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雅各書導論短篇信息

 

目錄:

雅各書啟示的基督──活的信心啟示基督(江守道)

雅各書研究(巴斯德)

雅各書精華(漆立平)

雅各書──信心活出的行為(張向晨)

雅各書導讀     雅一—五      (李道生)

雅各書簡介     雅一—五

認識雅各書     雅一—五      (姚素靜)

 

 

雅各書    活的信心啟示基督(江守道)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 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們從別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樣因行為稱義麼?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 二 14-26)

禱吿:親愛的天父,我們繼續等候在禰面前,求禰以禰的臉光照亮我們,照亮我們的心,好打開我們的心,得以充分明白禰的心意。我們切求再一次吹氣在禰的話語上,使禰的話活起來,在我們生命中發揮作用。我們把這段時間交托在禰手中。奉我們主耶穌的名。阿們。

義者雅各

我必須說:雅各書是很獨特的,很可能是新約各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書信的作者雅各是誰呢?他不可能是西庇太的兒子,約翰的哥哥雅各,因為他早在主後四十四年被希律殺害殉道;他也不可能是亞勒腓的兒子,十二個門徒當中的那個雅各,因為他為人比較隱藏;所以我們相信這雅各是主的兄弟使徒行傳十二章記載彼得給天使從監牢裡釋放出來,就前往約翰的母親家裡去。臨到離開以前,他說:「你們去吿訴雅各和眾弟兄。」這個雅各就是主的兄弟。

主在肉身上的兄弟雅各,是個非常敬虔的人,傳說還提到他是個拿細耳人他是個十分敬畏神的猶太人,熱心遵守摩西律法,過非常嚴謹的生活,所以人稱他為「義者雅各」但非常奇怪的,主耶穌在地上活的時候,祂的兄弟就是不能相信祂是彌賽亞,就是基督他深受律法的束縛,拘泥于祖宗的傳統雖然肯定他從他的兄長身上所見所聞的印象甚深,而且與祂朝夕共處,他就是不能相信主耶穌就是彌賽亞他儘量嚴守律法,外表上是多麼公義正直,事實上他也深受人的敬仰;可是在他心裡深處,無疑存有虛空的感覺,沒有滿足的感覺他看著他的兄長,我可以猜想他多麼渴望能得著他兄長所享有的自由,那種榮耀的釋放;這是他在耶穌的生命裡所看見的但不知怎麼地,雅各就是不能衝破藩籬,他掙不脫束縛很可能一直等到主耶穌被釘受死,雅各深受撼動,就開始相信主

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在場有個百夫長,這個羅馬官員目睹整件事的過程,他就說:人真是神的兒子!」(可十五39)祂死的過程何等不尋常,那麼悲壯,那麼充滿榮耀,這個羅馬官長感動 得說出這句話:「這真是神的兒子。」主耶穌復活以後,曾向雅各單獨顯現(林前十五7)我們不知道復活的主向祂的兄弟雅各說了甚麼,但終究主這個顯現就叫雅各確定了他的信心久以後,雅各就作了耶路撒冷教會三個樑柱之一——彼得約翰和這個雅各使徒行傳十五章記錄了耶路撒冷教會的會議,作出最後定議的就是他;又當保羅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 的時候,當時在耶路撒冷教會裡作帶領的弟兄似乎就是雅各

甚至猶太人的歷史學者約瑟夫在他的歷史著作裡也提到雅各的死。他說:「有一位名叫義者雅各,就是稱為基督的耶穌的兄弟在非斯都死後,接上作省長的亞爾賓尼斯繼任前,大祭司亞拿二世逮捕了雅各和其他幾位弟兄,控吿他們違反摩西律法,判處用石頭砸死,這雅各就被石頭砸死可是這雅各深受敬重,不但是當時的基督徒,就是一般的猶太人也很敬重他,所以猶太人法利賽人,都紛起怒抗,到亞基帕王前控吿那大祭司,結果這大祭司給免職。」可見雅各這個人是多麼獨特罕見

散居的十二支派

雅各這封信是寫給散住各地的十二個支派的人這些支派是指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是那些多年來離開了巴勒斯坦猶太祖國而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但雅各並不是寫信給散居的十二支派中一般的猶太人, 而是給那些已經相信了主耶穌而散居各地的猶太人

很可能這些散住各地的猶太人,是在五旬節那天歸信基督;當日有許多虔誠的猶太人,從世界各地來到耶路撒冷敬拜神,就在那裡聽見主耶穌基督的福音,許多人就歸向主當時那些聚在耶路撒冷信主得救的三千人中,必定有不少是散住各地來的猶太人因著後來的逼迫,他們就紛紛回去原地,把福音也帶回去各處因著福音在各地廣傳,有許多猶太人信了主就是這樣,散居各地的猶太人中,有了相信主耶穌基督的猶太信徒,雅各這封信就是寫給這些人的

雅各這樣作是最合宜的了,因為他本人是猶太人,熱衷律法,現在卻真實認識了主還有,他是耶路撒冷教會的帶領弟兄,因此以這樣的身份寫信給散住世界各地信主的猶太人,是自然不過的事在神權能安排下,雅各成了祂特別使用的器皿,在從猶太教轉入基督教,由律法轉入恩典這個過渡時期中,為神所用

這封信雖然是雅各寫給散住各地的十二支派中信主的猶太人,但相信這也是給我們的從屬靈方面來說(不是在肉身方面),我們也可以說是散居了的十二支派,因為凡信神的人——就是在主耶穌裡相信有如亞伯拉罕的信心的——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亞伯拉罕有兩個子孫——或許該這樣說,一個子孫的兩類——因為神曾說他的子孫要像天上的星,也像海邊的沙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的猶太人,就像海邊的沙,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子孫;但我們這些相信主耶穌的人,是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就像天上的星所以保羅曾說:你們(這些相信基督的)是真以色列人(加 六16)。還有,今天我們是散居的,分散在全地,還沒有回到我們的家鄉;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這封信也是寫給我們的,從中我們會多有收益

對本書信的誤解

有些時候人很易受影響,也可能受不正確的誤導。馬丁路德有一次論到這雅各書,說:「跟保羅的書信,和新約聖經中其他書信比較,這封書信像稻草毫無意義,因為缺了福音真理。」因著馬丁路德這樣說話,人就存了這樣錯誤的觀念,以為這卷書毫無價值。馬丁路德偏愛加拉太書,甚至曾經這樣說:「加拉太書是我所鍾愛的書信,是我的凱思琳,與我結縭的妻子。在他改革基督教的時候,他使用加拉太書如利劍;但對雅各書,他全不能領會,只好說:「這書信有如稻草,我不能使用這書信去爭戰。」為甚麼呢?因為馬丁路德強調因信稱義這個聖經真理,就認為雅各書所教導的神的律法,與神的恩典抵觸

盼望我們能有更好的瞭解,知道保羅和雅各之間,絕對沒有矛盾相反的,保羅所寫的和雅各所寫的,是相輔相成不錯,保羅在羅馬書和加拉太書都是強調因信稱義,因為這是耶穌基督的福音。不錯, 雅各書似乎是強調因行為稱義,但我們必須記得信心是甚麼信心不僅是相信,信心也是行為在信心裡有相信的一面,但也有行為的另一面不錯,我們必須相信,然而這個相信若是真實的,就要引發出行為。

保羅對外邦人作工,要他們知道人不能靠守律法的行為稱義當時有些守律法的猶太人到處告訴人,信主耶穌基督是好的,但他們必須受割禮,也要守摩西的律法,才可以得救但保羅說:沒有人可以靠行為得救,沒有人可以靠守摩西的律法得救;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守得完全我們都是因信蒙恩得救,全因我們信靠基督所作成的工我們是因信稱義的。」他說得對

可是,我們要留意雅各是對另外一種人作工,主要不是對外邦人,而是對一些要守律法但失敗了的猶太人;他們現在認識了在基督耶穌裡神的恩惠,他們得救了雅各要提醒他們,既然已經相信了主耶穌, 他們就要用行為證明他們的信心,好使他們的信心能給證實,並得成全所以,實際上是沒有矛盾的我們必須先相信,信了以後,我們的信心必須得成全,靠行為來證明

換另外一個方式說,保羅所強調的是我們在神面前所站的地位;我們在神面前不是靠行為稱義,是因信稱義而雅各所強調的並不相同,他是著重在世人面前稱義,強調必須藉行為證明我們的信心。所以, 保羅是作開始,雅各是作結束,兩者之間絕對沒有矛盾

書信的背景

若要真正認識這卷書信,也許必須多知道一點它的背景雅各為人十分敬虔,熱衷律法那麼信主耶穌之後他怎麼樣呢?外表上似乎沒有多大改變,因為悔改信主以前,他老早是個好人;所以在信主耶穌以後,在外面的表現上沒有太大改變。如果你原來是個好人,不是個下流的罪人,那麼信主耶穌以後,世人不會在你身上看見多大的改變這不是嗎?但如果你十足是個罪人,信主得救了——哦,在人的眼中你會有很大的改變

這個雅各以前為人正直,信主耶穌以後,他仍舊很正直,外表上看來沒有多大的改變雖然如此,在他裡面必定有極大的變化換句話說,雅各在外表行為上沒有多大改變,但實際上裡面有了極大的變化; 他得著自由了,得釋放了,擺脫了律法字句上的束縛從前他受律法字句的捆綁,屢次嘗試卻不能守到律法上每個字句,成了摩西律法的囚奴;但如今他從這些束縛得著完全的釋放了,現在進到神眾子的自由裡因著在他裡面的基督的生命,從此他的生命永遠得著自由,照著那賜生命聖靈的律而活,不斷在行為上證實他的信心

所以要看清楚在雅各裡面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外 面看來,他在信主以後,和以前沒有多大的分別;但在他裡面卻大有分別,原因是那個源頭不同了以前他是靠自己去守字句上的律法,從外面的表現看,他似乎成功了,人稱他為那義者;但雅各知道自己得更清楚他相信主耶穌以後,他那正直生命的源頭,不再是在他自己,而是出於對神兒子那活的信心;因此不再是雅各活著,而是基督在他裡面活既然基督現在活在他裡面,他就能過正直公義的生活這實在是多麼大的分別,全是因為源頭不同了

從捆綁到自由

現在來看收這封書信的人這些改信基督的猶太人,過去可能非常熱衷律法一般敬虔的猶太人,都是對律法非常熱心的,但都知道他們對守律法無能為力,心中都存著虛空和沮喪因此一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馬上感到極大的自由,擺脫了律法的束縛,進入神奇妙的恩惠對他們來說,這是何等的變化!但現在他們面對一種試探:「我們現在擺脫了律法得自由,那麼可以把律法丟到窗外去了 ;今天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生活了,哈利路亞!結果他們開始過不檢點的生活,叫主的名受到羞辱這些猶太信徒以為他們完全不再受束縛了: 「都是恩典;不再用律法;全是恩典了。」

我們豈不是也面對同樣的試探嗎?我們走向極端,尤其是那些初信的,或是在基督裡初嘗到自由的,就是那些開始品嘗到恩典的上好的試想:如果你是活在律法下,想要好好的遵守律法,努力循規蹈矩,要靠行為叫自己得救,可是受著束縛,終日背著重擔;但有一天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你終於恍然大悟,知道救恩並不靠好行為,因為一切的行為在神眼中就像污穢的破衣,不能救你,也不能得神的喜悅於是你脫離這些死的行為,在耶穌基督裡有了活的信心,開始敬拜神;現在你享用到多麼大的釋放!但是,你可知道因為自由了,你會遭遇這樣的試探嗎? 你現在可以隨意而行了,於是走向另一極端為此,雅各寫這封書信去對付這個問題。

與智慧書相應

讀雅各書,你有感覺到這封書信似乎與舊約某書卷相應嗎?它的內容看來和舊約的智慧書相似,在形式上與箴言和傳道書這兩卷智慧書相當一致這就是為甚麼雅各書不容易分析,因為內容看似箴言的形式但雅各書大有異於那兩卷舊約的智慧書雖然表面上雅各書像是一些箴句和名言,但骨子裡,這書卷來自不同的源頭;它是從上頭來的

與登山寶訓相應

你會發現另一個特色,這卷雅各書的內容,跟馬太福音五至七章記錄的所謂登山寶訓裡面耶穌的話語頗為相似雅各身為主耶穌的兄弟,兩人一起長大, 關係很密切。雅各信主以後,心思裡充滿了主耶穌說過的話,所以雅各書和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在內容上十分相應

登山寶訓是甚麼?人能從登山寶訓領會到甚麼? 有人以為那不過是記錄主耶穌給我們的一套新律法,是比摩西的律法更高事實上看來果真是更高但如果是這樣的話,誰能遵守這樣的律法呢?猶太人既然不能遵行摩西的律法,那麼基督徒又怎能遵行登山寶訓裡的律法呢?因為除非我們的義高過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義,否則我們不能進神的國真的,誰能遵行呢?沒有人能遵行

至尊的愛的律

最準確地說,登山寶訓並不是主耶穌發出的一 套新律法;在登山寶訓裡,主耶穌描寫天國之子的生活他們怎樣活呢?他們所活出的生活樣式就如登山寶訓所描繪的,因為那正是耶穌在地上活出來的樣式,而祂現在是在你裡面活,也在我裡面活這就是登山寶訓嚴格來說,這不是律法,這仍舊是恩典但如果有人要稱它為律法,那我們可以說:這是至尊的愛的律,或是自由的律——在基督耶穌裡生命聖靈的律(羅八2)這是基督的生命,是在那些作祂門徒的人裡面,是在那些容讓基督的光活在裡面,又藉此活出來的人裡面這是他們活的樣式,這就是登山寶訓。

雅各書也是一樣,它並不是給我們更多的律法, 更多的法例,更多的規則,要我們作基督徒的去遵守雅各書只是描寫我們信徒所該活的生活,所該在世人面前展示的好行為,好使我們的信心得以證明和成全

我們根本不是靠行為得救,這一點是不錯的, 因為我們的行為,在神眼中都像污穢的破布;不僅是如此,甚至我們那所謂的義,也都是一樣賽六四 6)。我們以為自己在作對的事,在作好事,還以這些事誇口 ;但當我們把這些最好的行為放在神面前,就都成了污穢的破布,都不能在祂面前遮蓋我們赤露的醜陋,都是污穢不堪,不能在神面前站得住這些不光是像污穢的爛布,聖經還進一步說:這一切我們自以為義的行為,都是死的,因為都是死人作出來的靈死了的人,他們所作的都是死的行為,不能在神面前叫我們得生命因此,我們必須從自己的死行裡脫離出來我們不單要認清自己的行為一無是處,也必須從自己的死行中給解救出來,也不再要依靠這些死行不然的話,我們永遠不能到主耶穌那裡不信的人要放棄他們的死行,然後他們必須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我們是因信蒙恩得以稱義;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相信後一好行為

我們因信稱義以後就怎樣呢?是否因為是因信稱義,不是靠行為,因此神不再要求我們有好行為了嗎?是否既然是因信稱義,我們就沒有必要過合情合理有道德的生活呢?是否因為蒙恩得救,又因信稱義,以後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呢?就不管作了甚麼,我們都可以上天堂,就是這樣嗎?很可惜,在神的子民中就有這樣的誤解,奇怪的是,這個誤解事實上是始於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以前,人人都以為必須靠行為稱義,可是他們作不到但宗教改革發生,行為就統統給撇開了,都得要靠信心;「因信稱義」,不再用行為了,就是這樣!甚至到了今天,許多信主的人還是在混沌模糊中掙扎既然不是靠行為得救,那麼得救以後,神是否就不要求我們有好行為嗎?不錯, 保羅在以弗所書二章八節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但在第十節他加上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不錯,你是因信蒙恩稱義, 但在得救以後,神把你造成新人,目的是要你行善,就是神以前所預備叫你去行的

我們要非常小心去理解這一點在因信稱義以前,我們的行為毫無價值,因為不能叫我們在神面前稱義,不能叫我們得救,不能使我們上天堂,不能叫我們的罪得赦;但在因信得稱為義之後,我們就是屬神的了;是神的兒女,是天國之子,有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這個賜給我們的生命,能蒙神悅納,使我們能去遵行祂的旨意因此,惟願我們去這樣作

生命的冠冕

也許有人會這樣問:「為甚麼我還該有好行為? 反正我得救了,可以到天上去了;如果行善,我會受苦,要付代價那為甚麼不能同時享用兩種世界的上好呢?信主耶穌,可以到天上,但還活著的時候, 我可以享受世界,因為反正我死了,還是老樣子可以上天堂。」非常聰明,似乎也很合邏輯既然是因信稱義,既然是蒙恩得救上天堂,那幹嗎還得作工?本性上我們都是懶人不錯,我們是蒙恩,因信稱義,而且天堂是神所賜的,永生也是祂所賜的;但別忘記在這世代的末了而永遠的新天新地開始以前,在地上會有千年國度神要在地上設立祂的國,在國度裡基督要在地上掌權一千年,這是賞賜給因信稱義的神兒女天堂是白白賜下的禮物,但國度是獎賞禮物是白白賜給凡相信的,但另一方面,獎賞只是賜給凡作工去賺取的。 一千年就是一千年。今天我們或會活到一百歲,但和一千年比較,那不過是十分之一。不論今天我們如何享受世界的尊榮和歡樂,這一切都比不上將來在地和在天賞賜:就如生命的冠冕,公義的冠冕,與基督一同作王

這是雅各在本書卷裡說的話的意思。他說:「你這信主耶穌的,你以為既然脫離了律法,就可以過不法不義的生活嗎?你以為既然得救了,就可以為所欲為嗎?不可以!他又說:「在你裡面有了新生命, 所以你要過更高的生活,要過屬靈的生活;過的生活要榮耀神,證明你的信心是活的,真實的你要遵行神的旨意,藉著好行為,好使祂得榮耀若是這樣, 有一天祂必賞賜生命的冠冕給你。」這是雅各對當日新信主的人所說的一番話,我實在相信這也是我們在今天的日子所需要聽見的信息

為了宗教改革我們感謝神,因為把因信稱義這個問題澄清了但在另一方面,宗教改革以後,基督教陷入一片混淆中:我們既因信稱義,那又怎樣?神對我們還有甚麼要求?神賜這個生命給我們,是為了甚麼?我們有甚麼方法可以在地上榮耀神?我們該這樣作嗎?一定要作嗎?這一切問題都可以在雅各書裡找到答案

說了這許多的話,盼望至少我們能弄清楚這一點,因為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在新約裡有幾卷書給稱為教會書信,就是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三書跟猶大書它們都不是針對某個教會寫的,而是寫給一般教會內眾信徒,是使徒們為普遍信基督的眾人所寫的在這些所謂教會書信中,作者大都論及魂的救恩和國度在你和我前面有國度, 而我們是蒙召進入這國度,所以我們要活得像天國之子今天我們若活得像天國之子,有一天就能在神的國裡作王這是這些教會書信所傳達的信息

試探

如今有了本書信的基礎認識,就可以挑選書裡一些例證談談雅各書直接把信心的原則應用到實際的日常生活上,就是有好行為的信心裡的基督我們所承認的信心怎樣應用到日常生活上呢?首先我們要明瞭試探這件事我們每天都會面對試探。不錯,神永遠不試探人,祂也不被試探我們若受試探,那是出於那惡者。試探與試驗兩者之間大有分別;神試驗我們,但祂永不試探我們試驗出於神;試探是出於仇敵試探的目的是要從我們裡面引出肉體的私欲, 叫我們犯罪;而試驗的目的是要引出神早先在我們裡面所儲放的,好叫它能得潔淨和堅固由此可見,試探與試驗大不相同神永遠不試探人,祂試驗人仇敵惡者卻試探人,要引發人裡面肉體的私欲;試探得逞,人就犯罪

神從來沒有應許我們不受試探,伹神應許祂的恩典夠我們用。不要以為我們信主耶穌的人不會受試探;甚至主耶穌在地上成為人的時候,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但祂沒有犯罪,好叫祂為我們成為滿有同情憐恤的大祭司,救助我們,施恩給我們,作我們隨時的幫助。試探是免不了的,我們會受試探仇敵會利用世界引誘我們,用享樂試探我們,用各種各樣的人、事、物試誘我們,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要向試探屈服。我們若屈服,就會犯罪;但如果我們受試探卻能忍受的話,就必得堅固和成全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雅一 12) 「忍受」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試探若以十磅的力臨到你,你就用十一磅去忍受;又如試探來了十天之久, 你能忍受它十一天你勝過它,你並不降服你若能忍受試探,就生出性格,基督的性格就在你裡面成形,你就能得成全試探可能會使你軟弱,也會叫你剛強如果你試著靠自己去應付試探,你會失去能力你在基督裡去面對——就是藉祂的生命和祂的恩典——那你就能忍受,且必得生命的冠冕,你屬靈的生命就會成長這是關於試探方面的

你承認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嗎?若有在祂裡面的信心,那為甚麼當試探臨到的時候,你卻像沒有信心的人那樣靠自己去應付呢?你的信心若是真實的,你就能在基督裡與基督一同去應付試探,試探就自然會停止這就是有功效的信心,是活的信心

在這裡我要提一個信主耶穌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在主裡常有喜樂,有一天有人想要試探她,說:「小女孩啊你信主,那你在主裡有喜樂嗎?她回答說:「有啊,我在主裡很喜樂。」他就說:好啦假如撒但來你家敲門,想要進去;你是個小孩子,怎麼辦呢?」小女孩說:「哦,撒但敲門要進我家的話,我會轉向主說:『主,麻煩禰去開門好嗎?主就去開門,撒但一看見是主,就會說:『對不起,我敲錯門。』」

這就是有功效的信心,是活的信心你如何生活呢?有沒有憑信心去活?如果是憑信而活,你就要用行為去證明你的信心,你就不會向試探屈服,反而能忍受它

純全的宗教

在英文聖經裡,純全的宗教」(Pure Religion) 這個詞在雅各書中出現(「宗教」中譯為「虔誠,譯者按。我們對宗教總存負面的感覺,無疑雅各也有同感。在希臘原文,「宗教」是指宗教的外表方面——就如典禮禮儀等這些都是宗教的一部份:教條,虔敬的外貌,聽一些宗教的道理等在你離開這些事以後,你就會渾忘一切你接觸宗教,就像去鏡子面前,看見鏡子裡自己的面容;但一離開,你就會忘了所見的一切這就是宗教但雅各把宗教和虔誠作出比較虔誠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功效的活的信心,就如看鏡子的時候,你定睛在基督身上,你住在祂裡面,被祂改變,祂就能在你的生活中活出祂的生命這就不只是聽道,而是行道,是藉愛的律而活。這才是純全的宗教就是虔誠)。

舌頭

雅各說:「舌頭在百體裡是最小的,卻能鬧大禍,誰不知道呢?人有辦法制服世間許多東西到馬戲團裡(我從沒有去過),你會發現人能馴服各種猛獸,可以馴服獅子,馴服大象。嘩,真的驚人啊但雅各說:誰能制服舌頭呢?任何人若能制服自己的舌頭,他就是完全人。」事實上,仔細讀上下文,你就會留意到,雅各在開始論到舌頭的事之前,他警告那些作師傅的:「不要多人作師傅。」(雅三1) 我們都想作師傅,當然師傅會多用舌頭講話,所以雅各說:「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舌頭不能受控制。」 那個死後在陰間受苦的財主,也是與他的舌頭有關他對亞伯拉罕呼求,說:「打發拉撒路來,請他只要用點水放在我的舌頭上。」他的舌頭最感痛苦,因為生前是財主,他隨意說話,沒有人敢頂撞他,這是財主的特權因此,這個人曾用舌頭多次犯罪

我們的舌頭又如何?如果不能控制舌頭,我們的敬虔是虛假的世上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人的舌頭而在教會裡,最大問題之一,也同樣是人的舌頭。舌頭比利劍更能傷害人但感謝神,我們有方法可以勝過自己的舌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舌頭,但神能神能看管我們的口,叫我們的舌頭所發出的話,都能榮耀祂;它不會同時發苦甜兩樣的水(雅三11 )。基督徒實際的生活,是要用舌頭榮耀神,這就是信心沒有信心就作不到,只有信靠神,祂才能控制我們的舌頭。

智慧

我們需要智慧雅各說有兩種智慧:有從下面來的智慧,並有從上頭來的智慧從下面來的充滿了嫉妒分爭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三17)他特別強調「智慧的溫柔」(雅 三13)我喜歡這個詞你只有屬世的聰明, 那種智慧就成了智慧的驕傲但你若有從上頭來的智慧,那就是在你裡面的智慧的溫柔,因為你若是真正聰明,就自知不過是蠢材,就不敢倚靠自己,就常會轉去倚靠主;你不會去論斷弟姊妹,因為知道有一天你會受審判;甚至你若打算到某地去作生意或甚麼的事,你不敢說:明天我要到某地去,在那裡耽一 年賺大錢,然後回來。」相反地,如果你有真正的智慧,你會培養出溫柔的性格;那麼你只會真誠地說: 「主若願意,我可以去這裡,或去那裡,也可以作某些事。」你絕對不敢倚靠自己你若是真正聰明的話,就會完全信靠主這是智慧的溫柔

環境上的預備

在本書信裡,雅各說:在世上過活,總會遇上各種不同的環境有時快樂,有時憂愁,有時人會生病這是地上的生活,不足為奇但你身處這些各種各樣的環境,你會有怎樣的反應?雅各說: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時你發現事情不對,怎麼辦呢?發怨言嗎?那樣對你是沒有幫助的,你應該禱告

有喜樂的嗎?你若非常喜樂,那你會怎麼樣?你該唱詩,感謝稱頌神,因為喜樂是從祂來的。 一個人在歡樂平順有利得意的環境中,會比較在艱難的逆境中的人,更容易在靈裡墮落因為人快樂的時候,會變得散漫粗心,所以要禱吿唱詩

若是生病,就必須請教會的長老來,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出於信心的禱吿就能叫我們起來在任何環境下都會有預備,因為是基督活在我們裡面祂既然活在我們裡面,事情就必得著解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裡說的行為不是出於肉體的行為,而是信心的行為我們的信心是要藉著這樣的行為才得以成全

魂的得救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就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雅五 19-20)

這段話是寫給信徒的,那個失迷真道的人是信主的,他可能以為既然全是恩典,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失迷真道那個罪人是陷入罪中的信徒,如果能把這樣的人從迷路上轉回,就能救他的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這都是論到魂的得救今天我不會在這個題目上談下去神若願意,在研讀彼得前書時會提到這件事

禱吿:親愛的天父,求禰藉著聖靈向我們心裡講話, 澄清和糾正任何我們可能有的誤解或錯謬的觀念。求禰使我們看清楚,我們不光是在禰面前因信稱義,我們也必須在世人面前藉好行為稱義主啊,我們既然已經成為新造,求禰叫我們能遵行禰美好的旨意,使禰的榮耀得著稱讚我們將自己交在禰手中,好讓聖靈在我們裡面作工,直至禰成全禰所要作的。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雅各書研究(巴斯德)

 

第一百四十三課 雅各書

 

題示:研讀這一課之前,先將全書讀完兩遍,然後在讀第三遍的時候,看看你是否能把裡面的分段大綱寫出來。

 

   照傳統的說法,雅各是在主後六十二年殉道的。但是,從他的書信看來,我們看不見有任何關於教會真理的痕跡,也沒有提及過使徒保羅所傳講獨特的恩典教義,甚至也沒有提及過關于外邦信徒與摩西律法的關係。我們應該記得,當日耶路撒冷使徒議會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雅各是會議的主席(徒十五)。所以,我們推想這卷書信是非常早的時候寫的,可能是新約聖經最早寫成的一卷書信。

                   ——威士頓(Weston)

 

   由「散住十二支派之人」這句話,我們知道讀者不是普通的猶太人,而是分散各地的猶太基督徒。初期教會是由這些猶太基督徒開始的(徒二511),當時雅各並沒有離開耶路撒冷,可能因為他感到有責任去牧養這些分散的羊。這些分散的基督徒仍然經常到會堂去,有時他們稱之為聚會處(雅二2)。由雅各書二章一至八節看來,他們仍以會堂為解決他們當中分爭的小法庭。因此,這卷書信在基本道理上是極雛形的,若有人以為二章十四至二十六節是特為針對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寫的話,那是荒謬的。因為那時,加拉太書和羅馬書根本還未面世。

                   ——司可福聖經註解

 

  上一卷長長的,又講究修辭的希伯來書,與這一卷短短的,內容有點斷斷續續似的雅各書,兩者之間的分別是何等的大?由此看來,聖靈超自然的啟示,並沒有因作者不同的個性風格而不能表達出來;反之,作者的個性和聖靈的啟示都能同時表露無遺,這真是一個奇妙的神跡!

 

  另一方面,這九卷希伯來信徒書信的次序也是編排得十分奇妙!九卷書信所論的形成一個平衡。例如希伯來書著重信心,很恰當的跟著的雅各書著重好行為這一方面。彼得前書論將來的盼望,彼得後書又平衡這一方面的道理,論及現今在恩典中長進。約翰的書信重點放在愛心方面,猶大書卻補充要為所信的真道爭辯。請看這豈不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樂隊嗎!先有信心與好行為的一對行在前跟著的是將來的盼望與現今的長進,再跟著是弟兄相愛和為信仰爭辯,最後有啟示錄的應許作為全隊的冠冕——「得勝的」要得各樣的賞賜。

 

關於雅各其人

 

  「雅各」這個名字,在新約聖經裡出現過四十次之多。分別指(1)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他是使徒約翰的哥哥;(2)亞勒腓的兒子雅各;(3)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可六3)。第一個雅各被希律王殺了(徒十二2),大約是在主後四十二年左右,所以他不是寫這書信的作者。至於第二個和第三個雅各,有人以為他們是同一個人,許多人為此而激烈爭辯。但在我們看來,他們不是同一個人,理由將會在本課之附錄中列明出來。到底真正的作者是誰?我們發現就是那位在使徒行傳中作耶路撒冷議會的主席,或眾長老的領袖的雅各。

 

超越的地位

 

  我們把使徒行傳的雅各,和這卷書信所表現的作者性格地位比較一下,刻就發現兩者有一個很貼切的比對。使徒行傳十二章十七節告訴我們,當彼得在夜間從希律的監牢中神奇的被釋放出來的時候,他對那祈禱會的人這樣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這是第一個線索證明雅各在眾領袖中有特殊超越的地位。稍後,在第十章那裡,我們又發現他在第一次基督教大會議中任會中主席的地位。他把眾人的意見統括起來(1318),以主席的身分來作一個判決(1921),於是大家就照著他的話去行(2231)。又再遲些,在第二十一章那裡,我們看見保羅來到耶路撒冷,報告他第三次旅行佈道的成果,聖經說:「保羅……去見雅各,長老們也都在那裡。」(18)這分明表示出雅各有特殊超越的封11位。

 

思想見解

 

  這位使徒在使徒行傅裡有什麼特殊的思想見解?他的思想見解止是這卷書信的思想見解。可能我們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他真心信土也會鳥摩西的律法熱心?使徒行傅和這卷雅各書都清楚說明,個人得救足要靠信仰基督,外邦人不必「守摩西的律法」(徒十五24)。似是對於猶太基督徒來說,使徒行傳就沒有把他們從摩西的律法中劃分出來。這一點,大約是因為當時是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請參看希伯來書那一課的引言),他們還為律法人發熱心,大家都不想惹怒那「許多萬信主的猶太人」(廿一20)。似乎雅各敏銳的思想中,帶有強烈的宗教嚴謹侗性在內。這種個性未必表示有什麼威勢和徇創力,但卻能製造出堅強,有領導能力,並自制避免過分衝動的總領袖人物。我們在耶路撒冷的會議中看見一件很特別的事(第十五章),就是彼得竟站起來,建議不要給外邦人加上律法的擔子(711),但任主席的雅各卻定意要寫一封信去勸外邦人禁戒一些事(2029)

 

性格

 

  優西比烏(Eusebius)保存了一些刻劃雅各性格的有趣起資料,這些資料是第二世紀早期的赫格西僕(Hegesippus)寫的:「耶穌的兄弟雅各,被眾人譽之為公義的雅各,因此自從主的日子直到如今,使徒們都樂意把管理教會的權柄交在他的手中。他不喝酒,也不吃肉;從沒有用剃頭刀剃過頭;也沒有用油抹過身;沒有用過浴缸來沐浴。他永不穿羊毛衣服,只穿細麻衣。他喜歡獨自進入聖殿,經常跪在那裡禱告。禱告的內容多是為百姓求赦罪;甚至膝蓋因跪得太多的緣故起了厚厚的皮,像駱駝的膝蓋一樣。而且,因為他為人極端公義的緣故,得眾人稱許為『公義的雅各』,和『百姓的堤壩』,正如先知們指著他說的一樣」。黎福主教(Bishop Lightfoot)在他所寫的加拉太注釋裡面警告我們說,這些資料不可以盡信;但基本意義的真

 

確性卻是無可懷疑的。

 

殉道

 

  雅各後來被迫殉道。史學家約瑟弗把這件事放在巡撫非斯都(徒廿五)的死後,繼任者阿比拿(Albinus)上任之前,所以照我們的日曆來說,即在主後六十二年間。約瑟弗這樣說:「該撒聽見非斯都的死訊,於是打發阿比拿到猶大去作巡撫……亞拿拿(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以為有了好機會……於是召集公會裡的律法師,並把那稱為基督耶穌的兄弟雅各和另外一些人帶來。控告他們故意破壞律法,把他們拉出去用石頭打死了……」赫格西僕(Hegesippus)所記載的更富戲劇性,他說雅各當時被一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拖到聖殿的走廊那裡,然後用木棍打死。這樣的說法似乎比較富於幻想,可能性較低。

 

最初的讀者

 

  在我們未進一步研究這卷書信之前,我們希望讀者注意那位已

 

故的積遜院長(E.C.S. Gihskon)所寫的一篇文章:「倘若我們不先明白這卷書信是寫給那些讀者的話,我們是不會明白書中的教訓的。那些最初的讀者們都是猶太人,但他們在歸信基督耶穌之時,並沒有放棄猶太教。可能我們習慣了有點過分誇大早期教會基督徒與猶太人之間的分隔。其實最先使徒們所傳的福音是著重于悔改成聖方面,似乎沒有太著重針對百姓一向所接受的猶太教義。那些在耶路撒冷有分參加五旬節的猶太人,一定會把有關耶穌是基督的一些道理,和一些基督教最雛形的思想帶回自己居住的地方去。稍後那些因司提反受害而遭受逼迫四散的猶太人,又到處傳福音,而他們所傳的福音又一定比較早一批猶太人所傳的更詳細,雖然仍不算是完全。他們只向猶人人傳講,但卻傳得十分廣遠——甚至遠至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等地方,於是基督教的教會在各大城市猶太人的家中成立。但是要發展到完全脫離猶太教的思想,完全離開會堂,自立而成為一個組織完善的教會,還須要許多年的改進。

 

  雅各寫這卷書信就是為著這一類的猶太基督徒寫的。當時他們還未有組織完善的教會,也未容讓外邦人加入。他們仍在會堂裡聚會,正如庇哩亞的猶太人在會堂裡聚會一樣,所以雅各寫書的風格很像古時的先知一樣。當時其他未信的猶太人,也可以進他們的會堂參加他們的聚會。在雅各的思想中,這些猶太基督徒的團體,真像古時的以色列人一樣,須要有先知和教師來管教指引他們,正如猶太和撒瑪利亞在古時須要舊約先知來管教指引一樣。

 

關於書信本身

 

  這卷書信寫明是給「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一看這句話,讀者就應該明白上文幾段論及最初讀者的背景是何等重要。因為只有這樣瞭解背景,才能叫我們瞭解書中的難明的地方。「散住十二個支派的人」就是那些分散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各地的猶太人。雅各以耶路撒冷教會主席的身分寫這信給他們。

 

  至於寫書的目的,我們可以在這書的開始和結語中找到答案。開始之時是這樣說:「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末後一段又說:「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可見這信是為要勸勉並安慰那些在試煉當中的弟兄們——他們受試煉和遭逼迫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是基督。

 

早期寫成

 

  這書信的寫成日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的跡象都顯示出,這書是新約所有書卷中最早寫成的一卷,那時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劃分線還不十分明顯。基督教沒有肯定的言論來表明它的定義;基督教的教義也是未經提煉的;外邦教會還沒有成立——這一切都顯示出寫書的日期是非常早的。根據這一點,有一些古抄本聖經將希伯來信徒書信放在保羅書信之前,又將雅各書放在希伯來信徒書信的第一位。由此看來,那些以為雅各書是為駁斥保羅書信而寫的人,他們的主張是何等的錯謬——事實上那時保羅的書信還未寫成!

 

論點與主題

 

這書信的爭論點,就是真信心一定要由好行為表現出來,根據這一點,整卷書就著重在好行為上。我們認為這著重點是十分須要的。保羅著重信心,與雅各著重行為,兩者之間並無矛盾的地方。因為雅各沒有堅持得救要靠好行為,只堅持得救要表現出好行為。所以,要說雅各書是針對保羅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寫的(我們再要強調),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即使它不是新約最早寫成的書信,最低限度我們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羅馬書和加拉太書是寫在雅各書之後。

 

  明白了上文的論點,我們可以說這書的上題是真信心的證明。讀雅各書的時候,我們發現到處都是嚴詞的指證,但卻沒有缺少弟兄之間溫暖的氣氛(書中「我弟兄們」或「我親愛的弟兄們」的稱呼,出現的次數僅次於帖撒羅尼迦前書,即在所有的書信中居第二位)。或許我們還該加上一句,在嚴詞的勸勉之外,這卷書信又載有全卷聖經中最寶貴的雁許。希望讀者以禱告的心情來領受這一個。

 

分析與註解

 

  有人說,這卷書信「差不多是不可能分析的」,這句話我們絕不贊同。書中所載的並不是一串全無關連的思想,裡面也有可分辨的段落的。第一章很明顯是論及試探和有關的事物(參看2121314等節;然後看第17節,我們會發現,神不試探人,只有美善的才是從上面來的)。所以真信心的第一個證明,就是忍受試探。

 

  第二章同樣明顯是論及愛心的分贈,這是真信心進一步的證明(請參看1414l8)

 

  第三章跟著用生動的筆法論及舌頭的控制,這又是我們信仰的另一個證明。曾有人說,整卷新約聖經再沒有一段經文這麼「熾烈和嚴厲」的責備人,這句話是真的。

 

  餘下的經文(1~五6)勸勉我們要凡事敬虔在各方面的事上敬虔。

 

  更詳細的分析是毋須的,現在讓我們來看整個系統的中心和主要的分支結構:

 

雅 各 書

 

主題:信心的證明

 

  第一證明:忍受試探()

  第二證明:愛心的分贈()

  第三證明:控制舌頭()

  第四證明:凡事敬虔(四~五6)

 

最後的鼓勵(720)

 

這大綱的每一段都是值得我們花工夫去研究的。拿第一章為例,裡面每一句論及試探的話都是十分有力感人。二至十二節指出我們對試探的應有反應;十三至二十節告訴我們試探的來源;二十一至二十七節給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法。試默想這些小分段的意義:

 

(1)對試探應有的反應;倘若我們對聖經的字句不是太過熟識的話,當我們第一眼看見雅各開始講論這題目之時所用的稱呼「我的弟兄們……要以為大喜樂」,我們必定體會到他的語氣何等親切溫柔。

 

  可是這句話在許多人聽來似乎十分矛盾。尤其是我們這二十世紀的基督徒,怎可能以逼迫試煉為喜樂呢?我們天然的反應豈不是以逼迫試煉為值得悲痛的事嗎?是的,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須要雅各這些話來醫治我們,使我們能化悲傷為喜樂!

 

  或問,為什麼雅各要我們以這些為喜樂呢?他的答案是:因為試煉可以變為屬靈的福氣:「信心經過試煉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那麼,請問怎樣可以改變試探呢?答案是:(a)靠禱告進到神面前——請看五至八節;(b)用感恩的心接受神對事物的安排參看九至十一節;(c)告訴自己恒心忍耐終必得到冠冕為賞賜參看第二十一節。

 

(2)試探的真正來源:我們要留心緊記使徒雅各在這一點上所 講的話,因為許多時候在大試探或大患難之中,我們會容易歪曲神的意思。所緊記的有三點:(a)引誘我們去行惡的試探絕不是從神來的——參看第十三節;(b)乃是從我們裡面的私欲對事情的牽引誘惑而來的——參看十四至十五節;(c)只有各樣「美善的」和「全備的」才是從「上面」來的——參看十六至十七節,是的,神怎可能試探我們呢?既然「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18)

 

(3)解決試探妙法:我們要留意這一章餘下的經節,是從上文的道理發展出來的。雅各在上文說神「用真道生了我們」,又叫我們長起來「像初熟的果子」(18),所以我們各人都應該「快快的聽」(19),跟著他又說:「所以你們……要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21)。「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忘了」;請看,這是何等安全的方法——我們有神的話來抵擋試探,神的話光照我們,潔淨我們,糾正我們,堅定我們!只要我們用誠實的心去遵行的話,它確能使我們「自由」,它確是「完備的律法」(25)

 

雅各與保羅

 

  我們不打算討論二章二十一至二十六節,就是有一些人認為保羅與雅各針鋒相對的地方(其實並沒有相對)。我們不住的聽見雅各在我們耳邊呼叫的聲音:「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徒十五25),又聽見那位上了年紀的彼得說「我們所親愛的弟兄保羅」(彼後三15)。當然我們十分熟識保羅在羅馬書第四章的話,指出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又明白雅各所說「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但這裡引用以撒的事為例證,正好提醒我們不要誤會雅各的意思,亞伯拉罕因為稱義是在割禮之前,獻以撒的事是在二十年之後;這是說,亞伯拉罕在因行為稱義之前二十年,早已經因信稱義了!倘若雅各的本意認為前後有所矛盾的話,他怎會在梢後又引用創世記十五章六節指出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經文呢?——「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雅二23)。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信心證實人的義;行為證實信心的義。」

 

結語

 

  這書信的每一部分都是十分有趣的,尤其是結語中提到主的再來,提到約伯和以利亞,又論到病人和搶救靈魂等方面,更是趣味盎然,那用超自然的方法醫病的一段經文須要特別解釋。我們常發現,痛苦之中總有神的恩典同在。在我們還未思想這種醫治的方法前,我們一定要先弄清楚這一個病是普通的病,還是一個「管教」,即是神加在自己身上的病,為要糾正我們某種錯誤。雅各將兩方面分開,「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1415)。「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13)。注意,「受苦的」沒有得醫治的應許,雅各只吩咐他自己「禱告」。因為神自己故意要加在他身上的管教,我們若為他求解脫,這會與神的旨意相抵觸。

 

  到了最後幾句話,雅各鼓勵我們要努力搶救人的靈魂。請注意,這是他腦海中最後的一件事:「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這人該知道」這句話帶有何等的鼓勵。請牢記:聖靈要每一個救靈者「知道」,「救一個靈魂不死」是何等的重要!試想想,「死」這個字是何等的恐怖!因為這裡所指的死不是普通的死,而是指那「第二次的死」。由動詞的時式可以看出來;「使他回轉」是現在式,表示是現在做的事,但那「救」字卻是未來式,表示這救恩的果效延伸到永遠的將來。又請注意,雅各提到「罪人」、「靈魂」之時是用單數詞;這表示任何一個靈魂都是重要的、寶貴的!救一個靈魂不死,比改革整個社會更重要。那救靈者是單數的又無名的——「有人使他回轉」;這句話沒有說明他是神學家,或傳道人,或宣教士;這一點豈不是教訓我們不要把救靈的工作歸在一小撮人身上嗎?我在此呼籲,大家要搶救更多人歸主,作他冠冕上的寶石!這是我們最高尚的任務,是主耶穌最後的命令;也是得最大賞賜的工作。

 

   「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

    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

    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

    遮蓋許多的罪。」

 

附錄:雅各是誰?

 

  我們已經說過,「雅各」這個名字,在新約聖經裡面一共出現過四十次之多,分別指(1)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即約翰的哥哥;(2)亞勒腓的兒子雅各;(3)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第一位雅各被希律王殺了(徒十二2)。有許多人以為第二、三位雅各是同一個人。我們在這裡研究這一個問題,理由是考察經常產生有價值的資料。照我們看來,所要研究的幾點如下:

 

(1)約翰福音十九章二十五節清楚說明,革羅巴的妻子馬利亞是主耶穌母親的「姊妹」。

(2)在比對馬太福音二十七章十五、十六節之下,我們又清楚的發現這個馬利亞就是「雅各和約西」的母親。

(3)又再比對馬可福音十五章四十節,我們看見這位雅各被稱為「小雅各」(即排行最小之意)

(4)這位革羅巴或亞勒腓的兒子(這是說,他是主耶穌的表弟),後來成了十二門徒中的一位(太十3;可三18;路六15)

(5)這位作使徒又作表弟雙重身分的雅各又再在使徒行傳一章十三節(肯定的不是別人)和十二章十七節,十五章十三節,二十一章十八節等處出現。

(6)所以結論是,保羅在加拉太書一章十九節,二章九、十二節那裡所稱呼的「主的弟兄雅各」和「使徒雅各」定與這位雅各是同一人。

 

  從這些論點看來,一切都似乎很明白的;但相反的問題來了:這位使徒雅各是否與馬太福音十三章五十五節和馬可福音六章三節所說的主的兄弟雅各相同呢?——「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麼!他的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麼?」

 

  我們的答案是,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因為(1)主的「弟兄們」都是「木匠」的兒子(即約瑟的兒子),不是亞勒腓和馬利亞的兒子,他們的兒子雅各是另外一人。(2)在四福音裡面,主的「弟兄們」很明顯都是與主的使徒們有別,甚至也不是主的門徒(太十二46;可三31;約二12,七3),而且聖經說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信主的(約七5)(3)在使徒行傳一章十三、十四節那裡,「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仍是明明與十二使徒有別的,雖然這時候,他們都相信主了。聖經每逢提及主的母親並他的「弟兄們」之時,從沒有半點跡象表示他們是主的表弟(正以那些主張主的兄弟雅各就是主的表弟使徒雅各的人所說的);但有明顯的證據證明,主的表弟雅各(亞勒腓和另一位馬利亞的兒子)就是後來在耶路撒冷議會上作主席的使徒雅各,而這位雅各就是雅各書的作者,也是主的表弟。

 

  至於主的弟兄們雅各、約西、西門,和猶大,不論傳統的說法或其他的證據,都指出他們是約瑟與前妻所生的兒子;所以他們實在是馬利亞的「繼子」,在律法上(不是在事實上)是主耶穌的弟兄。或者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是長兄,所以他們輕視和批評耶穌(可三2131;約七34),亦有可能因此而不信耶穌(約七5);又可能為這個緣故,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把馬利亞交給約翰照顧,而不交給那些不同情他的「弟兄們」。

 

  麥克利門(J A McClymont)在他所著的「新約聖經與作者」一書內說:「根據可靠的傳統,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們之所以悔改歸主,是因為主向雅各顯現,這一點也記載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七節」。但是,請問主是向這一個雅各顯現嗎?豈不是向使徒雅各顯現嗎?我們奇怪麥克利門怎麼會加上這樣的一句話:「自從約翰的哥哥雅各死後(主後四十四年),所有的使徒四散。雅各很快的就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中有了超眾的地位,成為教會的領導人。這個發號施令的地位,部分因素是因為他與主耶穌有特殊的關係……」麥克利門博士的意思,正如其他人的意思一樣,這書信的作者雅各,即在耶路撒冷議會作主席的雅各,並不是主的表弟使徒雅各,乃是主的「兄弟」雅各。我們不能接納這一點,因為這表示路加在開始寫使徒行傳的時候,提及使徒雅各的名字(13),然後又無緣無故靜靜的丟了他,又再在十二章十七節,十五章十三至二十一節,二十一章十八至二十五節不加解釋地提出另外一個雅各——這豈不是說這雅各從沒有與主在地上同工,沒有親自聽過他的教訓,因此也不是一個使徒?不,這種說法不能成立。這頂多只能叫人相信耶路撒冷的主席雅各,即寫這書信的雅各,就是亞勒腓和馬利亞的兒子主耶穌的表弟雅各,不是主的兄弟雅各。保羅在若干年後稱使徒雅各為主的兄弟變成沒有什麼真正的困難了(加一19,二9),要知道「兄弟」這個稱呼有狹義的用法,和廣義(親屬的)的用法之分別。主的表弟使徒雅各既然是主的親屬,亦可以稱為主的兄弟的。但無論如何,當保羅說雅各是一位使徒的時候(加一19),他不可能指別的雅各,所以不會指主的弟兄雅各;因為照我們所知,主的弟兄雅各從未做過使徒。

 

  我們不是特別要表示過分自信,我們是坦白地依據我們所思想的,認為理由是那麼充分和清楚,所以奇怪會有人懷疑寫這書信的雅各的身分。

 

有關希伯來書和雅各書的一些問題

 

(1)福音傳開,不但引起「這與以色列神的選民有何關係」的問題,同時亦引起「這與某些人又有何關係?」的問題,請問後者是什麼?

(2)希伯來書討論有關這問題的時候,有神自己加以控制,為要帶給我們一個奇妙的啟示,請問這奇妙的啟示是什麼?

(3)希伯來書的最初讀者是誰?你能引使徒行傳的經文證明你的意見嗎?

(4)希伯來書的兩個鑰字是什麼?中心信息又是什麼?

(5)這書信可以分成那三大段?

(6)第八章至十章十八節指出那四方面證據,證明新約比舊約更美?

(7)你怎樣以希伯來書最後一章來證明作者是誰呢?

(8)除了保羅之外,有那四個人有可能是希伯來書的作者?你以為真有可能是他們嗎?為什麼?

(9)寫雅各書的雅各到底是誰?

(10)你對這個雅各的(a)地位;(b)思想見解;(c)性格有何意見?

(11)雅各書的大主題是什麼?裡面分有那四方面的道理(比對四章經文來說)

(12)你能舉出兩個理由,說明雅各書二章二十六節並不是針對保羅主張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而說的嗎?

 

雅各書精華(漆立平)

 

第十九講 雅各書

 

壹、雅各與猶大簡介

一、他們的身世:

雅各猶大,他們兩人都是主耶穌肉身的弟弟。他們都是約瑟馬利亞的兒子。根據福音書中的記錄,在馬利亞生過耶穌之後,約瑟馬利亞至少生了四個兒子,兩個以上的女兒。因此,耶穌在肉身至少有四個弟弟,除了雅各猶大,還有西門約西雅各可能是大弟弟,猶大是最小的弟弟。並且耶穌有兩個以上的妹妹,只是在聖經上沒有記載她們的名字,可能當主耶穌開始傳道時,他的妹妹們都已經出嫁了,所以,主耶穌的門徒對她們並不熟悉,以致在福音書中沒有提到她們的名字。(太1355; 可63

雅各猶大都在加利利拿撒勒的木匠家中長大,所以他們本來也都是作木匠的(可63)。由他們的生長環境可知,當他們還小的時候,約瑟馬利亞是非常艱苦的,耶穌作為他們的長子,他從小就必然要在工作中,作約瑟的幫手,作許多木匠的工,來幫助維繫一大家子許多弟弟妹妹的生活生計;另一方面又要為馬利亞分勞,來照顧弟弟妹妹們的成長和學習。他們可謂都是在耶穌的照顧中長大的。

雅各猶大受教育的環境,也與主耶穌一樣。他們都是在拿撒勒的會堂,受了猶太人的教育,在舊約上得了會堂中拉比的教導。除了學習希伯來文之外,他們也在當時地中海世界通用的希臘語文上,受了基本的教育。所不同的是,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得到了哥哥耶穌的幫助與輔導,耶穌是他們的好兄長,在學習上作了他們的榜樣。

因此,他們都尊敬聽從哥哥耶穌。當主耶穌滿三十歲,開始出去傳道時,雅各與弟弟們都已經相當成長,耶穌可以放心的把家中的事,交待給雅各與弟弟們,在家照顧家庭和母親了。(根據福音書中記載的情形,當耶穌出來傳道時,作父親的約瑟可能已經息了他的勞苦,不在世一段日子了。)

在主耶穌傳道的三年半中,並沒有要弟弟們跟隨行動。但他們很關心耶穌的狀況,卻未對他產生任何難處或阻擋,只是他們那時尚不知耶穌就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因此,對於一些事情或某些狀況,有時會產生錯誤的判斷,卻並非反對他。(可320-21;約71-10

主耶穌在耶路撒冷被釘死埋葬之日,他們並不知道。因為雅各和他弟弟們,當時都不在耶路撒冷,在耶穌身上所發生的事,那時只有母親馬利亞知道。因她一直同一些門徒與跟隨主服事的姊妹們,與耶穌一起到了耶路撒冷。他們看到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所作所為所說,以及後來耶穌被捕、受審、被釘十字架、死後埋葬的情形。雅各猶大等兄弟在拿撒勒知道耶穌被殺的消息,乃是許多日子之後,他們當然極為難過。

他們也不知道耶穌三日之後復活了。因為,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後,並沒有在耶路撒冷普遍的向猶太人或世人顯現。所以,並沒有人傳佈祂已經從死裏復活了的消息。主耶穌只在前兩週,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向耶路撒冷的門徒們顯現,對他們說話,一面安慰堅固他們的信心,一面又開他們的心竅,用經上許多話教導他們(可1614-18,路243649,約201923)。

最初,這些見過祂復活顯現的門徒,告訴沒有見過祂顯現的門徒時,那些門徒都不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了。使徒多馬的反應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約202425)。而即使看見過祂顯現過一次的人,也都不一定有充足的信心,敢公開地為主耶穌作祂已經復活的見證。所以,耶穌第三日復活了的消息,沒有人會傳到拿撒勒去,讓耶穌的弟弟們與家人知道。

主耶穌大概用了兩、三個主日的晚上,在耶路撒冷向門徒顯現。根據福音書的記載推斷,為了完全的堅固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姊妹們的信心,主耶穌花了兩三個主日晚上的再三顯現。然後,主才要使徒們往加利利去找四散的門徒,把祂已經復活的消息告訴那些曾經跟隨過他的門徒,並約定召聚的時間。主耶穌曾當五百多門徒聚集的時候,向參加聚會的眾門徒顯現(林前156),並呼召門徒要勇敢有信心,前往耶路撒冷去為祂作見證。有許多門徒答應了主的呼召,立刻跟著使徒們去耶路撒冷。這是主耶穌升天之後,在耶路撒冷有一百二十多人聚集,同心合意禱告的由來(徒115)。

主耶穌也曾親自向雅各顯現,讓他肉身的弟弟妹妹們知道,他真的從死裏復活了。當加利利四散的眾門徒,都因主耶穌復活顯現的呼召,而信心堅固的往耶路撒冷去時,主耶穌怎會不管他肉身的弟弟們呢!主耶穌並要雅各帶同弟弟們到耶路撒冷去,一面照顧他們的母親馬利亞,並且一面同眾門徒參與教會的建立和事奉的生活。

雅各這些弟弟們,這才真知道,耶穌是他們的神、是他們的主。他們認識耶穌在肉身不僅只是他們的兄長而已。很明顯地,他們都欣然聽從了主耶穌的吩咐,前往耶路撒冷。(林前157; 徒114)從此以後他們離開了拿撒勒作木匠的生活,而開始了事奉主的生活。

 

二、雅各與猶大的事奉:

雅各與兄弟,從一開始就參與了耶路撒冷門徒同心合意的禱告(徒114)。所以,當五旬節,眾門徒被聖靈澆灌充滿時,他們也都在其中被聖靈充滿。他們也都勇敢的起來,與使徒和眾門徒同心合意的傳揚天國的福音,宣揚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了,帶人歸主受浸,興起了耶路撒冷教會的見證。(徒21-47

雅各猶大,他們也都參與了教會初期的共同生活與學習事奉。教會一開始他們就甘心樂意的參與服事聖徒。在主耶穌傳道的三年半中,他們雖沒有跟著耶穌受教,但他們可能在耶穌尚在家作木匠時,就已經接受了他許多新約的教導和觀念。如今聽到使徒的教訓,他們也謙卑認真的學習了使徒所教導基督的教訓,在真理上立下了穩固的根基。他們對使徒的教訓一點也不覺得陌生,他們很能吸收,並且很能配合他們,在實行與應用上,作了美好的見證和榜樣。

雅各猶大都非常謙卑,一點也不敢以主耶穌的弟弟自居。他們在教會中只默默的卑微服事,盡他們的功用作一個盡職的肢體,他們就像其他的聖徒一樣服事教會。雅各曾接待過掃羅(加119)。並且他們也善於教導,幫助造就許多新信徒,深得眾聖徒的敬愛。

大概十年(主後45年)之後,雅各被選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乃是由於他的忠心和有見識的事奉(徒1129-30),聖徒選他擔負教會的照顧牧養工作。猶大則可能擔任教師的工作。也許是為了避免在同一家庭之中,有太多人擔任長老,使教會有淪為家族教會之嫌。

當使徒們相繼被差遣出去佈道,尤其是使徒在耶路撒冷受到逼迫殺害時,特別是當使徒雅各希律王殺害,使徒彼得被迫離開耶路撒冷時,彼得在離開前,特別明顯地提到雅各,將耶路撒冷教會的見證擔子,交託給當地長老們的肩頭上,而當時雅各可能就是耶路撒冷教會領頭的長老之一(徒121-17)。時為主後47年左右。

雅各曾主持了教會歷史上「第一次的大公會議」。當教會在真理上有了爭議,為外邦信主的基督徒,他們是否應該受割禮一事,眾教會之間曾起了爭議。為了解決此一問題,在耶路撒冷召集了眾使徒、教師、先知、和長老們,開了一次閉門會議討論研商。該次會議似乎由雅各主持,在雙方都充分的陳述了理由和辯論,末了使徒們也清楚的說出真理的見解與見證後,雅各很有智慧的作了裁決上的建議,被與會者一致贊同,而使得割禮的爭論,得以明確釐清,並作適當的處理,寫了一封公開信,轉達眾教會。這次會議後來在教會歷史上,被稱為「第一次大公會議」,為教會如何解決真理上或重大問題的爭議,立下了美好的典範(徒151-34)。時為主後50年左右。

雅各猶大也在文字著述上,教導當時遠方和後世的信徒:

1雅各寫了「雅各書」,教導信徒如何過有信心和實行的生活。

2猶大寫了「猶大書」,教導信徒怎樣過持守真理的生活。

他們的書信都被當時的使徒所認同,且廣泛的被各地聖徒接納,對教會聖徒是非常好的教導,因此而後被列入新約的經卷之中。

然而,雅各在事奉上也曾犯過嚴重的錯誤。雅各可能因在耶路撒冷時間太久,受猶太教徒包圍的影響太多,受舊約思想的影響太深,使耶路撒冷的教會見證逐漸變質,有被猶太教化的趨向,以致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會對使徒保羅作出要他帶幾個信徒,去聖殿行潔淨之禮的建議。就因這個建議,甚至叫使徒保羅都受了迷惑,而使保羅都跌倒,並在耶路撒冷被捕(徒2117-36)。若不是主親手攔阻和保護,新約的見證幾乎被摧毀斷送。時為主後58年左右。

經過保羅耶路撒冷被捕的事件,雅各在主面前有深切的醒悟。使教會再重新回到新約的見證,不再與猶太教妥協。雅各領導耶路撒冷的教會走生命更新的路,以致後來耶路撒冷教會又大遭猶太教徒的厲害迫害,雅各更是首當其衝。據傳雅各於主後62年間因此殉道。而猶大依然勇敢的繼續在教會中事奉,並以真理教導勸勉後世的聖徒。

 

貳、寫雅各書的背景

大約於主後50年,第一次大公會議之後,有更多信徒去外邦傳道,在外邦興起了許多教會,他們除了將馬太所寫的亞蘭文抄本帶出去教導信徒外,當時還沒有甚麼希臘文的新約經卷。而使徒保羅所寫的加拉太書,當時僅在保羅傳過福音的加拉太省各地的教會流傳,還沒有流傳到別的地方去。

自第一次大公會議之後,耶路撒冷的長老雅各之名,就盛傳在那些外邦教會之中。由於這些外邦教會,在環境上常受到異教徒的逼迫和為難,在教導與話語餧養上又有迫切的需要。可能是基於他們的請求與交通,雅各在神面前尋求仰望主的引導,使他寫了這封書信給他們,勉勵他們怎樣在苦難與試驗中,堅定的持守信仰,過聖別得勝的生活,經歷「魂的救恩」。

他在耶路撒冷寫這封書信時,約為主後53年前後。在新約的經卷中,這是比較早寫成的書信。雅各書也可說是雅各寫的「信徒造就」。對後世信徒的生活,有很好的指導。

新約從雅各書猶大書,這七卷書信,都是以作者或發信者之名命名的,與保羅書信都以收信者命名不同。

 

參、雅各書的主旨

雅各書的主旨,是「要在試驗與苦難中信心與行為並長」,雅各以此勸勉聖徒,建立經歷靈魂得救(魂的救恩)的生活。

從下列的經節,我們可以看見全書的主旨: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124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雅112

「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魂的救恩)。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122

「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雅22122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226

「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317

「故此你們要順服 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 神、 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78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裏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肆、雅各書的各章要點

第一章 憑信心在試煉中成長,得著魂的救恩

1雅各勉勵信徒,要憑信心在百般試驗中成長,求神賜給智慧,更在苦難中堅定信心。不要將世上的升高和富足看得太重。忍受試探的人才是有福的,他要得著生命的冠冕。(115

2雅各又告訴聖徒,各種美善的恩賜,和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的父來的,所以我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邪惡,領受神所栽種的道,得著「魂的救恩」。(1821

3、故此,我們不要單單聽道,也要行道,就必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所以在父神面前用清潔虔誠的心,看顧孤兒寡婦,不沾世俗的生活,乃是有福的,為神所喜悅的。(2227

 

第二章 不按外貌待人,要有信心的行為與信心並長

1、接著,雅各勸勉聖徒不可按外貌偏心待人(看重富有的,輕看貧窮的。其實,神揀選了世上貧窮的,叫他們在信上富足,要我們愛人如己。若仍按外貌偏待人,就是犯罪,將來必受審判。(113

2、信徒有了信心,就需要有行為相配,不要單單聽道,也要行道。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愛人卻不顧念人的缺乏,就是死的)我們不要像魔鬼一樣,雖然知道神,卻不尊重神的話。(1420

3、歷代以來,人稱義是因著相稱的行為,不是單因著信:(2126

𥺼、信心是和他的行為並行,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

𥺦、亞伯拉罕以撒獻在壇上,乃得稱為神的朋友。

糍、妓女喇合接待並釋放使者,也是信心與行為的另一例證。

 

第三章 要勒住舌頭,以智慧的溫柔顯出善行,栽種義果

1雅各勉勵聖徒要在言語上謹慎,不要像世人在言語上放肆。人若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舌頭常會說大話謊言…是個罪惡的世界,很少人能制伏。從一個舌頭發出兩樣的水,是不應當的,不可又讚美神,又咒詛按著神形像造的人。(15

2、聖徒要在言語上,當存著從上頭所賜的智慧、溫柔,並顯出他的善行來,用清潔、和平去栽種,結出生命的義果。

 

第四章 務要抵擋魔鬼,親近神,不與世俗為友

1雅各也提醒聖徒,不要隨從世俗和私慾,活在爭競與鬥毆、妄求與宴樂中。要知道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並且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15

2、故此信徒務要儆醒順服神,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逃跑離開。我們親近神,神必親近我們,這是我們自卑得勝升高的祕訣。(710

3、聖徒切忌彼此批評論斷,而得罪神。也不要自誇張狂預言未來。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1117

 

第五章 不要富而不仁,要忍耐等候,彼此認罪,互相代禱

1雅各警告富足人,不要富而不仁,苛扣別人當得的工價。尤其對於那些收割莊稼的工人,虧欠他們的工錢,更是神所不允許(16

2雅各勸勉聖徒不要彼此埋怨,要忍耐直到主來,如同農夫等候出產一般。要以從前眾先知作受苦忍耐的榜樣,約伯即一例。(711

3、言語要實在,不要起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4、聖徒當彼此認罪,互相代禱。生病的人,可請教會的長老為他抺油禱告,使他得醫治,義人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的禱告,就是我們的榜樣。(1218

5、末後,雅各語重心長的勸勉信徒,要盡力挽回失迷的人。他說:若有失迷真道的,要挽回他,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1920

 

雅各書──信心活出的行為(張向晨)

 

  雅各書是神藉著雅各寫的書信,雅各列在教會三根柱石之一。(加二9) 他是敬虔的實際,膝蓋因禱告似駱駝皮,他認識信心沒有活出行為是死的。

列出十九種與信心有關的行為

   1.  [一章24] 信心與試煉:

    試煉中因有信心而有大喜樂,相信試煉出於神的火煉,為了除去舊人建造新人,試煉產生堅韌不拔,信心經過試煉比純金更寶貴。(彼前一7)

   2.  [58] 信心與智慧:

    心懷二意的人為神所恨(119113),心分二半的人是死人。智慧是能聽神的心,基督就是神的智慧 (林前一30),追求基督就得著智慧。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 (西二9)

      [三章1318] 比較屬天與屬地的智慧:

     智慧鑿成七根柱子建造祂的身體.七種智慧的表現是基督的七種性格:

      清潔無罪──使神與人和好,

      溫良柔順──在神手中可塑性順服至死,滿有憐憫愛罪人,

           多結善果──麥種死去結出麥穗。

           無偏見──公義與公平是祂寶座的根基。

   3.  [911]  信心與降卑升高:

     無論升高或是降卑都是暫時的過眼煙雲,和受恩教士說:「人說我是污渠,於我何損?人說我是高山與我何增?判斷我的乃是主」

   4.  [1215]   信心與試探:

     試探從撒但而來,人的私慾是撒但試探的鉤子,當人接受撒但的試探時就是犯罪之時,罪的結局乃是死。

     神利用撒但的試探來試驗人,訓練人的戰鬥力,撒但是神手中的篩子為要潔淨人。(路廿二31)

    5.  [1625]  信心與神的道:

     神的道就是基督,祂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都是一樣的。神的道就是靈就是生命,祂進入人裏面光照人、改變人。

          人祈禱不能改變神,乃是改變人。神的道是活的,使人行出所聽見的道;若是光聽道而不行道,就是照鏡子沒有什麼改變,活出神的道使眾人得著供應,自己也成為流通的管道,越過越滿越新鮮。

    6.  [2627]  信心與虔誠:

     真實的虔誠是遵行神的命令,表現有三:

          一是勒住舌頭,話語受約朿,不出污言,戲言,妄語;說造就人的話。

          二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尤其是殉道者的家屬,神是孤兒寡婦的神。(675

          三是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在世而出世,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的,不隨從世人的潮流,與他們有分別,不順從宗教世界的淫威,抵擋耶洗別與世同化的控制權。

    7.  [二章113] 信心與勢利:看重有錢人,

      表示對基督失去了信心,名望人與我無干,主宰教會的乃是主 (加二6)。

      教會注重的是生命,偏心待人是犯律法,生命高過律法,人看外貌,神看內心。基督裏不分貧與富。

    8.  [二章1426]  信心與行為:信心是從神的生命而來,

      因信入主耶穌而與主聯合為一,這個信心自然地行出來。

      魔鬼信有神而敵擋神;我們信有神而接受祂的生活、愛祂、敬畏祂。亞伯拉罕獻以撒因為相信神會叫他從死而復活(來十一7),妓女喇合接待神的探子,因為相信以色列的神是天地的神(書二11)

      是靈魂叫身體活著(約六63),是信心的行為顯明信心是活的。

    9.  [三章112] 信心與舌頭:

      作人師傅教導人的是運用舌頭,舌頭亂教導人引人走入岐路。財主的舌頭在陰間火中乾焦 (路十六24),控制馬的是嚼環,控制船的是舵,火星能燃燒整片的樹林。舌頭能使人喪命,控制舌頭的是神的生命。

          人的信心追求生命長大,晝夜思想神的話,不住禱告壓制舊人的舌頭,達到完全。

   10.  [四章13] 信心與私慾: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惜爭鬥,嫉妒。

      許多人向神所求的是要神滿足他的宴樂慾望,不求在神的旨意中,遭神拒絕而攻擊放棄神。他們不知道神的旨意是捨己,祈禱是為了接受神拆毀舊人的工作,得著完全的釋放。

          撒但的罪性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種植在亞當心中,世世代代傳下來,無數人擁進廟裏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惜與鬼相交。若要神答應禱告:

     一是與神有正常的關係,遵行祂的旨意,求祂的喜悅。

     二是求在神的旨意中,神的旨意向敬畏祂的人顯現。(約壹三22,五14;詩二十五14

   11.  [45] 信心與世俗:

     神的愛是忌邪的,凡與世界為友的,落在魔鬼手中,與神為敵。凡神以外的都是世界,神為了拯救祂的兒女與世界斷絕,指明向己死向神活的路。

          凡獻給神的人,世界對他失去吸引力,天上的吸引力是如此的強大,吸引人追求永遠的事情。(加六14)

   12.  [610] 信心與抵擋魔鬼:親近神才能順服神,順服神才能抵擋魔鬼。

     受魔鬼攻擊的人是因為留給魔鬼空間 (弗四27):驕傲,手犯罪,心懷二意,心不清潔,堵住這些破口惟一之路是親近神。

   13.  [1112] 信心與論斷:

       判斷人的乃是主。(林前四4)人容易看見別人身上的刺,不易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若眼目單單仰望主,就不見他人。

   14.  [1317]  信心與自誇:

         掌握明天的乃是主,若以雲霧般的短暫生命行在神的旨意中,就永遠常存(約壹二17)。人的一生創世前已經寫在冊上了,在時間上應驗出來。(139116;徒十七26) 

   15.  [五章16]  信心與錢財:富翁基督徒當積財在天上。(太六20)

        基督徒不可能是富翁,因為神的家凡物公用,神看重寡婦二個小錢,不為自己留下什麼。基督徒是事奉神的人,若是愛美食,喜人稱讚,愛安逸,證明撒但已經毀壞了他。

   16.  [711] 信心與忍耐:忍耐的動力是盼望主的再來,忍耐是積極的堅

韌不拔。忍耐生經驗,經驗生盼望有神的愛傾注在我們心中。(羅五35)

         長久的痛苦易發怨言定睛仰望主,相信一切的遭遇是從寶座上下來,就得著力量。約伯是神定的三個義人之一 (結十四14),神是煉金之人的火,信心經過火煉比金子更寶貴。(瑪三2;彼前一7) 

   17.  [12] 信心與起誓:

     因對神小信,欲求人的讚同而起誓,若相信判斷我的乃是主,就不必起誓。

   18. [1318] 信心與祈禱:

      受苦難催逼我們增加禱告,不住的禱告產生認識神,喜樂時不忘感恩,有病的人先認罪。

         以利亞是對付罪的義人,他的性情順服神,給神工作的條件。放棄每件罪惡,搜查個人生活不符合神旨意之處 (11929 ),絕不向巴力屈膝,不與世界同化,分別為聖單單歸於神。

   19.  [1920] 信心與挽回弟兄:

      對失迷真道的弟兄,當溫和勸戒,付上代禱的工夫,使他明白真道,脫離魔鬼網羅,歸向神。自己也當小心不被引誘。(提後二2526;加六1

 

           雅各書導讀    李道生

                       經文:雅各書一—五章

   

一、內容要義

    本書至猶大書共七卷(雅,彼前,彼後,約壹,約貳,約三,猶),因無特定的收信人,可能是寫給一般信徒的,被稱為普通書信。本書重要內容,系論到門徒在試煉中的喜樂,信心不疑的祈求,忍受試探的人有福,聽道行道的需要,真實無虛的虔誠,在信上富足的應許,遵守至尊的律法,信心與行為的表現,舌頭話語的過失,上頭來的智慧,與世俗為友的害處,對批評論斷的警戒,不去行善之罪,積攢財寶的敗壞,忍耐等候主來的盼望,信心祈禱的功效,以及最後強調罪人回轉,靈魂得救的重要等事。全書所論,旨在注重信徒信心德行行為的實踐,滿有智慧的話語,為人人愛讀之書。

 

二、本書著者

    本書普遍公認為是耶穌的兄弟雅各所寫(一1;太十三55),從書中語氣看來,他是大有權威,德高望重,自稱是神的使徒雅各,本書是他在臨終之前的作品,被古代教會稱之為公函。

    雅各——意篡得者,主耶穌有四個兄弟,雅各排名第一  (太十三55;可六3),耶穌在世時尚未信主,曾經攔阻主的工作(可三21;約七35)。至耶穌復活向他顯現時才信主(林前十五7),參加教會禱告(徒一14),被稱為使徒,教會的柱石(加一19 ;二9)。他於五旬節後,終身住在耶路撒冷,執掌教會權柄,或成為教會的長老(徒十二17;十五13;廿一18),相傳雅各原為基督的真門徒,熱心禱告生活,長跪不起,以致膝蓋皮堅硬厚,故史有駝膝雅各之稱。那時他已經在猶太教會,牧養工作卅年,至主後六十三年,耶路撒冷將見傾危的時候,猶太的長老令雅各到聖殿的二層涼臺上,向百姓說拿撒勒的耶穌不是彌賽亞,雅各卻是不從,改口說基督為神的兒子,為審判萬人之主,以致長老大怒,把他從臺上推下來,叫人用石擊斃命,為主殉道不久,耶路撒冷即遭滅亡。

 

三、時地對象

    本書約在主後六十年著於耶路撒冷(加二12),另有人根據本書內容,並未提及耶路撒冷大會決議的事(徒十五121),表示著於一個較早的日期——主後四十五年,是更為可取的,其對象是寫給散居各地十二支派信主的猶太人(一1),亦有人認為是對一切的信徒而寫者。

 

四、著作原因

     雅各為要糾正信徒的謬誤,堅固那些受苦難人的信心,與勸勉信徒行道的重要,應有的善行,注重祈禱的功效,以及要求猶太人悔改得救,因此就寫了本書信。

五、本書特點

     書中充滿了許多基督教的箴言,長於用美麗的隱喻(一6101117182123;三3461112;四14;五237),是新約中極帶有猶太人的色彩,沒有神學上的討論,乃屬於倫理上的教訓,對於道成肉身,復活要道,與福音二字,隻字未提,全書著重行為而少論教理,其文法與舊約智慧書同,內容取於福音書與山上寶訓(太五—七章),關係信徒生活言行教訓,最為重要。

 

六、主要信息

     本書主要信息,是注重真信心于行為上的表現,以試驗信徒自己所承認的信仰,而活出善行的見證(二1426;一23)。

 

七、分段綱要

  本書共五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八段如下:

  1)試煉與試探  118

  2)聽道與行道  1927

  3)富人與窮人  113 

  4)信心與行為  1426

  5)舌頭與智慧  118

  6)屬世與屬神  117

  7)逼迫與忍耐  112

  8)禱告與回轉  1320

 

八、關係書卷

    本書系尊重舊約律法(25;二81012;四1112),而啟示新約與舊約之間的道德觀念,其內容教訓注重信徒德行與行為的實踐,滿有智慧的言語,與舊約律法書,箴言書,新約馬太福音(太五—七章),信息相關,且與保羅書信各持所論,最為顯明,保羅所論的是信心稱義,是信心的行為,其信乃是有行為的信,雅各所論的是行為稱義,是行為的信心,其行為乃是有信心的行為,信為行之根,行乃信之實,二者是一種道理兩種解釋,關係甚為密切(參羅,加)。

 

九、研讀提要

    本書文字簡潔,道理湛深,特別以全守至尊的律法為好,強調稱義是因行為在先的重要,須將本書讀完一過後,並參讀舊約律法書,箴言書,新約馬太福音,以及保羅書信,必然融會貫通,更能明析本書之義理。

  1)本書第一章論到信徒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忍耐才能成功,且要憑信心求智慧,恐受試探才是有福,能行道必然得福,這些都是必須學習最好的功課。

  2)本書第二章論到信徒不要重富輕貧,不可按著外貌待人,神揀選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信心若無行為乃是死的,信心要與行為並行,人稱義是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須參讀幾處經文才能明白(創十五6;廿二118;出廿1314;利十九18;代下廿7;賽四一8;書六17;羅二716;三28;四13;加三529)。

  (3 )本書第三章論到舌頭的過失,是火,是個罪惡的世界,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參詩卅九12;一三九4;箴廿19;廿一23;十二1819),前者是警戒,後者是追求,信徒時須讀習以自勉。

  4)本書第四章論到屬世與屬靈的兩大分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信徒生活,常在二者之間起了爭戰(參約二1417),必須一心順服神旨意,抵擋魔鬼,脫離世俗一切的敗壞,靠主得勝,才能成為信心剛強,惡惡行善的信徒。

  5)本書第五章論到富人積財與虧欠之害(參太六1921),要忍耐等候主來(參太廿四134244),注重信心祈禱的功效(參王上十七1724;十八14145;可六13;路四25),叫迷失真道者回轉得救(參路十五371132)等這些美好的教訓,無論對於信徒與非信徒,都得領受之。

 

十、注意要點

    在本書中,有幾件需要分別認識的事,簡要解釋如下:

    1)在新約聖經中,提到三個同名的雅各,即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太十2),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太十3;可十五40),以及被公認為本書的作者,耶穌的兄弟雅各(太十三55;可六3)。

    2)試煉和試驗的來源是出於神,是善意,其目的是要叫人得益處;試探的來源是出於魔鬼,是惡意的,其目的是要陷害人,使人犯罪。神有時藉著魔鬼的試探來試驗人,使人信心更堅固,能勝過魔鬼的試探,完全的順服神(一231215)。

    3)詳細察看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一25),意思是要人讀習聖經,查考神的話所講自由之律法,是對神的律法性質一種解釋,雅各認為一個真正遵守律法的人,便不會犯罪,他就是一個自由的人(參羅八14;十4;約八3136;加五1)。

    4)雅各論到信心與行為並行的道理,引證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是在以撒出生以後,他因順服神的旨意,遵行神的命令,就把以撒獻在坮上,結果是他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已經證明了他因信稱義的真實性是完全的,是將他的信心因著行為,在人面前顯明出來(二2124;參撒上廿二114)。原來保羅引證亞伯拉罕「因信稱義」,是在以撒出生之前,他憑信心相信神的應許,他的後裔將來多如眾星,大約十多年後,又得神立割禮的約,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羅四311;參創十五16;十七911),這是亞伯拉罕因信而得的義,所以可知雅各與保羅,所論稱義的見證道理,並無矛盾之處。

  5)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五6),這義人可能是指當時之富人所欺負無辜的窮人(15),或指受迫害的基督徒。但這義人二字,其原文是單數字,因此可能是指耶穌說的,因為祂是被殺的義者(徒三14;七52)。

  (6)在新約聖經中,只有雅各論到為病人抹油與禱告的事(五14),抹油有治病的效用(參賽一6膏與油同字,路十34;可六13),最重要的是出於信心的祈禱力量(五1516),這油在聖經上,不過常以象徵聖靈的能力和恩惠而已(參林前十二7910;徒四2931;結三14)。

 

             雅各書簡介

                      經文:雅各書一—五章

 

    雅各書像希伯來的其他書信一樣,是針對猶太信徒所寫的,特別是雅各期待讀這書的是住在羅馬省中的猶太信徒;他們正面對試探和苦惱,他們的信心正在變質,所以雅各,這位耶穌的兄弟,寫信給他們,鼓勵他們明白信心的真義,及要求他們信心的操練。

  在雅各書中有兩節重要的經文:

  1、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一22)。

  2、這樣的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二17)。

  下面的綱要可幫助我們,閱讀這封值得一看的書信:

  A、試煉時的信心一118

    a、為何有試煉一112

 B、什麼是信心  19—四17

    a、信心是聽和行一1927

  b、信心是慈愛二113

    c、信心是行為二1426

    d、信心能控制口舌三112

    e、信心是智慧三1318

    f、信心是肯定人而非論斷人四112

    g、信心是順服神的旨意四1317

C、信心的能力

  a、信心是有耐心等候主來五112

  b、信心的禱告五1318

  c、面對信心五1920

 

                認識雅各書    姚素靜

                      經文:雅各書一—五章

 

概論

    (一)本書的類屬,稱為普通書信,包括雅各書,彼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和猶大書七封書信。

    (二)本書的著者,新約中有三個雅各。

    1)是約翰的哥哥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太四21)他是使徒中首先為主殉道的。「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徒十二12

    2)是使徒小雅各,父親是革羅巴,又名亞勒腓,母親是馬利亞。「還有些婦女,遠遠的觀看。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可十五40

    3)本書的作者,主耶穌的兄弟雅各,他的名望和權威與彼得相等。保羅說:「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加二9)「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徒十五13

 

雅各的史略

     雅各是主耶穌的弟弟。「耶穌基督的僕人,雅各的弟兄猶大,寫信給那被召,在父神裡蒙愛,為耶穌基督保守的人。』  (猶1)雅各起初攔阻主傳道,又譏笑不信。「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祂,因為他們說祂癲狂了。」  (可三2  「耶穌的弟兄(雅各)就對祂說:禰離開這裡上猶太去罷,叫禰的門徒也看見禰所行的事。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禰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因為連祂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祂。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約七39)耶穌復活後向雅各顯現,他就相信而且稱耶穌為主。他感覺自己的軟弱,不配稱為主耶穌基督有血緣關係的人。「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雅一1)他熱心禱告,也因長年不住的禱告,兩個膝蓋的皮長了厚繭,好像駱駝皮的一般。他生來就做拿細耳人,為人虔誠,他的外號是義者雅各。早被任為耶路撒冷的監督,在猶大人和教會中佔有極大的份量和名望,彼得出監之後要門

徒告訴雅各。「彼得擺手,不要他們作聲,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又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  (徒十二17)主後六十二年,大祭司亞拿和文士、法利賽人趁非斯都已死,新官未到任前,召集群眾。要雅各上到聖殿的陽臺,當眾否認耶穌不是彌賽亞(基督),但雅各不從,大聲說:「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猶太人大怒,把他打死在地。此後不久(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被羅馬所滅,百姓後悔說,雅各不死,耶路撒冷不至滅亡。

 

一、本書寫作的時間:

    於主後四四年或四五年,相當使徒行傳八章至十二章或十五章的時間,為新約最早的一卷書。

 

二、寫書的目的:

    因當時教會中有異端和弊病:

    (一)有人以為靠摩西律法和遵守遺傳的儀式得救,而不靠耶穌的救恩得救(否定因信稱義)。

    (二)有人雖因信得救的,卻放縱肉體的情欲,不注重行為,所以勸勉信徒應當謹慎,免患此種錯誤。

 

三、本書與保羅書信:

    雅各並未反對保羅所講的信心,保羅也未反對雅各所講的行為。倒是保羅由信心出發,而勉勵信徒要有行為。雅各則以行為來成全信心,這是真理的兩方面,也是本書與保羅書信相輔相成之處。

 

四、本書的內容:

  勉勵他們在患難中忍耐,以致成全完備,能得生命的冠冕(雅一1——18)。

  虔誠是由心及,由內到外(雅一1927)。

  虔誠是不偏待人的(雅二113)。

  信心須有行為來表現(雅二1427)。

  話語必須煉淨(雅三118)。

  心不戀世俗(雅四117)。

  忍耐和禱告(雅五120)。

 

五、本書的鑰字:

  智慧(雅一58)。

  信心(雅一57)。

  行為(雅三21)。

  禱告(雅五1318)。

  試煉(雅一2)。

 

六、本書的分段:

    (一)試煉與試探(雅一118)。

    (二)聽道與行為(雅一1927)。

    (三)窮人與富人(雅二113)。

    (四)信心與行為(雅二1426)。

    (五)舌頭與全身(雅三l 12)。

    (六)真智慧與假智慧(雅三雅三118)。

    (七)壓迫者和受壓迫者(雅五112)。

    (八)屬靈的追求和世俗的(雅四117)。

    (九)身體有病和在真理道上失迷的(雅五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