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雅各書第二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雅二1信奉主和偏待人】『按外貌待人』是指偏見之罪行,亦即俗與所謂『戴上有色眼鏡看人』。希臘文是prosopolempsia,這字由兩個字組成,即prosopon(面或面色)lambanein(提起),意即『提起面色』,對某些人提起某種面色,對另一些人又提起另一種面色。漸漸,這字引申解作『偏見』或『偏愛』(Favouritism),即看高這些,看低那些。──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1不可按著外貌待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一天微服出遊,忽然遇見大雨,她連忙跑到一間小屋子裏去避雨,並向那家的女主人借傘。那女主人剛買了一把新傘,但她怕有借無還,就進房取一把又舊又破的雨傘,並囑咐要把傘歸還。次日,女王差一個使臣,送還這破傘,並頒賜她許多禮物。這時她才知道,昨天借傘的是女王,不禁羞愧懊悔得無處藏身,終生引為憾事。

         真的,我們不要以外貌待人,重富輕貧,免得我們犯那女人的錯誤,得罪了人,自己抱恨終身。──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雅二1不可按著外貌待人】有一位弟兄,為人非常節儉,以致旁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吝嗇的人。後來人才知道,原來他的妻子病了很久,他的一個兒子又是殘廢,環境逼得他必須非常節省才能維持生計,結果以前批評他的人都深感慚愧,這就是憑著外貌判斷人的錯誤。──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1不可按著外貌待人】在雅各時代,很多人為了炫耀財富,除了中指之外,每隻手指都帶上金戒指,有時甚至超過一隻戒指,以示財富過人,所以革利免教父(Clement of Alexandria)曾勸告基督徒不要跟隨這風俗,若真想戴戒指,只能戴一隻,而且是戴在『尾指』上。雅各在這裏所描寫的情形,正是當時的一種風尚。──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1以貌取人】我有一個朋友嗜好集郵,和我一樣,閒了時就捧出那些寶貝欣賞。有一天,他的放大鏡找不到了,上天下地的找遍了,就是沒有找到,他疑心是鄰居的孩子曉文偷了。他對我說:『你看,他走路的樣子畏畏縮縮的,活像一個賊。』『聽他說話,吞吞吐吐的,簡直就是一個賊。』『我只要瞪得久一點看他,他的臉色就會變,更是一個賊胚子的樣子。』『沒有錯,一定是他!尤其有一次他借了我的放大鏡在地上照火柴頭,他那一種愛不釋手的情形,假如不是我盯得緊,馬上要了回來,說不定那一次就被他摸走了。』總之,在我這位朋友的眼中,曉文的一切動作,都活像一個賊。但是,沒有證據,也只好背地裏和我發發牢騷而已。

         第二天,他換西裝褲子,無意間發現他的放大鏡竟在褲子的錶袋裏,他好高興的跟我說:『找到了!找到了!』恰巧,曉文這孩子正來我這裏還書,他冷˙眼看到曉文走了,跟著說:『我真是錯怪了他,你看,他走路都帶著謙遜和藹像;說話也慢斯條理的,即使盯著他看,他也是一臉小心恭順的模樣。總之,他的一切動作態度,都是光明正大的。』

         人很容易懷疑人、藐視人,人容易以貌取人。──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雅二1信奉主和偏待人】不要把信奉耶穌基督和偏待人連在一起。為何不要?因為這兩件事是完全相反而絕不能調和的。偏心簡直不能和誠實與活的信心並存。──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1信奉主和偏待人】『按著外貌待人』這詞在希臘文的結構中很特別──proso{pole{mpsia名詞是由proso{pon lambanein而來。Proso{pon的意思是面孔,顏面或臉面;而lambanein則是仰起來的意思,這希臘文的詞句是按希伯來文字面直譯過來的。某某仰起其臉面表示其讚賞,相反地,垂下臉面則表示厭惡。這詞起先並不帶消極的意味,只不過表示向某人表其寵愛而已。但瑪拉基先知曾如此說,若百姓將有殘缺的祭物送給省長,他怎麼會接納,怎麼會看情面呢?(瑪一8-9),自此之後,這字便染上了消極的色彩。它不再是表示恩寵某人,卻變成了徇情面、偏袒,及受他人的社會地位、聲譽、勢力或財富所影響。――《每日研經叢書》

 

【雅二2會堂】注意雅各所說的『會堂』,不是『禮拜堂』。何故?因為在雅各之時,猶太基督徒仍和非基督徒的本國人在一塊禮拜。後來因有許多猶太人仇恨基督,毀謗祂,他們只得分開另在自己的地方禮拜。──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2~4社會上的勢利眼竟也進到教會中】名作曲家Tennessee Williams在小的時候,全家遷居至新的住處,他和妹妹想參加教會詩班,卻因為家境貧寒而被拒,所以他們覺得『教會是社會上不可接觸的一群』。他的音樂、戲劇天份,如果在教會中發揮那該多好?一個被拒的經驗,使人遠離了教會,實在讓神太痛心了!──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2~4人們總是喜歡有小圈圈】魯益師(c.S. Lewis)在他一篇名為『內圈(The Inner Ring)』的小文章中,分析了我們想要結交『益友』的欲望。他指出,每一次我們處身於一個團體中,所關心的不僅是融入這個團體,而且還不約而同地想要接近那些能夠提供團體活力,或具有領導地位的人。一旦達此目的,我們又會很快發現,原來在這小圈圈裏,還有另一個更小的圈子。於是我們又企圖打入那個圈子。如此接二連三,沒完沒了。魯益師認為,這種努力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不論你打入那一個冤子,總是有另一個冤子看起來更吸引人;而在那個圈子之上,又總是有另一個更固若金湯的圈子。

         魯益師把這種錯誤的意遇與神的態度作對彼。神從未設立任何高不可攀的小圈圈,祂跨越了三一神的『內圈』,將所有人囊括進來,否則人類永遠沒有機會被納入祂的圈子。神在主耶穌基督裏將祂的恩典延伸給我們,好叫我們能與祂相交。── 博愛思《雅各書的信息──我信!然後呢?》

 

【雅二3當我們把注意力放置在物質和人身上時,我們的瞳孔也自然擴大,一些不起眼的東西也變成像幾卡的鑽石!這就像眼科醫生把瞳孔放大作檢驗後,眼睛很難睜開,少許光線都會感到非常刺眼。── 周貴發《雅各書──聽行並重》

 

【雅二3~48造成人為的界限】中文所譯『偏心待人』一語,原文只有一個字diakrino,意即『造成界限』、『畫分類別』。轉意則為『無所適從』、『疑惑』,再轉意則為『分別是非』或『詳細審判』。

         在猶大書22節所說『有些人存疑心』,亦可譯為『有些人造成界限』或『無可適從』。徒十五9的『並不分他們我們』一語,亦可譯為『我們與他們之間並無界限』。

         至於林前六5則可譯為『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在弟兄中間分別是非麼?』

         雅各是一個『實行主義者』,他所寫的書信是寫給『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散居在羅馬帝國亞歐非三洲四十二個城市的猶太人。那些信了耶穌的猶太人卻有階級觀念,『人為的界限』甚深,因此雅各在此嚴厲責備他們,不應重富欺貧,不可以外貌待人,不可以惡意判斷。

         今日教會『人為的界限』並不淺於當日,種族、國籍、宗派、言語、鄉別、姓氏、貧富、學識深淺等,仍然使信徒之間不能彼此相愛。雅各說:『你們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但今日教會中,犯這種罪的人太多了。我們應當悔改,在基督的愛中消滅一切人為的界限,彼此相愛的過在地若天的生活。―― 蘇佐揚《原文解經》

 

【雅二5】「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

人最怕的是窮苦,情願干犯十誡中每條,也不願挨受貧窮。但是神所揀選的是窮人,主只有一次機會成為人,祂願生在窮人的家庭,窮得只能在聖殿行禮時獻上兩隻鴿子。祂的一生都在窮人中間,祂所揀選的使徒和朋友,除少數的例外,都是窮人。祂靠人的周濟,入城騎的驢駒,也是借別人的。祂與門徒用最後的晚餐,是借別人的地方,祂埋葬在別人的墳塋中。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為什麼貧窮對神是那麼親切呢?

貧窮符合福音的精神——世界的精神強調家道的豐富,人們都要誇耀奢華;基督的精神在另一方面卻要低微、謙卑、默默無聞,這些與貧窮就十分接近了。

貧窮引發單純的信心——富翁也許會相信主,但窮人必須信賴主。環境富裕的人容易重視財富,因為他們不受日常需用所壓制。但是窮人沒有堡壘可以隱藏,只有神兩個堅強的手臂。祂是我們尋求日常飲食的來源,我們可以收集天上降下的嗎哪。

貧窮多給事奉的機會——富人是受服事的。付給服事的代價,可以隨心所欲,窮人卻是要服事別人,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別人。於是他們就更像祂,祂也曾服事人,又成為窮人,因祂的貧窮,我們就成立富足。——邁爾《珍貴的片刻》

 

【雅二5應許的國「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 並承受……給那些愛祂之人的國麼?」】

神的應許真是太大太寶貴了,祂不是應許給我們一點好處,乃是應許將全世界給我們都不夠。因為我們享受不多久,而且世界也沒有什麼好的東西。若比起神所應許的國,就是那天上永遠的國來說,全世界簡直如同糞土、世上所有的快樂都是一場美夢,何況其中常有驚險,痛苦的情節呢!

但神應許將祂的國給我們,那該是何等的榮耀,有福,是超過我們所想的(林前29)。那裡的一切才是真的,永不失去的,是我們永遠居住的地方,和我們的關係是極密切分不開的。所以主耶穌和使徒們都是傳神國的福音和真理(可115;徒138122025282331),教訓我們要先求神的國(太633;路1231),經歷任何艱難苦楚都不怕(徒1422;帖後15)。

要想承受神的國,不但要棄絕罪惡(加521,弗55;林前611)。 並且要愛神,像這裡所說的,國是給那些愛祂的人,這要求 並不難,不大,而祂的應許卻是太大。對於這樣愛我們,應許賜福給我們的父神,我們怎能不愛祂呢?──《每日天糧》

 

【雅二5已故美國總統林肯曾如此說:『上帝一定是很愛平凡的人,因為祂創造了很多這類人物。』――《每日研經叢書》

 

【雅二5我們因基督成為富足】英國有位大富翁,是五間銀行的老闆,他有一子,題婚的人很多;但他兒子要自己物色一位心上人,於是化裝成工人,入廠作工。那時工廠許多女工,嫌其貧窮,不願嫁他為妻。最後他選中一位信主的女工,交往一年,娶她為妻。婚後約同回家,女工驚問說,『你還有家嗎?』於是收拾鐵牀木盆,預備返里。丈夫對她說,甚麼也不要帶;她說不帶這些,回家用甚麼東西呢?丈夫買了頭等火車票;女工以為上了天堂,往彈簧椅上一坐,凹下半身,吃了一驚,對丈夫說,何必買頭等車,二等就行了。到了倫敦,更是五光十色,美不勝收;汽車進入大花園,女工對丈夫說,我們回家為何逛公園?丈夫說,這是我的家呀!上了一所宮殿式大廈,換了少奶奶的貴衣,丈夫把五間大銀行的支票交與她說,『我愛!我是五大銀行行長的兒子,這些支票你可隨便填寫,隨意支用,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翌日報載:『最窮的工廠少女,一日變為全國最富的夫人!』──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雅二5神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神揀選了窮人信祂,在窮人之中信主的比在富人之中信主的多得多。林肯說:『因為主造了這麼多的窮人,主必定是喜悅窮人。』耶穌成為窮人,當過木匠;『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林後八9)。──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雅二5叫信的人承受祂所應許的】一個人可能因著父親的死所遺留下的財產而得物質上的富足。信的人接受屬靈的富足,是因神的兒子死了,使人有權利可以接受這些祝福(羅八17;加四7)。──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雅二6~7欺壓你們、褻瀆尊名】這裏也暗示富人是統治階級,或與統治階級有勾結,而且利用權勢欺壓基督徒與非基督徒。有權柄的人可濫用或妄用權柄的試探是大的!但這一富有的階級最大的罪,不是得罪貧窮的信徒,乃是得罪他們所信仰所事奉的主。──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7被稱之美名】『他們不是褻瀆你們所敬奉的尊名麼?』下有小字『所敬奉或作被稱』。小字直譯原文,其所用的一個被動式字,音是epiklithen,意是被稱呼;常用作描述女子出嫁後,改用丈夫的姓氏。信徒悔改歸入基督,如童女獻給丈夫,加入被稱為主尊名的大家庭內。淺文本按原文譯為『非謗瀆爾見稱的美名乎?』見稱或比較意譯敬奉為佳。本節『褻瀆你們所敬奉的尊名』與林前十二3『說耶穌是可咒詛的』,同為教訓我們時要以言行尊主的名稱為聖。── 李啟榮《聖經小字解》

 

【雅二7『所敬奉的尊名』】富戶是使『基督徒』這高尚的稱謂蒙上污垢的罪人,外邦人最先稱安提阿那些跟隨基督的人為基督徒,這名稱帶有譏諷的意味;也許是基督的名字,當他受洗時被宣告之故。雅各所用『被稱』(epikaleisthai)一詞(譯註:和合本的小字有如下的解釋:『所敬奉』或作『被稱』)有以下特殊的意義,如在結婚之後,太太可用先生的姓氏,或由其所生的孩子也可跟父姓。基督徒可以用基督的名字,就好像他與基督成婚,或生在基督的家庭中一般。――《每日研經叢書》

 

【雅二7『所敬奉的尊名』】當一個女子嫁給她丈夫時,便改用了丈夫的姓氏,生兒育女後,兒女也跟隨父親的姓。在雅各時代,當基督徒受洗歸入基督時,也跟隨了基督的名字,所以使徒行傳稱這些信徒為基督徒正是這個意思。──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7被稱之美名】『尊名』是指基督;『敬奉』一字是epikaleisthai直譯作『被稱』(called)。──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8要愛人如己】一個女人說到某一個女人很難相處,另一個婦人就建議去拜訪她一次。她們去了以後,卻發現那個女人有很好的品德而且很友善。可見去跟人作朋友就是得到朋友的方法。──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雅二8愛人如己要體諒別人】一個寒風淒雨的晚上,一位醫生家裏的電話響了。打電話來的人說,他太太現正需要緊急的治療。醫生很有愛心地樂意前往,接著說:『不巧車子進廠修理,你是否能開車來接我?』對方聽了,馬上憤怒地回答:『甚麼!在這種惡劣的天氣?』人們容易體諒自己的立場,卻常會忽略別人的困難,兒的兒女不可不注意噢!──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8愛人如己要欣賞別人】山中高喊,必有回聲,且忠實地回應喊者的聲調、語氣和內容。愛與恨都能產生回聲,你所種的是甚麼,必然收取甚麼,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基督信仰開啟我們的心胸,激發我們的心智,常禱告,親近神,就必然更懂得自愛,也懂得愛人。──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8要以神的愛愛人】讀者文摘曾刊載一則故事,標題是『父親的樂歌』。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這個父親抱起驚嚇哭泣的小女兒,並且唱著不太成調的歌曲,女兒從哭到笑,很有安全感地躺在父親的懷裏。同樣地,天父的兒女必蒙格外地看顧,像保護眼中的瞳人一般!無論何人傷了神的百姓,就如傷了神眼中的瞳人。──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8愛心的稱讚鼓勵】曾有一個主人,非常喜歡吃北京烤鴨,僕人便常為他預備這道菜。但是,每次烤鴨端出來總是缺了一隻腳。主人覺得奇怪,有一次隨同僕人去看他們養的鴨,竟然每隻鴨真的只有一隻腳。當時他便不太相信,於是僕人舉起雙手一拍,原本收起來的那隻腳便都伸出來了。僕人藉此對主人說,如果在我作菜時,你都為我鼓掌的話,端出來的烤鴨便是兩隻腳了。多少時候,我們對周遭的人,捨不得一句鼓勵的話,聽不到一句稱讚的話,真是減少了許多互動回應,激發愛心和不斷成長的機會呢!──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8及時施愛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雅28

  慕迪一次講道時,下面忽然混亂起來,原來一個人酒性發作,大聲吵亂,慕迪被迫停止了講道。

  大家很討厭這個酒徒,便將他推出去,的一聲關上門,慕迪見了很憂傷地說:我們的弟兄出去啦,他的道路非常危險啊! 他獨自行路,沒有人顧念他的靈魂嗎?

  他的話感動了人,有信徒跟著這放蕩的酒徒一起走了,慕迪繼續講道。

  第二天晚上,在講臺前有兩個人跪著痛哭,一個是昨晚的酒徒,另一個摟著酒徒的人就是慕迪。── 佚名《喻道小品》

 

【雅二8要愛人如己】我們對神的愛藉著禱告與頌讚達到神面前,藉著我們待人的態度與行為而達於人。──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10背景註解】當時猶太人,以為神為每人記下守法的事,以數算記錄,守一律法便抵銷了所冒犯的一律法。因此,守法較多於違法的人,也算是好人。有些拉比教導人說:第四條誡命為眾律法之王,比其他律法重要。完整地遵守安息日的人,即使干犯任何或全部其他的律法,神亦赦免他;冒犯安息日者,即使他全守其他律法,仍是罪人。──《浸信會主日學教材》

 

雅二10背景註解】當時律法主義者的觀念,好像得失分數一樣。若犯了三條律法便扣除番分,但守了七條律法便得七分,得失對比之下,這人還可算為義。──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12愛慕且遵行神的律法()愛德華六世行加冕禮時,有人獻上三支寶劍,以作英國、法國、及愛爾蘭的王。他接過來以後,說道:『還有另一支劍呢?』爵士們都不知何意,他說,『我的意思是聖經,那是聖靈的寶劍。沒有那支,我們就算不得甚麼,更不能作甚麼。』

         在比利時有一和尚,責備一青年少婦及其弟,不該讀那壞書(聖經)。她答道:『和尚!前些時我兄弟好吃懶作,飲酒賭錢,無所不為,自從他看了聖經,就安分守己,酒也不喝,錢也不賭,賺錢養活他的老母,我們家庭的生活是極喜樂安靜的。一本壞書怎能結這樣的好果子呢?』──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雅二14問題在於『信心』的解釋】中心點全在乎我們如何解釋『信』的意義,簡言之,信起碼有以下兩類:第一類是理智的信。比方說,在直角三角形中,兩股的平方和相等於斜邊的平方;假如有必要的話,我可以證明這公式──但這與我的生平、生活毫無關係。我完全接納這定理,但這定理對我一點影響也沒有。

另一類信仰的表達有如相信五加五等於十,故此,兩塊各值五角錢的巧克力糖共值一元,我除了付一元之外,絕不會多付一分錢。換言之,我不單接納此定理,而且用之於我的生活中。――《每日研經叢書》

 

【雅二14這信心】『這信心』是一種由言語所表現的信心。──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14~17信心必須表達在行為上】真正的基督徒教義總是教導人說,救恩是單單靠信心,但我們若忠於神的整個話語,就必須在加上路德一向習慣說的,『我們是單單因信得救,但不是被一個孤零零的信心所救。』(We are saved by faith, but not by a faith that is alone)。一個活信心必須表達在行為上,也就是說,耶穌基督的榮耀必須彰顯在我們的生命裏。── 博愛思《雅各書的信息──我信!然後呢?》

 

【雅二14~26信心與行為】你的口腔裏有一根舌頭,而你的一雙鞋子裏有兩根舌頭,無論你口腔裏的舌頭說甚麼,只有你鞋子裏的舌頭說出你在作甚麼,和你要往那裏去。而事實上只有你鞋裏的舌頭才有最後的決定權。── 巴勒《踐信於行──雅各書註解》

 

【雅二14~26得救前後不同】你是單靠著信心得進入光明,而不需要其他的條件,因為這是神的恩典。

         但你現在靠著信心接受你的主,從黑暗中踏進光明,你已經身在光明中,這邊的基本規則是不同的。你在跨進了這一步後,便甚麼也不作,那就好像一個棒球員使勁地向鄰近擊出一支全壘打,然後只站在本壘原封不動一樣。── 巴勒《踐信於行──雅各書註解》

 

【雅二14~26光說不練】每個人生來大多數是懶惰的。美國人的文化認為人本來是這樣。他們愈來愈多為他們的孩子設想,而對孩子的要求卻愈來愈少。那個膏廣告中的母親,她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令她的孩子刷牙,但他們卻把這些看作是正常的事。在那個特約廣播節目中,那個家庭的孩子各有自己的主意,他們一是不吃午餐,一是把午參的錢拿來買香蕉片,而他們那個母親只懂得向著電視觀眾哭叫:『一個母親應該怎樣作呢?』── 巴勒《踐信於行──雅各書註解》

 

【雅二15~17愛的行為】"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二:15-17)

  某教友是個富翁,信主倒也熱心,某天下了大雨,他的窮鄰舍沒有柴米,只好挨餓。這位富翁很同情他,對自己的孩子們說:我們為沒有飯吃的窮鄰舍禱告吧!他禱告說:求天父憐恤我們的窮鄰舍,賜他們夠用的飲食。剛禱告完,孩子們若有所悟似的對父親說:我們看這點小事,不用麻煩天父吧!我們家中有的是柴米,送給他們一點,就可以解決他們的難題了。
  我們看到肢體有困難的時候,是無動於衷?或口頭的同情?或實際的愛心表示呢?
  約翰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 ──《為甚麼要用比喻》

【雅二16愛心的行為】有一位姊妹去探訪的時候,常見有貧苦的教友,她就把慈善款夾入單張之內送給他們。在外面用餐時,把小費夾在單張內送給伙計。我覺得這位姊妹這樣作是很有意思,因為單張是代表信心,小費是代表行為。信心加上愛心的行為,才是健全的信心,並且是受歡迎的。──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雅二16~17信心須有善行】曾有一位神學生,被乞丐攔住要錢吃飯。招待一頓後還將自己的鞋子送給他,並分享福音、帶領信主。當這位神學生離開餐廳時,又被人攔住了:這次是一位年長的女人,看見整個過程而深受感動,願意接受基督。──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17】「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
  我們要為此感謝神,以利亞躺在羅藤樹下,訴苦埋怨,疑惑不信,真是我們的寫照。但當以利亞與神交通的時候,情況立刻轉變了。以利亞是與我們一樣性情的人,他卻禱告了又禱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不僅是懇切禱告,而是 他禱告了又禱告。繼續不斷的禱告。我們從這一點教訓上應有所得著,因其關鍵所在,乃是必須繼續不斷的禱告。
  以利亞參了迦密山頂,他領悟了 信心和 眼見之所以不同的偉大啟示。當時所需要的不是降下火來,而是降雨;能命令火的人可用同樣方法命令洪水。聖經告訴我們,他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使自己的視覺和聽覺與外界隔絕,一切不見不聞。
  以利亞對他僕人說︰你上去觀看。他去了回來,很簡單地報告道︰沒有什麼
  我們若處於這種情形下將如何呢?
  我們會說︰這是同我所料想的一樣!於是放棄了禱告。可是以利亞是這樣嗎?不,他說︰再去看看。他的僕人回來報告說︰沒有什麼再去看沒有什麼
  後來,僕人回來報告道︰有手掌那麼大的一小片雲。手掌大的一片雲在以利亞祈禱中升起,霎時間降下雨來;亞哈雖有快馬拉車,也來不及趕回撒馬利亞的城門。這是信心之所以與眼見不同之處。信心把本身和外界隔絕,專心注目於神;眼見是憑觀察,什麼也看不到;視覺雖帶來毫無希望的消息,信心則繼續堅持, 禱告了又禱告。如何方能如此禱告而發生效力呢?讓視覺帶來任何失望的報告,都不要加以理會。永生的神總是在天上垂聽,即使延遲不答,也是出於他的美意。——披爾生
  下面是參個孩子對信心所下的定義,可以說明信心堅強的程度。第一個孩子說︰信心是去握住基督;第二個孩子說︰信心是抓牢基督,第參個孩子說︰信心是絕不放鬆基督。 ——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

【雅二17像一株有生命的樹能夠開出鮮花結出美果,一顆活潑的信心或說有生命的信徒,自然也有良好的行為表現出來。──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17『死的』指沒有生命的表現。一棵死了的樹,沒有果子,沒有花朵,沒有任何生命的象徵;沒有行為的信心也是一樣。──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1726『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死海是有進無出,在海中沒有生命,沒有活動,沒有生產。但是在約但河的上游,有一個加利利海,它有入有出,它的生命有活動,有生產。它的面積比死海少,但它海產豐富,產魚一百多種。

         美國有一派的浸信會,名叫Hard Shell硬殼浸信會,換言之,是死硬派,他們不讚成向外活動,向外佈道,他們只有固守自己的信仰,結果這個宗派逐漸萎縮了。──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雅二1726信心加零等於零。── 巴勒《踐信於行──雅各書註解》

 

【雅二1726如果現在有人跑進我們聚會的地方,大聲宣告說:『禮拜堂後面著火了!』如果我真相信禮拜堂著火了,就會立刻跑出去;可是如果你聽了,毫無動靜,還是安然的坐著,這就證明你沒有相信那個人所說的話,因為真相信不只是『聽見』、『知道』、『明白』,信心必然以行為來回應。──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雅二18信心藉行為表現出來】根據古老的傳說,有一位著名的走繩索者,來到一處小鎮,那地方靠近一個廣闊的深谷。他來到不久,便發佈消息,說他要表演走繩索,越過那深谷。表演的日子快到,鎮上人人引為話柄,因為以往從未有人作過這樣大膽的嘗試。一時之間,理髮店、飯館、餐桌上、辦公廳、雜貨店、街頭巷尾,都談論著這個話題。

         大日子到了,群眾很早便麕集一起。相信者與狐疑者,都想找一處有利地位,觀看這人冒生命危險表演的絕技。那人準時到達,向觀眾說了幾句充滿信心的話,便開始他的表演。

         觀眾屏聲息氣的看著表演者,小心地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踏著搖晃著懸空繩索,逐步前進。等到他抵達深谷的另一邊時,群眾歡聲雷動。待他走回來的時候,觀眾更讚賞不絕。

         但觀眾的眼福還在後頭呢!那人找了一輛獨輪手推車,問眾人相信不相信他推著車子,在繩索上往返一次。有幾個人表示不信,大部分相信的人歡呼得更起勁。轉瞬間,他已推著車子,走上繩索。這一遭,他的往返好像毫不費勁,如同在一個閒暇的下午,逍遙地漫步於行人道上一般。徹一趟表演,使觀眾更瞠目結舌了。

         『現在,』那表演者問:『你們相信我能把一個坐在手推車裏的人,送過深谷那邊嗎?』眾人都異口同聲地回答:『相信!』於是那人問:『哪一位自願作乘車者呢?』觀眾四處張望,交頭接耳地低聲談話,卻始終無人敢應徵而出。──《浸信會主日學教材》

 

雅二18不可小看行為】不久以前我在哥斯大黎加,聽到李斯(Paul Rees)博士有關『世界觀』的眼講。他在其中一篇信息裏說到,有一位牧師和會眾中的一位婦女犯姦淫。他們教會的一位長老聽說之後,就去質問那位牧師,想要知道傳言是否屬實。牧師坦然承認,但又加上了一句驚人的話,『我犯姦淫又怎麼樣呢?至少我的講道必以前大有進步阿!』

         那人的意思是,只要我相信並且教導聖經的教訓,我如何作人並不要緊。但好行為確實攸關重大。── 博愛思《雅各書的信息──我信!然後呢?》

 

【雅二18~19假若你今天要乘飛機從香港前往三藩市,但你又是個非常謹慎小心的人,預先作了個詳盡的研究,看看飛機性能是否可靠,飛機師是否富有經驗等安全問題,最後給自己這樣的一個杰論:『我非常相信這飛機可以安全把我載到三藩市。』然而,你頭腦雖然相信,卻沒有行動,整天只坐在啟德機場,不踏上飛機,這樣你永遠也不能抵達三藩市,而這『信』也與你無關。所以我們若說有信心,卻沒有行動,這只是死的信心,沒有功效的信心。── 蘇穎睿《從掙扎到成長──雅各書小組查經資料》

 

【雅二19那一條路離地獄最近的】一個愛說笑話的人,在汽車裡面這樣問他信主的車夫。車夫說:『你開那個門跳下去,地獄就在面前了;但是,你應記著,你若不信神,你就不會在那裡;因為在地獄裡面沒有一個不信神的!』

在地獄裡面都是信神的。雅各書第二章十九節說:『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倪柝聲《造就故事(卷一)》[譯]

 

【雅二2026信念與行為】

雅各書二章二十節到二十六街那裡說:「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單是因著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麼?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使徒保羅最愛講「因信稱義」的道理,雅各卻在這裡特別強調除了信之外,人是因著行為稱義。表面看起來,他們兩個人的論調,似乎互相矛盾。其實,他們一點也不矛盾,乃是相輔相成。只是他們兩個人的著眼點不同罷了。

原來因信稱義是在「神」的面前稱義;因行為稱義則是在「人」的面前稱義。因信稱義是只要相信「主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作成了救贖的大功」這個事實;因行為稱義是要以生活言行來見證所信的救恩。因信稱義是「生命」的問題,信心使不義的生命變成義的生命;因行為稱義是「生活」的問題,要以行為證明你的生活已經隨著生命由不義而變為義了。因信稱義猶如根;因行為稱義猶如果子。

蘋果樹上一定要結出蘋果,才能夠證明它真是一棵蘋果樹。橘子樹上一定要結得出橘子,才能夠證明它真是一棵橘子樹。照樣,一個真正蒙恩得救的人,因信稱義,得著永生,在神生命上有分的基督徒,一定要活得出與他重生的生命相稱的生活來,才能夠證明他真正是一個基督徒。他必須結出聖靈的果子,在他日常生活言行上,隨時隨地都要顯出光明、聖潔、公義、正直、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等屬神的性情來。——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雅二21~23亞伯拉罕對神的順從是信心的大行動。在那個行動上他的信心有了最高的表現,達到了最高的發展。一粒種子已經含有一棵樹;當種子發芽,生長,隱藏的樹漸漸現出來時,大家都可以看見了。活的信心就是如此。── 安保吾《雅各書的研究》

 

【雅二22信心和行為是一體的兩面】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有一群傘兵空降到葛那答島上,敵人的砲活從四面八方打來,部隊下令運用『親密戰法』,就是兩個兩個背對背的作戰,一直到消滅敵人為止。信心與行為是一體的兩面,是屬靈戰場上的『親密戰法』,我們不但有信心,我們還要有行為,好使我們的信心能拯救、能供應、能稱義。有行為的信心才是活的!──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雅二22信心和行為是一體的兩面】『並行』一詞來自一個圖象,是指放在牛肩膀上的軛。我們可以想像信心和行為是在耕田的兩頭牛,牠們同負一軛,一頭牛走時另一頭必須隨著走。可能也會有一先一後的現象出現,但不過多久,較慢的牛必須趕上,因為牠們同負一軛。信徒的信心和行為也應當這樣,像兩頭牛一同耕耘才有果效,單是靠一頭牛是很辛苦的!單有信心或單有行為也是同樣叫信徒吃力和迷惘的。── 周貴發《雅各書──聽行並重》

 

【雅二26『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人人接受這件事實。無論你怎樣作,身體沒有靈魂總是死的。整容師和化妝師竭盡所能,用人工修飾的屍體仍是死的。──《浸信會主日學教材》

 

【懷恩早禱】

9 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為犯法的。

10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13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14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

15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

16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喫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

17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18 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

19 你信 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

20 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

22 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

24 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

26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你信 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雅各書 2:19-20

 

讚美至尊榮耀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感謝祢發出祢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們,帶領我們到祢的聖山,到祢的居所。清早起來,我們放下一切的憂悶和煩躁,真心誠意的仰望祢,稱頌祢的聖名,以祢為樂,無懼遇到困難、壓力、甚至哀痛。

感謝天父祢沒有丟棄我們,感謝祢賜我們能力,感謝祢賜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叫我們能安靜在祢的面前,一心一意的等候在祢的跟前,直到我們的心思意念純淨為止,能專心為祢的榮耀、為祢的國、事事都有聖經的原則,能與祢和睦,也能與人和睦共處,直到祢最合適的時候,我們才站起來,跑今日當跑的路。

 

感謝讚美道成肉身的主耶穌,祢是上帝永不改變的榮耀。感謝祢留下平安給我們,使我們除去憂愁和膽怯。在面對疫情仍未能控制、天災人禍不斷、及前面不明朗的歲月,我們緊握祢的應許,我們在世雖然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祢已經勝了世界,我們有基督祢的平安在我們心裡作王。

主耶穌原諒我們未將老我與祢同釘在十字架上,我們依然放縱自己的反叛心,跑在祢的前頭。求祢赦免我們的驕傲自誇,愛替祢出主意。赦免我們愛在自己的看法和計劃中插上祢的標籤,假裝是祢的批准,結果生活卻事事與祢為敵,甚至傷害了別人,按外貌待人,羞辱祢的聖名。

 

感謝聖靈把道種深深種在我們的心中,用祢的恩雨灌溉我們的心靈,叫我們長出生命的幼苗,叫我們軀殼裡面的心靈活潑起來,不再是只有信心而沒有行為的信徒。在聖靈祢的引導和管理下,能活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和恩慈的內心,操練我們在與人交往中,能顯出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

 

求聖靈賜我們敏感醒悟的心,在遇到難題時,靠著聖靈祢的能力和同在,不激動、不緊張、不憂愁,能立時在禱告中與祢結連,全心交托仰賴,緊抓聖言的應許。但願賜平安的三一真神,親自使我們全然成聖,又願我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以及引導,直到主耶穌降臨的時候,能完全無可指摘。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