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創世記第八章拾穗

 

【創八1「神紀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 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

       「神紀念挪亞」——這是借用的話(參十一5注),表明神的信實,並沒有忘記挪亞(賽四十九15;路十二67)。【比方】但以理在獅子洞(但六章);彼得在監牢(徒十二章);保羅和西拉在監牢(徒十六章)。「一切走獸牲畜」——(路十二6)。「神叫風吹地」——(參詩一百零四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風”在希伯來文與“靈”為同一字,從此處開始,本書一章與89兩章甚多可對照之處:一2的“靈”與本節的“風”;一7與八2;一9與八5;一20與八7;一25與八17;一28上節與九1;一28下節與九2;一30與九31章為天地創造的次序,8,9章為洪水後人類新生活開始的次序。――《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紀念」:包含著「關注」、「顧念」的意思,而且常和「施恩」連在一起。

         洪水在挪亞六百歲那年的二月十七日來臨,而方舟則於七月十七日停在阿拉臘山上(4)。 該山位於土耳其東部。同日洪水開始消退,過了七十三天,就是十月一日,山頂開始出現。過了四十天,挪亞放出一隻烏鴉,它卻飛來飛去,沒有回來。七天以後,他放出一隻鴿子,它找不到乾地停腳,便飛回來。挪亞等了七天,再次放鴿子出去,它叨著橄欖葉回來;表示有乾的陸地,樹也開始長出葉子了。――《串珠聖經註釋》

         記念。不但是記起,而且想到要給予愛心的關懷。漸落等同平息。──《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1「神紀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

{命題24}神是否暫時忘記了挪亞?

〔難題〕聖經說:「神紀念挪亞」,似乎意味著神曾暫時忘記了挪亞。然而聖經宣稱:「神無所不知」(詩一卅九2-4 ;耶十七10 ;來四13),並且祂從不忘記祂的聖徒(賽四九15)。祂怎麼能暫時忘掉挪亞呢?

【解答】

神「祂無所不知」(omniscience),神永遠知道挪亞在方舟裡。然而挪亞在方舟內一年多,好像他被忘掉了似的。神表示祂仍然記得他,並將挪亞和他的家人帶了出來。神從來就不曾忘掉挪亞,因為神在一開始就警告挪亞,並且要拯救他和他的家人。當我們想起某一個人的生日時,我們常常以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就好像我們從未忘掉那個人的存在。──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八1~5整個地球被審判之水滅絕之際,神終極的關心常在挪亞的方舟裡。“紀念”,這個詞不是指忘記了一段時間,突然又想起來,而是指時常掛在內心深處的狀態(5:19;25:7)。信徒們一定要銘記,神在如火般的震怒中,也燃燒著對人類的極大憐憫之情(15:15)。本文描寫了水開始逐漸消退的場面,為的是給挪亞和他的家人,還有方舟裡的所有動物呈現出新生活的搖籃——洪水洗禮後的潔淨之地。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八1~14洪水消退:神紀念挪亞和方舟內的一切動物,便叫風吹大地,洪水因此逐漸消退。――《串珠聖經註釋》

 

【創八2「淵源和天上的窗戶都閉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

         淵源和天上的窗戶: <7:11>――《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八3「水從地上漸退。過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漸消。」

         一百五十天。跟第七章24節所提到的時期相同。──《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4「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阿拉臘山上。」

       「阿拉臘」——(王下十九37,賽三十七38)。這座山大概在亞米尼亞地。――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阿拉臘山位於今天的土耳其國境東部,是一連串山脈,高峰達5200公尺。聖經沒有準確記明方舟停泊的位置,只說在阿拉臘山上。――《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阿拉臘山: 位於幼發拉底和底格裡斯山谷上端的亞美尼亞(Armenia)舊址(王下19:37;37:38;51:27)。這裡是古大陸的中心地帶,洪水之後挪亞的子孫們擴展到世界各地時,沒有地方比這裡更適合他們生存。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亞拉臘山本身有一萬七千英尺高;但這記錄只說停在亞拉臘山(或山丘),即,在以這名字稱呼之地的某個地方。有人認為該地為烏拉圖(Urartu),米所波大米北邊的一片山地,靠近番湖(Lake Van)。──《丁道爾聖經註釋》

         今天亞拉臘山高踞於海拔一萬七千英尺之上,但這裏可能指亞拉臘山,即連綿的山脈,而不是特指某個山峰。方舟在一百五十天結束後的第七十四天陸了(比較七11 )。──《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 4阿拉臘山在何處有方舟遺跡麼?】

    答:1 阿拉臘山Ararat─—意聖地,此山位於敘利亞以北,屬土耳其之境內,離耶路撒冷不過四百里。其中有兩座突起的高峰,為亞美利亞Armenia高原的累積點,海拔17000尺。在山峰的腳下有一座城,名拿克蘇安那Noxuana,意思是挪亞定居於此,有人認為他的墳墓就在那裡。

    2 方舟遺跡 Fraces of an ark─—據說在第一次歐洲大戰時期,俄國探險隊發現一大廢船,停在阿拉臘山終年積雪之山頂湖上。那是人所不能到的一個冰河要塞。方舟尾部露出於冰雪之外。當時歸報沙皇,惜因皇帝未及探險考查,即為1917年十月共黨革命所刺殺,政府被推翻。及至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有佛教高僧數人,因許願修行而登山,亦會見此龐然古船之尾。後來下山住于一傳教士家中,為言此一奇跡之發現。當時教士即以創世記六至八章所記之方舟停在山上事蹟示之,彼等閱後,深信此一古船乃方舟之遺跡無疑,此後大戰暴發,迄無探險之舉矣。──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4 亞拉臘】 亞拉臘山脈位於土耳其東部的凡湖地區,亞美尼亞一帶(* 亞述碑文稱之為烏拉爾圖〔Urartu〕)。列王紀下十九37,以賽亞書三十七38,耶利米書五十一27都提到過這個山脈(最高峰高達17,000呎)。然而《* 吉加墨斯史詩》,則清楚指明洪水事件主角的方舟擱淺在哪個山頭上:庫德斯坦南部的尼西爾山。──《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5「水又漸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頂都現出來了。」

【創八6「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

【創八6~12挪亞放出兩隻鳥,想探出水和地的情況。這種謹慎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因為他有責任保存各種動物。這使我們聯想到,摩西向未知的迦南地派出探子的行動(13:17-20)――《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612 古代近東雀鳥的應用】 挪亞史事中一幅不朽的圖畫,是他放出雀鳥以求知悉舟外的情形。《* 吉加墨斯史詩》和《* 阿特拉哈西斯史詩》的洪水故事中,雀鳥也有同樣的用法。但放出的不是烏鴉一次,鴿子三次,而是鴿子、燕子、烏鴉。鴿子和燕子找不著陸地都回來了,烏鴉卻和八章7節的形容一樣,一面叫一面飛翔,但卻不再回來(《吉加墨斯史詩》11.14654)。古代的領航員有用鳥來尋找陸地的習慣,但挪亞已經登陸,無需導航。他使用雀鳥不是要斷定方向。此外,雀鳥的飛行路線有時也作觀兆之用。但創世記和吉加墨斯都沒有觀察放出雀鳥的航線。──《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7「放出一隻烏鴉去。那烏鴉飛來飛去,直到地上的水都乾了。」

       「一隻烏鴉」——這烏鴉大概吃了水面上所漂流之屍首的肉,得以不死。――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烏鴉(一種擇食腐肉的雀鳥)這時要找尋食物一定毫無困難,而牠棲息在泥濘的地面也毫無不安,所以顯然不會返回方舟了。──《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7 烏鴉的習性】 與放出後會回巢的鴿子、斑鳩不同,烏鴉對航海者的功用是牠的航線。藉著觀察牠選擇的方向,海員就能斷定陸地之所在。明智的作法是先放烏鴉,然後利用別的雀鳥來斷定水深,以及可供登陸之處。食腐肉是烏鴉的習性,因此必然有足夠的食物。──《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712烏鴉鴿子幾乎要求我們視此為寓言;實際上,聖靈既曾取了鴿子的形狀,祂很可能是要人想起此次事件,其中鴿子所代表的是敏銳、分辨、新造世界的先驅(11節,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乃是新造的應許,而非和平的應許),及等候它之人的引導。相反的,以食腐肉為滿足的烏鴉,則不能成為任何事的先驅:牠沒有飛回來,未能帶來任何音訊,正如底馬(提後四10)不會回來報告社會的情形一般。──《丁道爾聖經註釋》

 

【創八8「他又放出一隻鴿子去,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有。」

       「他又放出一隻鴿子,要看看水從地上退了沒有」——鴿子的本性只好落在又乾燥又潔淨的地方,只吃糧食。為聖徒的切不要學烏鴉,以不潔之物充饑而知足,應該像鴿子等候新天新地。在這天地未曾顯現時決不要知足。――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八8~9鴿子不會在不潔淨的地方陸,所以牠返回方舟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8~12鴿子經過3次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9,11,12)。通過這只鳥,挪亞瞭解到方舟外水的狀態及地的乾燥情況。溫柔脆弱的鴿子能夠做到強壯的烏鴉沒能完成的事情,象徵著神揀選那些軟弱之人傳播福音的事工(林前1:27-29)――《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八9「但遍地上都是水,鴿子找不著落腳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亞那裡,挪亞伸手把鴿子接進方舟來。」

【創9 鴿子的習性】 斑鳩和鴿子的續航能力有限,領航員利用牠們來斷定登陸地點。牠們自行回來,就證明附近沒有可供著陸之處。鴿子居住的高度比較低,以植物為食。──《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10「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鴿子從方舟放出去。」

【創八1012「七天」——(參七410,二十九2728,五十10,出十二15,十三67)。可見古時候有七日來複的規矩(二3注)。――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八11「到了晚上,鴿子回到他那裡,嘴裡叼著一個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挪亞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

       「橄欖葉子」——從此天下的人就以橄欖葉子為和好的標號。――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橄欖樹不能在海拔高的地方生長。鴿子可銜橄欖葉回來,是水已退的證明。今天象徵和平、口銜橄欖葉的鴿子起源於此。――《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新擰下來」:暗示這片葉子不是洪水以前已有的。

         再等七天,挪亞第三次放出鴿子,它不再飛回來,可以正常地生活;故此,挪亞知道洪水確實消退了。但他仍然再等三十六天,直至他六百零一歲正月初一日那天,才開方舟窗戶,看見地面已乾了,(13);再過五十七天,就是在二月二十七日,大地全部乾透。――《串珠聖經註釋》

         橄欖葉子: 橄欖樹是四季長青、不怕水、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它同核桃樹、桑樹、杏樹一起生長在阿拉臘山的亞美尼亞(Armenia)低平地帶。“到了晚上”鴿子才返回,因為它一直飛到平地帶叼來了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這表明在平地帶的橄欖樹終於浮出了水面。和平的象徵——鴿子嘴裡叼著的橄欖葉子是受洪水洗禮的新生命及新地復活的標誌,是神給人類的和平信息。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11 橄欖葉的意義】 鴿子叼回來的橄欖葉子,顯示出橄欖樹淹沒後長出新葉所需的時間,作為洪水深度的線索。同時亦作為洪水之後新生命和豐饒的象徵。橄欖樹的生命力極強,砍伐也不易死去。這個新擰下來的嫩枝,讓挪亞知道復原已經開始。──《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12「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鴿子去,鴿子就不再回來了。」

【創八13「到挪亞六百零一歲,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乾了。挪亞撤去方舟的蓋觀看,便見地面上乾了。」

         「乾了」:和14「乾了」在原文是兩個不同的希伯來字;是指地面上沒有積水,14卻形容全地乾透。――《串珠聖經註釋》

 

【創八13~14洪水從挪亞600歲的第二個月17日開始,601歲的第二個月27日結束,歷時1年零10天。這是方舟停留在阿拉臘山后的220天。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八14「 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乾了。」

       「到了二月二十七日」——按陰曆挪亞在方舟內住了一年零十天(七11)。――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挪亞和家人逗留在方舟裏共三百七十七天(接近五十四個星期)。──《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15「神對挪亞說:」

【創八15~22挪亞出方舟獻上燔祭:挪亞出舟後立刻築壇獻祭,以示感謝。――《串珠聖經註釋》

         挪亞確認洪水結束以後,在方舟裡繼續住了57,因為挪亞在等待神的指示。挪亞和他的家人雖然希望儘快結束這長達一年的不便的方舟生活,卻因著信仰克制、忍耐自己屬肉體的欲望,一直等到神的指示出現。終於,神說話了(15),並指示挪亞開始了新的生活。挪亞做的第一件事是為神築壇,並且發誓要過全然奉獻的生活。這種信仰的態度,告訴人們在現今的生活中什麼才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神所悅納、珍惜的是最聖潔,最純潔的部分(4:4;13:13;34:26;3:9)――《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八16「“你和你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可以出方舟。」

【創八17「在你那裡凡有血肉的活物,就是飛鳥、牲畜和一切爬在地上的昆蟲,都要帶出來,叫它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興旺。”」

         滋生……興旺: 從中可看出神工作的雙重原理:他滅絕罪惡的蔓延,但祝福義人興旺。這是神在因洪水變得荒廢、遍地死屍的荒涼大地上,勉勵挪亞的安慰之言。同時也是啟示的話語,使挪亞確信,神在方舟保存後裔的目的。當被揀選的信徒處在暗淡光景時,神常用向聖徒啟示自己目的的方法來激勵他們(12:1-3;王上19:4-18;23:11)――《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陸)地,受到洪水徹底的破壞,使挪亞面對一個更嚴峻的環境。人的壽命縮減了,可居住的土地減少了,海洋變得更廣闊,地殼變得不穩定,隨時有地震,而且土地也變得貧瘠荒蕪。──《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18「於是挪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出來了。」

【創八19「一切走獸、昆蟲、飛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各從其類,也都出了方舟。」

【創八20「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

       「潔淨的」——(七2注)。「獻在壇上為燔祭」——挪亞獻燔祭是表明感謝神恩的心。――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從大洪水中出現的新一代的人離開方舟之後,築壇獻祭,開始歷史新頁。――《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燔祭」:必須用火把祭物完全燒盡,不准吃用。――《串珠聖經註釋》

         : 這詞派生於希伯來語“殺死牲畜”的詞,指“獻祭物的地方”。“壇”的英語單詞“alter”源於拉丁語“altus(高的)。這是因為壇通常築立在山坡或岩石等高處(20:24)。在這裡聖經第1次使用“壇”這個用語,或許是因為以往向神直接臨在的聖地(伊甸園)獻祭,所以不必特意設壇。燔祭: 和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一樣是以色列人所獻的5種大祭之一。燔祭是將祭物放在壇上完全焚燒,使煙氣上騰(20:40;48:15;4:10)。預表基督的贖罪之死。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20 挪亞獻祭的用意】 聖經沒有說明挪亞獻祭的用意。經文所稱的「燔祭」,在祭禮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可能比較有用的作法,是看看經文不把這祭稱為什麼。它不是贖罪祭,也不以感謝祭為名。燔祭通常與向神代求和懇請有關。反之,《* 吉加墨斯史詩》和更早期的 * 蘇美洪水故事,洪水過後所獻的祭包括了澆奠、素祭,和祭肉,來大宴諸神。古代世界獻祭的宗旨,一般來說是以飲食為禮物,平息神明的怒氣。這可能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洪水事件主角的用意。──《舊約背景註釋》

 

【創2022 祭壇的使用】 古今很多宗教都普遍使用祭壇。聖經中的祭壇通常用(鑿過或未經加工的)石塊築成。但在某些情況下,一塊大石已足夠使用了(士十三1920;撒上十四3334)。很多學者相信祭壇被視為神明的飯桌,因為普遍的觀念以為祭物是其糧食。然而這個象喻在舊約卻得不到肯定。──《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21「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聞」——這是借用的話,顯明神喜悅挪亞有謝恩的心(十一5注)。「心裡說」——(賽五十四9)。「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六5節顯明神的義怒,本句顯明神的憐恤(賽五十七16,詩一百零三14)。從挪亞到耶穌,就是神寬容忍耐世人的時候(徒十七30;羅三25)。神無論用何法試驗人,人靠自己總是站立不住(參世人敗壞圖)。起初亞當在伊甸樂園犯了罪(三119),神就讓亞當的後裔憑著良心行事為人;他們卻越久越惡,而至神用洪水滅世(六18)。神又揀選了挪亞和他的後裔,使家長掌權。自從挪亞醉酒以後(九21),他的後裔也漸漸地遠離神,遠背祂的命(十一19),甚至神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分散到各處。神就揀選亞伯蘭,叫他的後裔成國,頒律法給他們,使他們做神的子民,特為要藉著他們引導萬國的人歸從神(出十九56);但以色列人不久也違背了神(出三十二章),後來他們又屢次偏向惡道,陷於罪中。所以主耶穌來做他們的救主,他們反倒把救主釘在十字架上(約十九1415);故此神如今暫且棄絕了他們(太二十三3739)。當五旬節的時候神又設立教會(徒二章),降下聖靈住在信徒心中,幫助他們,又用恩典待人,但不久教會中也有假冒為善的種類,如同稗子生在麥中(徒五111),到了末日才能把麥子稗子十分分清(太十三章)。主耶穌二次降臨的時候,祂就要除去一切的惡人(太十三4142),捆綁魔鬼(啟二十13),用嚴厲的律法親自做王,管理祂在世上所要立的國度(耶二十三68;賽二13;耶三17;彌四2;亞八2022,十四1619)。那時候雖然是行善容易作惡難,還有人存心作惡(賽六十五20);甚至到千禧年完了,魔鬼暫被釋放;就有許多人隨從牠,受牠的迷惑,和牠一同滅亡(啟二十710,可參基督二次降臨與千禧年論第五章)。可見耶利米所說的話是不錯的,他說:「人心此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聞那馨香之氣,悅納了挪亞的祭物。挪亞全家已獲拯救,但他們是亞當的後代,仍帶有罪的遺傳。神現在應許不再用水來滅人類,世界因此有了得救的新希望。神將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讓我們看見祂救贖的新方法。這個故事將從亞伯蘭的呼召開始(十二1)。――《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生動地描寫神悅納挪亞獻上的祭品;「馨香之氣」:指燒烤祭牲時產生的撲鼻香味。雖然人類從小就心思邪惡(21),傾向犯罪違背神,但神既悅納挪亞的獻祭,就定意不再用洪水毀滅地上的生物。――《串珠聖經註釋》

         不再……咒詛: 神悅納挪亞的燔祭,向自己說的誓言。若與6:5聯繫起來考慮,這是神深入洞察人類的罪惡之後,要施憐憫而說的話。亞當墮落以後,人類成了對罪完全無能的存在。對於這樣的人類,若反復用洪水等方式咒詛的話,地和人片刻也承受不住。這不是說,不再審判罪,只是說除滅全人類的大洪水審判只局限在挪亞時代的洪水災難,而不再用洪水來審判。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馨香之氣的說法十分大膽,因為巴比倫洪水故事中粗糙地記著,諸神停止洪水的原因,是缺少了人的貢物,他們餓壞了。但是舊約不怕給人如此的印象(參詩五十815),使用了這樣生動的話語,而新約也樂於採用(弗五2)。──《丁道爾聖經註釋》

         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直譯作滿意的味道。神喜悅挪亞的供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21 馨香之氣】 本節而至於整個五經,都形容獻祭能夠產生馨香之氣──這是古代視祭物為神明食物之觀念的後遺用語。這形容的生動性遠比《* 吉加墨斯史詩》為低,這史詩描述饑餓(整個洪水時期飲食都被剝奪了)的神明「像蒼蠅一樣」擁到祭物那裡,慶幸終於得到解救。──《舊約背景註釋》

 

【創八21「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裡說, 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

{命題25}洪水之後,神是否改變祂的心意不再毀滅這個世界?

〔難題〕根據這節經文,洪水之後神答應:『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然而,彼得曾預言:『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三10)。

【解答】

洪水之後,神只答允:「不再用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是意味著不再用像這次的方法(the same way),既用「水」。神把虹放在雲中作為永遠的應許標記;第二次神要毀滅這世界必會藉助「火」,而非 「水」。「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三10)。即使如此,神不會滅去各種活物。死人復活得以救贖的乃是那不朽壞的身體。(林前十五42)。──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創八22「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永不停息了」——從此以後,所有的水災饑荒只連累了一帶地方的人,並沒有害了全世界。神將來卻要用火焚燒全世(彼後三67)。神和挪亞所立的約是不能廢去的,因為神的話不能落空;這樣的約是一面無條件的約。此等無條件的約有五:(一)與亞當(論救主,三15);(二)與挪亞(論世界,八2122);(三)與亞伯蘭(論迦南,十五1221);(四)與大衛(論王位,撒下七章);(五)與以色列人(論新約,耶三十一313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稼穡」:指播種和收割;這節強調在「地還存留的時候」,就是最後的大審判和新天新地來臨以前,季節和日夜(宇宙間的秩序)不會停止,仍會有寒來暑往,春種秋收,因神暫時不會再次施行毀滅,像 在挪亞時用洪水消滅世界和世界的生物一樣。――《串珠聖經註釋》

         這是神應許的話語,神將恢復因為洪水而破壞的生態環境,並將正常的創造秩序繼續應用在自然界中,直到基督再臨使有形質的都被烈火銷化為止(彼後3:10-13)。世上所有細小的自然規律,唯靠神大愛的應許,才能維持下去。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制定季節時令叫人可以預測大自然的變化。──《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八22「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命題26 如何稼穡收成永不止息,為何仍有饑荒?

〔難題〕神應許:「地還存留時,稼穡……永不停息」。然而在聖經時代仍有記載一些饑荒發生,沒有收成(創廿六1 ,四一 54)

【解答】

「停息」(cease;Shabath)表示結束、完了、 除去、完全停止。這節經文只應許季節(seasons)不停止而不是收成(crops)。它提到播種時期(seedtime 稼穡)和收成時期(harvestime),並不必定表示實際的,和農作物的收成。而且自從神答允挪亞後,季節從不曾間斷過。而且這個應允並沒有保證將不會有暫時的中斷。它只是陳述一年的季節固定週期永久的迴圈不停直到末日。── 賈斯樂郝威《聖經難解經文詮釋手冊》

 

【思想問題(第8, 9章)】

1 8:21-229:10-11的應許至今仍有效嗎?

  由此看來,造物主宰怎樣眷顧這個宇宙,以致我們仍可享受 的

  恩典?另參西1:17下。

2 按6:9挪亞是無可指責的,但9:21顯示他後來的生活出現什麽問題  ?

  他的兒子含為何遭受父親的咒詛?

  這整件事給我們什麽提醒?

3 根據9:10-11,神與挪亞一家的立約附有任何條件嗎?參17:1-2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