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二十八章拾穗 【創廿八1】「以撒叫了雅各來,給他祝福,並囑咐他說:『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為妻。」 「以撒叫了雅各來,給他祝福」——這一次以撒願意為雅各祝福,與前一次不同(來十一20)。――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不要娶迦南的女子為妻: 聽到利百加的提議,以撒應該想起父親亞伯拉罕的信仰(24:3,4),在當時艱難的環境下,依然讓自己與同族人結婚。以撒悔恨因疏忽讓以掃與外幫女子結婚(26:34),因此囑咐被祝福的繼承人雅各,千萬不要再犯這種錯誤。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1~9】以撒打發雅各前往哈蘭:他叫雅各到跟前,祝福他,吩咐他不要娶當地迦南女子為妻,要遠道前往外祖父土利那裡,娶拉班的女兒為妻。――《串珠聖經註釋》 【創廿八1~22】雅各開始了飽經風霜的一生。雅各欺騙父親奪得對長子的祝福,為了逃避哥哥的報復,孤身離開迦南地別是巴逃到800km以外的巴旦亞蘭外婆家,這時他77歲,20年艱苦的寄居生活即將開始。本文的目的,並非要記錄雅各的悲慘處境,而是要強調亞伯拉罕、以撒的神耶和華,在這種境況下對雅各施以無條件的大愛和永不止息的恩惠。體現:①被揀選的百姓無論走到何處,無論遇到何種境況,神時刻與他們同在;②越是孤單難過,神的恩典和安慰也會越大。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2】「你起身往巴旦亞蘭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裏,在你母舅拉班的女兒中娶一女為妻。」 「到你外祖彼土利家」——(二十四28、50注)。――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巴旦亞蘭”:參二十五20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巴旦亞蘭」:乃指亞蘭之地。以掃知道父親吩咐雅各不可跟迦南的女子結婚後,才曉得原來父親不喜歡迦南女子(自然包括他的兩個妻子);故此,他娶了以實瑪利的女兒瑪哈拉為妻,希望可以重新博得父親的歡心;瑪哈拉是以實瑪利的女兒,是名正言順亞伯拉罕的後裔。――《串珠聖經註釋》 “巴旦亞蘭”。在巴勒斯坦以東。參看第二十五章20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拉班的女兒中,娶一女為妻: 回應神呼召(12:1)的子民,要保守耶和華信仰的純真和聖潔。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2 巴旦亞蘭】 這地名只在創世記出現,它若果不是指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一帶(=二十四10之「* 兩河的亞蘭」),就可能是哈蘭的別名。在 * 亞喀得語中,巴旦努(padanu)和哈蘭努(harranu)都是「途徑」、「道路」的意思。無論如何,雅各所得的指示,是要回到祖家,按照內族通婚的習俗找一位妻子。──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3】「願全能的神賜福給你,使你生養眾多,成為多族」 「願全能的神賜福給你」——神為亞怕拉罕祝福的時候曾用這名稱——「全能的神」(十七1)。――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全能的神” (希伯來文是E lShaddai)形容神為難以抵抗的全能者。參看第十七章1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廿八3~4】與亞伯拉罕多次領受的約的祝福(13:15-17;15:18-21;17:2-8;22:16-18)內容相同,可以看出立約的祝福,從亞伯拉罕、以撒傳到了雅各。這祝福有兩個不變的應許,關乎蒙福後裔的昌盛和後裔所居之地。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4】「將應許亞伯拉罕的福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為業,就是神賜給亞伯拉罕的地。』」 「將應許亞伯拉罕的福賜給你」——以撒這一次為雅各所祝的福比先前更大。――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應許要賜給亞伯拉罕的土地(比較一五18~21),那時已經保證屬於雅各和他的後裔。──《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廿八5】「以撒打發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亞蘭去,到亞蘭人彼土利的兒子拉班那裏。拉班是雅各、以掃的母舅。」 聖經不是按以掃和雅各的出生順序,提到以掃和雅各的母舅,而是說雅各和以掃的母舅。作者根據聖經救贖史的目的,無視肉身的先後順序,而從屬靈的優先順序進行記錄(5:32;11:27)。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5 亞蘭人】 * 亞蘭人的來源有很多疑難之處。他們要到主前第二千年紀後期,* 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一世(Tiglath-Pileser I,主前1114~1076年)的年表中,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記錄中首次出現。主前九世紀的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提到過大馬色的幾位亞蘭王(包括哈薛和便哈達三世)。然而這都是先祖記述的事蹟發生後好幾個世紀的事。用亞蘭人一語描述亞伯拉罕和雅各,比較可能是指亞蘭未曾凝聚成後世文獻所述的國家以前,散居在上美索不達米亞的部落。按照 * 楔形文字之文學中其他的案例,亞蘭一名可能原本是這個地區的名字(參 * 舊巴比倫時代之西帕爾安南坦〔Sippar-Amnantum〕),後來才用來形容當地的居民。現有的證據顯示在主前第二千年紀整段時期之內,亞蘭人都是在上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居住,首先是以村民和遊牧民族的身分,後來成為政治聯盟的國家。──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6】「以掃見以撒已經給雅各祝福,而且打發他往巴旦亞蘭去,在那裏娶妻,並見祝福的時候囑咐他說:『不要娶迦南的女子為妻。』」 【創廿八6~9】以掃把不被父母認可、沒能得到父親祝福的原因,歸結於外邦出身的妻子。所以到了晚年他又結了第三次婚,這次婚姻只不過再一次證實以掃不適合作聖約繼承人的事實。他的錯誤:①忽視儘管以實瑪利家族是亞伯拉罕的血統,卻是從神的祝福中分離出來、在立約之外的民族;②他原來的妻子既沒死亡,又沒離婚,他卻因要得祝福的野心,輕忽神定下的一夫一妻制(2:24;26:34;36:1-5)。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7】「又見雅各聽從父母的話往巴旦亞蘭去了」 【創廿八8】「以掃就曉得他父親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 【創廿八9】「便往以實瑪利那裏去,在他二妻之外又娶了瑪哈拉為妻。他是亞伯拉罕兒子以實瑪利的女兒,尼拜約的妹子。」 「……又娶了瑪哈拉為妻,她是亞伯拉罕兒子以實瑪利的女兒」——以掃娶本族的女兒為妻,似乎有一點悔改的心;但他的意思不過是要討父母的歡喜(8節,二十六34~35,二十七46),並沒有向神悔改。【比方】米甲照樣用血氣的方法討耶和華的喜歡(士十七12~13)。「尼拜約的妹子」——尼拜約就是以實瑪利的長子(二十五13);他的妹子瑪哈拉又名巴實抹(三十六3)。――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參二十六34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往以實瑪利那裏去”。即往以實瑪利家人那裏去。以實瑪利在十四年前已經逝世了。留意以掃入贅以實瑪利家的時候,並沒有拋棄他的外邦妻子。參看第二十六章34節的腳註。──《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廿八10】「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哈蘭離別是巴約有一千二百里。――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雅各離父出走時,已經77歲(比較亞伯蘭進入迦南地時是75歲),是這樣推算出來的:雅各的幼子約瑟在埃及做宰相時年30歲(四十一46);約瑟任相後經過七年的豐收和兩年的饑荒,共為9年,年三十九才接雅各全家下埃及(四十五6),雅各為130歲(四十七9)。據此,約瑟出生時,雅各已有91歲。雅各在巴旦亞蘭拉班那裡工作了14年才生下約瑟(比較三十25;二十九18,21,27),由此可以推出雅各離家是在77歲。比較二十七1注和三十五27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出了別是巴: 第一,為了逃避以掃的報復,第二,為了從母親的家族中娶妻,雅各離開了溫暖的家和心愛的父母。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10~12】雅各夢見神的天梯:雅各離開了溫暖的家,流浪到一個地方(後名為伯特利),在野外以石頭當枕席地而睡。他作了一夢,看見一道梯子從地上通到天上,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耶穌曾用這梯比喻 自己是人和神之間的橋樑(約1:51)。――《串珠聖經註釋》 【創二十八10~12 雅各的行程】 雅各所走的是縱貫山地的山脊大道,由別是巴經希伯崙、伯特利、示劍,然後在伯善與大幹道(Great Trunk Road)會合。從別是巴到伯特利大約是兩日時間(約60哩),走到哈蘭的旅程則需時一個多月(約550哩)。──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10~17雅各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有何意義?】 答:雅各走向哈蘭的路途上,在他躺臥靜息的時刻,「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12)耶和華是站在那個天梯上,親自向雅各說話保證,從今以後他要作那許多應許的繼承人,並且與他同在,成全所有的應許(13-15)。至於那個梯子就是一種暗示,應許的終極目的,乃是要把屬天國度的福氣帶到地上來;又把他的需要與祈求帶到神的面前;而神也願意差遣他的使者下來幫助。這無疑地是要表明天與地是真正相連的,神的應許終要在地實現如在天。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約一51)。由此可知雅各所夢見的梯子,乃為基督之身的預表,他是信徒上升神國的天梯,一切禱告祈求由他而升達天庭,一切恩典和福氣的應許由他而降下來(約一17,十四3,6,提前二5)。當雅各從睡夢中醒了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在恐懼的心情下,知道他所在的地方,乃是神的殿,天的門(16,17)。這異象無疑堅固了雅各對神的信心,對他一生的影響極其重大。――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廿八10~22】對一直生活在家裡、溫順的雅各來說,身上只備有一根杖(32:10),向外婆家哈蘭的逃亡路程,一定充滿艱難(10,11節)。但比起舒適的帳棚,在逆境中,雅各更深感受到與神交通(12-15節)、向神許願的體驗(16-22節)。我們應該認識:①在聖徒成聖的過程中,苦難和逆境是必需的(彼前1:6,7);②聖徒會藉著逆境成長為純潔火熱的信仰之人<伯2:7,關於苦難>。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11】「到了一個地方,因為太陽落了,就在那裏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裏躺臥睡了」 「……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塊石頭,枕在頭下,在那裡躺臥睡了」——雅各這樣獨自在野地露宿是可怕。雅各犯罪的結果有八:(一)得罪父親;(二)遠離母親;(三)以掃忿恨;(四)棄家奔逃;(五)獨自在外;(六)不知將來;(七)良心有愧;(八)遠離迦南——就是應許之地。雖然如此,雅各還盼望蒙神的揀選,將應許亞伯拉罕的福賜給他;以撒也才用這話為他祝福(4節)。所以當時雅各的心裡有信心和懼怕,彼此相爭。――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廿八12】「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廈使者梯子上,上去下來」——這夢可以比較主耶穌所論的話(約一51)——耶穌是我們的登天梯。一切禱告祈求由祂而升;一切的恩典福氣由祂而降(約一17十四6,提前二5)。――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雅各的一個特別經歷,是夢見天梯,他認識神與他同在。(16~17節)。“梯子”指拾級而登的“階梯”,象徵神與人交通。天使在階梯上“上去下來”,人的需要可以傳達到神面前,神的幫助可直接臨到人。天梯表示神應許雅各,保護他與他同在(15節)。主耶穌曾用雅各的梯子自喻(約一51)。 雅各有此恩典的經歷之後,在他的許願中開始稱耶和華為“我的神”(21節,參二十七20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梯子”。更像是樓梯或階梯。──《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夢見: 雅各在淒慘的逃亡路上,由於疲勞和恐懼悄然入睡。神通過夢給他安慰和鼓勵(伯33:15,16)。梯子的頭頂著天: 這梯子連接立約之神居住的天及立約之後裔居住的地,象徵立約的核心——基督。這是為了表明只有借著成為梯子的基督,罪惡的人類才能與神有真正屬靈的交通。在人類墮落後,天與地之間的溝通只有通過這個梯子才有可能,除此之外,人類再沒有路可以到達天上(約10:9;徒4:12)。現在,這個梯子竟屹立在無力、戰兢躺臥在地上的雅各面前。神的使者: 指天使(詩103:20-22;來1:14)<16:7,耶和華的使者>。上去下來: 表明天使的工作,天使把人類的祈求送達神那裡,再把神的幫助、保護和恩惠帶給人類(詩34:7;91:11;太18:10;來1:14)。這預示基督的代禱事工(約1:51)。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13】「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或譯: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 【創廿八13~15】神應許賜福雅各:這應許包括:把迦南地賜給雅各和他的後代(13);雅各的後代要多如塵沙,且萬國要因他的後代而蒙福(14);神也要和雅各同在,帶領他返回故鄉(15)。――《串珠聖經註釋》 神指出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後,便向雅各重申亞伯拉罕之約,更應許無論雅各往何處去,神都與他同在。──《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梯子之約是神與雅各的祖父亞伯拉罕之約的重複及繼承。雅各作為將來的選民之祖,代表所有信神的人接受聖約。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13~15 梯子】 雅各夢中所見的梯子或階梯,是天地之間的通道。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用 * 亞喀得語中等同的字眼,來描述神明的使者想要從一個境界轉移另一個境界時,所用的途徑。這個神話中的階梯,就是 * 巴比倫人要藉廟塔建築表達的事物。興建這些廟塔的目的,是為神明提供一條下降到廟宇和城鎮的路途。依雅各的背景,他應該熟悉這個概念,能夠作出這樣的結論:所在之地是貫通兩個世界的門戶,因此屬乎聖地。他在夢中雖然看見階梯,又看見使者(天使)藉此在兩個境界之間轉移(出發執行使命或完成歸回,不是行列或遊行),卻沒有表示耶和華曾經使用,祂只是站在階梯旁邊而已(這是本節之希伯來慣用語的正確翻譯)。──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14】「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 「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薩那樣多……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參十二23,十三14~16,二十二18,二十六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創廿八15】「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 「我也與你同在」——聖書中蒙這應許的人有五:(一)雅各——受主恩約;(二)選民——奮勇向前(申三十一7~8);(三)約書亞——為主爭戰(書一58);(四)所羅門——竭力做工(代上二十八20);(五)信徒——一心靠主(來十三5~6)。雅各所受神竇貴的應許有三:(-)我與你同在——神的交通;(二)我必保佑你——神的護庇;(三)我必領你歸回——神的引導。――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神是全宇宙的主,不是某一地的神,無論我們往那裡去,祂都與我們同在。――《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總不離棄你: 對雅各來說,此時神的保護和同行的應許非常及時。摩西死後,這個應許同樣臨到繼承以色列指揮權,即將投入戰鬥的新領袖約書亞身上(書1:5);也在大衛死後,臨到完成聖殿建造的年輕所羅門身上(代上廿八20);在主升天後,臨到留在地上,要完成福音使命的心愛門徒身上(太廿八20);臨到苦難和逆境中,努力保持聖潔的我們身上(來13:5)。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16】「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 「雅各睡醒了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他的意思說:我先前恐怕耶和華離棄了我,現在卻知道祂還是與我同在(11節注)。雅各本不知道他在耶和華的眼中是何等寶貴。(也有人以為雅各不十分明白神是無所不在的,故此神借著這夢教訓他)。――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耶和華真在這裡: 雅各突然意識到,神不僅降臨在祖先們敬虔敬拜的壇上,也在疲勞、孤獨、恐懼纏繞的睡夢中顯現。說明神降臨不是因為人築的壇聖潔,而是神降臨的地方將變成聖潔之地。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16~17 神的殿、天的門】 雅各睡醒後稱這聖地為神的殿(伯特利)、天的門。按照 * 亞喀得神話,使者所用的階梯往上通往天的門,神祇的廟宇則在階梯底下。如此守護神就能離開神明的聚會,降臨到進行崇拜的處所。──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二十八16~22】雅各對神的回應: 1 他感到驚慌,因為他竟然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遇見神,而當時的人認為面對面看見神的人必會死亡(士6:23)。 2 他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18),作一個紀念碑;「澆油」:表明該碑是神聖地方的記號。 3 他就許願以耶和華為他的神(21);耶和華不再只是亞伯拉罕和以撒的神(13),也是雅各的神。他更立志在該地建造祭壇敬拜神(參35:7);也要把神賜給他的一切獻上十分之一(22)。――《串珠聖經註釋》 【創廿八17】「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 「神的殿」——就是神顯現施恩與人的地方。――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就懼怕: 人看到聖潔的神降臨,便會產生如此感覺(出廿八18;賽6:5;啟1:17)。神的殿……天的門: 用修辭手法描寫在夢中見到的場面(12節)。預表日後的新耶路撒冷(啟21:10,12,22-27)。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18】「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 「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澆油」就是分別為聖的意思(利八10~12,民七1,出三十26~30)。猶太的行路人常常帶著油為做飯或抹腳等用(參露十33~34)當時雅各將油獻給神,顯出克己報恩的心,實在值得佩服。――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古人用石柱做立約的記號,澆油是分別為聖的儀式(參出三十25)。――《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澆油”。一個奉獻祭壇的做法。──《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廿八18~19】為了紀念顯現的神,為了牢記此事,雅各採取的方法:①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18節);②給那地方起名“伯特利”,是“神殿”之意(19節)。預表將要在此建造神的殿,作為向神獻祭的地方,是人類深遠、古老的宗教儀式。在經歷特別的宗教體驗後,通常按人的性情,都覺得事情所發生的地方神聖,值得紀念。後來,因著神的恩典雅各成就了此願望(35:7,15)。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18~19 柱子和膏抹】 聖柱和立起來的石頭早至主前第四千年紀以前,已經是古代近東有名的崇拜方式。它在迦南的 * 祭儀設施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基色的邱壇是例證之一,以色列人在亞拉得所建的廟宇中也有案例。此外立石有時也可用作紀念碑。這一類的石柱底部有時設有盆子,學者推測是作澆奠(液體的祭物)之用,雅各在三十五章14節就是這樣做。將膏油倒在石柱上,就算是行奉獻之禮。──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18,19雅各把石頭立作柱子澆上油是什麼意思?】 答:「雅書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18)。這個柱子是特意用來紀念耶和華神在這個地點顯現過,原是含有古代閃族的習慣,但他不是出於迷信鬼神的動機。到了後來,因有人妄拜柱像或石像,與迦南人寺廟中之敗德儀式發生連帶的關係,神就禁止人立柱子了(利廿六1,申十六22)。至於澆油的意義,就是表示分別為聖,如同摩西曾用聖膏油抹會幕,膏亞倫作祭司,使之成聖一樣(利八10-12 ,民七1,出卅26-20 )。在猶大的旅客,也時常帶著油,為做餐或抹腳之用(參路十33,44),當時雅各將這油澆在柱子上,表示獻給神,顯出其分別為聖與向神感恩的心態。這實在是值得我們佩服而應當效法的(參卅五7,14,15)。雅各就給他那作夢的地方起名叫伯特利,意思就是神的殿。――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創廿八19】「他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他就給那地方起名伯特利」——這地在耶路撒冷以北約三十六裡,正在往示劍去的那條路上;亞伯拉罕曾在此處築了祭壇(十二8,十三3~4)。――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伯特利(意為“神的殿”)因雅各見異象成為信徒憑信心可得屬天福氣的表徵,是保羅在《以弗所書》一17~23所說的信徒蒙恩召的非常盼望。――《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伯特利”的意思是“神的殿”,這名字成為附近的路斯城的名字。──《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創二十八19 伯特利/路斯】 創世記二十三2的註釋已經提及過,地名隨新人種的出現或重要事件而改變。伯特利在耶路撒冷以北不遠之處,是山地中部的重鎮。一條東西要道就在南面經過,是客旅交會之處,也是設立 * 祭儀場所的理想地方。有學者臆測路斯是城邑的本名,伯特利(直譯「神的殿」)是城外獨立的祭儀場所。以色列人在當地定居之後,此地與亞伯拉罕(十二8)和雅各的關係導致舊名被淘汰。──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20】「雅各許願說:『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 「雅各說:神若與我同在……」——這「若」是大概有「既然」的意思(15節首旬);不然,雅各所說的話就如與神爭交易。――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許願 <民30:1-16,許願和起誓>。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20~22】表面上看,雅各的許願採用的是對祝福的報答形式,但在心裡,卻是他從信心發出的感恩許願。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20~22 許願】 願是有條件的承諾,其對象幾乎必然是神。古代世界最普遍的願,是請求神明時作出的。典型的條件是求神供應或保護,願所許的則通常是給神獻上禮物。犧牲是最常見的禮物,但也有可能是指給予神殿或祭司的其他禮物。還願一般是在神殿公開進行的。雅各之願的條件到第21節結尾為止,他承諾條件滿足後獻上十分之一。──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創廿八21】「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 平平安安地回到……家: 為了躲避以掃的報復,雅各向神發出的禱告。信實的神應允了這禱告(33:4)。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 表達要以耶和華為自己的神,一生事奉神的意志,也是雅各的信仰告白。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廿八22】「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 「柱子」——因後來有人妄拜,神就禁止人立柱子(利二十六1,申十六22)。「神的殿」——(參三十五15)。「十分之一」——(參十四20)。可見在摩西以先就已經有十分捐一的事。―― 丁良才《創世紀註釋》 “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是說這石柱永志雅各與神在伯特利(神的殿)相晤。 雅各答應獻上十分之一,承認耶和華為他的神。舊約時代,什一奉獻未立為法例前是自願的。新約遵行此原則(林前十六2)。――《啟導本聖經創世記註釋》 獻上“十分之一”,或什一奉獻,是閃族人常有的做法。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承認其奉獻對象的優越地位(比較一四20)。──《創世記雷氏研讀本》 必作神的殿: 日後雅各還了這個願(35:7)。伯特利(35:14,15)成為紀念神向他的百姓顯現及同在的處所。在以後的世代,也成為象徵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的地點的永恆模型。凡你所賜給的……十分之一: 十一奉獻是謙卑的信仰告白——自己的一切都是神所賜的。
――《聖經精讀本──創世記註解》 【創二十八22 什一奉獻】 在古代世界,什一往往是稅收的制度。收取的有時是廟宇,有時是王。由於金錢經常不是個人入息和財富的衡量方法,所有財物都在計算什一時包括在內,雅各「凡你所賜給我的」就是這個意思。雅各的什一奉獻很明顯是自願而非強制的,不可與任何稅收相提並論。伯特利沒有廟宇,也沒有祭司,雅各的什一奉獻交給誰呢?雅各可能預期所得的財富都是羊群牛群。若然,他的什一奉獻就是在伯特利獻上犧牲。── 華爾頓《創世記背景註釋》 【思想問題(第28章)】 1 雅各人生的另一階段是怎樣的? 2 以撒為何吩咐雅各娶拉班的一個女兒為妻? 3 利百加原希望雅各暫往哈蘭躲避一段日子然後再回家,但她似乎從此再看不到雅各。 基督徒由此可學到什麽功課? 4 從雅各離開父家前,以撒對他的祝福看來,以撒對神給他父親亞伯拉罕的應許持什麽態度? 5 為什麽神要在夢中向雅各顯現? 6 雅各見異夢後,對神的認識是怎樣的? 他向神許什麽願? 他的態度和反應正確嗎? 有什麽值得我們仿效? 7 試比較以撒對雅各的祝福與神對雅各的應許。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