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希伯来书第七章短篇信息

 

目录:

希伯来书第七章讲义   来七

麦基洗德    来七13     (李道生)

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    来七1128     (膝近辉)

更美之约的中保    来七1128

圣子照麦基洗德的等次    来七17

长远活着的救主    来七 2425

代祷   来七25      (赵柳塘)

做事到底的神      来七25;约十三1      (林义杰)

靠祂到神面前来     来七25      (马英杰)

最大的祭司    来七 25     (慕安得烈)

基督是代祷者     来七25      (慕安得烈)

 

 

              希伯来书第七章讲义

                       经文:希伯来七章

 

基督按麦基洗德的等次为大祭司(七110

    本章乃是希伯来书主要的论点,那在五章10节及六章20节所引进的题目,在本章中加以详尽发挥。五章10节曾将基督的祭司职分与亚伦的职分比较,而本章又是基督与亚伦的对比,因祂为祭司乃是按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而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分,又是早过并高过利未支派的祭司职分的(参诗一一O)。

 

麦基洗德的原始本质(七13

    1)他的身分好像基督一般,始与终都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更彻底地说,基督不仅没有记载,祂乃是无始无终的自有永有者( 3)

    2)他是撒冷王,也是祭司,基督是君王,也是祭司,一身兼两职。在以色列人中,这两个职分从来没有一个人兼有。基督是君王和祭司,表示他是令万人得福的主宰,也是使万人奉献委身的物件。请注意,在此仁义与平安相连(七12),好像根与果相连一般;仁义和平安都是从基督而来的。

 

麦基洗德的伟大(七410

    他超越亚伯拉罕的地方有两处:

    1)他接受十分之一的奉献。接受亚伯拉罕的奉献,表明他的地位比亚伯拉罕更超越。

    2)他祝福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因麦基洗德的祝福而蒙福。

    麦基洗德是独一无二的神子基督的预表;主基督为我们祝福,我们岂不更得福气吗?

 

基督高于亚伦祭司职任的明证(一)  (七1119

希伯来书作者在本段中讨论基督与亚伦祭司的分别,藉此指出基督的祭司职任高过亚伦和利未。

亚伦祭司职任的不完全(七1115

    「不完全」与「更改」表示亚伦及利未祭司制度中有明显的缺陷,就是短暂、临时及不完整;所以神要「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而不照亚伦的等次」,基督的祭司职任便是取代亚伦的祭司制度。另一方面,亚伦只能每年一次进入幔子内的至圣所,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赎罪;然而基督为大祭司,不单为人赎罪,且要进入幔子内——神的面前,为属祂的人献上自己,为人赎罪,祂的赦罪是永远有功效的,为此,基督的祭司职任是完全的,胜过亚伦和利未人的祭司职任。

  亚伦祭司职任的弱点(七1619

    亚伦作祭司是照着属肉体的条例——律法。律法的主要功用是显露人的罪和软弱,不能给予人新生命和胜过罪的能力。因此亚伦是按律法立为祭司,不能真正救人脱离罪,他的祭司职任只能算是一个预表而已。但基督的祭司职任并非根据宗系、遗传与律法,乃是根据「无穷之生命的大能」,这生命是内在的也是活泼的;基督将祂自己的生命赐给我们,因此能将我们「引进更美的指望和进到神面前」。

 基督高于亚伦祭司职任的明证(二)(七2028

    本段经文承上讨论基督祭司职分的超越性,请注意下列的要点:

    旧约的律法既是没有功效的,就必须以另一些事物来代替,惟有基督才能担此重任(1819)

    「更美」乃是本书的钥字之一,共使用了十二次之多,请读者一一查考,加以默想。我们务要在现今短暂的世界里,追求那些「更美」的事。

    「指望」 ( 19)是指我们信仰的把握和权利,同时也应当是我们实在的生活。

    祂是能拯救到底的大祭司(七2325)。亚伦制度下的祭司是会死的,所以要不断更换,不可恒久作为倚靠。惟有基督,祂不但是永存的,更是永远不变的,因此可以作为我们永远的倚靠,能救我们到底。但唯一的条件,是我们必须「靠着基督进到神面前」,而且并非偶尔一次,乃是继续不断的。

    祂为大祭司有优美的品格(七26)。祂乃是绝对圣洁,毫无邪恶,亦是毫无玷污的(祂在地上虽然与罪有接触,但却未犯过罪),祂更是远离罪人的(乃表示祂虽住在我们中间,却非属于我们的)。

    基督的死乃是甘愿,是为着赎罪而作的(七27)。

    基督所献之祭「只一次献上」(七27),表示祂所献之祭是最宝贵的,是空前绝后的。

 

           麦基洗德    李道生

                     经文:希伯来七章13

 

   麦基洗德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因为圣经对他的出身没有记载,他的有限事迹,仅在创世记十四章1720节,以及诗篇一一04节两处曾被提到,而约两千年后,希伯来书的作者,根据这些资料将其重要的真理发扬出来(来五—七章)。

    照圣经所说:「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永远为祭司的。」「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来一1,3 )。这样看来,让我们确实知道他是人,是古时的一个王,又是祭司,比亚伦及其子孙为祭司更早。他不是世袭的祭司,乃是出于他本身的功能为祭司;但其人究竟是谁,他的身世如何,我们无法确知,不过有不少随从犹太人的见解,认为他是挪亚的儿子闪,那个时候还活着,借着他是长子的身份,作他自己后裔的君王和祭司,在世上掌权。但他何时改名,在什么时候达到亚伯拉罕所居之地迦南去住,没有一点记录可找,并且闪是有父母的人(创十四1719;八1516;九18),故这种见解很不相称。有人认为「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约八56)。这一节圣经说到他就是基督,就是基督当时的化身显现,但基督预表基督,以弛自己的化身来预表自己,未免稀奇,令人难以置信。另有人认为他就是当时一个异邦撒冷的王,是迦南各族中特出的义人,他领导迦南人敬拜真神,用公义与和平统治他们,被称为「至高神的祭司」,至于此处说他无父无母,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不过是说旧约圣经没有记载而已(创十四1720),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圣经只就他与亚伯拉罕发生重要的关系事迹作一叙述,对于他的个人出身家世并未重视,他的行踪突如其来,后又突然消逝,此后圣经不再提到他的名字,显出他是一个更特出的伟人,这种推论倒是值得读者所注重的。

    麦基洗德「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如英文钦定本按原文翻译是「便与神子相似but made likeunto the Son of God」,这「相似」一词原文字意即「使与相似」,是属已往兼状情体,意思说他并不是真无始无终,乃是说圣灵这样感动写旧约圣经的人,特别的不记他的始终,好使他更像更能预表耶稣基督为大祭司的永远神性。在原文「使与」后有「但」but字,显明所表的像,是与被表的实,本是相反而不同的。表的是像,被表的是实,从来像就不能如实,所以这乃是说他被「使与神子相似」,是指多少相似,并非表示他与神的儿子处处完全相同,这有如从影看人,本来就不大一样。总而言之,麦基洗德是基督的预表,这是毫无疑问的(创十四1720;诗一一0 4),因此本书的作者,即以此旧约圣经及其预表的意义,加以明显的发挥,使我们更为明白基督是照麦基洗德等次成为完全而永远的大祭司(加六20),更对于这一项真理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而获得更满足的指望(来七119)。

 

      我们的大祭司耶稣基督    滕近辉

                  经文:希伯来七章1128

 

    刚才所念的希伯来书,第七章告诉我们;主耶稣是我们的大祭司。旧约的大祭司不过是主耶稣的影儿,他的工作却完全成就在主耶稣的身上,主耶稣才是我们真正的大祭司。今天我们要从希伯来书查看,这位大祭司为我们作了甚么?使我们可以对主的工作清楚认识:

  

一、祂将自己献上当作祭物:

    主将自己献上当作祭物,担当我们的罪,使信他的人能以成为圣洁。正如七章2627节说:「高过诸天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十章10节说:「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祂的身体,就得以成圣。」十章14节说:「因为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九章26节说:「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九章28节说:「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众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以上这些经文清楚地告诉我们,主耶稣为我们所作的;我们众人的罪都放在祂的身上,祂为我们来到世界,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使我们免受神的审判。九章27节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主已经救我们脱离这审判,这审判原来是要临到我们的身上,神的审判是无人能逃脱的。

    世人的律法有时有漏洞,有些人犯了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因为他们会钻律法洞,事实虽然犯了罪,律法也不能定他们的罪。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曾说:「有一个人,我明明知道他犯了罪,但在我审判的时候,我不能定他的罪,因为律法不完全。」但有一天,每个人都要赤露敞开,站在神的面前受审判,这审判是要显明隐秘事,是公义平等的审判。世人在许多事上彼此不同,不能有真的平等,只有在神公义的审判时才有真平安。

从前美国芝加哥城发生大火,全城几乎烧毁,在这患难,痛苦,死亡迫近的时候,不论市长,工人,财主,穷人都要逃命,不管你平日与人有何不同,这时都要与人一同逃命,神的审判亦是如此。神的审判是不讲情,不贿赂,不舞弊,完全公义的。世人无一幸免,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神的荣就是祂的公义,圣洁,慈爱,良善。如果有人将这荣耀都表彰出来,这人就不亏欠神的荣耀了,但我们都亏欠了祂的公义,圣洁。慈爱,良善。所以我们在祂面前都是被定罪的人,在祂公义的审判台前是站立不住的。但九章28节却说:「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众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因主已救我们脱离了审判,这是主为我们所作的第一件事。 

 

二、祂能体恤我们的软弱:

    四章15节说:「因为我们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祂也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旧约的大祭司,有个胸牌,牌上有十二块宝石刻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表示全以色列人都是在大祭司的心上,我们的祭司主耶稣也是顾念一切属祂的人。诗一四七篇34节说:「祂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祂数点星宿的数目,一一称他的名。」神何能一一称他的名呢?我在英国有一次去参观滑铁卢的火车站时,看见每分钟都有火车进出,那管理人能精密计算而管理这复杂的机器,我才明白人既能如此,神岂不能管理祂所造的星宿呢?太空的星宿比地上的人不知多少倍,神既然能记得它的名,神怎会不知道我们的困难与软弱呢?请问诸位有谁所受的苦比主更多更大呢?主受过十字架,荆棘冠,戏弄,鞭打,被吐唾在祂脸上等等之苦,必能晓得我们痛苦,体恤我们的软弱,所以我们当以信心接受祂的帮助。

 

三、祂作我们随时的帮助:

    四章16节说:「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旧约大祭司不但有胸牌,他的唇上也有盾牌刻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表示负担他们。主说:好牧人放下九十九只羊,去寻找那迷羊,找着了就欢欢喜喜扛在肩上回家。这就是主所要作的,主不但有爱心,而且有强壮的唇膀,祂将得救的人放在肩上,肩是表示力量,换句话说,每个得救的人主都赐他力量。

    我们虽有困难软弱,有时觉得不能胜罪,几乎要投降时,我们所当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主面前向祂恳求,祂既应许帮助我们,就必帮助。我们若遇见试探,应立刻将它带到主的面前,试探的力量就立刻消除,因为主的面光是使试探无法发挥能力的。曾有一架飞机在飞行时,机师发现机内有老鼠,恐怕机件被牠啮坏,又无法处理牠,这时机师忽然想起老鼠无法抵受高空的气压,就把飞机向上冲,飞入高空再降下,那老鼠果然死了。照样罪恶不能在神的面前存在。

 

四、祂用金铃铛提醒我们:

    旧约大祭司衣服的底边有金铃铛,当他走动时这些铃铛就发出声音来,一面提醒自己,一面警惕在圣所中的人,使他们记得此地是圣所,应当肃静遵守神的律例及吩咐而行,自己省察警惕。主在我们心中也常有这样的声音,当我们要行差踏错时,主就提醒我们,使我们听见祂铃铛的声音,叫我们回头改变,这就是主的工作。

    大卫王犯罪之后,神差遣先知拿单去对他说:「你就是那人」,就是你自己所定罪的那人,这话如刀刺入大卫的心,他犯罪后的心是麻木不仁,伹主藉这话提醒他,他就忧伤痛悔认罪,因此,他虽犯大罪,神仍然赦免他,所以他求神为他造一个新心,里面有重新正直的灵,可以走新路、做新人(诗五十一),这是神所悦纳的祭,我们都能时常听见主的金铃铛,在我们的心里发声。

    亲爱的兄姊们!要记得我们的大祭司主耶稣基督,祂所作的第一件事,是将自己献上救我们,这是基本工作,是与我们的得救分不开的。第二件是主能体恤我们,所以我们当将任何困难带到主的面前,要记得诗篇一四七篇4节说:「祂一一称星宿的名」,所以祂必知道我们的痛苦。第三件作我们随时的帮助,所以我们必须随时的恳求祂。最后,主是时常提醒警惕我们,愿我们时常听见祂金铃铛的声音,阿门。

 

           更美之约的中保

                    经文:希伯来七章1128

 

    「倘若照麦基洗德的样式时另外兴起一位祭司来,我的话更是显而易见了;祂成为祭司,并不是照属肉体的条例,乃是照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七15,1622

    麦基法德是何许人?除了希伯来书之外,另外只有两处经文提到此人(创世记十四侣;诗篇一一04)。按照创世记的记载、事件,他出现当时正逢九个王之间的争战和冲突(四王对五王)。战争的地点是所多玛和蛾摩拉。以拦王基大老玛争战得胜之后,掳掠了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和粮食,连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全家也被掳去。亚伯拉罕听见这消息,立即率领精练的壮丁三百一十八人追赶基大老玛。他一直追赶以拦王直到加利利地区的北边上面一带,在但的区域将他击败。亚伯拉罕在回程的时候,遇到撒冷王麦基洗德。麦基洗德为亚伯拉罕祝福,亚伯控罕则把他从敌人手中所得的战利品中的十分之一奉上作为响应。诗篇中的参考经文乃由大卫所写,他前瞻性地看见弥赛亚国度的统治、掌权,预言说:「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希伯来书中有关麦基洗德与耶稣之间的关联性,让我们试着循本书作者的思想路线来寻找答案。我的意思是指我们能作的事有限,要完全理解他人的思想是不容易的事。

    作者指出麦基洗德是「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  (来七3 )他要告诉我们什么事?如果他意图要我们按字面意思来看,那就是说——麦基洗德是神(因为唯有神无父母、无族谱,无始无终)。我们可以断然地拒绝接受这种解释。还有唯一的选择——麦基洗德是个奥秘,因为没有关于他的历史、背景的任何现存记录、档案。如果把他当作奥秘,他就成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奥秘的最佳形像、影像或典范、榜样,.耶稣基督是神而人,又是君王而祭司。

    由于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希伯来基督徒,现在作者试着帮助他们超越一项很大的障碍和困难——事实上,新的祭司职位不是出自利未这支祭司专属支派,而是出自犹大支派。在第六章时,早已复习过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或立约。论及神的誓言:是讲神指着自己起誓,神亲自用祂圣洁的名来签这份立约书。至于两件永不更改的事(神的应许和神的誓言)乃指望的根基,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来六1820)。耶稣又是先锋又是这指望的具体形象——耶稣「通入幔内』且「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

    作者别具用心地运用麦基洗德为实例教材。按希伯来人的传统,惟独利未支派蒙召,拥有得祭司职位的特权。但是先祖亚伯拉罕争取十分之一上等之物给麦基洗德之时,他奉献的对象是「不与利未子孙同谱」(来七6)。他怎么能如此行呢?利未还未出生哩!作者接着指出,事实上利未已经在他先祖亚伯拉罕的身中(来七10)。这未免延伸得太多了些,为何扯这么远呢?因为按希伯来人的宗教惯例,若要因信心获取任何「完全」的话,都必须「藉祭司的职位才能得完全」(来七11)。如果经由别条得以完全的路径、方式都被视为「仿冒品」,也就是说,耶稣是介入此体系的第三者。

    作者陈明并非如此,耶稣如果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就不能如此看待祂。甚至连利未都取十分之一献给麦基洗德(虽然此乃间接意义—来七10)使麦基洗德不同的原因何在?祂伺候祭坛不是照属肉体(谱系)的条例,乃是照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来七16)。在复活的真理亮光之中,耶稣永不灭亡、长远活着。既然那些其余的祭司会死亡,耶稣又永远长存,秘祭司的职位、就长久不更换(来七2324)。因为祂能拯救人到底(来七25)。既然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律法原来一无所成(来七1819)。

    靠着耶稣,我们引进了更美的指望,耶稣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来七22)。祂是最杰出的祭司——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来七25)。

    祷告:耶稣,感谢祢成为我们的大祭司,在神面前作我们的中保和代表。谢谢祢的应许,为我们代祷。恳求祢施恩惠、赐我们愿意的心,将自己这一生献给祢,完全为祢而活,使祢的旨意完全成就在我们身上。奉主耶稣圣名,阿们!

 

              圣子照麦基洗德的等次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17

 

    「因为有给祂作见证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来七17

    前一讲中我们看到,圣子的伟大彰显在祂应验了神对亚伯拉罕所起的誓言,祂进了幔内,成了先锋。

    这一切表号都是希伯来这个国家,宗教,和敬拜所专用的。站在幔内的职分自然是属于祭司的。本卷书的作者现在又回到这个主题上。过去,亚伦在赎罪大日进入幔内,在其中担任祭司,完成他的职责,然后走出幔子。耶稣进入幔内则留在那里,而当祂如此作的时候,幔子裂为两半,好让其他的人也得以进去。

    以下的宣告指出,圣子如此进入幔内,祂的祭司职分为:「因为有给祂作见证的说,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本书作者已经三次提到这个事实。五章56节说:「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祂说:『祢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祢』的那一位。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第10节又再度说:「并蒙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祂为大祭司。」另外六章20节这样记载:「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最先的那段经文(来五56),引用了两处诗篇,这两处绖文在诗篇中的位置相隔甚远,写成的年代也可能相距甚久。作者将这两处经文连在一起,用来指神的儿子。他从诗篇第二篇引述:「祢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祢」,又从诗篇一一O篇引述:「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这里的「祢」就是指神的儿子,祂祭司的职分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

    希伯来人的整个祭司职位都是属于利未人的,是照亚伦的等次。耶稣不是出于利未支派,而是犹大支派。因此祂不是照亚伦等次的祭司;而作者在此作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宣告,祂乃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

    这必然会引起一个问题,也会让人不得不留意。我们对麦基洗德知道多少?我们发现,整本旧约圣经里他的名字只出现两次。此名在希伯来书则出现了九次。旧约的创世记对他有一段历史性的记载,那是主前两千年的事。从那时起,希伯来人的历史和先知的作品中,再也没有提到他。自那次的历史事件之后一千年,大卫在诗篇中又提到他一次。那篇诗是论到弥赛亚的,大卫瞻望祂的来临,提到了那次历史事件,并且说到将来临的这一位:「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这一切都相当引人注目,并且饶富深意。有一件事情曾发生过,并且留下了记录。一千年之后,一位诗人提到了它。又过了一千年之后,事件所预表的那一位出现了。然后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诗篇,且提到历史。

    我们不妨先回到那个历史事件上。麦基洗德的名字本身就很吸引人,意思是仁义王。希伯来书的作者提到他时很谨慎的说:「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关于「撒冷」的位置,各方讨论甚多,却未注意到本卷书的作者所加上的另一句意义深远的话,「就是平安王。」可见他的用意不在指一个城市。

    关于这个历史人物,我们知道两件事。

    1)他的名字含义是仁义王:

    2)因为他是仁义王,他也就是平安王。

    在亚伯拉罕的历史中,他突然出现了,被描述为至高神的祭司。圣经未记载他从何处来,也未说他向亚伯拉罕显现之后到那里去。他是在一个重要的时刻出现。当时亚伯拉罕刚与罗得分离。罗得选择了雨水滋润的平原,亚伯拉罕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在幔利的橡树那里支搭帐棚,与神亲近。后来那与世俗妥协的罗得遭遇劫难,厚道的亚伯拉罕立刻伸手援助,击退前来攻城略地的诸王,并夺回被掳去的人和财物。就在亚伯拉罕凯旋而归时,麦基洗德出现了。我们仔细观察他所行使的祭司职责。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提到献祭。他没有带来燔祭,或任何献祭用的东西。他只带着饼和酒,来慰问这位疲惫的神仆人。此外,他为亚伯拉罕祝福,并且行使祭司的另一项职权,称颂神,就是敬拜神。然后他接受亚伯拉罕所献的十分之一。此举说明他的地位高于亚伯拉罕。

    有关这段记载的解释甚多,当然值得我们尊重。记载本身其实相当简单。我们知道有一个人出现在亚伯拉罕面前,无人明了他的来历,作者说他「无父,无母,无族谱」。因此,他行动的权柄不是来自人类的祖先,他的行动也与其后代无关。

    以上所提到各种不同的解释中,我个人相信这是一段论及基督显现的记载。此处和圣经其他地方一样,是在讲神儿子的出现和祂的事工,祂是仁义王,也是平安王。

    那次事件之后一千年,大卫写道:「耶和华对我主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大卫回到那次历史事件,宣称那最终的祭司将像麦基洗德一样,无父,无母,无族谱。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主要便当代的官长认识弥赛亚就是神儿子的时候,也引用了同一段经文。官长们回答耶稣的问题,显示对经文极熟悉,他们立刻回答说,弥赛亚应该是大卫的子孙。主马上反问说,为甚么大卫的子孙又是大卫的主呢?显然他们没有领悟这段引文和耶稣所提问题的真正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出,茌肉身说来,祂是大卫的子孙,但实际上祂是神的儿子。因此祂的祭司职分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

    圣子作先锋进入幔内,住在那里,行使祂的祭司职责。如此,麦基洗德的历史记录中所显示的一切奥秘特质,在基督里完全实现了。我们如果只是从人类的范畴里来解释祂,就是未能明白祂的属性,和祂的祭司权能。

    所以本卷书作者的目的,是在指出圣子的祭司职分和其他祭司之间的差别。他所提到的那些祭司都是神设立的、授权的,但他们本身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在圣子的祭司职分中,人的需要才能完全得到满足。

    在探讨这件事时,我们发现这一祭司职分,不单实现了历史上麦基洗德所蕴含的奥秘,也实现了该处所揭橥的原则。正如作者所言,祂是「仁义王」。那在幔内代表我们,有无穷生命大能的一位,所执行的祭司职事并不会偶尔降低道德标准,祂从起初就是仁义王,也一直如此。任何一种论及祂的中保工作以及救赎大能的说法,若有任何降低公义标准的暗示,绝对是错误的。

    由于祂是仁义王,祂也就是平安王。永恒的次序总是这样,纯洁第一,然后才是平安。这位大祭司已进入幔内,并使人类借着祂,对付了罪所造成的污秽和麻痹;透过祂,在祂里面,人得以站立在至圣者的面前。

    本卷书作者称后在第七章里作了一个总结。因为圣子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祂的属性超越了人类一切的限制,祂首先代表仁义,因此祂能带来平安。「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  (来七25)。

    「到底」一词非常奇妙。它包括两个要素,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启示。这两个要素可用两个词代表,其中之一是panteles,意思是「所有的」,指数量而蓄。另一词是telos ,意思是伸展,指范围而言。祂能拯救到底,意思是在祂里面有数量上充分的供应,也有范围上完全的供应。

    如此,我们所熟悉的「拯教」一词,就显出其丰富、荣美的意义。新约的教训显示,「拯救」一词是有时态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回顾从前,我们曾被拯救;思及现今,我们正在蒙拯救;前瞻未来,我们也能说:「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  (罗十三11)。我们曾被拯救。我们正蒙拯救。我们将被拯救。祂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永恒属性的奥秘,祂忠于公义,祂用十字架作为获取平安的途径。

    亚伦的祭司职位是美好的,是神所设立的,但是却无法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它的价值在预表这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神儿子的祭司职分却不是预表,而是实际造成使人满足的经历。

    更进一步说,圣子的祭司职分是不断带来饼和酒,以更新、扶持那些与神同工的人,正如当年祂在亚伯拉罕疲惫归来时所作的一样。在那个故事中我们读到,所多玛王要送财物给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却回答:「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创十四23)。所有接受大祭司——就是神儿子——帮助的人,也当存同样的态度。透过祂,他们在神里面找到护庇和极大的赏赐。

 

           长远活着的救主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2425

 

    「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七2425

    使生命充满胜利,就是新约圣经的信息。尤其在启示录里面,使徒约翰所作的见证,对全世界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大喜的信息。世界上无论是圣贤或庸人,在救主耶稣基督未诞生以前,都以为将来必有死亡、黑暗、混沌等临到人类,了结这个世界。

    就是古代崇高的哲学思想,也都表现这种悲哀的人生观。以为命运如一只不可抗拒的魔鹰,残酷无比到处吃人,虽然有些勇敢的人,想要为众人除这大害,但他们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失败。也有人以为命运就如一条巨蟒,要吞吃一个软弱无力的孩童,他的父亲虽然勇敢的抵抗,结果还是一场悲剧。

    他们的思想多以为婴孩乃是为将来的死亡而出生,美丽的花柔也是为不久前就来临的凋谢而开放,春天的光辉荣耀也不过是短暂的一季。美丽和喜乐的命运不久就被黑暗和残冬所征服。但在这绝望的世界当中,忽然有一个荣耀的信息来临,告诉我们「生命比一切的黑暗有更强大的力量,而且生命就是那最后的胜利者!」

    这充满喜乐的信息,是如何来临的呢?二千年前,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国诞生了一个人。虽然祂的生涯是短暂的三十三年,但是祂的存在,就攻败了死亡。祂以奇妙的行为和教训,叫死亡打了回票。祂行神迹,把阳刚离世的少年生命从死亡的手中夺回,也叫许多人从死里复活。

    人们以为祂能战胜死亡,必然不死,但是祂终于也被死亡捉住。可是祂的死不过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因为于第三日,祂由死里复活,向世人证明死亡根本不能加害于祂。祂不但得胜死亡,并打破死亡的监狱,因为死亡无法拘禁祂。「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

    这位神的儿子耶稣,在拔摩的海岛,将祂最荣耀的异像,显现给祂所爱的门徒约翰。祂并说:「不用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  (启一1718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未了必站立在地上。」  (伯十九25)这是初代教会的信条。自从教会创立在世界,已经过了廿世纪,任何恶人坏事都不能从教会破除这种信仰。每年的复活节,教会都举行赞美礼拜,以庆祝耶稣基督复活的事实。就是世界在最黑暗的时候,教会对这位永远活着的救主仍然说:「当祂得胜了死亡痛苦的时候,就为凡信靠祢的人,打开天堂的门!」

    现在我们蒙恩作基督徒所享受的恩惠,就是坚定信靠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祂不只现在活着,而且永远活着,不见朽坏。根据这信心而来的安慰,到底谁能测度这属灵的福份是何等的浩大。

 

  主永远活著作我们的大祭司

   犹太教的祭司们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死了就无法继续担任祭司的职份。虽然祭司长精通他的职务,通晓圣殿里一切的仪式,但是不久他也跟从这位在何珥山顶死了的那位前辈亚伦的脚步。可是「这位(耶稣)既是永远常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来七2425)。

    这段圣经的话,如美妙悦耳的音乐一般,响亮在世人当中。我们亲近神,乃是借着这条又活又新的道路,来亲近祂。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灵修,早晚或其他任何时间的祈祷,都必须与这位永远活的的救主见面交通,不然我们绝对不得满足。

    虽然祈祷是按照律法的规定来亲近神,也是亲近这位实实在在活着、神的儿子耶稣——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我们与祂有了超过地上的至亲好友的关系——直接交陪会谈的机会。

    享受过这种充满赐福生活的人,知道他与主耶稣的灵交根本没有阻隔。时常在祂的爱和彼此信赖的气氛里,以温柔的声音在祂的耳边,经常的告诉祂知道,我们对祂的忠诚和献身。祂是永远活着,愿意在我们与祂的交谈中,听见这真挚的表示,而勉励我们。这种生活,岂不是充满祂的恩惠、赐福的美妙生活么?这就是祂与我们同在、同行、同工的自然表现。

  

主永远活著作我们生命的根源

    主耶稣说「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约十四19)。这教训乃出于主耶稣内在的生命;在极深奥的意义来说,主耶稣的生命,不是自己的生命,是圣父神的生命。所以主耶稣在世界所说的恩言,所行的一切事和神迹,都不是自己的,就是圣父与祂同行,又住在祂里面的结果。因此主耶稣能说:「这位活着的圣父差遣我来到世界,我完全借着圣父而活着。」所以主耶稣在世界所看到的一切事,也是天父所看到的;祂所听见的一切,也是天父神所听见的;反过来说耶稣一切的言行。主耶稣的生平,就是要向任何时代的人,显现这位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的神。

    我们信靠主耶稣,就是因着信承受永生的人,祂就乐意与我们建立一种像圣父与祂之间所有的关系,所以我们就与保罗同说:「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  (腓一21)。神的儿子耶稣,活在我们心灵,祂的生命在我们这该死的肉身中显现出来。好像极尊贵的清橄榄油,通过精金的油管,流到圣殿的灯台,叫这灯常常点亮;照理,主耶稣的生命也通过我们的信仰来供给我们,喂养我们的灵性。

    让主耶稣的生命,能自由自在的运行于自己的心灵,发挥完美无比的生命之奇妙和荣耀到最高峰,因此认定自己的生命已死的人,就是最有福的。因为他就与主耶稣共享生命的泉源,经常意识到,在主里面享受新鲜的泉水。我们若渴望主耶稣的生命,经常在我们里面充分的显现,就必须顺服祂一切的运行、激励和促进;如此我们就不必担心一切事物进展的情形。

    我们应该完全的奉献自己的灵、魂、体,让主耶稣借着我们的存在而活着。如此主耶稣就叫我们必死的肉身活过来,在祂的荣耀里面,叫我们身体复活。

 

主永远活着要带领世人得着生命的一切丰盛

    我们虽然生活在世界,但是在我们人生路程的前面到底有甚么,我们都无法知道。无比的荣耀,光辉的福份,满溢的喜乐,这些福气不但是主耶稣亲口告诉我们,也借着我们所体会到的实际生活,更丰盛的告诉我们。

    我们应该不停的求主增加我们心灵的能力,真正了解主耶稣如何充满祂丰盛的生命,又求主扩大我们的心,能接受这丰盛的生命。因为我们现在不过是学习基督的道理、神圣言的开端而已。我们好像刚从蛋里孵出来的小鸟;曾在狭小的蛋壳里经过一段时间,只吃些蛋里面一定的营养。虽然具有飞翔天空的能力,因为这能力尚未发达,我们根本不知道。但是这荣耀的大日子,不久就来临。我们每日享受主耶稣的生命,永远与祂同在活着。

    这日子未到以前,我们应该每日祈祷默想,将主的圣言当作祂的肉来享受,当作祂的血来喝,以爱心有分于主的牺牲和死。这样作的结果,主的生命就更丰盛的在我们里面,我们也能更进一步的强调说,我借着主耶稣而活着。不久这该死的一切,也被主丰盛的生命拯救而得复活。

    我们属灵的宝贵生命,就是经过任何的试炼,考验也不会断绝,因为这生命乃是这位「长远活着」,替我们祈求的主耶稣所保证的。我们应该完全相信祂的话,并体会到这事实。阿门。

 

 代祷    趟柳塘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25

 

    「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来七25

    主耶稣的祷告,与我们的得救,是有关系的。我们何以能得救到底呢?因为祂长远活着,替我们祈祷。

    从此我们知道,现在有许多我们所引导的信徒,冷淡退后了,不能跟随主到底,是因为没有人为他们负起代祷的责任。他们当初信主爱主,不是不真心的。但因没有人和主耶稣同心的代替他们祷告,他们就冷淡了。

    基督何以能作代祷的工夫呢?因为祂是长远活着的。没有生命的人,不能作代祷的工夫。死人不能举手。所以我们若要在神面前为人代祷,先要把一切属「死的」除去。旧约圣经对于一切罪恶,都是说要「剪除」。让我们剪除我们的罪和主耶稣一同复活,有丰盛生命的,才能代人祈祷!

    在希伯来十章十二节又有说:「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在这里我们又看见基督如何为我们祈祷。祂坐在神的右边,作这祈祷的工夫。所以要代人祈祷的,也要有这样的地位,就是升天的地位。有时我觉得神是在天上,我的是在地上,我的祈祷怎能达到祂那里呢?但现在我知道我是与基督同复活、同坐在天上了。

    我们若不是坐在天上的,我们就是在魔鬼之下。常受魔鬼压制的,怎能代人祈祷。主耶稣是坐在天上的,魔鬼便在祂之下——空中。将来耶稣再临,魔鬼就降在地上。等到主来到地上,魔鬼就是入无底坑。所以我们要升天,和耶稣同坐天上,站在主得胜的地位来祷告!

    坐在天上的,是与世界分别的,远超过这世界的。惟有不求地上的事的人,与主同活,他的生命与基督同藏在神里面的人,才能为人祈祷。

    我们看以弗所二章五节至六节:「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这是为着什么呢?第七节把神的目的告我们。「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今日的教会不能把神的恩典显明;不能把祂极丰富的恩典显明,就是因为未曾实现与主同坐天上的地位!

    注意代祷乃今日中国教会最需要的,人都爱做众人所看见的工作,但隐藏的工作,谁愿意怍呢?因为没有人代祷—没有作这隐藏的工作,所以许多信徒好似跌倒未起!这个工作并非容易,有丰盛生命的人,坐在天上的人,不被魔鬼或世界所压制的人才能胜任。

 

       做事到底的神    林义杰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25节,约翰福音十三章1

 

    我们所信奉的神是位完完全全的神,也是位做事的神,圣经说:「祂随已意行作万事」(弗一11)。主耶稣告诉我们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约五17)。诗篇记载说:「保护以色列的,也不睡觉,也不打盹的」(诗一二一4)。可见神在宇宙间运行不息,而且祂做事是彻底的,不像一般人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所以我们基督徒也当效法祂一直进步,不可停止。正如保罗说:「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一6

 

神救我们到底

    希伯来书第七章廿五节,告诉我们,神拯救我们到底。自从蒙恩得救开始,直到主再来,我们与祂在空中相见为止,祂一直在救我们。这是彻底的拯救、全备的拯救。许多人一知半解,以为拯救仅限于一个人举手决志,信主之时,才需要拯救。现已得救,何需继续被救呢?其实我们需要拯救,并不是初信之时一次就够了、就完了,或在灵命失常的某个时期就完了,乃是时时需要拯救,事事需要拯救,我们需要主救到底,祂也一定要拯救我们到底。哥林多后书第一章十节,讲到神曾经救了我们,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这节经文对我们基督徒一生的道路关系很大,因为有神的话为凭,祂必要救我们到底,我们可以把信心安稳在祂的应许上,从而享受出乎意外的安乐。

    当我们起初信主,我们因信称义得救了,那是主救我们脱离了极大的死亡,也就是脱离了罪恶的刑罚,现在我们得救了,主的手托住我们,引导我们,使我们继续蒙恩脱离罪恶的权势,当主再来的时候,祂对我们还得行最后一次的拯救,就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世界。这是三次的拯救。第一次是救我们脱离了极大的死亡,既然有较大的死亡,比较起来,一定还有一种比较小的死亡了。是,原来死亡有两种,一种是极大的,一种是较小的。圣经的观点与世人不同,世人以为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死了就完了,还有甚么极大的死亡或较小的死亡呢?但真理告诉我们确有极大的死亡,也有较小的死亡。那较小的死亡就是第一次的死,也就是肉体的、暂时的死亡(因为将来还要复活)。极大的死亡乃是第二次的死,就是灵魂的永远死亡。启示录第廿一章八节说到有八种人都要过极大的死亡,那就是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和一切说谎话的人。这些人要在烧着的硫磺火湖里受第二次的死。这第二次的死就是下地狱受刑罚。那地狱里的硫磺火是不灭的火在烧,有虫子咬人是不死的咬,那是一种永远的痛苦,永远的死亡。有永生,也就有永死,两者都是永远的,信耶稣的人有永生,不信耶稣的人,要受永死的苦。果真说肉体一次的死就完了,那是好受的,但第二次的死是不会完了的,要灵魂不断的受苦,与神断绝,那就是永死。

    神的话告诉我们说:祂曾经救我们。一个人遭受较小的死亡可能是免不了的,如果主宽容我们躭延不来,我们都将遭受那较小的死亡,但这较小的死亡不要紧,按着那极大的死亡,每一个不信的人,都将经历的。感谢主!祂已救我们脱离了那极大的死亡,我们已不再死在罪恶过犯之中,我们里面已得着永远的生命,这永远的生命能吞灭死亡,因为这生命是从耶稣而来,耶稣已从死里复活了,以大能显明祂是神的儿子,祂已吞灭了死亡,因为祂进入阴间不被拘禁,进入坟墓不被埋葬,进入死亡不被勾住,死后三日祂从阴间、坟墓中活着出来,证明祂已战胜了死亡,这才是我们所信奉的又真又活的主。

 

苦难的目的

    神已经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祂仍要救我们。因为我们得救以后,难免仍为过犯所胜。我们大家一同要在神前谦卑反省,我们蒙恩以后,是否还犯罪呢?我们还不时发脾气吗?我们还自觉骄傲吗?我们还嫉妒别人吗?还有贪心吗?还有恶念吗?还有污秽的思想吗?我在写稿,在福音报投稿已满一年了,但这些罪还在我身上,多少信徒还是与我一样的,因此你我还需要神继续的拯救我们脱离那罪恶的权势。罪恶本身是一种律,一种力量,凭肉体血气是胜不过的,靠自己绝不能自救,仍需要神的拯救。

    神如何救法呢?乃是借着十字架。神先用宝血洗净我们的罪,使我们脱离了极大的死,祂再用十字架对付我们的肉体,使我们脱离那罪恶的权势。所以彼得说:「在肉身受过苦的,就与罪恶隔绝了(彼前四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四十岁以上的人大概都经历过,那时各阶层的人生活都很苦,但在另方面我们看到,在那种苦难的环境中,报纸所记载一般人犯罪的机会却很少。那时虽有死亡,但那是死在敌人轰炸,炮火之下,以及疾病之中,很少看着如今日社会新闻之令人惨不忍睹。因为在苦难当中人反而容易圣洁,不犯情欲。所以神有时容许祂的儿女遭遇苦难或疾病,至少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我们醒悟脱离罪污。所以主今天还要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使我们远离罪恶,不再被过犯所胜。

    「祂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三21)被提在云中与主在空中相遇(帖前四17)。那是个复活的身体,已不是肉体了,圣经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林前十五50)。那时我们在空中接受神的审问,与主面对面,那是我们欢喜快乐的日子,那是我们内心向往之所盼望美丽的日子,这是第三次拯救。也是最后一次的拯救,主一直拯救我们到底。

 

主爱我们到底

    约翰福音第十三章一节,说到主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主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我们基督徒都已吸收了神的爱,因此就反映出或多或少也都能爱人.可是我们人的爱,不可能是爱到底的爱,我们的爱是局部的,有限度的,有条件的,会变动的,不完全的,不彻底的,就是属血气的爱、现实的爱。但神的爱,是爱到底的,祂如果爱上了我们,拣选我们做祂的儿女,祂就爱我们到底。不管我们怎样软弱,犯罪,跌倒,祂总要负责把我们扶持起来,绝不至对我们弃置不顾。神动了善工,就必成全这工。当人一被过犯所胜,祂就在他心中制造不平安,制造忧伤烦恼,一直到他悔改,在主里面重新得力,刚强站立起来。

    问题的关键,就怕我们根本没有得救,如果我们里面确实有主的生命,祂不会任凭我们,祂对我们不会掩面不顾,假使我们跌倒一千次,祂总要把我们扶持起来。我请各位读者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这样说,绝没有意思鼓励各位有恃无恐的去不断的犯罪(犯罪不是愉快的事,后果是自己痛苦,因为神必管教),乃是说,万一我们为过犯所胜主将负我们的责任,因为祂爱我们到底。当我们见到主内兄弟姊妹跌倒,我们帮助他最好的方法,乃是为他在神前祈求:主阿!祢是信实的神,祢现在在他身上动了善工,就求祢盼全这工,祢怎样说,事情就必怎样成就。主也曾告诉我们说:「论到神的众子和祂手中的工作,你们可以吩咐我。」(赛四十五11)。

 

主爱的明证

    这里说到主的爱是爱到底的,用甚么来证明呢?那就是主耶稣基督为门徒洗脚的事。主为门徒洗脚这件事如按人看,似乎不合情理,因为耶稣是夫子,门徒是学生,在当时犹太人或现在的风俗习惯,绝没有老师为门徒洗脚的道理,但主留下了一个特别榜样,是叫我们基督徒要学习如何爱人爱到底。主为门徒依次洗脚,当轮到彼得时,彼得不敢,当面婉辞了。但主说:我所做的,如今你不知道,后来必定明白。这是非常宝贵的话,今天主所做的事,我们未必明白,很多事情,我们测不透,为甚么恶人享平安,为甚么好人反不长命?主说:我所做的,如今你不知道,后来必定明白。现在不知道没有关系,好像面对镜子看,模糊不清,将来与主面对面的时候,就会完全明白了(林前十三12)。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目前有不懂的缘故,就怀疑神的慈爱,就怀疑神的能力,怀疑神的作为,怀疑神的奇妙,当我们怀疑神的时候,、我们就已跌倒了。古圣说:甚么时候你怀疑神,甚么时候你就开始跌倒。诗篇一O三篇记载说:我们人都像草一样,经风一吹,便归无有。可见人是何等软弱,何等无用。但神的爱临到我们,使我们能蒙恩得救。所以一个蒙恩得救的人,就不应该再怀疑主。

    主为门徒洗脚,门徒也接受了主的服务,这证明了主的爱是爱到底。因此我们可看到,有个特点,爱就是服事,服事甚么人呢?就是服事那些比我们卑微的人。许多眼只向上望,只会服事那些比我们高级的人,但主给我们的一个好榜样,乃是服事卑微的人。我们对上级是应该谦卑的服事,但能为一个比我们更卑微的人服务,这才是真正的爱,完备的爱,爱到底的爱。主为门徒洗脚之后就要往耶路撒冷上十字架了,却在这里不慌不忙地为我们留下爱到底的榜样。

 

世上没有义人

    在犹太人洗脚是日常生活的习惯,客人到家,马上叫仆入送上水盆为客人洗脚。在创世纪十八章记载,神及天使在幔利橡树向亚伯拉罕显现,亚伯拉罕拿水给祂及天使洗脚。罗得在所多玛也曾对天使说:让我为你备水洗脚(创十九)。但是我们在路加福音第七章却看见个例外,有个叫西门的人,大摆筵席请主耶稣吃饭,但却没有为主洗脚,似乎故意在轻慢主,但主是轻慢不得的,主人虽没有叫仆人为耶稣洗脚,但神却感动了一个女人为耶稣洗脚,她可不是如常人一般用水为主洗脚,用水洗亦没有甚么可贵之处,她拿着盛满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的背后,挨着主的脚哭,眼泪湿了主的脚,就用头发拭耶稣的脚,又用嘴连连亲耶稣的脚,最后用香膏抹耶稣的脚。这是何等大的爱心!先用眼泪洗主的脚,眼泪代表悔改,忧伤痛悔的心,主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她用头发擦主的脚,头发代表女人的荣耀(林前十一15)她以自己的荣耀俯就卑微的脚,也看出她谦卑的心。她用嘴亲耶稣的脚,嘴最该保持干净的,但祂不顾一切以嘴亲常常沾染污秽的脚,可见其爱主之深。最后她用贵重的香膏抹主的脚,为主不吝钱财,实在难能可贵。按灵意解,乃是破碎自己,奉献给基督,使主心满意足,补上他人服事的亏欠。

    主未得到西门的爱心服事,却有这一位姊妹补上西门的缺欠。当这女人为耶稣洗脚的时候,其余的宾客众目睽睽注视这事,因为这女人是个罪人,众人的眼睛只看人的罪,但我们的主是看人究竟有没有心为祂。不管我是罪人或义人,只要我们肯爱主、信主、服事主,我们就能多得恩典。世界上有义人吗?没有,连一个也没有。古代圣徒说:那怕你是最美丽的花,放在太阳底下,也必照见你的暗影。这告诉我们,人再美丽,再完全,放在公义的太阳,就是耶稣基督的面前,也看见人里面满了污秽,除非人不存在,人一存在就有暗影、就有罪。所以我们要靠主的光照,才能恢复了光明,才能过属灵的复活节。

 

彼此相爱的方法

    主用彼此洗脚的方式表明主的爱,今天我们也要效法主彼此洗脚。这是真诚的服务,不是虚假的仪式。所谓彼此洗脚,真正的涵义,就是彼此相爱。在约翰福音十三章,主给门徒一条彼此相爱的命令,说:你们如果真心的彼此相爱,众人就因此认识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彼此洗脚,就是彼此相爱的最具体方法。怎样彼此相爱呢?就是彼此洗脚。怎样彼此洗脚呢?并不是脱不鞋、袜子来我替你洗,你替我洗,乃是说我看了你的软弱、你的污秽,我提醒你,为你祷告,我跌倒了,你提醒我,为我代祷,因为主的宝血才能洗净我们的罪。

    我们也要像路加福音七章那个女人,要用悔改的眼泪,用痛悔的心来为他人代祷,因为兄弟姊妹跌倒,我你都有责任。我们千万不要抱纠正的态度,要存悔改的态度,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照顾他,我们在神面前有亏欠,所以应当流泪为他洗。洗了以后,用我们的荣耀为他擦干净,不为自己留面子,谦卑下来为他解决问题,虚心的带领他,劝勉他。再用嘴亲他的脚,就是用极大的爱心包容他,用爱心与他相连,意思是你的跌倒,就是我的跌倒,你的污秽,就是我的污秽。就如保罗说;有谁跌倒,我不焦急,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林后十一29)有这样的存心,才为人洗脚。找们也要用香膏涂抹他,膏油预表主的生命,就是还得把他带到主面前来,让主的灵在里面动工,才能保证他不再跌倒,不再污秽,这是彼此洗脚最重要的真理。所以我们从彼此洗脚这件事上,能看见主的爱是一直爱到底的爱。也是我们的最好榜样。

 

        靠祂到神面前来    马英杰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25

 

    中国人对偶像的形像是否陌生的,所有的偶像差不多都是难看的,那凶神恶煞的面貌,一望而使人生畏,这些可怕的偶像使人对神产生了一种错的观念,以为神是可畏、不可亲近的。神高高在上,人很难来到祂的面前,另一方面,神是圣洁、公义、威严无比的,我们这些败坏的人更是高攀不起。虽然如此,人还是想尽方法欲到神面前来,因为我们深知来到神的面前,可以得到祂的福庇、恩惠。感谢神,祂给我们一个极宝贵的应许,靠着祂可以到神面前来,这个「祂」就是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祂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亲身成了赎罪祭,使我们可以坦然无惧的到神面前来。

    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我们原本与神为仇敌,不能来到这位圣洁、公义的神面前。是故旧约的圣殿有幔子把至圣所隔开,普通的人不能随便进入至圣所亲近神,必须由大祭司代表,且要带牛羊的血赎罪(利十六章),加此才能每年一次的到神面前来。至于普通的百姓,更不用想进入至圣所亲近神了。如今基督成了大祭司,用自己的血成了永远的赎罪(来九1112)。故当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祂用自己的血救赎我们,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意思说人从此可以直接的来到神的面前,再没有幔子隔开了。

    主耶稣就是神为我们所预备的羔羊,我们可以靠着祂,除去罪孽,得与神和好。我们必须靠主耶稣才能到神面前来,这是唯一得救的方法,因为除祂以外,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使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主耶稣自己也说:「我就是门」,「我就是道路」,祂就是引到神面前去的门路,若不借着祂,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多年前,英国有一女王维多利亚,很得百姓的爱戴。有一小孩听到母亲常讲到女王的事,很想往看女王。一天他自己一人走到白金汉宫门前,想要进去,两个高大的卫兵拦阻了他,问他作甚么?小孩说要见女王。卫兵大声呵斥说:「不行,不行」。小孩只好坐在宫外哀哭。正在那时,走来一个人,问他为何哭,他说要见女王,卫兵不许他进去。那人说:「你拉着我的衣角,拉牢了跟我走。」那人带他进宫门,卫兵没有拦阻,一直的走进去,到了女王的宝座前叫了一声「母亲」,说:「这个小孩要见你。」这小孩就是这么容易的到了女王面前,瞻仰女王的丰采,接受女王的恩赐。原来那个带他进入王宫的人,就是女王的儿子,即以后的英王爱德华七世。我们本来也是没有资格到神面前来,现在靠着神的儿子才可到祂面前来。

    「靠」即信靠、投靠、靠赖,正如经上说:「我们因信耶稣,就在祂里面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弗三12),人非有信,得不着神的喜悦,凡到神面前来者必须凭信心而来,这信心就是「靠」之意,只须投靠主耶稣,不用做甚么功德。主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内受审之时,站在衙门法庭里的台阶上。那个台阶共有二十五级,后被搬到罗马;罗马皇帝把主耶稣受审所站的台阶搬到礼拜堂内以留纪念。这台阶在历史上很有名,天主教徒说,谁跪爬台阶而上就有功劳。可得赦罪,未到神的面前,爬一层可免一年之罪。马丁路得是一宗教热心者,追求靠行为得救,他第一次到骂马也跪爬这台阶,爬到一半,听见天上有声音说:「义人必因信得生」。他大受感动,义人既因信得称为义,那就不在乎自己行善,爬台阶得功劳,从此他才领悟因信称义的真理。不错,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信心使我们靠祂到神面前来。

    凡靠着祂到神面前来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这拯救到底就是得救的把握与确据,每一个靠主耶稣到神面前来的人,他能永远得救。主耶稣曾说:「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得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会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十2829)「能拯救到底」另一意思是「祂绝对能拯救」或「祂永远都能拯救」,这救恩是永远的有功效。

    虽然我们常有软弱、败坏,跌倒,主耶稣也能拯救到底,这是我们一次得救的凭据。因为祂是长远活着为我们祈求,祂是复活的主,永活是主,祂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祂不会老,也不会死。祂的膀臂不会缩短,祂的能力不会灭少。我们虽有软弱,但他常在神的右边替我们祈求,使我们永远也不会失落这救恩,这是信徒永远得救的原因。

    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来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这「凡」字表示救恩的范围是无限量的,无论何人,只要他肯靠祂到神的面前来,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这「一切」即「凡」之意,无论是谁,只要他愿意来信靠主耶稣,他就可以靠着主来到神面前,祂能拯救到底。这是福音,救恩的门已大开,让我们赶快进入来吧!

 

          最大的祭司    慕安得烈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25

 

    「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七25

    在以色列,大祭司和普通祭司或利未人,地位大有不同,惟有大祭司才能一年一次进到至圣所,而且头上还带着一个金冠,上面写着:「圣洁的主。」在赎罪日,祂顶着罪人的罪,来到宝座前求赦免。祭司们每天侍立在神面前献祭,再出来为民祝福。大祭司与普通众祭司的地位是完全不同,但可贵的是彼此之间的相通性,他们与大祭司同属一个身体,互为肢体,接受神的祝福,也将这祝福分给众百姓。

    永远的大祭司耶稣更是如此,祂与神同等,拥有神的能力,并且不断地祈祷,以得着神的祝福,供应信徒的需要。我们人间的祭司虽不能与耶稣大祭司相比,但我们借着祈祷与耶稣连接,就能有份于耶稣的性情与能力,为众亲友代祷,向他们做见证。

    基督徒若只想到得救就够了,心想已拿到上天堂的护照,何必再追求成圣,或更丰盛的生活?若是如此,他们将永不明白代祷前能力与其真义。

    基督徒若明白救恩意味着重生,这新生命是以耶稣为基石,且要不断成长茁壮;同时,圣灵在我们心里面做工,引导我们过一个圣洁喜乐的生活,时时以别人的需要为念,处处见证耶稣如何恩待我们,如此,教会将披上能力的外衣,发挥光盐的作用,成为小区的灯台。

    祷告:喔,主啊,求你开我的心眼,让我看到我贵为祭司的身份,以及这角色该负的责任,求你赐下能力与恩典,让我能忠心为你而活。奉耶稣的名,阿们。

 

         基督是代祷者    慕安得烈

                    经文:希伯来书七章25

 

    「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七25

    神在以赛亚书中说到,祂诧异竟无人代求,接着祂又说,「祂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义扶持自己。」(赛五九16)「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赛五九20)神亲自预备了一位代祷者,就是祂的儿子耶稣基督,「祂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赛五三12

    耶稣在世上的日子,祂就扮演代祷者的角色,为要训练一批能接续祂工作的接班者,祂不断为祂十二个门徒代祷,好让世人能因他们而相信耶稣的名。想一想祂对彼得说的话:「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致于失了信心。」(路廿32)可见神多么深入地为个人提名代祷。再看看耶稣在十架上所做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廿34

    现今耶稣坐在神的右边,祂仍然忠心地做祂祭司的工作,不断地为众信徒祷告;但有一点不同,就是祂邀请祂的百姓和祂一起祷告,参与这荣耀的服事。而且在祂离世前的谈话,七次提到无论信徒们求什么,只要靠着祂的名求,必能得着。

    天上属灵的福份与能力,任由我们支取使用,借着圣灵的引导,我们在祷告中明白神的心意,并奉耶稣的名向神祈求,耶稣就将我们的祈求转陈给神,神也要透过耶稣,将厚厚的恩典庇覆膏抹整个教会与信徒。

    祷告:亲爱的信徒们,能有份于神的圣工是多么荣耀的事,求神开我们的心眼,让我们明白,没有祷告,就没有异象;没有祷告,就没有工作;没有祷告,就没有能力;没有花时间深入的代祷,别人就无法藉我们得福。求神让我们看到自己自私、懒惰、以及小信的罪,让我们看到祷告生活的软弱无力,以致没有得胜的见证;也因着我们缺乏恒心地操练祷告,以致教会受到亏损,服事没有效果。求主开恩,让我们从今天起,看重祷告,并落实去做,奉耶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