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十二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創十二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這是神第二次呼召亞伯拉罕。第一次的呼召,只把他帶到半路上;第二次的呼召,纔把他帶到迦南地。感謝神,我們能作基督徒,是因為神的堅持不放,不是我們自己去抓住神。如果憑著我們自己去作基督徒,我們早就失去了。――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亞伯拉罕本來所住的地方,是在迦勒底的吾珥。那是一個事奉偶像的地方。他的父親他拉,就是住在那邊事奉偶像的(書廿四2)。神把亞伯拉罕呼召出來,在消極方面是要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要他遠離事奉偶像的事;在積極方面是要他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也就是往迦南地去,在那地事奉這一位天地的主、至高的神。――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創十二1】「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 這是神對亞伯蘭第二次的呼召,第一次的呼召是當亞伯蘭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哈蘭的時候」。(徒7:2) 亞伯蘭離開迦勒底人之地,但他似乎走得不夠遠。他居留哈蘭的日子,聖經的記載全付闕如,這是一件何等嚴肅的暗示!但神一直堅持祂當初的呼召。我們有時候希望要借著拖延來改變神向我們的要求。神並不如此做,因祂從來不會廢棄祂多年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目標。我們可能讓它滑掉,但神卻不是這樣。 從神的觀點來看,哈蘭並不比米所波大米強多少。亞伯蘭在稍向前移之後也許就躊躇滿志,但神卻呼召他進入一個指定的地方(迦南美地)。一切真正的呼召都是高的呼召。讓我們不要滿足於「半路的涼亭」。問題不在於我們從起點已經走了多遠,乃在於我們的心是否仍放在神的目的上。——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創十二1】「你要離開。」 一粒麥子沒有不落在地裡而完全死去的。這是亞伯蘭的經驗,他在本地本族雖很重要,但是人的想法與道路完全不是神的。亞伯蘭的人生蒙福,必須先到應許之地,在他本來的生活整個結束之後。每個人在蒙福之前,成為祝福之先,必無可避免地承受神的命令:「你要離開,願意死去!」 離開偶像之地——在大河那邊,那些地方都是敬奉偶像的。亞伯蘭若留居在那裡,必接觸污穢之物。所以神要他離開可受傳染的範圍,使他的家族保持純正的信仰,相信獨一的真神。你有否接觸黑暗的事,與惡者與偶像有關呢?離開、隔絕,決不觸摸污穢。要保持清潔,因為你是要作主的器皿。要看自己是死的。 離開後的孤寂——「我只呼召他,使他為大。」你若不願單獨去,就落在地上死了吧!神先要將我們降至最卑微,然後要提我們升至最尊貴。單獨應付世界,其實仍是在絕多數。 離開後有信心——「他出去,還不知道往哪裡去。」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冒險。但是他伸腳出來,沒有踏空,卻站在岩石上。每天在曠野上行行重行行,他一切需要必迎刃而解,一直到蒙福之地。死只是生命之門。他在哈蘭看自己是死的,就在世界各處的土地上結果累累。── 邁爾《珍貴的片刻》 【創十二1離開本地、本族、父家】「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亞伯拉罕的福是大福,所以蒙此福的原因有四種: 一、離開本地──本地是指拜偶像之鄉,與神為敵之地,或說是罪惡之淵深。這裡是指離開世界而言。 二、離開本族──本族指一切虛偽的人情關係。這裡是說不再隨從今世的風俗、人情而行。 三、離開父家──父家指血統關係,要離開這些,愛就純一了;愛血統不要過於愛主,要專一不雜。 四、順服到底──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不自己揀選,順從神的安排,照神指示而行,必蒙大福。 所蒙的福是: 一、得大國──國者,指權柄。我們所蒙屬靈之福是要先服從神的權柄,這是一切蒙福之源。 二、得大名──不是自己求名,而是因主得大名,使人都看出我們是屬天的子民,與世人有區別。 三、叫別人得福──為主作見證,把別人引到主前。 四、勝過仇敵──只要有此心志,緊靠跟從,誰也無法勝過我們了。——
李慕聖《晨光》 【創十二1信心之父】「你要離開…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人類的“文明”這個觀念,在希臘和拉丁文中,本來是同一字源,從而衍生城市,家居,安適等字。這是說,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城市是個好的地方。 【創十二1~2 放棄家園的信心】在這段經文中所形容的信心,是一種放棄家園的信心。這種信心是我們按神旨意,成就神計畫一個不可缺少的信心,可叫它做宣教的信心;今天環顧普世差傳工作,這種心志是非常重要。自從一九六五年起,我對差傳工作開始關懷,並且我深信,一個教會最大的使命是遵行參與宣教工作,拓展神的國度。教會除了要信徒得到教導、交通和成長外,更需要完成神託付的大使命。 當我們回顧西方宣教歷史時,看見很多西方宣教士放棄家園,離鄉別井來到東方工作,將福音傳播;並且有很多客死異鄉的。亞伯拉罕的信心,在於當吩咐他時,他便聽命而行。這表明他信靠順服的靈性。當我們生活在世上的時候,有很多屬世的東西,似乎不斷纏繞凓我們;致我們搬家時,對於拔根離開,感到萬分困難。這可以代表我們生活的方向和方式的寫照;我們拼命地置業,買股票來保值,這不是錯誤,可是當神要呼召你作宣教工作時,很多基督徒就不能拔出深入生活的根了。假若我們好像亞伯拉罕一樣,認識自己不過是寄居的客旅;我們就不會被某地方的生活所轄制,我們的流動性就會很高,需要搬往別處亦很容易。──
張子華《從列祖生平看基督徒生命特徵》 【創十二1~3 萬世的祝福,是因一人的順服而踏出第一步……】當亞伯蘭一聽到神的呼召,就憑著信心離開哈蘭,前往迦南。神與他立約,告訴他將要建立一個大國。神還說不單這一族要蒙福,地上萬族都要因亞伯蘭的後裔得福。以色列由亞伯蘭而出,他要跟隨神,並影響與他有邦交的國家。耶穌基督降世拯救人類,也是從亞伯蘭的直系所生,世人靠著祂得以與神建立關係,得到無窮福樂。――《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二1~7因你蒙福】 最近我讀創世記第十二章時,對其中的第二節,領悟到一個嶄新的含義。從前我也讀過幾回這一段經文,但我總是先入為主的被「亞伯拉罕的約」這觀念所限制,因而忽略這一句話也適用於每一位基督徒。請注意上帝對這位先祖所說的:「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亞伯拉罕要成為別人得福的原因——上帝賜福給他,這並不是為他自己本身的享受,乃是為了讓其他的人也因他得福。 對基督徒而言,這是絕對的真實的。主將奇異的恩典賜給我們,他希望我們和那些失落的靈魂分享。我們這些信靠耶穌的一群,既然蒙主憐憫獲得拯救,也應當去「使別人」同蒙救恩。我們在主裡面獲得飽足,也應當出去向每一個人傳救恩的信息。(參閱馬可十六15)如此,在別人陷於困境時,你幫助他,當你自己遇到困難時,就必得到安慰。保羅特別強調這一點,他說:「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是慈愛的天父,也是一切幫助的來源!他在我們各樣的患難上幫助我們,使我們能夠用他所賜給我們的幫助,去幫助遭遇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3、4) 請不要忘記上帝對亞伯拉罕說的:「我必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原主也藉著你使別人得福。——R.W.D.——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創十二2】「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神對於亞伯拉罕的呼召,不只是要他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去,並且要使他成為一個大國。神的目的,是要得著一班人作祂的子民。神呼召亞伯拉罕,就是為了要揀選他和他的後裔作子民。換句話說,神揀選祂的子民是從亞伯拉罕起頭的。亞伯拉罕的被揀選,就是說,神在許多人中召出一個人來為著祂自己,神要得著一班子民為著祂自己。――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創十二2】神所立的拯救者,從肉身說,乃是出於蒙神揀選的以色列門;而出於這一位救贖主的新族類,在神的旨意裏面,正是蒙召與祂同工,使列國和世人蒙到救贖。這是聖經中最基本的啟示,也是神對亞伯蘭所說的話裏重要的涵意。神所以要叫亞伯蘭成為大國,並且賜福給他,叫他的名為大,就是因為要他叫別人得福。今天教會的存在,正是為著叫萬有蒙福。如果教會忽略了這一個,她就全然失敗,結局必然被神棄絕。――
摩根《話中之光》 【創十二2 神引導亞伯蘭離開,是為了更大的使命。若神引導我時,我……】神應許賜福亞伯蘭,使他成為大國,不過有一個條件──他要順服神,就是離開家鄉和親友,到神所應許的地方去。亞伯蘭順服了神的旨意,為神所應許的將來更大的祝福而離開家鄉。神可能想使用你作更偉大的事奉,而引導你到別的地方去。不要讓目前安全舒適的生活令我們忽略了神對我們的計劃。――《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二3】「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可見神沒有忘記萬族。不過,神賜福給地上萬族的方法,不是直接的,乃是藉著亞伯拉罕。神揀選一個人,這一個人是一個器皿;從一個人,有了一個家;從一個家,有了一個國;從一個國,有了地上的萬族。神不是自己直接使萬族得福,神是先在一個人身上作工,使萬族因他得福。神要將祂自己的恩典、能力和權柄,完全盛在一個人的裏面,然後臨到所有的人。這是亞伯拉罕蒙揀選的原則。這一個原則,一直繼續到今天。――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創十二5 神帶領以色列人所到之地……】神計劃要建立一個民族,稱為屬祂自己的百姓。祂呼召亞伯蘭離開一個不敬奉真神、又以自我為中心的吾珥城,前往肥沃的迦南地,建立一個以神為中心、注重道德的國家。迦南地面積雖小,卻是以色列歷史的焦點、基督教的起源地,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二7】「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亞伯拉罕在神向他顯現的地方,築了一座壇。除非神向人顯現,人是不會主動的將自己的一切獻給神的。但當那一天神遇見了亞伯蘭,就在那一天神得著了他的生命。亞伯蘭並不知道奉獻的道理,也沒有人勸他去奉獻自己。這也許是很好的,因為那些傳講奉獻道理的人,我恐怕他們本身並不一定是奉獻給神的人。許多明白奉獻道理的人,卻不大認識奉獻的實際。可是亞伯蘭遇見了神,所以他就為神築了一座壇。你只要稍為瞥見了神,你就會永遠屬於祂的。兩千年來,教會的歷史都一直證實這件事。 有一首詩的副歌:「我是祂的,我是祂的,榮耀歸祂名,我是祂的。」不認識什麼是奉獻的人,不會寫這樣的話。 不是人挑選神去奉獻,乃是神揀選人來奉獻。能夠來事奉神的人,是尊榮的人。——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創十二7 舊約中有形的祭壇,是神人相遇的地方──我生命中的祭壇,是築在甚麼地方?】許多宗教都有祭壇,但對於神的子民來說,壇不單是獻祭的地方,更象徵與神相交,紀念與神的相遇。粗糙的石頭和泥土築成的壇會保留在適當的地方多年,提醒人們神的保守和應許。 有兩個原因使亞伯蘭經常為神造壇:(1)為禱告和敬拜;(2)提醒自己神給他賜福的應許。亞伯蘭若沒有經常更新對神的愛和忠誠,他的靈命就會死去。築壇幫助亞伯蘭謹記神是他生命的中心。恆常的敬拜幫助我們記得神的旨意,並促使我們順服祂。――《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二7~8基督徒生活的三個原則】「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 參:創十二7~9;十三2~4;十八2;啟十七1~6;路二一34~36;太二十六41;弗六18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啟十七3) 基督徒的生活、工作(事奉)與道路都有一定的準則,反之就永也無法達到美好的地步,甚至是無法站得住腳。這個生活的準則是:不離開帳棚的生活。 帳棚的意思,就是寄居(彼前二11),又是臨時的(彼後一13)。我們在世上不要有所長期依靠或留戀的,否則就要被累住了心(路二一35)。所以說,這才是我們的生活原則。 像使徒保羅說:“弟兄們,我對你們說:時候減少了。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林前七29─31) 我們若不存著寄居的態度,就很難以在這末世被保守、清心持守在主面前。許多人都要被世上的物質摸著,如同網羅一樣被纏在其中,因而成了撒但、惡者的俘虜。 我們的工作就是祭壇,以事奉神、尋求神,與神交通為念。只要能保持有帳棚的生活,則必可有禱告的事奉;另一面要常有祭壇,才會使我們的生活不遷往所多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失去了祭壇,也要改變帳棚;失去了帳棚的,就要停止祭壇;若得著地上的一切產業之後,他的事奉必要出問題,就不可能有與神美好的交通,更不可能有屬靈的份量或亮光。 一個離棄祭壇的人,怎能不戀慕地上的福分呢?沒有了祭壇的事奉,要想不受世界的迷惑、吸引、纏累,那就不容易了。我們的道路,今世總歸是走在曠野;在末世中,凡不注重曠野的人,就難識破大淫婦的奧秘,就不懂得大淫婦的奧秘。 一切教會中錯誤的教訓、道理,甚至行為,都要牢籠迷惑許多人,但那肯去到曠野的人,必可識破它的迷霧,而不受其惑。 曠野是沒有物質享受的,是沒有人聲嘈雜的,是不與人爭、不與人吵的,是只顧與神交通的,是不慕肉體、人情、享樂的,只能與主交通,極渴慕明白主心,得主啟示的。曠野就是打倒肉體,成全心靈,捨棄世界,追求屬靈,向己死而向主活。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識破大淫婦,及她迷惑人的邪術,就是那似是而非的假道理,殺害忠僕的邪道。只有一個能夠過曠野生活的人,才能逃避它的迷惑及殺害。所以,我們應當保持過曠野生活的態度,度在世的光陰,就可以看出了淫婦的淫行。 過帳棚生活,做祭壇工作,走曠野道路,這是基督徒過得勝人生的三個準則、三大要素。失去了這些,就很難保持自己正確的、美好的活在主的道中。——
李慕聖《晨光》 【創十二8】「從那裏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伯特利」在原文的意思是「神的家」。迦南地有一個特點,就是說,神的子民是神的殿,是神的家。神救我們,不只要我們作一個好的基督徒,並且要我們和祂的眾兒女在一起成為神的家,成為一個身體。所以我們不應該有個人的「自由」。求神拯救我們脫離一切的個人主義。――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怎麼能認識身體的生命呢?根本的條件是你的帳棚要搭在伯特利和艾的中間。「艾」在原文的意思是「堆」。伯特利是神的家;艾是一個堆,荒涼的堆。荒涼的堆就是指舊造。艾所代表的,就是舊造。我們如果要面向神的家,那就必須背朝著荒涼的堆。換句話說,一個基督徒如果肉體的生命沒有受過對付,他就不能知道基督身體的生命。進入基督的身體,享受身體的生命,活出身體的生命,是從對付肉體的生命起的,是從對付天然的生命起的。肉體沒有受過對付,而要活出一個身體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事。――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創十二9】「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 他的失敗就在這裏:神帶領他到神的家,但是他不能長住在那裏,卻漸漸往南遷移;雖然他沒有立刻下到埃及去,可是他已經到了南地,就是與埃及交界的地方。他一到了與埃及交界的地方,就很容易下到埃及去。結果,在那裏撒了謊,被法老責備,受了頂大的羞辱(10~20節)。―― 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創十二9~10;十三18;參二十1絕對順服神旨】「後來亞伯蘭又漸漸往南地去。…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倫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一個人一靠近世界就會漸漸落下去,先是一點點還不要緊,慢慢的,就在不知不覺的時候,陷入到罪惡的淤泥坑中去了。 人遵行神的旨意,是屬靈的道路,都是極其絕對的,離開罪不能藕斷絲連,非絕對不能勝過他,是要一刀兩斷的。所有屬靈的道路,都是要以絕對的心來遵行的,離開是乾脆的。不要漸漸的,一漸漸就離不開,一絕對都能離開。對付罪、對於人情、對於世俗都是要以絕對的態度,否則就不能勝過了。 主的旨意不清楚,只好不動。一清楚就必須馬上跟上去,就不能再等,不能說先遵行一點。那不行,必須得放下一切去遵行,這樣就會有新的啟示,才會有靈的真實長進,才會有新的敬拜。 我們的靈性得不到長進的原因,許多時候是我們遵行順服的不夠絕對、不夠乾脆。我們得不著亮光,得不著啟示,也是這個緣故。不能即時搬開帳棚,有時我們的道路不清楚,是因我們沒有把帳棚搬起來。 當我們把帳棚一搬開時,第一步路就會顯明出來了。屬靈的路是走上第一步,才會顯出第二步;有了順服,才會有亮光,這是互聯的;有光的指示,就得順服,一順服,第二步亮光又來了;第一個不順服,第二個就不來。 對於罪也是這樣,非絕對就不能勝過,一有光時,馬上就對付,漸漸就有力量了,愈對付愈有力量,罪就必不能做我們的王了。——
李慕聖《晨光》 【創十二10 跟隨神也會碰到攔阻與挑戰!要是如此,我該……】亞伯蘭在饑荒中前往埃及尋求食物。神剛呼召亞伯蘭來到迦南地,為何卻遇上饑荒呢?這是要考驗亞伯蘭的信心。他通過了。他面對這困難,沒有懷疑神的引領。有許多信徒在立志跟從神的時候,會立刻遇到重大的攔阻。當我們遇到這種試驗時,不要猜疑神的作為,要運用神賜給我們的智慧,就像亞伯蘭暫居埃及時一樣,等候新的機會。――《靈修版聖經註釋》 【創十二10~19 講誠實話的信心】信心的表現是要講出真實的話,換句話說,那就是說實話的信心。神要求我們有一個真理表達的信心。因為說謊話是屬撒但的行為;我們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說謊。我們要成為一個誠實無過的人,那就要我們有說實話的信心來生活。 在過去曾經有一種「處境神學」的學說,其中附和這學說的一個學者曾經與另一位三一神學院的學者,在芝加哥大學辯論究竟能否在一些處境中,所說的謊話是可被接納,是對的。那處境神學問那三一神學院的教授:「假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些日本兵在追殺我們中國的同胞,並且其中有一個逃到你的家中,你把他藏起來。稍後,日本兵來到你家搜查,知道你是基督徒,便不斷查問那中國逃犯在哪裡?有沒有在你家中?」那處境神學家就會否認,並且強調可以在這情況下說謊;但那三一神學院學者有智慧地說:「在這個罪惡的世界,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做。到時我可能也講謊話,但我不會認為那次講的謊話是對的。我事後會跪在神的跟前,祈求祂的赦免,並且在神面前認罪。」這個對話的節錄和人物,是我經過修改;用中國和日本較與我們關切的史實,作背景的調校。 今天的世界,說謊話的人所接受的。俗語常說:「忠忠直直,終須乞食。」這是一般人生活的價值觀;但是,我們是基督徒,我們必須有說實話的信心。──
張子華《從列祖生平看基督徒生命特徵》 【創十二11~13 因著懼怕而產生的謊話,是否也在拖垮著我?】亞伯蘭出於恐懼,叫撒萊只講出部分的真相,說她是他的妹妹。她的確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但也是他的妻子(二十12)。 亞伯蘭企圖欺騙埃及人,他懼怕如果他們知道實情,就會殺死他來奪取撒萊。撒萊的財富、美貌,和政治聯姻的機會,使法老渴慕納她入後宮。亞伯蘭作為撒萊的哥哥,就會大得尊榮;但是作為她的丈夫,則有生命危險;因為除非亞伯蘭被殺,撒萊是不能進入法老後宮的。亞伯蘭對神的保護失去了信心,即使神已給他應許,他也只說出部分的真相。但隱瞞事實,他的麻煩更多。這說明撒謊只會使罪惡帶來的後果更複雜。──《靈修版聖經註釋》 【懷恩早禱】 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3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4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5 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 6 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裡.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 7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8 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9 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 10 那地遭遇饑荒,因饑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 18 法老就召了亞伯蘭來,說,你這向我作的是甚麼事呢,為甚麼沒有告訴我他是你的妻子. 19 為甚麼說,他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他取來要作我的妻子.現在你的妻子在這裡,可以帶他走罷。 20 於是法老吩咐人將亞伯蘭和他妻子,並他所有的都送走了。 個人禱告感言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1-3 讚美萬事萬有的主宰,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感謝祢賜我們清晨,從祢的懷中領取新的一天,是信實極其廣大的一天。求祢每早晨提醒,提醒我們的耳朵,叫我們能聽見,僕受教者一樣。開啟我們的耳朵,叫我們今日從心中聽從,絕不反叛,也不違抗,也不後退,更不會偏行己路,叫我們專心一意按真理而行,為主而活,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自己成為眾人的福杯。 慈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在面對疫情的轉變時,能神情堅定如石頭。求主幫助我們能面無懼色地面對頻生的天災人禍,災難雖然像山火般猛烈,一次又一次地燒毀我們心靈的嫩草和信心的幼苗,但我們堅信我們將不致抱愧蒙羞,因為我們靠著祢加給我們的力量,凡事都能得勝有餘。 感謝讚美主耶穌,祢甘心樂意來為我們成就救恩,祢單以父的事為念,專心讓天父的心意成就,感謝祢為我們鋪了一條全心信靠祢的路徑,叫我們不必半信半疑,更不要半途而廢,順從一半,停在半路上。求主耶穌幫助我們認清召命,看見祢交付我們的使命,方向,計劃,目的。主耶穌幫助我們明白祢要揀選一個人或一個器皿時,我們不是已經是個完全人,乃是要肯及願意付上代價去接受祢的預備、陶造和操練,在一次又一次更新變化中,成為聖潔,才能合乎主用。每一次的軟弱和難處中,祢要我們更順服、更依靠祢,而不是遠離神,偏行己路。 主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在面對自己的軟弱和問題時,仍放不下堅持己見,不願順服上帝的開路,在漸漸倒退中,不知不覺間離棄神,甚至在困難來臨時,更加用作藉口,把責任推卸給祢。忘記當我們刻意遠離祢的同在,我們就失去祢的祝福,面前就會出現及遇到問題,若繼續用自己的方法,結果就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智慧的聖靈,求祢開我們的眼睛,看見天父對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個人,都有獨特的使命和心意。拉著我們的手,放下我們自己熟習的環境、生活和群體,去跟隨神。願為這召命付上代價。不是為賺得全世界而付上代價,乃為天父託付的工作和使命付上代價,明白付出的代價是放下,才有空間去領受更大的能力和祝福。甘願離開五彩繽紛,看似文明先進的吾珥,起步邁向天父應許的迦南。禁止我們的心不知足於神的預備,和不滿足於神的供應。幫助我們不會在面對飢荒困難,竟羨慕埃及的富庶,就用自己的計謀和方法,認為自己能造出比神更好的果效。結果在恐懼和擔心中,碰了一鼻子灰。 溫柔良善的聖靈,求祢提醒我們不要只貪一時的興奮,沒有弄清祢的呼召和啟示,就自告奮勇,以自己個人所具備的學問、才幹、金錢、地位、經驗和聲望,來投入事奉,以至曇花一現,不能持久。感謝聖靈祢對我們的包容,也賜我們彼此包容的能力。明白我們縱然失信,祢仍是可信的。知道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幫助我們能丟棄萬事看作糞土,以得著基督為至寶,努力向著標竿直跑。 禱告乃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誠心所願!──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