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希伯来书第一章拾穗

 

【来一1「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

    神在古时(palai)所晓谕的,就是为那最重要的传递(即借着祂儿子的启示)作预备。──《丁道尔圣经注释》

         「借着众先知,」原文是在先知里头。先知不是器具、机械,是有思想、意志的。因此神用他们是先用圣灵在他们里面感动启示,再藉他们的特长来显明神所要彰显的部分真理。『先知』原文是代言者、预言者。『多次』原文是许多的部分,一个先知只能预言一部分。『多方』原文多种方式,有的预言,有的预表,有的用异象异梦。『晓谕』原是说话,可见圣经是神超然的启示,不像别的宗教教义,都是人的立论学说。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众先知虽然是在众人当中比较顺服神的人,但并不如神的儿子那样凡事完全顺服(腓2:7-8;5:8),他们虽然在某些德行上比别人完全,但还有许多方面不完全。他们虽能有爱心,有时仍有憎恨;他们虽然向神忠心,有时仍有私心;他们虽然甘心忍受苦难,但仍会发怨言。但耶稣基督不论在德行上、性格上、地位上、工作上、权柄上都是完全的、超越的、不同等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希伯来书》

         本节至4节提纲挈领指出神借着祂儿子向我们说话。这是神最后更美的启示,所以必须借着具有超越身分的主基督来完成。这里介绍了基督的历史和现在的地位。

“晓谕”就是神对人说话。神不只存在,还向人传达祂的旨意。神过去(“古时”)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多次多方“)来启示人。包括异象、天使的宣示等,其中最特出的是借着祂在不同时代所兴起的”众先知“。这些人,有的是平民,有的是贵族,挺身而出,宣布神所晓谕的话,来复兴以色列人的灵性与道德生活。这些记载在旧约上的启示虽然比较片段,为一时一地之需要而说,但这些先知不单只预告违背神旨会有的灾祸,也预示弥赛亚新时代的来临。

这个新时代随主基督的降生而开始,神借着祂儿子基督向“末世“,也就是 从基督降生到祂再来这一个时期的人,继续启示(2节)。但这是最完全、最重要的最后晓谕,这些神的话记在新约中。神是旧约和新约的终极来源。──《启导本圣经注释》

         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在旧约时代,神通过众先知启示了诸多有关基督的内容,但这些都只是片断不完全。然而,它们在本质上与新约的启示具有一致性,基督在旧约中以预表的影子出现。由此可知:①启示的渐进性和统一性;②借着基督,救赎史的启示得以成就<西 绪论,启示的渐进性>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1神藉众先知怎样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

答:在古时候,神是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对人发言,宣布神的启示或预言(彼前一1112;彼后一19),这些先知有许多话语是写成圣经的,神借着他们晓谕列祖,就是指着旧约时代的诸圣贤而言。在新约上提到列祖的名词共有十七次,里面都是含有追念和崇敬的意思(参路一5572;徒三13;罗九5,十一28;彼后三4)。所谓多次多方,其原文上是用两个字来表示即()(( )多,( )方面),多次,多方面(in many parts)和(()多,()样式)多方法(in many ways),乃指神对列祖们发言分为许多部分和许多的方法,这就是说神在多少次不同的时候,将每一时代不同的真理部分晓谕列祖们,如神的整个救恩计划和应许成就,神是由浅入深逐渐进步启示而发展出来的。就祂论到弥赛亚基督言,对亚当是晓谕基督,必从他的后裔而出(创三15)。对亚伯拉罕是晓谕地上万国,都必因他的后裔得福(创廿二18)。对雅各是晓谕基督,必出自犹大支派(创四九10)。对大卫是晓谕基督必出自他的王室(撒下七16)。对以赛亚是晓谕基督必为童女所生(赛七14)。对弥迦是晓谕基督必生于伯利恒城(弥五2)。这样于历代的人各别所得启示的前约一部分真理,逐渐的宣告出来,直到新约主来世时代借着祂儿子降世为人的基督,亲自直接晓谕我们(来一2),则神的整个救恩计划便托盘而出,完全而明显的应验了(参路廿四2744)。

至于神在晓谕的时候,从前是借着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向人显现说话,和人交通,如神能借着兆头、异梦、异象、灵感、使者、声音、和启示,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应许、历史、传记、家谱、祭礼、仪式、诗篇、预言、表像、比喻、警告、预言或公开训诲、律例典章等等;这样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才能明白神的真理;但现在神借着基督启示祂的旨意,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基督传讲的福音,只用一种方式,就是把祂自己当作献祭的牺牲,为人赎罪,将这救恩的真理完全表彰出来(来一23,九2628,十1012)。——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来一1神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晓谕列祖?是晓谕什么事?“多次多方”一词原文何意?】

    一、“多次多方”原文为“许多部分和许多方法”(一章1节)原文为POLUMER OSPOLUTROPOS,所谓“许多部分,原意为“许多包裹”,是一包一包的东西,后来打开了之意。

    旧约圣经所载的一切、无非是为着神的儿子要降生为人而预备,正如本书作者的神学思想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来十1),所以旧约一切记载,是那要降世为人的救主的各时代不同的影儿,旧约所说的一切均指向未来的耶稣基督而发言。旧约每一时代,“每一包裹”,每一历史人物与史实,先知每一段重要的预言,旧约所有的应许、和诗篇所载的一切美丽歌颂,均以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为中心。

    主耶稣复活后曾向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显现,他对他们讲解圣经时,“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廿四27)。以后又对他的门徒讲解圣经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廿四44)。显然地,主耶稣把旧约分成三大部分(三大包裹),即“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篇”。

    可是,我们不妨较精细地把旧约的一切分为六大部分(六大包裹),来说明“耶稣基督为旧约预表与预言的中心”。这六大部分乃是:

    ①摩西律法中的一切祭礼。

    ②旧约圣经中的一切应许。

    ③旧约圣经中许多历史事实。

    ④旧约中许多人物。

    ⑤诗篇的赞美。

    ⑥先知书中的许多预言。

    二、神在每一时代向列祖晓谕不同的时代真理,让他们明白神整个救恩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神的启示逐渐发展”。因为没有一个时代的人能完全了解神的整个计划,所以必须逐渐向列祖显明。时代转变,人们对于神的启示也渐明,直等到主耶稣降世为人之时,神的救思计划便和盘托出,人们可以看见神救恩的“整个状态”。神的儿子不再用“一个包裹”打开给人们看,乃是把列代所有的包裹变成一个大包裹,任人欣赏和加以接受。

    神不能在列祖时代向他们完全彰显他的计划,是因为人们好像学生入学,由幼儿园、小学、中学至大学,学生们头脑渐开,了解力渐强,他们所念的书也渐深而渐多了。

    神的儿子虽然已完成他展示整个救思的任务,但救恩今日仍在推进中,圣灵继续执行主耶稣的任务,直等到主耶稣再来的时候,神的救恩才算得完全成功,神对列祖的晓谕便获得整个圆满的结论了。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来一1~2神多次多方晓谕列祖】『多次』原文为polumeros,由polus()meros(部份)二字构成,意即『许多部份』或『许多包裹』。这是指神在古时曾藉众先知说预言,每一先知所说的是『一个包裹』或『一部份』,预言主耶稣这位先知预言的中心的每一方面言行。这些包裹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或说较大的)包裹,足以说明主耶稣较多方面的人生。

   『多方』原文为polutropos,指『许多方法』而言。该字后半为tropos原意为『转回』,指一个方法不能解决后,又『转』到另一方法去,因此转意为『方法』。

   神在古时『多方』晓谕列祖,是因为每一时代领受神启示的需要及程度不同之故,正如由幼儿园到大学,各种学生的程度及理解力不同一般。

   主耶稣在复活后曾向门徒显现,并且宣布『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是指着祂所说的预言,都必应验(路廿四44)。显然地,主耶稣将旧约所载的经文分作三大部份,即摩西五经、众先知的信息和诗篇的歌颂。

   主耶稣乃是启示的整个实现在人间,道成肉身,启示已完成,人们可以与神直接有团契。直到今日,主耶稣借着圣灵时常晓谕我们,不再是一点一滴的指示,乃是完全的教训。我们受圣灵感动是否『有感必动』,『动则必行』,让祂快乐呢?―― 苏佐扬《原文解经》

 

【来一1~3是本书的导论,指出基督的人格及所传递的信息均超越了旧约先知。基督以福音成全和终结了所有启示,他也是启示的核心和启示本身,超越了摩西和以利亚。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1~13为了防止皈依基督的犹太人基督徒背道,作者证明耶稣超越那些犹太人视为尊贵的任何旧约人物。为此,作者将基督与先知、天使、摩西作了比较,强调只有耶稣才能完全启示神,引领我们进入永恒的天国。正如初期教会的一些信徒试图依靠基督以外的其他存在,当今的很多基督徒也想依靠基督以外的力量,如律法、自己的功绩、领袖或灵界的事情。尤其是当异端邪教利用人的弱点发起攻击的时候,更需要牢记耶稣信仰的唯一的道路。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2「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

    在希腊原文里,作者用一个儿子(a son)而不是祂的儿子(his son),他如此说是为了表明启示的方式的卓越性。他当然不是说神还有其它儿子。他的意思是:作为启示的方法,即使是最优秀的先知,也无法与一个神子相比。──《丁道尔圣经注释》

         「末世,」原文是那些日子之末。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在这末世』原来犹太人把整个时间分为『现世』和『来世』两个时期;而在两个时期之中就是『主的日子』。「现世」是败坏腐化的;『来世』是上帝的黄金时代。『主的日子』犹如产妇临盆,把婴儿带进一个新的纪元。所以作者说:『旧的时代现已消逝;那不完全的世纪已成过去;人类猜度摸索的日子已告终结;新的纪元,就是上帝的时代,在基督里已诞生了。』从此这个世界和人的思想,就和基督一同进入新的纪元。――《每日研经丛书》

         「也曾借着祂创造诸世界,」原文是『也曾借着祂安排了诸时代』,就是无罪时代、良心时代、律法时代、恩典时代等等。各时代的计划都是主所设计的。到了时候主就有行动,正如经上所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加四4)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立祂为承受万有的,」原文是『立祂为万有的后嗣』;「诸世界,」原文作『诸世代』。── 倪柝声

         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意指新约是藉神的儿子耶稣启示的,与旧约是藉众先知启示成对比。神是“在这末世”晓谕我们,也就是旧约先知所说的“末后的日子”(8:11,3:5),指基督初临至再临的整个期间。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末世,谁也不知道世界何时终结,故当时刻警醒。承受万有的:指基督是万有的承受者和管理者。起初人也被立为万物的所有者(创一27,28),后因堕落丧失了其身份。但是借着基督重生后(林后5:17),赋予了与基督一同承受产业的荣耀(8:17),虽然现今是不完全的,但在基督里拥有支配万物的权柄(20:4)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23借着基督给我们的启示不同于古时,毋须“多次多方”反复晓谕,而是一次把神的旨意完全启示出来。最终的世代(“末世”)已经到来。基督耶稣比先知中最优秀的更美,因祂是父神本体的真像,要是人类从神子身上还不能认识神,先知无论如何晓谕,都无济于事。

作者用了七句话来说明基督是谁:1,他首先阐明神子和人居住的世界的关系,指出“早已立祂为承受万有的”。神创造万有环绕我们,神子又是万有的承受者,宇宙万有看似冷漠,独立于人之处;但因神子成为人身,舍己救赎,连小麻雀也看顾,寰宇万物变得与我们体戚与共 (参罗八17)。

2,作者接着说神“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这位住在人中间的耶稣基督就是创造人的神子 ,“诸世界”原文为“aiones”(诸世代),不是普遍用以指“世界”的kosmoi,包括宇宙创造所经历的时间顺序。科学越昌明,人对宇宙的奇妙发现越多,便越需要知道其起源,也越会相信宇宙创造者为爱世人的父神(参约一3;西一16)。

3,他然后指出基督与神的关系 :“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有太阳才有灿烂的阳光,神子是神才能发出神荣耀的光辉;同时人也可从神子在世的生活与工作,看见神的荣耀(参约一14,18)。

4,基督也“是神本体的真像”。祂来到世上是神本体完完全全的权威的代表,祂有神的本性与全能,所以连大自然也听从祂(参可四41;约十四9;西i15)。

5,基督不只参与宇宙创造,而且继续在已造成的宇宙中工作,统摄万有;所以作者说“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祂是宇宙的中心,诸世界因祂秩序井然(参西一17)。

6 作者介绍完了基督之后 ,立刻点出本书的主题:“洗净人的罪”。人类的始祖犯罪后,那罪感促使世世代代的人盼望有一天能脱罪,因而出现各种各样脱罪的方法; 但都不外靠人的意志和行为,法利赛人和后来的诺斯底派是其中一例。但神启示的方法是一次且永远的救赎,这就是借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人只要相信,罪便 永远得到洁净,旧约的献祭赎罪由基督一次完成。

7,基督现在“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神是那“高天至大者”,人人应敬畏祂。基督的救赎大功已经完成,基督回到祂至尊的地位,与父神一同统治万有(参一13;不阿1;弗一20;西三1)。“右边”是尊荣的位置,见旧约《诗篇》一一〇1──《启导本圣经注释》

 

【来一3】「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右边指的是尊荣的地位。坐下来的举动(坐下在希腊原文是 ekathisen,不定过去时态)强烈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坐下的姿态比站立的姿态更能表示任务业已完成。高天至大者这个词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它是说到神的一个特别尊荣的方式,反映出犹太人对神的名的敬畏。有些虔诚的犹太人避免使用神的名,因而用替代字眼以示尊重。──《丁道尔圣经注释》

         众先知所用的方法有多种。他们通常是以言辞去表达,但言辞失效时,他们则改用戏剧化的行动(王上一29-32;耶十三1-9;廿七1-7;结四1-3;五1-4)。换句话说,先知必须用人的方法去传达他所领受的上帝真理。但耶稣则不同,祂用整个自己来启示上帝,而不是单靠言行显示上帝的真像。――《每日研经丛书》

         希伯来书作者用了两幅图画来描写耶稣。一个是上帝荣耀的光辉apaugasma)。照希腊文的字义来解,它是光的射线或光的反射,这里释作光辉比较贴切,它指出耶稣在人间照耀出上帝的荣光。

         第二个是:耶稣是上帝的本体Characte{r),这个希腊字亦有双重的意义,可以解作印章seal)或留在腊上的印记impression)。希伯来书作者用这个字来说明耶稣就是上帝的本体,祂就是上帝的十足形像,犹如印章和盖上的印记两者本身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人见了耶稣就是和看见上帝无异了。――《每日研经丛书》

         「本体的真像,」主表明神,不像模型的表明本物,乃像子之肖父,表明出父的形像来。「命令,」原文是话。「祂洗净了人的罪,」原文是祂作完洗净罪的事,作完是一次作完永远生效的意思。「坐,」是表明工作完毕和有主治权之意。「右边,」是生命(太廿五33~34)、是权柄(诗一一零5)、是福乐(诗十六11)是、特别有能力的地位(王上二19),尤其是在天父的右边。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这表示:①圣子与圣父的关系;②启示圣父是基督的事工。基督是神启示的顶峰(14:9),而且恩典与真理只有在基督里(约一14)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3基督是神的本体真像意义何在?】

答:神是个灵(约四24),从来也没有人看见过神,只有借着道成肉身的基督将祂表明出来(约一1418)。在这里又说到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亦不过是神给人用有限的智慧的言词,来说明神性的实际存在而已。所谓「本体」其原字()意为「置于下之事或物的」。英文钦定本译为Person,此字一般解释为人或身体,但进一步就神学上的意义说,乃指三位一体中之一位,在美国重订本改译为Substance系有本体、物质、实体之意,就实质上说,这本体比如刻图印章本身之字体为本体,就抽象的观念言,系指在物的现象之下,形容神的存在要素。所谓「真像」一词,原文字()意为「印记,真像」(Character),即指由本体显著出的形象,英文钦定本译为Express image古典希腊语指为雕工、铸币者、铸刻、图章之印原像等等,其比喻寓意,乃表明父的本体予子,是父的本体真像,是不分开而原为一的(约十30)。父之如何,子亦如何,这父与子之间是本质上的合而为一体的。保罗曾经提过基督「本有神的形象」(腓二6,参第二九八题),「他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一15,参三一O题),意思是指在祂里面带有神的属性,即将神的慈爱、能力、公义、圣洁、信实、与荣耀等等彰显出来(林后四6;约一14),让我们从此明白。事实上神原是没有本体的,断不能将本体与物质混为一谈,乃是使用本体或形象之词语,来说明神性本身之特征,亦即表明神这些属性,已经完全在基督身上得到印证,让我们深信而无疑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来一3 “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一语、应如何解释?神并无“体”,神亦无“像”,原文此二字何意?】

    一、神无体亦无像,所以中文(英文亦然)这句话是很难译得恰当的。“本体”一词原文HUPOSTASIS,此字原意为“在下面站着”,其涵意有三:

    ①属￿物质的意义。a.“本体”一词指图章的反面字面,印出来才是正面字体,那图章本身的字体,便称为“本体”。

    b.银币上的国家元首铸像是代表国家元首的。那银币上的铸币,并非“本体”,本体乃是元首住宅中的真人,该“真人便是“本体”。

    C.屋宇的根基。在根基上建造的房屋,是人人可见的,但房下面的根基,是很少人看见的,但如无根基,则房宇无从建在上面。“本体”即指此而言。所以原文原意是“在下面站着”。

d.太阳光的本身。人人均可见太阳光,但无人能见“太阳本体”,此字即指发出太阳光的太阳本体而言,无人曾见,无人能见。

基督是神“图章”所印出来的字,与图章原字完全相同。

    基督也是神“元首”的代表铸像,像银币的铸像一样,但神才是那原来的“真存在者”。

    基督也是神“太阳光”的光线,基督也是神“根基”上的房屋。

    英文圣经钦订本译为“PERSON”,此字浅解作“人”,深解作“人格”,在神学方面解作“神格”即“神的格位”。美国的重订本改译为“SUBSTANCE”,意即“本体”,与中文意义同。

    近代英语译经者均主张改译此字为“本体”SUBSTANCE而不用“人”PERSON。但如果“人”字用作神学立场来解释,指神的格位讲,则亦适合原意。

    ②属￿比喻的意义。“本体”一词可喻为“实在”,“确实”,“坚强的信念”(参林后九4确信,十17放胆,来十一1确据)。

    ③属￿形而上学的意义,即所谓玄妙的理论,抽象而高尚的观念。“本体”一词指“绝对服从上面的命令而执行时的表现”。

    基督为绝对可信的,确实代表神的一位。

    基督亦为绝对服从神一切命令降世为人执行救恩任务者。

    人类的言语是不够用的,人不能用人有限的言语来表达神的思想。正如鸟能歌唱,但无法唱出人们所作整首的诗歌;鱼能游泳,但不了解人何以能站着走路,而不是在地上的空气中游泳、和鱼一样。

    二、至于说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亦不过用人的有限言语。“真像”一词,原文为CHARAKT ER,原意为图章之字、雕刻品的原像,及路碑上的记号和原稿的设计图样。

    有些解经家以为这字是指图章印出来的“字”与图章上的字完全相同。又以为雕刻一个“像”与原像相同,又以为路碑上的“字”与原来所设计的原稿相同。但这是错误的。

    以图章为例,图章本身有字,它可以把字印出来,与图章上的字相全相同。但一个图章可以印出千万个同样的字样。基督与神是分不开的,在约翰福音十章30节说:“我与父原为一”,而基督只有一位。所以“真像”一词的原意非指图章所“印出来的字”,乃是图章本身上的字,与图章不能分开。

    正如上文所说的,“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神的荣耀与光辉是不能分离的,以太阳为例较近似。太阳本身与太阳的光是不能分离的,但它的光不断由太阳本身发出,照耀万人。

    因此主耶稣是神的“本元”和“神自己”,不过无人能看见神,正如无人能看见太阳本身一样,但主耶稣能把神彰显出来,正如太阳的光彰显太阳一样。

    神无像,在创世纪一章26-27节所说神的形像与样式、是指神的“属性”(即神的慈爱、公义与圣洁、和诚实等)与神的“荣耀”与“永存”而言,并非神有“肉体所能看见的形像与样式”也。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来一4 神子耶稣基督如此超越,自然尊贵过天使。作者将基督与天使相比,可能因当日犹太人十分敬重天使,视天使为神最高启示的传达者,是神的使者,能干预人间休咎祸福。本书受信人很可能把基督与天使同列(参西二18)。作者因此指出基督所承受的“名”,也就是祂的神性和祂大能的作为与神子的地位,都远超过天使 ──《启导本圣经注释》

         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在古代“名”意味着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人格。因此天使在品格、本质上,都不能与拥有“神的儿子”美名的基督相比。这里告诉我们:①神的子女——信徒持有伟大的身份;②作为神的子女需要结出合乎其名的果子(13:6-9)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4~14作者为了证明基督超越被犹太人认为最高的被造物——天使,引用了旧约的七个部分。当时,犹太人认为人与神之间的距离太远,需要天使作为中介,他们认为如同旧约时代曾有摩西一样,他们需要有一位联系神与他们的中保。但作者强调除耶稣以外,不存在任何能够将我们与神连接起来的中介,只有基督才是提供通向神的道路的唯一救主。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5「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在诗篇里你是我的儿子是指大卫说的,但显然,并不完全适用于大卫。──《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14节引用七处旧约圣经来证明基督高过天使;不但高过,天使且要拜祂。本节引用的两节经文,上半节出自《诗篇》二7,也为《使徒行传》所引用(徒十三33),应验在基督复活上 ;下半节出自《撒下》七14。犹太人 认为这两处经文都是指弥赛亚而讲,唯有神子才有这高贵地位。──《启导本圣经注释》

 

【来一5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何意?】

答:这两句话在本书五章5节,同样地是引用诗篇二章7节的经文。古时的大卫王曾经这样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我的锡安圣山上了。」「受膏者说我要传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诗二67),意思原是指着他已被神立为君王的职位而言,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此则认为基督为神所生,是神的儿子,是神立为永远大祭司的意思(来五56),基督因有此超然之地位与美名,被称为神的儿子(参约一49),是任何天使不能相比的(来一4)。使徒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时,也曾引用了这两句话,那是指着耶稣从死里复活说的(徒十三33),因祂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并且祂为着我们,成为从死里首先复生的(参三一O题)。所以神说:「我今日生你。」乃是神的独生爱子降世为人的时候,或指基督从死里复活的那一天的日子,或是指他复活以后,升上高天,坐在全能者的右边执掌王权的时候(参徒二30,五3031)。——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来一5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一语如何解释?神如何能“生”儿子?】

    这两句话是引用诗篇第二篇7节的经文。

    保罗在安提阿证道时,也曾引用这两句话,以作耶稣从死后复活的解释(徒十三33)。保罗的意思是:主耶稣从死中复活,就是诗篇所预言他“为神所生”的最好解释。这种“生”,并非人类肉体与血气之生,乃是神迹与神能之“生”。

    希伯来书作者除在第一章引用之后,在第五章5节又引用一次,但希伯来书的作者则认为“神生了主耶稣”,是神按立主耶稣为永远大祭司的意思。

    我们先要研究大卫写这诗篇第二篇时所说这两句话的原因是什么,便明白这两句话用在主耶稣身上的真正解释。

    大卫王在诗篇第二篇6节这样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然后追述耶和华曾对他说的这两句话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大卫是耶西所生,为何说,是耶和华所生呢?显然地,“生”是有两方面意义的,一是肉体之生,另一是属灵方面之生。

    犹太人在古时也有立义子为产业承继人、当作自己亲身儿子一样看待的习例。某人无子,购一子或蒙友人赠一子之后,在本地长老面前,按手在该孩子头上,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于是该孩子与该人马上有了父子的关系,不是生命的关系,乃是合法地位的承继关系。

所以,“我今日生你”一语可包含下列各种涵意:

一、按立义子为子。

    二、按立大卫为王。

    三、按立基督为天上永远的大祭司。

    四、按立基督为救主,以从死复活表明之。

    至于“今日”一词,在人按立儿子时可以指“指定的某一日”。但在神与基督的关系,则“今日”一词,是另有解释的,因为神不在“时间”之内,人的“时间”的观念是因神创造而产生,时间不是一样东西,乃是一种观念。神是自有永有的,“子”亦然。在神看来只有一个“今日”,或说一个“大现在”,神与基督之间只有一个“大现在”;只有“今天”,所以圣父对圣子所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话,是指神永远的决定和“子”永远的顺眼,无一“起初”,亦无一“终结”。

    不过,有些解经家则认为,神说这话的时候的“今日”,乃是圣子降世为人的时候,或基督从死里复活的时候,因此保罗在讲道中曾引用这两句话。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来一6「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注:或作“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

那里的长子是指大卫王说的,“我也要立他为长子”。很显然,作者认为,第6节的“长子”(prototokos)是指前面几节经文所说的儿子。

介绍引句的公式“说”(legei)是本书信中所惯用的字眼。主词被省略,却很显然是指“神”说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使长子到世上来,」原文是『神把长子带到世上来』。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世上,」或译世界,此处是指环境说的。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长子”指的当为前节的“子”。保罗常常用“首生的”、“元始”、“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西一15,18;罗八29)来指耶稣基督。一切信祂的都得到神儿子的名分(加四56),基督不只是神的独生子,更成为长子。作者引用旧约经文,说明神子耶稣降生之时,天使要来拜祂,可见神子的超越性。本节中的引用文不见于传统希伯来文旧约,但在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有两处极亲近的经文,分别见《诗篇》九十七7和《申命记》三十二43 。《申命记》所载为<摩西之歌>的一部分,盼望以色列的神能战胜一切仇敌。本书作者引用此歌来述说“长子”基督的胜利。──《启导本圣经注释》

 

【来一6耶稣何以被称为神的长子?】

    答:长子的一词原文字()(( )生产,( )第一)其意思就是指长子,头生的Eirst-Born。在新约圣经中这名词在耶稣身上用过七次(太一25;路二7;罗八29;西一1518;来一6;启一5),祂称为长子是有双重的意思(西一1516)。一,是祂在天上尚未降世以前,甚至在太初未有以前,便与神同在,是父神的独生子(约一18,三16)。二,是当祂道成肉身降世为人以后,在十字架上为人流血舍命,从死里复活开了得救之路,要领许多的儿子进入荣耀里去(来二10),凡因信基督的人,都是神的儿子(加三26),因此祂的地位有了改变,不再称为独生子,而永远成为神的长子了,所以希伯来书作者在这里说到「神使长子到这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祂。」(来一6)。保罗也提到

使祂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29),「是首生的」,「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祂是原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518,首生的,首先复活的原文皆是长子),使徒老约翰也称祂为「从死里复活的长子」(启一5,原文无复生二字)。从此可知这长子的名分,乃指第一位出生的,是独一无二的儿子,祂的职位和荣耀的优越性,以及大有尊贵而超众的权力,是无可比拟的,因为只有祂是复活的基督,当祂再来审判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都要更加完全显明出来。——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来一6希伯来书作者称耶稣基督为神的“长子”、和约翰称他为神的“独生子”,是否矛盾?因为如果是长子,则不能称为独生子也。】

    这问题有两种解释法;

    一、主耶稣在天上尚未降世为人时,他是神的“独生子”,约翰甚且称他为“父怀里的独生子”(约一18,三16),表示父与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等到主耶稣道成肉身后,在世完成救人任务,在十字架上为人舍身,死后复活,他的地位便有显著的改变,因为凡相信耶稣的人,都成了神的儿子;这是保罗的神学思想(加三26)。于是主耶稣在神眼中便成为“长子”。根据希伯来书作者所得的启示,他“要领许多儿子进荣耀里去”(来二10);又说,“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11节);又说,“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17节)。

于是,他永远成了神的长子,不再称为“独生子”了。

保罗亦获得同样的启示说:“使他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八29)。

    保罗对歌罗西人引用另一说法,表示主耶稣为长子和他的复活有关,他说:“他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西一18),“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一语不合原文,因为原文是说:“是从死里复活的长子”(原文无复活二字,但其口气是从死里复活)。

这就表示保罗对耶稣为神长子的说法,有决定性的定义,那就是主耶稣因从死里复活而成为神的长子。

老约翰在拔摩海岛写启示录时,也获得同样的观念,他称耶稣为“从死里复活的长子”(启一5原文,与保罗的说法相同)。中文译为从死里首先复生的,是一种错误,应予更正。

    二、但是有些解经家则认为:

    ①“独生子”是父与子的永远关系;基督永远是父的独生子,因为这指神的“三位一元”的神性而言,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介于父与子中间有任何地位。

    ②至于称耶稣为长子,是他与万有的另一种关系。

    a.圣子是长子,千千万万的天使为次子。约伯记一章6节有“神的众子”一语,是指众天使而言。

    b.圣子完成救赎后,成为信他的人的长兄,于是他与信徒的关系,在神眼中成了神的长子。

    但以第一说为正确说法者较多。

    (注。本书二章13节所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一语,并非指耶稣有“儿女”,这“儿女”(原文为孩子)乃是神的儿女,赐给主耶稣为他的弟兄之意)。

── 苏佐扬《圣经难题》

 

【来一6~7长子:这名字在旧约指将要来临的弥赛亚(97:7),在新约指基督是复活的初熟果子和一切被造物的元首(西一18)。这一名字暗示信徒将因着基督复活(林前15),又与基督一起统治万物。“风”和“火焰”暗示天使的工作,表明天使只是服役的灵。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7「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天使(angeloi)与仆役(leitourgoi)的职责与神儿子的职责截然不同。他们的任务是服事。神儿子的任务是管理(如89两节所说)。──《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使祂的使者们如风,使祂的仆役如火焰」(新译),意思是说天使的地位不高。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经文见《诗篇》一〇四4,系依《七十士译本》引用。天使象风、象火,都是仆役,要听命于神子。──《启导本圣经注释》

 

【来一7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有何表意?】

答:是这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诗篇一O4节的话,意思表示神差遣天使如风如火一样的迅速,有能力而有效的来完成神所指定的工作。在西奈山,神也确曾使天使表明借着风与火成全祂所行的奇事(参出三2;徒十二17;王上十九7-12;王下二111),同时也证明天使是完全顺服神的旨意行,因牠们是受造者,而基督不但不是,且是造牠们的主。基督比天使尊贵,荣耀而地位优越,从此亦可显然的表露出来。——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来一89神啊,祢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开头的句子引起了一个问题,因为这句话可以是直接指着神儿子而言。祢的国权是正直的,这句话以神儿子王权的性质为焦点。旧约圣经时常强调正直(公义)的概念,不但是神的公义,神的子民也要是公义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子,」:(1)本性所属是神;(2)宝座是永远;(3)国权性质是正直、喜爱公义,恨恶罪恶;(4)荣耀是高过一切。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引自《诗篇》四十五67。此诗很可能为某以色列君王婚礼中所用,后来引伸描写基督的受膏和荣登宝座为王。基督既是那“受膏者”(参徒十38),在永远的宝座上更应受天使的敬拜。──《启导本圣经注释》

         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正直的:进一步指出基督超越天使。天使的职份是服侍,基督却拥有永远的王权,其统治是公义的。在这里我们知道:①所有信徒应生活在基督的掌管下;②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托给主。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9「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祢喜爱公义是祂属性的一部分。如此积极地喜爱公义,也导致明确拒绝与其相对的不法(anomia,中译“罪恶”)。神儿子的受膏,不必与加冕典礼联想在一起,而是象征着被膏抹之后的那种欢乐愉快的气氛。这是喜乐油的最佳说明。喜乐油这个字(agalliasis)表示着强烈的欢乐意识,类似诗篇二十三5的意思,在那里,膏是蒙恩的表征。胜过膏你的同伴这句话在诗篇原文的意思也许是指别的君王们,强调所描述的君王的超越性(参诗八十九2764。然而,它可能是较不正式地指宴席上的同伴说的。不论是哪一个意思,这里的主要宗旨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圣子的另一个超越上。将经文受膏的观念转移到圣子,也不必多作解释,因为我们熟知的“基督”(相关的称号是弥赛亚),这个字的意思是“受膏者”。彼得对哥尼流讲解时,特别掌握了这个关键(徒十38)。而且,在一封以基督的大祭司职任为主题的书信中,受膏的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因为所有属亚伦等次的祭司,都必须接受膏抹才能担负他们的职任。──《丁道尔圣经注释》

         「喜爱公义,恨恶不法」(新译),喜爱与恨恶都是已往式,意思是已往曾一次这样行过,将来也必然如此。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用喜乐油膏你:这是描写年轻的王在婚礼上受到荣耀;暗示基督不象天使,他是万有的王。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10「天也是你所造的,」可译诸天也是你的手工(参诗八3;十九1)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来一1012这一段经文引自诗篇一○二2527,它们原不是指神儿子说的,因此这三节经文引起一个疑问。在七十士译本圣经里,第122节是对神说的,而第2328节是个回答。但本书作者却将它理解成神是这里的发言人。在作者的思想里,指神而言的信息用在神儿子的身上是合宜的,因为他在前面已经说明祂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把这段经文引用在耶稣基督身上时,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因为作者已经解释神儿子参与了创造天地的工作,这样的观点从诗篇第一○二篇获得最有力的支持。作者引用这段经文来引发受信人注意神儿子更深奥的特性;就是祂的永不改变。天上和地上都是具有实体的,而天地都要灭没。在希腊罗马文化之下,人们普遍相信这个世界和这个宇宙是永不朽坏的。这里所表达之基督徒的观点正好完全相反。受造之物质看起来不变,其实却是暂时的,加强了它与神圣的恒常性之间的对比。此处祢却要长存回响着庄严的意味。作者如此陈述是要我们把注意的焦点放在祂不被摇动的不变性,下面说到神将天地像一件已经穿破了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卷起来,这幅令人怵目的景象更加强了这种不变性。诗人庄严地瞥见现今世代的完结,引入一个高峰:惟有祢永不改变。面对着万物的分解,神儿子永不改变的属性在无误的对比下更加突出。──《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创造万物 ,万物可改变,但祂永不变(十三8)。这里的话引自《诗篇》一〇二2527,也是依《七十士译本》,把对耶和华神的赞美应用到神子身上。祂是那永在、不变、大能的主,能改变天地。──《启导本圣经注释》

         基督的永存与被造物的千变万化构成对比。被造物就象衣服逐日陈旧,但基督作为创造主,是永恒的。因此,我们应仰望不变的基督(13:8),应明白追求世上东西都是虚妄的(5:13) ──《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13本书引用《诗篇》一一〇 篇的经文甚多,可说是全书的一个骨干。本章开头(23 )便是此篇诗歌的延伸。作者深信《诗篇》一一〇乃有关基督的预言。──《启导本圣经注释》

 

【来一13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是指什么?】

答:诗人大卫说:「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诗一一O1)。这里耶和华即指父神,我主指生子耶稣基督。作为人,基督是大卫的后裔(太一1);作为神,基督是大卫的主(参太廿二42-45)。所以此处所称主,系指基督神人合一的个体而言,全句的涵意,乃为以赛亚预言基督升天之时,坐在神的宝座右边,完全得胜制服仇敌之意(参书四24),这一节经文在新约被缓引达五次之多(来一13,十13;太廿二44;徒二3435;林前十五25;弗一20)。足证主基督地位之崇高,因为祂坐在耶和华的保证右边,表示祂的尊荣而有能力权柄,使仇敌都要服在祂的脚下,完全的被征服了(参书十24)。至于祂的仇敌是指多方面的,诸如律法的攻击(林前十五56;西二14),罪恶的陷害(太廿六2-459,廿七41824;参西一21;罗八7),魔鬼的试探(路四1-13;参弗六1112;彼前五8),世界的恨恶(约十五1819;参雅四4;约壹二15-17;约十六33),及死的敌对(林前十五26;来二14;参林前十五54;徒二24)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仇敌都是成为基督的脚凳,为基督所降服所战胜,而使我们在祂里面因之也能脱离这一切罪恶的捆绑,常常靠主得胜(加一4,三13;罗八2;林前十五57)。——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来一13~14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暗示基督将完全征服魔鬼的权势,最终取得胜利(110:1)。同时众天使是“服役的灵”,服事得救的圣徒。──《圣经精读本注解》

 

【来一14「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都(Pantes)这个字在意思上是指所有阶层的天使。甚至最崇高的天使都是“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圣子在服事时暂时取了奴仆的地位(参:腓二7),以及祂完成使命后放弃了这个地位(译按:指神用右手将祂高举),这两件事之间有着对比。另一方面,天使只是奉派不断的服事人,无分于宝座,这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来我们是比天使微小的人,今天我们因着主耶稣的救赎,比天使大多了。我们是神的儿子,他们是我们的仆人。也许我们每一个信徒最少都有一个天使(参徒十二15)。── 倪柝声

         「服役,」与七节的仆役不同;仆役是指着在神前像祭司事奉的工作,服役是指对人像奴仆般的服务工作,就是为人效力,像天使搭救人,为人送信等。 牛述光《新约全书释义》

         从以上所讲看来 ,坐宝座的基督和服役的天使不同甚大。天使只是灵,没有死而复活的能力,他们的职责只是服役。“都是 ”二字强调没有例外,包括各级天使在内 。基督为了完成救赎大功也曾“取了奴仆的形像”(腓二7),但这只是暂时的。天使则不同,只是“奉差遣”保护或传达神旨给承受救恩的人,决不会坐在宝座上。──《启导本圣经注释》

 

【来一14天使怎样为承受救恩的人效力?】

答:圣经记载天使的事,可谓不胜枚举(参第十六题),神不仅穿凿创造这物质的世界,也创造了天上的灵界,天使在这灵界的受造者也是尊贵的,因他们在天上(参太廿四36),是属灵的,为神的使者与仆役(参诗一O21,一O4),在这里提到天使「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一14),就是基督与教会蒙恩人的关系而言,其效力的工作范围是很广的。诸如天使们,向人宣报救主降生大喜的信息(路二8-11);当主耶稣基督受试探以后,来伺候祂(太四11);在客西马尼园极其伤痛恳切祷告的时候,来加添祂的心力(路廿二43);向众圣徒见证主的复活,升天信息(路廿四47;徒一111);搭救保护使徒们脱离患难(徒五19,十二7-11,廿七2324;参太十八10;诗三四6,九一1112;创十九15);启示神的旨意(徒十3-522,廿七53;来二2;参第二五九题);察看圣徒的行事见证(彼前一12;林前四9,十一10);向逼迫圣徒的仇敌实行报应(徒十二123;参赛卅七36);把死人的灵魂护送到乐园里(路十六22;参第九五题);将来还要同主降临的时候,担任重要的角色召聚万民(太廿四3031,廿五31-33,十三394149;帖后一7-10,启廿12),由此可见天使的效力,对于基督教会,对于得救蒙恩的人,甚至整个世界人类,都发生了密切而重要的关系。——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在第一章,我们看见主耶稣得着一个超过天使之上的名。写书的人引了不少的圣经,来证明主耶稣是远超过天使的。他给我们看见,祂是神的儿子,祂就是神。第一章就是给我们看见这件事。── 倪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