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第三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彼前三1~6聖潔妻子的榜樣】在教會歷史中,一位聖潔的妻子和母親的最偉大的例子之一是有名的聖奧古斯丁的母親──莫尼加。神用莫尼加的智慧和祈禱來贏得她的兒子和丈夫給基督,雖然她的丈夫,在他死前不久才成基督徒。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寫著:「她對他的服侍如同她的神;並且費盡心血來贏得他給祂…以她的談吐(行為),對他傳教;經由此,主裝飾她,使她恭恭敬敬地對她的丈夫和藹可親。」──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1,7作夫妻應以基督為榜樣】在超級市場等著算賬時,偶而聽到兩位婦女正討論著那展示在櫃台上的報紙頭欄──最近的好萊塢醜聞。我一聽到時(我不得不聽呀!),我想:「去煩腦影星偶像的有罪生活真是笨呀。為何讓這樣的垃圾來搗亂你的思維?為何不要和文雅的人認識,然後從他們的生活中學習?」幾天後,在某一電視「泡沫劇場」,也聽到有關婚姻問題的對話,相同的想法又進入腦海中。 當基督徒夫婦試著要模仿世界,而且從好萊塢而不是從天上得到他們的標準,那麼在家庭裏準有麻煩。但是如果夫婦兩人模仿基督耶穌的順服和服從,以及渴望服務別人,那麼在家裏,必有無窮喜樂。我的一位心理學家朋友說過一個基督徒丈夫能作的最好的事,就是按基督耶穌的模式而為。在基督裏,我們看到一個融合力量和溫柔,並且這是造就一個成功的丈夫。──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2~4裏面的存心勝於外面的虛榮】我有一位朋友,只要書店有甚麼「名書」出版,他是非買不可的。從二十五史,十三經注疏,說文解字起,一直到莎士比亞全集和大英百科全書,「名著」總是買全套,但是這些書,他從來不曾翻過,只為書架增加一些裝飾品而已。又有一位朋友,每個禮敗天上教堂,還打扮得漂漂亮亮,手上一部燙金聖經,永遠是新的。有次我問他在《羅馬書》上的一件事,他卻在舊約上翻來翻去,我相信他從不曾把這部每禮敗天用來講道的書,大略地看過一遍,更不要說仔細的研究了。如不是為了炫耀於基督徒的美名,就是為了滿足一種虛榮心,不然能有甚麼解釋?總而言之,莊重總比虛榮好,末被虛榮誤了一生。──
楊濬哲《彼得前後書講義》 【彼前三3女人何須妝扮】1938年美國婦女所用脂粉費,共達美金四億元。有一個科學家說這些脂粉,照廣告上所宣傳的,與皮膚有莫大的益處,但實際上都是虛假的宣傳。婦女的皮膚並不是貧瘠,需要脂粉滋潤的。她們的皮膚是特別緊強,富有抵抗力,且不易被水氣侵蝕。她們的皮膚,絕對不能接受脂粉的滋補。皮膚的滋潤,是從身體內部來的。皮膚油潤光鮮,乃是身體強壯的象徵。──
楊濬哲《彼得前後書講義》 【彼前三3~4】“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這意思就是不要以外表之奢華、美麗為裝飾。奢華的妝飾必耗費大量的金錢,信徒在世上既是寄居的客旅,應為福音而努力,就當省去不必要的浪費,過著崇尚樸素的生活。“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這意思就是要注重內在的美德過於外表的華貴。不獨是關係生活方面的教訓,更是基督徒對於生活的一種觀念。信徒應在思想上認識華貴的服飾並無可誇,樸實的生活才是可貴的,然後才會造成一種崇尚樸素的風氣。――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彼前三4以裏面的心靈為妝飾】美國哈佛大學校長伊利渥威廉查理(Charles
William Eliot)是最偉大的校長之一。他生來就面部破相,十分難看。當然他的父母從他年幼,就為他尋求補救之法,但至終無法可施。他一生一世要帶著這一付難看的面孔。不過他的母親對他說:「兒阿,雖然很多著名的外科醫生都不能作甚麼,但還有一個辦法,藉著神的靈,你可以有一個美麗的心靈,叫人見你的時候,就被你美麗的心靈奪去,忘記你有醜陋的面貌。」──
楊濬哲《彼得前後書講義》 【彼前三6,22自動的順服與被動的順服】『聽從』(6節)一詞原文為hupakouo,由hupo(在下)和akouo(聽)二字合成,原意為情感的順服,亦可稱為『自動的順服』,如妻對夫,子女對父母,僕人對主人的順服,均可用此字。 『服從』(22節)一詞原文為hupotasso,由hupo(在下)和tasso(指定)二字合成,意即指定在下之人必須如此作,這字後來轉變成軍隊用字,指『制服仇敵』、『政府管轄百姓』、『軍官使士兵絕對服從』等。可稱為『被動的順服』。門徒向主耶穌報告,他們曾制服了鬼魔(路十17)。保羅說:在上有權的,人人當順服他(羅十三1),便是這個『被動的順服』。 基督徒與主耶穌有愛的關係,很自然地會『自動的順服祂』,但在其它的關係上,我們是祂的百姓,是祂的士兵,也應絕對服從祂的命令與指揮,正如祂也『服從』萬物之主一樣(林前十五27)。 順服能產生更多的愛,順服可使我們蒙更大的恩惠。―― 蘇佐揚《原文解經》 【彼前三7軟弱器皿的意義】『因她比你軟弱』,下有小字『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古代有用器皿來比喻身體的;例如保羅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林後四7)。英文本直譯彼前三7『軟弱的器皿』為weaker vessel。這成為英文論及女人或女性的成語,其意等於weaker
sex。天主教本譯此處為『待她們有如較脆弱的器皿』。── 鄺炳釗 【彼前三7按情理才是真知識】『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下有小字『情理原文作知識』。知識在原文是一個字,因是ginosis,多解作知識。但本節是論及夫婦同住之道,最需要的知識是丈夫應如何體諒妻子,按理作事和她相處,故國語聖經意譯之為情理。例有一美貌婦人的丈夫,臉容醜陋,鄰人詢問她為甚麼仍如此忠心待丈夫;答道:『因為他從未傷害過我。』此丈夫對妻子的態度是情理最佳的說明。──
鄺炳釗 【彼前三7對妻子要關懷】記得我第一次到美國的時候,家姐指教我一些西方禮貌和習慣。她說,如果和女界出街,應該讓女界先行,例如入房屋電梯,上落巴士,並且要讓位。一切都要優待女姓,還有與女友出街不但開車門,走在街上時要自己走在靠馬路的一邊,以示保護之意。我認為這是好的習慣和禮貌,我也覺得這是很合情理的事,因為聖經說:「因她比你軟弱」,我們應該對婦女這樣關懷,對自己的妻子更當如此。──
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彼前三7同住表示需花時間】一個研究表明平均夫妻一星期在實際的溝通上僅費卅七分鐘!──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7按情理指按照智慧】有人問愛因斯坦的太太是否了解愛因斯坦博士的相對論,她回答:「不!但是我了解愛因斯坦。」在我當牧師主要的諮商工作中,我常給夫妻一些紙,並且要求他們,每一個人寫下三件他們任為伙伴最喜歡做的事。通常女人立刻可寫下來;男人則坐著沉思。並且通常女人是對的,但是男人是錯的!──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7對妻子要給予敬重】意思是丈夫要尊重妻子的感受、想法以及渴求。在家裏,丈夫必須是「溫度調節器」。妻子時常是「溫度計」,讓他知道溫度是多少!兩人都是需要的。──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8與人相處須有好的體育精神】當你和別人比賽棋子或其他遊戲而失敗之後,能否很愉快的接受,並且讚賞別人比自己強呢?當你看著你的姊妹穿著一件新衣服,你能否真心的對她說:「我很快樂看見你穿了新衣,你真美麗呢!」當你父親對你和兄弟說:「我只有兩張足球比賽入場券,只能帶你們中間一個人去看。」你能否帶著笑容地向父親說:「你帶兄弟去,下次我有機會才去吧。」若果你能這樣說,你就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了。── 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彼前三8準備最好的】一位獻身的牧師正要面對一次嚴重的手術,有位捧友到醫院去看他並和他一起禱告。「今天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牧師告訴他:「一位護士看到我的病歷並且說:『我想你要準備做最壞的打算!』我對她微笑說:『不!我是準備最好的。我是一位基督徒,並且神已經答應把所有的事情合起來做好的打算。』阿,她丟下病歷,匆忙離開病房!」──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8~11作事要講求方法】有一個人批評慕迪的福音講道,慕迪說:「好的,我總是準備要改進。請問你的方法是甚麼呢?」此人承認他甚麼方法也沒有!「那麼,我要用自己的方法。」──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9祝福批評你的】 對於和我們作對的人,我們往往視之若仇敵,這是人之常情,可是聖經告訴我們,人不可用以惡報惡方式來對待別人。相反的,我們要為輕視我們的人禱告,祝福咒詛我們的人。原因是別人的批評可能有幾分對,同時藉著別人的批評,我們能夠更堅強。 愛默生曾說,「我從每一個人都學到一些功課。」孔子也說,三個人當中一定有一位可以當我們的老師的。即使刻薄、惡意的批評,可能也有幾分對的地方。我們應該平心靜氣接納任何人的批評。如果這些批評對我們是無謂的,它也不能傷害到我們。 周聯華牧師有一次說,在西洋拳賽裡,不同等級的選手是不會在一起交手的。如果你把批評你的人當作一個不同等級的拳手,你是不會對他還擊的。這個比喻實在太好了!這種胸襟多麼寬大啊。 還有一個理由我們必須祝福批評我們的人——因為他們常常「義務」的作我們行為的監察人。如果你重視他們批評之點,便能保守你免於跌倒。——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彼前三10~11快樂而美滿的人生】科學家愛迪生說:「真正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所以快樂而美滿的人生是世人所尋求的。但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當你追求快樂時,快樂往往逃避你。當你歷盡千辛萬苦之後而得來的快樂,只能叫你暫時的滿足而已。名人塔格先生說:「世界上大部份的快樂都像鮮花,一經採摘下來即告枯萎。」我相信大家都同意這些話。── 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彼前三10~17個人的問題】 在我講完道後,有一位青年人告訴教會裡的一位弟兄說,「我願意得救,成為一個基督徒。」那位弟兄回答說,「我很高興你願意得救,你跟我來,我帶你去見牧師,我相信他會很樂意教導你。」當他們兩人來到我的面前時,我對那位弟兄說,「這乃是你的責任,這位青年朋友希望你帶領他歸主,你為什麼帶他到我這裡來呢?你不能坐下來和他談談嗎?」這位弟兄(一如許多信徒)回答:「牧師,不瞞你說,我實在不會帶領人歸主。」我問:「你不曉得怎樣講解得救的道理嗎?那麼我先問你,你究竟得救了沒有?」他回答說,「我當然得救了。」「很好,那麼你可以告訴這位青年朋友你是怎麼得救的。如果你不能夠告訴別人你是怎樣得救的,那麼你的得救就很有問題!你一定知道當你找到救主時,曾經發生過些什麼事情!」親愛的讀者,我也要問你同樣的問題。如果一位未信者告訴你:「我希望你能帶領我歸主」時,你能坐下來向他解說救恩的道理嗎?或者是你只能把他帶到你的牧師那兒?我希望你不要惱怒我剛才所提的問題,我只不過失提醒你,因為帶領人歸主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責任。「要有敬畏基督的心,以他為主。有人要求你們講解心裡所盼望的,要隨時準備答辯。」(彼前三15) 是的,你知道你是怎樣得救的嗎?你若知道你就能夠向別人傳講了。——M.R.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彼前三11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假如我們出去尋找麻煩,我們定可找到它;但是假如我們尋找和平,我們也可找到。這並不是說「任何代價的和平」,因為公義總是和平的基礎(雅三13~18)。── 華倫威爾斯比《盼望》 【彼前三11~13行善與效法善】這裏兩次題到『行善』,一個是『離惡行善』,一個是『熱心行善』,但在原文是不同意義的。 『善』字,原文是agathos,這裏的兩個善字都是一樣的,不過『熱心行善』一詞,原文為mimetes,保羅在林前四16所說:『求你們效法我』,和弗五1所說『你們該效法神』的『效法』一詞,原文便是這個字。 『善的效法者』是甚麼意思呢?即:(1)效法別人的善行;(2)作善行的門徒;(3)試試看日行一善。這個人必須先有『離惡行善』的經驗,才能再進一步作『善的效法者』。 『離惡』一詞的『離』字,原文是ekklino,其字尾klino意即『斜臥』,字首為ek(出來),意為『從斜臥之處出來』,許多人『斜臥』在罪惡中,基督徒應從那些罪惡的習慣與嗜好中出來,同時學習行善。作一位『善的門徒』,不再作『惡的依戀者』。 每位基督徒都應『日行一善』,但還有不少從前與罪惡有關的習慣與嗜好,纏繞著我們,使我們無法『效法主』。求主用聖靈的大能幫助我們,跟著先聖前賢的腳蹤往前行,努力面前,忘記背後。努力行善的門徒可以享受神所賜許多屬靈的特權。―― 蘇佐揚《原文解經》 【彼前三14】「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 當彼得寫這些話,正有極嚴重的試煉。逼迫從神的家已經開始了,這可怕的暴風雨的震動,已經響澈在尼祿王的暴行之中,以後傳遍羅馬世界。所以這封書信確鼓勵了這些散居在各地的聖徒,但他們不驚懼,大家讀了這書信,甚至得著安慰。 親愛的同道請記得,耶穌已經受過苦,主已經在你以前走過這些荊棘的路,看在雜草上海染著祂的血。你是否願意與祂一同受苦,好分享祂的榮耀?只有在受苦中,我們才可體驗世界的痛苦,而安慰別人,為他們代求。或許你還不知道耶穌內在的溫和與友情,在祂每日受苦的背後蘊藏著。除此以外,他們的懼怕比實際的經驗要壞得多了。也許神完全救祂的見證人脫離肉身的苦楚,對旁觀者簡直無法忍受。 很多為主受苦的人曾有這樣的經驗,他們都從主那裡得著力量可以堅持下去,保持無虧的良心,不可怕人而逃避,當你勇敢去受苦的時候,連火都失去其猛勢。——邁爾《珍貴的片刻》 【彼前三14不要怕別人的威嚇】『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下有小字『的威嚇或作可怕的』,小字是原意,全句應為『不要怕別人所怕的,』當時羅馬君主逼迫基督徒,威嚇他們要稱該撒為主,不然,可能格殺勿論,士每拿教會監督坡利革八十六歲,仍遭受這種威嚇和迫害,成為教會史上可歌可泣的事,很多人害怕這種威嚇,不敢承認主,故中文聖經譯者參照上文的為義受苦,和腓一28『凡事不怕敵人的驚嚇』,把彼前三14人所怕的,譯為威嚇,唯有按照下文所說的心中有盼望,才不會怕人的驚嚇。──
鄺炳釗 【彼前三14為義受苦】這是為了忠於神公義的真理、律法和正義的標準而不妥協,甘願忍受苦難。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 Bonhoeffer)為了忠於神的真理,不願順從希特拉納粹的法令而遭禁閉,最後被殺害,便是「為義受苦」的最好註解。── 曾立華《在盼望中儆醒》 【彼前三15】「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 許多基督徒沒有經歷聖靈的能力,乃因著他們缺乏了敬畏祂的心。他們所以缺少敬畏,乃是因著他們的眼睛尚未被開啟,因而沒有看見聖靈內住同在的嚴肅事實。聖靈住在信徒的裡面,這是一件無可爭辯的事實,但他們卻沒有看見。為什麼有些神的兒女是過著得勝的生活,但另有些卻經常在失敗的情況中?這個差別,不在於有沒有聖靈的同在(因為每一位神的兒女,都有聖靈住在他裡面),乃在於有些信徒認識聖靈內住的同在,而有些信徒卻沒有這種認識。為此其結果是:有者乃清楚認識他們的生命是屬於神的,而有者卻仍然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只要我們看見了自己的心是神居住的所在,就會有革命性的巨變。——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彼前三15】當耶穌基督是我們生活的主,每一個危機就變成見證的機會。我們「總是準備給予一個答案」。英文字apology,來自希臘語譯為「答案」,但是它並不表示「說出我的抱歉」。其意是「在法院中所代表的答辯」。「基督教護教學」是神學的一種,討論信仰的答辯。每一位基督徒該在基督裏給予一個他的盼望緣由的答辯,「特別是在一個無望的景況中」。──
華倫威爾斯比《盼望》 【彼前三15護教五原則】(1)「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正確的信仰實質內涵;(2)「心中盼望的緣由」,信仰是合理的,以致可作理性的辯護;(3)「要常作準備」,平時進行積極的研究、探討、熟悉和掌握信仰內容;(4)「溫柔、敬畏的心」,護教時應有正確的態度;(5)「回答各人」,要有溝通傳達,彼此瞭解對方的立場,才能作出有意義的對話。── 曾立華《在盼望中儆醒》 【彼前三15自我鑒察“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彼前三16維持一個好的良心】「良心」的英文字是Conscience,來自兩個拉丁字:Con其意是「和」及scio其意是「知道」。良心是對我們的見證給予內在的判斷,使我們「得以知道」;贊同我們的行為或控訴我們的行為(參羅二14~15)。一個所謂的「密封的良知」就是一個犯了罪的人,對於是非不再敏感(提前四2)。甚至可能的是良心有毒,以至於當一個人作好事,卻認為這些事情作得很糟並且加以責難!這在聖經中所謂的「罪惡的良心」(來十22)。── 華倫威爾斯比《盼望》 【彼前三16存著無虧的良心】在試煉和迫害的時刻,一個好的良心能給他勇氣振作精神,因而他不需要害怕。在德國沃木斯,馬丁路德的墓碑上刻著,他在1521年4月18日在國會中所講滿有勇氣的話語:「我不能移易,這是我的立場,但求神幫助我。阿們。」他的良知,來自神的話語,給他勇氣向整個被設立的教會挑戰!──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16如何維持好的良心】良心可比喻為讓神真理的亮光進入窗戶。如果我們堅持不服從,窗戶越來越髒,直到亮光不再能透進來,這會導至一個「污穢的良心」(多一15)。假如我們要維持一顆好的良心,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處理罪,並且立即認罪(約壹一9)。我們必須「讓窗戶乾淨」。我們也該用時間讀神的話與,並且「讓亮光進入」。──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18受苦以至於死】『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下有小字『受苦有古卷作受死』,此古卷以基督不獨為我們受苦,而且為我們的罪受死,此是最基要的福音信仰(林前十五2~4)。── 李啟榮《聖經小字解》 【彼前三20~21挪亞藉水得救和基督復活的關係】值得提起的是洪水的年表和復活的主的日子有密切的關係。挪亞的方舟在第七月的第十七日停在亞拉臘山(創八4)。猶太人的年曆開始在十月;宗教年曆開始在逾越節四月(出十二1~2),但是直到摩西的時候才訂定的。從十月的第七個月是四月。我們的主在第十四天,逾越節(出十二6)被釘十字架,三天以後復活,就在那月的第十七天,這一天也是方舟停在亞拉臘山的日子。所以,挪亞的說明和彼得強調救世主的復活有密切的關係。──華倫魏斯比《盼望──如何突破困境》 【彼前三22天堂──父的右邊】「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在中文聖經和合本中,“天堂”這個詞只用過一次。我們若仔細讀上下文,就可知道這名詞所指的乃是天上,在神的右邊。並不是像我們中國人的思想中對天堂所有的概念,認為是個美好的地方、極樂的世界,這裡所指乃是神寶座的所在地,主耶穌在那裡與神同坐(同享榮耀、同掌權柄)的地方。 只要我們今天能竭力追求進到主裡面,不但能享受極快樂的太平天國的美福,更能把我們帶到人所不能形容的美地──天堂──神的右邊,讚美不息。 其實這種太平天國極樂世界的思想信仰,在其它宗教裡也都存在著。如西藏的喇嘛教,他們就有一個信仰的要素,就是盼望將來有一個升平之世的來臨,在那世界裡有一位秉公合理的大君王,人民在他的權治下,極為幸福,沒有貧富。人類一切的痛苦就可以完全解除了,沒有災病,一切都是順適的。 在佛教的信仰中更是有極樂西天之望,唯因缺乏現實感,所以沒有現實樂園之望,只盼望通過“轉生”為上等階級後,才可以享受極樂園之幸福,不理解樂園會具體的實現於地上。 回教的天堂觀,幾乎與以色列人相同,只不過加上他們的大先知穆罕默德。可仍然相信著將來有“彌撒”聖人降臨時,會把真幸福帶給人類,整個世界將來都要歸於“彌撒”聖者所統轄。 這些宗教雖有一個盼望,進入一個極樂的世界,但他們卻不認識(不知道)這天國的王是耶穌,這天堂是耶穌坐在父的右邊。 現在只有信耶穌是基督,才能享受那美好的福分。 由此可見,人們都在盼望一個美滿的、幸福的、極樂的世界,將來一定會降臨到地上來的……。 主耶穌阿!我願你來,與你同在,阿們!——
李慕聖《晨光》 【懷恩早禱】 8 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 9 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 10 因為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11 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12 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 13 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 14 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的威嚇或作所怕的〕 15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16 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17 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 18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 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 22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 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因為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彼得前書3:8.10-11 讚美賞善罰惡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祢是愛的源頭,早上我們的心靈誠心誠意拉著我們的身體,跪到祢的跟前。我們謙卑順服地把身心靈全然呈上,默然安靜等候祢施恩的手按在我們身上。祢大能慈愛的手為我們打開生活的新一頁,賜我們聖言作支架,撐起生命的帳篷。 鑒察人心的主,感謝祢打開我們的心,播下無窮無盡的溫柔和良善種籽,要我們從內在美顯出不是外在裝飾的有品基督徒。感謝天父祢重視我們與祢的關係,祢也命令我們要珍惜每一重的人際關係,在彼此愛顧和尊重中,使禱告的通道暢順,恩典的血管沒有阻塞。 感謝讚美主耶穌,祢是天父的真像,不是天父在地上的影子,祢把天父的愛和憐憫,實實在在的彰顯在我們當中,祢感同身受的體恤、體諒我們的無知和軟弱,更對我們體貼入微,在我們未禱告之先,祢己知曉,並為我們妥善安排,叫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奉祢的名求,深知必蒙天父應允。祢心裡柔和謙卑,甘願為我們的重擔套上生命的軛,陪伴並分擔我們的重負。祢也賜我們一個細小的軛,去與人同心,彼此體恤,互相幫助。 主耶穌赦免我們的不甘心,當我們面對欺騙、詭詐、毀謗和加害時,就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拒絕去為他們祝福。原諒我們沒有好好勒住舌頭,縱容我們的嘴唇吐出甜水,又吐出苦水,使生活失去很多的美福。赦免我們只遵守離惡的命令,卻沒有主動去行善。赦免我們沒有全力以赴,未能盡力而為去愛家人、愛教會、去彼此相愛。 聖靈請祢來!再次燃亮我們信心的燈,光照我們的家園。點著我們內心愛的火爐,能熱心去行善,忠心去事奉。求祢提醒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尊主的名為聖,知道有一日我們要向上帝交賬,叫我們曉得沒有半職的基督徒,乃是全職活在人群中的生命見証,是信仰最佳的辯護,能存著無虧的良心事主愛人。 求聖靈幫助我們能甘心為行善受苦,肯付上代價。特別在這疫情濃罩、天災人禍處處,及苦難艱辛的時刻,能有為主受苦的心志,與憂傷的人同哭,為弱勢的社群伸出援手。求聖靈加添我們信心和能力,賜我們眾教會同心合意的心志,為這末世快要來臨的時代,建造得救的方舟。激勵我們努力為主搶救靈魂,廣傳福音,為冰冷的人際嚴冬,點起一個又一個取暖火爐,不再是口頭上的愛,思想上的愛,乃是實實在在行動的愛。 我們真誠獻上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