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三章拾穗 【創三1】「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蛇對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 本章是聖書全卷的樞紐。若沒有這一章,罪惡在世上的來由就無法解釋。「蛇」——撒但乃是附著蛇對夏娃說話(啟十二9,二十2;約八44;林後十一3;約壹三8;提前二14)。「神豈是真說:……」——蛇知道神的吩咐,卻假裝不知道;而且問夏娃,為要叫她疑惑神真有愛心對待她沒有。――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那條“蛇”不只是伊甸園中“最狡猾”,也可能是“最美麗”的活物。現今的蛇,已受了咒詛(三14),我們不可用今天見到的蛇來想像伊甸園中那蛇。撒但稱為“古蛇”(啟十二9,14~15;二十2),因為他藉當時最出色的活物的身體扮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向人說話,迷惑人類。――《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蛇」:在新約中常和「撒但」連在一起,如「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啟12:9)。撒但透過蛇去引誘夏娃。蛇先叫她懷疑神的話「神豈是真說」;隨而進一步批評神不許她和丈夫吃「所有」的果子(神原先只是不准他們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而已)。她開始動搖,將神「不可吃」的禁令,加上「不可摸」的命令。蛇跟著公開否決神的話,把「必定死」改為「不一定死」(4), 叫她懷疑神的愛,指出神不許他們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乃基於私心,怕他們變得像神一樣知道善惡。――《串珠聖經註釋》 蛇: 以誘惑者身份登場的蛇是神所創造的動物中最優雅靈巧的活物。“狡猾”一詞意指“智慧的”,“帥氣的”(太10:16)。但這種天生的智慧成為撒但的工具,正因為蛇的兩面性,從古到今蛇或成為被崇拜的偶像(埃及人或斯拉夫人),或成為咒詛的對象(猶太人,希臘人,波斯人)。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蛇”。在未受咒詛的狀態下,顯然是一種美麗的生物;撒但利用牠來引誘人。“更狡猾”。即聰明,這時仍未有低貶的含義。“蛇??說”。撒但透過蛇來說話。也許夏娃沒有留意動物是不會說話的;無論如何,她沒有因此受到驚嚇。“園中所有樹上的”。這問題暗示神並不是良善和公平的,因為祂限制人吃其中一棵樹上的果子。──《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1~4 ,14誘惑始祖犯罪的蛇真會說話麼?】 答:聖經告訴我們,蛇比田野的一切活物更狡猾。蛇自引誘始祖犯罪以後,立即受到神的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它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從這裡所描寫的情形看來,使我們可以確知,這不是一種象徵性的蛇,乃是屬於動物一類的真蛇。這種蛇被魔鬼附著而受利用,能與人交談,且能聽神言語(三14),筆者認為信而有徽,不足為奇。試看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會叫先知巴蘭所騎的驢開口向他說話,(民廿二28—30)。況且我們可以想到始祖在未犯罪以前,一切動物與人同住樂園,受人命名吩咐管理,可能通曉人意(創一28,二19 20)。如此我們相信蛇能真會說話,是毫無疑問的。──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創三1~5】試煉(probation)和試探(temptation)之間有差異。試煉的背後有良善的旨意,試探的背後則埋伏著邪惡。神為了讓人更成熟,允許試探臨到他們,但是人竟被撒但誘惑,拒絕了神的善意。因此人不但無法嘗到成熟後的喜樂,反而嘗到了墮落而來的悲哀。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1~5問:在創世記一書中,女人受到蛇的引誘吃了禁果。從表面上看,人蛇可以對話,可以交流。這聽起來很象一個神話故事。令人難以置信。
人蛇是怎樣對話交流的呢?這個故事放在聖經的最開始,也引出了罪的起源。對它的理解應該是很重要的。 謝謝!】 答: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人蛇對話的確是很神奇,簡直就是神話。但如果我們把這對話跟希臘、中國和其他古代文明的神話相比,又像是小巫見大巫。若我的記憶沒錯,聖經只有兩處地方記載了人與動物對話:一處是民二十二:28 - 30 ,先知巴蘭和他的驢對話;另一處就是創三的人蛇對話。我們不在乎巴蘭和驢對話,因為這跟我們的救恩無關,何況聖經還明言是耶和華叫驢開口,那有什麼不可能呢?但人蛇對話可不同了,因為這是關乎我們的救恩。單從創三的記載,我們不知道蛇怎麼會說話。但若以整本聖經作背景,我們就知道這條蛇是魔鬼撒但的化身。 (啟二十:2 稱撒但為古蛇,其實龍、蛇、魔鬼、撒但是其不同特性的同義詞)魔鬼撒但是受造的屬靈的存在物,專門作誘惑人、控告人、試探人、迷惑人的工作。在伊甸園的環境裡,魔鬼撒但只能利用一條看來毫無惡意的蛇來引誘夏娃,這不是不可能的事。試問,除了蛇,撒但在伊甸園的環境,還能化身成什麼?新約使徒保羅也說是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林後十一:3)。我們沒有理由不接受聖經的記載。總的來說,創世記前十一章所記載關於洪水之前的世界是一個我們完全不熟悉的世界,更何況是屬靈的世界呢?我們屬地的人惟有謙卑地領受。願神賜福給你渴慕真道的人。謝謝。 【創三1~6】蛇引誘人犯罪:在伊甸園的中央屹立著「分別善惡樹」和「生命樹」;這兩棵樹的名字是暗喻,具有象徵的意義,不須按字面解釋。――《串珠聖經註釋》 【創三1~24】本文是一段描述人類墮落的傷心故事:第一章展示了神莊嚴的創造,第二章展現了人類始祖的聖潔和幸福;第三章則記述了人類最初的犯罪及其帶來的致命後果。人類的墮落,神的震怒和詛咒,自然界的衰退使整篇文章籠罩在一種陰鬱的氣氛中。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2】「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 神給亞當的命令是不可以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他違背了神清楚而明白的禁止,吃了樹上的果子(三6~12;羅五12~19)。他的刑罰是:1.靈性立即死亡,與創造主斷絕了交通;2.肉身會死,人成了必朽的。靈性和肉身的死亡從亞當延及全人類(羅五12~14)。 亞當所犯的罪是不是也傳到嬰兒?有的神學家認為嬰兒因遺傳生下來就有罪,在神的震怒之下。夭折的嬰兒可藉神的恩典白白得救。有的則說嬰兒生下來有罪性,但要等到應對自己言行負責的年齡,有意識地犯罪,才算有罪。依此說,夭折的嬰兒不負罪的責任。――《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三2~3】「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唯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夏娃更動神的話可分三層:(一)減少了些(隨意吃,2節,參二16);(二)加添了些(不可模,3節,參二17);(三)改變了些(免得死,3節,參二17)。――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三2~5】夏娃被蛇誘惑,帶給我們許多教訓:①夏娃說了一句神從來沒有說過的話,即“也不可摸”,這是夏娃誇大的表達,與神的禁令(2:17)無關。這句話是夏娃自己編造出來的,出於對神禁令的不滿;②夏娃消弱了神話語的嚴肅性。她說“免得你們死”,表明夏娃不相信神所說“必定死”(2:17);③夏娃明知蛇的話是違背神的謊言(約8:44),還繼續與它說話。可見脫離神的話語,與惡接觸的行為是墮落的前奏。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3】「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創三4】「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不一定」——魔鬼到如今還用這一類的話迷惑世人,引他們走岔路。――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用過質疑之後,接著是斷然地唱反調:你們不一定死。蛇的話與神完全對立,而第一個被否定的教義,就是神的審判。儘管現代人否認這教義的動機,與此處相當不同,但是他們與神的啟示仍然背道而馳;耶穌卻完全肯定了這個教義(如,太七13~27)。──《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三5】「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 「便如神」——原來撒但因有這樣驕傲的心,就自己離了本位(提前三6);牠還要叫世人學牠的樣式,向神發起驕傲自大之心,因而跌倒。敵基督者將來也必存這樣的心(帖後二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撒但訛稱人可以如神“分別善惡”,可是他給人分別善惡的知識是歪曲不正的。人不能從至善境界來看善,只能從罪惡的深淵底下來窺見。人的眼睛雖開(7節),但結果因人故意犯罪,便與生命樹隔絕了,死亡進入世界。 人受試探墮落結局的可悲,是人類都因此墮入罪中。撒但對人的毒害有三:1.把懷疑和不信的種子植入人心,引誘人否定神的話語,懷疑神的動機。2.人違背神的命令墮落後,帶來了刑罰,與神分隔,並有了罪感(三8~13)。3.人性變惡,與神為敵(羅五19;八7~8)。――《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高潮是一則謊言,它大到足以重新解釋生命(這種幅度便是一個虛假體系的能力),它的動力足以修改愛慕之情與雄心的方向。藉著以機智勝過神的辦法,達到如神的地步105,是一種令人陶醉的計畫。從此,神就被視為對頭或仇敵,無論人是否意識到這一點。與人類的這種高傲對照之下,那「一人的順服」、願意「取了奴僕的形像」,就更加顯出其偉大的本色了(羅五\cs1619;腓二7)。──《丁道爾聖經註釋》 「知道善惡」:有極深的含義──希伯來人的「知道」不像希臘人所指的頭腦知識,乃是包括行動上的判斷;而「善惡」是希伯來文表達「一切」的方式,用這對比來表示「全部」。夏娃心中的「知道善惡」就是由自己去處理和掌管一切,讓自己變成神,而不再需要順從神的安排和吩咐。人類犯罪的主因,就是人要脫離神,讓自己成為神。――《串珠聖經註釋》 “如神”。更可理解為“象神”。 ──《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在伊甸園內,蛇告訴夏娃,假如她和亞當吃了神不允許他們吃的果子後,便會「如神(眾數)」(創三5);被來在創世記三22,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前者的「神(眾數)」字和後者的「我們」,是否暗示了超過一位神存在?】 並非如此。在希伯來文中,通常用lohim代表「神(單數)」而"lohim是"loah的眾數。這個字偶然會用作代表真正的眾數,是指異教敬拜中的神氏。但這數字通常代表獨一真神,而眾數字尾是希伯來文法中「代表無上權能」的眾數:例子有"donim(代表單數及眾數的「主」)和be'alim(是ba'al的眾數,「主」、「主宰」、「擁有者」、「管理者」)。"lohim亦可對神的權能給予一個誇張的印象。在這情況下,"lohim的眾數可以被單數的形容詞或動詞中和了。 蛇作為撒但的代言人,它最初用"lohim這個字時(三1、5上),無疑是指獨一真神。因此,就不足以構成問題了,而三5下的正確翻譯應是:「你們便如神(單數)能知道善惡」「能知道善惡」,在文法上是修飾的句子,所以,這句經文的意思是:「你們將會有對於道德律的個人認識,這種認識分別出善與惡,在這方面來說,你們會像神。」他們不再停留在無知的境況裡,他們對罪惡有了個人的經歷。在這個範圍內,他們與神及他的天使比較接近了,因為他們對道德有完全的醒覺。 那麼,二十二節的「我們」又指誰呢?我們可以理解,這節的「我們」是「三位一體」的神的三個位格(正如創一26),但似乎更是指在天堂裡圍繞著神寶座的天使(比較王上二十二19;賽六1-3等)。有幾處舊約經文用bene'elohim代表天使(bene'elohim的意思是「神的眾子」,例如伯一6,二1,三十八6;比較bene'elim——是elohim的縮寫,詩二十九1,八十九6)。在某些情況下beneYisra'el(以色列的眾子)會縮寫為Yisrael(指以色列國,而不是雅各),而bene elohim(「神的眾子」,代表天使)亦可縮寫為"lohim,像詩九十七7所記的一樣(譯按:和合本譯作「神」)。 天使當然有分別善惡的知識。在人類歷史的黎明以前,顯然有一次由撒但或「路西弗」領導的背叛神的行動(關於「路西弗」[Lucifer],參賽十四12-15;在該段經文內,撒但被指為巴比倫王的守護神)。彼得後書二4可能暗示了上述的背叛行動:「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沒有寬容,曾把他們丟在地獄,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因此,那些曾面對試探,經過信心及服從考驗的天使,保持著對神的忠誠,便可作天上議會裡的成員了。──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創三6】「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約壹二16;太四3、5、8)。夏娃看善惡樹上的果子有三樣好處:(一)好作食物(肉體的情欲):(二)悅人眼目(眼目的情欲);(三)賜人智慧(今生的驕傲)(雅一14~15)。「又給她丈夫」——(提前二14)。夏娃犯罪的次序:(一)見了(伯三十一7;傳十一9)。【比方】人賭博,都是先見而後學的。(二)摘了。【比方】人偷盜,並非是魔鬼給他,乃是他自己取的。(三)吃了。【比方】人犯了罪,就如孩子玩耍,從草坡滾下,半路不能停止。(四)給了。【比方】人吃鴉片煙,不但喜歡自己吃,也喜歡引誘別人吃(羅一32)。――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女人見……──眼目所見的,對人大有影響;神容許讓祂所禁止的事完全展示其吸引力。犯罪的模式從這個行為徹底預演出來,因為夏娃聽從了受造者,而不聽造物主,追隨她的感官,而不守住命令;又以自我實現作為她的目標。這種物質上、美感上、精神上的充實(6上),似乎能使生命更好;世界仍然向人提供這些(約壹二16)。但人的生命線是屬靈的,也就是神的話以及信心的回應(申八3;哈二4);違背這點便是死亡。──《丁道爾聖經註釋》 本節以戲劇性表現手法描寫了夏娃的行為從對食物的欲望發展到對智性的欲望,本節格外表明了這一屬性。見那棵樹: 過去夏娃一定邊想著神的話,邊用警戒之心望著那棵樹。但離開了神話語的時刻,她就象羅得用羡慕的目光望著墮落的所多瑪城市一樣(13:10),用貪婪和渴望的眼目望著那棵樹(太5:27,28)。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夏娃自欺的三個層面,與約翰一書二章16節所指出的引誘屬於相同的類別。夏娃被欺騙了;亞當是在知情的情況下吃了禁果(比較提前二14)。他們的罪不僅僅是吃了禁果;他們的罪是違背神所啟示的話語,相信撒但的謊言,看重自己的意願過於神的旨意。罪,連帶一切可怕的後果,已經進入人類和世界當中了。參看羅馬書五章12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做裙子。」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蛇的話應驗了(5節),然而亞當夏娃並沒有得著福氣、智慧、能力,只知道自己的羞恥。「做裙子」——穿衣服就是犯罪的標號(參二25注),故此我們不可過於重看華美的衣服(彼前三3~4)。【比方】人為衣服心驕氣傲,就好像討飯的因穿燈籠褲而驕傲,帶枷的因帶枷而驕傲。――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罪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人失去了寶貴的象稚子般的無邪與純真。二人用欲蓋彌彰的方法,遮掩只有神才能除去的羞恥。――《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這些記載撒但模棱兩可承諾應驗的話語是何等的具有諷刺性啊!他們智力的眼睛明亮了──意識到自己不再是無罪的了。他們的肉眼明亮了──看見自己是赤身露體的。 「為自己編作裙子」亞當夏娃在對方面前站立而感到羞恥,想要遮掩赤身露體。他們用無花果葉子編成的裙子怎能同他們所失去的無罪燦爛衣袍相比!他們良心發現。這種羞恥感的根源不在於肉體的感覺而在於在神面前有罪的意識,於是他們就躲避祂的面。 本節的開頭,從二17來看,令人非常意外,使讀者不得不重新檢視那裏所威脅「必死」的意義。奧古斯丁評論道:「若……有人問,神向人所威脅的死究竟是什麼……,是指身體,或是靈性,或是第二次的死,我們的回答為:都包括在內……祂在那裏所包括的,不僅是第一次的死的第一部分,即靈魂離開神,也不是單指後面部分,即靈魂離開身體……亦指……第二次,也就是最後的死,是永遠的,在一切之後的死106。」──《丁道爾聖經註釋》 這是犯罪之後一種強烈的罪疚感。──《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7 無花果葉的意義】 迦南地的植物中,葉子最大的是無花果樹,足夠為二人提供有限度的遮羞物。使用無花果葉亦可能因為它是豐饒的象徵。吃禁果所導致的結局,是二人將來要扮演父母和果樹五穀種植者的角色。──《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7~13】犯罪後的反應: 1 失去了純真(7)。 2 害怕與神相遇(8-10)。 3 彼此卸責(11-13)。 ――《串珠聖經註釋》 【創三8】「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 「神……行走」——神的聲音(本節)。神商議(一26),看著(一31),歇息(二2),立園子(二8),帶走獸(二19),領夏娃(二22)等語,都是藉用人的說法(十一5注)。「躲避耶和華神的面。」——(詩九十四9,一百三十九7;箴十五3、11;耶二十三24;摩九3;來四18;啟六15~17;可四22)。【比方】欠債的人躲避債主;犯罪的人不願意到禮拜堂聚會。――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他們“藏”起來。他們跟神的親密關係已經破壞了。──《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8 天起了涼風】 * 亞喀得文獻的用語證明譯作「天」的字眼,也可解作「風暴」。西番雅書二2顯示這字在希伯來語中,也可以有這含義。它往往與神明在審判的風暴中臨到有連帶關係。這如果是此字在本節中的正確翻譯,他們所聽見的,就是耶和華在暴風來到園中的雷聲(譯作「聲音」的字眼往往與雷聲有關)。他們躲藏起來便很合理。──《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8「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 {命題11}神是無所不在的,為何這節經文說亞當夏娃躲避神的面? 〔難題〕聖經說:「神是無所不在」(omnipresent)(詩一 卅九7-10 ;耶廿三23 )。亞當和夏娃為何能躲避耶和華神的面? 【解答】 這節經文不是在談論有關「神的無所不在」,而是提到「神可被看見的顯現」(a visible manifestation of God)。「神的無所不在」就是祂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但是常常祂會經由一些特定的事物和場合「顯現」祂自己,如:在火燒荊棘(出三章)、火柱 (出十三21)、殿充滿了煙雲(賽六章)等等。也就是在這個局限意義下神的「顯現」,人可以逃避神的面。──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三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 「你在哪裡?」——到如今神還是如此尋找罪人。大約有三個原因:(一)神的公義(不能不監察罪惡);(二)神的憂愁(為罪人掛慮);(三)神的慈愛(預備贖罪之法)。神尋找罪人,不是罪人尋找神。――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問亞當:“你在哪裡?”無所不在的神當然知道他藏在哪裡。神問,是要作了錯誤選擇的人審察現在的處境,比較未犯罪時的狀況。人已偏離正途,在恐懼中彷徨,不知自己置身何處!神呼喚人回轉的聲音開始在歷史的廊道上迴旋,促人悔悟。(參徒十七30及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你在那裡」:並不意味著全知的神竟然不知道他們藏身之處,而是表示神要他們回答,出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串珠聖經註釋》 你在哪裡: 神這樣呼喚不是因為不知道人躲在哪裡,而是表明神盼望墮落的人能早一天明白自己的本相,儘快悔改,回到神面前的焦慮心情。至今主還在焦急地尋找那些迷失的羊(路15:1-7)。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9~21亞當與夏娃得救嗎?他們墮落後,當神用動物的毛皮作衣服給他們時,有沒有教導他們關於血的犧牲及救贖?亞當是否他的家庭大祭司?】
最先被神赦免罪過的人,無疑是亞當與夏娃。雖然沒有清楚地說出來,但創世記三9-21預設了他們的悔改及被神赦免。從聖經所記載亞當與夏娃的說話可知,他們吃了禁果,但托詞推諉,逃避負上個人的責任——亞當將責任推在夏娃身上,夏娃卻歸咎於蛇;但亞當與夏娃都承認自己破壞了對神的承諾。
雖然本章聖經沒有記載他們真誠並完全地承認自己的罪過及為罪悔改,然而,神懲罰他們的方式受制於赦罪與恩典。夏娃將受到生產的苦楚,且要從屬丈夫,亞當要吃盡苦頭才可從土地裡得物產以維持生計,身體亦面臨永遠的死亡。神沒有斥拒他們,或讓他們受當得的懲罰,但神出於愛的動機;使他們生活在懲戒的紀律下。神顯示他的目的;他要作為一個有益的忠告者,提醒他們以往的不信,使他們知道要將神設在生命的首位。
因為創世記三15記載神首次宣告彌賽亞的來臨:「他(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撒但的蛇)要傷他的腳跟」。所以,我們似乎可以合理地下結論說:在神為亞當與夏娃做衣服,遮掩他們赤裸的身體時,已告知他們有關無辜者替有罪的死這項犧牲行動的重要性。毫無疑問,亞當會將自己對這種帶血犧牲的救贖行動的理解,傳遞給他的兒子。因為我們很清楚亞當的次子亞伯是個真信徒,亞當告訴他關於代贖的意義,他殺一隻無罪的羊獻在自己的壇上,便是代贖行動的象徵(創四4)。
該隱和亞伯似乎是直接在自己的壇上獻祭,自己為獻上的供物負責,聖經也沒有記載亞當以祭司身份來幫他們獻祭。該隱將植物,獻給神,這項行動該從未得到父親的允准。因為該隱企圖在不帶著救贖的血這情況下接近神,而亞當絕不會允准一項被神咒詛的行動;(創四5)。
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說,亞當夏娃是最先理解在神的恩典裡憑信心得救的人類;而亞伯是第一個得救後(在救贖的狀況下)死亡的人,他比父親早死八百年以上(創五3-5)。 在下結論時,我們必須作一個最後的評論。福音書從未記載耶穌親吻母親,但我們能否就此而下結論,說耶穌從沒有這樣做呢?由此看來,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亞當因為自己的罪而自責及憂傷。然而,若我們因此而推論亞當在世九百三十年的日子裡,沒有向神表達他發自至誠的悔改,就可算不公平了。──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創三10】「他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因為我赤身露體。」——亞當懼怕神,不敢說出真情。良心有虧的人常要躲避主的面;唯獨良心無虧的人才肯尋求主的面(詩一百零五4,二十四6,二十七8;代下七1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亞當的回答,只涉及表面現象,卻將原因隱藏起來;但害怕(第一次出現懼怕)的含意深遠:這種逃避神的心態,一直是我們墮落狀況的一部分。──《丁道爾聖經註釋》 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他們沒有坦白承認偷吃善惡果的罪行,而把罪帶來的羞恥當作藉口。亞當的這句謊言,將自己完全隸屬于謊言之父(約8:44)——撒但的手裡。這句話成了人類歷史上慘痛災難的前兆。無論什麼情況,在神面前坦誠地承認一切,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捷徑和鑰匙(約1:9,10)。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11】「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 「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我們隱密的罪,按神看都是敞開的,如同擺在祂面前一樣(詩九十8)。――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三11~13始祖犯罪以後還得得救嗎?】 答:始祖亞當Adam(意思是屬土的),給他的妻子起名叫夏娃Eve(意思是生命),她是眾生之母(三20),顯明亞當有信心順服神的應許。他們雖然犯了罪悖逆神,但神為罪人憂愁思慮,會親自呼叫尋找他們(三9)。並且流了牲畜的血,用皮子(表示有生命)作衣服給他們穿上遮蓋羞恥,(三21,來九22)。其子亞伯想必亦因效法他們的信心榜樣,以群羊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與神(四4,來十一4)。至其孫塞特之子以挪士時,人又有禱告神的生活,(四26)。而在聖經上明明記載,亞當被稱為是神的兒子(路三28)。我們從以上始祖與其後代子孫信仰見證,以及神的恩待應許情形看來,他們是能得救的。──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創三12】「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那人說:禰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伯三十一33)。「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箴二十八13)。「你」——亞當不認自己的罪,反把過錯推於神。【比方】不守安息日的人反怪神說因為自覺家景太窮,無法遵命。――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罪在人身上的一個作用,是推脫應負的責任:亞當把過失卸給曾稱為“肉中的肉”的妻子,夏娃把違反神命的責任卸給魔鬼(13節)。比較四9. ――《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亞當狡辯自己犯罪的責任在於神。這句話也表明,亞當和夏娃之間形成的合一已經開始破裂;他沒有在神面前承認與夏娃一起犯下的罪行,從而背叛了因神恩典而得的妻子。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12~13】第二次的回答承認了真情,但卻埋怨女人,甚至怪罪於神。人學得很快,可是他躲在這些話語的背後,只不過是在蒙憐憫的道路上,多放了一層攔阻。神按著男人、女人與蛇的順序,依次對他們說話,顯明祂對他們責任程度的認定。──《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三13】「耶和華神對女人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 蛇引誘我: 夏娃也同樣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把更大的責任推給蛇,等於指責神給予的環境。從中可以看到,罪不僅破壞夫妻的合一,也是使人推卸責任的可怕勢力。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14】「耶和華神對蛇說:“你既做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 「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一切的走獸都是因始祖犯罪受了連累(一30注,羅八20;創九5~6;出二十一28~32)。「你必用肚子行走;」——(詩四十四25)。「終身吃土。」——就是衰敗到底的意思(詩七十二9;彌七17)。蛇原來能立起行走,在一切的活物中是最華美,最狡猾的,不像如今是最下等昆蟲的樣子(參三1)。――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對蛇沒有質詢,只有宣判。這些話並不意味著,在此之前蛇不是爬蟲類(更不表示這故事只不過是論及病因,即,是說明蛇如何失去腳的「由來故事」108──而這有趣的一點被悲劇的情節遮掩了),而是說,從此以後,爬行具有象徵意義(參賽六十五25),正如九13,是虹被賦與新的意義,並非那時虹才第一次出現。──《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給了人悔改的機會,但對淪落成為撒但工具的蛇進行直接的咒詛。理由是:①神無條件的恩典。神格外愛人,勝過對萬物的愛;②有人類之前撒但早已墮落,已淪落到再也不能得救的地步。結合以上兩點,就能明白嫉妒和誘惑的化身——撒但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受咒詛……用肚子行走: 這句話表明蛇全身爬行在地上的形狀,這種樣子分明是被神咒詛的結果,所以被咒詛前蛇的行動應該不是這個樣子。受咒詛用肚子爬行的蛇象徵屬地的所有本該滅亡的後裔,撒但淪落為很容易受傷的地步,因為頭離地甚近(太4:1-11)。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整個動物界都受到人類墮落的影響(比較耶一二4;羅八20),而蛇的形態和動作更加改變了,他銳氣受挫,身分被貶低了(“喫土”是一個羞辱的象徵,而不是日常的飲食;比較彌七17;賽六五25)。──《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14~19】「宣判」原本的散文體,至此變為押韻文,如二23,而內容大體為神諭(oracles)。請注意,以下所發生的一切,充分顯露出神的主權。人的治理權(第二章)與人的犯罪(第三章)「只不過讓神的主權在不同的情境中彰顯出來」107:並沒有對它構成威脅。──《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三14~19亞當與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知道自己赤身露體,便在園中躲起來;神在那時才知道他們不順服。上述記載與我們的信念——神是無所不在的,神瞭解人心裡的思想,亦知道人將會做何事——能夠和諧一致嗎?】
上述問題暗示了神不預先知道亞當與夏娃不能抗拒誘惑而陷在罪裡,但聖經不支持這種意見。假如施洗約翰宣稱耶穌是「創立世界以來被屠宰的羔羊。(參啟十三8;呂振中),那麼,神在造人類始祖以前,必定預先知道他倆會犯罪及墮落。更甚的是,雖然彼得堅持他自己會必要時為主死,但耶穌預知(亦預言了)彼得在大祭司庭園中三次不認他(太二十六33-35)。彼得第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時,耶穌便轉向彼得,望著他,他們便四目交投了(路二十二60-61)。 當神在園中呼叫亞當出來時(創三19),他清楚知道亞當躲在那裡(參詩一三九2-3),亦知道他曾經想和做些什麼(參箴十五3)。然而,神只有詢問他們所犯的罪:「莫非你吃了……那樹上的果子麼?你作的是什麼事呢?」(創三11、13)除此以外,神不能再用別的方法來處理亞當與夏娃的罪了。為人父母者通常都會用上述方法,雖然他清楚知道兒女們做了錯事。使用問題會引導犯罪者作第一步的悔罪:「爸爸,這物件是我不小心弄壞的。」 神顯然是早已知道亞當與夏娃做了什麼事情;他們犯了罪,神亦決定了如何處理(創三14-19)。這是使徒行傳十五18所顯示的原則的其中一個例子,使徒行傳記載說:「從創世記以來,顯明這事的主……」亦請參看賽四十一26,四十二9、23,四十三9、12,四十四7-8。上述經文都強調神預知將來,他有能力準確預言將會發生何事。縱然在事情發生前多個世紀,神也能預先將這些事情顯示給先知。──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創三14~24】犯罪的刑罰:蛇要用肚行走,終身吃土,「吃土」:包含著羞愧受辱的意思。――《串珠聖經註釋》 【創三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本節是神第一次應許降生彌賽亞。神先應許了一位救主,然後才懲罰始祖。「女人的後裔」——這一句暗指將來的救主要為童女所生。按聖書所記,夏娃的後裔中只有一位沒有生身之父的,就是主耶穌(賽七14;路一28、30~31;太一18~25;加四4)。救世主顯現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8)。「要傷你的頭」——就是除滅魔鬼的意思(來二14;約壹三8;啟二十1~3、10)。「你要傷祂的腳跟」——這一句暗指救主將來所要受的苦難。――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這是人犯罪後神願意給人救贖最早的預告,也是人類可以得到拯救最早的應許。“蛇”代表撒但(羅十六20;啟十二9;二十2)。耶穌基督的救贖要擊碎撒但的“頭”(是致命傷),摧毀撒但對人類的權勢(來二14;啟十二13~17)。這將是神與那惡者在人心和人類歷史上戰爭的結局。――《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從新約有相當的證據,可以辨認此句為原始福音(pro-tevangelium),即福音的第一線曙光。值得注意的是,其初度露面的形式為向仇敵的宣判(參西二15),而不是向人直接的應許,因為救贖不僅關係到人的需要,也同樣關係到神的治理(參結三十六22,「不是為你們……」);──《丁道爾聖經註釋》 「你的後裔」:指惡人(參約8:44; 太13:38);「女人的後裔」:指屬神的人(參羅16:20), 特別是女人那一位最偉大的後裔──耶穌基督(參啟12:5)。女人的後裔會受傷,但蛇的後裔要受到完全的擊敗和毀滅。夏娃所受的刑罰包括生產之苦、被丈夫制伏和管轄。亞當則要終身勞苦。――《串珠聖經註釋》 原始福音,基督借著十字架之死(傷腳根)取得了對撒但最終的勝利(傷頭)。女人的後裔與撒但後裔之間將會有善與惡持續不斷的爭戰。這裡描寫的爭戰,是已決勝負的爭戰。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你的後裔”(撒但的屬靈後裔;比較約八44;弗二2)“和女人的後裔”(在神家裏的人)。“他”(女人的後裔)。女人後裔中的一人,即基督,將會在十字架上給撒但致命的一擊,而撒但(“你”)則會“傷”基督的“腳跟”(使祂受苦)。──《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 15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何意?】 答:女人的後裔─—這後裔一詞原文乃是單數字,即指預言將來救主要為童女所生。照聖經所說,在夏娃的後裔中,只有一位沒有生身之父的,那就是主耶穌基督。(賽七14,路一28 30 31,太一18—25,加四4)。要傷你的頭─—乃指耶穌基督的顯現時,為要除滅魔鬼,得勝仇敵撒但的意思。(約壹三8,來二14,啟廿一1—3 10)。你要傷他的腳跟─—這一句話是暗指救主耶穌首次降臨在世時,要因撒但的迫害,而所要受到的各種苦難。(路四1—13,十八31—33,可八31)。以上的預言卻都已應驗了。──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創三16】「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神懲罰亞當夏娃,都沒有咒詛他們像咒詛蛇一樣。「你丈夫必管轄你。」——天下人多半有重男輕女的惡俗,唯獨因基督的福音,女人才得相當的地位(加三28)。――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現在痛苦與捆綁出現在地平線上了。16節用了兩個同源字,重複提到苦楚,第一個字在17節下半以完全同樣的形態再出現,形容亞當將承受的「勞苦」。這個字在每一處都應可譯為「辛勞」(travail)。 你懷胎的苦楚(RSV,your
pain in childbearing)表達出此句希伯來成語的含意,而 AV、RV 的譯本略嫌生澀\cs18113。你必戀慕你丈夫,以及回過來的他必管轄你,刻劃出一種婚姻關係,不再是完美的全人回應,而落入主動與被動的直覺衝動。「愛與珍惜」變成「戀慕與轄制」。──《丁道爾聖經註釋》 女人被判受生產之苦。參看提摩太前書二章15節的腳註。“戀慕”可能指妻子對丈夫來說有深深的吸引力,也許為了補償生產的痛苦。也可能指她管轄丈夫的欲望。參看第四章7節,相同的用語在那裏指控制。“他必戀慕(控制)你”。參看以弗所書五章23節。──《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16 分娩之苦】 沒有分娩的痛苦,就不能有為人母的喜樂,可能是人生二元性的反映。現代醫學出現之前,它被形容為人類(參:賽十三8,二十一3)和神明所能經歷最大的痛苦(留意在 * 吉加墨斯之洪水史詩中,* 巴比倫女神 * 伊施他爾〔Ishtar〕看見洪水帶來的恐怖場面後所發出的哭號)。* 巴比倫人相信拉馬什圖(Lamashtu)等鬼魔,是分娩之苦和生產過程中母子皆有性命危險的因由。──《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16 夫妻關係】 古代以色列社會的婚姻由父母作主,戀愛的角色並不重要。然而在這種缺乏勞工的社會中,夫妻必須通力合作。妊娠和養兒育女週期性地限制婦女,使他們不能在田地或店舖工作,但分工合作和子女的數目,依然是夫妻能否維生的關鍵。雖然有些妻子顯然備受丈夫轄制,古時理想化的婚姻卻非如此。二人各有所司,惟訂立合同、擁有財產、遺產權益等法律上的權利,主要是由男性操縱。此外,女子貞潔的問題導致女性交遊受限制,並且訴訟程序受男子控制,也無疑屬實。──《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16~19】罪價: 雖然人類沒有受到象蛇一樣的咒詛,卻受到罪的刑罰;生活的痛苦和苦難。女人得到的懲罰:①懷孕和分娩的痛苦;②戀慕丈夫,被丈夫管轄的刑罰。這裡“戀慕”意指“依靠”,不是從屬或屈辱的意思,而指承認神賦予丈夫之權力。但在古代社會這個詞用於從屬的意思,女人成為男人的所有物。男人得到的懲罰:①為生計而拼命幹活;②必定要死。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三17】「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 「你既聽從妻子的話」——聽從人的話必須小心;就是與我們最親近的人,也不可聽從他過於聽從神(太十37;徒四19,五29;申十三6、8)。【比方】約伯不聽從他妻子的話(伯二9~10)。「地……受咒詛」——因為始詛所犯的罪,全世界受了連累(羅八19~23;利十八25注)。――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亞當受罰,要終身勞苦,地也因他的緣故受到咒詛;但慈愛的神應許人能從地裡得吃的,且可維持生命(19節)。――《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按著神的憐憫,咒詛只臨到人的環境,而沒有臨到人本身;但向亞當所說的話,沒有一句帶建設性,在他裏面所有人都死了。勞苦……汗流滿面……塵土是「你便如神」之幻想的答案,也導致「萬物滿有困乏」的感嘆(傳一8,RSV)。──《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三17 勞苦】 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想法,是人類被造為奴隸,替神明做他們厭倦了的工作,其中絕大部分涉及耕種。按照《* 埃努瑪埃利什》史詩,創造人類的整個宗旨是解除神明的勞苦。反觀聖經的記述,則指出人類被造是管理萬物,勞苦的重擔不過是墮落的結果。──《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17~19】男人的懲罰是必須辛勞地工作,才得糊口,因為地受了咒詛。(亞當在墮落之前也有工作。)──《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18】「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 「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可見早先沒有這些荊棘與蒺藜。主耶穌在世也曾戴了荊棘冠冕(約十九5),顯明祂擔當了罪惡的咒詛。到耶穌再來千禧年的時候,地就要再蒙神賜輻,如同太初一般(賽六十五12,五十五12~13)。(可參基督二次降臨與千禧年論)。――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三18 荊棘和蒺藜】 《* 吉加墨斯史詩》描述一個天堂似的地方,樹木長出的是寶石,沒有荊棘和蒺藜。──《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二7;伯三十三6;詩一百四十六4)。人雖為萬物之靈,究竟沒有可誇的。倘若神收回祂所賜的生命,人的肉體就歸於塵土。神雖因亞當犯罪「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這是因為祂「特意要憐憫眾人」(羅十一32)。在亞當裡眾人既都被定罪;在亞當裡眾人也都受了神拯救的應許。這拯救的工是女人的後裔耶穌基督成全的。――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歸於塵土」:暗示人終必難逃一死;事實上,當人犯罪後,他立刻經歷屬靈的死亡,與神隔絕了。――《串珠聖經註釋》 【創三20】「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她是眾生之母。」——「夏娃」就是生的意思,顯明亞當有信心信服神的應許。――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夏娃」:此名的意思是「生命」。神把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怕他們永遠活著(22);因為一個活在罪中的人若永遠不死,乃是永遠的痛苦,就像啟示錄所描述的「第二次死」。(啟2:10, 14-15)神的恩典由此可見一斑。――《串珠聖經註釋》 夏娃……是眾生之母: 這是亞當的信仰告白,他相信15節神有關後裔的應許,並確信生命有永生。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夏娃(E v e)等同生命或生命生產者。──《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20 起名的用意】 亞當先前為動物起名,顯示他有權管治牠們。如今他為夏娃起名亦表示他如第16節所言,具有管轄者的地位。古代的君王立藩屬為王,會同時賜下新名,來顯示霸主的權威。同樣,神和亞伯蘭、雅各建立 * 盟約關係時,也為他們改名。最後的例子來自 * 巴比倫的創世記述《* 埃努瑪埃利什》史詩。史詩以天地未有名字之時開始,接著一一起名,正如創世記一章神為所造之物起名一樣。──《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21】「 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 「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人的方法遮蓋羞恥是用樹葉(無生命),神的方法遮蓋羞恥是用獸皮(有生命)。必須流血捨命才能遮蓋罪惡(來九22)。獻祭的禮大概從此而起。――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用“皮子”作衣服是人犯罪後神給人的第一個恩典。皮衣對這對犯了罪的夫婦來說,可以遮羞(三7);可以保暖(三8);在工作勞動中可以保護身體(三17),實在顯出神的看顧。皮衣的造成必須殺牲。從象徵意義來講,預表基督的犧牲與救贖(林前一30)。――《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皮衣」以這事件為贖罪的預表,未免過分微妙,也岔離了要點:神乃是顧念到他們即時的需要,不見得是滿足終極的需要,因為這兩者都是祂所關心的。皮衣是許多種福利措施的先驅,包括道德114與物質兩方面,這些需要是因人的罪才產生的。社會公義行為──如今被交在人手中(羅十三1~7;雅二16)──再沒有比這事件更早或更高貴的起始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 從現實的角度,表明神對即將生活在荒涼環境中的人施予的憐憫,從預表的角度,顯明若要恢復與神之間的關係,必需有流血的代價。第一個動物的犧牲包含著彌賽亞思想。人類必須與神和好,才能蒙救贖,這個和好是藉著舊約時代獻上無數祭牲的贖罪祭所預表的基督之死而成就的(羅3:25;來9:22)。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用皮子作衣服”。神為了修復亞當、夏娃與祂自己的相交而給他們的供應,而且暗示要宰殺牲畜來給他們這供應。──《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21 皮子做衣服】 近東很多人依然以長袍為基本的衣著。這袍子取代了亞當夏娃自製,不敷應用的無花果葉衣裳。神以庇護者的姿態,提供這些衣服作為賞賜。按照聖經和其他古代文獻的記載,衣物是最常見的禮物之一(參:創四十一42的約瑟)。他們將要面對嚴酷的氣候和艱苦的工作,這些衣服也為他們作好準備。在《亞達帕的故事》(Tale of Adapa)中(見三2~5註釋),* 亞達帕錯失了吃生命糧、生命水的機會之後,亞奴神在打發他離去之前,也是給了他衣服穿著。──《舊約背景註釋》 【創三22】「 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 人知道善惡的知識已為罪所汙(參三5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三22「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 {命題10}人是被造成像神,或是人變成與神相似? 〔難題〕創世記第一章27節「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但是在創世記第三章22節「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前者似乎是說人被造成像神(make like God),而後者似乎是主張他變成與神相似(becomes like God)。 【解答】 這兩節經文在述說兩個不同的事實:(1)第一章 27節談論有關人的德行經由創造(human virtue by creator);(2)第三章22節乃是談到人所有的是經由他獲得的(what he had by acquisition)。前面經文是有關墮落之前的亞當夏娃,後面的經文是有關墮落之後的 亞當夏娃;前者是他們的本性(nature),後者是他們的狀況(state)。經由創造,亞當不知道分辨善惡;一旦他犯罪後,他就知道善惡。這兩者的不同一旦弄明白,它們之間就沒有抵觸。──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三22~24】失樂園,對於人新獲得的知識,參見第7節中段的註釋。人遭驅逐是出於神的命令;不過也可以由邏輯的必須性來表達,因為永恆的生命乃是與神相交(約十七3),然而卻為人所拒絕。他所自出之土一詞,再度強調了這一點,也回應了19節;他所選擇賴以為生的,是有關他的另一半事實(二7);而他必須以回歸他所屬之處為了結(參腓三19~21)。──《丁道爾聖經註釋》 罪帶給人類死亡,並被逐出伊甸園,即與神隔絕。真正的生命在於與神之間的交通,死亡則表示這種交通的斷絕。摘……吃,就永遠活著: 被咒詛後的永恆生命,是另一個咒詛和刑罰。因此,逐出樂園是神為了救贖事工而開始的護理,也是神深愛世人的另一種表現。基路伯: 從結1:22和啟4:6看到,基路伯是圍繞神寶座的屬靈存在<結10:9,關於基路伯>。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把亞當和夏娃逐出伊甸園,既是懲罰,也是一個仁慈的做法,神恐怕他們會因吃了生命樹上的果子,而永遠活在死亡和隔離的狀態。“基路伯”。保衛神之聖潔的天使。參看以西結書一章5節和啟示錄四章6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三23】「耶和華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 【創三23~24】「耶和華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參二17,三3)。「死」就是與生命的源頭隔絕的意思。【比方】活水,就是和泉源貫通,長流不息的;死水,就是和泉源隔絕的水——如同坑、沼、池塘等水,日久必臭,過路的人無不掩鼻;等到大陽的熱氣照在裡面,就有水氣騰升空中,遇冷風又降下為雨,成了極清潔的水。這事可以略略地顯明重生的奧意(約三1~13)。――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三24】「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趕出去了。」——(賽五十九2)。亞當夏娃被趕出以先已經得了神的應許,受了安慰,有了盼望。「基路伯」——就是一等天使。「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免得始祖再吃生命樹上的果子,就永遠活在罪惡中。始祖犯罪:(一)始祖遇見試探(1)違背主命(二15~17)(以下兩條是按撒但所說),(2)未必受損(三1~4;約八44);(3)反倒得益(三5)。(二)始祖犯罪作惡:(1)驕傲自大(三5);(2)不信主言(二17,參三4);(3)辜負主恩(二16);(4)違背主命(三6)。(三)始祖想法逃罪:(1)編葉為裙(三7);(2)躲避林中(三8);(3)彼此相推(三12~13)。(四)始祖受重刑罰:(1)良心有虧(三10);(2)心中不安(三8);(3)終身受累(三16、19);(4)逐出樂園(三23);(5)連累眾人(羅五12)。 首先和末後的亞當受試探如下: 亞當:在樂園(二8~9),聽魔鬼(二17,三1、4),犯了罪(三6、8~10),連累人(三15~20;林前十五22;羅五12~21)。 耶穌:在曠野(太四1;可一13),靠真神(太四4、7、10),得了勝(太四10~11),拯救人(林前十五22~23;羅五12~21)。 始祖因犯罪所失去的幸福有六:(一)權柄(一28);(二)快樂(三16~20、24);(三)良善(傳七29,參創四全,六5~8);(四)聖潔(三7;傳七29;西三10;弗四24),(五)平安(三8~15),(六)生命(三19;羅五12,六23;雅一25)。神向罪人所顯的美德有七:(一)公義;(二)仁愛;(三)憐恤;(四)恩典;(五)溫柔;(六)忍耐;(七)聖潔。――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基路伯”是天使中的一位,是守護的天使。只有藉著基督的救贖,人才能回到生命樹那裡(啟二十二2,14,19)。――《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是神的使者,代表神的能力;「發火焰」:形容劍的鋒利。――《串珠聖經註釋》 【創三 24基路伯是什麼?】 答:1 聖經上每以基路伯Cherubims為表彰神的公義,而阻擋世人之犯罪行為。在伊甸園中之基路伯,如是一等天使,保護生命樹,不容罪人摘樹上的果子,以免人永遠在罪惡之中。其不但為園中之司閽者,亦為守護神的約櫃遮蓋施恩座上的有形之物。(創三22—24,出廿五18—22)。 2 按照聖經所載,它是活物,能說話,神坐著它飛行,頌贊榮耀神。它有人的形象,侍立於神的寶座前,聽從神命。耶和華也曾在法櫃的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與摩西說話。(結一1—25,十1—22,啟西6—11,詩十八10,九九1,民七89)。 3 以西結書廿八11—18,神說推羅王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後因被強暴的事充滿,犯罪褻瀆聖地,就從神的山驅逐他,除滅基路伯。至於此物是否天使,或因犯罪而成為魔鬼,或是一種表像,迄無定論。(請參閱拙著真道查經問答彙編第177,187,188各題)。──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創三24 基路伯】 基路伯是超自然的生物,舊約提及過九十多次。他們通常擔任神臨在之保衛者的職責。從作為生命樹的保衛者,到約櫃施恩座上裝飾性的代表,到先知以西結異象中車輦兼寶座的扈從,基路伯經常與神的所是、所有,保持密切關係。聖經的描述(結一、十章)符合考古學的發現,顯示他們是複合的生物(如獅身鷹首獸或獅身人面獸等)。王的寶座旁邊經常都有這一類生物的造型。在創世記這一段經文中,基路伯防守通往生命樹的途徑,這樹如今已是神的禁臠。一個新亞述(Neo-Assyrian)時期的印章很值得留意,一株似乎是果樹的東西,旁邊有兩個彷彿基路伯的生物,另外又有托著有翼日輪的神祇,站在牠們背上。──《舊約背景註釋》 思想問題(第3章) 1 試從夏娃受蛇誘惑至違背神命的經歷,找出魔鬼試探人的步驟與人通常犯罪的過程。這給我們什麽監戒呢? 2 始祖的墮落如何影響人與自己(7)、與神(8)、與他人(12-13,
16)、與萬物(14-19)的關係? 3 亞當夏娃二人犯罪後,神施行了刑罰,另作出特別的安排。(15下, 21-24)。 這反映神那些方面的特性?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