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彼得前書第五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彼前五1都要具長老之分】「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

誰是教會中的長者?

一、不是按年齡來稱的。教會不是屬世界、屬肉體的組織,因此不能照著屬肉體的律,以年齡大小稱為長幼。

二、不是按知識多少來稱的。這是生命的團體,是屬靈的團契,不能以知識、學問來列大小、稱長幼。

三、不是按人在社會上的地位、職業來稱呼長幼、尊卑。教會是屬天的,怎能以地上、國家、社會的形式來稱呼呢?地上有權、有位的人在神國中更是不能算數,就是皇帝信了主,也必須從頭學習主的道,更不能憑屬世權柄在教會中稱權,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組織、兩個體系。

四、不是以世財的多寡、貧富來稱為大小長幼。這是更不通達的,有財物的人進神的國是最困難的,所以世上有財物的人,一信主就會感覺靈性愈長進,愈得捨棄地上財物,否則就上不去,進不到老練成長的地步。

五、不是以信主的時間長短來稱的。信主的時間長短是外面的形式,而教會是生命的契合,生命是活潑的、是長進的、是不斷變化的,但是隨時間長短,就可以變得快慢的,而是在於靈覺的變化快慢;只有外面的時間,沒有裡面的變化,是不可能算為長幼的。

那麼究竟是何標準來看待這問題呢?長幼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一、從外面看是誰在平時生活中能活出神的樣式,誰就是有長進的。

二、誰對人、事、物的對待及處理癒合神的旨意,誰就是有長進的。

三、誰克制肉體多,棄絕世俗多,誰就是有長進者。

四、誰能多流露出有關屬靈生命的光,誰就是有長進的。

五、誰會關心教會屬靈問題的,誰就是有長進者。

六、最大、最實、最明顯的標誌,就是誰愛主的心有長進,誰就是長進者。愛在那裡,那裡就有權柄;愛在那裡,那裡就是力量;那裡愛心多,那裡就有主的同在多。愛帶出靈的運用,愛促成靈魂的事工,愛帶進神的國度,愛顯出神的證明;所以誰表顯出主的愛愈大,誰就配作教會的長者。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彼前五6)—— 李慕聖《晨光》

 

【彼前五1~4長老職分的歷史背景】

         (一)猶太背景:長老的設立可追溯於當以色列人飄流曠野,往應許之地進發的過程中;當摩西感到獨自管理以色列人的重任,使他心力交瘁時,他便設立七十位長老來幫助他,上帝的靈也降臨在他們身上(民十一16-30)。自此之後,長老使成為猶太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長老是先知們的摯友(王下六32);是君王的謀士(王上二十8;廿一11);與王族中人共同管理國事(拉十8)。每一城鄉都設有長老;他們坐在城門口施行判斷(申廿五7)。長老也管理會堂的事務;他們雖不司講道之責,卻負有使會堂的管理制度正常發展的責任;不單如此,長老也負有懲治會友的責任。公會中大部分的成員都是長老,這公會是猶太人的最高法院;他們經常與大祭司,首領們,文士及法利賽人等相提並論(太十六21;廿一23;廿六357;廿七13;路七3;徒四5;六12;廿四1。)在啟示錄所記載的異象中,在天上有廿四位長老環繞凓寶座四周。長老與猶太教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不論在民事與宗教事務上,都是如此。

         (二)希臘背景:特別在埃及的社區裏,長老是當然的領袖,也兼管公共事務,正如今天的市議員一般。據記載,當地某一婦女因受襲擊而向長老投訴。當一省長蒞臨參觀時,有專司『耕務的長老們』,負責收集穀物以作禮品。在公佈告示,租賃牧地,徵集稅款等事上,長老們都直接參與。在小亞西亞地方,議會的成員被稱為長老,即或是異教世界中的宗教社區也有『長老祭司』,或『高級祭司』專司管教之責。在索諾培(Socnopaeus)的神廟中,有一高級祭司在審理一祭司的案件,因該祭司被控蓄長髮,及身穿毛織衣物──這都是被認為太女人氣,太奢侈的表現,是所有祭司皆應避免的惡習。──《每日研經叢書》

 

【彼前五14憐憫可憐的傳道人】

作牧師是世上最榮耀的職務;但牧師的責任卻也是最重的。作一個上帝忠實的僕人,他必須注意上帝所託付於他每一個信徒靈性的需要。這當然只限那些上帝所設立的牧師而言,並不指那些只傳「靠恩典得救」的傳道人。

作牧師是世上最難的一個工作,他比其他人都更容易遭受批評。如果你的牧師是忠心的——你必須支持他,為他禱告,不要儘量挑他的短處(除非你本身毫無瑕疵)。作一個忠心的牧師是不容易的。有人說得好:「牧師有白頭發,人家嫌他老。牧師太年輕,人家說他沒有經驗。牧師有十個兒女,人家說太多。牧師沒有兒女,人家說他沒有好榜樣。牧師娘參加聖歌隊,人家說她愛出風頭。牧師娘不參加聖歌隊,人家說她沒有責任心,牧師講道照講稿唸,人家嫌他太死板;若是他沒有講稿,人家說他太隨便。牧師待在家裡讀書,人家說他不是好牧師。牧師喜愛交際,人家批評他不肯上進。牧師探訪貧苦的教友,人家說他假虔誠;他若拜訪有錢的教友,人家說他只會拜金。」不管牧師做什麼事,總有人在背後批評。做得最好也是一樣。

下次如果有人問你:「你聽到某人批評牧師怎樣嗎?」你最好說:「讓我們先為牧師祈禱吧!」——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彼前五2貪財這詞語是由一希臘文的助動詞aischrokerde{s翻譯而來。這字的名詞是aischrokerdeia,這正是希臘人所嫌惡的品行。狄奧菲斯都(Theophrastus)是一位偉大的希臘人像素描大師,他曾以aischrokerdeia為題畫一人像。卑鄙吝嗇──或可如此翻譯──是利己的低下情操。吝嗇的人從不以羊餚奉客,而私底下,自己卻飽天下之美食。他狂飲美酒;假如沒有贈券的話,他也不上戲院。他在乘車買票時,總以忘記帶腰包為藉口而要向朋友借錢買票。他總以欺詐的秤來作買賣。晚餐時吃剩的蘿蔔也要數點,以防下人偷吃。朋友結婚或喜慶,他總離家走避,好省下送禮物的錢。──《每日研經叢書》

 

【彼前五2樂意因為甘心而來,不論代價均努力而為。好像慈母在家中之辛勞是出於愛的樂意,不同計算工價之用人。若不樂意就一定有所計較,計較的結果是以財利來衡量,那便是事奉瑪門,而非事奉主。── 楊東川《中文聖經註釋──彼得前書》

 

【彼前五2善盡牧養職責】今日,我們看見教會所加諸牧者、傳道人身上的事務工作,與牧養職責未必有關,然而話分兩頭,牧者、傳道人有時忙碌卻是自取的。有一次,一位教會牧者來我的辦公室找我,向我傾訴他的忙碌,他說每天早上的時間;他因為要拆看其他教會、福音機構寄來的宣傳品與及雜誌、刊物等,令他整個星期的上午就消磨淨盡了。於是我向他分析說,別人寄來的雜誌、刊物,我們並無責任要把它們一一翻閱,要盡牧養之責也未必一定要全覽所有的基督教文字刊物。── 許道良《朝聖客旅指南──彼得前書今詮》

 

【彼前五3羊群跟隨榜樣而行】有一個故事:一次牧人要領一全羊從獨木橋過河。起先,他趕羊從小橋過去,但羊群總不聽從,因為懼怕,從來沒有走過。後來牧人明白了,他必須身先士卒,作群羊的榜樣,於是他抱起一隻最小的羊羔,從窄小的木頭上走過去,贏群就一隻一隻從獨木橋上走過去了。── 張志新《彼得書信》

 

【彼前五4牧長】「牧長」來十三20作「大牧人」,如今西班牙尚有這大牧人的制度。西班牙是西方的國家,但是因為古時回教人把多方的風俗帶到那裏去,遺傳下來。所以直到如今,還有東方人的習慣。大牧人的制度是這樣:每個大牧人有羊萬頭,分成十隊,每隊有五個牧人,牧人各有五隻狗幫助他(五十個牧人,二百五十隻狗)。這大牧人有權柄、許擇、管理和賞賜、開除牧人。牧人所希望的,便是得大牧人的賞賜。── 楊濬哲《彼得前後書講義》

 

【彼前五4必得獎賞】有一年夏季的某一天,我站在鄰近蘇格蘭安渥市的一處教會遺跡。這棟建築物一次可容納大約一百五十人。以現代的標準,它不會是一個成功的教會。但ˋ十牧養那群羊的是聖徒撒母耳路司弗德,他所寫那本撒母耳路司弗德書信,是一本屬靈的古點著作。雖然在今日他的教會建物已毀壞,但他的聖職仍繼續存在。大牧長對他忠實的聖工,有了報賞,其聖工包括許多的逼迫和肉身的受苦。── 華倫威爾斯比《盼望》

 

【彼前五5】「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

基督的身體是在愛中建立起來的,這並非有一班稱為使徒的特殊工人站在基督之外,把身體看作一件事物而企圖從外面將它建造起來。我們常有一種傾向危險的想法,把我們所服事的教會,看作自身以外的一件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要在身體的生活中有所擺上,我們必須在其中謙卑地站在順服的地位,在肢體彼此服事的生活裡面,學習接受,也學習供應。我們是否發覺自己向神謙卑,比向信徒們謙卑更容易呢?請記得:如果沒有不斷地學習謙卑,就不可能有彼此的服事。因為無論是好是壞,我們總是身體上的肢體,這是我們無法放棄的。我們若得罪了人,也就是得罪了神。每一位聖徒,都得從弟兄們身上接受幫助。惟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別人。我們服事別人,這樣就得到別人的服事。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也是神所建造的房屋。——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彼前五5彼得所用『束腰(穿戴)』一詞的希臘字非常特別;egkombousthai是由kombos引申而來,該字是指凡是打了結的東西。與此相關地的是egkombo{ma,是指凡打結而穿在身上的衣物。通常這衣物有保護的作用;如護袖等。也可用這作奴隸的圍裙。約翰曾記錄在最後晚餐的時候,耶穌拿了毛巾,束了腰,給門徒洗腳(約十三4-5)。耶穌以謙卑束腰;祂的門徒也應效法。

egkombousthai也可用以描述另外一種袍,即穿上長及腳跟的長袍,這是達官貴人的表徵。──《每日研經叢書》

 

【彼前五5 匠】"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前55

  大佈道家卡萊受印度總督的邀請赴筵。席間有許多貴族和高級長官作陪,他們對卡萊的卑微出身有點輕視。一位長官帶著傲慢的聲音譏誚這位傳道土:"我記得卡萊先生在還未擔任傳道土職務前是一個鞋匠吧!"

  卡萊聽罷,很恭敬、謙卑地站了起來:"先生,我還算不上一個鞋匠,我只是一個修理鞋子的。但我過去和現在都不覺得這是什麼羞恥。"

  基督最美的品德,乃是他的謙卑,他的至死順服來自謙卑

  (腓26-8)。

  百靈鳥飛得最高,但卻將巢造得很低。

  黃鶯的音樂非常動聽,卻願在矮樹下歌唱。

  裝滿貨的船沉入水中最深;

  結滿果子的枝總是低垂著頭;

  最聖潔的基督徒,裡面沒有驕傲。── 佚名《喻道小品》

 

彼前五5以謙卑束腰】所有的信徒都應以謙卑束腰;這是一種崇高的美德。莫法特說:「穿上謙卑的圍裙。」這是最恰切不過的了,因為圍裙正是僕人的標記。有一位到印度去的宣教士曾這樣說:「如果要我選擇兩句在屬靈長進方面必需的話,我會選:『我不認識』和『對不起』。這兩句話,顯示了深厚的謙卑品性。」──《活石新約聖經註釋》

 

【彼前五5~6三種謙卑】在這兩節經文裏我們看見三種不同的謙卑,中文只有『謙卑』與『自卑』之別。原文卻有三種。

         第一是神賜給謙卑的人那個『謙卑』,原文tapeinos,原意為『情感的謙卑』,或『真正的謙卑』,出於道德心的、愛的、自願的、不虛偽的。

         第二個謙卑是以『謙卑』束腰,該字原文是在前一個字之後與另一個字拼合而成tapeinophrosune,這字的後一半是phrosune是從phren而來,意即『理智』。因此這個字可稱為『理智的謙卑』或『禮貌上的謙卑』。比方中國人一般的客氣都是從心裏發出來的,日本人的客氣都是從小受訓練的『禮貌』。不過,有禮貌的謙卑也是很要緊的,最少不會引起別人反感,只會叫別人覺得舒服。

         第三個謙卑是『自卑』,原文為tapeinoomai,是第一個字的『關身』體態,中文譯得很好,意即『自願謙卑』。

         主耶穌所說的:『我心裏柔和謙卑』(太十一29),是用第一個字。保羅在腓二3要我們『存心謙卑』,原文應譯為『只要存理智的謙卑』。但8節的『自己卑微』原文卻是用第一個字。祂的謙卑是真誠的、徹底的,所以父神要將祂升為至高了。―― 蘇佐揚《原文解經》

 

【彼前五6服神手下「所以你們要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

我們為什麼心中常有煩燥,沒有安息呢,常有愁苦沒有喜樂呢?有時甚至坐立不安,難以度日,覺得什麼都不對,都不合適,找不到一條出路,好像活不下去一樣,這原因,就是自己的意思還很強,不肯服在神大能的手下,順服神的旨意。也正是為此,神許可人環境不順,遭遇苦難,多受試煉,常受管教,目的就是叫我們學習順服(來58129)!

如果不順服神,想處處成就自己的意願,那就是到天上神的國裡也行不通。因為在神的國裡更要完全順服神,遵行神的旨意(太610)。不順服神,無論在何時何地總不會有平安喜樂,總會覺得不如意,有煩惱,不知足,不感恩。

沒有別的出路,只有服在神大能的手下,順服祂的旨意,隨祂將我們放在什麼環境中,遇見什麼事情,指定什麼工作或是不叫我們作什麼,沒有什麼活動,樂趣;只有孤單,等候,忍耐,安靜,都須要謙卑順服。應當知道整個的宇宙萬有都應服在神大能的手下,不順服就不能存在,還是甘心順服更好。這樣自卑忍耐,等候,到了時候,神就要將我們升高。──《每日天糧》

 

彼前五6謙卑上臺】有一位蘇格蘭傳道人到一個新的禮拜堂講道,他剛從神學院畢業,那天是他第一次講道。蘇格蘭禮拜堂講員用的講壇位置都比會眾高,講員必須先爬兩三個階梯上臺,再爬兩三個階梯才到講壇。這年輕傳道人把聖經夾在腋下,趾高氣揚地爬著階梯到講壇,自信要講一篇非常了不起的信息,一定會捉住台下會眾的心。但他自己的心卻已被這些雜念所分散,以致結結巴巴地不知講甚麼,更不幸的是講章掉下地板,必須走下階梯撿回來。總之,那天一切都很不順利。講完後他低著頭走下來,十分沮喪,消沈在失敗與罪惡感之中。一個老姊妹拉著他的白袍說:「如果你上臺像下臺的樣子,則你下臺就會像上臺的樣子。」彼得前書五章要我們自卑服在上帝大能手下,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參考資料:DP No.577)——張欽煌《小嗎哪》

 

彼前五6自卑的人升高】內地會有一位主席何教士,有人稱他為洗腳的領袖。其成功因素是謙卑。他曾在大陸某處傳道,後來總會派來了一位年輕的西教士與他同工。有一天,年輕的對他說:我們二人同在一個工場裏服事主,應該有作領袖的和作助手的配搭,我覺得神的旨意是要我作領袖。

         何教士聽見這番話,心裏頗不舒服,連忙回答說:神的旨意果真如此,何故神向你講清楚,不也向我講明白?但話一說出,心裏頓覺過,他立即走進房間禱告,求神使他勝過自己,後來他找著那年輕的西教士說:假如神要你作領袖,我便作助手吧!我願意跟隨你。他謙卑束腰勝過自我,到後來,內地會同工,都推選他擔任主席。── 張志新《彼得書信》

 

【彼前五6謙讓為懷,把自己好像病人交託在醫師的回春妙手之下,將一切的煩憂分心重擔都卸下交給神,祂顧念我們,連我們的「三千煩惱絲」,都數過(太十30)。── 楊東川《中文聖經註釋──彼得前書》

 

【彼前五7要把憂慮的重擔卸給神】有一個販賣蔬蔡的老頭子,每天清早從鄉下擔著蔬蔡進城去販賣。一天清早他在進城半路上,碰到一位拉著牛車鄰居也進城去。請老頭子搭趁他的牛車進城,以便讓老頭子得到休息,老頭子也接受了,誰知當牛車開始起程不到幾分鐘,拉牛車的就感覺到,今天的牛車桿車情形不大對勁,車子老是左晃右晃的沒有重心。

         正當他滿腹猜疑時,回頭一看,方發現老頭子仍舊擔著擔子站在牛車上,而且滿頭大汗,於是拉牛車的問這位老頭子:喂!你為甚麼挑著擔子站在車子上,不把擔子放下來?老頭子回答說;「老兄!你讓我搭你的牛車進城,我的兩腿免得跑˙路,我已經感激不盡,我怎麼好意思,把這一付重擔再放在你車裳車上,增加你的負擔呢?」

         我們也是一樣:不知道把重擔放下來享受安息,不知道把憂慮卸下來享受安慰。── 張志新《彼得書信》

 

【彼前五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人只能接來憂慮,不能卸去憂慮。憂慮實在是人不能擺脫的纏擾和壓制。但我們得救作了神兒女的人,能藉著禱告祈求,把我們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我們。這裏的『顧念』可譯作『替憂慮』。神替我們憂慮,為我們憂慮。

         「憂慮」翻譯成焦慮,「被分拉的情況。」當景況困難時,我們很容易焦慮和憂煩。這裏說我們該「全然」把我們全部的憂慮──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交托給主。我們不該交給祂一片片,保留我們認為我們可以處理的那些煩憂。假如我們為自己保留「那小小的憂慮」,它們會很快地變成大問題!── 華倫威爾斯比《盼望》

 

【彼前五7憂慮和預先思慮】『憂慮』(7)一詞,原文是merimnao,中文分譯為憂慮、思慮(太六25~34共有七次)和掛慮(腓四6)。彼得告訴我們要將一切『憂慮』(是一個名詞merimna)卸給神,像工人從肩膀上把貨物卸下來一樣,全身輕鬆。理由是神必『顧念』我們,『顧念』一詞,原文為melei,人的『憂慮』與神的『顧念』常是相對的,這兩字常在一起出現(可四1938;路十4140)。神既負責顧念,你為何自負重擔?

         憂慮有時譯作『思慮』。許多人時常會思慮煩擾像馬大一樣,海有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預先思慮』(可十三11)。這字原文是promerimnao,即pro()加上merimnao(憂慮)合成,此字原文聖經只用過一次,似乎告訴我們似乎告訴我們先思慮是不必要的,一生有一次也就太多了。

         基督徒到底有甚麼事值得『憂慮』、『掛慮』和『思慮』的呢?沒有!請你看家中三歲小孩,有甚麼掛慮呢?沒有。天父看顧我們不比我們看顧自己的小孩更細心麼?

         多想到神的『顧念』,放棄自己的『掛念』吧!―― 蘇佐揚《原文解經》

 

【彼前五7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卸」表示我們要將憂慮如卸貨一般卸給神。我們每日人生的經歷中,會有許多的事使我們憂慮。不論是經濟的負擔、家庭的生活、工作的責任、友誼的轇轕──都會像貨物一樣,積聚在我們「人生的船」上,我們必須把它卸給神──一個永不下沉的碼頭──便可以從祂那裡得享安息。――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彼前五7不要自己負重】有人說:「人常把神負在自己的背上,以致感覺乏倦。」這話很有意思。慕勒說:「在一切事情臨到的時候,我就說:『主阿!這事是屬你的。我只有卸給你,便使我像迦勒一般的老當益壯(書十四10~11)。』」── 楊濬哲《彼得前後書講義》

 

【彼前五8務要謹守儆醒】多年前,我在美國肯薩斯州參加一個專為青少年而設的夏令營,這營的特色乃是安排營友參觀美軍專為越戰士兵而設的游擊戰訓練營。訓練營設於森林之內。營友懷凓興奮好奇的心參加;軍官也並沒有事先給多警告,營友一踏足森林即傳出霹靂槍響聲,青少年人嚇得幾乎僵立於泥路上。只要他們步轉身移,碰掉一塊樹葉、或是移錯腳步,都會馬上擦出火光或是傳出地雷的爆炸聲。於是成群人都結集在路中央,士官在此時就上前向大家解釋剛才用意,在使普通人經歷到士兵在游擊戰中所遭遇的事實。士兵在訓練營所經歷的當然不是真槍實彈,但旨在事先給予訓練,讓他們到越南去打仗的時候,知所儆惕,步步為營。沒有軍事經驗的人進入這個森林,對於一草一木都不覺其有大害;然而在長官的引領下,卻可仔細發現許多埋藏的陷阱。蜘蛛網的陷阱,樹葉掩蓋凓尖竹插人的陷坑,……在在都給青少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夏令營的負責人其實要大家學一功課,就是在游擊戰中不可低估敵人的智慧,不可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在這環境裏,一個錯誤的假設就足以致命。── 許道良《朝聖客旅指南──彼得前書今詮》

 

【彼前五8不可小看撒但】因為我沒有使用機械的能力,我讚賞能建造及修理東西的人。在教堂建築計劃中,我看一位電機師安裝一個複雜的控制板。我對那個人說:「讓我覺得驚奇的是你們如何使用在那些線上的電力,來沉靜地工作。你怎麼作的呢?」電工微笑著說:「嗯,你必需要作的第一件事是重視它。然後你就能夠處理它。」撒但是一個危險的敵人。當我們對牠缺少重視時,撒但就是一條蛇,會咬我們的。── 華倫威爾斯比《盼望》

 

【彼前五8快跑的羚羊】「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章8節)

  《三藩市記事報》有一則撰文:「在非洲,羚羊每天早晨醒來就知道,牠應該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否則肯定被吃掉。獅子每天黎明睡醒,牠也明白牠跑的速度至少必須超過那最慢的羚羊,不然就得餓死。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不管是獅子還是羚羊,你總得快跑。」

  這對我們是多麼好的提醒!我們可不要等到撒但向我們進攻了,才想到需要靈性上的防禦,才考慮用甚麼戰略令我們的靈魂不致受到敵人的擄獲。我們必須趁早尋覓主,機警地提防那魔鬼。

 

【彼前五8魔鬼尋找可吞吃的人】魔鬼會詭計多端的四出尋找可吞吃的人,換言之,牠要盡量使用方法去得一些屬神的人。試看夏娃犯罪沒有提防,她冷不防伊甸園裏會有魔鬼工作;試吃樹上悅目的果子,怎可能會是錯的呢?果子味美清甜,怎可能會是有毒的呢?魔鬼就是這樣,用百般的詭計去試探人,牠最善於美化罪惡的東西,致令我們防不勝防。近年,鮮有聽聞人說別人犯姦淫,取而代之卻說別人有婚外情;從前說人去賭博,如今說人去博彩。最近幾年,全世界都關心愛滋病,其實這是一種最厲害的病毒。豈料,不知誰人竟把它譯成愛滋,魔鬼教人使用一些美化了的字眼,就叫人失去了防範。好多青年人,甚至成年人都落入這些的罪惡網羅之中,魔鬼很多時候會用部份的真理引我們入圈套;牠的話語甚至與教會教導的差不多,魔鬼時而以享樂引誘人,時而以苦難攻擊人。總之,人的弱點何在,牠就從何處入手。── 許道良《朝聖客旅指南──彼得前書今詮》

 

彼前五8撒狄的悲劇】啟示錄第三章所記載的撒狄,在古戰史上曾發生一件事,足為我們的鑑戒。此城築在山上,山之一面是峭壁,對外唯一通道是一條很狹窄的山脊。地形如此險要,故當時的敵人都承認無法攻取。主前五四六年,波斯古列王率軍至峭壁對面安營,吩咐軍兵偵察有沒有一條從崖底爬上山的路。一個叫海雅羅的士兵,晝夜不停地注視峭壁和峭壁上的守兵。第三天,一個撒狄守兵不慎將其頭盔掉落崖底,遂下山撿回。海雅羅一一看在眼裡,把他來回路線記在心中。夜過二更,波斯大軍即沿該路線直入撒狄,守兵在毫無防備狀態下只好舉手投降。彼得前書五章8節叫我們務必儆醒,因仇敵魔鬼像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倘若我們的軟弱或疏失顯露出來,魔鬼必將捉住這一刹那的機會。(斐瑞明牧師證道)——張欽煌《小嗎哪》


彼前8警醒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呑吃的人。
我全家搬到一個鄉村地區幾個月以後,我以為所有的蛇都已冬眠了。附近的居民也說他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看見蛇了,這對我來說再好不過了。
然而,有一天下午,當我打開工具房的門時,我看見一條有毒的銅斑蛇蜷身在一個角落裡,我叫我妻子和女兒出來,告訴他們:我們需要警惕。然後,我用鋤頭把蛇咂死。
聖經告訴我們要當心我們屬靈的敵人――魔鬼。務要謹守、警醒,彼得前書提醒我們,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呑吃的人。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我們必須牢記撒但還存在,但我們也不要因撒但的存在而害怕。瞭解了撒但可能帶來的毀滅性,我們必須依靠神的力量來抗拒它,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彼前59)。
要當心警惕!這是我們每天早上需要提醒自己的。
魔鬼是陰險、虛偽、狡猾的;
他用詭計讓我們上他的當。
但如果我們每天都牢記神的警告,
我們一定能辨明他狡猾的陰謀。
神的真理是抵擋撒但的謊言的最好武器。
──《生命語》


彼前8~9升得更高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
寇茲牧師笑得全身都痛,他看見一隻沮喪的松鼠正在竭盡全力地爬一根鐵杆,鐵杆上面頂著一個喂鳥盤。這只松鼠一再地往上爬,卻總是中途就滑下來,寇茲牧師說:松鼠不知道,我在鐵杆抹了油!
寇茲接著指出,在杆上抹油也是撒但攔阻基督徒靈命攀升所慣用的一種伎倆。撒但所用的,就是我們的驕傲自滿和狂妄自在。難怪撒但會偷笑!
在今天所讀的經文中,彼得列舉四件事幫助我們不斷地在靈命上攀升,而不致倒退。這四件事是:
1
、彼此順服(彼前55),
2
、要謙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56),
3
、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57),
4
、要自我約束,務要謹守警醒(58)。
這四種行為和態度,使我們能抵擋撒但的襲擊(彼前59),並讓神的恩典來堅固我們,在信心裡成全我們(510)。
撒但想阻擋我們在靈命中進步,但靠主的幫助,我們能不斷地攀升。
規劃前程,向前向上,
行耶穌路,尋求新高,
不計舊失,但求獎賞,
對準目標,祈合神意。
要避免犯罪的悲劇,得洞悉撒但的伎倆。
──《生命語》

 

【彼前五10】「等你們暫受苦難。」

「暫受」只很短暫的時候,希伯來書十章三十七節說:只有一點點時候。只一點點,很短和短的,比起永遠的年日,遠超那為我們在神的家預備極重的榮耀所給我們的補償,就太短暫了。雖然我們生命是長期受苦的經歷,過去也就只是轉瞬的昨日,一個夢,在夜間不睡的一更而已,天就亮了。

這樣說來,我們受苦是有限的,只一點點時候,每分鐘都有神的愛與確定的目的,黑暗的時間是準確地衡量的,神決不讓你受苦多受一刻,除非為神的榮耀得以完成。但是每一時刻,仍有足夠的恩典。

你也該記得神在基督裡召你到祂永遠的榮耀之中。你還想到多年前經過苦楚與黑夜。神的呼召與恩賜決不後悔,祂必完成永遠的目的。神要盼待的人參加大的筵席,多麼令人興奮!

受苦是神用來使你得力量、得建立、得成全。祂的方法可能你不大會明白,在病室內、受刑的地方,神將祂老練的將士帶來,他們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不要只想到為愛基督有多少苦楚,要常想到像祂,與祂同在,是多麼有福呀!——邁爾《珍貴的片刻》

 

【彼前五10】「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當我們和基督結合進入新的關系之時,我們首先要有足夠的智慧使自己認識,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這個關系。在這開頭,任何疑問的陰影,都會破壞我們的親密。看清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必須大膽作承擔的抉擇,就象樹木種在泥土中,或新娘在禮壇前許配終身一樣,確定自己的地位。必須永遠不渝,既無保留,亦無反悔的餘地。
  然後,要經過一段試煉和培植的時期,在這個期間,我們必須堅毅穩定,直到新的關系變為根深蒂固的常規。臂膊折了骨,使它避免任何震動。神也要給他的子女按上了精神的夾板,使他們安定不動,直到他們通過信心的第一階段。對於我們,這不一定是容易的,但賜我們以一切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宣信
  罪惡和病患,都有一條相通的自然律;如果我們讓自己去陷入它們的不良趨勢之中,我們就會沉淪下去,落入魔鬼的掌握。但在耶穌基督裡,另有一條關於精神生活和肉體生活的定律,可使我們超升,籍此抵制或克服那另一條使我們沉淪的自然律。
  但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具有真正的精神力量,堅決的志願,安定的情緒,和恆常的信心。這就象我們在工廠裡運用動力一樣。我們必須使輪機繼續運轉。因為動力是存在的,但我們必須保持聯系,有了這個聯系之後,動力發生了作用,整個機器也就開動了。
  有一條精神生活的定律,要我們在和神同行時,有選擇的決斷,有信仰的恆心,和堅固的執著,聖靈之使我們神聖化和救治我們,這條定律是整個緊要的關鍵。—— 考門夫人《荒漠甘泉》地上屬天生活

彼前五10苦難是暫時的,榮耀是永遠的】古教會史記載四十個羅馬兵,因信耶穌,被定罪行死刑,他們赤身被帶到冰湖上凍死。但他們可反悔,在那生死關頭的夜間,誰肯概變信仰,可上岸向監刑官反悔,就可免刑。那天晚上,站在岸上有一個哨兵,看見天使飛在殉道者的上空,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頭上,放一個冠冕,並接他們上天,登時滿天歡歌──「四十個殉道者,四十個冠冕。」最後一齊都升上天去了。只有一個人的冠冕仍懸在空中,似乎無人接受。忽然那哨兵聽見一個人的腳步聲,舉目一看,原來四十人中的一位,臨陣退縮,走近他的身旁,要反悔,不願殉道。那哨兵驚奇地望著他,即將自己衣服徽章脫下遞給他說:「蠢漢,如果你看見我今晚所看見的,你決不會捨棄你的冠冕,現在來,你站在我的崗位上,我願意去承受你的福份。」他馬上赤著身子走上冰湖,為主殉道。因為他知道是與主及眾聖徒同受苦,反決光榮。── 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彼前五10成全你們】傳說艾爾加爵士(Sir Edward Elgar)某次聆聽某年輕的女歌者獨唱他的一首作品。這女子的歌喉美妙,音色純正,技巧純熟,但她演唱完畢之後,艾氏便說:『若經歷傷心事,她會唱得更出色。』巴利(Barrie)談及他母親失去了她最心愛的兒子時,曾如此說:『這就是為甚麼我母親擁有慈祥的眼神,及其他失去兒女的母親們來到她那裏的原因。』喪子之痛使她受了磨煉,是其他事物無法辦到的。神使苦難臨到人,為要使人的生命充滿更美的樂章。──《每日研經叢書》

 

彼前五10堅固並賜力量】一個沒有挑戰,沒有自律的生命,必定是一個淡薄無味的生命。一個人對信仰的態度,只有看他是否願意為之拋頭顱,灑熱血而定。信仰要透過痛苦,煎熬及無數的挫折才可達到理想的境地。輕風可以吹滅一盞微弱的燈火;但卻可使旺火變成烈焰。信心的成長也是如此。──《每日研經叢書》


彼前10完美的色彩那賜諸般恩典的神……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作為天父的孩子,我們很慶倖,因為他愛我們,並管教我們。他無論讓我們去哪裡,他無論把什麼帶到我們的生活中,都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
在詹姆斯·度夫的《閃耀的真理》一書裡,他寫道:瓷器上的顏料必須經過高溫處理後,才能變成瓷器的一部分。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它們很容易被抹掉。譬如瓷器上的金色在送入火爐前,只是一種黯淡的液態物。在前三道的加溫程式中,所有的顏色都消失了,然而在火焰持續的燃燒下並反復上色,最後,那完美的色彩才呈現出來了。
這也是神培育我們的方式。他把我們放入痛苦的火焰中是為了讓我們更快地成長――那天上的制陶者通過火焰為我們染上美麗的色彩,僅為這一點,我們要永遠地感激他。
你正處在被烈焰燃燒的痛苦之中嗎?請記住:天父愛你!如果他不愛你,他完全可以對你視而不見。他用我們不能測度的方式來堅固成全賜力量給你(彼前510)。所以,有時候,即使你不明白這些事情為什麼會發生,也要全心地信靠主,並感激他用這些痛苦使我們臻于完美。
即使我們有時看不見,
苦難也含有主的美意,
讓我們用心去信靠他,
跟隨天父到達應許地。
基督的性格像美麗的寶石,
在壓力和打磨下形成。
──《生命語》

 

【彼前五14我們需要平安的祝福】前些日子,教會有一班青少年人往沙田坳顯像堂舉行兩天的福音營。他們從沙田登山而往,但因為迷途之故而遭遇危險,他們當時實在需要平安,一小時的路程,在高山峭壁中掙扎了五、六個鐘頭才能脫險到達目的地。晚上,因為身體疲乏和驚慌過度,半夜有幾位小姐還疑神疑鬼,好像昔日的門徒在海上因風搖櫓疲乏,耶穌由水面而來,反以為鬼怪,他們所需要的是平安,結果主耶穌說,是我,他們才放心。── 張有光《末世的信息》

 

【懷恩早禱】

1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

2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 神的群羊,按著 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

3 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4 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5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6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 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

7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

8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

9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

10 那賜諸般恩典的 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

11 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喫的人.彼得前書 5:7-8

 

讚美那厚賜諸般恩典的主,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感謝祢差遣使者,在我們四圍安營,搭救我們,賜我們在平靜安穩中穿越黑夜,今早能起來依在祢的腳旁,等待晨曦的初露,為大地帶來光明的一天。願今日在祢的恩典中,能嚐到主恩的滋味,體驗祢的美善,能見証投靠祢的人必定蒙福,敬畏祢的人,一無所缺。

感謝大能的天父,領我們站在祢的話語上,稱頌祢的聖名。祢照著對我們的應許,叫尋求祢的人,祢就應允我們,救我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凡仰望祢的便有光榮,我們的臉必不蒙羞。祢也應許我們困苦的人向祢發出的呼求,天父祢必垂聽,救我們脫離一切患難。

 

感謝讚美我們親愛的主耶穌,祢為我們留下佳美的腳踪,留下養育羊群的榜樣,叫我們能按著上帝的旨意照管群羊,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不是出於貪圖任何回報,乃是出於樂意。更不是用作主轄制的方式,乃是懂得分擔,建立榜樣,忠於所託。

主耶穌原諒我們的怠惰,未能以身作則,輕忽所得的恩賜。在事奉上,心靈故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赦免我們下垂的手,不是因為殷勤,乃是懶惰,太久沒有運動。原諒我們雙腿發酸,不是因為為主奔波辛勞,乃是閒散,太久沒有走動。赦免我們不知從何而來的心高氣傲,原諒我們忘記用真理的帶子來束腰,沒有謙卑順服主祢的帶領,忘記了祢阻擋驕傲的人,祢賜恩給謙卑的人。原諒我們忘記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我們所配得的,完全是出於天父的恩典。赦免我們為賺取全世界而賠上生命,為爭取地上的冠冕和榮耀,而失掉天上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聖靈!我們極之需要祢,替我們拆除一切的憂慮,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能存心忍耐,努力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請聖靈提醒我們保持清醒,提高警覺,謹慎自守,認清仇敵是魔鬼不是人,魔鬼張牙舞爪、窮凶極惡,處處巡行,尋找可欺負的人,和那些靈性昏昏沉沉、醉生夢死、麻木不仁的糊塗信徒。

 

求聖靈撐開我們屬靈的眼睛,在這疫情的殺戮,天災人禍的洗禮,苦難艱辛的搾壓,及愁雲慘霧遮蔽中,望見上帝憐憫的恩手,領著祂的眾僕人,不停地作工,祂拉著眾兒女的手,一個一個跨過這苦海,叫我們在所遭遇的逼迫苦難中,體驗到祂的真恩。在經歷苦難中,得到恩上加恩,力上加力。在祂親自成全中,被建立起來。但願權能都歸我們在天上的父,直到永永遠遠。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