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創世記第十七章拾穗

 

【創十七1「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當時亞伯蘭離開哈蘭已經二十四年(十二4,參十七1,詩三十七7首句,瑪三6,羅十一29)。「耶和華向他顯現」——這是第五次顯現(十五21注)。「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神用這話,為要激發亞伯蘭的信心(十八14,耶三十二17,太十九26,弗三十20)。「你當在我面前做完全人」——「完全」兩個字有誠實的意思。神的旨意是要我們做完全人。(神是聖潔的,也吩咐我們要聖潔)。這並非說亞怕蘭要親自修身立德才能達到完全的地步;乃是說要靠著全能的神,在祂面前誠誠實實地行事為人。――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15章和本章記述神與亞伯蘭立約的兩個階段。亞伯蘭的信心在長久的等待中又受到考驗。信靠是完全的奉獻,有內心的堅信,也應有外在的見證。本章是神立約的重申。本節指出得神賜予的條件是在神面前“作完全人”,也就是全心全意的奉獻和信靠。

“全能的神”,希伯來文作El sadday。此字有“全有”的意思,說明神的豐盛和無窮無盡的供應。祂能應許亞伯蘭後裔繁多,也能讓在試驗中不犯罪的約伯有加倍的回報。西乃律法頒佈前,以色列人用此詞稱呼神。聖經中用這名最多的為《約伯記》,“全能者”(Shaddai)一名用了31次。《出埃及記》6章以後,因為著重記述以色列民怎樣去作與神立約的選民,所以用“耶和華”取代了“全能的神”。――《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全能」:原意是「不可抵禦的能力」,強調神無所不能。――《串珠聖經註釋》

         九十九歲的時候: 表明亞伯蘭對後裔的期望已完全斷絕,人絕望的時刻,正是神動工的時間。全能的神: 神在啟示自己的名字,“伊羅欣”(1:1)是創造和治理天地、全宇宙性神的名稱;“耶和華”(15:7)是與自己的子民立約、並成就此約的救贖神的名稱;本節“伊勒沙代”是超越自然規律、具有能力成就應許的大能神的稱呼。神用這個稱呼安慰雅各(35:11)、使摩西確信(6:3)、尋找痛苦中的約伯(40:1)――《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以實瑪利出生後,又過了十三年。全能的神。希伯來文是El ShaddaiShaddai源於一個解作的相關用字,因而把神描繪成一位站在山上的、無法抵抗的全能者。──《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12 伊勒沙代】 第1節稱神為「* 伊勒沙代」(El Shaddai),這名字在舊約中頗為常見(48次),只是傳統的翻譯比臆測好不了多少(和合本:「全能的神」)。它在舊約以外只出現過一次:士師時代一尊埃及雕像上面,有「沙代亞米」(Shaddai-Ammi)之名。然而在代爾阿拉(Deir 'Allah)的碑文中,可能也提及過名叫沙代的活物。學者最常提出的解釋,是認為「沙代」與 * 巴比倫語的「沙杜」(sadu,意即「草原、大山」)有關。──《舊約背景註釋》

 

【創十七1~8神吩咐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亞伯蘭九十九歲時,神向他顯現,吩咐他改名亞伯拉罕。神再次應許賜他無數的子孫,又把迦南地賜給他和他的後代。――《串珠聖經註釋》

 

【創十七1~22亞伯蘭離開哈蘭24年後,就是納妾、夏甲的逃跑等一連串事情發生後的第13,神再一次向經過長久忍耐考驗的亞伯蘭顯現,更加具體地更新關乎土地和後裔之約。作為更新應許的標記,神賜給亞伯蘭:①新名字;②制定了割禮的儀式。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2「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

         我就與你立約: 指以神為主導帶領的契約或與人早已簽定眾所周知的契約(6:18;9:9)――《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2~14前半部(2-8)是給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並更新土地和後裔的應許。後半部(9-14)是作為更新應許的標記,亞伯拉罕履行有關割禮的義務。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3「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

 

【創十七38 更改名字】 古代世界相信名字與權能有關。亞當給動物起名,就彰顯了統治牠們的權柄。同樣,神將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將撒萊改名叫撒拉,就表示祂是重申立 * 約的應許,並且指定這百姓是神所揀選的僕人。──《舊約背景註釋》

 

【創十七4「『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

         「我與你立約——你要做多國的父」——以色列人,以實瑪利人,以東人和米甸人都是亞伯蘭的後裔(羅四11121617,加三2931,彼前三6)。――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向亞伯蘭重申前約(見15章),在後裔之外更增添了“國度”與“君王”,應許他“作多國的父”。從本書已可見到從他而出的歷史上許多民族,包括以色列和以實瑪利,以及從他後裔大衛王一脈而生的耶穌基督。世人因祂得到救贖,基督徒遍佈全球,亞伯蘭成了《羅馬書》四17所說的:“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之父”。

亞伯蘭從此叫“亞伯拉罕”(Abraham),意思就是“多民之父”。(Ab意為“父”,ram意為“高”,raham在阿拉伯文意為“眾多”。――《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十七4 與神立約】 古代世界完全沒有神明與凡人立 * 約的對應例證。某些神明會索求,也會承諾給人優惠待遇。王通常是敘述自己怎樣小心照顧某位神祇的廟宇,神祇又怎樣以福氣作為回報。但這些例證都遠不及神有目的地與人建立的盟約關係。──《舊約背景註釋》

 

【創十七4~8雖然神的契約隨時間和場所的不同,可採取不同的形式,但無論在任何時代,其本質並不改變。本文的契約在本質上與呼召時的約(12:2,3)相同。神對亞伯拉罕重複應許的祝福是有關後裔(4-7)和土地(8)的。這個約隨著歷史發展成為兩個層面的意義:第一是世俗史的層面;第二是救贖史的層面,即隨著基督的再臨而滅亡的肉身後裔和屬世的臨時的迦南地;隨著基督的再臨而同在的屬靈後裔和永遠天上的迦南地(彼後3:10-13)――《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5「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

         「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做多國的父」——在原文上,神將自己名中的一個字母加入亞伯拉罕撒萊的名字裡,就越發顯明他們是屬乎主的。以色列人給孩子行割禮的時候,也給他們起名。這規矩是因初定割禮的時候神為亞伯蘭撒萊改名而起的(參路一59)。――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亞伯蘭」:本是「高舉之父」,「亞伯拉罕」卻指「多國之父」或「萬民之父」,表明後代眾多,足夠組成好些國家。――《串珠聖經註釋》

         亞伯蘭……亞伯拉罕: 通常希伯來人在受割禮時要重新取名(21:3,4;1:59,60;2:21)。亞伯蘭也同樣在受割禮前夕改了名。割禮和改名所具有的意義:作為更新契約的外在標誌;同時預表(7:8;4:11;西2:11)基督將來所立的新約(31:31-34;林前11:25)。亞伯蘭意為“尊貴的父”,亞伯拉罕意為“多國的父”。即使眼不能見,甚至亞伯蘭還沒有得到神應許的孩子,神卻稱他為“亞伯拉罕”,指定他為列國之父。從而這名字是神對自己的應許的再一次確認,同時也是他要成就萬人救贖歷史的預言。可見,神在給予人新生命和使命的同時,也給予人新的名字。如同神給雅各新名字“以色列”,表示“勝利”(32:27,28),給西門新名字“彼得”,表示“磐石”(1:42),同樣神賜得救的新名給所有信徒(3:15,2:17)――《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亞伯拉罕的意思是多人的父,他並且展望自己的後裔。參看第十一章27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6「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

         「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君王從你而出」——(16節,三十六3139,太一6)。――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十七7「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是要做你和你後裔的神」——(參林後六1618)。――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十七8「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

         這次立約的惟一焦點是迦南地的擁有權。神說這應許要在約書亞的帶領下應驗(書二一43)。然而,要擁有創世記十五章18節所應許的整片土地,要等到千禧年國度成立時才能實現。──《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9「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

<syncBible ref=17:9-10>

【創十七9~10  神為甚麼要人受割禮?】割禮是為人在一切事上順服祂並成為立約之民的記號。一經受割禮,就永遠成為猶太人,不能反悔。割禮也象徵與犯罪的舊生命斷絕,潔淨自己內心,並將自己獻給神。也有說是為了健康的緣故。――《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七9~14神吩咐亞伯蘭和他所有男子孫接受割禮:這割禮是神和他們立約的記號,是外面的標記;凡不受割禮的男子便是違背了神的約,要被剪除(14)。(參考:割禮──立約的記號)――《串珠聖經註釋》

         有關“割禮”(7:8)的記錄。舊約時代的割禮和立約與新約時代的洗禮和信仰關係的比較:①割禮的方法(11):割禮(circumcision)的字面意義是“以圓形切割周圍”,指切除覆蓋男性生殖器頭部的表皮;②割禮的對象(10,13):亞伯拉罕家所有男丁,包括兒子和男僕;③割禮的時期(12):出生後第8日。作為立約的標記,割禮在舊約時代的特殊含意如下:①表明人順從神的契約;②亞伯拉罕子孫的標誌;③區分以色列民族與外邦民族的標誌(14:3;撒上17:26);④提醒選民意識,象徵已成為立約群體一員的標誌;⑤使百姓永記耶和華之應許的標誌;⑥樂意遵守道德純潔的標誌;⑦對新約時代教會洗禮的預表。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猶太人雖然受了肉體上的割禮,但不明白這割禮儀式的真正屬靈意義,很多人誤認為割禮是帶來某種特權的儀式。因此割禮本身的意義已消失,在舊約時代已經有人大膽指出割禮的無效性,開始強調“心裡的割禮”(10:16;30:6;4:4;44:7)。到了新約時代,有關割禮的問題成為初期教會爭論的對象(15:1,2)。保羅在羅馬書2:25-29;4:9-13正確解釋了割禮的真正意義。真正的割禮不是肉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新約時代,肉體上的割禮已失去了意義,洗禮代替割禮,是信心和救贖的標誌。洗禮象徵基督徒與基督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不是人手所行的(西2:11)。洗禮與割禮都是信心和得救的標誌,本身不能視為信心或救贖的條件。同樣,對於那些相信、並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來說,洗禮只是他們信心的標誌。在舊約時期,割禮是表明成為立約群體一員的儀式,今天,洗禮也表示自己是屬地教會的標誌。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在這個立約過程裏,亞伯拉罕要負責的部分是受割禮,那是早期其它民族也進行的一種儀式。神在此以割禮為立約的記號(參看羅四11 )。一個希伯來人若拒絕受割禮,就是自絕於約民之外(14節)。──《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914 割禮】 * 割禮是古代近東普遍實行的青春期、豐饒崇拜或結婚的禮儀。以色列雖然不是惟一為兒子行割禮的民族,它卻有證明他們是 * 立約社群一份子的作用。用語證據顯示,割禮若是婚禮的一部分,執行者必然是新娘的男性家長,表示在這新關係中,新郎在這家庭之下得到保護。對象若是嬰兒,它主要是儀式上的劃痕,不是為了什麼建康上的理由。它包括了流血,顯示這也可算是獻祭 * 儀式,可能有取代其他民族所實行之獻人為祭的作用。等到第八天才行割禮,可能因為嬰孩死亡率高,又有首先得肯定嬰兒能否養活的用意。* 赫人也有一個儀式,在嬰兒出生後第七天執行。我們可以視割禮為神在自我啟示和與子民建立關係之際,將普通習俗轉化,訂立新(但未必完全無關之)宗旨的無數例證之一。──《舊約背景註釋》

 

【創十七10「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

     這裡首次提到割禮的設立。神與挪亞立約,以“虹”典,沒有人的責任參與其中。但亞伯拉罕之約以“割禮”為記號,割禮須由人執行,尤其須賴父母之手,因此割禮涉及人的責任。受割禮是以色列人放棄異教,進入約中成為以色列民一分子的記號。

割禮手術簡單,切割男子生殖器的包皮。此禮早行於當時中東的民族中,神現在拿來作為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後來並賦予道德上的意義,只有受了割禮的以色列男子,才可以在表明神救贖的逾越節上有分(出十二48)。――《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十七 10割禮是什麼? 信徒要遵守麼?】

    答:割禮Circumcise─—意思就是割陽皮,或稱割包皮Foreskin。此乃神與以色列人祖宗亞伯拉罕立約的證據,是以色列人世代所遵守的。這禮就是所有的男孩在生下來的第八日,都要割去一塊陽皮。(創十七914,出四25 26,路一 59,二21)。是以表示除去內體污穢,得以清潔,分別歸主為聖的意思。(申十 16)》今日信徒,按肉體說,不必受割禮,(徒十五1 2229 林前七 18 19,加五 6)。按靈性說,我們已在基督裡面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祂使我們脫去肉體的割禮,而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羅二28 29,耶九25)。真割禮乃是我們要以神的靈敬拜,其最要緊的,就是要作新造的人,(腓三3,加六 15)。──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十七10為何神在創世記十七章命令要守割禮?】

     創世記十七章沒有清楚地列出理由,也未解釋為何要設立割禮作為亞伯拉罕家族及其後裔所必受的規條。神只是說:「你們要守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11節)在亞伯拉罕的家人或後裔中,若有任何人拒絕或疏忽了守割禮,就必會與恩典的約完全隔離(14節)。因此,希伯來文民族是否守割禮,對耶和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事情。羅馬書四9-10解釋說,人得救不在乎守割禮,而是在於人類相信並接受神的應許,這樣,神就會將他的恩典施加在罪人的身上。在亞伯拉罕守割禮之前,神已稱他為義(比較創十五6,十七2324);但保羅繼續在羅馬書四章十一節裡解釋割禮的目的:「並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禮而信之人的父,使他們也算為義。」

    割禮這個儀式(即用手術割去包皮),是作為神與信徒所立的約的一個象徵和印記。結婚指環的功能也是一樣,象徵了新娘及新郎在有生之年要完全委身于對方,並作為他們彼此承諾的一個印記。因此,在神聖的典禮中除去男性器官的這部份,是一個血的印記,見證了信徒已將生命轉向神,並完全委身地為神而活,在他有生之年都依靠神的恩典而活。割禮這行動作為一個印記,可比擬舊約中表示所有權的一個印章——受割禮的人不再屬世界、撒但或自己,而是屬￿那為人類預備拯救的主耶和華自己。

歌羅西書二章十一至十三節更深入地解釋了割禮的功能:「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欲的割體。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神的功用。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上述經文包含有關割禮的三項重要意義:

1        割禮象徵地移去了作為不義器具的「肉體情欲」;若不守割禮,罪人的身體仍然是「未受割禮的肉體」。

2        守割禮的另一含意,就是向聖潔委身。在申命記十章十六節,摩西督促群眾:「所以你們要將心裡的污穢除掉(譯按:照NIV翻譯是『你的心要守割禮』,不可再硬著頸項。)這節經文顯出守割禮包含了的意思是:信徒的心要聖潔,完全向著神並服從他的話。(與此相反的意思是:那些自稱為基督徒的卻心硬和固執。)利未記二十六章四十一節提及以色列人將來的一代會被擄離開家園,但亦同時應許會原諒他們,並使他們歸回故土,    「那時他們未受割禮的心,若謙卑了,他們也服了罪孽的刑罰」。在被擄至巴比倫之前不久,先知耶利米向同胞宣告(他們無疑在嬰孩時代已受了割禮):「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裡的污穢除掉,恐怕我的憤怒,因你們的惡行發作,如火燃起,甚至無人能以熄滅。」(耶四4)由此看來,割禮含有完全委身於聖潔生活的意思,就是相信神,並服從他的誡命。

3        舊約信徒所瞭解割禮的意義,就等如新約信徒所瞭解洗禮的意義一樣——被接納作為得救的大家庭裡的一份子。基督將要在髑髏地成就的救贖大事,本來是古時希伯來人所不能知道的,但神的恩典卻將基督在十字架上犧牲的救贖,給予耶穌被釘之前的守割禮的信徒,正如耶穌拯救的大能及復活的勝利也給予新約信徒一樣。在新約與舊約的救贖中,都有神聖的印記與象徵加在信徒之上(信徒的嬰兒子女也要接受這個記號,因為藉著    信,那約的應許也同樣向他們發出)。主耶穌基督的父神要求舊約時代的信徒守割禮,亦是這位神要求在新約之下的信徒接受水的洗禮——據歌羅西書二章十一節看來,洗禮構成了在靈裡的守割禮。──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創十七11「你們都要受割禮(受割禮原文作割陽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

         「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參羅二25,林前七19,加五615,腓三3,西二11)。――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都要受割禮: 原文是“割陽皮”,在當時切除男性生殖器端部表皮的這種割禮儀式,已是中東地帶廣為流傳的習俗(21:4)。但是神這時候賦予它特殊的宗教意義,:①脫去舊人,丟棄肉體罪之污穢的象徵性表現;②象徵重生新生命的潔淨。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12「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裏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

         「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二十一4,利十二3,路一5921,約七2223,腓三5)。――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世世代代的男子: 舊約的所有儀式都象徵人子基督,所有的祭物都應當是公(雄性),而所有立約儀式也只限於男性。因為女人已包含在男性裡面(2:21-24;5:22-33),因此其效力範圍對兩性都是的適用的。生下來第八日: 選這個時間意義如下:第一,在生理上,這時的嬰兒對疼痛沒有什麼感覺,而且血凝固最快;第二,在意識上,剛生的嬰兒在七日前尚未潔淨(22:27),所以在此之前獻給神是不恰當的;第三,從救贖史上,第八日是剛過安息日的第一日,是基督復活的日子(28:1;16:2;24:1;20:1),象徵重新開始的新生命。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13「你家裏生的,和你用銀子買的,都必須受割禮;這樣,我的約就立在你們肉體上,作永遠的約。」

 

【創十七14「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約。』」

         「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參出四2426)。――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十七15「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的妻子撒萊,不可再叫撒萊,她的名要叫撒拉。」

     “撒萊”、“撒拉”二名含義相同,都是“公主”的意思。神給她一個新名字,表示可以得到特別為她而給的應許(16節)。――《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撒拉的改名不及亞伯拉罕那樣重要。撒萊的意思是我的公主,而撒拉公主。也許這次改名的意思只在於展示這事件。──《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15~21神吩咐撒萊易名撒拉:15 「撒萊」和「撒拉」本是同一個字,只不過「撒拉」是較近代的寫法;兩個字都是「公主」之意。改變了亞伯拉罕的妻子名字的讀音,可叫人更注意該名的意思;她(公主)不但要生一個兒子,且將成為

本文第一次提到,應許之子將通過撒萊出生。成就應許的一年前,神開始關注將生產應許之後裔的撒萊。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15~22君王的先祖(16)。雖然近一百歲的亞伯拉罕很難接受九十歲的太太仍會生子這一件事實,神仍重申祂的應許,吩咐要給這兒子取名叫以撒(19)。――《串珠聖經註釋》

 

【創十七1522 神有關兒子的宣告】 神明宣布將會生子,是古代近東文學中十分普遍的主題。其中最值得留意的一個,大概是迦南神祇 * 伊勒,在 * 烏加列故事《* 阿赫特》中,對達尼珥王宣布說,他在年老之時最終會得到一子。除此以外的例證,還有在 * 赫人的故事中,太陽神告訴阿普(Appu)說,他將會得到一個兒子;而在美索不達米亞文學中,沙馬士神指教基什王埃坦納(Etana)怎樣才能得到一子。經文中另一處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君王要從撒拉而出那句話。這話表示他的家系長久不滅,並且十分成功。──《舊約背景註釋》

 

【創十七16「我必賜福給她,也要使你從她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他;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

 

【創十七17「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裏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麼?撒拉已經九十歲了,還能生養麼?』」

         「亞伯拉罕就俯伏在地」——他俯伏在地是顯明敬畏的心(3節)。「喜笑」——(二十一6,羅四1920)。亞伯拉罕以撒拉為最可喜的,甚至發笑;但他未必十分相信(本節後半),故此神在第19節中又應許他生子的話以堅固他的信心。「心裡說:一百歲的人還能得孩子嗎」——(來十一12)。――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亞伯拉罕不只“喜笑”,還勸神就讓以實瑪利做他的後裔算了。這是他信心的又一次失足(參十六1注)。神再次堅定他(19節)。信心的道路在神的慈愛中越走越堅定。――《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有些人認為亞伯拉罕喜笑,是因為心裏快樂,但第18節顯出那是一種疑惑,因為他掙紮怎樣把他的信心與當時的情況配合。──《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17~27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已經年紀老邁,叫他們生孩子,實在難以置信。亞伯拉罕雖因信心蒙神稱義,但要他相信神這個應許也是困難的;不過,他還是照著神的吩咐去行了(十七22~27)。可見,即使信心之父也會有懷疑的時候。當你開始懷疑神的引導時,要效法亞伯拉罕,專注於神實現祂應許的承諾,並繼續順服祂。――《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七18「亞伯拉罕對神說:『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

         「但願以實瑪利活在禰面前」——(二十節)。亞伯拉罕恐怕神除滅以實瑪利,因此為他祈禱;這就顯明他也信服神論以撒所說的話(16節注)。神不讓以實瑪利做亞伯拉罕的正後嗣,有三個緣故:(一)以實瑪利是出於受咒詛的宗族,(他的母親乃是含的後裔);(二)以實瑪利乃是從人意生的(參約一13);(三)以實瑪利也是婢女的兒子(參加四212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亞伯拉罕擔心約外的兒子以實瑪利被排除在神的祝福之外,為他兒子的將來禱告懇求神。若把本節的“但願以實瑪利”譯為“以實瑪利也要”比較通順。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19「神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

     “以撒”就是“喜笑”的意思。以撒的出生與眾不同,神的應許決不落空,祂能完成人認為絕無可能只有“暗笑”的事(十八12)。――《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以撒」:本是「他笑」的意思,在這裡可指神向以撒微笑,也暗示亞伯拉罕曾經譏笑和不相信神的應許。――《串珠聖經註釋》

         與他堅定所立的約: 又一次明確啟示了神救贖史的應許:神通過人不斷地繁延,表明救贖之約不單單局限於一個人或一個時代,而是隨著歷史繼續發展、擴大,最終將普遍用於全人類。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以撒的意思是他笑了。神特別指定他,而不是以實瑪利,作這約的繼承者。──《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20「至於以實瑪利,我也應允你,我必賜福給他,使他昌盛、極其繁多,他必生十二個族長,我也要使他成為大國。」

     神的祝福不只給以色列民,也有福分留給以實瑪利。做後裔的不只是以色列民,神也為全人類預備了更美好的新的恩典之約(參羅九933)。――《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這個關於以實瑪利的應許在第二十五章1216節應驗了。──《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21「到明年這時節,撒拉必給你生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

         到明年這時節: 通過重申應許,啟示了以撒誕生的具體時間。象這樣,啟示按著神的計畫逐漸展現在人類面前,這個應許在21:2得到成就。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在法律上,兩夫婦所生的兒子要成為後嗣,即使他的出生晚於使女(妾侍)所生的兒子。──《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22「神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開他上升去了。」

         「離開他上升去了」:反映出神用人可見的方式或形式向亞伯拉罕顯現,使他好像看見神站起來走了。――《串珠聖經註釋》

 

【創十七22~27亞伯拉罕遵從神的吩咐:就在那天,他自己和家裡的男丁都一同受了割禮。――《串珠聖經註釋》

         亞伯拉罕順從的動人故事:①絕對的順從,亞伯拉罕從沒提問割禮的原因和理由,只是遵照神的命令默默順從;②立即順從,在神命令那日,他不顧周圍的嘲笑和反對,義無反顧地順從;③完全的順從,儘管他已是九十九歲的老人,卻謙卑地、以新的心完全順從神的話語,絲毫沒有加減。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十七23「正當那日,亞伯拉罕遵著神的命,給他的兒子以實瑪利和家裏的一切男子,無論是在家裏生的,是用銀子買的,都行了割禮。」

     亞伯拉罕全家,不分老幼,不分主奴,都在當天接受了立約的記號,進入了與神立的同一個約。不只確立了與神的關係,也是彼此間全新的關係的開始。有人把這一天稱為舊約“教會”的誕生日,和新約五旬節生靈降臨,教會誕生,先後輝映。

希伯來人的家庭成員,有父母、子女、媳婦、孫輩、奴僕及奴僕所生的兒女。父親是家長,在未設立祭司制度時,兼任祭司的工作(比較伯一5;出十二2627)。――《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創十七23~27亞伯拉罕的順服是即時的,因為他當天便為自己和全家人行了割禮。──《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十七24「亞伯拉罕受割禮的時候,年九十九歲。」

 

【創十七25「他兒子以實瑪利受割禮的時候,年十三歲。」

 

【創十七26「正當那日,亞伯拉罕和他兒子以實瑪利,一同受了割禮。」

 

【創十七27「家裏所有的人,無論是在家裏生的,是用銀子從外人買的,也都一同受了割禮。」

 

【思想問題(第17章)】

1 有學者認為本章內神跟亞伯蘭所立的約與15章的約是同一約的兩個階段,你同意麽?

  試找出二者相同的地方以及神對亞伯蘭不同的要求。

2 割禮是亞伯拉罕與神立約的標誌(11),意義深長。

  試從下列經文思想割禮的意義:14; 5:9; 4:4

3 神清楚應許亞伯拉罕他的妻子撒萊會生兒子之時,亞伯拉罕有什麽反應?

  最後他怎樣接受神的應許?

  你對神在聖經中的應許有懷疑嗎?

  亞伯拉罕給你什麽榜樣?

4 神為何在立約的應許中特別提到以實瑪利(20)呢?參16:11-12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