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雅各書第四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基督徒信心的察驗之三:須敬畏神】

    一、敬畏神的人順服神,不敢與神為敵(1~7)

          1.不放縱私慾(1~3)

          2.不與世俗為友(4~6)

          3.抵擋魔鬼(7)

    二、敬畏神的人親近神,怕得罪神(8~12)

          1.潔淨自己的手和心(8)

          2.因自己的光景愁苦、悲哀、哭泣(9)

          3.在主面前自卑(10)

          4.對別人不敢批評、論斷(11~12)

    三、敬畏神的人仰望神,不敢自作主張(13~16)

          1.知道自己的藐小、有限(13~14)

          2.因神旨意而活、而行(15)

          3.不敢張狂誇口(16)

    四、敬畏神的人必然知行合一(17)

 

貳、逐節詳解

 

【雅四1「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那裏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

    〔原文直譯〕「你們中間的打鬥和爭執是從那裏來的呢?豈不是從你們那享樂(的慾望)(就是)從那在你們肢體中的交戰而來的嗎?」

    〔原文字義〕「爭戰」戰爭,打仗,交鋒,衝突;「鬥毆」爭論,爭吵,爭執,鬥爭;「戰鬥」進行戰鬥,實施戰役;「私慾」快樂,享樂,宴樂(3)

    〔文意註解〕「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那裏來的呢?」『你們中間』指神的教會裏面,眾信徒之間;『爭戰鬥毆』指言語爭辯、嫉妒毀謗,為要擊垮對手,無所不用其極地運用各種手段。

          「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私慾』指貪享快樂的慾望;『戰鬥之私慾』指為滿足慾念而不斷引起的相爭與交戰(參加五17)

    〔話中之光〕()教會本來應當是在和平的氣氛中,結滿公義的果子的地方(參三18),然而事實卻是到處『爭戰鬥毆』,問題不在外面的字句道理,問題乃在我們裏面的私慾。

          ()教會中之所以不和睦,發生外在的爭戰與鬥毆,是因為人的內心先有爭戰的惡意而產生的;換句話說,肢體中引人交戰的律(參羅七23),是教會中彼此爭戰鬥毆的罪魁禍首。

          ()本章提到信徒的三個大仇敵:私慾(1~3)、世界(4~6)、魔鬼(7),而最先提到的是私慾,乃因它就在自己身內,俗話說『家賊難防』,它的關係至大且又難治。

          ()私慾是人類社會一切永不止息、苦毒爭鬥的最基本原因;私慾也是教會中破壞生命、製造分爭的邪惡根源。

          ()決定我們一生禍福的最大因素,乃在於我們是選擇取悅自己,抑或選擇討神的喜悅;如果我們選擇了前者,則我們的人生必然滿了殘酷的鬥爭。

 

【雅四2「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

    〔原文直譯〕「你們貪戀,還是一無所有;你們殘殺並嫉妒,又爭執並打鬥,也不能得著;你們一無所有,因為你們不求。」

    〔原文字義〕「貪戀」想要,追求,盼望,貪婪;「殺害」謀殺,處死,毀滅;「嫉妒」熱心,熱衷於,貪戀,擁有,覬覦,垂涎;「求」尋求,求討,求告,求乞,祈求。

    〔文意註解〕「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貪戀』指貪圖享樂,且將整個心思意念投入其中,甚至開始付諸行動;『得不著』意指不能擁有。

          「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殺害』並非指真正有殺人的行為,而是指有傷害人的意念,亦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罔顧人命;『嫉妒』指忌恨別人的成功和一切攔阻自己使不能達到目的的人;『鬥毆爭戰』參閱第1節註解,這裏的次序顛倒。

          「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求』指向神禱告,求神賜給(參一5)

    〔話中之光〕()有一件令人覺得希奇的事實,就是人越貪求,便越會引發明爭暗鬥,結果反而就越一無所得。

          ()貪得無厭是人類的劣根性,人們為要達到這種慾望,就不擇手段的去爭取他們所要求的,以致嫉妒、殺害,又鬥毆、爭戰,結果也得不著。

          ()一個心中充滿了私慾的人,必忽略禱告──不求。

          ()神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參一5);祂願意厚賜與眾人,可惜人不禱告;神的豐富就因人的不求而受到限制。

          ()許多信徒雖然有禱告的行為,卻無所求──沒有禱告的目標;神不聽一般、攏統的禱告,惟有專一、明確的禱告,才能蒙神垂聽,幫助我們解決所面對的難處。

 

【雅四3「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

    〔原文直譯〕「你們求也不能得,是因為你們濫求,要揮霍在你們那享樂(的慾望)中。」

    〔原文字義〕「妄」惡意地,錯誤地;「浪費」花費,揮霍;「宴樂」快樂,享樂(原文與1節的『私慾』同字)

    〔文意註解〕「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妄求』指錯誤的祈求,包括三樣錯誤:(1)錯誤的動機──為要滿足私慾的享樂;(2)錯誤的東西──可供自己浪費的屬世財物;(3)錯誤的方式──不是求而是嫉妒爭鬥(2)

          「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要』本句指明前句『妄求』的動機;『浪費』意指將所得使用在無價值的事物上;『宴樂』指一切可滿足私慾的享樂,包括吃喝方面的享受,但不僅止於此而已,舉凡一切滿足身心的娛樂活動,也有可能變成此處所謂的『宴樂』,問題乃在於是否節制而不過度。

    〔話中之光〕()凡我們所祈求的,必須合乎神的旨意,否則就不能得到甚麼;若要禱告有功效,便須按著神的旨意祈求(參約壹五14)

          ()『求』字的原文字義含有下對上祈願的意思,所以我們必須存著謙卑、虔敬的存心和態度向神祈求,否則必不能蒙神悅納。

          ()凡我們所求的,若是超過我們的需要和度量的,就都是『妄求』;我們可有可無、隨隨便便的求,也是『妄求』。

          ()屬靈的禱告乃是:『願神的旨意得著成就。』自私的禱告乃是:『願吾人得償所願。』

          ()神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八十四11);所以我們要以清潔的存心向神禱告,就必蒙神賜恩(8~10)

          ()凡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動機,而不是為了榮神益人,所祈求的在神看來,乃是一種浪費,所以祂沒有垂聽的必要。

          ()信徒正常的飲食和休閒活動,乃是神所許可的(參太六11;傳三13;林前六12;十31),但若超越限度而無節制,便是神所不喜悅的宴樂。

 

【雅四4「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原文是淫婦)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

    〔原文直譯〕「你們這班(對神)不貞潔的人們,豈不知那世界的朋友就是神的仇敵?所以凡想要與那世界為友,就是成為神的仇敵。」

    〔原文字義〕「淫亂的人」淫婦,不忠於婚姻盟誓的人;「為友」友誼;「就是」(本節第二個字)就成為,就構成;「為敵」敵意,敵對。

    〔文意註解〕「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淫亂的人』原文是『淫婦』,表示信徒是有丈夫的,基督乃是我們的丈夫(林後十一2);這裏意指對神不忠貞,在祂之外另有所愛慕與追求的信徒。

          「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豈不知』意指應當知道;『與世俗為友』指貪愛世界,跟世上的人事物同流合污,以致沾染不潔(參林後六14~18);『與神為敵』意指冒犯了神,其理由如下:(1)人若愛世界,愛神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2)愛世界就是體貼肉體,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羅八7)(3)貪愛世界,便會離棄他屬靈的工作和同伴(提後四10),這是神所不喜歡的;(4)貪愛世界,便會事奉瑪門,而瑪門乃是神的對頭(太六24)

          「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所以』承接前文,是上句的結論;這裏以肯定的語氣重複上句,有強調的意味。

    〔話中之光〕()神和我們的關係,不僅是君王與臣僕的關係,而且是夫婦般恩愛的關係;夫妻間所求的是心靈的相愛和貞潔,決不容許移情別戀。

          ()一個信徒若是貪求肉體的享樂,他就犯了屬靈的淫亂,因為他的心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林後十一3)

          ()信徒若愛世界,乃是靈性中犯了淫亂的罪(參何四612;詩七十三27)

          ()世界與神是相反的,所以二者不可兼得;凡心裏想與世俗為友的人也就是與神為敵了,因為他的心已經歸向了世界。

 

【雅四5「你們想經上所說的話是徒然的嗎?神所賜、住在我們裏面的靈,是戀愛至於嫉妒嗎?」

    〔原文直譯〕「或許你們想經上所說『那住在我們裏面的靈切慕以致嫉妒』的話是徒然的麼?」

    〔原文字義〕「想」以為;「住」居住,安家;「戀愛」強烈地想望,愛慕,很想得;「嫉妒」妒忌,忌邪,熾熱,火熱。

    〔文意註解〕「你們想經上所說的話是徒然的嗎?」『經上所說的話』指舊約聖經某處的話,但遍查全部舊約,並無一處與下面的話相符,因此這裏應是引用『神是忌邪(嫉妒)的神』(出廿5)以意思表達的方式提出警告;『是徒然的嗎』意指神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必要成就到底(參賽五十五11)

          「神所賜、住在我們裏面的靈」:『神所賜』原文無此片語,是中文翻譯時加上去的;『住在我們裏面的靈』即指聖靈,神是藉著聖靈住在信徒裏面(參羅八9;林前三16)

          「是戀愛至於嫉妒嗎?」解經家們對此句有正反兩面不同的解釋:(1)正面的解釋是:神的靈渴慕得著我們的全心,否則祂會嫉妒;(2)反面的解釋是:神的靈是正直、誠實的靈,不像我們人的靈那樣會因貪戀以至於嫉妒(1~2)。本書編者贊同(1)正面的解釋,因為如此不但合乎新舊約聖經一貫的教訓,也才能和上下文的警語一氣呵成,由於神的靈會嫉妒(忌邪),所以我們不可以『淫亂』(4)和『心懷二意』(8)

    〔話中之光〕()聖靈住在我們的裏面,乃要得著我們的全人,不容我們的心稍有偏邪,所以祂會嫉妒(參林後十一2)

          ()神何等渴望親近我們(8),但祂不能容忍我們一面愛祂,一面又愛世界(4);一面事奉真神,一面又事奉偶像(參書廿四14~15)

          ()『愛』不僅有所付出,並且也有所要求;真摰的愛,絕不容許第三者介入其間。神與我們之間愛的關係,絕不容許世界插在中間。

 

【雅四6「但祂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原文直譯〕「但祂賜更大恩典;所以祂說,神阻擋驕傲的人,卻賜恩典給謙卑的人。」

    〔原文字義〕「更多」更大,豐盛,豐富,眾多;「阻擋」反對,敵對,嫌棄,拒斥;「驕傲的人」傲慢的,狂傲的;「謙卑的人」低微的,低下的。

    〔文意註解〕「但祂賜更多的恩典」:『但』字表示雖然有上節的警告,但事實上有很多人難以全心向神忠貞,對此難處,神有足夠的恩典足以幫助信徒達到祂的要求,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全心愛神;『更多的恩典』指神的恩典比信徒的軟弱更多、更大(參林後十二9)

          「所以經上說」:下面的話引自箴三34的七十士希臘文譯本。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驕傲』指向神狂傲,不把神警告的話當作一回事;『謙卑』指在主面前自卑(10),承認自己需要神賜恩幫助。

    〔話中之光〕()神尋找人歸祂自己,目的是要賜人更多的恩典。

          ()恩典有其一貫的特色──若有人認為他不需要恩典,也不向神求幫助時,他便得不到神的恩典。

          ()我們的過犯雖然不勝枚舉,但神的恩典比我們的罪過更多(羅五20);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驕傲的人乃是無知的人,因為他自以為品格高超,不知自己在神面前卻滿身罪污;他也自以為才智超群,不需求人,卻不知生命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又自以為甚麼都不缺,卻不知人最大的需要乃是神。神對這樣驕傲卻又無知的人,實在愛莫能助。

          ()惟有謙卑的人才能領受神的恩典(參彼前五5~6);我們若想蒙神賜恩,就必須在神面前自卑,承認自己的軟弱與無能,求神憐憫。

 

【雅四7「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

    〔原文直譯〕「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卻要抵擋魔鬼,牠就必從你們那裏逃跑了。」

    〔原文字義〕「順服」隸屬,置於下面,服從他人的轄管;「抵擋」反對,對抗,阻止,抵抗,抵制。

    〔文意註解〕「故此你們要順服神」:『順服』按希臘原文的意思,乃是基於裏面『服』的存心和意念,而後外面有『順』的態度和行動;全句是說我們要甘心樂意的順服在神的權下,接受祂一切的安排。

          「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務要』原文是『相反地乃要』的意思;『抵擋』不僅是消極的不順服,並且還積極的反抗;『抵擋魔鬼』意指『抵擋魔鬼的詭計』(弗六11),穿上神的全副軍裝,不受魔鬼的欺騙(參弗六11~17);『魔鬼就離開你們逃跑了』意指魔鬼對於順服神的人無能為力,只好暫時離開(參路四13)

    問題改正「故此你們要順服神」:這裏是要我們順服『神』,而不是要我們順服那些自稱是神所設立作代表祂的『人』。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原則是『彼此順服』(弗五21),是順服對方裏面的基督,而不是無條件的順服人。今天在教會中,魔鬼常把一些不符合神旨意的道理教訓灌輸到帶領者的裏面,叫人不知不覺地中了魔鬼的詭計,還以為是順服神。因此,我們必須慎思明辨,對於帶領的人本身,我們基本的態度是敬重而不藐視他們,但對於他們所講論的事理,就必須加以察驗(帖前五20~21),這樣,才不至於違背了『順從神,不順從人』(徒五29)的原則。

    〔話中之光〕()順服是向神說『是』,抵擋魔鬼是向魔鬼說『不』。

          ()順服神是抵擋魔鬼的先決條件,不順服神的人決不能抵擋魔鬼。

          ()魔鬼是信徒最大的仇敵,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務要認識牠的各種詭計,切勿上牠的當。

          ()對付神仇敵魔鬼最佳策略,乃是向神謙卑,順服神的旨意;我們單憑自己不能與魔鬼對抗,必須援引神的恩典和能力。

          ()信徒對於魔鬼的試探,不可自告奮勇的與它周旋抗衡,而應當躲避,求主不讓我們遇見(參太六13);但對於魔鬼,我們則要抵擋牠(參彼前五9),而不是逃避。

          ()魔鬼所以會逃跑,並不是因為懼怕我們,而是因為懼怕神;當我們肯順服神時,神自己就作了我們抵擋的力量。

          ()魔鬼雖能欺負基督徒,但牠卻不能傷害基督徒。魔鬼雖或暫時獲勝,但牠最終仍將歸於失敗。

 

【雅四8「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

    〔原文直譯〕「你們當親近神,祂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們,你們當潔淨手(複數),並且心懷二意的人,你們當清潔心(複數)。」

    〔原文字義〕「親近」接近,靠近,移過去;「潔淨」洗滌罪污,洗淨,洗清;「心懷二意」雙魂;「清潔」使純潔,聖潔,成聖。

    〔文意註解〕「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親近神』指與神相交(參約壹一37),得以明白神的心意,受感奉獻自己給神,在日常生活中順從神的旨意,並且甘心事奉神;『神就必親近』意指由於人心背向、遠離了神,才使得神無法親近人,如今人若轉向而親近祂,祂就必轉向而親近人(參瑪三7;亞一3;路十五20)

          「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有罪的人』在這裏不是指不信主的罪人,而是指已經信主蒙救恩的,卻生活在罪惡、私慾和世俗裏面的人說的;『手』表徵行為;『潔淨你們的手』指對付行為上的過犯與罪污。

          「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心懷二意』指一面追求神,想討神的喜悅,另一面卻又想要與世界為友,追求世界上的享樂;『清潔你們的心』指存心不再愛世界,而專心愛神。

    〔話中之光〕()只有時常親近神的人,才能夠體會到神是我們不時的幫助;只有常常把自己交在神手中的人,才能夠瞭解神是永遠不離開倚靠祂的人。

          ()屬靈的得勝者都是手潔心清的人(參詩廿四4),所以我們若要討神喜悅,首須潔淨自己;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神(來十二14)

          ()潔淨自己,首要乃在於心(存心),次在於手(作為);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

          ()清心的人必得見神(太五8);得神幫助的路在於看見神,而看見神的路在於清心。

 

【雅四9「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

    〔原文直譯〕「你們當愁苦和悲哀與哭泣;將你們的喜笑變作悲哀,並且將歡樂變作愁悶。」

    〔原文字義〕「愁苦」感到懊悔,苦惱,憂傷;「悲哀」內心痛苦,哀慟;「哭泣」流淚,哀號;「喜笑」歡笑,心裏快活;「變作」轉動,轉變為;「歡樂」喜樂;「愁悶」鬱鬱寡歡,憂鬱。

    〔文意註解〕「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這裏意指為自己的光景──存心與作為(8)──在神面前感到懊悔、傷痛,甚至流淚;『愁苦、悲哀、哭泣』表明哀傷的感受由淺入深、由內心而達外表。

          「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意指將宴樂(3)的心緒轉變為在神面前感到鬱悶傷悲,心情沉重。

    〔話中之光〕()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詩五十一17);我們若覺得自己有一點的存心或作為是不潔的,便須在神面前憂傷痛悔,流淚向神悔改、泣訴、禱告,神必會幫助我們。

          ()神今天在地上正尋找一些信徒,能與祂表同情,為著他們自己的犯罪失敗、聖徒們的冷淡退後、眾教會的分裂荒涼、世界的邪惡敗壞、世人的剛硬不信,在在都覺得憂傷哀痛。

          ()我們今日雖有憂傷難過,但仍能靠主喜樂(腓三1),並且將來神還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那時,就不再有悲哀哭號了(啟廿4)

 

【雅四10「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原文直譯〕「在主面前你們當自卑,祂就必叫你們升高。」

    〔原文字義〕「自卑」使卑賤;「升高」提高。

    〔文意註解〕「務要在主面前自卑」:『自卑』指自感卑微,若離了主就不能作甚麼,因而全心投靠主。

          「主就必叫你們升高」:『升高』指屬靈境界的提昇,也就是在主面前地位的升高(參路十八14),和屬靈光景的好轉。

    〔話中之光〕()信徒真在主面前自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是取用神大能而變成最有力的時候。

          ()當信徒享受主豐富的供應,心靈得著滿足的時候,自然就會有『魂樂似飛翔』的感覺。

          ()信徒若要享有靈性活力及屬靈的勝利,並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勢力和才能,而是完全倚靠主(參亞四6)

 

【雅四11「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原文直譯〕「弟兄們,不要彼此毀謗;毀謗弟兄的或論斷他的弟兄的,就是毀謗律法,和論斷律法;倘若你論斷律法,你就不是律法的遵行者,乃是審判者。」

    〔原文字義〕「批評」毀謗,指責,說壞話;「論斷」審判,判斷;「遵行」行為者,作事的人;「判斷人的」法官,審判者。

    〔文意註解〕「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批評』是指主觀方面、非善意的指責;『不可彼此批評』意指對人不可作惡意的毀謗(彼前二1),但若為著保護聖徒而揭發對方的惡行,另當別論(參提後二17~18;約參9~10)

          「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論斷』是指客觀方面、局部而非全部的斷定,結果招來對人名譽的損害;『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這個結論的理由有二:(1)批評、論斷弟兄,是將自己置於律法之上,取代律法的地位去斷定是非,也就是無視於律法的存在,形同批評、論斷律法;(2)批評、論斷弟兄,顯然違犯了『要愛人如己』的律法,卻又不肯承認自己違犯律法(因為若是承認,就不會批評、論斷了),所以這種批評、論斷弟兄的行為,也就是間接地批評、論斷律法,認為律法不夠周全。

          「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遵行律法』原文是『律法的遵行者』;『不是遵行律法』意指不受律法約束的人;『判斷人的』意指作了律法的解釋者,定規別人罪責的人。

    〔話中之光〕()一個真正在主面前自卑(10)的基督徒,他在人面前必定也是一個謙卑的人,不敢隨意批評、論斷別人。

          ()凡是真正蒙主升高(10)、靈性高昂、靈命成熟的信徒,他絕對不會輕看那些靈性低落、靈命幼稚的人,而去批評他們的。

          ()批評人的,忘了他自己也是被律法所定罪的人,以待罪之身判斷別人的罪,這是犯了反客為主的罪。

          ()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等於批評律法,論斷律法──藐視律法的權威性。

          ()新約的信徒雖然不受舊約律法的拘束(加五1),但卻須遵守『基督的律法』(加六2;林前九21),行事為人須受基督在人靈裏的管束(西二6)

 

【雅四12「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原文直譯〕「那設立律法者和審判者乃是一位,祂能拯救和毀滅;然而你是誰,竟敢論斷鄰人?」

    〔原文字義〕「設立律法」立法者,律法的頒佈者;「滅人」毀滅,消滅;「別人」鄰人,旁人。

    〔文意註解〕「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只有一位』指神自己;惟有神才是律法的設立者和審判者。

          「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救人』意指判人無罪;『滅人』意指判定其死刑。

          「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你是誰』意指先省察自己的身份和資格;『竟敢論斷別人』意指竟敢掠奪神的特權(參羅二1;十四4)

    〔話中之光〕()論斷別人的,就是自任律法的審判官;自任審判官乃褻瀆神,掠奪神的特權,所以神必審問他。

          ()論斷別人,我們可能以為並不是一件甚麼大不了的罪,但在神看來,由於會傷害到被論斷的人,所以是一種『滅人』的行為,這是一件非常嚴重、惟獨神能作的事。

 

【雅四13「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作買賣得利。』」

    〔原文直譯〕「現在來吧!有些人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往某個城去,『要』在那裏住一年,且『要』作買賣並『要』得利;」

    〔原文字義〕「嗐」來,看哪,請聽;「往去」旅行;「住」渡過,作;「作買賣」作生意,作商人;「得利」賺錢。

    〔文意註解〕「嗐!你們有話說」:意指你們這些說如下的話的人,應當注意。

          「今天明天我們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作買賣得利」:這裏按原文一共用了四個『要』字,表示自己的意志『要』怎樣(how)去作。在這不長的子句裏,列出周全的計劃:(1)『我們』(who),意指參與的人員,卻將神排除在外;(2)『往某城裏去』,意指訂定地方、場所(where)(3)『今天、明天在那裏住一年』,意指訂定時間、期限(when)(4)『作買賣』,意指訂定工作事項(what)(5)『得利』,意指訂定目標、結果(why)

    〔話中之光〕()許多基督徒雖然相信有神,但在他們的生活領域和行事作風裏,卻十足好像『無神論者』一樣。

          ()驕傲的人以為生命和際遇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不需要神的參與。

          ()基督徒的生活和工作,固然需要有週詳慎密的計劃(參路十四28~32;徒十九21;多三12),但最要緊的是必須仰望神的帶領(參徒十八20~21;羅十五2224;林前四19;十六7;腓二19)

 

【雅四14「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原文直譯〕「其實你們不知道明天如何,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原來你們是一片雲霧,才出現少時然後就不見了。」

    〔原文字義〕「如何」性質怎樣;「知道」明白;「一片雲霧」蒸氣,煙;「出現」顯。

    〔文意註解〕「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明天如何』意指明天將會發生甚麼事,情況將會如何;『你們還不知道』意指人無法預知將來,包括兩件事:(1)無法預知明天如何;(2)無法預知自己的生命明天將如何。

          「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這裏按原文有兩種譯法:(1)與前面的話合成一句:『其實你們並不知道明天你們的生命如何』,意指生命的脆弱,明天你們可能就不再生存在世界上了;(2)與後面的話合成一句:『你們的生命乃是一片雲霧』,意指生命的變幻無常,你們的生命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一片雲霧』形容生命的性質容易消失;『出現少時就不見了』形容生命極其短暫。

    〔話中之光〕()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廿七1)。所以我們應當好好使用今天,因為今天乃是神賜給的禮物。

          ()我們的前途無定,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無法自主,然而這不該成為我們無所事事、坐以待斃的藉口,反而更該成為我們必須完全倚靠神(15)的最佳理由。

 

【雅四15「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

    〔原文直譯〕「你們倒該這樣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那事。」

    〔原文字義〕「只當說」反而要說,倒該這樣說。

    〔文意註解〕「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你們只當說』意指這才是我們應當採取的態度;『主若願意』意指非我意志,乃主旨意,這話含有兩個意思:(1)主若願意使我仍舊活著;(2)主若願意叫我作這或作那。

          「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可以活著』意指生死的決定權乃在於主;『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意指作或不作,以及作甚麼事,我一生的決定權不在我自己的手中,乃在主的手中。

    〔話中之光〕()生命並不操縱在我們的手中,『活著』就是神的恩典,所以我們應當抓住每一刻『活著』的時間,愛惜使用(弗五16;西四5)

          ()基督徒應當以主的旨意為先決條件,來看待他的生命,並處理他所有的事務;今生一切的計劃和期望,應與主的旨意配合。

          ()『主若願意』不該僅僅是我們基督徒的口頭語,而應從心裏切慕凡事符合主的旨意。

          ()要知道,對於我們所能作和不能作的事,我們其實沒有十分的把握,神掌管我們生活的軌道。

 

【雅四16「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

    〔原文直譯〕「現今你們竟以你們的猖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

    〔原文字義〕「現今」但現今,但實際上,但事實是;「張狂」傲慢,狂妄;「誇口」榮耀。

    背景註解〕「張狂」:這詞的希臘原文乃是用以表達那些江湖郎中,吹噓自己所賣的藥能治百病,甚至能使人起死回生。

    〔文意註解〕「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張狂誇口』意指以自己沒有把握的事(13)當作誇耀、吹噓的話題。

          「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是惡的』理由有二:(1)心目中只有自己,沒有神;(2)不僅不理會神,甚至『我』取代了神。

    〔話中之光〕()如果我們有人成功了,乃是神細心和明智的設計所致;如果我們仗著自己的能力誇口,我們就成了愚昧的自誇者。

          ()喜歡誇口的人,自以為甚麼事都能隨心所欲;這種人不知自己只不過是受造之物,竟然以為能取代神主宰的地位,操縱萬事萬物,所以是『惡』的。

 

【雅四17「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原文直譯〕「所以人知道行善,卻不去行,就是他的罪。」

    〔文意註解〕「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行善』在此有二意:(1)遵照主的旨意行事(15)(2)行一切良善的事(參太十九16)

         「這就是他的罪了」:行善乃是人在神面前作人的本分;人若知道行善,而不去行,就是在神面前不盡作人的本分,所以就是罪,就是在神面前有了虧欠,有了罪行。

    〔話中之光〕()『知』所當行,便須『行』所當行;知而『不行』,不如『不知』。

          ()明道乃為行道;一個真正明白主教訓的人,必定會忠心地執行主的教訓,勤奮地將主的道付諸實行。

          ()凡認識主的旨意而沒有去遵行的,就是犯了極大的罪惡;因為他違背主的旨意,沒有去完成主給他的教導,這就是他的罪了。

          ()基督徒不僅行所不該行的是罪(sin of commission),並且不行所該行的也是罪(sin of omission);不僅『犯過』是罪,並且『疏忽而不去行』也是罪。

 

叁、靈訓要義

 

【基督徒的三大頑敵】

    一、自己──百體中戰鬥之私慾(1)

    二、世俗──犯了屬靈的淫亂(4)

    三、魔鬼──被神的仇敵迷惑(7)

 

【人生混亂的原因】

    一、肉體中的私慾(1~3)

          1.私慾引致爭鬥(1)

          2.私慾引致貪戀(2節上)

          3.私慾引致殺害、嫉妒(2節中)

          4.私慾引致妄求(2~3)

    二、與世俗為友(4~6)

          1.在神之外另有所貪愛(4~5)

          2.對神驕傲(6)

 

【屬世的標記】

    一、常與三敵妥協(1~10)

          1.放縱私慾(1~3)

                (1)人有戰鬥性即貪慾的結果(1~2)

                (2)人求而不得亦即貪慾的結果(3)

          2.與世俗為友(4~5)

                (1)與世俗為友就是靈界的淫婦(4)

                (2)與世俗友就是與神為敵(4~5)

          3.受魔鬼欺騙(6~10)

                (1)驕傲,不能在主面前自卑(610)

                (2)不能抵擋魔鬼(7)

                (3)手與心都污穢,不能親近神、順服神(7~9)

    二、彼此批評論斷(11~12)

          1.按弟兄的關係說,不可彼此批評論斷(11)

          2.按律法說,不可彼此批評論斷(11)

          3.按在神面前的地位說,不可彼此批評論斷(12)

    三、妄擬將來的命運(13~17)

          1.自作主張的計劃(13~14)

          2.顧不到神的旨意(15)

          3.徒自張狂誇口(16)

          4.知而不行(17)

 

【與神為敵之人的記號】

    一、為滿足肉體的私慾而爭戰鬥毆(1~2)

    二、不喜歡禱告,即便祈求,也是妄求(2~3)

    三、驕傲,對神不敬,不順服神(6~7)

    四、批評弟兄,就是論斷律法(11~12)

    五、行事隨己意,張狂誇口(13~16)

 

【對抗敵人的三大戰術】

    一、不要驕傲(6)

    二、不要妄論弟兄姊妹(11)

    三、不要貪圖財物(13)

 

【信徒抵擋魔鬼最有效的方法──投靠神】

    一、要順服神(7)

    二、要親近神(8)

    三、務要在主面前自卑(10)

 

【勝過試探的步驟】

   一、第一步:順服神,抵擋魔鬼(7)

   二、第二步:親近神,潔淨手與心(8)

   三、第三步:要愁苦、悲哀、哭泣(9)

   四、第四步:在主面前自卑(10)

 

【七個『要』與四個『不要』】

    一、七個『要』(7~10)

          1.要順服神(7)

          2.務要抵擋魔鬼(7)

          3.要親近神(8)

          4.要潔淨你們的手(8)

          5.要清潔你們的心(8)

          6.要愁苦、悲哀、哭泣(9)

          7.務要在主面前自卑(10)

    二、四個『不要』(11~17)

          1.不要彼此批評(11~12)

          2.不要隨己意行事(13~15)

          3.不要張狂誇口(16)

          4.不要知而不行(17)

 

【彼此批評的三種錯誤】

    一、對於律法──批評弟兄就是批評律法(11)

    二、對於自己──就不是律法的遵行者,乃是審判者(11原文)

    三、對於神──就是取代了律法的設立者和審判者,也就是取代了神自己(12節原文)

 

【雅各書的罪惡觀】

   一、彼此批評就是罪(11~12)

   二、張狂誇口就是罪(13~16)

   三、知善不行就是罪(17)

 

【何謂自滿】

   一、自滿就是不依靠神而自行計劃(13)

   二、自滿就是不認識人生的無常(14)

   三、自滿就是不承認需要神(15)

   四、自滿就是張狂誇口(16)

   五、自滿就是罪(17)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雅各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雅各書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