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創世記第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創世記第十一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創世記第十一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創世記第十一章文字釋經證道(張策)

創世紀第十一章讀經筆記(麥穗)

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李廷樞)

 

 

創世記第十一章讀經劄記   王國顯

 

高舉並傳揚人的自己

  在第十一章裏,要特別指出一件事情。建立巴別的事是在閃的第五代子孫時發生的。這件事情不僅是個別人的問題,而是集體的問題。所以,第一節說的天下人間,也就是當時所有活著的人都包括在裏頭,捲進這件事的裏面。要注意這個事實,他們往東邊移到示拿地。這個遷移是所有的人跟著寧錄走。寧錄是含的第四代子孫,他從埃及出來到了示拿地,而所有的人都往東遷移,我們有理由說這些人是跟寧錄走的,到了示拿地就聚居在那裏。他發覺示拿地確實是很好,他們就不再打算離開示拿地。如果用屬靈的眼光來看這事,就可以看到事情的嚴重性。

  就著當時的現實環境看,也可以看到其嚴重性。因為示拿是一個平原,人在那裏生活確實是太好了。這被稱為人類文化的搖籃的地區,是美所波大米亞平原。是被稱為人類文化的搖籃的,可想而知那是一個甚麼樣的好地方。當他們聚居在那裏的時候,他們就說,我們不要分散,這地方太好了,就留在這裏好了。但是其中還有一個意思,他們也許是受了寧錄的影響,覺得人確實是了不起。所以,他們想到一個問題,建立一個城,就住在城裏面,不再分散了。他們建立這個城不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乃是為了不再分散。

  在第四節裏所記的有兩個目的。頭一個目的是傳揚人的名,第二個目的就是不要分散。我們來注意這樣的心思。神讓他們分散在全地,為了要他們繁茂昌盛。神要他們尋求神,但他們說,我們的名字是了不起的,我們這一班人也是了不起的,我們尋求自己的滿足就夠了。

  傳揚自己的名的起源是在該隱。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想傳揚自己的名,現代人爭權奪利也是為了名。這種情形在當時已經完全顯露了,是集體的顯露。更嚴重一點的是,他們要蓋一個塔,塔頂要通到天上去。為何會有這樣的念頭呢?下面就說,為要傳揚我們的名,不要分散在全地。這就叫我們曉得他們建立這個通上天的塔的目的。能將塔建立到天上去,也就是說人到天上去是可以憑著自己。神不讓我們去,我們自己去,我們要與天比高,一定要勝過天,從那時候直到現在,人裏面的東西就是如此。要注意的還不是一些個別的情形,這段歷史所顯明的是一個集體的悖逆。這個集體也就是當時的全體。從挪亞的醉酒到建立巴別塔,和洪水之後的人的光景顯露出來,說出了亞當的生命不解決,罪人的事實就沒有辦法停止。

  有一件事還要提一下的,神將他們的口音變亂了,不讓他們停留在頂撞神的心思裏,免得神在那個時候將他們毀滅了。這是神的好意,但是很多人不領會這點,以為神怕了他們,所以才這樣作。我們計算人作這些事的時候,挪亞還沒有去世,閃也還未死,含和雅弗大概也還沒有死。經過洪水而能活著的人還健在,但他們已經完全忘記了洪水的事,全體聯合起來對抗神。人墮落到了這樣的地步,從個別的到整體。所以說,除了神的救贖以外,人是沒有前途的,原因就在這裏。我們讀這幾章聖經時,如果只看到當時歷史的經過,而沒有看到屬靈的事實,我們就不知道其中的嚴重性,也不知道神對人的忍耐。感謝神的憐憫,讓我們看見,也讓我們知道人的本性在神的面前是那樣的可憎。我們只有等候神的憐憫,我們實在需要神的憐憫,要不住的尋求神的憐憫。但願神藉著今次所讀的話,讓我們有更明確的看見,求主憐憫我們。

 

13神給亞伯蘭的呼召(十一10至十二9)

 

  在十一章裏有兩個家譜,這兩個家譜各有不同的目的和意義。在看這兩個家譜之前,我們首先要留意,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裏,講到神在創造裏的恢復,藉這創造來恢復神的目的。但到了第十一章的時候,這個目的就好像發展到盡頭了。因為亞當的墮落,不單是外面的行為的問題,而是生命性質的問題。生命敗壞了,所以敗壞的情形就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厲害,到了十一章的時候,實在是到了盡頭。所以神就變亂了他們的口音,攔阻墮落的光景繼續發展。當然這只是攔阻他們集體的墮落,雖然集體的墮落可以攔住,但人的墮落,仍然是在人的裏面。因此到了第十一章,聖靈提出了兩個家譜。

兩個家譜指明兩種屬靈的光景

  這兩個家譜很有意思,因為在這兩個家譜裏,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一件事。在十一章的下半和十二章的開頭,我們就看見一件嚴重的事情,這是一件屬於好的事。那麼它的嚴重是在甚麼地方呢?是神藉著他的選召來恢復他的計畫。以前是藉著創造來恢復他的旨意,但這件事情被打岔了,不可能再繼續往前了。所以神就在選召的裏面,也可以說是在救贖的裏頭來顯明他榮耀的恢復。

  正因為是這樣,從十一章的第一個家譜裏面,我們可以看到的頭一件事情,就是在亞當的裏頭,再沒有路可以走了。所以,你看到這個家譜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把這個家譜跟第五章的家譜作比較就差得很遠了。雖然,表面上都是活了多少歲,然後生兒養女,又活了多少歲。但在第五章裏,你可以看見挪亞,可以看見瑪土撒拉,可以看見以諾,你可以看見有些人是跟著神的心思往前走的。但在十一章裏,我們再看不見這些事情了。同時,我們又看見人的壽數已經縮短了。這種情形,表達了一個趨勢,在亞當裏已經沒有路了。人就只有一條路,就是不能活下去。在第五章裏看到,活了多少歲就死了,但這裏卻沒有看到。只是說到再活了多少歲。再活了多少歲是不能繼續活下去了,這句話一直隱藏在這裏,就叫我們領會到,在亞當裏的人,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是頭一個意思。

  另外的一個意思,我們看見第一個家譜到甚麼地方停止呢?是到了亞伯蘭就停止的。很顯然,這個家譜是要將亞伯蘭引出來,而亞伯蘭就是神所選召的第一個人。所以,這個家譜叫人看見在亞當裏面沒有路,但另一方面又叫人看見神在選召方面給人另外的一條路。另外的一條路是甚麼樣的路呢?這是一條恩典的路,一條應許的路,一條選召的路。雖然用了三個不同的詞來形容這一條路,卻是指著同一件事情,只是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是了。是恩典,是選召,又是救贖。所以,這個家譜到亞伯蘭的時候就停止在那裏。

接受選召的亞伯蘭

  正因為這樣,我就不得不提出一件事情,讓弟兄姊妹們來注意。不然的話,若是弟兄姊妹們不小心去讀,一點問題都沒有,倘若一小心去讀,就立刻發生困擾。因為在這個家譜的末了,說到他拉生了三個兒子,頭一個是亞伯蘭。按著我們的觀念來說,那麼頭一個,一定是長子。如果我們用這個觀念來管轄了我們的心思,若再讀下去,就會讀出難處來了。第一個難處是他拉是否到了七十歲就一下子生出三個兒子呢?另一個難處是在第十二章裏面,提到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是七十五歲。他出哈蘭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死了。那麼,七十歲加七十五歲只不過是一百四十五歲,但在第十一章裏,是說他拉一共活了二百零五歲。這就差了好幾十年。那麼問題又來了,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呢?弟兄姊妹,我可以說,亞伯蘭是最小的兒子。他拉是在七十歲時開始生兒子,但頭一個不是亞伯蘭,而是哈蘭。亞伯蘭是小兒子,但因為這個家譜的目的是要引出亞伯蘭,所以,亞伯蘭就跑到前頭來了。正如猶大是第四個兒子,但在神的應許的承受上,他是排在前頭的。這一點,我們在聖經上常常看到這一種例子。

  為甚麼說哈蘭是大兒子?我們要找出根據來。我們看第二個家譜時,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哈蘭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孫子就是羅得,他是跟亞伯蘭在一起的。所以在年齡上,亞伯蘭跟他是不相上下的。另外呢,哈蘭又生了兩個女兒,其中的一個就給了哈蘭的弟弟拿鶴作妻子。很自然你就可以看到哈蘭是長子。所以,他的兒女和兩個弟弟的年齡相差不遠。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家譜主要是引出亞伯蘭。所以一到亞伯蘭的時候,這個次序就不再因生下來的次序作排列了。

  但問題又來了,如果我們以現代人的倫理觀念來看,叔叔娶了侄女兒為妻子。再看下去的時候,亞伯蘭又娶了同父異母的妹妹為妻子。我們會覺得他們為甚麼會這樣作?但我不能不提醒弟兄姊妹,他們那個時候,可算是人類的起頭,人類並不是很多。洪水以後,人建造巴別塔,乃是閃的第五代。寧錄是含的第四代,但嚴格來說,寧錄應該是含的第三代子孫。連含自己算在裏面纔是第四代。閃跟法勒是一樣,如果不把閃算進去就只有四代,將閃算進去才有五代。如果將閃算進去的話,到亞伯蘭就是第十代。如果不把閃算進去,到亞伯蘭就是第九代的子孫。所以,這九代人的當中,他們的親屬關係仍是很密切的。因此在他們的婚姻當中所顯明的倫理關係,就沒有後來的人那麼嚴謹了。所以由開始到擴張,這種情形是非常的自然的。我們不是用現代的觀念來看當時的情形,也不是用律法的觀念來看當時的情形。

選召是要啟示救贖

  讓我們回到這一個地方來,上一次我們提到當巴別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挪亞還沒有死,閃也沒有死。當時挪亞大概是八百零一歲,閃大概是二百九十九歲。他們還活著,他們看見這些人在神面前的悖逆。而那些人是看見洪水的見證人,但仍是硬著頸項悖逆神。因此就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到了這一個日子,人的需要,就是生命的改換。生命不改換的話,人就一直墮落下去。

  既然生命要改換,但在這樣的一種情形底下,生命怎麼能得到改換呢?這只有在神的恩典的作工底下,人的生命才有改換的可能。那麼,神怎樣在恩典裏面作工呢?是神將恩典普遍的放出去,或是用另外的一個方法來把恩典顯明呢?如果是普遍放出去的話,那並沒有解決問題,而人墮落的根源也沒有受到對付。所以,在這裏我們看見神的恩典並不是普遍的開放出去,乃是一個選召。用一個救贖的應許來選召人。在神這一方面是選召,在人這一方面是揀選神,求告神。

  我們回到第三章裏面去看,人的墮落是因為人不揀選神。現在神要選召人的時候,神就把人揀選神作為一個原則。人如果揀選神,那就在神所選召的範圍裏,這些人就能夠承受恩典。所以,從這裏開始,由亞伯蘭起,我們就看見神的選召。我們並沒有看見神選召亞伯蘭的整個家族,而只是看見神選召亞伯蘭一個人。在以後的日子,我們也看見神不是揀選亞伯蘭所有的子孫,而是揀選亞伯蘭的兒子以撒的子孫。所以,我們無論從亞伯蘭身上往前看或者往後看,都看見這項選召的法則。

離開拜偶像的吾珥

  現在我們要注意,在第十一章裏,我們看見一件重要的事實。當亞伯蘭離開吾珥的時候,在十一章裏給我們看見是他父親把他帶動的。離開吾珥好像不是亞伯蘭揀選神的結果,或者是神選召亞伯蘭的結果。我們並沒有看見亞伯蘭怎樣活在神的面前,神為甚麼會選上他呢?在這裏,我們要談一談吾珥當時的情形。吾珥仍然是在巴比倫,仍然是在示拿地,仍然是在巴別這個範圍裏面。在亞伯蘭的時候,雖然他是洪水以後的第十代,但當時人的墮落,都是繼承該隱的後代的情形。那時的人數雖然並不是太多,但墮落的情形卻並不簡單。當時雖然是經過洪水之後的第十代,但文化卻是十分的發達。

  根據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結果。證明了吾珥是當時文化非常發達,也是非常繁榮的地方,人的生活內容也是非常糜爛的。從現在所挖掘出來的記錄和古物,就顯出了當時的人的生活情況。人們沒有辦法想像得到,在亞伯蘭的時候,吾珥已經有一個非常完善的圖書館了。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文化的發達。所以,上一次我們提到示拿是人類文化的搖籃是有事實根據的。

  在當時,人拜偶像的情形已經是非常的普遍。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亞伯蘭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他自己裏面卻感覺到過不去。也許從他的祖先所傳流下來那段洪水的故事,使他心裏有尋求神的意念。所以,他在神面前就有一個尋求,這個尋求在吾珥就開始,一直到進入迦南之後就發展得比較明顯。所以,當讀到第十二章及以後的時候,我們發覺亞伯蘭身上有一個記號,那一個記號就是築壇。你看他到每一個地方都是築壇,築壇作甚麼呢?求告神。因此,我們看見,這是一件非常突出的事情。當然,在吾珥的時候,亞伯蘭對神的認識仍然是有限的。所以當神呼召他的時候,他不能作主。也許他把這件事交通給他的父親,大概他的父親為人也比較正派一點,所以他父親也想離開吾珥。所以,你就看見在十一章裏,他父親就帶同他和他的太太並羅得離開吾珥。

  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們就要回到使徒行傳第七章裏看看。那裏講到司提反在傳福音的時候,怎樣說到出吾珥的情形,使徒行傳第七章第二節那裏說,司提反說,諸位父兄請聽!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還未住炳蘭的時候,榮耀的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徒七2-3)神要亞伯蘭離開吾珥,這是神直接向亞伯蘭講的話。但在那個時候亞伯拉罕沒有完全領會神的旨意。所以,我剛才說亞伯蘭將這件事情提出來與他父親交通。跟父親交通之後,父親也覺得蠻好,所以父子倆就動身離開吾珥。

  只是這樣作並不是神的目的。因為神的選召乃是選召亞伯蘭,並沒有將他拉包括在內。既然這一次亞伯蘭是帶著一條尾巴離開吾珥。所以他們走到哈蘭的時候,就不能再往前走了。是甚麼原因使他們不能再往前走呢?我猜(當然我們不能知道準確的事實,但我常常說,將來我們見主的時候,以前的事情就會清楚了。)非常可能是他拉年紀老邁,走到哈蘭的時候就不能再走了,就停在那裏,也死在那裏。

── 王國顯《活了就死了──創世記讀經劄記》

 

 

創世記第十一章讀經記錄   蔣繼書

 

11:1-2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當時,挪亞的後裔他們就都住在一起,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示拿地,那是一片平原。

“口音”,原文是嘴唇,有一樣的嘴唇。

“往東遷移的時候”肯定在那個時候。假如說阿拉臘山(方舟所在的地方)是在土耳其 這個地方,土耳其是靠近地中海這一邊往西邊),他們要從西邊往東邊遷移。看來不一 定是所有的人都遷移,是一部分或大部分人往東邊走,走到示拿地他們就停下來了。看見這地方很好,停下來就在那裡建一座城,還要建一座塔,還要建一個塔頂。這個塔頂要通 天,這個“頂”字原文是“頭”,這個頭很重要。城是底層,慢慢往上就是塔,往天上走 了。當時,他們想到要有頭啦,這個頭就是代表要把他們的名字傳揚出去。

 

11 4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他們不是要傳揚耶和華的名,不是要來敬拜耶和華他們是要傳揚他們的名。這裡我們看 見,人的魂在那裡活動了,人要在神以外活動了。當然,這肯定是撒但在後面引誘他們,要他們背叛神、離幵

“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這就是他們要彼此聯合起來。聯合是人的辦法神對人不是聯合,而是叫人合一。合一是在基督裡面,在神的帶領下合一。不是 組織和組織,系統和系統的聯合,這都是人的辦法,人的辦法常常是聯而不合。曾經有人把幾個教會聯合在一起,他們也聯合了。你出一個長老他出一個長老但是,維持不了多久,就分開了。分得更厲害,吵架更厲害,那個聯合不是從神來的,是從人來的。

 

11 5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在這裡神就看見他們所作的。要注意這個磚的問題:亞當犯罪墮落後,神詛咒了這個地。神告訴亞當說你要耕種這個地,地要給你食物。

3 17-18 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了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 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

請記得這個地是受了詛咒。地的目的是要人在那裡勞動,供養人的生命生長菜蔬出來, 要讓人維持生命,還要供養畜牲的生命。人要靠這個地生活下去,讓人的生命延續。這是神對亞當說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拿土來做磚。到了第11章,人用地的土做磚了。“磚”,在原文的意思是白、白色的因為那個時候的磚看來是白色的。把磚做好了就用火來燒,就要變硬了。他們就把這地的用途改變了。做磚的目的,就是用人的辦法來建造一座城、一座塔,來傳揚人自己的名。

聖經告訴我們神所有的建造是用石頭,不用磚。磚是人做的,不是神要人做的,神所有的建造都是用石頭。

 

列王紀上5: 15-18所羅門用七萬杠抬的八萬在山上鑿石頭的。此外,所羅門用三千三百督工的,監管工人。王下令,人就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所羅門的匠人和希蘭的匠人並迦巴勒人都將石頭,預備木料和石頭建殿

神所做的都是用石頭,人用的是磚頭。

 

哥林多前書3 12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

這裡用石頭、而且是很寶貴的石頭建造教會,建造教會是用石頭,不是磚。

 

彼得前書2 4主乃是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神所揀選、所寶貴的。

主耶穌是活石,活石就是生命的石頭。活就是生命,我們也像活石所以在神面前建造是用石頭。

我年青的時候我們青年弟兄在老弟兄面前,有時他批評我們說:你做的這些都叫磚頭。 那意思就是說:你用自己的辦法去做不是石頭,只有神的,才是石頭。 11: 1-9,他們做磚的意思就是要傳揚他們自己的名所以,神就把他們的言語變了, 把他們分散了。在示拿地那個地方,他們的言語就開始改變了,不通了。這樣,他們就不可能用人的辦法來聯合了,他們被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巴別”這個字是從創10: 10節來的“他國的起頭是巴別”。所以可以說,寧錄開始的混亂。

 

11 6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起”,這個字在原文有兩個意思:

1開始。要用人的辦法開始宣揚人的名、自己的名聲。

2干犯、背棄:他們不要神了。

因此,神就把他們分散了。這裡告訴我們人背叛神,人用自己的辦法傳揚自己的名,這是神不喜悅的。神在這個地上要建一個國,亞當在地上那個伊甸園裡,神交給他管理那個 地,神要藉著亞當來管理。神是希望人不要背棄神、干犯神。如果人要離棄神、干犯神 人照自己的肉體在那裡活動,最後就是死亡這不是神所允許的。所以,神不希望人用自己的肉體所做的事繼續下去。創世記第11章,人就開始分散了,這個分散不是全部人分散。 聖經告訴我們,他們是從西往東遷移的時候來到了示拿地還有的人還沒有遷過來的,就 在西方。到了示拿地,有些人往西方有的人往東方有的人往南方走,所以,有的人言語都變了。

10 5這些人的後裔將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這是雅弗的後裔),

 

10 20這就是含的後裔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10 31這就是閃的子孫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挪亞的三個兒子雅弗、含、閃方言都不同了,而且他們還有很多子孫,方言也不同了。如果我們是閃的後裔的話,我們中國人說的話都不同了。越南、西藏、老撾,我們的言語都不同了。

 

11 27他拉的後代記在下面。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

亞伯蘭的父親叫他拉。他拉生了三個兒子,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了羅得,生了後死在本地了,是死在他父親之先。拿鶴娶他弟弟哈蘭的女兒作妻子。當時還沒有律法,所以近親不犯法。哈蘭生了兩個女兒(密迦和亦迦和一個兒子(羅得),密迦嫁給了亞伯蘭的哥哥拿鶴,這裡沒有提到把拿鶴帶出來往迦南地去。

他拉帶著兒子亞伯蘭和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出了迦勒底的吾珥, 要往迦南地去。但是,他們走了一半,到了哈蘭地就住在那裡。他拉就死在哈蘭。

── 蔣繼書《出埃及記讀經劄記》

 

 

創世記文字第十一章釋經證道(張策)

 

通天塔

   

讀經:創11

內容:

一、建造通天塔

1、背景

11:1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 

11:2  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 

本章開篇記載挪亞之後的人類一次大規模的行動。這群人的領袖很可能就是10:8-10那裡提到的含的後裔甯錄。由於人口的增多,他領著族人向東遷移,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是巴比倫平原,正好適合居住,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他們之所以能夠統一行動,是因為此時他們的語言是一致的。或者說,聖經告訴我們,從亞當到挪亞,人類的語言是一樣的;只是由於下面的事情,而出現了很多的語言(7,9節)。

2、建造通天塔

11:3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11: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這群人定居下來之後,商議一件事情,就是燒磚建城建塔,並且所建的塔很高,塔頂通天;目的是傳揚他們的名,免得分散在全地。就是說,他們要通過所建的城和塔高舉他們的智慧和能力,統一思想,增強凝聚力,避免出現分裂。他們說幹就幹,場面一定是熱火朝天。

3節中的石漆,就是瀝青。考古學家發現,巴比倫一帶地方是古代瀝青工業發源地。

4節提到的是廟塔。考古學家在亞述、巴比倫遺址中,發現很多古代人用來集會的廟塔(ziggurats),高若山丘,分多層建築,有階梯可登。這群人所建的巴別塔(9節)和這類廟塔可能是同型建築物,不過巴別塔一定比它們高大得多。按古巴比倫文字(亞甲文),巴別原意是神的門,因為建這座塔要塔頂通天

3、神的干預

1)、計畫

11:5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11: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11:7  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接下來記述的是神的干預,採用的是擬人化的表達。三一神下來瞭解了情況之後,又開了一次神格會議(這是舊約聖經記載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參1:263:22)。三一神看到人類這樣同心合意,就決定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因語言不通而停工。

乍一看去,神似乎感到恐慌了,害怕人類能夠擺脫他的控制。結合上文我們知道,寧錄率領的這群人建城和塔的目的不是為了高舉神的名,而是為了彰顯人類有限的智慧和能力,是為了步調一致的敵對神。因此並不是神感到畏懼或者有危機感,他畢竟是造物主,人類畢竟是被造之物,他們怎能是神的對手呢?他們所建的塔怎能真的通到天上?即便穿過大氣層,在當時也絕對不可能(當今高科技的時代,我們雖然能夠穿透大氣層,遨遊太空,建立空間站;但是還仍然只能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裡面進行科學活動,並且代價極大)。而神決定這樣做,一方面是阻止更大更多罪惡的產生,一方面也是讓驕傲自大的罪人看到自己的有限和渺小。

2)、行動

11:8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11: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注:就是變亂的意思)。 

神也是說幹就幹,這群狂妄自大的人眨眼之間就停下手中的工作,場面應當是更加熱鬧;但不是繼續建造城和塔,而是互相爭吵,並且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因為他們都無法聽懂對方的語言了。不久,這群人就分散開去,因著語言不通產生了更多的矛盾。因此他們所建的城名叫巴別。巴別為原文變亂一字的諧音。

二、閃的後裔

1、閃——他拉

11:10  閃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二年,閃一百歲生了亞法撒。 

11:11  閃生亞法撒之後,又活了五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11:12  亞法撒活到三十五歲,生了沙拉。 

11:13  亞法撒生沙拉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 

11:14  沙拉活到三十歲,生了希伯。 

11:15  沙拉生希伯之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兒養女。 

11:16  希伯活到三十四歲,生了法勒。 

11:17  希伯生法勒之後,又活了四百三十年,並且生兒養女。 

11:18  法勒活到三十歲,生了拉吳。 

11:19  法勒生拉吳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九年,並且生兒養女。 

11:20  拉吳活到三十二歲,生了西鹿。 

11:21  拉吳生西鹿之後,又活了二百零七年,並且生兒養女。 

11:22  西鹿活到三十歲,生了拿鶴。 

11:23  西鹿生拿鶴之後,又活了二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11:24  拿鶴活到二十九歲,生了他拉。 

11:25  拿鶴生他拉之後,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並且生兒養女。 

11:26  他拉活到七十歲,生了亞伯蘭、拿鶴、哈蘭。 

10:24-25對亞法撒後裔的記載到法勒和約坍後,然後單獨記載的是約坍的後裔(10:26-29),法勒的後代沒有記載;這裡補記了法勒的後裔。記載的方式與塞特的家譜相似(5:3-32):

姓名\類別

所生的兒子

生的年齡

兒子出生後自身又存活時間

(壽數)

亞法撒

100

500

600

亞法撒

沙拉

35

403

438

沙拉

希伯

30

403

433

希伯

法勒

34

430

464

法勒

拉吳

30

209

239

拉吳

西鹿

32

207

239

西鹿

拿鶴

30

200

230

拿鶴

他拉

29

119

148

他拉

亞伯蘭、拿鶴、哈蘭

70

135

20532節)

聖經沒有可供我們考證的洪水時期的史料,本書11章以前的歷史殊難考證。在這個家譜中,不只是指父親生兒子,也可以指某人是某人的祖先。聖經中的兒子一字,一般來說都是指一個人直接生的兒子,但有時和中文後裔的意思相同。《馬太福音》1:1原文稱耶穌為大衛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兒子。據此,閃的家譜中說閃一百歲的時候,他的妻子為他生了亞法撒(10節),這個亞法撒可能是他們的兒子,也可能是若干代以後的一個子孫;在閃和亞法撒之間到底隔了多少代,聖經沒有提及。

另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實是,人類的壽命在洪水之前和在洪水之後有了顯著的變化,由九百多歲急劇地減到六百歲,再減到四百多歲、二百多歲,最後到一百多歲,這是說明罪惡給人類帶來了生理和環境生態的改變。

正如上一章提到的,本章這裡所記的其實是亞伯蘭(26節)的譜系,他是信心之父,以色列人引以為榮的祖先;也是接下來121-2510所記內容的主角。這個家譜要證明的是他是出自閃的後裔(比較9:26-27)。亞伯蘭的意思是尊榮之父或者崇高的父,神後來給他改名為亞伯拉罕17:5),意思是多人的父(所有信靠神的人屬靈的父親)。亞伯蘭是歷史上一個真實人物,但聖經學者對他出生年代尚無一致看法。一般相信亞伯蘭約生於主前2200年。他的全家都屬遊牧民族。亞伯蘭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夏朝。夏禹治水有功得舜讓位,推算當在主前2205年。

2、他拉的後代

1)、他拉的後代

11:27  他拉的後代記在下面: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 

11:28  哈蘭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親他拉之先。 

11:29  亞伯蘭、拿鶴各娶了妻: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 

11:30  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 

本章最後,詳記了他拉後代的一些情況:

A、他拉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亞伯蘭、拿鶴和哈蘭。

B、哈蘭生羅得,這樣羅得就是亞伯蘭的侄兒(12514:12,14,16)。

C、哈蘭在父親他拉健在的時候,就已經早死於家鄉迦勒底的吾珥,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

D、亞伯蘭和拿鶴都娶妻了,亞伯蘭的妻子是撒萊(17:15神改其名字為撒拉,兩個名字的意思都是公主),撒萊不育;拿鶴的妻子是密迦,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就是說拿鶴娶了侄女為妻。22:20-24記載身居迦南地別是巴的亞伯蘭得知拿鶴後代的消息。而亞伯蘭兒子以撒的妻子利百加就是拿鶴的孫女,又是叔侄通婚(24:1567)。

E、哈蘭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嫁給叔父拿鶴的密迦,一個是亦迦。

28節提到迦勒底的吾珥,考古學家於1854年掘出了此城,位於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西南約350公里。古時此城可能靠近河邊。吾珥在亞伯蘭時代已經具有高度的文明,物質生活發達,人民拜月神。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在此城中是當地月神廟的祭司(書24:2)。

2)、奔赴迦南

11:31  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 

11:32  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歲,就死在哈蘭。

31節開始到13:4,短短的20多節經文,記載的是一段長途跋涉:亞伯蘭全家(初由父親他拉率領,拿鶴一家顯然沒有同行)離開了故鄉吾珥城,向北越過2500公里的彎月形肥沃地帶,經過米所波大米、哈蘭到達迦南地;旋遇饑荒,下到埃及,又回到迦南。

本章這裡交代他們走到哈蘭,就定居下來,並且他拉就死在這裡。哈蘭在幼發拉底河上游,是從米所波大米往巴勒斯坦商道上的重要城市。此城和吾珥城居民都拜月神。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拉帶領全家遷往迦南呢?又為什麼在哈蘭停下行程住下來呢?

從下文12:1-4記載的神在哈蘭對亞伯蘭的呼召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動員父親及全家奔赴迦南的就是亞伯蘭,是因為他在家鄉吾珥得到了神明確的呼召。神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他和他的後裔。問題是,面對神的呼召,亞伯蘭怎麼就信以為真呢?他怎麼知道這位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而他所在的家鄉侍奉的月神就不是真神,況且他父親還是月神廟的祭司呢(書24:2)?真正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說是祖代相傳的口傳啟示,為何亞伯蘭父親還侍奉月神呢?我們只能說,這是奧秘,是神的憐憫。可能是神的直接啟示,告訴他他們侍奉的月神不是神,真正的神是創造並且管理宇宙萬物的,也是他的祖宗所侍奉的神。

對於亞伯蘭來說,這也是極大的挑戰。那個時候是族長時代,雖然遊牧民族可以自由遷徙往來,但地域觀念很強,排外思想嚴重。亞伯蘭放著家鄉的安穩日子不過,反而背井離鄉,遷往迦南,真可謂吉凶未蔔、前途渺茫。但是他就憑著對這位真神的單純而堅定的信心,毅然決然踏上征程;正如《希伯來書》11:8說的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

之所以在哈蘭停頓下來,通常的解釋說這是亞伯蘭的軟弱,仍受親情關係的束縛,而不能全心全意順從神的呼召。應該說這樣解釋並不合理,要知道他拉也是和亞伯蘭同行的,就是說他非但沒有阻止兒子看似冒險的舉動,而且還丟下了在月神廟的侍奉,和兒子同行。如果他這個家長堅決反對的話,至少在他的有生之年,亞伯蘭是無法離開家鄉的。因此,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大隊人馬長途跋涉到哈蘭的時候,他拉的身體可能生病了,因此只好定居下來,直到他拉撒手塵寰。

三、反省反思

1、神為什麼要干預巴別塔的建造?是神感到恐懼了嗎?

2、本章記錄閃的家譜有什麼用意?

3、亞伯蘭為什麼能夠順從神的呼召呢?

── 張策《創世記文字釋經證道》

 

 

創世紀第十一章讀經筆記(麥穗)

 

巴別塔

 

十一章1-9節,和前面的第十章不是按照時間順序的。第十章給出了諾亞三個兒子作為地上萬族萬國起源的整體概括。十一章1-9節,猶如一個放大鏡把起初的寧錄時代人在地上所做的一件事放大後特別說明。這件事就是建巴別塔。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這是甯錄英雄時代,在地上的各族四散到各處之前,人所做的一件事。人不願四散到各地。他們要建一座城和一座塔。首先是一座城。這將是洪水後人要建的第一座城。洪水前的第一座城是該隱建的。那時候也是急切要建城。但現在的情景和該隱又有本質的不同。該隱是一個被放逐的殺人者,他帶著自己的罪惡離開 神的面,就為自己和子孫建城,為著要保護自己,有安全感。那是罪人遠離 神時一個自然的行為。

 

然而,寧錄建城建塔卻是一個毫無畏懼的宣告:人要在 神之外樹立一個中心。

 

巴別塔並不是人想用人自己的方法達到屬天的公義。那時人想的並不是公義,無論是 神的公義還是人的公義。巴別塔也不完全是以人自己為中心,而是人要為自己樹立一個共同的中心,這兩件事有區別。巴別塔是人的驕傲,但巴別塔在 神眼裡最大的問題還不簡單是人的驕傲,而和另外一件事有關。

 

在 神原來對人的心意裡,人該以亞當為首,而亞當則領人歸向 神。亞當犯罪後,神在救贖的計畫裡,是基督為首,而基督要領人歸向 神。因為第一個亞當靠著自己無法成功,所以基督其實是 神一貫永遠的旨意。

 

然而基督要在一個重生的 “新人”這個族類中完成 神的計畫,所以基督並非馬上來到地上,在地上忽然開始要做舊人的首領。就著舊人來講,這是不可能的。而就著 神來講,這也是不可接受的。神的計畫要好得多。神的計畫是在基督裡的新人。這將是一個耐心而長久的計畫,是對全人類的整個歷史和未來唯一重要的核心計畫。神對新人的計畫即將要在亞伯拉罕身上開始實行。

 

然而在亞伯拉罕之前,要發生什麼事呢?第一件事就是巴別塔。這是人的歷史為自己做的反面見證,說明墮落後的舊人是不會以 神為中心的。他們不僅沒有尋求以 神為中心的心,而且會積極地為自己在 神之外設立一個中心。人要以一個通天的巴別塔作為全人類感召中心的象徵。看著那塔,人們說,我們要以此為我們團結一致的象徵,代表著人類最高的旨意和理想,好讓全人類團結起來,免得我們分崩離析,四散在地球的各處。

 

這,難道聽上去陌生嗎?

 

這就是人。他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他最初的願望不僅按照人的想法是合理的,甚至聽上去的高尚的 (後來人發明的宗教,以及現代人本主義,和其特殊的分支共產主義,全都屬於此類)。尤其是,當時正是“世上英雄之首”寧錄的時代。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獵戶”。但他卻沒有讓他自己成為眾人的中心,雖然他是有可能做到那樣的。這似乎是寧錄的謙卑,但事實上這就是巴別塔最大的欺騙性。巴別塔並非是某一個個人所操縱的陰謀,乃是眾人發自內心的崇高的理想,而人恰恰就是讓自己最崇高的理想所騙 (那背後真正的欺騙者其實是撒旦)。這就是亞當族類的特徵,這是犯罪後人的悲劇。

 

如果巴別塔照著人的意志形成,並且真的把人都團聚在當時他們所選的那塊平原上,地上人的社會會成為什麼樣子呢?很可能人會有一個統一的政權、統一的信仰,但政權和信仰全都不會是建立在真理和生命之上,而是建立在人自己的意志、想像和理想上。這樣,人就與 神在基督裡的救恩和永生無份了。

 

於是 神在祂的憐憫之中,出手阻止了。耶和華說,“看那,他們如今即做起這事來,以後在他們的想像中要做的事,就沒有任何約束了。” 這裡,我們的中文聖經翻譯 “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並不是很準確,讓人感到 神是在擔心人的能力太大了。實際上,神既然在洪水之後已經讓人的時代進入了 “有約時代”,祂於是不會再像在洪水前的“無約時代”時那樣,對人類歷史的進程長期不出手干預。這一次,神不能讓人毫無約束地照著自己的意志和想像力隨意行事。否者人將必定再一次自行滅亡。

 

感謝 神,耶和華變亂了天下人的語言,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原本 神的旨意是人在地上按照家庭的單元管理的,但對犯罪後的人這個做法已經行不通。神就使用了用語言和國家的方式成為地上人的管理方式。神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把人暫時存留在地上,直到在基督裡的救恩到來。

 

閃 – 神在地上選民的開始

 

在這裡,神把閃起頭的一族專門單獨拿出來,重新詳述這個家庭的歷史,因為這是 神在地上選民的開始;因為這個家的家譜一直通向亞伯拉罕。

 

從此後,在 神眼中的歷史,將是以 神的選民為中心的。不是因為 神從此忘記了世上其他的各家、各族、各國,而是 神要在祂所選的人身上,給地上萬族萬民帶來在基督裡的救恩。

 

亞伯拉罕開始的名字叫亞伯蘭。本章裡只提到亞伯蘭娶了妻,名叫撒拉。撒拉不生育,沒有孩子。

 

感謝 神,耶和華讓撒拉不生育,沒有孩子。眾人都養兒生女,但未來的信心之父亞伯蘭和他的妻子撒拉卻沒有孩子。那照著人意的舊生命的繁殖在他們身上停止了。這地上將要發生一件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即有一個兒子要完全按照 神的應許和人對 神應許的信心而出生,並且要出生于一對照常理不可能生育的夫妻。如果這世上曾有過一對夫妻,他們的不生育對於全人類的福氣是如此的必要,就只有亞伯蘭和撒拉這一對夫妻。

 

這對夫妻的故事還有待展開。這一章卻先提到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帶著全家,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拉為什麼會離開家鄉去一個原本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的地方?亞伯蘭自己後來去迦南的原因是由於 永生的 神清楚呼召他。這樣一個大遷移,是一定需要一個特殊理由的。但我們不知道他拉的理由。只知道他們走到哈蘭,就停下來,住在那裡了。他拉就死在哈蘭。── 麥穗《創世記讀經筆記》

 

 

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李廷樞)創世記11

 

耶和華為何不歡迎巴別的塔呢?第一他們的行為違背神之命令「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1;28)。他們只想集中於一處、不想分散廣住全地(4)。又他們的行為中可看出在神面前的驕傲。他們說「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4)。因為塔是他們帝國主義和自己的滿足、反抗神的象徵。在巴比侖地方現今古代有留下一些塔的跡跡、所傳其中之一是巴別的塔。

 

在涀代世人也建設了種種的巴別塔。這是「不敬神而尊敬人所建之文明」的巴別塔。這些東西有一天也會被破壞。所以我們要謹慎不與巴別塔一起滅亡。

 

神所要求的是以神為弟一的文明、這才能繼續流傳到永遠。 ── 李廷樞《參觀創世記一日一章》