面臨異端的迷惑與宗教的逼迫,保羅勸勉他,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完成傳道事工,他分四點講述了主的僕人所當堅持的心志及任務。謹慎: 指自己警醒、控制言談、保持沉著。苦難: 聖徒們可通過苦難戰勝這世界的不義,參與基督的福音事工(16:24)。傳道的工夫: 指傳福音事工(1:14)。職務: 指工人講道、教導、侍奉的事工。 ──《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6「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澆奠”一詞有非常深的意思。古時獻祭時,常用酒澆在上面,使所獻的祭更加馨香,稱為奠祭。保羅形容他自己怎樣甘心樂意地把自己的生命為主的道犧牲,好像馨香的奠祭一樣。舊約的奠祭並不是另一種祭,只不過是用酒附加在祭物上,一同獻上而已(民十五5,7,10)。保羅知道,並不是他獻上自己的生命,就能蒙神悅納;他這樣獻上給主、為主捨命,是因為耶穌基督曾為他捨命。他原不配獻上自己;只因基督曾為他獻上的功勞,他才能倚靠主的功勞,把自己澆奠在其上一同獻上,使主的名得著榮耀。――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離世,」原文是起錨、拔營、解放。離世不是消滅,乃是又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要去一個新的環境。―─ 牛述光

         「到了,」原文是忽然臨到、突然來到的意思。―─ 牛述光

         把酒澆在祭壇的四周是舊約所記獻給神的一種祭(民十五112;二十八7,24)。保羅說他的殉道是把生命當作祭獻在基督前(看腓二17)。──《啟導本聖經註釋》

         澆奠: 指在舊約,獻祭時將獻給神的羔羊放在祭壇上,在點火之前用葡萄酒澆祭物的儀式(28:24;2:17)。這表明已預知自己死期的保羅,要把自己餘剩的生命,當作活祭獻在殉道祭壇上的堅定意志(28:7;12:1)。我離世的時候: 指他的受死,即殉道<21:19,現代聖徒與殉道>──《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6~8保羅預見到自己的死期,回顧自己所度過的一生,充滿勝利和歡樂地為信仰作見證。本文教導我們:①一個人的信仰品格反映他所度過的一生;②基督徒的盼望可以勝過死亡 ;③死亡並不能消滅聖徒因基督而得到的通往永生的喜樂(215;2:13;彼前1:3)──《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7保羅用戰場上的士兵和運動場上的賽跑健兒爭勝的比喻,來說明自己怎樣竭盡己力保衛真理、傳揚福音。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先後三十多年,現在仗已打過,路已跑畢,並且嚴格遵守真道的規矩(二5)來進行。主基督交托的福音真理他已保衛住。──《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

         「公義的冠冕。」這冠冕給人得著,是表明神的公義,不像神的救恩給人得著,是重在表明神的恩典。因為神的救恩是表明神的恩典,所以凡是信的就能得著。但是這冠冕乃是表明神的公義,所以必須是忠心的才能得著。

         「愛慕祂顯現。」愛慕主的顯現和愛慕主自己,是分不開的。如果我們真是愛主,就必愛慕祂的顯現。

         「愛慕祂顯現。」我們的心,該離地上升,先去迎接主,先去與主同在。愛慕主的人,都是活在主的再來跟前的,他們的心,不為地上任何的人事物所繫住。

         保羅一生受主重託,為主大用,忠心直到路終,他深信主必憑公義為他存留『冠冕』,這當然是無可疑問的。我們雖然不能像保羅一樣,也受主那麼重的託付,也給主那麼多的使用;但我們若是一心『愛慕』主的『顯現』,一直以主最終完滿的彰顯為標竿而行走在其中,就也能和保羅一樣領受主那『公義的剜冕』。哦,這是何等的吸引!我們真要像老約翰一樣的禱告說,『主耶穌阿,我願你來!』我願你向我顯現(參啟廿二20)!──《讀經指引》

         保羅捨生忘死走完一生,象賽跑得勝的人,要在主來的日子得到那獎給他的冠冕。“公義的冠冕”可以指獎給有公義生活之人的冠冕;也可以指主賜他冠冕是因主的公義。他因為相信主的公義,甘心忍受各種不公道的對待。現在殉道並無懼怕,因為是去接受為他存留的永生榮耀之冠。他深信這冠冕也賜給熱切盼望基督再來、在今生立志度敬虔生活的人(帖前四1718;啟二十二20)。信徒應以他為榜樣。──《啟導本聖經註釋》

         公義的冠冕: 以得救為前提,至死順從神旨意的保羅將要得到的賞賜。其它經文亦稱此為“生命的冠冕”(1:12;2:10)或“榮耀冠冕”(彼前5:4)。由此可知:①神必然會補償聖徒的勞苦,斷不會掩面不顧他們(19:11);②聖徒在這世上所遭受的短暫困難,將會是永恆賞賜的基礎(8:36,37);③天國的賞賜取決於在這世界中所度過的的生活(林前3:13;林後5:10)──《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9關於保羅讓提摩太速速趕來的理由,請參照緒論及1:4──《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9~18保羅預見到自己的歸期,囑咐提摩太速速趕來,並具體地談到了自己所處的周圍環境。同時,保羅對周圍人的直率講論,不是出自個人感情或好惡,而是作為使徒站在神國和傳福音的立場上對那些人進行評價的。 ──《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前四921「你要趕緊的到我這裏來。」這裏的『趕緊』,在希臘文裏與『殷勤』是同一個字。人殷勤就趕緊的來,不殷勤就慢吞吞的人,── 倪柝聲《主工人的性格》

 

【提後四10「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

         「現今的世界,」或譯現今的世代。―─ 牛述光

         底馬的名字見《腓利門書》24節。那時,他是保羅的同工。《歌羅西書》四14也提到此人。底馬可能受不了傳道人所受的苦,以致灰心失望,離開保羅回到故鄉。革勒士之名不見聖經他處,他所去的加拉太(Galatian)有的抄本作Gallian,亦即高盧,為當日羅馬帝國在西歐的一區,與西班牙接壤。相信保羅去過西班牙的人以此為證據之一。加拉太為羅馬一省,在今土耳其境內(看《加拉太書》<參考資料>)。撻馬太為今阿爾巴尼亞及南斯拉夫一部分。有人據此認為提多乃撻馬太人。撻馬太又名以利哩古,保羅到過其地(羅十五19)。──《啟導本聖經註釋》

         底馬: 是曾經幫助保羅作傳道事工的同工,在保羅第一次囚禁在羅馬時與保羅在一起。保羅第二次被囚時也侍奉過一時,但最終不僅背叛了保羅個人,還貪愛世界,連對神的信仰都離棄了(西四14;1:24)。在這裡我們可得知:①聖徒不能同時侍奉神和世界;②既非此又非彼的灰色信仰等於不信(7:22,23;3:16)──《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10底馬,革勒士是誰?與保羅關係如何?】

答:①底馬Demas——意指人民的,在新約聖經中有三次提到他。為保羅在羅馬的同工,保羅寫信給歌羅西教會信徒及同工腓利門時,皆曾列名與路加等人一同問安(西四14;門24)。當保羅首次在羅馬被囚時,底馬是與路加一同陪伴,可知底馬起初熱愛保羅,仍和保羅一同受苦傳道;等到保羅被釋放之後,再到羅馬傳道之時,大概底馬早已和保羅不常來往;及至保羅再度被捕入獄時候,說到底馬因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他而往帖撒羅尼迦去了。甚至當時許多人竟都離棄他,只有路加仍在那裡忠心到底呢(提後四10,嗎611)。

②革勒士Grescens——意即增添,系一基督徒,在新約聖經中只此一處提到其名字。保羅最後到羅馬坐監時,此人亦在羅馬,以後就往加拉太去了。相信他的行動不是離棄保羅,而是前去為了傳道的工作。

③尚有幾位在別處已有解答的提多(提後四11;參三六三題),路加(提後四11;參七十六題34項),馬可(提後四11;參五十八題3項),推基古(提後四12;參二九一題),銅匠亞歷山大(提後四14;參三四O題),百基拉,亞居拉(提後四19;參一四五題10項),阿尼色弗(提後四19;參三四五題),以拉都,特羅非摩(提後四20;參一四五題1219項)等人可以按題查考,便能瞭解。——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提後四10底馬是何人?何以離棄保羅而到帕撒羅尼迦去?革勤土和提多是否也和他一樣而離棄保羅?】

    “底馬”(DEMAS),意即“聞名者”。新約聖經只有三次提到他。保羅寫信給歌羅西人的時候,曾提他的名問候歌羅西信徒(西四章14節),而且把他和路加的名字放在一起。

    保羅寫信給腓利之時,也把底馬和路加的名字放在一起,一同問候腓利門(門24節),在這裏保羅稱底馬為同工。

    不要忘記,當時保羅是在監牢裏,路加與底馬是與保羅一同坐監(陪監)的,證明底馬一向是愛護保羅,與他同工,與他一同受苦的傳道人。

    等到保羅從監獄裏被釋放之後,再度周遊羅馬帝國各地佈道之時,可能底馬自己在各地自由傳道,並不常常和保羅在一起。以後底馬到帖撒羅尼迦去了,正如保羅為他所歎息的,他因“貪愛現今的世界”所以“離棄保羅”。似乎保羅並不怪他到撒羅尼迦去,乃是怪他離棄保羅而貪愛現今的世界。

    當時保羅已再度被捕入獄,人們“竟都離棄他”(16節),只有忠必耿耿的可愛醫生路迦仍然陪監。因為保羅這次被捕是由於尼祿皇帝,所以人們不願受誅連。不過其他傳道人都準備為主犧牲,只有底馬是例外的,留下臭名,堪為後代傳道人的鑒戒,因為可能他以前為主所做的一切聖工,在天上都一筆勾銷,前功盡廢了。

    保羅也提及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相信他兩人不像底馬那樣因貪愛世界而去,乃是為工作而去。

    “撻馬太”(DALMATIA),聖經地圖6把它畫在義大利省對面的以利哩古境內。保羅曾到過以利哩古傳道(羅十五章19節)。這時打發提多到那裏去栽培信徒。

    但有解經家謂,撻馬太是在革哩底島境內,革哩底是提多的工廠雲。

    革勒士(cRESCENS),新約只此一處提及他。中文聖經說他到加拉太去(GALATIA)。但有些聖經古卷以“嘎拉”(GAul亦譯為高盧)代替加拉太(看聖經地圖6,左下的羅馬國地圖上,今日法國境內有此地名)。傳說革勒土被保羅派往嘎拉傳道,並曾建立教會。

    嘎拉是在歐洲,加拉太是在亞洲,當然是兩個不同的區域,但有解經家謂嘎拉在第1世紀亦被稱為加拉太,因為加拉太人即嘎拉人,他們一部分進佔以後的加拉太地區,另一部分仍留居歐洲(參閱加拉太書難題研究),如果是,則革勒士乃是到歐洲去,在高盧族人原居地傳道了。

    底馬“貪愛”世界的“貪愛”,原文只有一個“愛”字,亦即“理智的愛”,“不改變的愛”AGAPAOaYan&…,與上文第8節的“愛慕”同用此字。似乎保羅又在這裏運用字技的寫作法。有些人用不改變的愛愛主,但底馬則用不改變的愛愛現今的世界,似乎底馬不能再回頭了,何等可惜。――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提後四11馬可: 似乎是馬可福音的作者(1:1),也是馬可樓的主人(12:12)。保羅第一次傳道旅行時,與保羅同行,卻在中途放棄,因此與保羅的關係僵硬,最後導致了保羅和巴拿巴分開(1:13-15;13:13;15:36-40)。但後來他們重歸於好,在記錄獄中書信之時兩人一同坐監(西四10),後來到小亞細亞地區傳福音。 ──《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1112這兩節提到三個人。路加和馬可分別見《歌羅西書》四14和《腓利門書》24節,推基古的名字也見於《歌羅西書》四7。他旅行頻頻,為保羅送信往各教會。保羅殉道時,馬可大概在羅馬。看《使徒行傳》十三13有關馬可注。馬可離開保羅之後與巴拿巴同工。保羅第一次被囚時,有馬可伴他(西四10)。馬可當日的離開或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保羅已經諒解,並稱讚他的傳道工作。──《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1117「獨有路加在我這裏,..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

         保羅離世以前,兩次提到別人「離棄我」,「獨有」路加留下來;當保羅在危難中,孤獨無援時,「沒有人前來幫助」,但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主,卻站在他的旁邊,救他脫離兇惡。── 桑安柱《這時候》

 

【提後四13「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

    依照依斯敦(Easton)的研究,這裡所說的外衣(phailones),是用一塊極厚的衣料製成的“大褸”,沒有袖子,只在頂端留一個洞,讓頭穿過,用以禦寒及防風雪。保羅大概在不久以前到過特羅亞,住在加布家中,離開時把那件外衣留下。如今身處囚牢,陰濕寒冷,而且嚴冬將至(21節),因此囑咐提摩太把它帶來。加布的名字只在此處提及。我們對他的生平毫無所知。不過從保羅曾經在他家中作客,而且把好些東西留下讓他保管,可知他是一位得保羅信任的基督徒。── 周天和《教牧書信》     

    加布”的意思是“果子”,大概是特羅亞的一個信徒。――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事那些皮卷。」我們可看到保羅身體的寒冷,需要外衣;也可看到他形單影隻,缺少同伴,因為人都離棄他,但他對主的心仍是熱切,雖已面臨死亡,他還要書籍,尤其是皮卷(聖經);保羅不但向提摩太介紹聖經,高舉聖經,他自己也是殷勤的讀聖經。―─ 牛述光

         “書”:抄寫在蒲草紙上的書卷,可能是保羅的著作。“皮卷”:抄寫在羊皮卷上的重要文獻,也許是舊約抄本。“外衣”:禦寒的鬥蓬。那時冬天已近,所囚之地又冷又濕(四21)。“加布”一名不見聖經他處,大約是特羅亞的一位信徒。──《啟導本聖經註釋》

保羅沒有因為死亡臨近,監獄生活艱苦,便放棄讀書、讀經的規律生活。傳道人應以他為榜樣。──《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13加布是誰?皮卷是什麼?】

答:加布Garpus——意即果子,此人僅見於新約此處。他是特羅亞之居民,保羅第二次被捕解往羅馬時,因事出突然,在倉猝間不及攜帶防備,仍將外衣與無價之一些皮卷留在加布家裡,足見保羅受他接待到家中,與他同住,為親密之好友。

當保羅到了羅馬於獄中致書提摩太時,特別提到這些要緊的皮卷,要提摩太帶去羅馬。所謂皮卷就是羊皮卷Parchment,此詞希臘文複數式為(),其英文字系由拉丁文之邑名別迦摩的轉成。按此地乃為小亞細亞之古城,皮卷始創於此,系取山羊綿羊或小樣犢之皮製成的皮卷,古代基督徒在世時,想必他有使用此種材料製成書卷(耶卅六2;詩四十7;賽卅四4),及至亞拉伯人以紙輸入後,皮革仍為制訂書籍之用者達數世紀。至於保羅在此所說的這些皮卷,對於他非常寶貴,但其究竟為何物,內容是如何,是否為舊約古卷之抄本,無人知曉;不過我們深信保羅忠心傳道事主,自知將要離世,必須要將他的言行教訓,所傳佈的福音信息留下記錄,所以這些皮卷可能是他的書信草稿,或是他的私人重要文件。——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提後四14銅匠亞力山大敵視教會和保羅,保羅再度被捕可能與此人有關,聖經學者對此人是否即為《提前》一20所說的亞力山大或為《行傳》十九33所說的亞力山大頗多討論。保羅既在本書中冠以“銅匠”二字,似不可能與《提前》那位背離真道的亞力山大為同一人。一般都相信是以弗所群眾暴動中出現的那一位。此人當時可能站出來說明猶太人不同於基督徒,保羅的言行與他們無涉。此人或曾出面見證對保羅的控罪,以致保羅在以弗所下獄(參林前十五32)。“害我”的原文含有“告發”之意。──《啟導本聖經註釋》

         銅匠亞力山大: 與提前1:20中的亞力山大是同一個人物,一度信過基督,後又背教,使保羅受到不利的判決,他起了決定性作用。對這種人,保羅沒有直接指責或報復,而是全然交托給基督的最後審判。通過保羅的這種態度,我們可以認識到他的忍耐精神,並且還可以領悟到人是沒有資格判斷別人、定別人之罪的(62:12;2:6;20:13)──《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14銅匠亞力山大是何人?他如何及為何多多的傷害保羅?】

    “亞力山大(ALEXANDER),這裏稱他為銅匠,是否即提摩太前書一章20節與許米乃在一起的那位亞力山大,在前書已詳細研究過。有人認為這位亞力山大在前書後書都提過,很可能是同一人。但有人認為在後書“銅匠”一詞,以別於前書的亞力山大,也有可能。因為當時以亞力山大為名的人甚多。

    至於這位亞力山大與使徒行傳十九章33節那位被猶太人推出去發言的亞力山大是否同一人,多數解經家認為是不同人,因他是猶太人(34節),該處並沒有說他是保羅的同工,不過亦有人猜想他或者是保羅的朋友與同工。

    我們所要研究的乃是這銅匠亞力山大如何及為何傷害保羅呢?聖經中並無跡象使我們能明白。

    “多多的害我”一語所指,相信是精神的虐待而非身體的殘害,因為在15節說明亞力山大曾“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這句話有兩個可能:

      一、極力反對保羅所傳的道。

      二、在保羅申訴時,極力歪曲事實來駁斥他。

假如他是反對保羅所傳的道,那麼這亞力山大與前書所說的亞力山大可能相同,因為前書所說的亞力山大與許米乃從事謗瀆,他們在真道上如同被破壞的船一般。

但假如是後者,那麼可能這亞力山大是賣主賣友的那種人,在保羅再度被捕而申訴時,亞力山大被收買去作控訴人或假見證人。

    保羅引用詩篇六十二篇12節的話來自慰說:“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似乎上述第二點的可能性較大。

    我們根據本章13節所說的話,似乎猜想出,保羅再度被捕是突然的,很倉卒的,防備不及的,所以他在特羅西的一切東西,都未曾攜帶在身旁。我們相信保羅首次出獄再佈道之後不久,因尼祿皇下令拘捕基督徒領袖,所以保羅突然在特羅亞被捕,以致他留在特羅亞信徒加布家中的那件外衣(原文可能指包行李用的布塊)和那些書卷與皮卷都未曾帶走。同時,我們可以相信,銅匠亞力山大是被敵人收買,與保羅作對,加諸種種罪名。當時所有的朋友大部明白,這次出於皇帝命令的拘捕,是凶多吉少的了,所以沒有人願意在他申訴時為他辯護或作證人(16節),但保羅毫無懼色,反倒利用被控訴的機會,面對一切外邦人,把福音傳開。――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提後四16「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

    “初次申訴”大概是指保羅初次在法庭上和亞力山大對質。在法庭初次開審的時候,保羅需要人替他作見證,證明他是傳福音的,並不是想要造反,背叛羅馬政府革命的人;但竟然“沒有人前來幫助”。這話是指保羅身邊的同工,如路加等、還是其它人呢?所謂“沒有人前來幫助”,是指那些法庭認為有資格,可以為保羅作見證的人。顯然這樣的人,不會是那些和保羅親近的同工,像路加那樣的人物。既然上文第11節說“獨有路加在我這裡”,當然路加可以幫助他;但是那些被政府信任,可以出來為保羅作見證的人,竟然都離棄了保羅,恐怕自己受牽連,不敢出來為他作見證。

    “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照舊約的律法來說,如果你是見證人而不作見證是有罪的。利五1若有人聽見發誓的聲音,他本是見證,卻不把所看見的,所知道的說出來,這就是罪;要擔當他的罪孽。見人發誓而不作見證,尚且要擔當他的罪孽;那麼明明知道一個人無罪而不肯出來替他作見證,這在神面前也是有罪的。保羅說:“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他希望那些不肯為他作見證的人得到神的赦免,並體念他們的軟弱。――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初次申訴”指保羅現在系獄的首次審訊,不是《使徒行傳》28章第一次被囚時的出庭辯護。──《啟導本聖經註釋》

         我初次申訴: 似乎是指保羅第一次被囚在羅馬監獄而受到的第一次預備性審問。 ──《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17「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

    這裡的“獅子”,原文是單數式,不會是戲院裡面的獅子,因為那一定是不止一隻的。所以這“獅子”是用來形容那些敵擋他的人,好像獅子那樣殘暴可怕;雖然如此,他卻從這些人的手中被救出來了。這初次受審的情形雖然非常惡劣,但是他並沒有在那時就被定死罪;可見雖然是到了非常緊急,靠近殉道的時候,但是還不到神許可祂僕人應該死的時刻,主還是要救他脫離一切患難的。――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保羅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境遇已經極其惡劣;然而因他感覺主站在他旁邊,加給他力量,他就能堅定、安然。同樣的,當我們遭遇逆境,身處危險之時,主也會站在我們旁邊,加給我們力量,叫我們得著安慰與鼓勵。──《讀經指引》

         “從獅子口被救出來”:保羅是羅馬公民,依法不可以拋進圓形劇場中受獅子撕噬之刑。此處當指他在首次審訊中未立即判罪。他的處境雖如此不利,仍利用機會傳揚福音;象他過去一樣,連審訊時也作見證,讓外邦人有機會聽到主道。──《啟導本聖經註釋》

         面對死亡,保羅回想第一次被關在羅馬時發生的事件,即通過回顧神的保護和釋放以及福音的擴張,充滿確信地見證必經歷神永遠的保守和天國的榮耀(帖前1:10)。獅子口: 指保羅第一次被囚羅馬的事件,廣義上是指尼祿皇帝對基督徒的逼迫<徒8:1,初期教會所受的逼迫>。 ──《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17 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一語何意?】

答:保羅說:「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這句話或許是一句成語,從下文更可以看出,是表明他在極端兇惡危險的處境中被主救拔出來(提後四18)。保羅在此以獸中之王的獅子,來形容他自身所遇的危險性,此時他的遭遇,好像先知但以理被仍在獅子坑中的景況一樣(但六16-23),但都能相信蒙神拯救脫離了牠的傷害。這獅子在保羅的心目中,可能就是指著羅馬鬥獸團劇場中實在的野獸而言。解經家認為這是對過去在以弗所鬥獸場中的一段回憶(林前十五32;參二三O題);但一般人認為這獅子乃是暗指當時逼迫保羅殘害教會的尼祿皇Nero。或許這獅子是指魔鬼而言(彼前五8)。保羅雖在尼祿皇的手下被害了,但他的靈魂被主所拯救,進入了天國,得那永不朽壞公義的冠冕(提後四188;林前九25)。——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提後四17 “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一語何所指?】

    “獅子”,可能保羅想到當時處境的危險,正像但以理被扔在獅子坑中的處境一般,但他相信神能救他脫離獅子的口,正如但以理被天使救護,脫離獅子的傷害一般。

    “獅子,在保羅的想像中無疑地是暗指殘殺基督徒的瘋子尼祿皇帝而言,保羅相信主會救他脫離尼祿皇的手重獲自由。

    不過,這句話的原文是用“已往”口氣,即“我從獅子口中被救出來”。是“已往”的,不是“將來”的或“希望”的。因此,有解經家謂這是保羅回憶他在以弗所鬥獸場中的一件過去的事實(參哥林多前書九章的難題研究)。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32節這樣說:“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什麼益處呢”?保羅可能參加過這種一年一度驚人的殘忍運動會,許多人與野獸搏鬥,勝者得榮,敗者喪生。但保羅在該運動中曾與獅子搏鬥,幾乎喪生,但被主用奇妙方法救他脫離獅子的口,所以保羅以此為信心的根據,表示主必救他脫離諸般的兇惡,和救他進入天國。

    這裏三次提到“救”字,原文是用兩個不同的字來表示:

    一、從獅子口中被“救”和“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兩次救字,原文是RUOMAL(一而tLat),指“救拔”人脫離危險而言。

    二、“救”我進他的天國一語的“救”字則指“拯救”的救,是用在救恩上的,原文是SOZOo呐…。

    當保羅寫完提摩太後書之後,正如他自己所宣佈的——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今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78節)

    他果然完成他在世一切的神聖任務,他很安詳地等候“被澆奠”(6節),毫不畏懼,亦毫無怨言。他為後世每一個為主工作的神僕,留下最佳的傳道模範。

    當保羅在尼祿皇手下被斬首時,許多不信那穌的羅馬人因為毀滅了這位傳那穌的人而歡呼,但同時在天上,千萬天使也因這位忠心耿耿的傳道人為主犧牲而歡呼。當他的首級被斬下之後,一向服事他的天使(或天使們)出現在他靈魂眼前,帶領他愉快而勝利地往天家去,拜見他一生所事奉的主那穌。

    主那穌可能從他寶座上走下來,熱烈地歡迎他,微笑著用溫和的聲音對他說:

    “保羅,你回來了,

      你是一位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罷!”

    於是,保羅在天家開始享受那不為人所瞭解的榮耀與快樂,等候他的同工們一個一個地也回來永遠相聚。

    保羅也等候著你、我和一切忠心事主的人,回到天家去,一同分亭我主的榮耀與快樂。――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提後四18「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這諸般的兇惡,可能指著保羅為主殉道前所遭遇的各種兇惡,如不合理的刑罰或恐嚇。另一方面,這“兇惡”也不一定指他所遭遇的危險,可能指著他自己在心思上所遭遇的試探;正如主耶穌教門徒禱告的時候:“救我們脫離兇惡”。兇惡原文ponerou和太六13的“兇惡”原文同字。――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我們活在世上,不免常遇諸般的兇惡,這都是從那惡者魔鬼來的。因此我們當常常照主親自教導的,禱告說,求主『救我們脫離兇惡』(太六13);也當有保羅一樣的信心,相信說──『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兇惡。』──《讀經指引》

         保羅在這裡獻上他的禱告。死期已近,他知道主必救他的靈魂,接他進天家。──《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19保羅在函末問候之外,還提到一兩件事。特別再要求提摩太去羅馬見他(參9節)。百基拉與亞居拉的事見《使徒行傳》十八13。“阿尼色弗一家“見一16注;只問候家人,大概阿尼色弗此時已死。──《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19~22本文是整卷書信的結語,記錄了問候語和祝福。 ──《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20“以拉都”:保羅曾差他與提摩太往馬其頓去(徒十九22)。此人為哥林多城城管銀庫的(羅十六24)。特羅亞摩曾偕保羅從馬其頓去到小亞細亞,後來又偕保羅去過耶路撒冷。他是歸信基督的外邦人(徒二十4;二十一29)。聖經稱他為“以弗所人”。──《啟導本聖經註釋》

         以拉都: 出身于哥林多,與提摩太一起牧養以弗所牧會(19:22),曾在保羅的傳道事工中任職的同工。特羅非摩: 以弗所出身,是保羅忠實的同工,他曾將以弗所聖徒為救濟耶路撒冷教會而募捐的奉獻帶到耶路撒冷(19:4;21:29)──《聖經精讀本註解》

 

【提後四21本節所提的友布羅、布田、利奴和革老底亞均不見於他處。傳統說,利奴在保羅死後曾擔任羅馬教會的監督,但無充分證據。──《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22「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在這末後祝福的話中。保羅將它分作兩部份:一部份是為提摩太,願主與他的靈同在;另一部份是為和提摩太在一起的弟兄姊妹,“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這樣看來,本書雖是寫給提摩太個人,但其中的信息,也是關係與提摩太在一起的眾信徒及以弗所的教會。保羅既然為“你們”祝福,可見保羅在執筆寫這封給私人的信時,是預算到其它信徒會和提摩太一起看這封信的;所以他也為他們祝福。――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保羅的祝福,上半給提摩太,下半留給教會全體信徒,所以用“你們”。此信雖為私函,一定會念給全教會聽。──《啟導本聖經註釋》

 

【提後四章】司提反在臨終殉道之時,看見『人子站在神的右邊』的異象,因而能有那樣從容、榮耀的就難,顯出了羔羊的見證──為仇敵求赦免(參徒七54~60)。這幅景象在那當時在場幫兇的少年人掃羅(就是後來的保羅)心裏,種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保羅自己將要為主殉道之時,他的遭遇實在比司提反更加為難;他原來殷勤服事的教會──『凡亞西亞的人』,都『離棄』他(15),同工『底馬因貪愛現今的世界』,也變節『離棄』他,連他所最愛的屬靈的兒子提摩太和提多,也不能和他在一起陪伴他(10),而他本身正被關在羅馬的牢獄之中,死亡的陰影已經越過越重的籠罩著他(6),並且惡人亞力山大還蓄意加害於他(14),雖經申訴,也『沒有人前來幫助』他(16)。處此四面楚歌的情境中,那一位曾為司提反站起來過的人子,此刻也『站在他()的旁邊』;換句話說,在靈的深處,他也看見了那站在神右邊的人子的異象。就是這,使他也能像司提反一樣的從容就義,一樣的滿有榮耀的盼望──『主必救我進祂的天國』(18),並且也一樣的顯出羔羊的靈,就是為那些離棄他的人求赦免──『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16)。哦,但願從寶座上站起來的人子的異象,多多向我們顯現,好叫我們帶著殉道者的靈,在此荒涼末世,為祂忠心到死!──《讀經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