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創世記第一章拾穗

 

【創一1「起初神創造天地。」

       「起初」——這「起初」是在約翰福音一章一節所說的「太初」以後。「創造」——就是使無為有的意思(來十一3)。本章記錄神所創造的有三:(一)物質(本節);(二)生命(21節);(三)世人(27節)。這三節原文的「造」字都是一樣的,與本章其餘的「造」字不同(16節注)。本節反駁無神派的說法有八:(一)神是獨一無二。(若不是獨一無二,天下萬物中的理怎能相同呢)?(二)一神數位。(「神」這個字原文並非單數字式,乃是含有數位的意思。這樣,在聖書第一節中就暗示神是三位一體,參26節注)。(三)自有永有(神在萬物之先,也在萬物之外)。(四)至大活神(萬物是神創造的)。(五)無所不能(神命有便有)。(六)無所不在(神充滿宇宙)。(七)無所不知(神鑒察萬有)。(八)大仁大愛(神所造的萬物沒有不合人用的)。――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聖經用這句莊嚴、華美且挾雷霆萬鈞之力的話,宣告神是萬物的創造主。一句話概述了創造者、被造物和偉大的創造作為;不循人的哲理去論證。天地不是自然而有,乃是自有永有的真神所創造。“天地”指全宇宙;“創造”就是從無變有。(希伯來文“創造”一字只指神的作為,不用於人的活動。)

     “神”字的希伯來文Elohim為複數,也許隱含聖經後來清楚啟示的三位一體的奧秘(太三16;二十八19),但此處為加強意義的用法,表示神的偉大與華麗,稱為“華麗的多數”(the plural of majesty)。此字雖為多數,但動詞則為單數,指出神是宇宙間唯一的主宰。――《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起初」這個詞彙告訴我們,人間的一切事物都有起點。只有坐在寶座上超越時間的至高神是無始無終的。聖經第一個詞彙就在人間一切暫時有限的事物與神永恆無限的事物之間作出明顯的區別。這個詞彙告訴我們人類的局限性,並向我們指出永遠不變的主,祂的年數沒有窮盡(來一1012;詩九十2,10)。我們有限的思維若不思考神,就無法思考“起初的事”,因為祂“是元始”(西一18;參約一13)。

「神創造」“創造”的希伯來文的bara',以在此所採用的詞形,專指神的作為,從來不指人的作為。神創造“風”(摩四13),“清潔的心”(詩五十一10),“新天新地”(賽六十五17)。而希伯來詞`asah“造”、yasar“形成”及其他的詞彙通常(但不是絕對)與人類的活動有關,暗示著物質的事先存在。這裡所提到的“地”顯然不是指的旱地,而是指的我們的整個星球,因為旱地是到了第三日才與水分開的。
   
起初不僅只是說明時間而已。這個主題的變奏曲出現於以賽亞書四十章及以下,由那裏可見,起初乃孕含著末了,而整個過程都在那位是首先也是末後之神的面前(如賽四十六10,四十八12)。

創造ba{ra{}~';參2127節,二34)的意思,最好從舊約整體來定義(包括本章在內),我們發現,其主詞一律是神,而造出來的產品可以是物質(如,賽四十26),或是情況(賽四十五78),與其共用的動詞主要為「造」、「形成」(to make, to form;創一2627,二7),其準確的意義依上下文而有不同,或是強調最初使被造物存在的時刻(賽四十八37:「忽然」,「現今」),或是論動工使某件東西臻於完美(創二14;參賽六十五18)。──《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造」:此詞在舊約出現了四十四次,每一次都描寫神造出了「簇新」的東西,是前所未有的(參民16:30的「新事」)。――《串珠聖經註釋》

         有的學者主張“題目說”,認為第1節是創造天地的宣告,真正的創造從第3節開始。這樣,2節的狀態在神的創造事工之前就已存在(相對創造)。如此說,神的創造就不是從無到有的絕對創造,這與出20:11相斥。若根據“題目說”,就沒有創造地球的日子。因此第1節應視為創造的補充,而不是宣告神“起初”的創造。“起初”意為“初”、“起源”、“始源”。同樣的詞也出現在約1:1和約壹1:1,但各有不同意思:①本節的“起初”並不是指“永恆”或“永恆時間中的某一點”。因為時間本身也是神創造的。因此,本節的“起初”意味著“時間的起點”也是神的創造;②約1:1的“太初”指早在萬物起初前就存在的“超越時空的永恆”。使用這詞是為了闡明基督自有永有的本質;③約1:1的“起初”與約1:1中的“太初”意思大致相同,它特別強調基督道成肉身。有關神、天地、創造請參看<緒論,對創造事件的理解>――《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起初。本章所描述的起初並不是永恆的起初,而是世界創造的開始。這起初標志過去無止境之永恆的第一個中斷。在原文作以羅欣(Elohim),這是神明的統稱,也是真神的專有名字。這字用於異教的諸神(三一30;出一二12)、天使(詩八5)、人(詩八二6)和審判官(出二一6),但最常用來指真神。這字基本的意思是強者、有能力的領袖、最高的神明。字的形式是複數,顯示能力與威榮的頂峰,正配合新約的啟示:神是三位一體的真神。比較第二章4節的腳註。創造的希伯來文是bara,也見於第2127節。這用語本身並不排除先存物質的使用(賽六五18),但這裏並沒有提及或暗示任何先存的物質(比較這用語出現在詩五一10;賽六五17;摩四13的情況)。Bara的意思在本質上跟asa相同;asa的意思是做或製作(使用於第25節,也在出二○11 和尼九6談及整個創世的行動)。談及神之創造行動的第三個字是yasar形成),出現在第二章7節。天地即宇宙。──《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1 起初】 來自底比斯(Thebes)的一個埃及創世文獻,描述神祇亞孟(Amun)起初時「在第一個時機」便已形成。按照埃及學家的詮釋,這不是抽象的意念,而是首次發生的事件。同樣,譯作「起初」的希伯來語字眼,通常也不是指某個時刻,而是一個肇始的時間。這話表示第一章所描述的七日,就是起初的時間。──《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 1「起初神創造天地」】

{命題1-1}根據近代科學證明能量是永不改變的,為何宇宙有個開始起源?

〔難題〕根據「熱動力學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能量既不被製造出來也不會消減。 如果是如此,宇宙必定是永恆的(eternal),因為它是由不毀滅的能量形成的。然而,聖經宣稱:宇宙曾有一個開始;在神創造之前,它並不存在(創一 1 )。 這不是與科學相衝突嗎?

【解答】

對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但在事實上並無 衝突。事實的證據顯示宇宙並非永恆不變;但是就如聖經所說的,它曾有一個開始。有幾個相關的推論與觀察:

⑴首先,「熱動力學第一定律」常常被誤解為能量不能被創造出來。然而,科學硏究是根據觀察的結果;而所用的陳述“能”或“不能”並非根據觀察的結果;而只是一種武斷的聲明意見(dogmatic pronouncement)。這個第一定律應該如此的陳述:就我們到目前為止所觀察到的結果——宇宙實際的能量是維持不變的。就我們所能瞭解的,宇宙的實際能量是不增加也不減少。以這種陳述的方法,第一定律對能量的來源和它曾維持了多久並沒有任何武斷的聲明。因此,它與創世記所說的神創造宇宙不相衝突了。

(2)其次,就是另一個很確定的科學定律就是「熱動力學第二定律」。它的定義:宇宙中可利用的能量 (usable energy)。正在遞減。根據這個定律,宇宙正在衰退(running down)。它的能量正持續的被轉變為不能利用的熱能(unusable heat)。如果是如此,宇宙 就非永遠不變;因為在過去它早就耗盡了它的可利用能量。換句話說,宇宙如不再上發條(unwinding)它就會結束的(wound up)。如果它有無窮盡的能量,它就永不衰退。因此宇宙就如創世記第一章1節所說的:它曾有一個開始。

{命題1-2}為何創世記的作者他都未曾出生卻能知道神創造的一切?

〔難題〕傳統的基督教學者都認為聖經前五本書是摩西寫的。閱讀創世記前兩章有如見證人所描述創造事蹟的記載。然而,摩西在那時仍未出生,他竟如何能如目睹當時創造的情況寫出這兩章節?

【解答】

當然,在當時有一位見證到創世的一切——就是神,這位創造者。這些章節記載創世的情形必定是神經由特別的啟示曉諭給摩西的。就如有人會問道:「年代的記事者(chronicler)為何知道礦物出現於植物之前;而植物出現在動物之先?」他們不願遵行反 對超自然的偏見;並且除了自然科學主義(naturalistic science)之外,拒絕接受其它的解釋。──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1~2在這兩節當中大概間隔好些年代。聖書中往往有這樣間隔的地方(參六、七章,拉六、七章,賽九6,六十一2,但九2526,亞九910,太二十三39,路二39,約五29,彼前一11)。以上各書節的話雖是相連,但所述諸事竟相隔若干年代。――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造記載的引言:作者開宗明義指出神是創造者,萬物都是 創造的。這裡沒有解釋神的來源,只指出 是造物者。――《串珠聖經註釋》

 

【創1~2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何意?

答:1  起初神創造天地這「起初」二字意指最初世界的開始,其與約翰福音一章一節的「太初」同為一詞。如呂振中譯為「起初」,起初有道、這道就是神,然在神本身沒有起初,祂從亙古就有(詩九十12)。並且在祂創造一切以前,就顯示了基督(約十七5 24,箴八23,西─1517)。至於「創造」一詞乃是使無變為有的意思。就是說這世界不是從可感覺,和先存的材料造成的,而是出於神的全能論旨造成的(來十一3)。最後「天地」二字乃是指包括宇宙或萬有的名稱,(西一17,徒十七24)。神之創造天地萬有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祂的榮耀。(詩八一9,十九1,賽四三7)。

2  地是空虛混沌這「是」字原文譯作「變成Became,和二7,十九26的「成了」是同一的意思。至於「混沌」一詞,與以賽亞書四五18的「荒涼」一樣。最初神創造大地,並非使地荒涼,後來因為魔鬼和罪的敗壞(約壹三8,賽十四1215,結廿八1219),才變成空虛混沌,淵面黑暗。這種劇變的景象,足以顯明是出於神的震怒(賽廿四1,耶四2326)。所以從創世紀一1 2兩節看來,其間相隔不知有若干年代,可以說是屬於史前史的時代了。──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15 晚上和早晨】 創世記述的用意不是為一切的自然現象,提供合乎現代科學的解釋。而是討論創世之中圍繞著我們的生活和求生的經歷裡,比較現實的方面。作者接著在本章之中,描述神怎樣設立了交替的光暗期──時間的基礎。記載先說晚上,因為第一段光的時期剛剛結束。作者沒有嘗試分析光的性質,也沒有顧及它的來源或產生的方法。調節時光的就是光。──《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2「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地」——本節不是論宇宙,乃是論地球。大概也不是論地球原來的形狀,「是」——或作「成了」,原文的「是」字和二7,十九26節的「成了」兩個字一樣。地本來是已經造成的,後來才成了空虛混沌的景況,賽四十五18節的原文說神創造地並非混沌;這樣看來,或者因為經大災變動才成了創一2節所說之空虛混沌的景況。賽三十四11,耶四2326節也顯明這樣的光景是出於神的震怒。本章六日的工,論神怎樣預備地為世人居住。第一日造光,分晝夜(35節);第二日造空氣穹蒼(68節);第三日造百卉樹木(913節),第四日造日月星宿,(1419節),第五日造鱗介羽族(2023節);第六日造蟲、獸、世人(2431節);第七日定安息聖日(二13節)。――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作者用精簡的文字描寫神創造萬物的過程:怎樣在“空虛混沌”、天地渾然一片中,將光和暗(一4)、天和水(一7)、陸地和海洋(一9)分開,然後說這一切“是好的”(一10)。祂繼續工作,使萬物佈滿天、地、海洋。祂安排日、月、星辰的運轉(一1419),創造飛禽、走獸和水中生物(一2026)。最後,祂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類(一27)。

“運行”原文也有“覆翼”或“翼護”的意思,神看顧、保護祂手造的一切。――《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空虛混沌」更準確的說是“荒蕪空虛”,tohu wabohu。這強調的是一種荒蕪而空曠的狀態,沒有暗示地球曾經是完美的,而後來變得荒涼的意思。

「淵面黑暗」“淵”一詞的詞根是“咆哮”、“狂怒”,經常用來指急流,巨浪或洪水,引申為大海的深淵(詩四十二7;出十五5;申八7;伯廿八14;卅八16)。“淵”是一個古老的詞彙,在這裡好象是一個專有名詞。

「神的靈運行」“靈”,ruach。根據聖經的用法,神的靈就是聖靈,神格中的第三位。

「“運行”」原文是merachepheth,不能直接譯為“孵”,雖然此詞在敘利亞語(一種後聖經時期的亞蘭語方言)中具有這種含義。

And the earth)可能譯為「當時地(Now the earth)……」更好,因為此處的結構與約拿書三3完全相同(「當時(Now)尼尼微是極大的城……」)。

2節上的陰霾,因著以下七日高昇的榮耀一掃而空;神獨自從混沌中建立,也獨力維持一切的受造物。在審判的異象中(耶四23;賽三十四11),空虛混沌再度出現,所用的字,to{hu^^ bo{hu^^,就和這裏一樣。To{hu^(混沌,或不具形態),用在別處時,在物質界方面是指荒廢(如申三十二10;伯六18)、空蕩(伯二十六7)、混亂(賽二十四10,三十四11,四十五18);在寓意的用法上,是指無根據的或虛無的(如撒上十二21;賽二十九21)。作為押韻的 bo{hu^^ 56空虛)在聖經其他部分只出現過兩次(參上文),每一次都與 to{hu^  相配成雙。

  t#ho^m)字,在語源學上與 tiamat57一字有關(可是這不是其字根),這字是蘇美─亞喀得(Sumero-Accadian)創造神話中海洋的擬人化名字,他成為眾神祇的對頭。──《丁道爾聖經註釋》

         「運行」:原是描述雀鳥 動翅膀翱翔的美姿(參申32:11),在敘利亞則是形容母雞伏在卵上孵雛的情景。――《串珠聖經註釋》

         空虛混沌: 希伯來人通常用“混沌”(tohuw)、“空虛”(bohuw)(34:11;4:23),表示完全沒有形狀的空蕩狀態和寂寞無價值的虛無狀態。對本節的混沌一詞,有兩種看法:①不是負面意思,混沌和空虛是為了進一步說明第1節的內容,描述創造萬物之初,尚未被秩序化的狀態(The Original Chaos);②本節的“是”解釋為狀態的變化(become),認為這是神審判悖逆的撒但的結果。正確的解釋應該是:①雖然神從無到有的創造,使宇宙形成了一定的狀態(chaotic),但地球還沒有完全形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狀態(cosmos),尚未顯明掌管宇宙之神的聖潔旨意。淵: 指地球表面的流動液體。神的靈: 直譯為所有生命的根源——“神的氣”,意味著掌管屬靈秩序的“聖靈”(26:13;27:3;33:6;104:29;143:10;34:16;61:1;63:11)。有人認為在使徒行傳第2章中的五旬節,聖靈第一次降臨人間,最後在“被提”(rapture)時離開。但我們清楚地看到聖靈在創1:2就開始參與創造天地的事工。運行在: 具有“徘徊”、“輕柔地動”、“輕輕地抱入懷中”之意。用於雌鳥在鳥蛋或雛鳥的上空無聲的徘徊,或者輕輕地用翅膀懷抱它們,喂它們(32:11)。綜上可知,生命之源神的靈,懷抱深淵般無生命無氣息的空虛地面,把生命的要素和氣息注入到水面上。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地是空虛混沌。有人認為第1節和第2節之間出現了一個不知道為期多久的時間缺口,因而把本節的動詞翻譯為變成,而不作。雖然該字在希伯來文可解作變成(如在一九26),但子句的結構不支持一個連續的陳述句,形容一些發生在第1節之後的事情,而是形容一些包括在第1節的事情。換句話說,起初的創造是無定形和空虛的,但這情況很快獲得改善。參看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8節的腳註。該短語的意思是:至此,神所創造的地球仍是未成形和無人居住的。。並非如某些學者所主張,指巴比倫神話的怪物查馬特(Tiamat),而只是指眾水waters)。運行在??。有保護和參與在創造工作上的意思(相同的希伯來字也使用於申三二11 )。──《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2{\Section:TopicID=253}「是」字與「變」字

問:創世記一章二節的「是」字,與創世記十九章二十六的「變」字,原文相同否?

答:同。―― 倪柝聲《聖經問答》

 

【創2 空虛混沌】 埃及人對起源的觀念中有個「不存在」的概念。這概念可能十分近似創世記在此表達的意思。它所指的是未曾分辨出來,未得分派功用的事物。界限和定義都未曾確定。然而這個埃及的概念,卻另外又包含了潛力的含義和絕對的本質。──《舊約背景註釋》

 

【創2的靈】 部分解經家將這話譯作超自然或巨大的風(譯作「靈」的希伯來字眼,有時在其他經文譯作「風」)。這譯法在巴比倫的《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有對應的例子。天神亞奴(Anu)創造四風,攪動深淵及深淵的女神查馬特(Tiamat)。但這風是破壞性的,只會帶來騷亂。同樣的現象可見於但以理四獸的異象:「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但七2),打擾了海中的四獸。這看法若是沒錯,這風就是第2節中負面形容的一部分,與黑暗相對應。──《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說」——(詩三十三79節)。「要有光」——就是在世上要有光(參16節注)。「就有了光」——這光大概是從太陽而來,所以使地球有黑夜、有白晝(516節注)。光明一來就有除暗的權柄,因為光暗不能並存。主耶穌為世界的光(約八12),在靈界上也有這權柄能夠除去人心中的黑暗。――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用話語來創造,祂“說”的話就是能力(來一3)。“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三十三6,9),是從無變有的創造傑作。神用幾個命令把萬物創造出來。

“光”賦予生命(約一4)、彰顯真理(林後四6)、純化環境(傳十一7)、潔淨心靈(約壹一57),光是創造的第一步,使空虛混沌出現秩序和規律。這光出現在太陽被造之前,且在太陽之後永存(啟二十二5)。――《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神說」六日創造中的每一日都以這句話開頭。詩人宣告說:“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卅三9)。使徒也說我們因著信心知道“諸世界是借神話造成的”(來十一3)。

「要有光」沒有光就不可能有生命;當創造主開始其大工,將混亂變為有序,並在地上安排各樣的動植物時,有光是十分重要的。光是能量的一種可見的形式,借著其在植物體內的作用可以使無機的元素和化合物變成人類和動物的食物,同時也控制著生命所必需的許多其他的自然過程。

神說這一簡單的片語,防止了影響深遠的錯誤,更蘊藏了豐盛的意義。這八道命令使一切受造之物成形,不容人以為宇宙是自我存在的,或是鬥爭的對象,或是毫無目的的,或是神性的衍生物;而因沒有任何仲介者,「說」一字便具極其豐富的內容。──《丁道爾聖經註釋》

         。不是太陽(太陽在第四天才造成,16節),而是在地球以外的一些固定的光源。若以那光為參照,這轉動的地球便經過了一日一夜的週期。──《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這是什麼光?】

答:神在起初創造天地之時,首先吩咐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表示光在創造大工上的重要性。理化科學家告訴我們,在地球的南極與北極,曾經發現了無人瞭解的極光(Aurora),又假定在未有太陽以前,就有了光的存在,可見光在宇宙之間,是很神秘而極奇妙的;而我們相信這一切光源,都是從神而來,因為神就是光,他是眾光之父(約壹一5,雅一17)。關於神所說的光,大概是從太陽而來,所以就使地球有黑夜和白晝之分(一510)。試想起初這個經過劇變以後而逐漸凝固的地殼,是一片沸騰荒涼的景象(一2,賽四五18),其外面滿了沸騰的水,從水中發出一層層的霧氣,遮蔽了太陽的光線,因此就使地面完全的黑暗。但由於地殼已經凝固,致使霧氣的密度漸淡,陽光亦足以透過霧層,光與黑暗就可以慢慢的分開了。直到第四日,太陽才完全出現,16節便說:「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本節的「造」字,與第一節的「創造」兩字涵意不同,乃是有「製造、設立、安置、派定」的意思(詩一○四19,代下十三9,伯十四5)。日、月、星辰,是在1節起初的時候,就已經造成了,不過要等到第四日,太陽才被派定照亮大地,月亮、星辰也就明朗地出現,肉眼能看得見了。如此,不但能使晝夜分明,並且由於地球表面,不再從裡面發出熱氣,而乙太陽作為唯一的熱源,於是春、夏、秋、冬四季便開始了。

    以上所述,不僅告訴我們光的來源和作用,並且在另一方面,光也含有許多屬靈的教訓。主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八12)。使徒約翰也為光作見證說:「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一9)。又說:「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約三1921)。數千年來,不知有多少千萬人,因蒙主光照,脫離罪惡與黑暗的權勢,而悔改得救,成為光明的子女(弗五814,腓二15,來六4,詩四6,一一八27),又不知有多少千萬人,因幹犯罪惡,在黑暗中生活,不信基督,不來就光,而走向沉淪滅亡的地步(約三1836,八24,路十三3)上這樣看來,光明和黑暗,義與罪,信與不信的,是永遠分開的,不能相通的(林後六1416)。可見光有除去罪惡和黑暗的權柄,因光暗不能相容並存,光一來到,黑暗就立刻消失。基督的真理之光一進入人的心中,就有能力把罪惡與黑暗除去,如保羅當初在大馬色的路上被主光照以後,他內心立刻得到改變,人生有了轉機,因而歸主得救;從此以後,不再逼迫殘害教會,而能成為主的使徒,為主忠心傳道,被主立他作為外邦人的光(徒九111,十三47)。如今凡我基督信徒,都當時常活在主的恩光之中,必然能過聖潔的生活,處處為主發光,榮耀基督。――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一3~5神第一日造光,又將光暗分開:所用的創造工具乃是 自己的話 (3, 9, 11, 15);  說要有什麽,就有什麽;正如詩人所說:「諸天藉耶和華的話語而造成」。(參詩33:6)神的大能在此可見一斑。――《串珠聖經註釋》

 

【創35 光】 古代世界的人不相信所有光都是來自太陽。他們不知道月亮只是反射太陽的光線。再者,經文也沒有跡象表示「日(間的)光」即是陽光。日、月、星雖都被視為發光體,太陽被雲遮掩或日蝕時,日光依然存在。日光在日出前已經出現,又逗留到日落之後。──《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3~31神的創造事工分為5個部分:①創造的話語——說;②被造物通過話語而誕生——就有了;③神的評價——看……是好的;④為每個被造物命名——稱;⑤區分每一天——是……日。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一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把光暗分開了。」——這話可比主的真光一入人心也就把光暗、好歹、是非、善惡分清了(林後六1418)。「神看」——(31節注)。――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把光暗分開了: 神在創造天地的過程中,3次“分開”的事工:①光和暗(4);②空氣以上的水和空氣以下的水(7);③海和地(9)。每次的“分開”工作結束後,神都說“看著是好的”。保羅用光和暗區別信和不信、義和不義、聖潔和不潔(林後6:14)――《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分開了。三次劃分的第一次。在這裏,神把光和暗分開了;其後,祂再把天空與水分開(7節);最後,把陸地與海洋分開(9節)。這空間上的劃分完成之後,神才宣告每一件事都是好的(10節)。祂稱那完成的創造為甚好(31節)。──《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45神看……分開……稱」有些上古時代的人,以為晝與夜暗示有兩股勢力在爭戰;對現代人而言,晝與夜不過是地球的運轉。創世記既不以為有衝突事件,也不以為這是偶然;只知道那位細心的造物主將每件事賦與價值(4a)、地位(4b),及意義(5a)。黑暗是那「甚好」(31ab)的整體之一部分,並不是被廢棄的,也不是被制服的。「分開」的觀念特別重要,在本章(參671418節)及律法中(如利二十25)皆然,因為如此一來,宇宙秩序便成形(參弗四16;腓一910),否則便是一片混亂(賽五2024)。──《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一5「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3節注)。世人大抵是從今天日出至明天日出算為一日,唯以色列和亞拉伯等地的人都是從日落起到次日日落止作為一日。「頭一日」,在聖書中的「日」字有四個意思:(一)白晝(一16,參5節前半,八22);(二)一晝一夜(一14,參58節);(三)長久的時候(二4);(四)特別的時候(不論長短),如審判的日子(太十15),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復仇的日子(賽六十一2),主的日子(賽十三6)。「日」字若加上一定的數目,如「四十日」或「第三日」等,就表明是指著晝夜說的。按本注釋,本章的「日」字是二十四小時的時間:(一)每日有晚有早;(二)神定了第七日為安息日;(三)出二十811節暗指神造萬物的六日是和以色列人所要守的安息日一樣的;(四)地質學家所論的長久地質時代大概是列在第一、二節當中。但也有許多注釋家揣想本章的「日」字不是指著地球自轉一週二十四小時的功夫說的,乃是指著長久地質時代說的。按這解法,這六日的「晚上」是指著世界地殼震動變遷的時候,「早晨」乃是指若震動已過地球達到更完善更美滿的地步,百餘年來地質學家漸漸地查明地殼的層次,並地之石層中的遺跡。按著這些遺跡的次序,先有植物,後有動物,末有人類。這樣看來,著創世記的人早三四千年在未有科學以前,所記造化的次序正是最新科學理論所定的次序。聖書與科學如此不約而同,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出於著書之人的先見,乃是顯明他所寫的是出於聖靈的啟示。――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日”字在聖經中有幾種用法。1.以白晝為“日”(一5,稱光為“晝”;一14;約十一9)。2.指我們現在的一天(太十七23;路二十四21)。3.指特別時期,例如二4的“日”(中文譯“日子”),代表神的整個創造(參彼後三10)。

六日創造天地,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將“日”解為一天,因為聖經上說:“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另一種將“日”解為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在這時期中,神的創造工程有開始,也有完結(比較詩九十6)。

“稱”是給人或事物一個名字,表示主權(十七5,15;四十一45;王下二十三34;但一7)。――《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緒論,對創造事件的理解>――《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後來猶太人認為一天是從日落開始(利二三32)。那可能影響這裏敘述的次序,但這句話也可能純粹指一個日夜週期的完成。由於白天在晚上結束,夜晚在早晨結束,所以這短語是指第一個白天和夜晚已經完成了。晚上和早晨不能被解釋為一個年代,只能解作一天;在五經的各處,當字與數字連用時,一日就是指按照太陽來計算的一天(現已標準化為24小時)。──《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5神定的日子時間如何?】

答:1 神稱有晚上有早晨的一書一夜為一日,就是我們平常算為每日的廿四小時。世人大抵從今日日出至明晨日出算為一日。惟獨以色列人和亞拉伯人,都從日落起,到次日日落止作為一日。

2  神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的長短時期,這是形容時間的快速與短暫,讓我們感觸人生過程瞬息即逝,應當愛惜光陰,時刻儆醒,領悟主來的日子近了。

(詩九十4,彼後三812,太廿32 33 3444)。──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一6「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將水分為上下。」——(參詩一百四十八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空氣」:可譯作「穹蒼」,著重神「鋪張諸天」的權能(參伯9:8; 26:7; 104:2)。――《串珠聖經註釋》

         空氣。源於一個解作打開和鋪開的動詞;即寬闊的諸天,它看似一個舖在地球之上的大帳篷。──《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6~8第二日神造空氣。――《串珠聖經註釋》

         空氣:  <伯 緒論,希伯來人的宇宙觀>――《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68 空氣】 同樣,第二日所造的空氣(或作「穹蒼」)所調節的則是氣候。古代近東文化將宇宙視為三層的結構,包括諸天、地、陰間。氣候源於諸天,空氣則視為調節雨量和陽光的機制。雖然在古代世人的心目中,穹蒼通常比我們所理解的堅硬,他們所注重的卻不是物質上的成分,而是功用。在巴比倫的創世史詩《埃努瑪埃利什》中,代表這個宇宙性海洋的女神查馬特,被瑪爾杜克(Marduk)神一分為二,造成上面的水和下面的水。──《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7「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空氣以上的水: 指原始的大氣層,如溫室中的水蒸氣一樣溫暖和濕潤。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空氣以上的水。顯然,神使大量的水以蒸氣的形式懸浮於地球之上,造成一個天篷,使地球的環境好象溫室一樣。這也許就是人類長壽的原因(創五),也是造成洪水之大量雨水的來源(創六九)。──《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8「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稱空氣為天。」——聖書中的「天」字有三個意思:(一)空氣之天(一820,七11;申十一17;利二十六19);(二)星宿之天(一15;結三十二78);(三)神住之天(申十14;弗四10;來四14,七26;林後十二2;太六9)。――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一8 14天的境界有何分別?】

答:自古以來猶太人稱「天」是用多數字,如「諸天」(詩十九1,五十6,八九5,九七6),「天和天上的天」(詩一四八4,尼九6,王上八27,代下六18)。在希伯來文舊約聖經中,均用「諸天Heavens」這字,共有398次。解經家根據聖經的意思,把天的境界大抵區分如左:

1  空氣之天Firmament─—就是人類與百物滋長生存之天。其境界是包括地球氣圈廿四英哩厚層範圍之內。(創一8 20,申十一17)。

2  太空之天Space─—乃為星宿運行之天,就是神造眾星日月浩大之領域。如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一日,美國太陽神十一號太空人阿姆斯壯、艾德琳、柯林斯,曾經飛向太空登月成功之境界。他們將詩篇第八篇放置月球上,廿五日平安歸來,見證神的創造奇妙,榮耀祂的名。(創一1416、結卅二7 8,詩八19)。

3  天堂之天Heaven─—乃為神住之天,(天堂一詞,中文新約聖經只用過兩次,來九24,彼前三22),就是主耶穌升入高天之所在,為祂再來預備要接信徒去的地方。亦即保羅所說的三層天。所謂天上的天,這是屬於神國最高的境界。(太六9,詩六八18,來四14,約十四13,林後十二2,申十14,賽十四13)。──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一9「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參詩一百零四89附注)。天下的大洋大海都互相貫通。――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一9~13第三日神使旱地和海分開:再命地長出草木,為人類預備居住的環境。――《串珠聖經註釋》

         稱……為: 閃族文化,命名暗示命名者對被命名者或物具有主權或所有權(王下23:34;24:17)。神為被造物命名,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神對被造物的所有權及支配權。這一切也暗示萬物和生命的主宰只有一位,就是神。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919 宇宙的功用】神是啟動時間,設立氣候的那位,安排一切與人生有關之事物的,也是祂。水的供應和地能生長植物,耕作的定律和四季的循環,神所創造的生物每一樣都有所扮演的角色──全都是神所命定,是美善的;沒有殘暴或威嚇的成分。這裡所反映的古代觀念是,宇宙運作的制度是神明所設立的。對古代人來說,宇宙的功用遠比物質的結構或化學的成分重要。他們所形容的不但是他們之所見,更重要的,是他們經歷到神創造了世界。這世界是全然「好」的,因它反映了神的智慧和公義。但同時亦可在細微之處,看出經文並不贊同古代近東的觀點。最顯著的例子,是它避免使用日和月的名字,因為對以色列的鄰邦來說,日月的名字也是對應之日神、月神的名字。聖經只是稱之為大小「兩個大光」而已。──《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10「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

         「神看著是好的」:這句話曾數次出現(4, 12, 18, 21, 25, 31),目的在強調神因創造而有的喜樂和滿足,也顯示 的創造本是最完美的,可惜後來受罪惡污染。――《串珠聖經註釋》

         神稱。在閃族文化裏,給宇宙萬物起名的行為,已經是擁有主權的明證(比較王下二三34)。留意這一點在第二章19節的重要性。──《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11「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各從其類。生物的繁殖變種有不能超越的界限,但我們不可能知道這裏的是相等於生物分類裏的科(family)、屬(genera),還是其它的類項。──《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1112 得著能力,可以帶來bring forthAV;和合本作發生)合適它的東西。11節直譯乃是:「……讓地植生植物(vegetate vegetation),草長草籽(seeding seed),果樹各按其類結果子」。與此類似,在20節,水也要「生出一(swarm with a swarm)「生物」,在24節,地要「帶來」生物。這種生命的發生亦是「創造」,絕不亞於前面的行動。這兩種表達法共同分享21節:「神就出……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25節亦說,地所帶來(和合本)的活物(24節),是神「」的。──《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一12「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創一1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創一14「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分晝夜」——地球自西向東運轉不息,所以各處光暗接續不斷;向日之半為晝,背日之半為夜,這樣就分晝夜。「作記號」——(珥二103031,三15;太二2,二十四29,二十七45)。「定節令」——就是春夏秋冬等季節(詩七十四17,一百零四19)。「日子」——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日。「年歲」——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為一年。第一、二、三日的工是挽回第二節所說之混沌的光景,第四、五、六日的工是挽回第二節所說之空虛的光景。前三日的工是預備後三日的工,後三日的工是成全前三日的工,表如下:

第一日:光明

第四日:光體

第二日:空氣和水

第五日:羽族鱗介

第三日:陸地草木

第六日:蟲獸世人

――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也可譯為“作為定節令和日子、年歲的記號”。神安排天體運轉,可以“定節令、日子、年歲”,成為見證造物主的“記號”。――《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一 14「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命題2}太陽未被造之前為何已有了光?

〔難題〕太陽在第四日才被創造出來,為何第一日(創一 3)就已有光?

【解答】

太陽不是宇宙中唯一光的來源。而且,太陽可能在第一天就有了,只是在第四日時(因為霧氣變稀薄,地球大氣層變為明朗)被明顯的看出太陽。就如我們在多雲的天氣,可以看到陽光但看不到太陽。──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14 記號和節令】 一個蘇美占星學專文的引言,描述大神安(An)、恩里勒(Enlil)、恩基(Enki)安設月亮星辰來調節日子、月分,和兆頭。巴比倫有名的《沙馬士讚美詩》(Hymn to Shamash),亦提到太陽神沙馬士(Shamash)調節四季而至整個曆法的角色。十分奇怪,他也是占卜術的守護神。譯作「記號」的希伯來語字眼,有一個同源字在亞喀得語(Akkadian)中,是「兆頭」的意思。然而希伯來語的這字在含義上比較中性。作者在此也是排除了古代宇宙觀中一切含有格性的成分。──《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14~19神第四日造了太陽、月亮、星宿:作者在這裡清楚指出它們的用途和功能;中東一帶的國家將這些光體當作神明來敬拜,但聖經讓我們知道,它們只不過是神的造物,絕對不是神。――《串珠聖經註釋》

         創造植物以後,神馬上創造太陽、月亮和星星,因為這是植物成長的必備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神周密的計畫。本節告誡那些崇拜日月和占星的人,這些都不過是被神所造的。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第一天的光源由太陽和月亮取代了。太陽和月亮的作用是分辨日和夜,作為記號(人類藉以確定方向,也作為審判的記號;太二四29),定節令,並把地球照亮。──《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15「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

【創一16「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

       「造」——本節原文的「造」字與第一節的「創造」兩個字不同,乃是有「製造」,「設立」,「安置」,「派定」的意思(如詩一○四19,撒上十二6,代上十三9,伯十四5)。日、月、星辰,是在第一章一節之起初的時候已經造齊了。在第一日神大概藉著太陽分晝夜(3節注),到第四日太陽被派定照亮地球。日、月、星辰,既是受造之物,世人就不該敬拜。――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造“兩個大光”,賦予管理晝夜的責任。太陽和月亮普照大地,人看見能思想創造主的全能與慈愛;不是要人畏懼當作神抵來膜拜。――《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一17「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創一18「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
   

【創一19「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創一20「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水」——就是世上的洋、海、湖、河。――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動詞“多多滋生”。此詞不僅指魚類的,而且也指一切水生動物的,從最大的到最小的,以及爬行類動物。

  「有生命的物」原文是nephesh chayyah,指動物,與兩天前所創造的植物形成了顯明的對比。植物的確和動物一樣具有生命,具有某些相似的功能,但動植物之間仍然有明顯的區別。動物具有能做出判斷的器官,為覓食而遷移,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痛苦、喜樂、或悲傷。

  「有雀鳥飛」水要滋生水生動物,不包括鳥類。創二19節寫道:“空中各樣的飛鳥”都是神“用土所造成的”。“雀鳥”就是“有翅膀的物”,可以譯為“鳥類”,包括家禽和野生的鳥類。

有生命的物與二7「有靈的活人」是同樣的用詞,見該處的註{\LinkToBook:TopicID=127,Name=人的幸褔(二425}雀鳥原文之意為「會飛的東西」,可以包括昆蟲(參申十四1920)。天空之中可簡譯作橫越穹蒼RSV);這詞又是描述眼見的情景,亦即我們抬頭看,見天空如圓蓋一般。──《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一20~23神第五日造水中的生物和空中的飛鳥。――《串珠聖經註釋》

         生物: 指“活靈”(Living Soul),本節指有生命的動物。因為古代希伯來人認為植物不動,沒有生命,因此不將它視為生物。滋生繁多:  神賦予一切生物生存和繁植的能力,它們都具有本能的防衛手段,並藉著獨特的方式繁衍神賜予的生命。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2025 動物的分類】 動物的各個品種,分為(1)海中的生物、(2)鳥類、(3)陸上的生物──包括家畜、野獸,和「地上所爬的一切生物」(可能是爬蟲類或/及兩棲類動物;和合本則譯作「昆蟲」)──以及(4)人類。昆蟲類和微生物都沒有提及,但上述的類別十分廣泛,足以把它包含在內。──《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21「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各從其類」——這四個字在本章內共記十次,顯明各樣植物不是由下等漸漸演變而成,乃是各按其類被神所造的。――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大魚。更可作: 海怪。好的。即美麗的,而且在生態平衡上是完美得。──《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21「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創一21~22大魚tanni^ni{mRVRSV 海怪AV 鯨魚)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對迦南人而言,這是個不吉祥的字,代表在世界的起頭與巴力對抗的深淵強權。但在此它們不過是龐大的受造物(像詩一○四26,伯四十一中的鱷魚〔或作海獸〕),與眾生物共用神的祝福(22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21 海中的大魚】 和合本「海中的大魚」,新國際本(NIV)作「海中的巨獸」。巴比倫的《沙馬士讚美詩》說,即使是最壞的分子,也要讚美尊崇太陽神。名列其中的包括了海中可怕的巨獸。換言之,這首讚美詩表示萬物完全順服沙馬士,就如創世記中的創世經文,描述萬物是耶和華所造,因此亦順服祂一樣。《拉卜的神話》(Labbu Myth)記述海蛇被造時,身長六十里格(一百八十哩)。──《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22「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

         「賜福」:強調神加力給這些動物,以便達成神為它們所定下的計畫。――《串珠聖經註釋》

 

【創一2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創一24「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活物」就象第三日一樣,第六日也進行雙重的創造活動,就是陸地動物和人類。當海洋和空中都充滿了有生命的物nephesh chayyah(見第20節)之後,神的話語臨到了陸地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這些活物分成三大類:

  「牲畜」原文為behemah,來源於詞根baham,“不能說話的”,就是“沉默的動物”。 此詞通常指較大四足家畜(見創四十七18;出十三12等),但偶爾也用來指所有較大的陸地動物(箴卅30;傳三19等)。

  「昆蟲」原文為remes,其含義就是指較小的無足動物,或雖然有足但卻很難被察覺的,象蠕蟲、昆蟲、和爬行動物。這是陸地的remes,海中的remes前一天已經造好了。

「野獸」原文為chayetho `eres。這一古老的希伯來罕見詞指的是自由漫遊的野生動物。

爬行之物(和合本作昆蟲),我們會以為只是指爬蟲類,但這不是科學的分類,而是泛指多種以平滑或爬行方式行動的生物。本節希伯來文的動詞,在21節已經出現過(和合本作「有生命的」,英譯 moves),顯然是指魚的遊動,正如詩一○四25。可能24節的三類動物,廣泛而言,是指我們所謂的家畜、小動物,和野獸。──《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一24~31第六日神造出地上的走獸和人:這是創造的高峰;神按 的形像和樣式造人。――《串珠聖經註釋》

 

【創一25「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

【創一26「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我們」——(參三22,十一7,賽六8)。聖書用這些複數的代名詞,暗指神一體中有三位(參《經訓類纂》卷一第四章:三位一體)。――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形像」:本意是「雕像」、「複製品」(參西1:15「愛子是不能看見之神的像」);

「樣式」:原指「相似、類似」。兩者都表明人像神,卻不是神;創世記的作者後來用這二詞描述亞當和塞特的父子關係(5:3)。 人有神的形像和樣式,故人像神;這是人和其他受造之物的區別。人和神有一種特別的關係,可以與神相交,也在地上作神的代表。――《串珠聖經註釋》

         我們: 有以下不同解釋:①神作為自我督促,使用了複數型;②舊約中三位一體的表達方式;③神與天使之間的商議;④希伯來人表達莊嚴的情形時,常常使用複數來顯明其“強勢”,這是希伯來文學的表現手法。結合以後神的啟示,較恰當的解釋應該是②,創造事工是神的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完美的傑作。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我們??我們的。這裏使用複數來表達一種威嚴(plurals of majesty)。形象??樣式。兩個可以互換的用詞(五3),表示人是按神自然和道德上的形象來創造的。人犯罪之後,便失去了那道德上的形象,即神的無罪性,但卻仍然保留智慧、情感和意志等自然的形象(比較九6;雅三9)。──《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 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 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

{命題3}神提到祂自己時為何使用我們(複數) 這個稱呼?

〔難題〕正統的基督教和猶太學者都認為神是獨一的 (the One)事實上,由申命記第六章4節的記載歷史上猶太人的信心告白如此說:「以色列阿,你要聽。 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然而,如果神是獨一的, 為何這段經文採用「我們」這個稱呼?

【解答】

從過去的歷史以來對這個問題有許多的解釋。有些評論學者宣稱這段經文只不過是神向祂的天使說話。但是這種解釋並不太對,因為在26節神說:『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並且在27節很清楚的說:『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而非照著天使的形象。

其他的解經家宣稱這個複數的代名詞“我們”是表示神的三位一體(Trinity)。很清楚的,可以由新約 (譬如:約一 1)中看出「聖子」(the Son)有份于天地的創造;而且創世記第一章2節顯示:聖靈也同等的在創造過程中有份。

然而希伯來的文法學者指出複數代名詞“我們” (us)是因為要符合句中希伯來文的“elohim”(「神」是複數名詞);「神(複數elohim)說按照我們(複數) 的樣式造人」。因此,他們認為這句陳述不能用以證明是三位一體。事實上,可蘭經(Quran)否認神多於一位(主張神的獨一性),也用「我們」(us)稱呼神;表示近東的宗教以「我們」稱呼神,表示不一定是指神的複數位格。

然而,仍然有些學者主張這個複數代名詞是一個比喻之辭(a figure of speech),意表莊嚴高貴的複數 (majestic pleural)。在此處,當神對自己說話時表示祂以所有高貴莊嚴的能力和智慧來創造人。就如上述所說的複數代名詞“我們”是相當於複數的希伯來文 elohim”「神」,希伯來文複數的“神” elohim)並不表示多於一神之意,或是一群地球以外的太空人(a group of extraterrestrial astronauts)。在新約有很多經節當提到「神」時,是以希臘文單數“theos”來表示的 (可十三19 ;約一 1 ;弗三9)。希伯來文複數的性質主要是要以最完全的,最高貴的來稱呼神的名。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在新約聖經確實很清楚的教導神的三位一體(太三16-17 ;林後十三14 ;彼前一2), 雖然在舊約聖經裡沒有很明顯的教導三一神論,但在很多的經文裡有三一神論觀念的隱喻暗示(詩一百一 1 ;賽六三7,9-10 ;箴卅4)。──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一26神只有一位,何以自稱為我們?】

答:聖經上用「我們」這個複數代名詞(創三2 22,十一7,賽六8),乃是暗指神一體中含有三個位格的奧秘。如聖父─—神,聖子─—耶穌,聖靈─—神的靈,所謂三位一體Trinity(提前三16,林後十三14,太廿八19),就是三位合而願為一的神(約四24,十30,十四9 10)。比如太陽有光,有熱,有體,其實仍是稱為一個太陽。所以神只有一位,而用「我們」來自稱,表示祂的完全。(請參閱拙著真道查經問答彙編第十六題)。──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一26~27人受造有神的“形像”和“樣式”,聖潔無罪。“形像”和“樣式”不易明顯區分。人有神的形像,有理性,有道德責任感;人有神的樣式,在靈性上能和神心意相通,順從祂的旨意。人犯罪墮落後,靈性上與神的交通斷絕,不再似神;理性、感情等等受到汙損。人按神形像受造的地位未變,但須藉著神的救贖重造成為新人(弗四24;西三10)。

人的創造獨特。一2627概述神造人的經過。2.7,2123詳細說出創造的過程。關於造人,聖經有兩個重要啟示。1.人是神造的,不是進化的,主耶穌證實此事(太十九4;可十6)。人和動物到現在仍找不到所謂“進化過程”的中間環節;最高等的生物也沒有人類對神的那種意識(宗教本能),都可以證明此點。2.人,無分男女(27節),都是照神的“形像和樣式”造的,有人格、理性和道德意識;會思想(二1920;三8);有感情(三6);有意志(三67)。人因此應該受到尊重,也應自尊。

26節的“我們”是神宣佈祂登峰造極的創造工作時的自稱,代表神的豐富華麗(參一1注;三22;十一7;約十四23)。27節的“祂”和“自己”是本書作者講到神時用的代名詞。――《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2627的形像】神造人之後,將萬物都交給他們管理,又將自己的形像賦予他們。在古代世界的人相信人物的本質,是包含在代表他的形像之內。偶像(聖經所用的是相同的字眼)所以能夠用作崇拜的對象,是因為它包含了神祇的本質。不是說偶像能夠做到神祇所能做的事,或其外貌與神祇相同,而是說他們相信神祇的工作,是透過偶像成就的。同樣,神統治的工作亦被視為是藉著人類來成就。然而神的形像卻不止是這意思。創世記五13將亞當裡神的形像,與塞特裡亞當的形像相提並論。不過兒女與父母外表有相同的特徵,或(在遺傳學上)有相同的基本性質,這話的含義卻遠超過動植物要各從其類,滋生繁多的話。偶像象喻和兒女象喻的共通點,是形像不但有能力代神行事(有神的本質,作神的代表),他更是像神,也像祂一般做事。祂提供給我們,使我們能夠成就祂工作的工具,包括了良知、自覺,和屬靈的辨識力。美索不達米亞的傳統說兒子是父親的形像(《* 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但卻沒有提過人類按神形像受造。然而埃及的《梅里卡雷的教誨》(Instructions of Merikare)卻將人類認同為神祇的形像,來自神祇的身體。形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重要性,從王在想要奠定自己權威的地方,樹立自己的形像,就可見一斑。此外,按神祇形像受造的,只有其他的神祇(參五章3節註釋)。

 

【創2631 人類的功用】 記述的組織重點和功用重點與古代近東的看法雖或有相近之處,背後的理由卻有分別。對古代近東人來說,神明創造是為了自己──世界是他們的環境,供他們享受和存活。人類受造,不過是因為神明後來需要奴隸來供應生活的便利(如:灌溉水道等)。但在聖經裡面,整個宇宙都是為人類而造,也是為人類而組織運作。人在神的計畫中是受造世界的焦點。──《舊約背景註釋》

 

【創2631 古代近東神話中之人類受造】 按照美索不達米亞的創世記述,全體人類是用黏土混和了神被殺之後的血,一次造出來的;且人類被造之時已有文明。這次的創造是諸神爭戰的結果,組織宇宙的神需要勝過混沌(chaos)的勢力,才為所造的世界帶來秩序。然而創世記的記述,則描繪神的創造與敵對勢力的爭戰無關,反而是個安詳而有條不紊的過程。──《舊約背景註釋》

 

【創一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九6;林前十一7;雅三9)。照著神的形像,人有永不死的靈(約四24),並有自知、想像、理想和自主之權,這些知能是不能失去的。人原來也是正直,聖潔(傳七29);這兩樣因犯罪而失去了,但凡信靠耶穌的人仍能得回(西三10;弗四2324)。神在創造天地以先有意叫聖子按所定之時降世為人,作成救人的大工(來十5);所以神創造世人的時候,或者照為聖子所預定的形像而造(參羅五14末句)。「造男這女」——(二425)。――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照著自己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用單數。第26節的複數表明神在合一中又具有多元性,而第27節強調的是神的複數性並不是否定祂的合一性。

「造男造女」在創造人類的故事當中提到了一個新的因素,那就是性別的差異。“男”和“女”這兩個詞譯自希伯來文中表示兩個人性別的形容詞。對於動物繁殖力的祝福(22節)暗示著它們一定也是同樣具有性別差異的,但聖經卻沒有提到這一事實。將此問題與創造人類聯繫在一起可能有特殊的原因。因為只有在人類當中兩性的關係才得以在神聖的婚姻關係中得到表現。這節經文為第二章中神創立家庭的計畫做了必要的鋪墊。

在這節骨眼出現的男、女兩字,含意深遠,正如耶穌清楚指明的;祂將這裏與二24相提並論,使這兩段話成為婚姻的兩個柱石(可十67)。將人類定義為兩性的生物,意為二者是互補的,並且預示了新約兩性在靈性上平等的教義(加三28「都成為一」;彼前三7下「一同承受生命之恩」;亦見可十二25)。──《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造”(bara)這一詞只適用於神,聖經中只用了三次。暗示神創造事工的目的在於造人。本節也表明完整意義上的“人”的概念,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合一,並非只是男人,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存在。因此,一定要消除墮落的社會體系造成的男女差別<提前 緒論,教會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人: <緒論,對創造事件的理解>。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這裏的人是指人類,其後再以造男造女這片語來加以申述(雖然夏娃的身體構造到了第二章1823節才被詳述)。──《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

{命題4}亞當夏娃是真有其人其事,或只是神話虛構(myths)?

〔難題〕很多近代的學者認為創世記第一章是神話虛構 (myths),非實際的歷史。但聖經記載似乎把亞當夏娃描寫成確有其人其事;他們也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起源(創五1)。

 【解答】

有一些證據可以相信亞當與夏娃確實是有其人其事:⑴首先,創世記第一章及第二章記載他們確實是存在過的人,並且記載他們生活周遭發生的事蹟 (即歷史)(2)其次,他們生養子女而且有後代的傳遞(創四125,五1);⑶第三,在創世記第五章1 節所用的「這是……後代記在如下」詞語也用在創世記以後的人類後代的族譜(創六9 ,九12,十132 十一1027,十七7,9 ;⑷第四,在以後的歷代志記載的族譜將亞當排在首位(代上一 1〉; (5)第五,在新約記載亞當被放在耶穌族譜的首位(路三38);(6) 第六,耶穌提到亞當與夏娃是第一對的「造男造女」和兩人因婚姻而成為一體(太十九4);(7)第七,羅馬書宣稱我們身體的死是由於亞當的罪帶進來的(羅 14);(8)第八,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45節中記載首先的亞當與基督(末後的亞當)的比較,意味著亞當確實是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9)第九’保羅曾宣稱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提前二 13-14),表示亞當確實是存在過;(10)第十,根據邏輯推論,必定有一對男與女在最早的開始就存在,不然人類將由何而來。聖經稱這對男女為「亞當和夏娃」;因此我們不應有任何的理由懷疑他們確實曾經存在過。──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一27神的形像是什麼?人怎麼會有神的形像?】

答:在頭一問題中已經解釋過,神是個靈,他是無形無質的。但在此處聖經說到「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一2627,五1,九6,參林前十一7,雅三9)。這裡所說的形像,意思不是指外表的形體,而是指內在的涵素,那就是神的智慧、聖潔、公義、正直、慈愛、誠實、良善(創廿四27,伯十二13,申卅二4,利十一44)等。這些屬性,原來神造人的時候,惟人為萬物之靈,人在萬物中最為高貴(一28,二7),人能與神發生靈裡的關係(約四24),而且在人性裡面也蘊含著神的形像和榮耀神的涵意(林24前十一9,彼後一4)。

當罪一進入人的生命以後(三6132224),這些聖德也就失去了(傳七四)。人雖因犯罪失去了這些;但凡信靠耶穌基督的人,仍能脫離從前一切敗壞的行為,將心志改換一新,回復神所賜的聖德和榮耀(弗四2324,西三10),因神在創造天地以先,就已按照他所定的計畫,差遣聖子耶穌降世為人,作成效人的大工(徒三20,來十:57,提後一9,約八42)。基督原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西一15),他本有神的形像,他是道成了肉身,將神的性情、榮耀表明出來,完全顯明給世人看(腓二6,西一15,約一18,來一3,約十七6,)。那末今日人要如何像神有神的形像呢?人在什麼時候悔改認罪,歸向基督,效法基督(徒十七30,廿六20,約壹一89,羅十五5,八2930),滿有神的聖潔、良善、公義、憐恤、誠實、溫柔、忍耐等品格(西三12,帖前四3,弗四24,五89),而且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之時(林後五17,加六12,羅六4),那就會有神的形像了。――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一28「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管理」——看本節可見人為萬物之靈(參22節)。人因背主犯罪,就失了管理萬物的權柄;但靠著基督將來仍能得回(詩八39)。――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治理這地”是人類科學知識和科技文明的發展依據,是神和人所立管理地球的大憲章。人一開始便賦有學習的能力,能認識環境,駕駛環境,善用資源為人類服務;不可濫用、浪費、破壞神所造的大地。――《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遍滿」一詞並不含支援以下的錯誤,即教義認為地球在遙遠的過去曾經有人類居住,後來他們被完全毀滅了,而創一章所記載的是人類的復興。最好的翻譯就是“遍滿地面”。見本章結尾的注釋。

「治理這地」這一啟示也包含著神有關人類的職責和命運的指示,就是統管地上的受造之物。這一使命所用的詞彙幾乎就是第26節中神在商議時所使用的相同話語。唯一的區別就是附加的話語“治理這地”,授權人類為自己的需要而使用地球豐富的資源,其使用的方法包括農業和採礦業的操作、地質的研究、科學的發現和機械的發明等。

神就賜福給他們」賜福不是只頒贈禮物,而是賜與功能(參一22,二3;亦參以撒、雅各、摩西去世前的祝福),而且是帶著溫暖的關懷。其最高潮,便是神敞著臉向承受者(參民六2426),將自己賜與他們(徒三26)。治理的含意,見第三章的「增註:罪與苦難{\LinkToBook:TopicID=129,Name=增註:罪與苦難}」。──《丁道爾聖經註釋》

         遍滿。字義是充滿。雖然有些英文譯本譯作“replenish(再裝滿),但這字並不能用來支持某些理論,即早期文明被毀後、地球再次被充滿的看法。治理??管理。人類作為神的代表,要負責管理這地。但人類犯罪之後,便失去了徹底完成這任務的能力。(留意這部分的使命在第九章1節沒有再重複提及。)概要的說明請參考希伯來書二章8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29「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

「全賜給你們作食物」——當時神只叫人吃蔬菜,世上沒有流血的事。到洪水以後神才准人吃肉(九3注)。――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人到今天仍舊要靠蔬菜、水果維生,缺乏了會百病叢生。本節著重指出人須靠神的供給才能生存。在挪亞之前,人可能都是素食(九2;比較賽十一69);動物也可能都以植物作食物(30節)。――《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人類在洪水之後才以動物當作食物(九3)。──《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一2930將青羊賜……作食物,給一切生物之說,不可太過強解,說一切生物原來都是素食的,也不意味所有植物、一切生物都同樣可吃。這只是概說,指出所有生命都直接、間接仰仗植物菜蔬;本節的要點是說明,所有生物都從神的聖手中得到餵養。亦見九3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53,Name=新命令(九17}──《丁道爾聖經註釋》

         展現了創造的秩序,即和平的樂園。初始,神賜給人和陸地動物的食物中,沒有殺傷的血跡。伴有流血的食肉行為本來不是神的旨意。洪水之後,神才允許人食肉(9:3),這意味著起初樂園的被棄及喪失。因此,必然需要藉著彌賽亞流血,再次創造樂園(11:6-9)――《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一30「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它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青草……食物」——當時禽獸的性情十分馴良,始祖犯罪以後才變為兇猛,互相吞食(三14第四五句,二20注)。――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一31「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神」——這個字本章內共用了二十八次。本章也顯明天地萬物並不是自然而有,乃是神親手所造的。「看著」——(十一5注)。本章論神所行的(如神造,說,稱,看,擺列,賜福等字),顯明神是活神。「都甚好。」——聖書論神的作為有四層:(1)是浩大的(詩一百十一2;啟十五3);(二)是奇妙的(啟十五3;詩一百三十九14);(三)是完全的(申三十二4);(四)是甚好的(本節)。――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日」:此字在舊約出現了一四六○次,可有五十多種譯法,很難確定這字在本章是否指廿四小時的一日。――《串珠聖經註釋》

 

【思想問題(第1章)】

1 新約的啟示(如西1:16)對神創造天地一事有何補充?

  本章與作者撰寫全書的目的有什麽關係?

2 神在創造的過程中,「賜福」給那些受造物?

  面對今日好些瀕臨絕種的生物及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的問題,我們怎樣解釋神的「賜福」呢(參創3:17-19)?

  人有何責任(見1:28)?

3 本章提出的創造論與今人普遍接受的進化論似乎背道而馳;你個人的立場如何?

4 你讀完本章,對創造天地的神有何回應?

  有否稱頌造化的奇妙及神的眷顧(參詩104篇)?

――《串珠聖經註釋》

 

【創一1~3聖經以簡短的敘述開始。但這簡短的一句話,恰恰就是神莊嚴的宣告,若不是神以慈愛創造宇宙,人類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是什麼呢?人被自私的欲望、死亡的恐懼所壓迫,只能忍受邪惡勢力的支配。本文中神的宣告如同一束燦爛的啟示之光,給人類和世上萬物提供生命和存在的真正意義。因為神是萬物的開始(The Begining)、起因(The Cause)和根源(The Source)。神從無創造了有秩序的宇宙,他是世界的主宰。本文宣告了有關神的知識和宇宙的起源。從創造的順序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神周密的計畫。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