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創世記第二十六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以撒記略】

     一、因飢荒而遷居基拉耳(1)

     二、神第一次向他顯現(2~5)

     三、稱妻子利百加為妹(6~11)

     四、受非利士人嫉妒而遷到谷地(12~17)

     五、一步步被迫遠離基拉耳(18~22)

     六、神第二次向他顯現,在別是巴築壇支搭帳棚(23~25)

     七、與亞比米勒立約互不侵犯(26~31)

     八、以撒在別是巴掘井得水(32~33)

     九、以掃娶兩個赫人女子為妻令以撒和利百加心煩(34~35)

 

貳、逐節詳解

 

【創廿六1「在亞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饑荒;這時又有饑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裏。」

   〔呂振中譯〕當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頭一次饑荒之外;那地又有饑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

     ﹝原文字義﹞「基拉耳」停止處,寄居地,反芻,曳去;「非利士」異地,遷居,打滾;「亞比米勒」我父的王。

     ﹝文意註解﹞「那地」:指南地的別是巴(參廿二19),該地雨水量稀少,常會發生飢荒。兩次饑荒時隔約八十餘年(參十二10)

          「亞比米勒」是『非利士』王的稱號(詩卅四標題;撒上廿一10~15),這位亞比米勒應不同於亞伯拉罕時代的亞比米勒(參廿2),他或者是那一位亞比米勒的兒孫。

     ﹝靈意註解﹞非利士人在聖經裏豫表肉體,基拉耳豫表肉體的智慧和良知(參廿1註解)。在本章裏,以撒和非利士人爭競,是豫表信徒經歷聖靈和肉體的爭戰(加五17)

     ﹝話中之光﹞()人在平安舒適的環境中,很難顯出裏面真實的屬靈情況,惟有在艱難中仍能愛主的,才是神所要的。

          ()苦難是信心最好的學校,神常用饑荒作教材來訓練祂的僕人,以堅固他們信靠神的心。

          ()當信徒得不著屬靈的飽足(「饑荒」)時,常會轉向而尋求肉體的幫助(「往基拉耳去」),想用肉體的手段來解決屬靈的問題,這是我們走下坡路的開端。

 

【創廿六2「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

   〔呂振中譯〕永恆主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在我給你說明之地居住。」

     ﹝背景註解﹞亞伯拉罕曾因飢荒下到埃及去,在那裏失敗撒謊,幸蒙神保守(參十二10~20)

     ﹝文意註解﹞「我所指示你的地」:就是迦南地,基拉耳位於迦南地的西南部。很可能當時以撒正在為是否下埃及去而躊躇不決。

     ﹝靈意註解﹞埃及豫表世界,特別是指生活的世界;迦南地豫表基督。神的旨意是要我們信徒住在基督裏面(約十五4),才能勝過世界(約十六33)

     ﹝話中之光﹞()神向人顯現,乃是真實信心的開始;從來沒有一個人未遇見神而能有真實的信心。

          ()人若真的遇見了神,就必會有澈底的順服。今天基督教最大的缺欠,就是不帶領人直接遇見神,卻勸人要順服神。

          ()信徒只要遵照神的指示,無論住在何地都可以得到滿足。

          ()遭遇饑荒時,亞伯拉罕和以撒都朝埃及的路上去,這表示無論甚麼人,也不論是在甚麼時代,人對於周圍環境的反應,大體上都是一樣的。

          ()神容讓亞伯拉罕下到埃及,卻阻止以撒下埃及,可見神對每一個人的帶領是不一樣的。

          ()神准許以撒寄居在基拉耳,並非祂的本意,只不過是為了阻止他下埃及的權宜措施,可見神的『准許』和神的『旨意』不同。信徒應當尋求神的『旨意』,而不要以得著神的『准許』為滿足。

 

【創廿六3「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呂振中譯〕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與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實行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文意註解﹞這裏表明神對亞伯拉罕所應許的福,現在都給了以撒。

     ﹝話中之光﹞()神的同在乃是神祝福的明證,因為神自己是我們最大的福分(詩十六5)

          ()在異地作客寄居,隨時都有遭人迫害的可能,但我們只要有神同在,就必不致懼怕(詩廿三4)

          ()先寄居在「這地」,後才得著「這些地」;信徒對於任何一項真理的認識,必須先在生活中有主觀的經歷,才能實際的擁有那項真理。

          ()以撒之所以一生蒙恩,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始終住在應許之地,從未片刻稍離。

          ()信徒一離開主,就不能作甚麼;而且一離開主,我們就立刻枯乾。惟有住在主裏面的,才能多結果子(約十五5)

          ()我們對於神應許的信心,是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經過不斷地被訓練而加深的。

          ()在一個篤信者的眼中,任何苦難的遭遇,並不能減少神的應許之實在價值。

 

【創廿六4「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

   〔呂振中譯〕我必使你的後裔增多、如同天上的星;我必將一切地都賜給你的後裔;地上萬國都必用你後裔的名來給自己祝福。」

     ﹝文意註解﹞「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這些地』包括基拉耳在內的全部迦南地(參十五18);後來大衛王征服了整個非利士(撒下五25;八1),成就了這個應許。

     ﹝靈意註解﹞「後裔」:原文是單數,指基督,祂本是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如同「天上的星那樣多」,無法數算;並且還要吸引地上萬邦的人來歸祂(約十二32),叫萬國都因祂得福。

 

【創廿六5「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呂振中譯〕這是因為亞伯拉罕聽了我的聲音,遵守我所吩咐守的、又守我的命令、條例和律法。』」

     ﹝文意註解﹞「律例」:指有關祭司、祭禮、祭物等的條例;「法度」指為使人遵守律例而有的教訓和警戒。

          這裏的意思是說,聽從神的「話」,包括了遵守祂的「吩咐、命令、律例、法度」;這些不同的詞,是在表明亞伯拉罕對神旨意的順服是完全的。

     ﹝話中之光﹞()神的應許之福臨到我們身上,雖是出於神的恩典,但也需要我們的配合;信徒絕對順從神的話,是我們蒙福的原因。

          ()我們不單是要絕對的聽從神一般的旨意,並且也要絕對的順從神特殊的旨意。

          ()惟有完全信靠神的人,才能聽從神所說的一切話。

          ()神是因亞伯拉罕而賜福以撒,可見上一代的人在神面前的光景,對於下一代會有切身的影響;為人父母者,應當為著兒女而謹慎自己。

 

【創廿六6「以撒就住在基拉耳。」

   〔呂振中譯〕以撒就住在基拉耳。」

     ﹝文意註解﹞「住」:這個字原文在創世記多指人離開自己的家,在新的地方住留一段時間(參四16;十三18;十九30)

     ﹝話中之光﹞神的應許和安慰,是信徒軟弱中的激勵,免於墮落到世界(埃及)裏去。

 

【創廿六7「那地方的人問到他的妻子,他便說:『那是我的妹子。』原來他怕說:『是我的妻子。』他心裏想:『恐怕這地方的人為利百加的緣故殺我。』因為她容貌俊美。」

   〔呂振中譯〕那地方的人問到他的妻子,以撒就說『那是我的妹妹』,原來他怕、不敢說『是我的妻子』;他心裡想『恐怕這地方的人為了利百加的緣故來殺我,因為她容貌俊美。』」

     ﹝原文字義﹞「利百加」逗人歡喜,以美迷人。

     ﹝背景註解﹞亞伯拉罕曾兩次稱妻為妹(參十二11~13;廿2)

     ﹝文意註解﹞「怕...恐怕」:以撒因信心不足,才有懼怕,但事實證明他的恐懼是多餘的,因為他『住了許久』(8)都沒有出事。

     ﹝話中之光﹞()以撒的懼怕說出他忘了神剛剛說過要與他同在的應許;我們雖然聽見了神的話,但是若沒有信心和所聽見的話調和,神的話就與我們無益(來四2)

          ()『懼怕』是給撒但開門戶;信徒在懼怕的時候要倚靠神(詩五十六3),才不致於跌倒犯錯。

          ()以撒重蹈他父親亞伯拉罕的覆轍,指出一般人常有一種傾向,對於我們所敬重的人,不但是他們的長處,連他們的缺點也喜歡模倣。

          ()亞伯拉罕和以撒的信心都很大,但都仍免不了說謊犯錯;凡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容貌俊美」原是一般人所夢寐以求的福氣,如今卻成為以撒懼怕遭害的因素;世人因福罹禍、因禍得福,福禍無常,日光之下,喜樂享福皆屬虛空(傳二1),惟有屬靈的福氣永遠長存。

 

【創廿六8「他在那裏住了許久。有一天,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從窗戶裏往外觀看,見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戲玩。」

   〔呂振中譯〕以撒住在那裡的日子長了;有一天,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從窗戶裡眺望,看見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在嬉戲。」

     ﹝原文字義﹞「戲玩」親熱,戲弄,愛撫。

     ﹝文意註解﹞「戲玩」:這詞與『以撒』的原文相近,是一個雙關語。

     ﹝話中之光﹞俗云:『隔牆有耳』,此處則是『隔窗有眼』。凡是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太十26)

 

【創廿六9「亞比米勒召了以撒來,對他說:『她實在是你的妻子,你怎麼說她是你的妹子?』以撒說:『我心裏想,恐怕我因她而死。』」

   〔呂振中譯〕亞比米勒就召了以撒來,說『你看,她實在是你的妻子;你怎麼說她是你的妹妹呢?』以撒對他說『因為我心裡說恐怕我因她而死。』」

     ﹝話中之光﹞()任何謊言只能暫時收效,但終究會被暴露。

          ()神的兒女被世人指摘,乃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

 

【創廿六10「亞比米勒說:『你向我們做的是甚麼事呢?民中險些有人和你的妻同寢,把我們陷在罪裏。』」

   〔呂振中譯〕亞比米勒說『你這向我們作的是什麼事呢?民中險些兒有人和你的妻子同寢呢;那你就使我們了罪了。』」

     ﹝文意註解﹞「把我們陷在罪裏」:或係從前的亞比米勒,受過神的教訓,知道玷污別人的妻子,乃是得罪神的(參廿69)

     ﹝話中之光﹞()信徒的言語不慎,有可能陷別人於罪中。

          ()一件小罪,可能成為許多罪的入口,所以要注意消弭罪惡於開端。

 

【創廿六11「於是亞比米勒曉諭眾民說:『凡沾著這個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

   〔呂振中譯〕於是亞比米勒吩咐眾民說『凡觸害這個人或是他妻子的,一定得死。』」

     ﹝話中之光﹞()世上掌權的,乃是神的用人(羅十三4);信徒要為在位的人代禱,使我們可以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二1~2)

          ()不信主的人也講究公義和法制;信徒蒙神揀選,並非由於他們的義行勝過世人,乃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

 

【創廿六12「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

   〔呂振中譯〕以撒在那地播種,就在那一年有了百倍的收成永恆主賜福與他。」

     ﹝文意註解﹞「那一年」:指遭遇饑荒的那一年,當別人幾乎沒有收成的時候,他卻有豐收。

          「百倍」:是一個概數,形容『眾多』之意,也表明最高的收成(太十三8)

     ﹝話中之光﹞()以撒因著順服神的指示,就大蒙祝福;許多人因著不順服,就受了許多虧損和無謂的痛苦。

          ()全然倚靠神的人,必得全備的供應,在饑荒的日子仍能飽足(詩卅七19)

          ()耕種是在乎人,但收成卻在乎神;不耕種的人,不能指望有收成;但是耕種的人,仍須仰望神的祝福。

 

【創廿六13「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

   〔呂振中譯〕他就昌大,越來越大,直到成了極大的財主。」

    ﹝原文直譯﹞「他就變得『大』富有,而且他越過越『大』富有,直到他成了『極大』富有的人。」

    ﹝話中之光﹞()有錢並不是罪,神願意我們信徒也能昌大富足。

          ()我們的昌大,不在乎自己的本事,乃在乎倚靠神。

          ()神的祝福不是一次就過去的,而是持續不斷的(「日增月盛」),直到達成神的心意。

 

【創廿六14「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呂振中譯〕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婢,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文意註解﹞以撒住在基拉耳,原不是神的本意,而是權宜措施的准許。從本節開始,神逐步興起環境,要把他逼回別是巴。

     ﹝話中之光﹞()信徒擁有財富,一面是神的祝福,另一面也是一個試驗:它可能成為靈性的拖累,又可能遭致別人的嫉妒。

          ()信徒蒙神祝福的見證,對追求財富的世人來說,有時反而會令他們眼紅,因此就採取敵視的態度。

          ()信徒無端遭受別人的嫉妒和敵視,許多時候正顯出神在環境中的帶領。

 

【創廿六15「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親的僕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滿了土。」

   〔呂振中譯〕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親的僕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滿了土。」

     ﹝背景註解﹞巴勒斯坦南地的井可分為『水井』和『活水井』兩種:一般的水井係指蓄水池,就是在地下挖一個大坑,底層通常是達到石床,故水份不容易滲漏,然後沿山開溝作疏導,待天雨時引水入這水池;另一種是有水自地底泉湧出來的井,叫作『活水井』,這種井相當稀罕珍貴。

     ﹝文意註解﹞這裏的井是指一般的水井,即蓄水池;塞住溝渠,就無法引進雨水,又用土填滿水池,便不能作蓄水之用。『塞井』意即切斷別人生存的倚賴,剝奪在該地居住的權利。非利士人為著嫉妒,竟然背棄了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參廿一22~32)

    ﹝靈意註解﹞『井』:豫表基督。挖井就是追求基督。『亞伯拉罕時所挖的井』乃是豫表歷世歷代被主使用的眾僕人,他們對主耶穌所有的屬靈追求、認識與領受。換句話說,歷代以來的古聖,他們對基督領受一切的豐富,都是亞伯拉罕的水井。亞伯拉罕的水井,被打出來的水是供當時牛羊喝。這是說明古聖當時對基督的追求領受,是為供應當時神子民的需要。可是,亞伯拉罕的水井被塞住了,以撒必需親自重新挖井。

          以撒重新挖他父親亞伯拉罕所挖的井,也是表明信徒的裏面曾經被聖靈充滿,但後來被罪惡和情慾所杜塞,故重新挖井意即除去杜塞。

     ﹝話中之光﹞()神不願意我們一直停留在百倍收成之地,滿足於神初步的祝福,而不肯努力追求更深的屬靈成就;我們若不肯主動地追求,神就會興起環境來,叫我們被動地追求。

          ()世人的良知有其限度,所以不要奢望他們會長久信守諾言。

          ()非利士人填塞水井,對他們自己並沒有甚麼好處;嫉妒常會叫人失去理智,寧可兩敗俱傷。

 

【創廿六16「亞比米勒對以撒說:『你離開我們去吧。因為你比我們強盛得多。』」

   〔呂振中譯〕亞比米勒對以撒說『你離開我們去吧;因為你比我們非常強盛。』」

     ﹝話中之光﹞()當世人繼續過目中無神的邪惡生活時,神子民的存在會引起他們的敵意。

          ()自大的人只能容忍比自己貧弱的人,不能容忍比自己富強的人。

          ()人與人之間共患難容易,共繁榮卻難。

 

【創廿六17「以撒就離開那裏,在基拉耳谷支搭帳棚,住在那裏。」

   〔呂振中譯〕以撒就離開那裡,在基拉耳的溪谷支搭帳棚,住在那裡。」

     ﹝文意註解﹞在迦南地居住的人,一般多居住在山崗,谷地是為牧畜和耕種之用的。為這原因,富貴人家都住在山崗的城堡,越下山坡就越是窮困和無身分的人。因此,以撒從基拉耳遷到基拉耳谷支搭帳棚居住,意即他明顯地受到歧視對待。

    ﹝靈意註解﹞「基拉耳谷」:字義是『深又狹的山谷』;『深谷』是豫表懷著謙卑的靈(即靈裏貧窮),到深處追求基督;『狹谷』則豫表生命的道路(參太七13~14)。『深而狹』是指著隱藏說的,意即隱藏的追求。我們不只要有在人面前公開聚會生活,並且也要有私下尋求主的生活。

          「支搭帳棚」:豫表過著寄居客旅的生活。就著經歷而言,我們對世界的態度是客旅,看世界不過是寄居之地,所以就不該在世上扎根。

     ﹝話中之光﹞()以撒被迫離境,自然會有很大的損失,但他順服神,從神手中接受一切安排。

          ()井被非利士人堵塞住了,以撒卻還住在帳棚裏──有時候我們好像枯乾了,憑信還住在主裏,不憑自己的感覺而活。

          ()我們如果要追求基督,就得在主面前學習謙卑。因為何時我們自以為有,而自滿自足,屬靈經歷即刻停止長進。

 

【創廿六18「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呂振中譯〕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僕人們所挖的水井、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都塞住了;以撒又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名字叫那些井。」

    ﹝話中之光﹞()就著經歷說,雖有古聖把許多屬靈的豐富和真理傳給我們,但我們自己仍須要有『頭手』的屬靈追求和認識。

        ()感謝主,歷世歷代古聖的著作已為我們留下許多的古井(屬靈豐富的產業),等待著我們去承受。今天這些古井能否流出井水,就得看你、我有否去重新挖井。

        ()我們從前的屬靈經歷和享受,可能會被肉體(「非利士人」)所塞住,所以必須不斷挖井,天天追求更新的經歷和享受。

 

【創廿六19「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

   〔呂振中譯〕以撒的僕人在溪谷中挖著挖著,在那裡挖得了一口活水井。」

     ﹝原文字義﹞「得了」找到了。

     ﹝文意註解﹞「得了一口活水井」:『活水井』是指有水自地底泉湧出來的井,這種井在巴勒斯坦地相當稀罕珍貴。

     ﹝話中之光﹞()因著以撒肯忍讓不爭,接受犧牲損失,神就賜給他一口活水井。

          ()人所填塞的井原本就會枯竭,即或不塞住,早晚也要變成被棄的枯井;但神所賜的井,從其中所湧出的活水,卻長流不息。

 

【創廿六20「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爭競,說:『這水是我們的。』以撒就給那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爭的意思),因為他們和他相爭。」

   〔呂振中譯〕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就爭鬧起來說『這水是我們的。』以撒就給那井起名叫埃色,因為他們和他相爭。」

     ﹝原文字義﹞「埃色」相爭,爭吵,爭論。

     ﹝靈意註解﹞「基拉耳的牧人」:就是非利士人,豫表我們的肉體和情慾。

          「以撒的牧人」:豫表我們的靈。信徒的靈肉相爭,彼此為敵(加五17)

     ﹝話中之光﹞()信徒要作個不隨從肉體,只隨從靈的人(羅八4)

          ()我們若順著靈而行,就不致於放縱肉體的情慾(加五16)

 

【創廿六21「以撒的僕人又挖了一口井,他們又為這井爭競,因此以撒給這井起名叫西提拿(就是為敵的意思)。」

   〔呂振中譯〕以撒的僕人另挖了一口井,他們又為這井爭鬧,因此以撒給這井起名叫西提拿。」

     ﹝原文字義﹞「西提拿」為敵,敵對,仇待。

     ﹝文意註解﹞『敵對』比『相爭』嚴重,顯明非利士人的迫害是越過越厲害。

 

【創廿六22「以撒離開那裏,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呂振中譯〕以撒從那裡往前進,另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鬧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他說『現在永恆主使我們擴張出去,我們就要在這地生殖起來了。』」

     ﹝原文字義﹞「利河伯」寬闊,寬廣,自在,空曠。

    ﹝文意註解﹞這裏告訴我們以撒的品格,也指出以撒信心的性質。一面說出以撒是一個平和沉靜的人,他不願和那班霸佔他的井的人相爭;另一面說出以撒也是一個堅忍持久的人,靜靜的繼續挖井,直到他挖到一口仇敵所不能佔有的井,他稱它為「利河伯」,就是『寬廣』的意思。以撒是一個滿享安息的人,對於他的本分堅忍並熱切;就是這一種堅忍持久的信心,使他能充分享受神的祝福。

     ﹝話中之光﹞()為順服主所遭受的損失,若比起主為此所賜的祝福,真是微不足道。

          ()人與人相處,如果無端遭受忌恨,「離開」對方,乃為上策;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羅十二19)

          ()俗云:『退一步,海闊天空。』逼迫將以撒帶到寬闊之地,外面的爭競擴大了以撒裏面的度量;人若甘願為主的緣故忍讓不爭,主必以祂無限的自己作補償。

 

【創廿六23「以撒從那裏上別是巴去。」

   〔呂振中譯〕以撒從那裡上別是巴。」

     ﹝原文字義﹞「別是巴」盟誓之井,七之井。

     ﹝背景註解﹞「別是巴」:是以撒隨父親亞伯拉罕長期居住的地方,在那裏有很好的屬靈生活(參廿一31~33;廿二19),因此可算是最合神心意的地方。

 

【創廿六24「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說:『我是你父親亞伯拉罕的 神,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要賜福給你,並要為我僕人亞伯拉罕的緣故,使你的後裔繁多。』」

   〔呂振中譯〕那一夜裡、永恆主向他顯現說『我是你父親亞伯拉罕的神;你不要怕,因為是我與你同在;我必賜福與你,使你的後裔增多,都是為了我僕人亞伯拉罕的緣故。』」

     ﹝文意註解﹞「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當夜』就是以撒上別是巴的那一天晚上,這事表明他返回別是巴符合神的心意。

          「我僕人亞伯拉罕」:是創世記惟一稱亞伯拉罕為『神的僕人』的經節,表示亞伯拉罕像僕人般順從神的話。

     ﹝話中之光﹞()人回到正確的立場上,乃是蒙神喜悅的事。

          ()每一次神向人顯現,必帶來新的祝福和恩典。因此一個人若要經歷屬靈的豐富,必須蒙神多次向他顯現。

          ()神重新題起祂的應許,表明神是永不改變的神。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裏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林後一20)

 

【創廿六25「以撒就在那裏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並且支搭帳棚;他的僕人便在那裏挖了一口井。」

   〔呂振中譯〕以撒就在那裡築了一座壇,呼求永恆主的名,在那裡搭帳棚;以撒的僕人也在那裡開掘了一口井。」

     ﹝文意註解﹞以撒築壇並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是對神向他顯現和應許的回應(參十二7~8)

     ﹝靈意註解﹞本節說出信徒屬靈生活的幾項要素:

          1.築壇:敬拜神,與神交通。

          2.求告神的名:信靠神。

          3.支搭帳棚:保守在地上客居的身分。

          4.挖井:尋求屬靈的供應。

     ﹝話中之光﹞先築壇後支搭帳棚;先奉獻,然後才有正常的生活。

 

【創廿六26「亞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亞戶撒和他的軍長非各,從基拉耳來見以撒。」

   〔呂振中譯〕亞比米勒和同他的參謀亞戶撒、他的軍長非各從基拉耳來見以撒。」

     ﹝原文字義﹞「亞戶撒」抓牢,屬我的物業;「非各」健壯,口詞超群,指揮,統率。

     ﹝文意註解﹞「他的朋友」:可能是指他所言聽計從的國策顧問;「軍長非各」有謂『非各』並不是人名,而是軍隊指揮官的稱號,即便是指人名,也必不是亞伯拉罕時的那位,或許是同名同姓(參廿一22)。總之,亞比米勒攜帶他最高級的文、武官員同行,前來會見以撒。

 

【創廿六27「以撒對他們說:『你們既然恨我,打發我走了,為甚麼到我這裏來呢?』」

   〔呂振中譯〕以撒對他們說『你們既然恨我,打發我走了,為什麼又來找我呢?』」

 

【創廿六28「他們說:『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

   〔呂振中譯〕他們說『我們明明看見永恆主與你同在,因此我們說『讓我們中間,就是你我之間,彼此起誓吧,讓我們與你立約吧;」

     ﹝原文直譯﹞...因此我們說:讓我們中間,就是你我之間,彼此起誓吧,讓我們與你立約吧。」

     ﹝話中之光﹞()神的同在是明明看得見的,不但自己看得見,連世人也能看得出來。

          ()以撒一日留在基拉耳,一日就免不了仇恨和相爭,但他到了別是巴,便相安無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創廿六29「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

   〔呂振中譯〕使你不加害於我們,正如我們沒有觸害過你一樣,正如我們待你、淨是好的;我們打發你安安然然地回去你如今是蒙永恆主賜福的了。』」

     ﹝文意註解﹞「正如我們未曾害你」:其實這話並不正確,因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爭競(19~21)

 

【創廿六30「以撒就為他們設擺筵席,他們便吃了喝了。」

   〔呂振中譯〕以撒就給他們設擺筵席,他們便吃喝。」

     ﹝話中之光﹞()我們與世人相處的正確態度,一方面是要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林後六17),另一方面則要學習全然恩待他們。

          ()信徒應當為世人常常設擺福音的筵席,將基督的救恩供應給他們。

 

【創廿六31「他們清早起來彼此起誓。以撒打發他們走,他們就平平安安地離開他走了。」

   〔呂振中譯〕他們清早起來,彼此起誓;以撒打發他們走,他們就安安然然地離開他們去了。」

     ﹝文意註解﹞「以撒打發他們走」意即以撒陪著他們走一段路程(參十八16)

 

【創廿六32「那一天,以撒的僕人來,將挖井的事告訴他說:『我們得了水了。』」

   〔呂振中譯〕就在那一天、以撒的僕人就進來,將他們所挖的井的事告訴了他,說『我們得了水了。』」

     ﹝文意註解﹞前面第25節提到以撒的僕人在別是巴挖井,但到與亞比米勒結盟立約那一天才挖掘成功。

     ﹝話中之光﹞()信徒甚麼時候除去和人之間的隔膜,甚麼時候就必得著聖靈新的充滿,而有豐滿的活泉湧流出來。

          ()我們是先有捨己、犧牲、退讓,後有生命、恩典、祝福。

 

【創廿六33「他就給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別是巴,直到今日。」

   〔呂振中譯〕他就給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別是巴、直到今日。」

     ﹝原文字義﹞「示巴」起誓,豐盛;「別是巴」盟誓的井。

     ﹝文意註解﹞從前亞伯拉罕掘井的地方也叫『別是巴』(參廿一31),或者範圍較小,如今以撒重申他父親為該地方所起的名,並把範圍擴大到全城。

 

【創廿六34「以掃四十歲的時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兒猶滴,與赫人以倫的女兒巴實抹為妻。」

   〔呂振中譯〕以掃四十歲的時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兒猶滴、和赫人以倫的女兒巴實抹為妻。」

     ﹝原文字義﹞「比利」闡釋者,井泉所屬;「猶滴」屬猶大人的;「以倫」強壯,橡樹;「巴實抹」香氣,悅意。

     ﹝文意註解﹞「以掃四十歲的時候」即以撒一百歲的時候(參廿五26)

 

【創廿六35「她們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裏愁煩。」

   〔呂振中譯〕這兩個女人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靈苦悶。」

     ﹝文意註解﹞極可能是因為她們熱衷於敬拜外邦偶像,致令以撒和利百加為兒子並後代的信仰而感不安。

 

叁、靈訓要義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一、以撒和亞伯拉罕有相同的經歷:

        1.因遭飢荒而遷居(1節;十二10)

          2.得神顯現(224節;十七1;十八1)

          3.蒙神應許(3~5節;十二2~3;十七5~8;廿二17~18)

          4.為挖井之事曾與當地人爭執(20~21節;廿一25)

          5.在別是巴與亞比米勒王立約(26~31節;廿一27~32)

     二、以撒和亞伯拉罕有相同的弱點:

        1.在異地稱妻為妹(7節;十二11~13;廿2)

          2.被基拉耳王亞比米勒責備(9~10節;廿9~10)

    三、以撒和亞伯拉罕同中有異的際遇:

        1.神不許以撒下埃及去,亞伯拉罕曾下埃及(2節;十二10)

          2.以撒得神明顯的同在,亞伯拉罕得神暗中的保護(3節;廿3)

          3.利百加未被亞比米勒娶去,撒拉曾被娶走(8~9節;廿2)

          4.以撒耕種豐收,亞伯拉罕大收賠罪禮物(12~13節;十二16;廿14~16)

          5.以撒被迫離開基拉耳,亞伯拉罕被容許在那裏寄居(20~23節;廿15;廿一34)

          6.以撒一百歲時為外邦媳婦愁煩,亞伯拉罕一百歲時為生兒子而喜笑(34~35節;廿一5~6)

 

【以撒豫表主耶穌】

    一、以撒因飢荒而尋糧,主耶穌因乾渴而求水(1節;約四7)

     二、以撒遵神的旨意留在基拉耳,主耶穌遵行差祂來者的旨意到撒瑪利亞(26節;約四345)

     三、以撒挖井得活水井,主耶穌藉井水啟示活水(18~19節;約四6~10)

     四、以撒與外邦人亞比米勒立約,主耶穌將救恩帶給撒瑪利亞人(26~31節;約四39~42)

     五、以撒在不同地方遇見神,主耶穌啟示敬拜父神不限於地方(224節;約四21)

 

【以撒蒙福的原因】

    一、因為他父親亞伯拉罕的緣故(524)

     二、因他遵神指示不離開迦南地(2~3)

     三、因他有神同在(32428)

 

【以撒一生的特點】

    一、一生從未離開過迦南地(2)

     二、享受他父親的蔭庇(3~524)

     三、半耕半牧(12~14)

     四、退讓不爭(18~2227)

     五、挖井特多(18~2532)

 

【信徒屬靈生活的要素(25)

    一、築壇──敬拜神,與神交通

     二、求告耶和華的名──信靠神

     三、支搭帳棚──在地上作客旅

     四:挖井──尋求活水泉源──追求屬靈的供應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創世記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創世記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