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創世記第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挪亞的後代和邦國的由來】

    一、挪亞的兒子們(1)

     二、雅弗的後裔(2~5)

     三、含的後裔:

          1.含的兒子們(6)

          2.古實的子孫(7~12)

          3.麥西的子孫(13~14)

          4.迦南的子孫(15~19)

          5.含的後裔結語(20)

     四、閃的後裔(21~31)

     五、挪亞的後代結語(32)

 

貳、逐節詳解

 

【創十1「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

   〔呂振中譯〕以下這些人是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

     ﹝原文字義﹞「挪亞」安息,安慰;「閃」名,名聲;「含」黑,熱;「雅弗」擴張,美好。

     ﹝文意註解﹞本章旨在證明人類乃出於同一個祖先,都是挪亞三個兒子的後代。又本章所記名字,大部分是指個人名字,但內中也出現一些邦國、宗族和城市的名字,大概是其創始人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

        再者,有聖經學者認為,當聖經述說『某某人的兒子』時,是在強調『某某人』;而述說『某某人生誰』時,則在強調『誰』。例如「含的兒子是古實...(6),重點是『含』;「古實又生寧錄」(8),重點是『寧錄』。

 

【創十2「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

   〔呂振中譯〕雅弗的子孫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

     ﹝原文字義﹞「歌篾」完全,熱;「瑪各」北邊的地方,歌革的地方;「瑪代」中間,我的衣服;「雅完」泥土,起泡,幼稚的;「土巴」騷擾,繁殖,傳播;「米設」被抽出,所有物,長,高;「提拉」渴望,慾望。

    ﹝文意註解﹞「歌篾」:是北歐人的始祖。

        「瑪各」:是黑海北部韃靼人的始祖。

        「瑪代」:是波斯人的始祖。

        「雅完」:是南歐人的始祖。

        「土巴、米設」:是黑海南部俄羅斯人的始祖。

        「提拉」:是土耳其人的始祖。

 

【創十3「歌篾的兒子是亞實基拿、利法、陀迦瑪;」

   〔呂振中譯〕歌篾的子孫是亞實基拿、利法、陀迦瑪。」

     ﹝原文字義﹞「亞實基拿」德國人;「利法」所說的;「陀迦瑪」堡壘。

 

【創十4「雅完的兒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多單;」

   〔呂振中譯〕雅完的子孫是以利沙、他施、基提人、羅單人(或譯多單人)。」

     ﹝原文字義﹞「以利沙」堅固的約;「他施」堅硬,多石的;「基提」鬥拳者,搗爛的,踹酒醡者;「多單」領導者。

    ﹝文意註解﹞「以利沙」:是義大利人的始祖。

        「他施」:是西班牙人的始祖。

        「基提」:是塞浦路斯人的始祖。

        「多單」:是希臘人的始祖。

 

【創十5「這些人的後裔,將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

   〔呂振中譯〕沿海島國是由這些人分開居住的。以上這些人是雅弗的子孫,按他們的地、各照各的方言、宗族、和邦國而排列的。」

     ﹝文意註解﹞人類散住各地原是神的旨意(參創九17),而分散的原則包括了地域、種族和語言等三項。但在分散之後,人們竟產生了地域觀念、種族觀念和語言觀念,互相歧視,而成為人們不能和睦相處的主要原因。

        「海島」:這詞未見於含的後裔(20)和閃的後裔(31),表示當時雅弗的後裔係散住於地中海沿岸的陸地和眾海島上。又,聖經常以「海島」來形容離開巴勒斯坦遙遠的地方(如:耶廿五22),或用以統稱外邦人之地(如:賽四十二4)

 

【創十6「含的兒子是古實、麥西、弗、迦南;」

   〔呂振中譯〕含的子孫是古實、埃及、弗、迦南。」

     ﹝原文字義﹞「古實」黑,恐怖;「麥西」兩個埃及;「弗」受苦的;「迦南」窪地,紫色之地,鄙陋,商人。

    ﹝文意註解﹞「古實」:是衣索匹亞人的始祖。

        「麥西」:是埃及人的始祖。

        「弗」:是北非利比亞人的始祖。

        「迦南」:是迦南人的始祖。

 

【創十7「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的兒子是示巴、底但。」

   〔呂振中譯〕古實的子孫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的子孫是示巴、底但。」

     ﹝原文字義﹞「西巴」醉漢;「哈腓拉」圓圈,產生,環行,痛苦;「撒弗他」攻打;「拉瑪」搖幌,戰兢;「撒弗提迦」攻打;「示巴」醉酒;「底但」窪地,鄙陋。

 

【創十8「古實又生寧錄,他為世上英雄之首;」

   〔呂振中譯〕古實又生甯錄,寧錄是地上最先為英雄的。」

     ﹝原文字義﹞「寧錄」反叛,有膽量,強壯。

     ﹝文意註解﹞「他為世上英雄之首」:表示他的外貌魁偉,力量過人。寧錄是含的後裔(6),而含是受挪亞咒詛的迦南(參創九25~27)的父親;含族的一些後代,後來成了神的百姓以色列人的仇敵。

     ﹝靈意註解﹞「寧錄」:字意『反叛』,代表敵擋神的首領。

     ﹝話中之光﹞()撒但常利用神所棄絕的人,使他作反抗神的首領。

          ()世人自古崇拜英雄,甚至許多基督徒也喜歡高舉有才幹的領袖。

          ()信徒固然應當尊敬屬靈領袖,但不可過於聖經所記,以免重此薄彼(林前四6),而造成教會合一的難處。

          ()我們宜竭力避免憑外貌認人(林後五16),而要注意一個人的品格和靈命的程度如何。

 

【創十9「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所以俗語說,像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

   〔呂振中譯〕他靠著永恆主的恩是個英勇的獵人;所以俗語說『像寧錄靠著永恆主的恩是個英勇的獵人。』」

     ﹝原文字義﹞「英勇」大有權柄、能力。

    ﹝文意註解﹞「英勇的獵戶」: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剽悍。

        「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指在神面前嗜殺生靈(包括人口),有『目中無神』的意味。

     ﹝話中之光﹞()神所看重的不是「英勇的獵戶」,神所要的是敬畏神、尋求神、與神同行的人。

          ()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廿六52);以暴力取勝的,終究要屈服於別人的暴力之下。

 

【創十10「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

   〔呂振中譯〕他開國的主要成份是巴別、以力、亞甲,都在示拿地。」

     ﹝原文字義﹞「巴別」混亂,巴力的大門,神的大門;「以力」健康,長度,大小;「亞甲」要塞,城堡,僅一水瓶;「甲尼」設防的居所,哀哭完了;「示拿」獅吼之地,兩河。

    ﹝文意註解﹞「他國的起頭」:根據創世記第十一章,人類在未分散到世界各地之前,起初都在示拿地一起建造巴別城和塔(參創十一1~4),由此可以推測,寧錄必是頭一個立國作王的人。

        「巴別」:是巴比倫的前身。

        「示拿地」:就是巴比倫平原。

     ﹝靈意註解﹞神的子民曾被擄到巴比倫(參太一11),因此它在聖經裏面是代表撒但邪惡建造的集大成──宗教的世界(參啟十七、十八章),是撒但在背後推動,以與神的計劃相對抗的一種邪惡系統。

     ﹝話中之光﹞()當神在地上有所計劃,要藉著祂的百姓來見證祂自己時,撒但也在地上有所籌劃,要利用一些人事物作牠的工具,來對抗神的作為。

          ()信徒應當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六1033),不應當為自己建造勢力範圍。

 

【創十11「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

   〔呂振中譯〕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與其城郊、和迦拉、」

     ﹝原文字義﹞「亞述」平原,平地,成功的,步驟;「尼尼微」女神的居所,安逸的後裔;「利河伯」寬闊之地,擴張;「迦拉」堅定,老年。

    ﹝文意註解﹞「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意即他擴展版圖達於亞述地。

        「尼尼微」:古時大城(拿三3)

     ﹝話中之光﹞()人的野心沒有止境──有了一些城池,還要更多城池;有了一些財富,還要更多財富。

          ()信徒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來十三5);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

 

【創十12「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

   〔呂振中譯〕跟尼尼微迦拉之間的利鮮就是那大城。」

     ﹝原文字義﹞「利鮮」馬勒。

    ﹝文意註解﹞有人以為後來的尼尼微大城,就是先前的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利鮮等四座城聯合成功的。

     ﹝話中之光﹞()人的建造總是以「大」為著眼點,比方:教會人數越多便是越大、越興旺,教堂建築越宏偉高大便是越有成就。

          ()我們要謹慎教會的建造,因為凡是屬人的工程,有一天都要被火燒燬(林前三10~15);求主叫我們的工程,都能存得住。

 

【創十13「麥西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呂振中譯〕埃及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原文字義﹞「路低」爭鬥,產痛,煽惑者;「亞拿米」石匠,洪水之災;「利哈比」火燄;「拿弗土希」開。

 

【創十14「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迦斐託人,從迦斐託出來的有非利士人。」

   〔呂振中譯〕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和迦斐托人;從迦斐托出來的有非利士人。」

     ﹝原文字義﹞「帕斯魯細」南區,浸濕的口食;「迦斯路希」設防的,獲赦者;「迦斐託」串珠;「非利士」遷徙,異地,打滾。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本節刻意提及他們,乃因他們後來成了亞伯拉罕和他子孫的對頭(創二十章;廿六818)

 

【創十15「迦南生長子西頓;又生赫」

   〔呂振中譯〕迦南生了長子西頓,又生赫、」

     ﹝原文字義﹞「西頓」打魚,打獵;「赫」恐怖。

 

【創十16「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呂振中譯〕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原文字義﹞「耶布斯」打穀場,被踐踏;「亞摩利」山居者,善說者,公開;「革迦撒」陌生人走近。

    ﹝文意註解﹞「耶布斯人」:當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時,住在耶路撒冷的原居民就是他們(士十九10~11;代上十一4)

        「亞摩利人」:住在山地,後來成為以色列人的世敵(書十6~11;士一34~36)

 

【創十17「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呂振中譯〕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原文字義﹞「希未」宣告,呼氣;「亞基」流浪者;「西尼」多刺的,荊棘叢生。

 

【創十18「亞瓦底人、洗瑪利人、哈馬人;後來迦南的諸族分散了。」

   〔呂振中譯〕亞瓦底人、洗瑪利人、哈馬人;後來迦南的宗族分散了。」

     ﹝原文字義﹞「亞瓦底」流浪者之地;「洗瑪利」忿怒的包圍,要塞;「哈馬」忿怒的包圍,要塞。

 

【創十19「迦南的境界,是從西頓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薩,又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

   〔呂振中譯〕迦南的境界是從西頓,經過基拉耳,直到迦薩;又經過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直到拉沙。」

     ﹝原文字義﹞「基拉耳」曳去,寄居地,停止處,反芻;「迦薩」強壯;「所多瑪」上腳鐐,焚燒;「蛾摩拉」奴役,束縛,淹沒,一片廢墟;「押瑪」堡壘,地上的;「洗扁」瞪羚,鬣狗;「拉沙」裂縫,直到盲目。

     ﹝文意註解﹞本節描述當時迦南地的境界,北從黎巴嫩的西頓,南至迦薩走廊的南部;西從地中海沿岸,東至死海一帶地區。

 

【創十20「這就是含的後裔,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呂振中譯〕以上這些人是含的子孫,照他們的宗族、方言,按他們的地和邦國而排列的。」

     ﹝文意註解﹞本章從第六節至二十節,用了大約全章一半的篇幅,來介紹含的後裔,因為他們泰半成了以色列人的世仇死敵。

        「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宗族」重在血緣關係;「方言」重在語言關係;「地土」重在地緣關係;「邦國」重在政治關係。

 

【創十21「雅弗的哥哥閃,是希伯子孫之祖;他也生了兒子。」

   〔呂振中譯〕希伯所有的子孫的祖,雅弗的大哥閃,他也生了兒子。」

     ﹝原文字義﹞「希伯」渡口,發出,出產,外邊,一旁。

     ﹝文意註解﹞「希伯子孫之祖」:本句的重點在於引介『希伯』,可能他本人相當敬畏神,是以色列人嫡系祖先之中傑出的人物;或謂『希伯』的原文係『希伯來』的起源,而以色列人又稱希伯來人(出一19~20),因此摩西在寫本書時特別提到他的名。

        注意「希伯子孫」並非都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僅指出於亞伯拉罕之孫──雅各的後裔。

 

【創十22「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

   〔呂振中譯〕閃的子孫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

     ﹝原文字義﹞「以攔」年歲,隱藏;「亞述」平原,平地,成功的,步驟;「亞法撒」迦勒底的堅堡;「路德」屈服;「亞蘭」高地。

 

【創十23「亞蘭的兒子是烏斯、戶勒、基帖、瑪施。」

   〔呂振中譯〕亞蘭的子孫是烏斯、戶勒、基帖、瑪施。」

     ﹝原文字義﹞「烏斯」穩固,肥美,斟酌;「戶勒」痛苦;「基帖」懼怕;「瑪施」試煉,拉出來。

 

【創十24「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

   〔呂振中譯〕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

     ﹝原文字義﹞「沙拉」兵器,萌芽。

 

【創十25「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

   〔呂振中譯〕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因為當他在世的日子地就分界;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

     ﹝原文字義﹞「法勒」分裂,分叉,河流,地震;「約坍」微小。

     ﹝文意註解﹞「名叫法勒,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這裏的記載方式相當特別,可能是暗示當第十一章耶和華使人分散全地的時候(參創十一8~9),正是以色列人的嫡系祖先『法勒』在世之時,而「法勒」的原文字義是「分裂、分散、分開」。希伯為他的兒子起名『法勒』,表示他因為敬畏神,順從了神要人分散全地的心意,並以此為記念。

 

【創十26「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

   〔呂振中譯〕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

     ﹝原文字義﹞「亞摩答」煽動者,丈量;「沙列」拉出來了;「哈薩瑪非」死的院子;「耶拉」新月。

 

【創十27「哈多蘭、烏薩、德拉、」

   〔呂振中譯〕哈多蘭、烏薩、德拉、」

     ﹝原文字義﹞「哈多蘭」裝飾,能力,哈多是崇高的;「烏薩」流浪者;「德拉」棕樹,棕林。

 

【創十28「俄巴路、亞比瑪利、示巴、」

   〔呂振中譯〕俄巴路、亞比瑪利、示巴、」

     ﹝原文字義﹞「俄巴路」赤裸;「亞比瑪利」肥壯的,我父為神,瑪利的父;「示巴」醉酒。

 

【創十29「阿斐、哈腓拉、約巴,這都是約坍的兒子。」

   〔呂振中譯〕阿斐、哈腓拉、約巴這些人都是約坍的子孫。」

     ﹝原文字義﹞「阿斐」豐盛,多結果的,肥大,豐富;「哈腓拉」圓圈,產生,環行,痛苦;「約巴」呼叫,呼叫者。

 

【創十30「他們所住的地方,是從米沙,直到西發東邊的山。」

   〔呂振中譯〕他們住的地方、是從瑪沙直到西發,東邊的山地。」

     ﹝原文字義﹞「米沙」解脫,退避所,中間地帶;「西發」數目,戶口冊。

     ﹝文意註解﹞「米沙」和「西發」今在何處,無法確定;可能自分散後,從巴比倫和亞述往東(今之伊朗南部)並往南(今之阿拉伯半島)發展。

 

【創十31「這就是閃的子孫,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呂振中譯〕以上這些人是閃的子孫,照他們的宗族、方言、按他們的地和邦國而排列的。」

 

【創十32「這些都是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各隨他們的支派立國;洪水以後,他們在地上分為邦國。」

   〔呂振中譯〕以上這些人是挪亞的子孫的宗族,照他們的世系和邦國而排列的。洪水以後,地上的邦國是從這些宗族分出來的。」

     ﹝文意註解﹞本章共列了七十個宗族;「七十」象徵「完全」(參出一5;廿四1;士一7),故本章是說明全人類如何從一本產生萬族,如何形成他們所住的疆界(參徒十七26)

     ﹝話中之光﹞()全世界的人都同出一源,因此我們不應當有「非我族類」的敵視態度,而宜「四海之內皆弟兄」地一視同仁。

          ()要緊的是竭力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太廿八19);在基督裏面就不再有種族、文化、語言等的分別了(西三11;林前十二13;加三28)

 

叁、靈訓要義

 

【寧錄──大罪人的豫表】

    一、他的名字:「寧錄」(8)意『背叛』,指他是一個不法的人(帖後二8)

     二、他的能力:「為世上英雄之首」(8),指他大有能力(帖後二9)

     三、他的性情:「獵戶」(9),指他兇暴殘忍(啟十三15)

     四、他的態度:「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9),指他狂傲、目中無神(帖後二4)

     五、他的工作:「他國的起頭是巴別」(10),指他建造屬他自己的國度,用來對抗並混亂(巴別的字義)神的國度(啟十七和十八章)

     六、他的作法:

          1.「他從那地出來」(11),指他到處去『征服』別人

          2.「建造」(11),指他所到之處,就經營『建造』黑暗的權勢

          3....這就是那大城」(11~12),指他用『聯合』的手段,造成一個龐大的勢力範圍

 

【希伯──得勝者的豫表】

    一、他的名字:「希伯」(21)意『渡過』,指他從世界分別出來

     二、他的源頭:「沙拉生希伯」(24),指他是在生命中『萌芽』(『沙拉』的字義)生長的

     三、他的工作:「他也生了兒子」(21),指他只從事生命的蕃衍與建造

     四、他的作法:

          1.「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25),指他尋求並明白神的旨意(神的心意是要人分散全地)之後,就藉替他兒子起名『法勒』(字義是『分散』),以表明他全心順從神的旨意

          2.「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25),指他在地上並無雄心大志,甘心卑微(『約坍』的字義是『微小』)服事主

 

【屬地邦國(團體組織)的缺失】

    一、因「所住的地土」(52031)而分開:造成地域觀念,各據山頭,誰也不服誰

     二、因「方言」(52031)而分開:彼此的感覺、見解、思想不能溝通

     三、因「宗族」(52031~32)而分開:造成種族觀念,彼此歧視

     四、以有才能的人為中心(8~10):人的權柄取代了神的權柄

     五、從事神旨意以外的建造(10~13):結果『混亂』(『巴別』的字義)了人對神旨意的認識,以假為真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創世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創世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